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制自治,默记鞭长莫及文言文翻译墨迹,心相想人人从…什么意思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我的图书馆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净空法师目录------------------------1 太上感应篇&2 太上感应篇(净空法师) &3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之一) &4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之二) &5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之三) &6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之四) &7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之五) &8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之六)?? &9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之七) ???&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犹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为,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贿。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贤圣,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扬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人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科之。负他货财,原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於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於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坏,引神明而监猥事。施与後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馁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於妻子,失礼於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腊,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直。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羲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後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太上感应篇 (1)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 讲演因缘清朝末年,印光大师住在普陀山,当时定海知县礼请大师讲经弘法,大师因为家乡口音很重,语言上有隔阂,于是派一位法师去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师不讲佛经,而讲一般的世间善书,这是用心良苦。佛法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佛法与世法的分别在于心,不在于法,法本身没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分。若我们心中有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法都是世间法,即使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间法。为什么?出不了三界。若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法都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我们访问天主教时,有一位先生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天主教所讲的「灵魂」,与佛法所讲的「法性」,差别何在?我很简单的告诉他,有妄想、分别、执著就称作「灵魂」,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称作「法性」;法性与灵魂是一桩事情。有分别、执著,法法都有障碍;离分别、执著,万法圆融。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法性,《华严经》讲一个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佛法?《太上感应篇》也是佛法。况且《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字字句句都是讲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佛家教学的根本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离开五戒十善,就是行邪道。五戒十善要讲得圆满、讲得实在,《感应篇》与《阴骘文》是好教材。尤其在现前社会,印光大师非常清楚这个世间有动乱、有灾难,要想挽救灾难,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唤醒一切众生觉悟,断恶修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得恶报,这是感应的真理。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讲经,看到「中华佛教图书馆」收藏很多印光大师创办的弘化社出版的书籍。其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与《了凡四训》,弘化社印得最多,数量超过三百万册以上,我非常惊讶!我仔细思惟,这是印祖挽救灾难的苦心,这是真实智慧。此后,我极力提倡,并大量流通这三本书。《西方古老预言》认为灾难是众生造恶业,上帝发脾气要惩罚世人。他们只提出有劫难,而没有挽救的办法,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还有一本《圣经密码》,比这些预言要高明,最后的结论在于人心,若人心能回头,人心能向善,劫难可以化解。但也只是笼统的说了一句,如何回头,如何断恶修善,并没有具体说明,远不如《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与《了凡四训》,无论是说理、说事都很透彻。这三本书应当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大量向全世界流通。并且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劝导大家读诵、受持,依教奉行,这不但能转变自己的业报,也能安定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希望同修们能够重视这桩事情,真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祖师大德常常教诲要「持戒念佛」,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印祖用这三本书籍,来弥补我们戒行之不足。最重要的是善心、善语、善行,《感应篇》最后的结论也是如此。心善、言善、行善,就得善神保佑,在净土宗来讲,念佛决定能往生。《感应篇》这一篇文章,是从圣贤立心发愿,一直落实到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古德云:其功用可做为超凡入圣的阶梯,转祸为福的关键。在中国过去每个朝代,依照这一篇修学的人很多,所感应的果报非常殊胜。◎ 篇题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全文只有一千三百多字,不算很长。「太上」是尊称,含义很深。佛菩萨为众生讲经说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个人讲的。我们以为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在许多经论里,佛说他一生没有讲过经,没有说过一个字。这是真话,不是谦虚,也不是随便说说。凡夫执著有我,所以说法有我说的、你说的、他说的。诸佛菩萨无我,《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不着相,连念头都没有,所谓「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见解、念头。一切法从真性中流露,真性就是自性。出世间的大圣,圣就是佛法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世间的圣人有没有见性成佛?佛有方便语,说世间圣人没有见性。说真实语,大乘经论里,诸佛如来应化世间,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怎能说他不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有人说孔子是童儒菩萨示现,曾有人来问我,此话是否正确。我们依照祖师答覆的惯例,不能界定可否。因为说他是菩萨,找不到根据,就不能随便说;说他不是菩萨,从原理上来讲,菩萨应化在世间也有可能。果真契入境界,哪一个众生不是菩萨?哪一个众生不是如来?题目冠上「太上」两个字,就是自性的流露,唯有性德才是至高无上;换言之,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奉行,就是顺着性德。顺性德是真善,违背性德是大恶,这是善恶的最高标准,也是绝对的标准。「感」,古人喻为种植;「应」,喻为开花结果。用这两个字做为这篇文章的名称,就说明了有感必定有应。这是什么道理?感应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也就是说,自性是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有感必有应。从一个人的身体而言,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根头发微不足道,但若动弹它,一身都觉得不舒服。动一根头发,这是感;一身不舒服,就是应。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即使再微弱的念头,都能振动虚空法界。就像身体的一根汗毛一样,把汗毛尖立起来,全身都能感觉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清净法身,与自己是一体;正因为是一体,感应就不可思议,有感必应,随感随应。感应也可说为是因果的关系,众生有感是因,诸佛菩萨、天龙鬼神有应是果。了解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才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深义。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必定免不了恶报。