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卓玛藏文我爱你怎么写怎么写

青蛙上天(藏文)
开&&&&&&本:32开页&&&&&&数:36页字&&&&&&数:I&&S&&B&&N:售&&&&&&价:10.00元 品&&&&&&相:运&&&&&&费:西藏拉萨
至挂号印刷品:6.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暂无详细描述。
店主推荐350.00元45.00元35.00元450.00元105.00元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65.00元25.00元5.00元5.00元30.00元10.00元10.00元25.00元180.00元180.00元8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转载]前行广释第二次考试复习题答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二阶段老班加行组第二次考试复习范围(共118题)
(注:思考题中有涉及到自己的感想、体会、看法 等问题时,均请自己作答。)
(参考答案& 第三稿)
《前行广释》第四册
1、外障、内障、特障饿鬼的特征分别有哪些?
答:外障饿鬼:以业力所感,在外境上找不到饮食,甚至数百年中连水的名字也没听过。它们整日饥渴交迫,常为寻找饮食而四处游荡,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第三册、P235
内障饿鬼:这类内障饿鬼,嘴巴小得像针眼一样,本想开怀畅饮大海里的水,怎奈水无法流进它那细如马尾毛的咽喉,而且在这中间,水已被口中的毒气一扫而光。就算有一星半点的水进了咽喉,也满足不了它那大如盆地的腹部。即使稍有一点饱的感觉,夜间腹内也会燃起大火,烧尽心肺等内脏。当它们想走动的时候,灰白色茅草般的肢体,难以支撑大如盆地的腹部,真是痛苦到了极点!&
第三册、P243
特障饿鬼:所谓“特障”,是一种特殊的障碍。在每个特障饿鬼的庞大躯体上,居住着成群的小饿鬼,这些小鬼不停啖食着它。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不定的疾苦。P58
2、请总结一下堕入饿鬼的因都有哪些?《业报差别经》中所讲的转生饿鬼的十种因是哪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因缘?
答:投生为饿鬼的主因,就是自己一毛不拔的吝啬和阻碍他人布施的悭吝。P73
《佛说护净经》云:“以不清净手,触众僧净器;以不净手,触沙门净食;以不净食,着沙门净食中;以不净食,食众僧故,后五百世中,堕饿鬼中。”P75
《业报差别经》中讲了饿鬼的十种因,如云:“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P68
日常生活中要依据经典所言,观察自己造过这些因没有,如果有,就要通过持咒等方式忏除恶业。同时还要知道,现已堕为饿鬼的众生非常可怜,应当想方设法布施一些饮食给它们。P68
投生为饿鬼的主因,就是自己一毛不拔的吝啬和阻碍他人布施的悭吝,想必我们每个人以往都造过,既然如此,现在必须要下定决心,尽己所能地忏悔、布施,绝不能转生到恶趣中去。”P73
附:施食的方法:
1、佛陀告诉阿难:“我有特殊方便,可让你布施饮食给那些饿鬼及婆罗门、仙人等。往昔我做婆罗门时,曾于观世音菩萨及世间自在德力如来前,得过一咒语。以此咒语,布施过千千万万的饿鬼、婆罗门、仙人。现在你也以此自护,便可不堕入饿鬼。”然后,佛说咒曰:“纳美萨瓦达塔嘎达
阿瓦洛格得 嗡 桑巴 桑巴 吽。”这是《喇荣课诵集》里《烧施仪轨》的咒语。汉文《大藏经》中则是:“南无萨嚩怛他誐多 嚩噜枳帝 唵
三跋啰三跋啰吽。”若持诵此咒施食,便可不堕饿鬼。P69
2、在为饿鬼作《烧施仪轨》时,藏地通常会念四位如来的名号:“仁钦芒拉香擦洛、热贼丹巴拉香擦洛、格嘉利拉香擦洛、杰巴檀嘉永色抓沃拉拉香擦洛。”译成汉文则是:“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持此四位如来的名号,可以救度无量饿鬼,令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尤其是人刚死时,若依此仪轨作施食,对中阴身有极大帮助,同时对鬼神、土地神、非人等,也有很大利益。P70
3、根据《旧杂譬喻经》中的公案,我们平时被病苦、违缘逼恼时,应怎样观想而转为道用?
答:在这个世间上,确有许许多多的可怜众生,当你了解到它们来自哪里、趋往何处、所受痛苦后,就不会对其恨之入骨了,也不会遇到一点违缘,就想尽办法把它们赶走或者灭掉。P82
佛教的认识很重要,这会让我们对一切众生产生悲心。否则,假如不懂这些,一遇到鬼魔作祟,一有修法上不顺,就想用密咒害死它们,这种心态很可怕。在修行过程中,我们不能害任何一个众生,而应该用慈悲心将违缘转为道用。P82
我们平时总认为鬼会害人,千方百计去降伏它们,却不知它们因前世的恶业堕为饿鬼,即生以各种方式害众生,以此害心又将辗转于恶趣中,生生世世不得解脱,确实很可怜。所以,不管饿鬼怎么样害我们,我们都要用悲心对待,不能以恶意去降伏它们、驱逐它们。因为悲心是一切修行的基础。P83
对于饿鬼的作祟,大家应该坦然面对,不能对其心生恶意。
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应承认鬼的存在,同时若有鬼来害你,应观想一切的病魔、痛苦、屈辱等,统统都归罪于我执上,诚如《修心七要》所言:“报应皆归一。”
其实从大乘最高境界来讲,万法都是自心的幻化,这些饿鬼也不例外。因此,真正能伤害自己的,并不是外在的鬼魔,而是内在的我执。寂天菩萨也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世间一切灾害、恐怖、痛苦,全都是从我执而生,我执是最可怕的魔王,正是因为它,我们才会被鬼魔所害。因此,修行人应该对付的,不是那些饿鬼,而是根深蒂固的我执。P90
作为修行人,首先应承认鬼的存在,同时若有鬼来害你,应观想一切的病魔、痛苦、屈辱等,统统都归罪于我执上,诚如《修心七要》所言:“报应皆归一。”P92
我们了知之后,应怀着一颗慈悲心,发愿代受这些众生的痛苦,并尽量对它们给予帮助。P95
投生为饿鬼的主因,就是自己一毛不拔的吝啬和阻碍他人布施的悭吝,想必我们每个人以往都造过,既然如此,现在必须要下定决心,尽己所能地忏悔、布施,绝不能转生到恶趣中去。”P95
对已堕为饿鬼的众生,我们一定要观悲心,同时,自己应尽量断除饿鬼之因。P95
4、《中观四百论》云:“有为苦所逼,现见求自死,时彼愚痴故,不能趣胜道。”请解释此教证并说明为什么自杀是愚痴的行为?你周围若有这样的人,你打算如何劝导他?
