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良性复发率.刮灶,填骨,钢板固定手术四个多月为什么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169fce50d243a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骨肿瘤75-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骨肿瘤75-3
(一)诊断;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15~25岁青少年;X线表现:病变多在长骨干骺端,近骨骺线附近与其相;二、鉴别诊断;1、骨巨细胞瘤:20~40岁;2、内生软骨瘤:发病年龄较大,好发于短骨,病变常;3、软骨肉瘤:发病年龄大,病变多位于扁骨及长骨干;4、骨结核:长骨骨端松质骨结核可分为中心型边缘型;二、治疗;手术刮除及植骨术为首选治疗;第八节骨血管瘤;骨血管瘤
(一)诊断
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15~25岁青少年。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3%。好发于股骨和胫骨两端,与骨骺线相连,距骨和跟骨次之,脊椎少见。该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大多数有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肌肉萎缩,附近关节可出现类似关节炎征象,局部皮肤温度可升高,部位表浅者可触及肿块及压痛。近1/4病人有关节积液,少数病人有炎症反应
X线表现:病变多在长骨干骺端,近骨骺线附近与其相连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溶骨性破坏,体积大小不等,初发时位于中心,增大后偏向一侧,使皮质骨膨出变薄向外扩张,无骨膜反应,病灶周围有一圈轻度致密骨阴影。肿瘤中多呈肥皂泡沫状,其中有散在钙化斑点。
二、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20~40岁。肿瘤膨胀性明显,常呈圆形,内有皂泡样阴影,病灶内无钙化,周围有骨壳形成,而无硬化带。
2、内生软骨瘤:发病年龄较大,好发于短骨,病变常有骨端向骨干延伸。病变多为中心性,内有密度更高的沙砾状或团块状钙化。
3、软骨肉瘤:发病年龄大,病变多位于扁骨及长骨干骺端,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缘模糊不清,内有不规则的斑点状、斑片状及环形、半环形钙化。常有软组织肿块,内有瘤软骨钙化。
4、骨结核:长骨骨端松质骨结核可分为中心型边缘型,X线均为溶骨性破坏,应注意区别。中心型结核骨质破坏初为磨沙玻璃样,继之可见死骨。干骺端结核除上述变化外,可见新生骨,结合病史、全身症状可以鉴别。
手术刮除及植骨术为首选治疗。对巨型者有时需用截除术加大块植骨。绝大部分可以治愈。病灶多次刮除后仍可复发,并具有恶性倾向,文献报告有3.7~4.5%恶变为软骨肉瘤。在骨质中病变刮除较容易,在靠近软骨下骨最好用高速磨头磨削为好。这样即可以较彻底的刮除病灶,又可以保护好关节软骨。
第八节 骨血管瘤
骨血管瘤为起源于血管的良性肿瘤,由来自中胚叶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型或海绵状血管的新生血管所组成。骨血管瘤较少见,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85%,占良性骨肿瘤的1.85。
一、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发生于10~30岁,男女相等。以脊椎多见,也可见于颅骨和四肢各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患部肿胀,表浅者可出现肿块,肿块为骨性硬度。脊椎血管瘤可有局部酸胀疼痛,脊椎僵直和活动受限,脊椎血管瘤病变可以侵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引起进行性加重的截瘫症状。
X线表现:骨质破坏扩张,产生大小不等的囊状阴影及不同形状的骨针为其特点。在椎体者可见骨小梁稀疏和增粗,纵形或纵横交错之骨小梁形如栅栏状或纱窗网眼状。椎体向周围稍有膨大,病程后期有不同程度的压陷。在颅骨可表现为类圆形破坏区内有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针,排列规则。
(二)鉴别诊断
1、脊椎椎体血管瘤要与骨巨细胞瘤、骨髓瘤和结核相鉴别。
2、颅骨血管瘤要与颅骨骨瘤鉴别,后者在X线片上表现为不同密度的骨化肿块,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位于四肢长骨、颅骨或骨盆的血管瘤可行手术切除或截除,同时植骨。对脊椎椎体血管瘤侵入椎管内压迫脊髓造成截瘫者,可行椎板减压,肿瘤刮除,有条件可行病变椎体切除,同时行人工椎体置换或钛网植入加“Z”形椎体钢板固定。对四肢长骨、颅骨或骨盆的血管瘤,术时最好不要进入瘤内,进瘤手术不仅出血多,而且术后易复发。放射治疗在骨血管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生长与脊椎不易手术部位的血管瘤。另外对手术不彻底的骨血管瘤,术后可进行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
第九节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是由骨髓间质细胞分化而来,以单核瘤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要成分的溶骨性肿瘤。巨细胞有吞噬作用,主要组成部分为破骨细胞,故又称破骨细胞瘤。巨细胞瘤具有侵袭性,易于复发,甚至恶变(少数一开始就表现为恶性),可向其他部位转移,故多认为是潜在性恶性骨肿瘤。
肿瘤的病理特点为为淡红色脆弱的肉芽样组织,因出血可呈暗红色。其中常混以坏死组织,瘤内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形成,内含少量血性或棕黄色液体,腔内覆以光滑的薄膜。镜下见丰富的血管网,充满形状一致的短梭形、圆形或椭圆型间质细胞和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巨细胞胞核相似。根据间质细胞的多少和分化程度以及巨细胞核数的多少可分为不同等级。Ⅰ级为良性,间质细胞较少,巨细胞大,核多,偶有肺转移。Ⅱ级介于良恶性之间,间质细胞较多,核有轻度异形性,有分裂相,巨细胞较少,核较少。Ⅲ级为恶性,间质细胞增多密集,胞核有程度不同异形性,分裂相多,巨细胞很小,核很少且有异形。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男女发病相近,多见于20~40岁者,15岁以下者极少。可发生在任何骨骼,但好发于长骨骨骺端,多见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桡骨远端,三处约占全部肿瘤的60~70%。其中股骨下端最多,胫骨上端次之。脊椎的骨巨细胞瘤多在骶椎。该病发病缓慢,局部肿胀,初期常为钝痛,但不明显,有时肿瘤相当大时才有症状。较大的肿瘤,局部可有温度升高、皮肤潮红或静脉扩张,压痛明显。肿瘤生长速度较快者、较晚者常合并病理性骨质。