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善因少、恶因多,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恶缘多、善缘少。善缘促进我们的道业,促进我们的善行;恶缘增长我们的恶念,增长我们的恶行。将来有什么果报,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也是讲感应之理。  太上感应篇 (2)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 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四句是全文的总纲领,向下的文字是这四句的详细说明而已。前面两句是主,后面两句是陪衬。「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两句话要是参透,就能够趋吉避凶,成圣成贤,作佛作祖。祸福从哪里来?自作自受,这是感应的根本原理。佛法所说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就是这两句话吗?迷悟是能召,苦乐是所召;智乐是福,迷苦是祸。这是本篇主要的宗旨。我们要想祈福避祸,求佛菩萨、神明保佑,赦免我们的罪过,这都是迷信,不合感应的原理。自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恶,不能回头,就得祸。所以,大乘经讲「佛不度众生」,众生如何得度?众生是自悟、自修、自度。自悟、自修、自度,岂不是「惟人自召」?堕落到三途、地狱,也是自己造作恶业,招来的恶报。佛菩萨虽然非常慈悲,但也不能给我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我们受一些罪,或免除一点罪。佛菩萨只是将福罪的事实真相与道理讲清楚,让我们觉悟,不再造恶业,祸就远离;努力行善,福就现前,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教诲,也是说明感应道交的原理。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就是心电感应。心是真的,电是比喻,比喻总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只能比喻彷佛。在世间物理的现象,电的速度最快,与光速相等。而心感应的速度,比光、电不知道要快多少倍,简直不能比。电波的速度,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心念的速度,念头才生就遍虚空法界。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与此地讲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一个意思。「方寸」就是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小的果报称为「吉凶」,大的果报称为「祸福」。佛说,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又说,罪福苦乐都是「身语意」三业的造作,所招感的果报。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这个道理,随顺自己的烦恼、妄想,必定招感凶祸。佛经上说,若我们的妄想念头,随顺镇恚、嫉妒、邪淫,地狱的现象就会现前。随顺悭贪,贪而无厌,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造的是饿鬼业,鬼道境界就现前。随顺愚痴,愚痴就是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甚至于善恶、利害都颠倒,愚痴造畜生业。所以,贪镇痴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冷静观察,广大群众谁没有贪镇痴?不但有,贪镇痴还不断的在增长。贪镇痴念头、行为增长,就是叫三恶道快速形成,不必堕入恶道,恐怕现前社会就变成地狱、饿鬼、畜生。有一些觉悟的志士仁人想挽救社会,印光大师给我们莫大的启示,告诉我们救急难,儒家的道理来不及了,佛家的大道理也来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与《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救苦救难。一切恶业当中,杀业、淫业最重,所以《安士全书》用特别的篇幅来说明,这两种是凶祸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运,在万善当中,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末后「西归直指」,劝导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三善道里,阿修罗虽然心行与十善业道相应,但是傲慢习气太重,脾气太大,好胜心太强,所以堕修罗道。能够坚持五戒十善,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遵守这个原则,才能得人身。若再能把十善业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圆满,就是天道。可见得佛法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是教人断恶修善,目的就是保证来生不堕恶道,得人天福报,但是没有能超越三界、六道轮回。更聪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也没有从根本解决,所以要再向上提升超越三界。阿罗汉知道人我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放弃对我的执著,就是佛法讲的无我。也就是说,有我,就有六道轮回;无我,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证阿罗汉果。若更进一步,了解宇宙之间的现象,六道、十法界都是缘起性空,甚至极其微细的执著也舍弃了,就能证辟支佛果。觉悟人空,学习六度,又能发心帮助一切众生,所行的就是菩萨业。若以真诚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这就是佛业,佛所作所为的。这些都是讲正报,佛是人作的,菩萨也是人作的,只要一念回心就超凡入圣。学习佛菩萨是大吉大利,有无边的福报。所以,「祸福无门」,无门就是没有定法,吉凶祸福在人心一念之间。正报转了,依报就随着转,依报就是自己居住的环境。《华严经》所说的华藏世界是□卢遮那佛的生活环境,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生活环境,所谓香台宝树、清净庄严,都是从真诚慈悲平等教化众生所感召变现的。地球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今处处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从贪镇痴变现的。贪心重,水灾就现前;镇恚心重,火灾就现前;愚痴是风灾;心地不平是地震。是什么样的心态,就感召什么样的天灾人祸。天灾人祸是可以消除化解的,但是政治、军事武力、经济、科学技术都办不到,在于转变人心。唯有圣贤的教学,才能转变人心。当今许多世界宗教领袖,意识到世间灾难太可怕了,希望能够和平共处,互助合作。在佛法言,这是始觉,开始觉悟了。这个愿望要能够落实,要靠教育。我在「世界宗教和平会议」提出,现在宗教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宗」,没有「教」。有宗,更要重视教育,如何教导信徒,发挥平等的大爱,才能解决问题。天主教、基督教讲「上帝爱世人」,应该是说信仰上帝的人,上帝爱他;不信仰上帝的人,上帝也爱他,因为他爱的是世人。而佛家讲真慈平等,爱护一切众生,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布施,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供养,热情的帮助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所得到的回响是许多众生对我们的热爱。这一点足以证明「惟人自召」,因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佛经云:「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惟人自召」的意思。古德说,凡人的妄想可以分为三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妄想。常常想过去的荣辱恩怨,悲欢离合,这是属于过去妄想。有一些事情在眼前,应该做或是不应该做,往往犹豫不决,属于现在的妄想。常想将来的事情,有许多不可能的事情也想得到,或是财富,或是地位,或是权势,属于未来的妄想。这三大类的妄想无量无边,念念不断。一个妄念就是一个业因,业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善念则有善报,恶念一定感得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就是本文讲的吉凶祸福的根源。《汇编》举宋朝卫仲达的故事为例,这种事情现在人听起来似乎是神话,其实这是真的。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遇到一桩事情:有一个人生重病,病中说:「城隍爷要拉他去当差。」有人问他当什么差?他说:「城隍老爷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又说:「你们可以给我烧纸钱,我去雇人,我就不要去了。」所以,家里人就为他烧纸马、纸人、纸钱,之后他的病就好了。过了三天,城隍庙被军队占领,里面一些神像都被毁坏,这才恍然大悟。城隍庙被军队占领,城隍老爷三天前就搬家,这是我亲眼看见的事实。所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还是有。现在人不读圣贤书,不相信忠实的劝导;我亲眼看到的事情很多,我对于古人记载的这些典籍都深信不疑。像《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绝大多数是事实,不是凭空捏造的,不是寓言。卫仲达当时在韩林院任职,有一天被阎罗王抓去,判官调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恶,结果他造恶的案件堆积如山;造的善只有一卷;换句话说,他一生只做了一桩善事。他看了这个情形之后,就对判官说:「我还不到四十岁,造的恶哪有这么多?」判官就告诉他:「这些造作是你起心动念,起一个恶念,阴曹地府就有一个档案记录下来,并不等待你造作,造作了罪就更深重。」在善恶比较下,阎罗王也很生气说:「拿秤来秤一秤。」天秤上一秤,过失反而轻,这一卷善事反而重,阎罗王就欢喜了。于是他又问阎王:「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么?」阎王说:「当时,皇帝要兴建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可以不必做,劳民伤财。你上奏摺,劝皇帝不要做。皇帝虽然没有听,但你是真心上奏,有这一念善事,就把许多的恶事都压下去了。若皇帝听了,你的福报就更大了。你本来命中可以作宰相,但是你造的恶太多,障碍了你的前程。」后来他官做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内政部长。可见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这个公案,很值得我们反省。  太上感应篇 (3)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卫仲达的故事,实际上是举他来做例子,他造的恶业太多,可是比起现在人,他还造得少,现代人的罪业无量无边。这是因为古人从小接受圣贤教育,虽有恶念,但没有成行为;现代人不但有恶念,还有恶的行为。