答:《中观四百论》云:“有为苦所逼,现见求自死,时彼愚痴故,不能趣胜道。”有些人被痛苦逼迫,为摆脱苦恼而自杀身亡,这样的人因愚痴而舍生,不可能趣入解脱胜道。按照佛教的观点,自杀后痛苦也并不会消失,只会让自己堕为饿鬼,感受无数次的自杀之苦,不但不能趋入善趣,反而会一直往下堕。因此,自杀是最愚痴的行为。P86
自杀则很容易堕入饿鬼,并且每七天就要感受一次自杀的痛苦。这些饿鬼想把这种痛苦转移给别人,所以无论到哪里,都是损人不利己。P86
你周围若有这样的人,你打算如何劝导他?(请自己作答案)
(自答参考):
自杀等横死,其实是很不吉祥的。世间上有些人经常选择自杀,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按照佛教的观点,自杀后痛苦也并不会消失,只会让自己堕为饿鬼,感受无数次的自杀之苦,不但不能趋入善趣,反而会一直往下堕。因此,自杀是最愚痴的行为。
应该懂得,一切实际上都是因缘,没有必要去强求什么。
5、请总结旁生有哪些分类和痛苦?作为修行人应如何对待它们?(请依据教理来宣说)
答:按照《前行》的分类,有海居旁生、散居旁生两种。
弱肉强食,大的吞食小的,小的径直刺入大的身体蚀食它们,每一个庞大动物的身上,都有成群小含生筑窝并以其为食。还有的生在暗无天日的岛屿上,多少万年中连自己屈伸肢体也无法看见,格外痛苦。&
作为旁生,因前世的业力所感,几乎都是呆头呆脑、愚昧无知,根本不懂得取舍的道理,终日处在无边无际的痛苦之中。P101
散居旁生也感受着愚昧和被役使的痛苦。譬如龙王,常要遭受大鹏鸟威胁、热沙雨降临的危害,而且愚痴呆笨、心狠手辣、毒气冲天等,非常可怜。P101
在人间可以清楚看见的旁生,也非常可怜。比如,无有主人饲养的野兽等,时刻处于万分恐惧的心态中,即使吃一口食物也不得安稳,经常面临互相啖食、遭猎人捕杀、被猛兽吞食等险情。“鹞鹰捉鸟雀,鸟雀吃小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已充分表明了这些旁生以贪心、嗔心,无时无刻不在造互相残杀的恶业。P104
而且,猎人们精通残杀这些众生的技巧,如设陷阱、撒网罟、射火弩,瞬间可使它们丧命。尤其是现在科技比较发达,在沿海一带,听说有足球场那么大的网,撒进大海就能捞出无数鱼虾。此外,捕杀飞禽也有种种器械,手段特别残忍。所以对旁生而言,始终没有安全感。P105
很多动物因自己的角、毛、皮等,往往会断送宝贵的性命。例如,人们为了珍珠采集海贝;为了象牙、象骨猎杀大象;为了兽皮而捕杀老虎、豹子、水獭、狐狸;为了麝香而捕杀獐子;为了获取血肉杀害野牛、野马……诚如《亲友书》所言:“有因珍珠有因毛,血肉骨皮而遭杀。”《心性休息》亦云:“因肉皮骨而遭杀,感受痛苦无边际。”可见,旁生所遭受的种种痛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P105
不但野生的动物痛苦至极,即便是主人饲养的动物也是如此。它们由于愚痴呆笨的缘故,就连屠夫拿刀来到面前,也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根本不知道逃避。此外,这些动物没有一个不感受被人役使之苦的,尤其在牧区,常可以看到它们被人挤奶、驮运货物、遭人阉割、穿透鼻孔、辛勤耕地等,在不愿意的情况下,遭受百般痛苦。P106
包括一些马戏团,命令老虎钻火圈、猴子耍火棍、大象单腿站立、海豚打球,这些精彩表演的背后,也无不充斥着棍棒交加、惨叫连连等残忍手段。P107
如今在许多地方,对动物的虐待令人触目惊心。比如牛马等牲口,即使背上已伤痕累累,却仍要驮运货物、被人乘骑而艰难行路。当它们实在走不动时,狠心的主人就用鞭子抽打或用石头猛击,从来不曾想过身为动物的它们,也同样有辛苦疲惫、病患疼痛。P107
成群的牛羊,从身强力壮到老气横秋,只要还没到派不上用场或气绝身亡之前,就无有休止地被主人使用。一旦衰老得不成样子,或者被主人一刀结果性命,或者被卖给别人,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被宰的厄运,自然死亡的几乎一个也没有。P107、108
旁生所感受的痛苦,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P108
作为修行人,将旁生与人类同等对待非常重要。要设身处地观想:一切众生都当过我的父母,当它们正在遭受痛苦时,我应当发愿替它们代受。或者想:倘若这些剧烈的苦痛落到我身上,那将如何忍受得了?从而发誓今后不害任何众生,一定要度化它们……这样再三思维。P108、109
如果真能对动物像对待人一样,作为大乘修行人,其他很多境界都可以相继出现。到那个时候,你不仅会对总的旁生界生起强烈悲心,甚至对自己饲养的动物,也会多一分仁慈、多一分爱心,尽心尽力去保护它们。《梵网经》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我们平时无论看到什么动物,都应该心生悲悯,心里想着让它发菩提心,口里也这样说出来,这是大乘行人时刻要记住的事情。
其实作为旁生愚昧无知,没有福德,没有善根,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始终处于愚痴的状态中,非常可怜。正如《大宝积经》所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想到它们的转生因缘,我们务必要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造这些罪业,以免不慎堕为旁生。P110
《辩意经》中讲了转生旁生的五种因,如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堕为旁生的因,佛经里说得很清楚,所以我们随时都要注意,否则一旦不小心犯下,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P110、111
对于上述道理,务必要具足前行、正行、后行来实修,即最初要发无上菩提心;中间观想时,观旁生总的痛苦也可以,分别的痛苦也可以;最后作圆满回向。P111
6、你对待动物时,跟对待人一样吗?为什么会有差距?请仔细找出其原因,并加以改正。(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学习之前对待动物时,跟对待人不一样。这种差别,跟各人前世的大乘善根有关,也跟今生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有关。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旁生的痛苦。光是认识还不行,还要再再观想它的痛苦,同时,自己以后的所作所为,不能伤害任何动物。每个人都要知道:旁生和人是一样的。P98
作为修行人,将旁生与人类同等对待非常重要。要确实生起“旁生跟人类一样”的理念,真正从心中生起众生都是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的认知,从而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P98
人的分别念特别重,没有真正观修过的话,很难遣除从小所受的教育观念。现在许多学校的课本中,都声称动物跟草木一样,虽然能动,但大脑结构不像人的那么发达,故对痛苦的反应很迟钝,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痛苦。正是基于这种理论,现在人杀动物,并不觉得有多残忍。假如他们看到一个人被杀,绝对不会无动于衷,定会全力以赴去救他;而被杀的对象若是动物,很多人就漠不关心、听之任之了。P99
这种误区,我们现在务必要扭转过来,以强迫的方式再三观这方面道理,明白旁生的感受跟人的完全相同。假如说动物大脑反应慢就该被杀,那么人中也有特别迟钝的,按照这种论调,那另外三分之二的人都该被杀掉了,但这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对于有些观点应当再三思维、观察、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旁生的痛苦。若能如此,以后看到这些众生时,悲心会禁不住油然而生,这就是修学大乘佛法的目标。P100
我们作为修行人,不管出家还是在家,今生或前世一定积存了许多转生恶趣的罪业,所以现在务必要诚心诚意努力忏悔,将以往所造的恶业尽量忏净,立誓今后绝不再犯;并对恶趣中的有情生起强烈悲悯心,发愿将自己三世一切善根,回向给沦落恶趣的这些众生,但愿它们能早日脱离恶趣。P112
7、人类有哪三大根本苦?请一一解释其定义,并依据教证以生、老、死与之对应。若要遣除这三苦,需要依靠什么方法?
答:三大根本苦: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P114
一、变苦:现在所拥有的片刻快乐,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比如,身体本来健康无病,但突然就会感冒、流鼻涕,无有自在;或者,享用对身体有利的饮食,正当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胃肠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严重的病,痛苦不堪。这就是变苦。有些经典也称为坏苦,即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P116、117
所谓的老,以坏苦示现:人类的生命极其脆弱,身体和感受都不可靠,即便是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名誉,也没有一丝一毫恒常、稳固,终究都离不开痛苦。有些道歌中形容:“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正法念处经》亦云:“于生死中,多诸过患,无坚无常,变易破坏。”因此,轮回中的痛苦、不顺多之又多,安乐、幸福、愉悦却少之又少,就算偶尔有一点,也是不坚固的,刹那间就会变成痛苦。
二、苦苦:
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P122
所谓的死,以苦苦示现:隋朝慧远大师在《维摩义记》中形象地解释为:“从苦生苦,故名苦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此即为苦苦。P123、124
会如《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在家时痛苦屡屡发生在她身上,各种经历更是不可思议。P122
三、行苦:
行苦的解释方法,《俱舍论》、《宝鬘论》等诸多论典中各有不同,但一般按大乘的观点,行苦是指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P124
通常而言,行苦是很难体会到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用过一个比喻说:就像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当时虽然没有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痛苦就会随时到来。因此,行苦虽然暂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它始终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存在着。P125
有些经典中,用生、老、死对应三大痛苦:所谓的生,以行苦示现;所谓的老,以坏苦示现;所谓的死,以苦苦示现。P125
所谓的生,以行苦示现:有漏法不离迁流变化,这就是行苦,如《心经幽赞》云:“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P129
遣除这三苦的方法:唯有依赖于佛法甘露。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只有依靠佛教精神。如果佛法融入于心,则定可解除一切痛苦,就好比重病缠身的患者,必须依止妙手回春的良医,病痛才会彻底消除。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只有依靠佛教精神。如果佛法融入于心,则定可解除一切痛苦,就好比重病缠身的患者,必须依止妙手回春的良医,病痛才会彻底消除。P115
要想断除人们内心的剧苦,佛法是必不可少的妙药。P116
应该经常观察这些道理,以切实了解佛陀所讲的“轮回皆苦”。 P125
8、以喝茶为例,请具体分析行苦的道理。
答:在茶叶的播种、剪叶等一系列过程中,杀死的众生不计其数。在种植茶叶时,茶叶上有密密麻麻的虫,被农药一喷,就全部死了。P126
华智仁波切要阐述的是,茶叶背后还隐藏着种种痛苦:
在过去,康定以下到雅安之间,道路只能徒步行走,茶叶要想运进来,必须完全靠人力。为了一次性多运点,每个人需要携带重达六十二卡的份量。而且在二郎山的森林中,常有强盗、猛兽出没,茶商每次路过之时,能安然通过的几乎很少。在运茶的过程中,人们将大茶顶在头上,久而久之,前额的皮肤被磨得一干二净,甚至到了白骨清晰可见的程度,但仍在不停地运送。而从康定以上,虽然道路比较畅通,不需要依靠人力,但也要用犏牛、牦牛、骡子等驮运上来。由于路途漫长、风雨兼程,所有牲口都是腹背疮伤、毛脱皮烂等。P127、128
不仅运输时人畜要感受无法想象的役使之苦,而且在经销茶叶时,买卖双方都要通过弥天大谎、不顾廉耻、发誓赌咒、背信弃义等欺骗手段或大吵大闹来销售,这一点势必在所难免。P128
在藏地,人们以前喝的都是大茶,而现在逐渐有了普洱、龙井、茉莉花茶等。这些茶叶的背后,也照样隐藏着许多恶业。因此,我们平时喝一口茶,觉得好香、好舒服,但它却离不开痛苦的本性。当然,详细分析这些客观问题,并不是要求大家以后不吃不喝,而是让你们清楚地认识到:一切快乐的背后,还有无数的痛苦或痛苦之因。P128、129
其实有漏法不离迁流变化,这就是行苦,如《心经幽赞》云:“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所以,你觉得喝茶快乐,但它也是变化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痛苦;你觉得吃饭很享受,但它仍离不开行苦,如诗中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人类具体有哪些生苦?你觉得这些描写真实吗?你对此有何体会?