X线表现:肿瘤多起源于骨骺线闭合以后的骨骺或干骺端。早期多为偏心性溶骨变化。皮质有不同程度膨胀、变薄,肿瘤向一侧横径扩张的程度较明显,一般无骨膜反应。约30%出现皂泡状囊状阴影,为巨细胞瘤特征性改变。发展较快者整个骨端有破坏,常合并病理性骨折。明显恶变者除上述表现外肿瘤多向髓腔内蔓延,肿瘤可穿破皮质向软组织内浸润。
(二)、鉴别诊断
1、孤立性骨囊肿
多发于青少年骨骺未愈合以前的干骺端,一般不侵及骨骺,呈对称性膨胀,分隔较少。疼痛轻微,生长缓慢,不穿破皮质。
2、成软骨细胞瘤
好发于20岁以下的长骨骨骺部,瘤内常有钙化点,房隔较少,边缘较清晰。
3、非骨化性纤维瘤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端骨干上,偏心性生长,多沿长轴发展,边缘清晰,有硬化边。
4、动脉瘤性骨囊肿
好发于20岁以下的长骨干骺端和脊椎椎弓部。X线表现与骨巨细胞瘤相似,局部穿刺可抽得血性液体。
(一)手术治疗
1、刮除术:适用于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病变范围局限病变范围未超过关节面1/2者。刮除后的瘤腔可以根据瘤腔的大小、年龄或关节面的影像程度采用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填充修复。采用刮除术的患者术后较易发生复发。应较彻底的切刮和磨除瘤壁,瘤壁可以采用液氮、酒精等方法进行处理,术后局部复发率可以明显的降低局部的复发率。
2、瘤段截除术:适应于肿瘤破坏超过关节面横径的1/2以上;刮除后发生复发者;有恶性倾向或发生病理性骨折者。截除后骨缺损可以采用植骨融合、人工关节、瘤骨灭活再植术或异体关节替代。对脊椎骨、骨盆和骶骨上发生的巨细胞瘤,手术切除时易发生较严重或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应予以高度重视。手术者要注意在切除肿瘤前,需对手术野的肿瘤区要作较好的显露,用药物将血压下降控制在90/60mmHg以下,打开瘤腔后需迅速的刮除或切除肿瘤,然后恢复血压到正常的水平。
3、截肢或关节离断术:适应于恶性巨细胞瘤。
(二)放疗:
巨细胞瘤对放疗中等度敏感。主要适用于脊椎骨或骨盆等难以较完整手术切除肿瘤的手术后辅助治疗。
第十节 骨肉瘤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由恶性繁殖的肉瘤细胞直接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或不成熟骨,也称为成骨肉瘤。1993年WHO为避免“成骨”在“来源”和“产生”两种意义上造成的混乱而统称为骨肉瘤。骨肉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左右,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20%。
一、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男女发病之比为1.7∶1。发病年龄在11~20岁。多见于股骨和胫骨,以膝关节周围多见。其次为肱骨、颌骨、腓骨、骨盆和桡骨。该病的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常达数年。平均3~4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早期症状为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开始为隐痛,逐步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在夜间尤甚。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增加,呈偏心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
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有较大的意义。常有贫血和血沉增速。 X线表现:在长骨的骨肉瘤在干骺端可见偏心性溶骨性破坏,界限不清,溶骨区内可同时有肿瘤骨的形成,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弥漫性或片状阴影,有的为密度极高的象牙质样,有的为斑片棉絮状,有的表现为大区域的骨溶解缺损。常见Codman三角,葱皮样,日光放射样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发生率为95.3%。动脉血管造影,CT,MR也有助于骨肉瘤的诊断和肿瘤侵犯范围的估计。
(二)鉴别诊断
在诊断骨肉瘤时,应排除其他肿瘤,如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以及转移性骨肿瘤等。骨干上的骨肉瘤有时会与尤文(Ewing)肉瘤混淆。其他如Brodie脓肿、骨髓炎,骨结核、甚至骨痂,有时也会误诊为骨肉瘤。术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和穿刺活检是必要的鉴别诊断手段。
综合治疗特别是化疗的运用使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外科手术仍是其他治疗的基础。
(一)手术治疗:
对属ⅠA亚型的骨肉瘤可行广泛切除,对ⅠB及ⅡA可作保肢手术,部分ⅡB型仍可考虑保肢手术。对体积较大的高度恶性骨肉瘤,截肢和关节解脱术仍是重要的措施。
采用保肢术的前题是保留肢体的功能会优于截肢后安装的假肢功能。保肢术包括肿瘤的切除、骨缺损的重建和软组织的修复。最常见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的重建方法有人工关节置换、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骨肿瘤75等内容。 