最大的罪业是不孝父母,侮辱三宝,此罪业甚大,何况其他。佛菩萨可以原谅造作罪业的人,可是鬼神不会原谅,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太上感应篇》总纲有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讲感应之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说明报应之事。这四句当中,有理有事。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大的感应果报;一个世界、一个社会,是小的因果报应;一个家庭、一个人,是最小的业因果报。佛说一切经,也不离这个原理,《华严经》讲「五周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一个明显的因缘果报,所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果报之理很深,事相也很复杂,不能只看眼前,除非有真实智慧,才看得出来。一个人存心做事,要看其究竟,然后才真正懂得「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凡是果报都有因、有缘,因缘和合,果报就现前。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缘是现前所遇到的机缘,缘把阿赖耶识里的业因牵引出来,于是因缘和合变成现前的果报。善缘有两种:顺境的增上缘和逆境的增上缘,顺、逆增上缘都有很好的果报,那是因为阿赖耶识里有善的种子、善的因。如果阿赖耶识里是恶的种子、恶的因,遇到善缘也会变成恶事,也会有恶的果报现前。我们在生活当中,存心很重要,心是因,外境是缘;心好、因好,纵然遇到恶缘,结果还是好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有恶报,这是本书所显示的真理。果报有三种,第一种是「现报」,就是因很强,缘也殊胜,这一生果报就现前。第二种是「生报」,这一生没有见到果报,果报在来生。有些善人生活贫困,果报不见得好,这是前生种的因,今生结的果;如果这一生乐善好施,将来定会有好果报,也许这一生就会现前。有些恶人大富大贵,那是他前生种的因,这一生成熟;但是这一生若只知享福,而不知积福,也许在晚年,恶的果报就会现前,来生的果报更惨。第三种是「后报」,第三世以后,或很多世以后,因缘遇会时,果报还是会现前。心地厚道,必定有后福;心地刻薄,必定有凶灾。注解云:「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如影随形」是比喻,『形』是身体,身体在阳光之下有影子,影子随着身形不离,说明报应就像影子一样,常随于己身。古人说,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前世的福报没有享尽,前世福报享尽了,恶贯满盈,恶报就现前。同理,心善、行善而没有福报现前,甚至于自己本身或家庭,还遭遇到很多凶灾,这些都是过去生中恶报的余报,等到余报受尽了,福就现前,所谓是「善果圆成」。无论在何种逆境、逆缘之下,信心坚定,善心、善行不退转,是真正有福之人。我在台中求学时,李老师教我们读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当中一篇陈希夷的「心相篇」,老师特别注重,要我们细读深思,努力奉行改过。真正修行人天天检点自己的过失,并把过失改正是真修行,这是真实功夫,后福无量无边。改过一定要从心地上改,心是祸福之根,一个善念是福之根,一个恶念是祸之根,所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以上这四句是全文的总纲领,我们学习就要抓住这个总纲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的,就可以想、可以做;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就不能想也不能做。这四句话要记在心里,提高警觉。各人有各人的报应,家庭有家庭的报应,社会、国家乃至于世界,都逃不出这个定律。今天社会动乱,世界不安,这是共业所感。如何能化解这个劫难?只要大家觉悟,明白这些事理真相,毅然回过头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放下自私自利,一切为社会、为众生,劫难就能化解。天灾人祸都是恶业召感而来的,离开恶业,不但人为的灾难没有了,天然灾害也没有了,这就是大乘经常讲的「境随心转」。  太上感应篇 (4)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这一句以下是属于第二大段经文,讲天神鉴察世间。这一小段是「总明」,就是总说。『天地』有天神、鬼神,他们都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通是报得。『司过之神』,是专门负责鉴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造作行为。所以,一切善、一切恶,鬼神都有记录,每个众生都有一份非常完整的资料档案。天神与鬼神管理人间的情形,如同现前社会一样,从地方到县、市、省,乃至中央,有层层的管束,甚至比这个还复杂。但是他们管不到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如来,因为这些人无我,所谓「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换句话说,「有我」就会被他们管。司过之神是专门管纠察的,如同警察。《华严经》讲,每个人出生时,就有两位天神跟随,一生不会离开。这两位天神在肩膀上,自己不能觉察,别人也看不见;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鉴察我们的一生,日夜不离。佛经上也有别名,称作「善恶二部童子」;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善行,另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恶行。其实天地鬼神鉴察世间,记录人的善恶,数量不计其数。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瞒得过谁?因此一定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改过自新,努力修善。我们不求这一生的果报,求来生,来生有大福报,来生必定向上提升,我们提升的目标都在极乐世界。『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是计算,这是说对人所犯的轻、重,予以加减乘除。所以,我们每天起心动念,对我们的寿夭祸福,都有加减乘除。但是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也就不太明显。如果大善或大恶之人,其效果就比较显著,命运必定会改变。袁了凡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云谷禅师教导他,断恶修善,他真心实干,命运改变了。本来没有福,福报增加了;本来短命,寿命延长了,这是积善的效果。如果造作大恶,福报很快就会享尽,寿命也会减短。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希特勒有很大的福报,他如果不发动战争,以善心对待一切人民,他的寿命会很长,福报会更大。由于用心不善,杀死五千多万人,受害人达两亿多。造作这些大恶,减损了福寿,战争尚未结束,他就死了。这些都是事实,绝对不是佛菩萨、古圣先贤,用来劝导世人断恶修善的方式。圣贤人所说的话都是真实语,劝导世人的方法手段很多,决定不可以用虚诳不实的方法,因为只要发现有一次妄语,以后说什么人家都不相信。天地虽然有鉴察世人善恶的神道,如果我们念头转一转,情况就不一样。世间圣人教导我们「克念作圣」,『念』是妄念,克服妄念,你就是圣人;而天地神明对于圣贤,无不尊敬,无不保护。至于佛菩萨的境界更高。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克己的功夫,要从最难克处去用功。克己就是改过自新,自己要反省,在日常生活之中,从最大的毛病下手。大的毛病都能改,小毛病就容易了。尤其现前环境,灾难频繁。灾难从哪里来的?由众生恶业招感而来,如今世道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欢喜接受一切恶法。造十恶业,贪镇痴慢,欺诳别人,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损人利己之事,人人争着干。其实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是害己,眼前虽然得一些小利,死后必堕三途。一切众生与诸佛菩萨不同之处,佛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凡夫完全与之相违背,凡夫心是虚伪的、染污的、高下的、自私自利的。真正改过要从心上改,心地果然真诚、清净、平等,无量劫的业障就消除了。大乘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云:「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就叫慈悲,这个爱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由此可知,虚空法界只有一样真实的东西,就是爱心。能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爱自己。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业因果报,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如是修学,这些天地司过之神,就无过可录,无法夺你的算,也就是说你已超越了他的权责范围,不在他的掌控之下。如果你还用妄想、分别、执著,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就在他的权责范围之内。注解举明朝王用予先生的公案为例,警惕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自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所得的果报。王用予先生三代积德,一生当中从未欺骗过人,处事待人接物用心纯正,舍己利人,克尽孝悌,所以感应的事迹非常明显。古代考功名,能否考中,第一因素是阴德;祖宗几代积阴德,到他身上发达了。所以,吉凶祸福是修来的。又举一个宋朝光孝寺安禅师的公案,他在禅定中,见到两个出家人在谈话。起初谈话,旁边有天神拥护,可是过了没多久,天神走了,来了一些恶鬼,环绕着这两个人吐唾沫。这是什么原因?这两个出家人先是谈佛法,所以天神拥护;佛法谈完之后话家常,天神走了;然后谈名闻利养,恶鬼就来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一念真善,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念恶生,魔鬼环绕。这一句提醒我们、警策我们,真正如世人所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决定不是妄语,决定不是欺骗人。我们应当有所警惕,认真努力修学,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权限的范围,那就成功了。  太上感应篇 (5)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这一小段是「别示」,详细说明事实真相。命运是前世所造之业,感得的果报。除大善、大恶之外,一般人的命运确实如定数在流转,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定数不是佛菩萨定的,也不是神明定的。个人命运是自己的造作所定,家运是一家人的造作,一家人的共业,国运是一国人的共业,世运是整个世界人的共业,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感恶报,这是真理。