本人在09年病了擦了一次排脲管,病好可是阳委现有糖脲病用解脲支原体是什么病药

> 问题详情
某男,68岁。有糖尿病史多年,长期服用磺酰脲类降糖药,近日因血糖明显升高,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改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某男,68岁。有糖尿病史多年,长期服用磺酰脲类降糖药,近日因血糖明显升高,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改用胰岛素,本次注射正规胰岛素后突然出现出汗、心悸、震颤,继而出现昏迷,请问此时应对该患者采取何种抢救措施A.加用一次胰岛素B.口服糖水C.静脉注射50%葡萄糖D.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E.心内注射肾上腺素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某患者,患l型糖尿病多年,靠胰岛素控制病情,近日并发酮症酸中毒,使用胰岛素后病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言语不清,精神错乱,运动障碍症状,由何种胰岛素制剂引起A.正规胰岛素B.高血糖素C.低精蛋白锌胰岛素D.珠蛋白锌胰岛素E.精蛋白锌胰岛素2男,53岁,Ⅱ型糖尿病,控制饮食无效,体重超重,过度肥胖,选下列哪种降糖药为最佳A.格列齐特B.格列苯脲C.甲苯磺丁脲D.格列吡嗪E.甲福明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治疗2型糖尿病 磺脲类降糖药仍居重要地位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降糖药仍居重要地位
&&&热&&&&&
【字体: 】
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降糖药仍居重要地位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一、有关磺脲类药物(SU)&&&&存在的争议&&&& 1. SU增加心脏事件?&&&& SU通过与KATP通道的亚单位――高亲和性SU受体(SUR1)结合,关闭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KATP)通道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然而研究表明,KATP通道也存在于胰岛以外的其他组织细胞,如心脏、血管平滑肌和骨骼肌细胞中,包括2种亚单位:调节性SURs和内向整流K通道(KIR)。SURs具有3种同分异构体:SUR1、SUR2A和SUR2B,其中SUR1主要位于胰岛β细胞上,SUR2A位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上,SUR2B位于平滑肌细胞上。&&&& 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KATP通道开放,使心肌收缩力减小,并减少能量消耗,但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体内短暂的心肌缺血可使心脏更好地适应以后缺血缺氧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缺血预适应通过使心肌短暂缺血和再灌注可以显著减少随后的长期缺血引起的组织坏死。但若SU与SUR2A和SUR2B结合,将会导致KATP通道关闭,使缺血预适应消失,不利于心肌的血液供应和心肌保护,从而影响心肌收缩力,导致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因此,SU是否会与SUR2A和SUR2B结合成为问题的关键。体外结合研究显示,不同的SU与SURs的结合力不同,对胰腺、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SURs受体的选择性结合力不同。&&&& 既往研究显示,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药物对SUR1选择性较强,而对SUR2A及SUR2B作用较弱。在临床应用情况下,格列吡嗪控释片(GITS,商品名:瑞易宁?R,5 mg)产生的药物血浆总浓度为60 ng/ml,远远低于与SUR2A和SUR2B的结合浓度。而格列本脲(5 mg)产生的总血浆浓度为104 ng/ml,与SUR2A和SUR2B的结合浓度接近。因此,在常规用药情况下,GITS不太可能与SUR2A和SUR2B结合,所以对缺血预适应无影响。&&&& 2. SU对胰岛β细胞存在过度刺激?&&&&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显示,无论是强化治疗还是一般治疗,患者血糖均呈进行性恶化,除非可保护β细胞功能,否则不能阻止2型糖尿病的进展。在有临床症状的2型糖尿病第一阶段,SU单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和改善HbA1C;至第二阶段,剩余的β细胞胰岛素储备严重受损,可释放的胰岛素已不足以控制血糖,此时SU需要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联用才可达满意疗效;到最后的第三阶段,胰腺β细胞胰岛素分泌储备非常差,此时磺脲类无效。因此,在β细胞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晚期不宜使用SU。研究者对β细胞功能进行纵向评价,发现在单纯饮食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SU治疗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以相同的速率衰减,提示β细胞功能的衰减与治疗药物无关。&&&& 3. SU引发β细胞凋亡?&&&& 过去认为,SU通过持续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这种长期持续的刺激,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基础上,可诱发胰岛β细胞凋亡。Kwame等将18例诊断为糖耐量受损(IGT)的肥胖美籍非洲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采用胃肠控制系统制备的GITS 5 mg/日,对照组用安慰剂,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显示,长期服用GITS组较安慰剂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并显著恢复了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分泌峰值,胰岛β细胞功能得以显著恢复。