 骨肿瘤相关知识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骨肿瘤治疗简介 一、 骨肿瘤的相关概念 骨肿瘤是起源于间充质细胞,发生于骨组织及其附属结构的一类良、 恶性肿瘤的...  骨肿瘤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一、X线平片检查的作用 ㈠首选检查方法 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 CT、MRI 等较现代的成像技术在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已经比较明确,与...  骨肿瘤基本概念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骨肿瘤基本概念( 骨肿瘤基本概念(1)发表时间: 发表者:鱼锋 (访问人次:282) 第一章 一、骨肿瘤定义和分类 1....  骨肿瘤 [定义]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内肿瘤的统称。骨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瘤样病变等。原 发性骨肿瘤为临床上常见的包括骨、软骨、骨膜的肿瘤,有良...  骨肿瘤工作参考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肿瘤组工作参考手册 一、关于骨肿瘤骨(软组织)肿瘤,顾名思义,其具有双重特性,即骨 (软组织)的特性以及肿瘤的特性,...  如何鉴别良性和恶性骨肿瘤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如何鉴别良性和恶性骨肿瘤 9 良性 生长情况 恶性 分值 2 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 生长迅速,易侵及...  浅谈骨肿瘤的诊疗规范 在看到一些因误诊为骨肉瘤而被截肢的医疗事件, 一些诊断为骨恶 性肿瘤进行刮除病变组织植骨治疗的事件, 一些转移性骨肿瘤致病理 性骨折按照...  良性骨肿瘤――骨囊肿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骨囊肿(bonecyst)为单发性病变,好发于青少年,多发于长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 端。一般无症状...  骨肿瘤分类 一、 软骨性肿瘤 骨软骨瘤 软骨瘤 内生性软骨瘤 骨膜软骨瘤 多发性软骨瘤病 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软骨肉瘤 中央性、原发性和继发性 ...计算机导航辅助肢体骨巨细胞瘤的扩大切刮术
作者:[1]&[1]&[1]&[1]&[2]&[1]&[1]&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1]&[2]&&
文章号:W<font color=#1492&&
20:03:29&&
文字大小:
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骨的原发良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单纯的病灶刮除术,局部复发率高达40%;大段瘤骨截除,人工关节或大段异体骨关节置换,局部复发率0~5%,但关节功能明显受损[1]。因此,近年对于CampanacciI型和II型的患者,病灶切刮术是普遍采用的手术方式。
【摘要】 目的 报告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完成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扩大切刮术,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对15例肢体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计算机导航辅助病灶扩大切刮术。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4~54岁,平均31岁,位于股骨下端5例,胫骨上端9例和颈骨下端1例。原发骨巨细胞瘤9例,复发病例6例。将术前CT和MRI数据导入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工作站,依据CT图像确定骨组织的侵袭范围,依据MRI确定髓内或软组织侵袭范围,将CT和MRI图像融合,识别肿瘤的边界,在CT图像中标记,供术中导航指引。术中按照术前标记操作,导航指引病灶开窗,肿瘤刮除,以高速磨钻精确扩大切刮范围,并精确评判外科切除边界,验证术者术前的手术计划和术中的操作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全部随访,17-34个月,平均23.5个月,无术后复发。1例术后2周伤口深部感染,清创后两周伤口愈合,其余无伤口延迟愈合及关节感染发生。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有助于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的扩大刮除精确手术,降低复发率,同时更多保留正常骨质。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doi:10.3969/j.issn.11.01.001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Computer navigation-assisted wide curettage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in extremities ZHANG Qing, WANG Tao, NIU Xiaohui, 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Oncolog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5 PRC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puter navigation-assisted technology in wide curettage for giant cell tumor (GCT) of bone in extremitie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07 to May 2009, 15 patients (5 males, 10 females) with GCT of bone in extremities were treated with computer navigation-assisted wide curettage. The mean age was 31 years (range, 14 - 54 years). Of the lesions, 5 cases were in the distal femur, 9 cases in the proximal tibia and 1 case in the distal tibia. 9 cases had primary giant cell tumor and 6 cases sustained recurrence. The preoperative CT and MRI data were input into the computer navigation workstation. The scope of the invasion by GCT in bone tissue was determined by CT images. The scopes of the invasion of GCT in medullary cavity and soft tissue were indicated by MRI results. The CT and MRI images together identified the precise boundary of the tumor. In CT images, marks were made for intra-operative navigation-assisted guidance. 