答:1:住胎之苦:
胎儿在肢节诸根齐全时,会觉得母胎非常狭窄、臭气扑鼻、漆黑一片,仿佛被关在监狱里一样。(又黑、又臭、又没自由,四肢蜷缩,饱受挤压之苦。)&&
《大宝积经》云:“若母多食或时少食,皆受苦恼。如是若食极腻或食干燥,极冷极热,咸淡苦醋,或太甘辛,食此等时,皆受苦痛。”当母亲吃热的饮食时,胎儿会像置身火中烧灼一样痛苦;母亲食用凉的饮食,又会给他带来浸在冷水中一样的痛苦;母亲睡觉之际,他感到如同被大山压着一样痛苦;母亲饱足的时候,他又觉得像夹在山崖间一样痛苦;母亲饥饿的时候,他会有如堕入万丈深渊般的痛苦;母亲在行住活动时,他觉得像被狂风席卷一样痛苦。此外,佛经中还说,母亲吃酸、甜等食物时,胎儿皆会感受诸多痛苦。&
2降生之苦:《大宝积经》云:“由业力故,风吹胎子,令头向下,双脚向上,将出产门。”降生时,由于三有业风的吹动,迫使他头足倒转,大头朝下。当通过产门时,好似被大力士拉着脚拽出来摔在墙壁上一样痛苦。经过盆腔的整个过程,就好像通过铁斧上的铁孔一样痛苦。如果母亲产门过于狭窄而生不出来,可能胎儿就这样惨死在母亲肚子里,或者母子二人同归于尽。P147
无论条件好坏,只要来到人间,就必定要经历难忍的生苦,即使侥幸没有送命,也感受到了接近死亡的痛苦。P148
生后之苦:婴儿出生之后被放在垫子上,这时他觉得像落到荆棘丛中一样《佛说五王经》云:“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
当护士剥脱背上的胎膜时,他感到似乎被活活剥皮一般;擦拭他身上的不净物时,也感觉好像在用荆棘鞭子抽打自己。P149&
当母亲满怀慈爱地将他抱在怀里,他反而觉得像雏鸡被鹞鹰叼捉一样痛苦; 当把他放在睡床上时,他感到沉溺在粪尿里一样。P149
你觉得这些描写真实吗?你对此有何体会?(请自己作答案)
10、《毗尼日用》中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那么我们喝水是不是造罪业?业的取舍、建立以什么为标准?
答:佛陀说:不应以阿罗汉的神通观察,而应以肉眼所见,抉择某些行为的取舍。只要不是肉眼所见,没有故意杀生之心,则不会有过失。业的建立跟心有关。按照大乘论典所言,业分为不动业、非福业、福业,这些皆依无明而起。所以,业跟分别念有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分别念的造作,只是无意中造了非福业,则不会成为堕恶趣的根本因。P139、140
11、人到了垂暮之年时,具体会有哪些痛苦?《瑜伽师地论》中讲了几种老苦的状况?六根衰退的特征和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体会?
答: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体力会逐渐衰退,再香再好的食品也消化不了,就算是自己年轻时最爱吃的东西,此时也没了胃口。P154
衰退的原因:人在55岁之后,往往会感到肠胃不适,这就是因为肠胃开始衰老,肠道内的环境日益恶化,不太适合有益细菌的生存,有益细菌的数量逐年下降,吃什么都消化不了。P154
眼根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肌肉也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焦能力开始下降,这时候视力减退,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或细小的物体。
衰退的原因:人在40岁以后视力开始减退,近距离观察事物会非常费劲。P154
耳根衰退,无论别人说话多大声,都听不清楚。 P155
衰退的原因:人的内耳中有毛发细胞,可接收一切声波的振动,从而使人能听到声音。但从55岁开始,这些“接收器”就开始减少,听声音变得异常吃力,出现老年耳聋的现象。P155
舌根衰退,品尝不出饮食的味道,说起话来也口齿不清。P155
衰退的原因:人吃东西能品尝出酸甜苦辣,是因为舌头上分布着许多味蕾,它是味觉的感受器,成年人约有一万多个,但逐渐逐渐,味蕾慢慢就磨光了。过了60岁,数目只剩下一半了。所以,老年人吃什么都没味道。P155、156
意根衰弱,神志不清、非常健忘,总是昏昏沉沉。此时他们的脑细胞锐减,记忆力和智慧大不如前。P156
衰退的原因:从医学角度来讲,意根衰退与脑细胞有关。人在二十多岁时,脑细胞共有1000亿左右,但以后就开始逐年下降,有些人60岁会出现老年痴呆,有些则是80岁后患老年痴呆。此时他们的脑细胞锐减,记忆力和智慧大不如前。P156
人到了老年时,口中原有的两排牙齿脱落,嚼不动坚硬的食物,说起话来也吞吞吐吐。P159
衰退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人在40岁以后,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少了,就更容易出现牙周炎,致使牙齿腐烂、牙龈萎缩。
老年人体温失调,衣服稍微单薄,便感觉冷得要命,同时支撑力下降,无法承受沉重的衣服。P159
人老了以后,皮肤、头发、骨骼等都会加速退化,由于身体的风脉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极其薄弱;常受众人欺辱,感到万分绝望,徒生苦恼;身体四大紊乱,故要遭受百病萦身、多重损恼的折磨;行住坐卧、活动活动也是气喘吁吁,感到困难重重,做什么事都很费劲……P160
米拉日巴尊者说:“拔出牧桩之起式,悄捉小鸟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身衰心意败。”P161
米拉日巴尊者又说:“外皮集聚诸皱纹,内失血肉现凹凸,痴哑盲聋境迷乱,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示现忿怒母。”P162
米拉日巴尊者又说:“身著沉重褴褛衣,口进冰冷浑浊食,睡处四层皮垫褥,倘若具足此三时,人狗践踏似证士。”P165
《瑜伽师地论》云:“谓于五处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气力衰退故,三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寿量衰退故。”
《瑜伽师地论》中,讲了老苦的五种状况:一、盛色衰退:身体、脸色的光华消失,不复年轻时的模样。二、气力衰退:以前力气充沛,年老后虚弱不堪。三、诸根衰退:眼、耳、鼻等诸根日益老化。四、受用境界衰退:过去可随意享受各种妙欲,人老后就有心无力了。五、寿量衰退:寿命日渐穷尽、有减无增,除了有证量的高僧大德,谁也无法增加一天的寿量。P168
对此你有何体会?(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很多老年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特别苦恼,其实也没什么可苦恼的,这完全是自然规律。就好比到了秋天时,再怎么洒水、施肥,鲜花仍会慢慢枯萎,人老了也是同样如此,所以应当顺其自然,没必要去做什么整容手术。P163
现在许多老年人,不懂生老病死的规律,一味做些毫无意义的事,真的特别愚痴!其实,衰老一旦已经降临,你再怎么躲避也无济于事。不懂万法规律的人,行为总是非常可怜。P164
作为修行人,应从内心中认识这些道理。一旦老年来临,遭受到了诸多痛苦,如《正法念处经》中形容的:“人为老所压,身羸心意劣,伛偻柱杖行,此苦不可说。”也会明白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因此,当自己五根慢慢衰退时,假如你是佛教徒,念阿弥陀佛、行持善法是最好的。P164
12、现在的世间上,许多老年人是如何面对衰老的?作为修行人,又应当如何面对?为什么?
答:一些老太太、老公公,他们发疯一样地想抓住青春,不知死亡将至,实在很可悲。P168
人衰老时会百病丛生,精神也不好,心里也痛苦。P167
有些人因承受不了衰老的痛苦,故希望尽快死去,但实际上,所有的老人又非常害怕死亡……诸如此类的老苦,也相当于是恶趣众生的痛苦了。P170
现在许多老年人,不懂生老病死的规律,一味做些毫无意义的事,真的特别愚痴!其实,衰老一旦已经降临,你再怎么躲避也无济于事。P164
现在世间上很多老年人没有这个概念,整天迷迷糊糊的,跟家人吵架,怨天尤人:“儿子不管我了,媳妇态度不好……”每天说这些无聊的话,日子过得特别苦。他们发疯一样地想抓住青春,不知死亡将至,实在很可悲。P167、168
作为修行人,应从内心中认识这些道理。一旦老年来临,遭受到了诸多痛苦,如《正法念处经》中形容的:“人为老所压,身羸心意劣,伛偻柱杖行,此苦不可说。”也会明白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因此,当自己五根慢慢衰退时,假如你是佛教徒,念阿弥陀佛、行持善法是最好的。P164
老年人也要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应该多修往生法,为来世做好准备。P167
作为修行人,年老时一定要服老,不要妄图以其他方式推翻这个规律。其实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都是很好的修行教材,若能对每一个道理进行思维,最终认识到无常等规律,并对此产生坚定不移的定解,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讲过,生老病死是一种规律,谁也没办法超越。同样是衰老,修行人在面对时,与世人有天壤之别,甚至还能利用它导人向善。P170
13、人在生病时会有何种痛苦?面对病苦时,什么样才是正确的心态?