&&&& UKPDS研究比较了接受饮食控制、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在随访6年间,β细胞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饮食控制和二甲双胍治疗组的患者β细胞功能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服用SU的患者,在治疗的第1年,β细胞功能有所增加,随后缓慢减退,但在治疗结束时,仍好于基线时的β细胞功能。总体上,SU组的β细胞功能变化趋势好于二甲双胍组和饮食控制组。 UKPDS研究还比较了饮食控制、胰岛素、磺脲类和二甲双胍在9年随访期间对血糖控制的疗效。在最初的3年期间,胰岛素、磺脲类和二甲双胍的疗效相似,但至第9年,胰岛素和SU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二甲双胍(P&0.001)。&&&& 4. SU是否该退居2型糖尿病的三线治疗药物?&&&& 已公认的SU有效性&&&& 降糖疗效&&&& 对于起始治疗时HbA1C&10%、空腹血糖(FPG)为200 mg/dl的2型糖尿病患者,SU可降低FPG60~70 mg/dl,HbA1C降低1.5%~2.0%。SU对胰岛β细胞的刺激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还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即所谓的“葡萄糖依赖作用”。现有资料显示,GITS和格列齐特缓释剂在药理剂量时,每日口服1次维持24小时较低的血药浓度,可获得较普通剂型和格列本脲相似或更稳定的血糖控制,低血糖事件发生也更少。&&&& 现有数据显示,第二代SU中的格列吡嗪、格列齐特以及非磺脲类促分泌剂均可改善负荷后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 调脂作用&&&& SU对血脂无明显影响或有较轻的改善作用,如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可能是继发于血糖下降的间接作用。一项为期15周的GEST研究显示,在随访期末,GITS治疗组患者的FPG与HbA1C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且未出现明显低血糖症状或血糖&55 mg/dl。在安慰剂组,患者平均体重较基线下降2%,而GITS组患者的体重增加不足1%。可见,GITS对体重的影响不明显。GEST研究还观察了GITS对脂蛋白的影响,发现它可降低TC和TG,升高HDL-C,但对LDL-C无明显作用。&&&& 增加葡萄糖利用&&&& 葡萄糖钳夹技术研究发现,SU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率10%~52%。&&&& SU的安全性有长期证据证明&&&& 低血糖反应&&&& SU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和多种药物间相互作用。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为长效SU,格列本脲的代谢产物也具降糖活性,两者均由肾脏排泄,因此在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肾功能减退者常可引起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反应。格列美脲和GITS也为长效制剂,但由于其较低的有效血药浓度和葡萄糖依赖的降糖作用,低血糖发生率较格列本脲显著降低。随着SU剂型的改进,如GITS等新剂型的出现,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已显著下降。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避免禁忌证,服药后按时进餐,运动时加餐,大多患者可避免低血糖。&&&& 体重增加&&&& 临床研究显示,GITS与格列美脲增加体重的作用不显著或较其他二代SU低。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也可以避免治疗后的体重增加。&&&& 其他不良反应少见&&&& 包括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氯磺丙脲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而引起的低钠血症和水潴留。&&&& 2005年IDF糖尿病指南肯定了SU的地位&&&&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指南首次根据经济情况设定了“保健层次”,即最低保健、标准保健和高级保健。以标准保健为例,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时,生活方式干预是每例患者的起始治疗,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后,进行生活方式教育,如果HbA1c仍未&6.5%,则行药物治疗。对于肥胖患者,二甲双胍疗效好,开始就可使用,而有肾功能损害或对二甲双胍不耐受者禁用。对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治疗仍可选二甲双胍,也可首选磺脲类。对二甲双胍不耐受者应以磺脲类作为一线治疗。无论双胍或磺脲类,只要单药治疗时HbA1C&6.5%,都可采用联合治疗,如果药物的依从性有问题,则可使用每天1次的磺脲类制剂(如GITS)。标准治疗建议联合治疗,可采用格列酮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IDF指出:二甲双胍与SU仍是一线治疗选择,SU适用于从最早期至最晚期阶段的治疗,特别关注1天1次的SU(如GITS)。因此,SU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二、正确选择SU剂量&&&& SU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SU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这取决于患者尚存的胰岛功能,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相反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大剂量SU对患者胰岛功能、心血管事件均有一定影响。Scot等对57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服降糖药治疗,其中120例患者口服一代SU,4138例口服格列本脲,1537例口服二甲双胍,平均随访9年。结果表明,口服大剂量一代SU及口服大剂量格列本脲治疗组患者心血管风险较低剂量SU治疗组明显增加。&&&& 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显示,使用药物最大推荐剂量与使用这一剂量的1/2~2/3相比,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反而较弱,血糖控制也较差。