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纯善无恶,还是离不开因果的真理。佛法云:「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下一个因,吉凶祸福这些业因果报永远在循环。做恶的人现在还没有受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其实整个历史就是因缘果报的写照。看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将来的果报是善是恶、是吉是凶、是祸是福,一目了然。「算减则贫耗」,过去生中修福的人,这一生专门作恶,不晓得再修福,福报逐渐减少,这就是『算减』。『贫』是失去财富,『耗』是耗损,家破人亡,乃至于国家灭亡。「多逢忧患」,这是讲一生遭遇到凶灾,遭遇到患难。这两句话,确实是我们现代人生的写照。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确实「多逢忧患」,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多可怜,多痛苦!我们要想得到身心安全,唯有依靠佛法,依靠圣贤教学。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世间种种业因果报,才能理得心安。不明了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心怎么可能会安?过去生中修有大福之人,今生虽作恶,但仍有福可享,这是余福未尽;如果不作恶,还能努力修善,福报决定绵延不断。这些道理,现代人很难接受,都认为古人所说的话,似乎是一种理想,不是事实,与他所看到的不一样。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为何这么肯定?古人的心是静态的,现在人心浮气躁,是动态的。譬如,水平静时,就像一面镜子,能将万物照得清楚明白;如果水上起波浪,就不能照清楚。因此,人心清净,其认知、看法就非常清楚明白;人心浮躁,其认知、看法也就模糊不清。我们凭什么相信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因为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染污比我们少。我们的心思如大风大浪,是非人我、贪镇痴慢天天在增长,心严重被污染,对于宇宙人生的事理,怎么可能看清楚?依照自己的妄想、执著去行事,哪有不造恶业的道理!学佛要想有成就,必须从根本做起,放弃自己的成见,依照佛菩萨的教诲修学。从《观经》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做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意思很深很广,无有边际。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孝养」尚欠一分,没有圆满,直至证得如来究竟圆满的果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才做到圆满。由此可知,孝养、奉事真正做到得力,就入圣人果位,最低的水平是圆教初信位菩萨。以此标准来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有断,孝养、奉事就没有分;即使有也是世间法,六道轮回边事。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达到孝养、奉事的最低标准。念佛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孝养、奉事可说是做到一半,这是佛的标准。念佛而不能往生,一定要把不能往生的原因消除。智者大师教我们以「五停心观」为助修,帮助我们破除是非人我、贪镇痴慢。如果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会有效果,纵然不能断三毒烦恼,也决定可以减轻烦恼,增长智慧。「人皆恶之」,『恶』是厌恶。你在社会上,人家看到你都厌弃你、讨厌你。造恶的人,善人君子一定会远离而不愿亲近。道教《玉枢经》云:「假如一个人不能够修善业,必定有鬼神来捉弄他,使他神魂颠倒,神志不清」。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地位,多么大的财富,仔细观察,他不是个正常人。历史记载,古代末代帝王,亡国之君,心术不善,行为不良,善神吉星远离,恶鬼恶神常环绕,所以他的行为被世人所厌弃。这些都是事实,决定不能看作迷信。现今世界,科学技术虽然相当发达,但是对于天地鬼神这些事理,依旧非常模糊。在科技尚未达到这个水平之前,我们相信「圣言量」,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不会欺骗我们。世间古代贤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语,何况诸佛菩萨、大圣大贤?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依教奉行,定得大善大利。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为什么不做一个好人?这些年我提倡「四好运动」: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一定得福报。吉凶祸福皆是自己造作所感的报应,自作自受。作恶,则有灾殃祸害;作福,则有吉、有善、有利。眼前看到作恶反得福,那是过去生中培的福报大,今生虽作恶,还有余福。但是作恶,必定折损福寿,如果在享福的同时还能修福,福报会更大,寿命会更长。行善的人眼前生活虽然贫困,但是将来一定有好报。今生贫困是过去世造恶比较多,这一生虽受苦报,但因行善积德,苦报已经有所改善,若这一生还不知行善,苦报不止于此。这种加减乘除,肉眼凡夫虽无法看见,但只要细心思惟,就能观察得出来。「人皆恶之」,这是轻报,「刑祸随之」,这是重报。『刑』是刑罚,触犯国家的法律,国家有刑罚来制裁你;「祸」是大灾、大凶;「随」是不离开。太虚真人说:「别人要以不善的心行来对我,给我一些灾难、痛苦,我要承受;而且我以善心、善行对他,福德之气恒生于我」。这是修福、培福最好的机缘。人与人之间相处,就是一个缘分;缘有善缘、有恶缘。早年我在香港光明讲堂讲经,讲堂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人与人之间,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副对联把人生究竟是回什么事情,统统写清楚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无论跟什么人相处,如果有恩,希望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要化解。我欠人家的债,欢欢喜喜还人家;别人欠我的,一笔勾消。常存此心,就是好心;常行此事,就是好事。由此可知,善福是自己修,自己得受用;恶祸是自己造,自己承受果报。譬如,人有恩于我,却忘恩负义;人有怨于我,念念在怀,总想报复;欠人家的债不还,人家欠我的想尽方法逼债,这都是造罪业,果报在三途。与这些冤家债主,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是愚痴,佛法讲的「可怜悯者」。我们学佛,连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都不了解,如何自求多福!福报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不是上帝给我们的,也不是天地鬼神给我们的,是自己求的。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不善因必定有不善的果报。这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汇编》引《华严经》云:「阎浮提内,五浊众生,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杀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镇邪见,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更相忿争,互见毁辱,任情起见,非法谋求。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天刑,种种受报。」『阎浮提内』,是指地球。『五浊恶世』,五浊就是五种严重的污染,即《弥陀经》所说的,「劫浊、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其实,也是现前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人类心灵的污染,地球自然生态的污染,严重到了极处。许多志士仁人正在研究讨论,怎样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环境。这桩事情能否做得圆满?肯定不能。因为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人心,大众的精神、思想、见解被严重污染,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佛陀的教诲,圣贤人的教导,就是教我们修清净心,防止心地的污染。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生活环境自然清净。但现在没有人注意到,只是一味的搞环保,防止环境污染,却忘记了根本的问题。『不修十善,专造恶业』,这两句话是总说。下面举出了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镇、邪见(痴)。『不孝父母,不敬三宝』,孝养父母,恭敬三宝,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儒佛的教学,都是以「孝道」为基础,到终极的目标,也只是孝道的完成而已。所以,佛法就是孝道,成佛就是孝道的圆满成就。「不敬三宝」,三宝是我们的师长。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法为师。但是法需要人弘传,弘传佛法须赖僧宝。僧何以为宝?就是能弘传如来圣教故。弘是把佛法普遍的介绍给广大的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教诲,佛法真实的利益。传是将如来大法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至于中断,这就要靠教学,培养继起的弘法人才。『更相忿争』,这是必然之理。每个人执著自己的成见(邪见),彼此见解不相同,就起了争执,人与人争,国与国争。『互见毁辱』,彼此互相毁谤,互相羞辱。『任情起见』,「任」是放任,「情」是情执,完全随顺自己的感情执著,邪知邪见。『非法谋求』,用不正当的方式,谋求名利、地位。其实是一点也谋求不到,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中没有的怎么求也求不到。如果命中有十分,运用非法的手段谋求,折损了报福,也只能得到五分。而「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也没错,譬如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先生,如理如法的求,他求到了,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天刑』,因为这种因缘,这个世间才有刀兵、饥饿、疾病、人祸;人祸是战争,疾病是瘟疫。这几年,我们看到畜生有严重的瘟疫,英国的牛有瘟疫,香港的鸡有瘟疫,台湾的猪也有瘟疫,都杀了百万头以上。『种种受报』,这些果报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作的。