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marks in CT images, the surgery was completed with the real time computer navigation through lesion opening and tumor curettage. The high-speed burr expanded the scope of lesions. The precise surgical boundary for lesion curettage was verified by computer nav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operative plans and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Results All of the 1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a mean period being 23.5 months (range, 17-34 months). No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was found. 1 case reported deep wound infection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wound was healed 2 weeks after debridement. The remaining cases had no delayed wound healing nor joint infection. Conclusions The computer navigation technique can assist in precise wide curettage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in extremities,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retain more normal bone mass.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Key words】 Gian S Computer navigation-assisted surgery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骨的原发良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单纯的病灶刮除术,局部复发率高达40%;大段瘤骨截除,人工关节或大段异体骨关节置换,局部复发率0~5%,但关节功能明显受损[1]。因此,近年对于CampanacciI型和II型的患者,病灶切刮术是普遍采用的手术方式[2]。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加深,病灶切刮术已不同于十年前,转变为扩大切刮术,即采用高速磨钻打磨病灶囊壁,扩大切刮范围,从而将局部复发率降低,但是仍有文献报告局部复发率为13%~49%[3-11],为降低复发率,采用了各种外科辅助方式,包括苯酚,骨水泥,氩气刀,无水乙醇和液氮。Algrwahmed报告经META分析[11],认为尽管有各种外科辅助手段,高速磨钻彻底清除肿瘤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术中病灶开窗足够大,病灶清除范围的精确确定是手术的关键,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可以在术中实时指示病灶切刮的范围,并且可验证手术范围是否与术前计划一致。本文报告采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病灶扩大刮除术的方法和初步结果。资料和方法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一、一般资料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本组15例患者为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病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4~54岁,平均31岁。病灶位于股骨下端5例,胫骨上端9例,胫骨下端1例。原发骨巨细胞瘤9例,复发病例6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二、临床诊断及分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采用X线拍片、CT、MRI和全身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经临床、影像学评估后,手术医师确定活检途径和方式,原发病例术前均行病灶穿刺活检,明确骨巨细胞瘤诊断,并确定Campanacci分型,I型7例,II型8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三、计算机导航手术设计方法和过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 计算机导航设备及软件:目前没有为骨肿瘤设计的专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本组病例采用Stryker公司计算机导航系统(图1),采用SpineNavigation 1.2即脊柱导航系统软件。2. 计算机导航手术前设计:将15例术前CT和MRI数据导入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工作站,依据CT图像确定病灶所涉及的骨组织的侵袭范围,依据MRI确定髓内或软组织侵袭范围,将CT和MRI图像融合,有利于在同一层面分辨骨受侵和骨外软组织受侵状况(图2),识别肿瘤的边界,即图中标记的黄线,同时标记计划切除的范围,即在CT图像中标记的绿线,供术中导航指引。术前设计用时30-50min,平均35min (图3)。3. 计算机导航术中实时导航:(1)依据病灶部位,按常规手术入路充分显露病灶外壁;(2)在相对远离病灶边缘的正常骨干上安置患者示踪器,发射红外线,导航主机的红外线接收器据此确定患肢的空间位置;(3)在显露的病灶外壁上找出可与影像重建的三维瘤骨表面相对应的解剖标志点,依次配准,经计算机精准计算,完成肿瘤病灶骨与影像的配准,并在病灶周围正常骨质表面验证导航指引的准确性;(4)术中按照术前标记操作,导航指引病灶的上下界开窗,肿瘤初步刮除后,以高速磨钻精确扩大切除范围,病灶囊壁的皮质骨打磨至光滑,病灶囊壁的松质骨部分在计算机导航指引下扩大磨除0.5~1.0cm,大量蒸馏水冲洗病灶后,以导航指引器精确评判病灶扩大切刮后的外科切除边界,验证术者术前的手术计划和术中的操作结果(图4)。