因此,SU剂量不宜过大,选择合适的中小剂量SU降低血糖,如GITS 5~10 mg/日,即可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三、重新认识SU继发性失效&&&& SU继发失效是指2型糖尿病患者曾有效地使用某种磺脲类降糖药l个月或更长时间,但后来虽剂量充足,疗程1个月以上,仍无效或效果很差。目前,尽管SU是公认的控制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在口服SU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该药物的继发失效率正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5年累计失效率达50%。对于SU的继发性失效机制存在多种学说,许多临床医生将这种药物活性的丧失归因于SU耗竭了β细胞。但一些研究认为,高浓度SU持续刺激β细胞可能减弱β细胞KATP通道对SU的反应。一旦发现SU失效,首先应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消除的诱因(如饮食控制不佳、缺乏运动、肥胖等),如有则予以纠正。如果经处理后患者病情仍未得到良好控制,可考虑选用其他类型的降糖药。&&&& 目前,国内外都倾向于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补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之不足、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留的胰岛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有可能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甚至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几乎无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SU继发性失效者联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后,药效又重新恢复,这可能与这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协同降糖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SU在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中仍居重要地位,为糖尿病一线用药,尤其是格列吡嗪控释片不良反应小,降血糖效果更显著。
文章录入:cpahp7&&&&责任编辑:cpahp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磺脲类降糖药物
[ ]&&& 编辑:
糖糖王&&&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点击:
磺脲类药物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品种(如格列美脲)和剂型(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面世。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磺脲类药物,第一代已基本被淘汰。由于磺脲类药物品种众多,各种磺脲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不同特点,结合患者年龄、病程、肝肾功能状况、胰岛功能、服药依从性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甲苯磺丁脲(D860):为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后胃肠吸收快,2~4小时达到高峰,半衰期4~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6~12小时。每片剂量50毫克,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300毫克(6片)。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现已逐渐被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取代,临床已不常用。
格列苯脲(优降糖):优降糖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是目前降糖效果最强、作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磺脲类降糖药。一般口服后20~30分钟起效,高峰在2~6小时,其半衰期为10~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长达24小时。优降糖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其代谢产物的50%经胆道排出,50%经肾脏排出。优降糖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低血糖,严重时足以致死。
用药指导:优降糖每片2.5毫克,一般每次1.25~2.5毫克,每日1~3次,餐前半小时口服。最大用量每次5毫克,每日3次,再加大剂量不但不会增加降糖效果,反而会加大不良反应。
特别提示:(1)本品在所有磺脲类药物中降糖作用最强,导致低血糖的风险最大、最严重,因此,服用本药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调整用药剂量。(2)优降糖所致的低血糖经过处理以后,要继续留观2~3天,这是因为本药的半衰期长,有可能再次引起低血糖。(3)年龄在70岁以上或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服用,以防因药物蓄积而引起严重低血糖。(4)该药价格比较便宜,适用于血糖较高(尤其是空腹血糖)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
格列齐特(达美康):达美康属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后30分钟起效,2~6小时达高峰,半衰期10~12小时,作用持续时间为12~24小时,属于中效制剂。该药主要在肝脏代谢,60%~70%从肾脏排泄。达美康降糖作用比较温和,药效持续时间比较长。除了刺激胰岛素分泌以外,达美康还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聚性,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用药指导:适用于有心血管并发症、高黏滞血症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磺脲类降糖药物之一。达美康每片80毫克,餐前半小时口服。开始每日40~80毫克,每日1~2次,每日最大剂量为320毫克(4片),分2~3次服用,血糖稳定后可改用维持量。