答:人得病以后,纵然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精明强干的壮年人,一旦不幸染上疾患,也会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身衰力竭,无精打采,甚至卧床不起,稍作运动也很困难。不要说大的疾病,就算是个小小的头痛、感冒、心脏不适、肝脏不舒服,也会让你什么力气和勇气都没有了。P174
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会食欲不振,不想吃、不想喝,虽有一百个不情愿,可万般无奈还是要服用又苦又涩的中药、藏药,并感受放血、针灸等痛苦。P176
长期病魔缠身的人,每天睡觉时辗转反侧、夜不成眠,怎样躺卧也没有一个舒适的时候,而且觉得白天晚上都极其漫长,简直度日如年、生不如死。P175
世间人在生病以后,想到死亡可能会突然来临,就心惊胆战、坐立不安。由于魔障、恶缘的牵制,以致在梦中甚至白天有许多迷乱现象,使得身心无法自主,那真是迷乱中的迷乱,也有人因此而自寻短见、自杀身亡的。P177
患了重病的人还是很可怜。有些人得了麻风病、脑溢血,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活着跟死了几乎没有两样,甚至还被逐出人群。P179
病情严重的患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且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对别人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性格要比过去固执得多。此时就算有人肯照顾他,他也时常挑三拣四,甚至破口骂人。
综上所述,大家应当充分了解到:身为病人,时刻遭受着疾患折磨,身心上都痛苦万分。P181
不过,即使你的病实在无法根治,也没必要特别苦恼,因为任何一个病的消失,都要观待远、近两种因缘。远因是你前世、前世的前世……乃至无数劫之前,以三毒所造的业,一直留存在阿赖耶上,并于今生以疾病的形式显发出来;近因即是风、胆、涎三者过多或过少,从而产生损恼身心的各种疾病。所以,一旦你四大不调而出现病苦,观察、思维因果关系非常重要,这就叫做修行。P173
有了这样的修行境界,无论你面对身体、心灵的痛苦,还是修法的违缘、生活的困苦,都可以安之若素。否则,完全依赖外在的力量,想以医疗、药物来断除痛苦,有时恐怕是办不到的。甚至,就算一心一意祈求诸佛菩萨加持,对业障深重者而言,也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P174
在特别严重的疾病面前,除非是境界特别高的人,可以自在地将一切转为道用,否则,一般人的确很难面对。不过,纵然是有超胜境界的人,包括佛陀在内,显现上也会示现生老病死。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些佛教真理,并从内心中真正有所感悟。P174、175
关于病苦的描述,佛陀在经典中也讲了很多,我们对此理应有所认识。否则,如果没有学过这些,一旦你遭遇这种痛苦,势必很难面对。而只有通达了大乘教言,并从中获得真实利益,遇到病苦时才会游刃有余,对它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每个人要懂得人生到底是怎么样的,不然的话,连这一点都不懂,恐怕修行起来有一定困难。P175
轮回完全是苦的本性。对于这个道理,每一个人应深深思维,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长期观修。只有这样,一旦病苦降临到了自己头上,到时才能坦然面对,甚至可以转为道用。P176
对我们自己而言,平时如果得病了,应像噶当派的大德那样,发愿代受一切众生的病苦。对真正会修行的人来讲,得病其实是个好事,这样每天都有修行的机会,尤其是病得越厉害、痛得越强烈,观修得就越成功。P181
我们趁现在活着时,一定要好好忏悔前世或今生殴打众生的罪业,否则的话,将来可能生生世世都会病不离身。P179
14、人在死亡时会经历哪些痛苦?明白这些道理后,应为后世做哪些准备?
答:死亡大限来临之际,即使亲友在四周团团围绕,也不可能延缓自己的死期,此时气息分解的痛苦,唯有自己一人感受。《入行论》亦云:“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
罪孽深重的人,在弥留之际,忆起以前所造的罪业,此时一定害怕堕落恶趣。回想自己在自由自在时,没有修持对临终有利的正法,真是追悔莫及,禁不住手抓胸口,结果就在胸前留下深深的指印中完结了一生。&
当死亡来临时,若是一个相信因果的人,忆及往日所造的恶业,定会痛心疾首,想到恶趣的苦难,又会异常恐惧。死亡这么突然地到来,令人措手不及,正如《地藏经》所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想到来世的诸般痛苦,许多人只有在悔恨不已中,撒手人寰、往赴中阴。&
当他们奄奄一息时,恶趣的使者就已来到面前了,在他的迷乱显现中,会看到牛头马面等阎罗卒,所有景象十分恐怖,一切感受都唯生痛苦。此时身体的四大内收,呼吸窘迫,上气不接下气,肢体颤抖,意识迷乱,白眼上翻、直直不动,这时候说明他已离开了人间。P186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务必要尽量行持善法,不要去贪著毫无用处的亲友、地位、财产。P183
有智慧的人,看到这些人死亡的恐怖,就可以深深体会到: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能造业太多了,否则,不说来世的恶趣之苦,就是今生临死时的痛苦也无法承受。P186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这种大苦,《正法念处经》云:“人为死所执,从此至他世,是死为大苦。”假如你有修行的境界,一旦四大隐没、迷乱显现时,会意念起密法的中阴窍诀,很清楚四大隐没、意识融入的整个过程。由于生前对此已了解过、准备过,故当这些迷乱现象一一呈现时,有些人就能把握住机会,获得解脱。P186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要铭记善知识所讲授的这些窍诀,若能如此,一旦死亡的各种景象出现,就可以一一认识,并行持相应的修法了。P187
密宗有适合不同根基的各种中阴窍诀,若能生前对此有所认识,到时会有极大的帮助。P187
15、什么是怨憎会苦?何时才能断除这种痛苦?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答:怨憎会苦:指所憎恶的人或事,欲其远离,而反共聚。比如,想见的人见不到,怨恨的敌人却总是狭路相逢;想听的喜讯听不到,不愿意听的噩耗却时时传来;非常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缠身,没有自由快乐之时……这些不悦意的外境经常出现,而特别希求的对境日益远离,令心产生强烈忧苦,这就是轮回的本性。《大毗婆沙论》亦云:“不可爱境,与身合时,引生众苦,故名非爱会苦。”意即不可爱的对境常出现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面前,引生各种不同的痛苦,这就叫怨憎会苦。&&
只有证悟了空性,完全通达人我、法我不存在,那时候所有的痛苦将销声匿迹,一丝一毫也不可得。而在此之前,不管你转生于轮回何处,都难免要遭受此种痛苦。《宗镜录》中云:“若未了无生,于所生之处,无非是怨,无非是苦。”假如没有彻底通达无生空性之理,不论投生到六趣中的哪一道,在那个环境里所感受到的,无非是怨恨,无非是痛苦。所以,要想远离这种痛苦,证悟空性非常重要。P191、192
你对此有哪些体会?(请自己作答案)
16、财富在初、中、后分别有什么过患?你对“有一条茶叶,就会有一条茶叶的烦恼”这句话如何理解?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答:无论你拥有多少财产,都免不了遭受最初积累、中间守护、最后增长等无尽痛苦。诚如佛陀亲自授记的怙主龙猛所言:“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
现在许多人日日夜夜绞尽脑汁,希望通过白手起家,有朝一日能变成富翁,这种愿望固然美好,可是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积财);即使中间有了点财产,也要拼命去守护,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偷了(守财);光是守护还不够,还想在此基础赚更多的钱,并将其作为一生幸福的保证(增财)。因此,为了这些财产,人们始终非常辛苦,根本不了解它无有实义,是一切祸害、痛苦的根源。P197
关于财富的过患,米拉日巴尊者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P199
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因财富而快乐,认为它可以满足一切,别人对你也极其羡慕;到了中间,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就会被吝啬之结所束缚,舍不得用于上供下施,这些财富便成了着魔的根源,结果一旦怨敌等违缘出现,自己所积累的财产,全部会被他人享用。最后,因为贪得无厌,甚至希求敌人的财物,钱财反成了断送性命的恶魔。P200
一个人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诚如《亲友书》所言,龙王有多少具宝珠的蛇头,就会遭受多少热沙之苦。少而言之,哪怕你只拥有一匹马,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整天顾虑重重,给自己增添许多烦恼。那么同样的道理,拥有一只羊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
因此,一个人的痛苦程度,往往跟财产多少成正比。P202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请自己作答案)
17、什么是爱别离苦?若以智慧详加观察,父母、子女、亲友之间的爱执来源是什么?怎样才能断除这种痛苦?