我们看到畜生受报就要想到,畜生前世也是人,他之所以受畜生身,是因为造了不善业,才堕到这个身,堕到这个身,还要受恶报。命运决定有,个人有命运,家庭有命运,国家也有命运,世界还是有命运。命运既然是自己造的,自己当然可以转变。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时,帝王大臣反省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灾难可以化解,命运可以转变。家运、国运无不如是,家里遇到不幸,一家人忏悔、改过自新,自然可以转运。这是真理,决非迷信。趋吉避凶是有理论、有方法的,一定要把善恶、邪正、是非的概念搞清楚,才知道如何断恶修善。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把握希有难逢的机缘,能信能解,依教奉行,从心地上消除凶祸之因,从心地上培养积福之根,就能远离灾祸,度一切苦厄,一切事在人为。真正忏除业障,真实的修积功德,就在此时,希望大家要明白,认真努力去做。我们一个人修行,心量要大,要代替世间许多迷惑颠倒的众生修,希望消除他们的灾难。纵然不能全部消除,至少也能消除一部分,灾难减轻,时间缩短,这个效果是肯定的。「吉庆避之」,『吉庆』是好的事情;『避』,「求不得」之意,所希求的得不到,不能顺心称意。所以,心恶、言恶、行恶之人遇不到好事,所遇的都是灾祸。注解云:「天道无亲,惟亲善人」,「亲」是私心、私情,诸佛菩萨没有,天地鬼神也没有。你心善行善,诸佛菩萨、天龙善神自然亲近你,这是同生相应之理。《易经》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谓是志趣相投。你所行不善,志趣与佛菩萨、天龙善神格格不入,吉庆就避之。所以,觉悟之人明白善恶利害的道理,就常常能亲近善神,得佛菩萨照顾。注解云:「人能去恶为善,恭己顺天,自然静与道合,动与福会。苟或反是,明罹刑宪,幽伏神诛,夺算夭寿,吉避凶随,必然不免。」一个人果然能发心,有坚定的毅力改过自新,所谓是「恭己顺天」,「恭」是恭慎,恭敬、谨慎;「顺天」,天代表善行。心善、行善之人,自然与佛菩萨、天地善神感应道交,所遇皆是吉祥福利;反之,心恶、口恶、行恶之人,遇到刑罚的机会就很多。世间刑罚是法律的处分,这是明显的;肉眼看不到的,有天地鬼神在计算你。过去生中虽有修福,但因造作恶业,福寿折损,好事、吉祥的事情就远离,凶灾、祸事无法避免。注解里举了一个公案故事,这是实有其人其事。古代有个读书人心行不善,所作所为违背天理良心,但是很有才气,参加考试,考官对他的文章很欣赏,就录取了他。到填榜的时候,卷子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榜上无名。开榜之后,卷子又发现了,原来在考官袖子里。考官有意要提拔他,特地装在袖子里,结果开榜时忘记了。这是天地鬼神作弄他,把大好的机缘失去了。考官对他始终很好,总是想提拔他,好多次机会到了,却发生意想不到的障碍,而失之交臂。于是,这个人郁闷不乐,引发了疾病,躺在床上三年。有一天,他忽然觉悟,我过去一生的遭遇,都是自己造恶累积的报应。他一后悔,病情就渐渐有起色,病好了之后,他就努力改过自新,终身为善。古德勉励我们,天地之间的福禄,也就是大自然的资源,如果不存善心善行,勤奋努力好好的修养自己,这些资源的享受是得不到的。有些人虽然这一生没修,但是前世修积的很多,可以得到一切福禄,但充其量也只是物质的享受,精神生活依然空虚。大家以为唱歌、跳舞、狂欢,就是精神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种刺激,就像打麻醉、吸毒一样,暂时的愉乐,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痛苦。真正的精神生活是高度的文明、高度的修养。「恶星灾之」。天地鬼神鉴察世间人造作善恶轻重,本文列举了六种果报,「恶星灾之」是第六句。『恶星』是星宿,属于天神一类,掌管人间一切灾祸厄难之神,专门惩罚这些造恶的人,即人们常讲的天神恶煞。这个说法也能说得通,但是意思不够圆满。人与这些星宿有什么关系?佛法说到究竟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包括这些天地神明在内,与我们是一个整体,佛法称为法身、理体。由此可知,这些天地神明与我们息息相关。佛法对虚空从哪里来的、世界从哪里来的、众生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这些现象的演变又是如何,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解释得很清楚,目的就是要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觉悟。觉悟的人名佛菩萨,不觉悟的人名凡夫,佛菩萨与凡夫只是觉迷不同而已。天地鬼神、恶星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都是从一念自性所现、所变。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与一切法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念善,境界(生活环境)就善,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一个人心善行善,生活环境就自在;一个人心恶行恶,环境就障碍重重。所以,善与善相应,恶与恶招感。中国人迷信,西方人也一样迷信;中国人重视五行八字,西方重视星象。西方人算命、占卜,是依据星象学;中国人是依《易经》八卦来推算。西方一些星象学家认为,人无论是怎样的思想、行为,都不能改变宿命。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是命所注定的,自己是无法改变的,就如演戏一样,是依照早已写好的剧本去生活,这是基督教的思想。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先生算定了袁了凡先生的命运,后来袁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为他开示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他依之而行,改变了他的命运。于是,他把云谷禅师开示的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与自己实践行持的心得,写出来告诫他的儿子。因此,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命运不是神决定的,如果是神来决定人的命运,神来写人生的剧本,为何不写好剧本,而写一些悲剧呢?为何有好人也有恶人呢?神既然决定人的命运就应该要平等。即然决定善人来行善,恶人来造恶,何以还要惩罚恶人?岂不是与自己过不去!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命运是自己累劫今生造作一切善恶,所感得祸福的果报。既然是自己的造作,当然是可以改变的。不管你过去造作的恶业再多再深,只要真正回头、真忏悔,天地鬼神绝对不会惩罚一个悔过之人,所谓是「天心仁术」。如果他还会遇到恶报,这说明他忏悔的心不够真诚,对于圣贤的教诲犹疑不决。因此,改过自新,转祸为福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样深遂的道理与事实真相,非西方星象学家所能知,一定要接受佛陀的教学,才能明白其事实真相。「恶星灾之」,用西方人的话来说,会出现恶劣的星象,影响太阳系的磁场,造成一个最坏的磁场,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影响气候、影响无线电通讯的电波,也可能引发地震、风暴;对人而言,会心神不稳定,显得急躁,容易发怒。这是西方人士的说法。学佛人不必理会这些说法,只管积极努力的断恶修善,发自内心真诚忏悔,念佛求生净土。佛家说消灾免难,念佛法门是第一殊胜。众生业障极重,八万四千法门都救不了,最后还有念佛法门,可以帮助他解救危难。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为「光王极尊,佛中之王」,就是这个道理。   太上感应篇 (6)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算尽则死。 这一句是总结。『算尽』,造恶太多把自己的福寿都折损尽了,命也就完了。这是太上对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诫。众生恶习深重,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改过。佛门做早晚课的意义,早课是提醒自己,在这一天之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以经教为标准;晚课是反省,对佛的教诲有没有做到,有则嘉勉,无则改之,这是做早晚课真正的意义。「净宗学会」成立,早课采取《无量寿经》第六品,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理论、事相、境界及修学方法。早晨念这段经文,是学习阿弥陀佛的大心大愿。晚课采取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是五戒十善,目的是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的教诲是否相应;若不相应,就是造恶,念佛不能往生。果真把早晚课的意义落实了,道业根基就坚固,念佛功夫会突飞猛进,自然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时代灾难很多,灾难怎么来的?人心反常。五戒十善是常,违背五戒十善是反常。反常就有凶灾,顺应就有吉福,吉凶祸福确实在一念之间。这一念看你怎么转变,如果还是继续造业,还是继续存心不善,就像佛所说的业海茫茫,苦海无边;业海是你的造作,苦海是你要受报。过去生中虽有一点余福,若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惜福,很快就享尽了。因此,我们要特别学习印光大师,节俭惜福的精神。印祖一生教人惜福,不要奢侈浪费。饭碗中不可剩有米粒,穿衣只要能遮体、能保暖就好;要时常想到别人,天下还有很多苦难众生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自己节省一点,把多余的留给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众生。要念念能想着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常存这样的善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即使很微薄的一张纸,也不能随意丢弃糟蹋。能节俭的尽可能节俭,这一生就有享受不尽的福报。若任情糟蹋,福报很快就会消耗殆尽,禄尽人亡。纵然有百岁寿命,可是福报消耗殆尽,就会中道丧命;死了之后,余殃未尽,沦堕三途,苦报无期。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果真死了就了了,我们就不需要学佛。确实是死了就不得了,死了就没救了,必须趁一口气还没断,回头是岸,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为自己来生着想,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佛示现世间,度化六道众生,何以示现在人间作佛,而不示现在其余五道,这说明人道虽苦,容易回头,容易接受佛的教诲。天道乐多苦少,很难觉悟,所谓「富贵学道难」;三途太苦,没有情绪学佛,不容易得度,所谓「贫穷难学道」。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人身难得而易失,得人身闻法甚难。得闻佛法要有个真正好学之心,才能与佛菩萨感应。若以妄心学佛,就不易与佛感应,有感应也是魔王波旬变现的。以上六句是总说造作恶业的果报。文字虽然不多,含义非常深广。下面一段是说明世人造恶的状况,也可以说是这六句的注解。这些事,古今中外说之不尽,而且仍然是天天在造,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觉悟。