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4. 肿瘤彻底清除后,填充骨水泥,关节软骨下骨缺损者垫异体松质骨0.5cm。病灶较大者,以钢板固定。留置引流管,关闭伤口。四、术后复查随访术后复查随访均由本院高年资医师负责,系统规范地记录于科室资料库。复查方法:术后1-2年每3至6个月拍X线片检查,半年行肺CT和全身骨扫描检查,术后3年,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同时,按照MSTS系统检查肢体功能恢复情况[12],给予评分记录。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结  果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15例患者全部随访,17-34个月,平均23.5个月,原发骨巨细胞瘤9例,术后平均随访24.6个月;复发病例6例,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均无术后局部复发。在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时,术前计划采用计算机导航工作站进行影像分析15例,设计肿瘤切除范围,用时30-50min,平均35min;术中选择解剖标志点注册3~5个,误差1.1~5.1mm,平均1.8mm;5例再点注册后,又行面注册,平均误差0.55mm,注册用时15-20min,平均17min。肿瘤病灶切刮高速磨钻打磨后,全部以导航指示器探查确认达到扩大刮除的边界(图5)。1例术后2周伤口深部感染,清创后两周伤口愈合,其余无伤口延迟愈合及关节感染发生。__1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时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未手术证实发生转移,已观察20个月,肺内小结节无变化。按照MSTS系统评价15例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96%~100%,平均99%[12]。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讨  论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骨巨细胞瘤是临床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对其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提高,外科技术也不断改进,由简单的病灶刮除术,变为扩大开窗,直视下的切刮术,并采用外科辅助手段处理病灶囊壁,包括苯酚、无水酒精、氩气刀、液氮和骨水泥,使局部病灶的复发率下降。更多的文献认识到复发率的下降,其影响因素是直视下病灶的彻底切除[3-11]。继而发现瘤骨的大块截除,能更好地使局部复发率降低。然而由于患者肿瘤的治愈,肢体瘤骨的缺损不论采用大块异体骨还是肿瘤性人工关节重建,在长期存活随访的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人工关节的松动、大段异体骨不愈合及感染)的困扰,使患者丧失更多的肢体关节功能。对于良性肿瘤,尤其是Campanacci I、II型病灶,在局部复发率可接受的情况下,病灶的局部切刮术在患肢功能重建方面明显好于瘤骨截除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或大段异体骨移植术。应用于临床后,骨巨细胞瘤的局部外科治疗演变为应用高速磨钻的扩大切刮术,并填充骨水泥或其他外科辅助方法,局部复发率为5%~18%。Algawahmed报告的有关骨巨细胞瘤病灶内高速磨钻处理及外科辅助方法的Meta分析指出[11],局部复发率的下降,主要取决于高速磨钻的使用,使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局部复发率降低的关键是术中如何判断病灶囊壁的切刮范围恰当,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应用于骨肿瘤外科手术尚少,经过三年的临床实践,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手术,为实现术中实时观测到肿瘤囊壁切除范围提供了技术的可行性,使病灶扩大切刮成为精确的可计划的直观手术,而非盲目的扩大切刮术,从而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骨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手术的优势:1. 完善术前计划:术前通过对病灶影像的分析,是降低局部复发率的重要一步,本组15例全部术前行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在计算机导航工作站行CT-MRI图像融合,可以充分利用CT在骨质破坏、MRI在软组织和髓腔内病灶显像优势,识别肿瘤范围,并在CT图像中标记,完成术前计划。较常规手术平均多用时35min,但能实现计划切除病灶的可视性,手术团队成员的统一的直观交流。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2. 术中导航:实现实时可视的病灶扩大切刮术,通过对使用的高速磨钻注册,精确显示磨头实时位置,病灶已切除的范围。但是这一步仅仅是在病灶常规彻底刮除后,需要扩大切刮囊壁时使用。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 术中确认切刮范围: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的成功,取决于局部复发率的下降,而常规病灶切刮手术的完成,取决于经验丰富的术者对切除范围的判断。使用导航指引器可以实时直视确认肿瘤病灶切刮范围是否符合术前预定计划的切刮范围,避免术中术者对肿瘤病灶刮除范围的主观判断。本组15例均按计划完成手术切除范围,皮质骨囊壁一侧至骨质光滑,松质骨一侧扩大切刮0.5~1cm。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手术的缺点: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1) 计算机辅助手术的准确性:取决于术中虚拟空间与病灶的精准匹配,病灶部位的解剖注册点的选取与计算机工作站术前重建的三维病灶相应的解剖注册点的精准一致至关重要,术中至少选取3~4个标志点,这些标志点不在同一直线,不再同一平面,匹配误差小于4mm,以导航指引器验证虚拟空间和病灶周围骨质的匹配满意为止,否则需增加标志点或进行面注册,以消除误差。本组15例术中点注册选点3~5个标志点,平均误差1.82mm,其中5例行面注册,平均误差0.55mm。