答:所谓爱别离苦,是指所亲爱之人,以某种因缘互相离别,不得共处,由此产生极大苦楚。如《大毗婆沙论》云:“诸可爱境,远离身时,引生众苦,故名爱别离苦。”因为对所爱之人太过痴迷,以致醉生梦死、执迷不悟,耗尽了一生的时光。P210
世间人太执著了,他们把名、财、情等完全执为实有,正因为执为实有,这些就会实实在在地伤害自己,实实在在地带来不便。P212
众生因无始以来的执著所致,不知这种爱执是源于前世的恶缘,故很难不受它的束缚。P214
佛陀说:“真的是愚迷无知啊!父子、夫妻只是暂时的因缘聚合,才聚到了一起,就如寄居一处的旅人们般,不久便会离散……”
《法句譬喻经》云:“佛告梵志:汝实愚痴,人死神去,便更受形。父母妻子,因缘会居,譬如寄客,起则离散。愚迷缚着,计为己有,忧悲苦恼,不识根本,沈溺生死,未央休息。唯有慧者,不贪恩爱,觉苦舍习,勤修经戒,灭除识想,生死得尽。”P214、215
流转世间的一切众生,都对亲友等自方爱恋有加,对怨敌等他方恨之入骨,堕入亲戚、朋友、眷属的情网中,结果为了他们受尽苦难。其实,亲友之间的暂时相聚,同样是无常离别的本性。
P212、213
爱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爱,是对一切众生不计回报的付出,这是一种大爱;而狭义的爱,只限于男女之情,这种爱完全是折磨,在没认识它的本性之前,只会给你带来痛苦。而唯有断除了对它的执著,才不会有那些忧愁、怖畏、悲愤。如《大般涅槃经》云:“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有一些人,对人、财、物的执著相当可怕,尽管这些很折磨人,但他们却无力自拔、越陷越深。因此,要想摆脱这一切,只有依靠佛法的力量,若能认识心的本性,或对俗世的虚幻无常通达无余,一切的痛苦则很容易转为道用。P211
18、《前行》中讲的“爱别离苦”,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分析的?除此之外,世间上还有哪些爱别离苦?你对此有何体会?
答:《前行》主要从父母对子女的爱执来分析爱别离苦。世间男女之间互相执著,一旦面临生离死别,就万分痛苦、肝肠寸断。与亲友之间如果情意缠绵、纠缠不休,势必也要感受这样的忧苦。上师和弟子、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P212、213
流转世间的一切众生,都对亲友等自方爱恋有加,对怨敌等他方恨之入骨,堕入亲戚、朋友、眷属的情网中,结果为了他们受尽苦难。其实,亲友之间的暂时相聚,同样是无常离别的本性。但大多数人却不明此理,对他们来说,亲人离开人世,或者流离失所、沦落他乡,或者被怨敌逼得走投无路,自己甚至比他本人还痛苦。P212、213
母子聚合与离别的场面,这即是佛经中讲的爱别离苦。人和人之间的互相执著,一旦面临生离死别,就万分痛苦、肝肠寸断。
上师和弟子、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P218
你对此有何体会?(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佛经中有许多对人生的透彻认识,如果人人都能懂得,就不会有特别强烈的苦受了。否则,一旦与所执著之人别离,便会感到天崩地裂、极难忍受。即使这种苦发生在别人身上,自己也会难以释怀。P215
19、什么是求不得苦?遇到这种痛苦时,什么样的人可以轻易化解?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痛苦?你属于哪一种人?
答:所谓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自职业、地位、爱好、身份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如财产、地位、美色等,求之而不能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如《大毗婆沙论》云:“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P229
什么样的人可以轻易化解:
学佛的人完全不同,尤其是观过轮回痛苦的人,对世间一切不会特别执著。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你有这些外在条件,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得不到,自己也能坦然接受,并不会苦苦强求。P229
如果你学过大乘论典,心胸就会非常开阔,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不会过于欢喜;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因为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因缘具足时,不费力也会自然成功,而如果因缘不具足,再努力也无济于事。P230
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痛苦:求不得苦往往是源于狭隘的思想。倘若一味只为了自己,得不到预期的财富、地位,必定会因此而苦恼。P232
现在的世间人,因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以致所追求的目标和花样也很多。他们见到别人穿高档衣服、吃美味佳肴,住奢华豪宅、开高级轿车,自己没有的话,就会特别伤心。P229
由于每个人有强烈的我执,因而,感受求不得苦的人多之又多。P232
你属于哪一种人?(请自己作答案)
20、什么是不欲临苦?请引用《窍诀宝藏论》的教证详加说明。了知这个道理后,你应当如何发愿?
答:即便不愿意受苦,痛苦也会自然而然降临,这就是不欲临苦。P238
关于不欲临苦,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也有描述。如云:“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亲朋好友相依相伴、难分难舍,希望能天长地久永不分离,但在无常的袭击下,到了一定时候,也会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随业力各奔东西,最后留下来的,徒有思念而已。P240
“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对修行人而言,最执著的寺院、茅棚或学院,自己希望恒时不离开,永远都住在这里,但也是不现实的。无论是由于共业还是别业,因缘散了的话,不要说永远,就算呆一刹那的机会也没有。P241
“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幸福的生活、丰足的受用,虽想永远拥有,稍许也不愿离开,但无常来临之际,这些也必定要舍弃。P241
“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有了暇满人身,就有了修行的机会,尽管我们很想长久留住,可是人生短暂、无常迅速,真正能闻思修的时间也不过几年。《杂阿含经》中云:“觉世无常,身命难保。”P242
“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对慈悲贤善、唯有利他心的具相上师,很多弟子都想永远不离开,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上师会圆寂,有时候是弟子圆寂,有时候师徒虽都未圆寂,但也会以各种因缘而分开。P242
“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具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的善良道友十分难得,虽然希望永远不要分离,与他在菩提道中恒时相伴、和睦相处,但这也是做不到的。
&“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于诸生深厌离道友前,无有正法乞人我劝勉。”了知这些无常的道理后,我们要立下坚定誓言:从现在开始,应披上精进的铠甲修持正法,以趋至永不分离的大乐宝洲——佛果。P243
了知这个道理后,你应当如何发愿?(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了知这些无常的道理后,我们要立下坚定誓言:从现在开始,应披上精进的铠甲修持正法,以趋至永不分离的大乐宝洲——佛果。P243
21、转生非天的因是什么?你相续中是否有这种烦恼?打算如何对治?
答:《业报差别经》中列举了十种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之业因:1、身行微恶;2、口行微恶;3、意行微恶;4、起憍慢;5、起我慢;6、起增上慢;7、起大慢;8、起邪慢;9、起慢慢;10、回诸善根向修罗趣。P251
转生为阿修罗的根本因,主要是嫉妒心。P258
非天在前世造过布施等善因,今生的财富受用可与天人相媲美。但由于他们往昔妒贤嫉能、好争好斗,七种慢基本都具足,以此恶习、业力所牵,而感得阿修罗的身份。P251
《六趣轮回经》中云:“常行于谄诳,乐忿恚斗诤,由昔行施故,而作修罗主。”可见,往昔如果作过布施,今生才有机会生为阿修罗。如果一边积累福报,一边嫉妒心很强,特别争强好胜,学了佛还不能调伏相续,来世则很容易投生为阿修罗,经常与天人发生战争。P252
你相续中是否有这种烦恼?打算如何对治?(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凡夫必定具有嫉妒心的烦恼。通过以上学习,明白了以嫉妒心害别人,终究会害了自己。
所以,在同学、同事、同修之间,倘若出现竞争对手,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否则,今生嫉妒心太强,来世很容易转生为阿修罗。P259
修行人若想不投生为阿修罗,一方面要多思维轮回痛苦,另一方面,也不要有好战的心态。P260
22、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角度,分别叙述天人所感受的痛苦。明白这个道理,你还会希求人天福报或死后升天吗?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欲界:
六欲天的天人,无论生在哪里,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每个天人临死时会有五种死相:
第一、以前身体的光芒可照射一由旬或一闻距,而当临近死亡时,这些光芒全然消失。
第二、以前怎么坐在宝座上,也不会觉得不乐,此时不愿意坐上宝座,而且甚感不适,心里也是不高兴。
第三、以前天人的花鬘多久也会不枯萎,但接近死亡时,这些花鬘全部凋谢。
第四、以前天衣穿多久也不会沾上污垢,但临死时,天衣陈旧、沾满垢秽,变得脏兮兮的。
第五、以前天人身上不会流汗,此时也开始出现汗水。
P262、263
当这五种死相现前时,天人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内心十分痛苦。其他天子、天女也得知他将要死亡,于是不愿在他身边陪伴,只是在远处散花,祝福道:“但愿你从此死后,转生在人间,行持善业,再生天界。”这样祝福之后就纷纷离开了,只留下他自己孤孤单单,凄凄惨惨。P263
而且,大多数天人死时会产生邪见,或因一生放逸无度,后世会下堕三恶趣。这时天人通过天眼观察,了知自己将转生何处。看到来世的痛苦之后,本来死亡的痛苦还没消除,现在又加上堕落的痛苦,实在是雪上加霜,无形中痛苦就增长了两三倍,他们禁不住放声哀嚎。这种悲惨的情形要延续七天,若是人间的七天倒不要紧,但天界时间非常漫长,仅是三十三天的七天,也相当于人间七百年,简直可谓度日如年。P263
天人临终时忆起往日的快乐幸福,如今无有自主继续住留,即将面临死亡的痛苦;又看到后世生处的悲惨,感受堕落之苦。同时遭受这两种痛苦的折磨,内心异常忧伤,这种苦已经超过了地狱的痛苦。P264
色界、无色界:
色界、无色界天虽然没有刚才所讲的现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业穷尽,也会如梦初醒般堕入下趣。如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梵天离贪获安乐,后成无间烧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梵天等色界天人尽管暂时离开了贪欲烦恼,享受禅定的安乐,但引业灭尽之后,还是要堕入无间地狱,成为狱火的薪柴,不断感受各种痛苦。《摩诃僧祇律》亦云:“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莫不为结缚,命终堕恶道。”因此,众生只要被烦恼所缚,命终一定会堕入恶道。P266
明白这个道理,你还会希求人天福报或死后升天吗?请谈谈你的体会。(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学习这些道理之后,应当明白:在三界轮回中,无论转生于何处,都不会有丝毫快乐,千万不要对轮回有任何指望。就像一个监狱里的人,生活条件再好,也毕竟是监狱,不如回家自由。同样,我们轮回中的众生,纵然生活富足,有房子、有地位、有权力、有家庭、有快乐,这些也迟早会离开自己,没有必要去执著,而应想方设法脱离三界轮回,获得佛菩萨果位。P268
23、为什么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你怎样将这个道理真正融入自心?