人生在世间短短数十年,弹指即过,所以真正有聪明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希求出离三界。出离三界就一定要断恶修善,从心地上拔除恶根。时与人为善,即使面对恶人,也要以善心、善行对待他,久而久之,恶人也会被感化向善。感化不了是自己的力量不够,要生惭愧心,要更加倍的努力精进用功,总有一天会感化他。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也仍然要善心待之,并由衷的感激、感恩。由于他的侮辱、毁谤、陷害,消除我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所以决不能有一丝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所以,祸福吉凶就在一念之间。要知道世间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都不是真实的。所以,别人要的,我们欢喜供养、布施;不但是身外之物,就算要我们的生命,也欢喜布施给他,这个欢喜布施心就得无量无边的福报。果真能依佛所教修学,决定得利益。有一个同修跟我说他早年做的一个梦,他作梦遇到一个非常险难之处,一个小岛四面环海,风浪很急,命就在刹那之间。在情况万分危急时,突然看到观音菩萨,于是他跪下求观音菩萨救他。观音菩萨没说话,用手往下指,指示他往下跳。他说不行,下面是大海,跳下去不就死了吗?观音菩萨又指一指,他相信观音菩萨,于是他就跳了。跳下去之后,观音菩萨用手托住他,把他送到一个很安全的地方,观音菩萨就不见了。因此,一定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我们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就放下,一定有好处。处事待人接物要和睦,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诸佛菩萨。好心待我的人,心生感恩,我蒙他的照顾;恶意待我的人,也要感恩,他消除我的业障。所以,一切众生无不是善知识,无不是佛菩萨。一生生活在诚敬感恩之中,生命多么充实,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早年我劝导「景美图书馆」的同修,把《感应篇》当作戒律来读,每天要读一遍,持戒念佛,提高自己的警觉。纵然念佛功夫如□益大师所说:「念到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如果恶念恶行不能改过来,还是枉然,这是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警惕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决定有好果报。违背佛菩萨的教诲,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果报决定不好。 ·目  录·?&  ●  前言&  ●  感应篇序  〔旧刻〕  &  ●  太上感应篇  &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  后记  &  ●  编后记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前  言·&  前  言?&  《太上感应篇》本为道教经典,其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因果法则,主张人们应当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因地上狠下功夫,以求善果,从而把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这些主张,都与佛教的教义有相通之处。因此,不仅对于信奉道教的人来说,《太上感应篇》是一部重要的典籍,对于佛教徒来说,这部书也有较高的价值。其实,姑且抛开宗教信仰不论,如果一个人能够依照《感应篇》上所说的原则行事,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遵守这些原则,那么整个社会风气都将得到根本的改变。可见,《感应篇》对于净化人心,重振精神文明,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整理《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的原因。?&  《太上感应篇》最初著录于《宋史、艺文志》,南宋理宗出钱刊布发行。从南宋以至明清,这部书的刻本和各种注本甚多。清初康熙年间,赵熊诏〈字裘萼,号学了氏〉撰有《太上感应篇注训证》。在其《自叙》中讲到,他在康熙庚午年(公元1690年)秋试时,第五次应试失败,痛苦不堪,准备带上平时所读的书和撰写的文章,投河自尽。但考虑到这样做将会使父母伤心,因此犹豫不定,几天以后,其父赵申乔劝他编撰《太上感应篇注训证》,并身体力行。一年以后,编写完成,赵申乔便为他刊印出来。后来,在康熙己卯年(1699),赵熊诏中举,己丑年(1709)中状元。《太上感应篇注训证》共四卷,除正文外,还有“注”、“训”、“证”。“注”主要是对《感应篇》中的部分文字作一些解释,以利阅读。“训”则是从义理上作一些阐发。“证”的内容最为丰富,大量引用证案,列举事例,以证明《感应篇》中所说的道理真实不虚。?&  考虑到今天大多数读者的实际情况,我们删去了赵书中的《航中帆自叙》、《例言》、《标旨》、《程诀》以及每节后面的“注”、“训”,只保留《感应篇序》、《太上感应篇》原文和“证”(译作“例证”加示序号),并译成现代白话文,更名为《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以增加其可读性。?&  赵氏撰辑的“证”中有不少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案例,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社会实际,因此,在不影响原译的宗旨精神下,我们作了不少整理。但整理得并不彻底,这点,希望读者自己认真鉴别,决定取舍。&  总之,希望读者把握这些证案中劝善止恶的精神,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个别的例证本身。?&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是由释海山、释大恩、释昌臻等法师发心主持下完成的。参加这项工作的有释隆云、王树华、龙昂、杜大威、李宁、赵嗣崇、李恕豪等。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随时加以指正。?&  南无阿弥陀佛?&  李智明  日??&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  正 文 ? &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译文:太上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 &  【例证一】 &  周必大是庐陵人,曾负责管理临安府的和剂局。有一次,和剂局失火,有五十多人因这次事故遭逮捕下狱拟处死刑。周问狱吏:“假如这场大火是官员玩忽职守造成的,该当何罪?”狱吏回答说:“免职为民而已。”于是周必大甘愿承担失火责任,使五十多人得以免死。&  周必大丢掉官职回老家,途中顺便去看望岳父。那天,大雪纷飞,岳父家的童子正在庭院中扫雪。头一天晚上,岳父梦见扫除积雪迎接宰相。这时,他叹口气说:“今天扫雪,原来只是为了迎接被免职的官员罢了。!”&  周必大回家以后,刻苦读书,后来参加宏词科考试,到京城住在一个班直 (皇帝的卫兵) 家中,一天,主人携带一本小册子从外回来,周必大借来观看,原来是一本卤薄图 (天子车驾次第称为卤薄)。&于是便全部抄录下来,默记在心。考试时,正好出这个题目,因而考中了词科。以后,历官至宰相,封益国公。&  起初,周必大作梦到了阴间,看见判官正在考核捏胎鬼。判官指着周说:“此人有阴德,应当做宰相,但相貌丑陋,该怎么办?”捏胎鬼请求准许他为周必大做一副宰相须,判官同意了。捏胎鬼走过去,抚摩周的下巴,为他种上了胡须。周必大醒来后,果然长出了胡须,还隐隐作痛。过了几天才不觉痛了。&  后来,周必大罢相回家。一天,有个看相的人来见他,正好在大门前相遇。看相人问道:“相爷在哪里?”周忙向前行礼,然后谦逊地说:“我就是前任不称职的宰相。”看相人不相信,说:“你在骗我。”入座后,又要求拜见宰相。周还是那样回答。于是,看相人似有所悟,起身向前,用手捋着周的胡须说:“就凭这付帝王须,足以证明你真是宰相啊!”周必大大吃一惊,重重地赏赐了他。&? 【例证二】&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有舞弊行为,这时扶爱之正好因事获罪被押在狱中,有些官吏恨他,想罗织罪名加重害他。宇文英迪竭力为他辩解澄清,终于得到从轻处理。?&  三年以后,宇文英迪从南滨乘上水船回家,正遇上大雨,洪水暴发,波涛如山,船到河中,不料缆绳断裂,船夫一时束手无策,听任船只颠覆。突然一只小船冲浪而来,船上大声呼救,始得脱离危险。一看来人竟是扶爱之。宇文英迪大惊,说:“我过去只是公正地对待黔江官司,当时并非偏袒于你,你今日竟然冒险相救,难道真的知道将要淹死的是我,这岂不是上天有意这样安排,以显示事事有因果报应吗?”说完以后,两人久久地叹息。?&  【例证三】&  清朝顺治年间,苏州人徐籀任黄岗县令。民间失火,烧了数百家房屋。男女老幼,露宿号哭。徐籀可怜他们,拿自己钱买席子,好让他们搭棚住下,席子买来还未来得及分给百姓,暂时堆积在堂前,这时正好官府一批银钱装在木箱里,准备转运走。强盗知道后,突然冲进县衙,劈开所有的箱子,四处搜寻都未能找到银子。强盗走后,发现官银还在堂前一堆席子下面,强盗没发觉。一检查,银子完好无缺。因此,徐籀得以平安地保住了官位。? &  【例证四】&  清朝顺治四年,有个姓许的人随大军到广东,被任命为某县的县令。他一心想立功,便把乡间留长发的十四个人抓起来,诬陷他们为山中盗贼,向上级报告之后,全部杀掉了。杀时正当中午。就在这一天,许的家眷从老家来找他,路上遇见强盗,强盗杀掉许家的男人女人恰好也是十四个,时间正好也在中午。? &  【例证五】&  户部郎某专管河西贸易收税,以苛刻贪婪著称。有一个贩卖绸缎的福建商人瞒了税,被他察觉,便把这个商人所有的绸缎拿来撕成两半,价值数千金的物品便这样作废了。商人十分愤恨,把这些撕成两半的绸缎全部烧掉以后,便离开了。过了很久,商人悄悄来到某官员的家乡,企图刺杀他。这时他由于贪赃事犯被罢黜回家来了。回来之后仍然贪婪不止,他家妻妾很多,便放她们出去卖淫,以收取钱财。商人来后听说此事,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他算个什么官绅!竟甘心做这种事,遗臭万年。这是上天惩罚贪婪人的最好办法,何必杀他,不如留下来让上天狠狠惩罚他吧!”说完,便回去了。? &  【例证六】&  明世宗嘉靖年间,苏州儒生黄彦士,与妻子感情很好。这时正遇上倭寇入侵,在避难途中,夫妻走散。颜氏异常恐慌,落荒而逃,晚上到一座古庙投宿。进门时。发觉门内已经有人,颜氏一惊连忙躲避。门内说:“娘子不用害怕,我是个尼姑。”于是相结成伴。等到天亮,尼姑说:“你是个年轻女人,恐遭人算计,我包裹里有僧衣僧帽,可以改扮一下。”颜氏听从了她的话,于是两人结伴同行。&  黄生失去了妻子,担心她会遇难,寻访了三年也没得到消息,单身在外漂泊,替别人抄书为生。这时,他的同学在浙江做官,便去投奔他。路过嘉兴时,正遇上巡海的大兵经过。船夫不敢开船,黄生趁机上岸找厕所,看见一棵枯杨树缝隙中有什么东西,便伸手进去,原来是一匣金子。他高兴地说:“这该不是上天赐给我的吧!”再伸手进去,拿出一个缘薄本子,里面写满了布施人的姓名。他严厉警告自己,说:“别以为失金可拿,应该想到这是三宝弟子供庙子的钱。”便叫船夫暂不开船,等候失主。过了一天,见一老尼姑一面用头碰树,一面大哭。黄生急忙向前问他为何哭泣。她说:“过去我曾发愿塑观音菩萨像。为此募集到三十两金子。昨天大兵突然到来,无处隐藏,只好把钱放在空树里,现在钱不见了,我只有一死了!”黄生马上把钱还给了她。尼姑非常感动,拜谢后说:“感谢您使我活了下来,我的寺庙离此仅二十里,何不去吃一顿饭,也好在菩萨面前禀报您的盛大功德。”黄生同意了。到庙门前敲门,应声开门的竟是妻子颜氏。两人相见,大哭不止。