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2) 骨性解剖标志点找寻困难:骨巨细胞瘤是侵袭性肿瘤,依据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外科切除要求,术中很难精确显露足够的解剖标志点,虚拟空间与病灶的匹配误差加大,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精确性难以实现。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有助于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的扩大刮除精确手术,降低复发率,同时更多保留正常骨质。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参 考 文 献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 Campanacci M, Baldini N, Boriani S, et al. Giant-cell tumor of bone. J Bone Joint Surg (Am), - 114. [2] Boons HW, Keijser LC, Schreuder HW, et al.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f giant cell tumors of bone. 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23.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 Turcotte RE, Wunder JS, Isler MH, et al. Giant cell tumorof long bone: a Canadian Sarcoma Group study. Clin Ortho Relat Res, -258.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4] Balke M, Schremper L, Gebert C, et al.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214 cases. J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978.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5] Su YP, Chen WM, Chen TH. Giant-cell tumors of bone: an analysis of 87 cases.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43.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6] Blackley HR, Wunder JS, Davis AM, et al. Treatment of giant-cell tumors of longbones with curettage and bonegrafting. J Bone Joint Surg (Am), -820.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7] Becker WT, Dohle J, Bernd L, et al. Local recurrence of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after intralesional reatment with and without adjuvant therapy. J Bone Joint Surg (Am), 0-1067.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8] Kivioja AH, Blomqvist C, Hietaniemi K, et al. Cement is recommended in intralesional surgery of giant cell tumors: a Scandinavian Sarcoma Group study of 294 patients followedfor a median time of 5 years. Acta Orthopaedica, -93.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9] Errani C, Ruggieri P, Asenzio MA, et al.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extremity: a review of 349 case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7.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0] 张清, 蔡尤伯, 牛晓辉, 等. 病灶切刮骨水泥填充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125例. 中华外科杂志, -732.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1] Algawahmed H, Turcotte R, Farrokhyar F, et al. High- Speed Burring with and without the Use of Surgical Adjuvants in the Intralesional Management of Giant Cell Tumorof Bon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Sarcoma, 2010,pii:586090.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2] Enneking WF, Dunham W, Gebhardt MC, et al. A system for the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umor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Clin Ortho Relat Res, -246.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简介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简介:副教授,本科,医学学士,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国际保肢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中心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巨细胞瘤良性复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