答:关于轮回的痛苦,《念处经》总结道:“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何地皆无乐。”地狱众生感受寒热之苦,饿鬼遭受饥渴之苦,旁生感受愚昧无知、被人役用、互相啖食之苦,人类不能避免生老病死及三大根本苦,非天饱受争斗之苦,天界感受放逸懈怠之苦。总之,整个轮回犹如住于针尖上一样,不可能有瞬间的安乐,恒时被痛苦的波涛所淹没。P273
莲花生大士亦云:“佛说轮回如针尖,永远无有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即使偶尔显现一点点安乐,也是变苦或行苦的本性,很快就会变成痛苦。&
你怎样将这个道理真正融入自心?(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对包括天界在内的轮回,我们应从内心中生起出离心。要时时刻刻希求解脱。而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先生起出离心,放下对轮回的贪执和向往,发誓今生舍弃“头盖”以后,再也不来世间了。就好像一个人掉在不净粪坑里,出来后再也不愿意进去一样,我们对轮回也要有这种厌离心。P271、272
轮回没有真正的快乐,就算偶尔有一点,也像绿叶上的露珠般,瞬间即会破灭。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家应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好好思索诸如此类的教言,心里默默地想:在这个生死流转的轮回中,上至三有之顶非非想天,下到无间地狱,不管是转生在任何地方,既没有少许安乐,也没有丝毫实义。我们务必要彻底断除对轮回的贪执,就像有胆病的人见到油腻食物一样,不生向往希求之心。P276
对于轮回的这些痛苦,绝不能只限于表面听听。对轮回到底有没有厌离心呢?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作为修行人,务必要从内心深处去体会这些痛苦,明白轮回没有实义,对此要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发愿来世千万不要再堕入轮回。&
所以,我们生起出离心非常重要,若能对轮回痛苦深信不疑,没有必要刻意提防恶业、欢喜善法,自然就会断恶行善。
24、什么叫看破世间?怎样才能看破世间?看破世间有何必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你有看破世间吗?
答:看破世间就是看破今生和来世。P286
所谓“看破”,是指对世间一切美好毫不希求,而并不是因受精神挫折,见到外境许多丑陋,进而开始厌弃世间。P289
看破世间的必要性:我们要像《三主要道论》中所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以看破今生;修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以看破来世。只有看破了今生和来世,才有机会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修什么法都很容易。所以,发心出离轮回非常重要,
P286、287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你有看破世间吗?(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对轮回到底有没有厌离心,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作为修行人,务必要从内心深处去体会这些痛苦,明白轮回没有实义,对此要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发愿来世千万不要再堕入轮回。P277
通过这次学习《前行》,希望能发自内心地看破世间,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因此,我们要像《三主要道论》中所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以看破今生;修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以看破来世。只有看破了今生和来世,才有机会生起出离心。
P286、287
25、什么是舍弃今世?它在修行中起什么作用?关于“舍弃今世”,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萨迦班智达、单巴桑吉尊者分别有哪些教言?
答:舍弃今世是从内心舍弃了今生琐事。P295
一心希求解脱的人,绝不会贪著名声、地位、财富,正因为他把这些看得很淡,故根本不会被此所转。舍弃今世的因是:懂得轮回一切琐事无有实义;舍弃今世的缘是:了知轮回的诸多过患;舍弃今世的量是:对世间八法兴趣索然;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不被世间八法所染。
在所有的修法中,这个法最为关键。《开启修心门扉》、《山法宝鬘论》中也讲过,如果没有看破今世,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前辈大德讲过,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对今生的名闻利养等没有兴趣,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否则,一味贪著尘世间的琐事,永远无法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大家要彻底斩断此生的牵连,学修后世菩提。P297、298
阿底峡尊者接近圆寂时,对瑜伽士恰彻却说:“虽然讲经说法很好,修行也很好,但若没有看破今世,表面上你讲经说法,或者暂时在山里修行,但过段时间,可能就跟世人混在一起了,最终自己也无法解脱。所以,这两个都不是很关键,最关键的就是要舍弃今世,一切修行应当依止仲敦巴!”P294、295
仲敦巴尊者,是从内心舍弃了今生琐事的典范。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尊者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持舍弃世间之法,故不允许我作出心行相违的举动。”之后,他终年穿着缀满补丁的旧衣服,在热振寺的森林中修行,常常口里念着“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
萨迦班智达面前,来了个叫宁莫的修行人,他问:“舍弃今世的因是什么?”班智达答言:“懂得轮回一切琐事无有实义。”&&
又问:“舍弃今世的缘是什么?”答言:“了知轮回的诸多过患。”&&
再问:“舍弃今世的量是什么?”答言:“对世间八法兴趣索然。”&
最后问:“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什么?”“不被世间八法所染。”P296
单巴桑吉尊者有这样一段教言:P299
“此事此物好似过往云烟,千万不要执著为常有!”&
“一切名誉犹如空谷回音,千万不要逐名求利,应当修行法性!”P299
“漂亮衣裳宛若绚丽彩虹,应当身着破旧衣衫而修行!”&
“自己的这个身体是脓血、黄水的臭皮囊,千万不要执著珍爱!美味佳肴也是粪便的因,千万不要整日都是为了充饥果腹而奔波忙碌!”P300、301
“感觉外界会招致怨敌四起,应当安住在深山等寂静的地方!”“迷乱的荆棘会刺入内心,所以应当修持平等性!”P301
“一切需求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务必严加守护自己的这颗心!”“如意宝自身固有,万万不要一味贪著饮食财物!”“闲言碎语过多只能成为诤讼的根源,应当像哑巴一样默默不语!”“心本身显现种种业,千万不要围着饮食团团转!”P302
“加持原本是从内心生起,应当祈祷上师本尊!”P303
“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甚至对佛陀也会看出过失,不要长年累月地住在一个地方。”“时时刻刻谦虚谨慎,万万不要骄傲自满!”&
“岁月飞逝,时不待我,一定要当机立断修行正法!”P304
“今生的我们就像旅客一样,千万不要费尽心机苦苦营造作为暂时栖身之处的房屋!”“任何琐事都没有点滴的利益,应当脚踏实地修行正法!自己的身体总有一天要被小虫所食而消失无影,而且这一天什么时候来临也无法确定,万万不能一直庸庸碌碌散乱在此生的景象中!亲朋好友就像林中的小鸟,不要总是对他们牵肠挂肚!”P305
“虔诚的信心好似良田,切切不可置之不理让它变成烦恼的贫瘠荒地!”“暇满人身恰似如意宝,千万不能送给贪嗔的怨敌!誓言犹如瞭望楼,千万不能被罪业的过患染污!金刚阿阇黎住世时,万万不要懈怠修持正法!”P306、307
26、通过学习“轮回过患”这一引导文,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答:(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1、看破今世十分重要。2、因此,若想扎扎实实地修行正法,就必须认识到轮回万法没有任何实质。而若想生起这种观念,首先要观修轮回的过患。在没有深深生起这样的理念之前,我们一定要努力修行。P308。&&&&
3、观修轮回的痛苦,是心趋入法、诚信因果、舍弃今世、慈悲众生等一切功德的根本。P309
若能不管去哪儿,都随身带着一本《前行》,每天看十分钟或半个小时,对其内容反反复复思维,逐渐就会变成一个好修行人。此时,别人对你赞叹也好,挖苦诽谤也罢,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心已融入正法了。就像无垢光尊者在《四法宝鬘论》中所言,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心入于法、法入于道、道遣除迷乱、迷乱转为智慧,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噶当派的修心窍诀!P311
『因果不虚』
27、“人身难得”到“因果不虚”这四个引导文,各自侧重于说明什么道理?如果缺少其中一个可以吗?为什么?