各人诉说别后经过,停留了好几天,有位姓汪的盐商听说了,聘请黄生到他家教书,后来按照成例进入国学(国家建立的学校),又被推荐任二尹,后来升迁为府判,生二子,其中一个为贡生。夫妇两个都以寿终。?&  【例证七】&  福建有一姓李的青年,喜好读书写文章。有一年,赴京应试,路过衢州,有个姓翁的店主梦见土地神对他说:“明天有个李秀才来,他是有希望考中的人,你要好好接待他。”第二天早晨,李生来了。主人殷勤款待,送给他干粮,并为他提供车马,李生问其原因,主人把所作的梦告诉他。李生听了非常高兴。晚上,他想到一旦考中得到官位,只是妻子相貌太丑陋,不配当官夫人,该换一个才对。&  李生走后,店主又梦见土地神对他说:“李生这个人居心不良,功名还没成功,就想抛弃妻子,现在他已失掉科举考试的希望了。”当李生再来时,店主对他非常冷淡,甚至不留他住宿,李生又问是什么原故,店主原原本本说给他听。李生又惊又愧灰溜溜地走了,一辈子都未得到功名。? &  【例证八】&  李毅是吉州城的一名士兵。吉州城内有一个徐姓人家,派遣婢女把一支金钗送给亲戚家。婢女把金钗插在自己的头上。在路上,金钗掉落在地上。李毅看见后,拾了起来,并跟随这个婢女前行。他看见婢女走进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后,又慌忙地跑了出来,到江边想投水自尽。李毅急忙喊住她询问原因。婢女哭着告诉他说:“我家主母性情暴躁且严厉,刚才叫我送金钗还人,在路上丢失了,她一定会把我鞭笞至死,不如先死为好!”李毅立即把金钗还给了她。婢女非常感谢。&  后来,这个婢女嫁给梅林渡的一个村民。有一次,李毅因传送公文,将要渡河。婢女一定要请他到家中去,并买来酒菜款待他。这时,他们忽然听到渡口传来喧哗声,出门一看,渡船翻了。船上的人都淹死了,李毅因受婢女挽留,得免于难。? &  【例证九】&  何澄因医术高明而闻名于世。同郡有个叫孙勉之的人已经病了很久了,孙的妻子俞氏请何澄到她家去为孙治病。何澄到了以后,孙妻引他到一间密室,说:“我丈夫久病,家中财物已经典卖干净,再也无钱治病。我愿意牺牲我的身子,换取你的医药钱。”何澄庄重地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放心吧,不要担忧,我会好好地给你丈夫治病的。你刚才所说的,不但会使我永远成为小人,娘子你自己也会失去贞节。即使能免于人们的指责,难道能逃避上天的谴责吗?”俞氏惭愧地退了出去。&  一天晚上,何澄正在打瞌睡,恍惚之中梦见神明引他到一所公署中去。座上的人说:“你治病施药有功,而且不愿在急难之中玷污人家的妇女,上天将赐你一个官职,钱五万贯。”不久,太子生病,皇上宣诏何澄进宫。一剂药下去便治好了太子的病。皇上赐给他官位和金钱,与梦中所说的完全相符。?&  【例证十】&  明世宗嘉靖六年,全国闹饥荒,新建县有一家百姓快要饿死了。家中穷得来只有一个木桶,卖掉后得到三分银子。于是用两分银子买米,一分银子买毒药,准备与妻子儿女吃一顿饱饭后再死。饭刚煮好,正好里长来他家索取丁粮。这个人说没有。里长说自己走了很远的路才到这里,想在他家吃一顿饭后再走。这人又推说没有。里长来到厨房,见饭已煮好,责骂他撒谎欺骗。这个人急忙摇手说:“这饭你不能吃!”里长越发感到奇怪。这人才流着泪把实请告诉了里长。里长吓坏了,急忙把下了毒药的饭倒掉,埋在泥土中,说:“你不要这样。我家中还有五斗米,你跟我到家中去拿,可以吃上几天,说不定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活命。怎么去寻短见呢?”这人感激地跟随里长去了。回到家中后,把米倒了出来,发现有五十两银子在米中。他惊奇万分地说:“这一定是里长用来缴纳给官府的税钱,放在这里面了。他救了我一命,我怎能忍心去害他呢?便立即把钱拿去还给里长。里长说:“我也很穷,哪会有这笔钱?这大概是上天赏赐给你的。这人坚持不肯接受。最后,两人平分了这笔钱。两家从此都衣食充足。? &  【例证十一】&  明神宗万历年间,镇江人王成与哥哥住在一起。哥哥到广东去经商,已经很久了。王成私下想到嫂子很漂亮,把她卖掉,可得一大笔钱。便假传哥哥已经死在外面了的消息。嫂子听到后,痛哭不止,几乎丧命,只好为哥哥设灵堂,穿丧服。不久,王成巧言劝说嫂子改嫁,嫂子正言厉色地拒绝了。这时,正好有一个富商打算购买美妾,王成便引富商偷偷窥看嫂子,果然非常满意,便讲好了三百金的价钱。王成欺骗富商说:“我嫂子本来是想嫁人的,怕人家说闲话,表面装成为哥哥守节的样子。再有就是她眷恋娘家,不肯远行。你晚上带领一些人突然进来,看见穿白色孝服的女人,便把她抱上轿子,事情就成功了。计划定好后,王成便回去把这事告诉给自己的妻子。&  嫂子看见王成从外面回来,腰上鼓鼓囊囊缠着东西,进了自己房间,便从墙缝中窥视,案桌上全是白银。又听见王成与他的妻子说了很久的悄悄话,只听到“晚上来娶”四个字。王成与妻子说完话后,便出门回避了。嫂子明白了他们的阴谋,便假装笑容与王成的妻子搭讪说:“小叔子要嫁我,也是件好事,为什么不明白告诉我呢?”王成的妻子知道事情瞒不过去,只好说准备把嫂嫂嫁给一位富商,不愁一生的受用。嫂子说:“小叔子要是早一点告诉我,还来得及打扮一下。婚礼是吉庆事,穿白衣服不好。请把你的青衣借给我穿一下。”王成偏巧没有把嫂子穿白衣的事告诉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一向很笨,于是她俩便交换了衣服,并摆设酒食道别。嫂子将王成的妻子灌醉后,悄悄逃回娘家。黄昏以后,商人带领人来了。看见一个白衣女人独自坐在屋里,便一拥而上。王成的妻子长得也有几分颜色,大醉以后,一句话也不能说,便被人抢走了。&  天亮时,王成才回来。看见门户大开,两个小儿哭着要找妈妈,才惊奇地发现妻子也被抢走了。立即追到江边,只见江上帆船很多,正乘风航行,已无法追寻了。王成痛苦不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又一想床头还有出卖嫂子得来的钱,可以用来再娶一个女人成家。回去开箱子一看,原来由于晚上没有关门,钱已被盗贼进屋偷去了,便捶胸跺脚痛哭不止。&  这时,哥哥从外地回来了,肩上扛满了钱财,邻人都来贺喜。嫂子听说后,赶快从娘家回来。夫妻相见,悲喜交集。王成失去妻子,又丢失了钱财。两个儿子孤苦伶仃,终日哭泣。且无脸面去见自己的兄嫂,惭愧痛苦不堪,终于上吊自杀身亡。&  【例证十二】&  清朝康熙四年,杭州城遭大火,几天几夜不熄,烧了上千家的房屋。官员们都出动去救火。众人看见火光中有一个穿金甲的神人,手执红旗,围绕着一座宅院,左右指挥。火一烧到这里时,便退了回去。大火熄灭后,在一片瓦砾之中,只有这一座宅院孤立独存。原来这座宅院是一个北新关吏姓顾的房子。这时顾正奉命到江南出差,还未回来,家中只有妇人和几个孩子。大家都很惊讶,不知道为什么大火不烧他家。原来,当顾出差到江南的时候,泊舟在苏州河边。黄昏时,看见一个少妇沿河哭泣。顾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丈夫因为无法交纳价值五十金的粮食,被官府关在牢房里拷问追逼,命在旦夕。我不忍心看见丈夫先死,所以到这里来寻短见。”顾马上从口袋中取出五十金交付给她。少妇拜谢而去。顾办完公事后又经过这里,偶然间到酒店饮酒,酒店对面就是这个少妇的家,少妇看见顾,告诉自己的丈夫。夫妻俩邀请他到家中,置酒款待,留他住宿,少妇的丈夫对少妇说:“救命之恩无以报,你今晚就陪他睡觉来报答他。”到了半夜,少妇来到顾的房间,顾毅然拒绝,起身披上衣服,回到自己的船中。&  顾回到家中,慰问的人接踵而至,纷纷询问他有什么回天的功德。顾茫然不知。经大家一再追问他,才说出了前几天发生的那件事情。大家屈指一算,与起火的时间正好一致。&  【例证十三】&  庐陵有一个县吏罗织罪名陷害一个僧人,案子刚刚定下来时,县吏的妻子在家中忽然看见两个身穿青衣的士兵手拿文书,从厨房中出来,对县吏的妻子说:“告诉你丈夫,不要枉杀这个僧人。”说完便出门去了。妻子惊恐万分,汗流浃背。因为家中的门关闭如故。县吏回来后,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县吏吓坏了,第二天准备去把案卷偷出来,但为时已晚,僧人终于被处决了。僧人死的那天,县吏在路上遇到了那个僧人。县吏想尽办法祈祷忏悔谢罪,都无济于事。到了第十天上,县吏终于死了。&  【例证十四】&  明武宗正德初年,安徽商人王善到四十岁还没有儿子。有个看相的人,预测人的祸福非常准确。他一看见王善就忧愁地说:“你还没有儿子吧?”王善说:是的。”看相的人说:“你不但会没有儿子,而且到了十月,更有大灾难。”&  王善认为他的话很灵验,急忙到苏州去收取财货,然后回去。&  当时正值梅雨季节,河水猛涨,不能行船,只得暂时住在客店内。到晚上时,天空放晴,他到河边去散步,看见一个少妇投河自尽,。他马上呼叫渔船,说:“谁能救起这个人,我出二十两银子。”船夫纷纷去救,终于把少妇救了起来。他便把二十两银子给了船夫。&  王善问少妇为什么要寻短见,少妇回答说:“我丈夫外出做工,我在家中养了一头猪,准备用来偿还田租。昨天把猪卖了,不料收的钱全是假银子。既怕丈夫回来责骂我,再加上家中贫困,就不想活了,因此便投河自寻短见。”王善非常同情她,问一他头猪值多少钱后,便给了她双倍的钱。&  少妇回家时,在路上遇到丈夫,便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丈夫非常怀疑。晚上,夫妻俩一起到旅店去找王善,想问个究竟。到旅店时,王善已经关门睡觉了。丈夫叫妻子敲门。王善问是谁,回答说:“我是今天投河的那个女人,特来致谢。”王善厉声说:“你是个少妇,我是个孤身的外乡人,晚上怎么能随便见面呢?快快回去!如果一定要来,明天早晨与你丈夫一同来。”&  丈夫的疑惑一下子便消除了,诚恳地说:“我们夫妇都在这里。”王善便披上衣服起来。当他刚刚走出房门时,只听房中“轰”地一声。他们惊慌地进去一看。原来店房的后墙因久雨而倒塌,床铺已被压得粉碎。他这时如果不起床,肯定要被压死。这对夫妻感叹不已,道谢后便离去了。&  王善在回家的路上,又遇 到那个看相的人。他一见到王善就惊奇地说:“你满脸阴德相,一定是做了有大阴德的事情。不仅免除了灾难,而且将获得不可限量的福报。”后来王善果然一连生了十一个儿子,其中有两人登第。王善一直活到九十八岁才去世。&  【例证十五】&  江宁旱西门有个回民叫哈九,以开饭馆为生。有一个江浦人带了一个口袋,里面装有五十两银子,遗失在店中。哈九追到江边,把钱还给了这个人。&  他们分别以后,有一天这个江浦人回到家乡,看见大风吹翻了江中的船,落水的人很多。这人忽然想到:“我就当作哈九没有还钱给我,就用这笔钱来做好事吧。于是便呼叫渔船说:“救起一个人,我赏给五两银子。”渔船上的人纷纷去救人,但只救起一个人。一问原来是哈九的儿子。&  这件事发生在清朝顺治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例证十六】&  余干县有个姓吴的船夫,与儿子一同送一个商人到瑞洪去,商人走后,把一袋银子忘在船上。吴检查船舱时发现了这笔钱,担心被儿子看见,便把钱放在柴灰之中。儿子要开船,父亲故意迟迟不开。商人返回,寻找遗失的钱,父亲便全部还给了他。商人请求均分这笔钱,父亲坚决推辞,说:“我多的钱都不要,难道会要少钱吗?”商人向上天拜谢后才离去。儿子愤恨地埋怨父亲说:“有横财到手都不愿意要,硬是要还给别人!”父亲笑着说:“我们父子终日划船,尚且得不到温饱,横财难道能够随便要吗?”说完便叫儿子开船。儿子赌气不开船,父亲只好自己划船了。但船在水面上老是旋转,就是开不动,好像有什么东西阻碍了船舵似的,便下水去查看。原来水面下有一个箱子,里面装了二百两银子。船夫就这样成了富家。&  【例证十七】&  有两个山东人合伙做生意,一个狡猾,一个老实。他们每人带了五十两银子。那个狡猾的商人在海边上把老实的商人灌醉,用刀刺他的腹部,抢了他的钱后,把尸首丢进海中,便驾船走了。不久,海风从反向吹过来,把尸体刮到沙滩上,被当地人发现后掩埋了。凶手回家后,把抢得的钱埋在床下,欺骗死者的家属说:“他已经到天津去了。”&  凶手有一个弟媳,一向很愚蠢,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几天以后,忽然被鬼所托,口中喃喃说道:“我就是那个被某人所害死的商人,把我的钱埋在床下,我的尸体在某个地方。”她不断大声鸣冤叫屈,街巷里人人都听得见,因此这件事便无法掩盖。被害者的家属来查问这事,凶手的弟媳又详细地叙述了一遍。一边说,一边哭。官府知道后把她抓起来审问,她又像过去那样详细地叙说。官府下令去她家搜查,被害者的钱全部在床下找到。又派人去找尸体,尸体也没有腐烂。等到记录犯人口供的文书完备之后,凶手的弟媳才苏醒过来,但已完全回忆不起先前说些什么事情了。&  【例证十八】&  从前,四川有一年闹饥荒,有个人背了五斗米经过巫山的一村落,投宿在一个木匠家中。木匠与妻子商量,打算晚上把这个人杀掉,抢他的米。