达美康缓释片:是由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的一种达美康长效剂型,该药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有效剂量降低(普通片剂为每片80毫克,而控释片为每片30毫克)。
用药指导:该药每片30毫克,每日剂量范围30~120毫克,每日1次给药,早餐前服用,可以平稳控制全天血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在肥胖患者中不会引起体重增加,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安全使用。
格列吡嗪(美吡哒):本药吸收完全而迅速,服药30分钟起效,在1~3小时达血糖浓度高峰,半衰期仅2~4小时,药效可维持6~12小时。本品主要由肝脏代谢,在24小时内经肾脏排出97%。美吡哒降糖效果仅次于优降糖,是一种短效磺脲类降糖药,最适合餐后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又由于其药效持续时间短,故引起低血糖的风险也很小,所以对老年人比较适宜。国外有人主张不用长效降糖药,以免因药物蓄积导致低血糖,或引起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高胰岛素血症。
用药指导:格列吡嗪片剂有2.5毫克(如迪沙片)和5毫克两种规格。该药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30毫克,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剂量以不超过20毫克为宜。格列吡嗪是一种疗效较强且较安全的降糖药,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老年人)均可服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口服6~12小时达到最大药效浓度,并相对稳定地释放格列吡嗪。全天血药浓度波动小,可维持24小时有效血药浓度。服药5天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老年患者达到稳态需要6~7天的时间。控释片通过肠道后,完整的药壳随粪便排出体外。
用药指导:每片5毫克,推荐与早餐同服。起始剂量为5毫克,每日1次,根据血糖情况可进一步增加剂量,每次加5毫克,最大剂量为20毫克/天。常用剂量为5~10毫克/天。本品不可掰服,患有严重胃肠疾患者(如严重胃肠狭窄、严重腹泻)忌用。
瑞易宁每日服用1次,相当于格列吡嗪普通片每日3次的降糖效果,不增加体重;不改变躯体脂肪分布;具有很好的服药依从性;服药时间不受进餐限制,深受不能规律进食的糖尿病患者欢迎。
格列喹酮(糖适平):糖适平经口服后吸收快而且完全,半衰期短,仅为1~2小时,8小时后血液中已无法测出,而且它的分解产物也没有降糖作用。糖适平最大的特点是95%可通过胆汁排出,自肾脏排出的比例不足5%,而且作用温和,很少引起低血糖。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特别适合老年以及有轻、中度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
用药指导:糖适平每片30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180毫克。该药对肾脏影响较小,控制餐后血糖效果好而且比较安全,适合于老年糖尿病、糖尿病伴轻度肾功能不全以及服用其他磺脲类药物后有反复低血糖发作者,但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毫升/升)需停用,改用胰岛素治疗。
格列美脲(亚莫利):格列美脲属于第三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吸收快速,服用后血药浓度2~3小时达峰值,降糖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属于长效制剂,每天服用 1次即可。本品60%经肾排泄,40%经胆道排泄,由于本药是通过双通道排泄,故可用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与第一、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相比,相同剂量的格列美脲降糖活性最高,由于其较低的有效血药浓度和葡萄糖依赖的降糖作用,故低血糖发生率低而且程度较轻。不仅如此,与其他磺脲类药物相比,格列美脲增加体重的作用不明显,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小。据研究,由于格列美脲独特的化学结构&&分子内侧链上的两个SH基团,使其对服用其他磺脲类药物失效者也可能发挥良好的降糖作用。此外,该药还具有胰外降糖作用,不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在与胰岛素合用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总之,格列美脲具有降糖作用迅速、持久、高效、安全、患者用药依从性高等优点。
用药指导:格列美脲有每片1毫克、2毫克两种片剂,初始剂量为1~2毫克,每日1次,以后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剂量,一般患者每日剂量为1~4毫克,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6~8毫克。一般每日1次顿服,建议早餐前服用,如因某些原因未进早餐,也可于第一次正餐之前服用。服用时不能嚼碎。
糖尿病患者在选用药物时,应从自身病情出发,结合各种磺脲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价格,合理使用。例如: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药物&&糖适平;老年人宜选用作用温和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达美康,而不宜服用降糖作用强大而且持久的优降糖,以免引起严重低血糖;对合并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选用达美康,因为该药除降糖外,还具有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及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于年龄轻、血糖较高、经济不富裕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降糖效果好、价格便宜的优降糖;对一般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可换用最新第三代磺脲类的格列美脲,它具有独特的胰外降糖作用,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仍然有效。
下一篇:没有了
再来几篇相关的!