答:“人身难得”,阐述了学佛的人身得来不易,若没有这个正见,就不会去修行;
“寿命无常”则教诫我们,如珍宝般的人身不可能长期存留,它将因无常而毁坏,所以修法要有紧迫感;
“轮回过患”揭示了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修行当以出离心摄持,不能只求人天福报等暂时利益,必须要超出三界轮回;
“因果不虚”,则要说明的是,众生随善恶业而流转轮回,不可能不受因果束缚,想什么就做什么,只有遵循善知识言教行持善法,将来才会得到快乐,否则,前方永远是一片黑暗和痛苦,所以要谨慎取舍因果。&
P313、314
共同加行中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
“因果不虚”。是修行的基础,缺一不可,尤其是“因果不虚”,对修行人来讲非常关键。倘若懂了这四个加行的理论,修行佛法的基础就打好了。P311
28、众生的痛苦与快乐,是由什么产生的?佛教的说法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
答:快乐的因就是做善事。如果不行善而去造恶,自然而然会招来痛苦。《正法念处经》云:“汝自作恶业,汝如是自食,非此人作业,余人受果报。”意思是说,你造了恶业,就要自食其果,并不是这人造了业,而让另一个人承受果报。因此,我们务必要深信因果。P314、315
众生转生到轮回的善趣、恶趣,皆以各自的善恶业为因。P315
轮回是由业力所生、业果所成,上升善趣或下堕恶趣,并不像外道所讲的那样,由造物主上帝(帝释天)、自在天、遍入天主宰;也不像顺世外道和无神论所言,痛苦和快乐皆由偶尔的因缘所生。《心地观经》云:“诸法无不因缘成,若无因缘无诸法……无因无果大邪见,不知罪福生妄计。”诸法无一不是因缘而生,如果没有因缘,就不会有外在的形形色色,以及内心的喜怒哀乐。假如认为一切均从偶尔的因缘中出生,无善无恶、无因无果,连福德和罪业都不承认,这是非常可怕的大邪见。P315
因果是不虚存在的,只要播了种子,因缘聚合时,果实一定会成熟。同样,只要造了恶业,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将来终有一天,必定要感受无边痛苦,这是毫无疑问的。P315
29、当前人们杀害动物的行为日趋猖狂,这都是由哪些错误的观点导致的?佛教是如何看待人和动物的关系?
答:错误的观点:
当今时代的许多人,根本不把杀生当一回事,他们觉得人吃老虎理所当然,但老虎吃人就不应该,一旦听说某某动物园的猛兽吃了人,各大新闻媒体就会纷纷报道,把这当作天下奇谈。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吃众生,众生吃我们也很正常,每个有情的生命都同等珍贵,只不过我们会说人话,它们不会说人话而已。P319
如:将士们奔赴沙场,奋勇杀敌,是在嗔心的推动下杀生。贪图享用野兽肉、穿戴野兽皮而令其丧命,是由贪心的驱使杀生。由于不明善恶因果,为亡人杀鸡宰猪祭祀,或者像外道一样认为杀生是善业等,是受痴心的牵引杀生。P319
现在很多人邪见深重,有了邪见以后,什么罪业都敢造。尤其是杀生方面,根本不惧来世的果报。《灌顶经》中说过:“邪见杀众生,百魅皆得祠,堕罪入地狱,亿劫无出时。”以邪见杀害众生的话,千百万魔众可趁机害你,将来必定堕入地狱,亿万劫无有解脱之时。可现在人对此没什么感觉,一说地狱的话,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吧!”这也与其教育环境、父母家庭等有关。P320
这些以贪嗔痴引发的杀生,《正法念处经》中也有描述。但不管是哪一种烦恼牵引,只要杀害了众生,就一定会遭受痛苦。《诸经要集》云:“戏笑杀他命,悲号入地狱……亿载苦万端,伤心不可录。”欢欢喜喜地杀害众生,最后定会痛苦哀号地堕入地狱,千百万年中所受的痛苦,实在无法用笔墨来描述。P320
佛教认为:
杀生是最可怕的罪业,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就是生命。世间上生命最珍贵,这一点,不论虫类、人类都是平等的。众生的躯体虽有大小,但苦乐的感受并无差别。大人被杀时很痛苦,小孩被杀时也一样。同理可知,小虫虽然身体微小,但被杀害的时候,也照样有剧烈的苦受。所以,这种被杀的痛苦,每个众生都会同样畏惧。除了获得无上境界的圣者以外,大大小小的众生都贪生怕死,这也是一种天性使然。假如谁肆无忌惮地践踏生命,那绝对值得唾弃,而且他所散发出来的戾气,会令一切众生感到恐怖。P335
老虎吃人,人们称它是凶恶的动物,但人吃了那么多众生,却不称人是凶恶的。其实仔细想一下,世界上人类才是最可怕的,而且人类只关心自己,并不在乎其它生命。地震死了几千人,全世界就非常关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都说他们如何如何可怜。然而,屠宰场、菜市场每天宰杀那么多众生,它们的生命跟我们没有差别,许多人却对此无动于衷,没有一个平等的法律去保护它们,这是很不公平的。P334
吃其它众生的行为非常不好。在改变这些恶行方面,佛教徒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希望今后对于戒杀放生、断肉茹素,大家更应该重视起来。否则,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只知道杀人要受法律惩罚,却不知杀旁生要受因果惩罚,亲手杀害动物或虫类觉得无所谓,对于这种错误、颠倒的认识,我们有责任帮他们改过来。
30、随喜他人杀生、唆使他人杀生,分别会有何种过失?如果许多人共同杀了一个众生,这个罪业该怎么分?
答:随喜他人杀生有同样的罪业。
唆使他人杀生,按小乘戒律来讲,罪业跟亲自杀生一样。但在大乘菩萨律仪中,罪业比这更严重。因为自己杀只是自己染上罪过而已,但让别人杀的话,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大乘主要是讲利他,因此,这个过失会更大。《决罪福经》云:“人心念善,即有善报;心中念恶,即有恶报……自在所作,自得其报。”可见,一切业皆以心来安立,言行倒在其次。如果怂恿别人杀生,纵然你没有亲自杀,但因为心中起了恶念,所以一定会感受恶报。
大家必须要明白,凡是参与杀生的每个人,都将得到杀生的整个罪业,并不是这一罪业由许多人均分。比如,十个人吃饭时点了一条鱼,那么杀鱼的罪业不是由十人来分摊,一人只得十分之一,而是每个人都有杀一条鱼的恶业。《俱舍论》中也说:“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倘若拥有一百人的军队杀了一个人,那其中每个人都有完整的杀人罪业。P348、349
31、不与取分为哪几种?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不与取分三:一、权威不与取;二、盗窃不与取;三、欺诳不与取。P351
一、权威不与取;像国王之类势力强大的人,不是依靠合法税收,而是以非法暴力强取豪夺他人的资源、矿产、土地等,或动用军队明目张胆地掠夺。诸如此类的不与取,叫做权威不与取,或势力不与取。国家对国家的掠夺,属于大的“权威不与取”。而在人与人之间,强者夺取弱者的财物,则是小的“权威不与取”。
二、盗窃不与取;诸如盗贼一类的人,趁着主人没有看见时,偷偷摸摸地窃取饮食、财物等,这叫做盗窃不与取。P352
三、欺诳不与取。在经商贸易等过程中,用谎话连篇、短斤少两、非法秤斗等手段,欺骗对方,以获取他的财物,这叫欺诳不与取。P354
32、为什么说做生意的话,很容易把十种不善业都占尽了?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答:在销售过程中,本来自己卖的是低劣商品,却巧舌如簧地说:“我自己买进时,成本也是花了多少钱。先前某人说给怎样的价,我都没有卖。但如果你要,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赚钱了,赔一点也可以……”全是一派胡言,这就是妄语。
别人在进行交易时,自己如果也很想买,就谎称这个物品不好,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最终使自己得利,这是离间语。
口出不逊地说对方质量太次、数量不对,或因欠款不还而吵得天翻地覆等,这是恶语。P362
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属于绮语。P363
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别人,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P363
希望他人一败涂地,这是害心。P363
杀羊、杀鱼、杀鸡等做买卖,就是杀生。P363
为了谈生意,踏入不正当的场所,这是邪淫;P363
生意做久了,不好好闻思修行,自然就会诋毁因果、三宝,这就是邪见。P363
你对此有哪些感触?(请自己作答案)
33、什么样的行为是邪淫?邪淫有什么危害?请参考《寿康宝鉴》加以说明。
答:邪淫的行为:男人自己出精、与他人的妻子或已付钱的女人作不净行,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且,就算对象是自己的妻子,但若在白天、受斋戒日、生病期间、妊娠期间、忧愁所迫、月经期间、生产未恢复、三宝所依之处等进行交欢,这些也都属于邪淫。另外,邪淫还包括对直系亲属、未成年少女行淫,或者在口、肛门等非处行淫,或者与旁生、尸体等行淫。P374
《寿康宝鉴》讲了邪淫的十二种危害:害天伦、害人节、害名节、害门风、害性命、害心术、害风俗、害阴骘、害名利、害寿命、害祖父、害妻子。可见,邪淫之人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而且世间护法神不会护持。P374
34、妄语分为哪几种?各自是怎么定义的?你曾说过哪种妄语?它有什么样的过患?