他们的儿子并不知道这一阴谋,因此与背米的人同睡一床。到二更天,背米的人去厕所,木匠拿着斧头来到卧室。在黑暗之中,他看见一个人正在熟睡,就用斧头砍碎了他的脑袋。然后喊叫妻子说:“快来,五斗米属于我们了!”妻子举火一照,原来杀死的竟是自己的儿子。夫妻俩非常悲痛。背米人从外面听到以后,吓得逃跑了。第二天早上便报告了官府,官府逮捕了木匠,并绳之以法。&  【例证十九】&  支祖宜的妻子喻氏,二十五岁。她的婆婆黄氏双目失明,要求苛刻,性情急躁。喻氏顺从婆婆,非常勤劳,没有一丝怨言。&  有一次,支祖宜因喝醉了酒,把别人掀倒在地,掉了两颗牙齿。为了避免刑责,愿意赔偿别人的钱财,就把喻氏的陪嫁钱用来抵偿。喻氏毫无怨言。&  一天晚上,喻氏梦见自己别人追捕,指责她说:“你前生是邻居牟容的妻子,三十岁时患点小病。你婆婆七十多岁了,煮粥给你吃。你因为口中无味而厌食,嫌婆婆烦人,多次哭着叱责她。到临死的时候,对着婆婆呼天说‘天哪!天哪!她活到七十岁都不死,我才三十岁就要死,为什么这样不公平?你家的司命神报告了上天,上天降旨用雷火烧死你。但当时你已经断了气,因此没有行刑。今案牍仍在,三十年算一世,现在应当结案了,明天早晨你将死于雷击。不过,你今生有孝德,因此事先告诉你一声。”喻氏惊醒了,半夜起来啼哭。婆婆说:“你是因为我儿子用去了你的陪嫁钱,觉得一辈子都无法补偿而啼哭吗?”喻氏说:“不是。”&  第二天凌晨,喻氏起来沐浴,换上新衣服,拜别婆婆,说:“媳妇三年来没有好好侍奉婆婆,现在请准许我暂时回娘家,可能我要遭不测之祸而死,希望婆婆自己多保重!”婆婆对她的这番话,感到十分惊异。&  喻氏回到娘家,辞别父母,又说了将受不测祸死的话。自己点了一炷香,站在屋子南边一棵大树下,对天祈祷说:“我由于前世所作的恶业,应当受死,只是想到丈夫贫穷,婆婆年老失明,谁来服侍他们呢?这是我的第一件心事。父母从小教育我,今天却被上天所诛杀,给家门带来耻辱。这是我的第二件心事。我身怀有孕,已经七个月了。万一能生一个儿子,支家也有个后代。这是我的第三件心事。我知道,前两件事都不能避免,只是支家无后这件事或许可免。我请求上天延续我三个月的期限,待分娩后再死不迟。”&  这时正是盛夏最热的时候,阴云密布,白天就像黑夜一样,又是刮风,又是打雷。恰好梓潼帝君察知此事,便奏请上天,以里中一个蛮横的女人来代替她。富人张实的妻子马氏,对待婆婆十分无礼,管制丈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上天命令用雷火烧死她,喻氏免除了天刑。&  【例证二十】&  安徽歙县有一个商人,由于没有儿子,纳了一妾。一年以后,生了个儿子,商人自然非常高兴,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官叫“继祖”,不久又出外经商了。临走时吩咐妻子好好照顾这个儿子。妻子假装答应了。&  等商人一走,妻子就命令妾把儿子放在地上,每扔一个饭团在地上时,就叫儿子爬在地上,用嘴去衔来吃。于是把儿子的名字改成“狗儿”。一叫“狗儿”,儿子便答应。有时,妾去抱儿子,妻子大怒,一定要把儿子丢在地上方才罢休。到三岁时,儿子仍然只会在地上爬,像狗那样吃东西。  丈夫回来时,妻子假装做出愁眉苦脸的样子,说:“家门不幸,生个儿子像狗。”商人一看,儿子果然像狗,于是便愤恨地踢死了儿子。妾惧怕妻子,不敢向商人道出实情。由于痛惜儿子,就上吊死了。&  没过多久,妻子忽然倒在地上,像儿子那样吃东西。丈夫哭着说:“我的儿子这样,妻子也是这样。上天惩罚我多么惨痛啊!”邻人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才知道这件事情的果报。当邻人说完之后,妻子便悄然死去了。&  【例证二十一】&  河南开封有个老翁,大儿子已结婚,与老人分开居住。小儿子订了婚。这时正遇上周王选宫女,女家害怕被周王选去,催促老翁家早日完婚。老翁苦于家贫,便把自己典当给富家当仆人,把典来的钱用来办理小儿子的婚事。新媳妇入门,拜见了婆婆而不见公公,悄悄问丈夫,丈夫没有告诉她原因。新媳妇便去问婆婆,婆婆才向她泄露了真情。&  新媳妇非常悲痛,说:“为人媳妇,怎能忍心让公公给别人当奴仆呢?”于是便取下首饰,叫人带给父母作为抵押,请求父母把彩礼退还给夫家,以便把公公赎回来。父母觉得女儿很贤惠,把钱给了她,并未接受她的首饰。新媳妇把钱放在床头,准备第二天去赎公公回来,正遇上大媳妇回来了,新媳妇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这个大媳妇不仅不孝,而且还非常贪心,便寻找机会把钱偷走了。&  第二天早上,新媳妇发现钱没有了,丈夫反倒怀疑妻子中途反悔。&  新媳妇无法为自己辩白,又痛惜无法赎回老人,便上吊死了。&  收殓后的第三天,婆婆叫大媳妇拿着食物去祭奠亡人。突然,雷雨大作,传来了叫门的声音,婆婆以为是大媳妇回来了,但声音又不像,便隔着门问是谁。回答说:“我是新媳妇。”婆婆吓坏了,以为是鬼,从门缝里一看,果然是新媳妇。婆婆打开门问她:“你是人还是鬼?”回答说:“我是新媳妇。”婆婆说:“你已经死了三天了,怎么又活了过来?”新媳妇说:“我起初好像是在作梦,神魂飘摇,不知道到了哪里?刚才听见雷声,便不知不觉来到这里。”婆婆叫新媳妇进门来,与邻居家的女人一起到停放灵柩的地方去看。棺盖已经揭开,大媳妇跪着死在地上,手上还拿着那笔钱。&  【例证二十二】&  明朝尚宝司(明官职)叫袁忠彻。有一天,到一个朋友家中去,看见一个僮仆秀丽且机警,尚宝给他看相之后,劝这个朋友把僮仆赶走,说他将不利于主人。这个朋友不忍心这样做。后来他多次对这个朋友讲。朋友不得已,听从了他的话。&  僮仆走后,无家可归。住在一座古庙里,晚上,看见墙角有件破烂衣服,里面裹着的黄金白银有好几百两。本来想拿走,忽然叹了一口气说:“我因为命薄,无故被主人赶了出来,现在一下子得这么多的钱,上天不会答应的。”于是仍把钱包好等候在那里。到了天明,果然有个女人号啕大哭着走来,四处张望。僮仆问她哭什么,她说:“我丈夫是个军人,因为犯了过失关在牢里,将被处死。某指挥正好办理他的案件。我卖掉家中的贵重东西,又四处借贷凑够一笔钱,打算送给指挥。经过这座古庙休息,不慎丢失了。我丈夫这次死定了。”僮仆仔细询问她失掉多少钱,所答完全吻合。于是全部还给了她。这女人万分感激,想酬谢他一部分钱,僮仆拒不接受。&  女人走后,不久,她的丈夫得到释放。他们思念这个僮仆的大恩大德,逢人便说。结果被某指挥听到了,认为这僮仆绝不是寻常的人,派人查访。找到之后,把他收养在家中。由于指挥以前没有儿子,便将僮仆收为养子。&  过了几年,僮仆承袭了指挥的职务,回来拜望原来的主人,主人叹息说:“尚宝的相术差得太多了。”这时正好尚宝来访,主人让他穿上过去的旧衣服,捧茶出来。尚宝吃惊地说:“这不是从前那位童子吗?”主人故意说:“我把他赶出去以后,他无家可归,又让他回来了。”尚宝笑着说:“你不要戏弄我。他现在不是你的仆人,是堂堂三品武官啊!他的相貌神态都与从前大不相同,一定是做了大善事才能有这样的地位。”僮仆向他叙述了事情经过。更加感叹尚宝相术的确奇妙。&? 【例证二十三】&  李孝寿任开封府的知府时,有一个举子被他的仆人凌辱。举子气不过,写了张状纸想送开封府去告发,被同房间的举子劝解住了,因此状纸没送。等到举子的气消了之后,拿起状纸,开玩笑似地摹仿起李孝寿判案的样子,说:“不用再查,决定重杖三十。”仆人怀恨在心,第二天偷走了状纸,跑到开封府去告,说:“秀才竟敢私自学着知府审案,自己随便惩处人。”李孝寿遂即命令追查此事。&  举子来到开封府,详细陈述了事情经过。知府对仆人说:“这位秀才所判的,正合我意,确实不必再查了。”命令衙役根据这张状纸所判决的,将仆人如数重杖三十。仆人回去后,不久便死去了。&  【例证二十四】&  汤君聘在《再生录》中写有这么一段。说他死去之后,遇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从前,功名利禄寿命,生来就已确定。现在,人作善恶转眼就报。至于要根据人们善恶薄册,一月一造,一日一报,还有什么来世造、儿孙造、日后造等等说法,都来不及了。如某家子弟原本该登第,却因这家人无故踹蹋字纸,以致丧命;还有某人本该考取功名,由于本人行为不检点,必须养心息虑改过,方可登第;再有某人竭力做善事,只因功行尚未圆满,没有立即给他赐福,如能继续精进下去,以后必定会登第云云。”他听过之后,默记着这些人的姓名,结果都一清二楚地应验了。??&  正 文&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译 文 ??&  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载人们过失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命的多少。一旦减寿紧接着就会贫困,处处都会碰上忧愁和患难。人们都厌弃他;刑罚与祸殃也会跟定他寸步不离;吉祥喜庆想得也得不到;凶神灾星不断降祸给他。待到寿数被削减完了,堕入三恶道,悔之晚矣!?&  【例证一】?&  有个姓田的人,在他还没有及第时,非常英俊儒雅,同乡的许多少女都到他那里去,想委身于他。于是,他便躲避到邻郡的南山寺去读书。寺旁的少女到他那里去,想委身于他的人比乡里还多。田某心里知道,接纳这些少女是不应该的,但心中却按捺不住。他忽然看见一位神明,非常矮小。这位神明最初只在睡梦中出现,后来白天也跟随着他。神明对他说:“你本来有大福,因为寻花问柳的心思较多,被削减得将要没有了。上帝命令我监视你,如果从今天起改正过来,还不至于失掉中进士做御史的机会,子孙还有一半的福禄。”田某猛省过来,痛改前非,不久便及第,官只做到御史而已。?&  【例证二】?&  陈公才学识渊博,擅长写文章。他去考举人时,梦见一位道人,对他说:“你是位‘醉魁’,考试会连连告捷,可以进入秘书省担任司谏官,官位可升到御史中丞。醒来以后,他把这个梦告诉他妻子的弟弟。妻弟说:“醉字就是辛酉两字,应该是下一届科考。?&  到辛酉年,陈公才果然在乡试时中举,但紧接着去考进士却没有考中,他怀疑梦中的道士骗自己。回家来到济水边上时遇见一位道人,很像梦中所见的那位。陈不觉心动,那道人也对着他笑。于是,道人带他到一棵大树下坐下。陈问那道人为什么梦中所说的话和事实不符。道人说:“天数本来是一定的,但转变在人自己。你中了乡举之后,起的恶念太多了。比如你所做的某某五件事就很不好,你买的那三百亩田,损阴德太多。像你这样,老天怎么会不夺去你的福报呢?从今以后,你若能好好修养品德,多做善事,也许还能保住性命不至横死;若不如此,老天会连你的寿命都一齐夺去的。”听了这番话,陈痛哭流涕,再三拜谢。这时,道人突然不见了。?&  陈公才回家后,告诫自己的家人和亲属,叫他们尽自己能力多做善事。和从前比起来,他简直变成了两个人。后来他结束了科考活动回到乡间,过着清贫的生活,到寿终而逝。?&  【例证三】?&  唐朝的郭霸因滥杀无辜而立了功,一下子就升做了五品官。可惜一个月后就得了重病,御史去看望他时,看见一位老巫师。巫师说:“郭霸的病无法救治了,有几百个鬼,满身流血围着他,拉的拉,扯的扯,咬的咬,都叫喊不能放过他。有位穿绿衣服的人,埋怨穿红衣服的人说:“早就该死了,怎么还拖延这么久?”穿红衣服的人说:“前段时间他还没有当上五品官,所以还没让他死。”过了一会儿,郭霸用刀从自己乳下刺进去,并大声叫道:“太痛快了!”就在那天夜里,郭霸死了。那时正值大旱,郭霸一死,天就下了一场透雨。?&  有一天,天后武则天问外面发生了些什么事情,郎中官张元一回答说:“外面有三件喜事,天旱下了雨,中桥修建落成,郭霸死了,三件事都值得庆祝。武则天笑着说:“郭霸遭人憎恨竟到这种程度啊!”?&  【例证四】?&  浙江建德的王廷当诸生时,省上的提学大人主持县上年考后,正好有分守官某参政到县上办理公务,诸生们都去参拜他。谈话中说到考试的事,参政只问了问第一批考取了多少人,后补的还有多少人,其它事都没有问。过了几天,有位任分巡官的某佥事又来了,也和考生谈到考试的事。他只问了考试时有多少人被取消资格,多少人降级,多少人受罚,其它的事都没有问。?&  王廷与其他诸生私下议论说:“两位大人,问的问题相反到这种程度,我们都记住这件事,看看他二人这辈子官运怎样?”?&  后来参政大人的官做到户部侍郎,儿孙都取了功名。佥事升任陕西副节度使。上任路上遇到强盗,财物全部被抢光,仅保住了性命。到任不久,又遇上安化的王?B065??B066?造反,最后落得腰斩的下场。?&  (这难道不是说,一个提问就能分出祸福吗?“言为心声”的确不虚。存心刻薄,一言一行都是刻薄的。能享受长久福泽的人,决不这样。)?&  【例证五】?&  山东济阴有位姓王的读书人,一向为人奸诈凶恶。他参加每隔三年在省举行的秋试时,文章写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鞭长莫及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