糖尿病药物糖尿病患者常服的磺脲类 口服降糖药有哪些?
文章来源:公众号【糖帮帮网】微信号:tangbangbangcn
磺脲类降糖药适合哪些糖友?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发挥降血糖作用的,故一般应用于经饮食、运动等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这类患者的胰岛尚存在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对于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和起病缓慢的1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释放试验证实尚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亦可使用该药,但仍主张尽早使用胰岛素或合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时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对于不能耐受双胍类降糖药或单用该类药效果差的肥胖体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从小剂量开始加用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
1、甲磺丁脲(甲糖宁、D860)
甲糖宁在胃肠道吸收迅速,服药后2~4小时出现明显的降糖作用,半衰期(编者注: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为4~6小时,持续12小时后消失。甲糖宁作用平和,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发生低血糖症的机会比较少,即使肾功能有点儿问题,也还是可以小心地使用。甲糖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价格比较便宜,很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2、格列齐特(达美康)
达美康自胃肠道迅速吸收,在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所以吸收得比较慢,它的半衰期为10~12小时,是各类降糖药中半衰期最长者之一,所以作用时间比较长。达美康作用也比较温和,但由于它的作用时间较长,所以临床降糖效果较强。除了刺激胰岛素分泌外,达美康还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小板凝聚性,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3、格列喹酮(糖适平)
糖适平经口服后吸收快而且完全,半衰期最短,仅为1~2小时,8小时后血液中已无法测出,而且它的分解产物也没有降糖作用。糖适平最大的特点是它95%通过胆汁排出,自肾脏排出的比例不足5%,而且作用温和,很少引起低血糖症。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特别适合老年以及有轻、中度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
4、格列吡嗪(美吡哒)
美吡哒在口服后也能迅速而完全地被吸收,30分钟后胰岛素已经升高,半衰期仅2~4小时,作用强度仅次于优降糖,是一种短效磺脲类降糖药,最适合餐后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它引起低血糖的机会也很小,所以对老年人尤为适宜。国外有人主张不用长效降糖药,以免累积起来造成低血糖症,而且刺激胰岛时间太长,可能会引起胰岛功能衰竭,或引起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高胰岛素血症,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美吡哒和糖适平都属于短效口服降糖药。
5、格列本脲(优降糖)
优降糖是最早用于临床的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它的作用强大而且持久,是目前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磺脲类降糖药。有人发现优降糖能进入胰岛β-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它的作用时间长而且强度大。优降糖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严重时足以致死,现在报道的低血糖症多是由于吃优降糖不合适造成的。有些中药,如消渴丸、糖威胶囊中也都含有优降糖。优降糖效力强、价格低,现在我国口服降糖药市场上首屈一指的就是优降糖,其次就是消渴丸。
6、格列美脲(伊瑞)
伊瑞是一种新型磺脲类降糖药,使用剂量小而作用强,降糖作用与血糖升高有关,血糖不高时降糖效果不明显,所以不大引起低血糖,其降糖方式和降糖效果与优降糖都很相似。
专家指出,新型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口服降糖药物,既能强化血糖控制,又能提供全面的心血管保护功能,临床上可单药应用,也可用于联合应用,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每天扎破手指测血糖,你痛吗?每顿餐前计算食物份量,你烦吗?没完没了的药物,你难受吗?脚部感觉刺痛,是有并发症了吗?赶快加入微信群和众多糖友一起分享交流吧!加医生微信入群{tangxiaobang007}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帮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每天分享更多糖尿病必备知识,以及众多相关资讯!
帮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每天分享更多糖尿病必备知识,以及众多相关资讯!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肤病擦什么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