答:妄语分三:一、一般妄语;二、大妄语;三、上人法妄语。P376
一般妄语;是指怀着欺骗他人之心,所说出来的一切语言。P376
一个人如果爱说妄语,别人就会对你缺乏信任。妄语不仅仅是佛制罪,而且也是自性罪。P377
大妄语;由于相续中存有邪见,于是信口开河地说:行善没有功德、作恶没有罪过、清净刹土没有安乐、恶趣没有痛苦、佛陀没有功德……再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弥天大谎了,因而这些被称为大妄语。P378
大妄语是一切罪恶的根本,其果报相当严重。《大宝积经》云:“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涂。”P378
三、上人法妄语:本来没有登地而说登地了、没有神通而说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没有功德说成有功德,这一切都属于上人法妄语。P379
诚如《楞严经》所形容的:“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而且,这种“得”和“证”,并不是世间的大学文凭或一种技能,而是出世间的超胜功德,这种妄语特别可怕。P379
一个人如果爱说妄语,别人就会对你缺乏信任。妄语不仅仅是佛制罪,而且也是自性罪。无论是什么人,说妄语必须要忏悔,否则,来世堕入三恶道是很可怕的。P377
所以,不要认为“说点妄语没什么”,尤其是与邪见有关的大妄语,如行善没有功德、造罪没有果报,这样特别可怕的话,千万不能说!P377
你曾说过哪种妄语?它有什么样的过患?(请自己作答案)
35、离间语分为哪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最严重的离间语是什么?你造过这种业吗?
答:(离间语)分二:一、公开离间语;二、暗中离间语。
一、公开离间语;一般是指具有权威的人于两人同在的场合,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关系破裂,分道扬镳。比如说:“这个人暗地里对你如何如何谩骂,还明目张胆地对你迫害,但今天你们俩关系很亲热,怎么会这样呢?”诸如此类直接挑拨离间的语言,就叫做公开离间语。P390
二、暗中离间语。本来两人情投意合,如果你跟其中一人说:“你对他倒情真意切、关怀备至,可是他对你却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种在背后挑拨,而令双方各奔东西,就叫做暗中离间语。P391
在所有的离间语中,要数破僧和合的罪过最严重。《五分律》云:“众聚和合乐,和合常安隐,若破和合僧,一劫地狱苦。”P392
在僧众与僧众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道友与道友之间挑拨离间,罪过也相当大。P39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挑拨密宗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或在金刚道友间制造不和,罪业更是重上加重。P393
你造过这种业吗?(请自己作答案)
36、什么样的语言算是恶语?说恶语有什么过患?怎样才能断除这种劣习?
答: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或对生理有缺陷的盲人、聋人等,当面称呼为“瞎子”、“聋子”,这都是一种恶语。P397、398
凡是指责对方过失,或口出不逊的语言,也都属于恶语。
尽管表面不是恶口骂人,但若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中。P400
恶语虽然只是语言上的业,但却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并损害我们的方方方面。萨迦班智达也讲过:“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否则如同谷回声,立即自受报复也。”凡能伤害他人的恶劣言语,即使对怨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但你所骂他的那些话,就如同空谷的回声一样,最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P399
尤其在上师、高僧大德等严厉对境面前,千万不能说些乱七八糟的刺耳语。否则,上师若因此而显现不高兴,甚至示现圆寂,舍弃利益众生、弘扬佛法的伟大事业,那你会有极大的罪过。P401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人,最好用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千万不要说恶语。P399
如果你想学习表达方式,《君规教言论&观察语言》、《华严经》、《法华经》中讲了很多,但归纳而言,只要相续中有慈悲心、利他心,所发出的声音肯定对众生直接或间接有利。即使你用粗语在呵斥他人,实际上也能利益不少人,把他相续中的恶劣种子烧尽无余,再也不容易复发以前的恶习。因此,无论我们说什么话,内在的悲心非常重要。P401
《前行广释》第五册
37、为什么说在十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你对此有何体会?
答:在这十种不善业中,要数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尤其是邪见,《成实论》中说:“意业势力,胜身口业。”又云:“于诸罪中,邪见最重。”所以,意业的力量,远远胜过身体和语言造业的程度。P11
为什么说杀生和邪见是最严重的恶业呢?简单分析:
杀生:一般而言,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珍爱的莫过于生命,一旦受到威胁,必定会全力以赴地保护它。P12
杀生的罪业极为可怕,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住经》还说:“杀害一个众生,需在地狱住一中劫。”
现在有些人,以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等善举为借口而杀生,这种罪业更为严重。帕单巴尊者亦云:“依恶建造三宝像,将被后世风吹走。”P13
《大智度论》所言:“莫夺他命,夺他命世世受诸苦痛。”P16
邪见:《毗奈耶经》、《四分律》中都说,即使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体中。而且,纵然你原来具足暇满人身,但从此之后,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了。一旦自相续已被邪见染污,即便兢兢业业地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为什么呢?因为若想趋入解脱,必须对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有最基本的正见,如果你连这些都不承认,那行持善法完全是流于形象,而并非解脱之因。P17
所以,圣天论师说:“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宁可毁坏戒律,也千万不能令自己的正见有损。龙猛菩萨亦云:“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邪见者就算行持一些善事,装模作样地磕头、修法,实际上所得的果报也仍是痛苦。此外,《成实论》中还说:“行善者将命终时,生邪见心,则堕地狱。行不善者死时,起正见心,则生天上。”可见,一念之差有时候特别关键。P17
你对此有何体会?(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深刻认知杀生的罪业极为可怕,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住经》还说:“杀害一个众生,需在地狱住一中劫。”P12
一念忏悔,就能清净无量罪业;而一念邪见,则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且由于认为诸佛菩萨都是假的,没有任何功德,那即使你造罪后想忏悔,也没有忏悔的对境了。所以,在一切恶业中,最可怕的就是邪见。为了避免这一点,大家理应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同时要懂得佛教见修行果的真理,这样一来,自相续中隐藏的邪见种子,就会被智慧火慢慢焚毁,生生世世都会以正见来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38、意恶业分为哪几种?请一一说明。其分别会导致什么过患?
答:意恶业分三:一、贪心;二、害心;三、邪见。
一贪心:从广义上讲,贪人、贪法、贪财物,均属于贪心的范畴,但此处的贪心,主要是从贪财的角度宣说的。P1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特别喜欢的他人财物,心里打着“这财物为我所有该多好”的如意算盘,并且三番五次地思量:“我用什么办法才能将它弄到手呢?”诸如此类凡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之心,都是属于贪心。P1
这种烦恼,一般人不认为是罪业,反而觉得自己有追求,是种上进的表现。但实际上,人若有了这种贪心,则很容易堕入地狱。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贪心甚为恶,令人到地狱。”
二、害心:
对他人怀恨在心,满怀愤怒地想:“我要用武器或语言去损害他。”见他拥有荣华富贵便不高兴,暗自诅咒:“这个人不安乐、不幸福、没有这样的功德该多好!”当他遭遇不幸、受到挫折时,自己就在一旁幸灾乐祸。像这样凡是对别人生起损恼的心理,都属于害心之列。P4
假如一个人常怀有嗔恨心,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所做的事情肯定不如法,甚至还会特别过分、令人发指。这样的人,会让周围千千万万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在毁坏他人的同时,也将毁坏自己。甚至,有时候还没有害得了别人,反而先害了自己。P4
若对同行道友、身边的人,带有毒蛇般的害心,大家也会唯恐避之不及。相续中恶心遍布,连世间善良品行都没有。虽道貌岸然,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心肠特别坏。这种人今生来世都会感受无量的痛苦。麦彭仁波切说:“害心后世常受苦,无缘无故遭他害。”如果你无缘无故遭到诽谤、损恼,那很可能是往昔生害心的果报。《诸法集要经》亦云:“由心乐损害,人神咸不护。”一个喜欢损害别人的人,护法天神都不会护持,还会招来人与非人的种种危害。所以,世间上特别痛苦、遭受打击的人,往往也跟其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P6
三、邪见:
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二﹚、常断见。P6
﹙一﹚、无有因果之见:
《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过,若认为行持善法没有功德,造恶业没有任何过患,前世后世不存在,三宝没有功德,佛没来过这个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地狱是谎言……这就称为无有因果的邪见,特别可怕。假如你的见解没有摆正,那学佛肯定只是一种形象,绝不可能深入其中。P7
(二)常断见:若将所有邪见归纳起来,完全可以归摄于常见和断见中。P7
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上帝、真主能创造一切……这些看法都叫常见。P7
佛教在抉择自己的见解时,不能跟随、依止其他宗教,否则,对解脱确实有障碍。P8
断见,是指认为一切诸法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P9
斷见者认为世间各种喜怒哀乐、善恶吉凶,也都是由其本性造成的。如《黑自在书》云:“犹如日出水下流,豆圆荆棘长而利,孔雀翎艳诸苦乐,谁亦未造自性生。”他们声称一切万法皆无因而生,因此,他们一口咬定往昔业力、前生后世等不存在。
事物都是由各自因缘形成的,因缘具足时才出现,不具足时,包括荆棘刺的锋利也不会产生,因此这些并不是自性而生。
即便外境的这些现象自性而生,也不能说明内心的苦乐也是如此。众生的苦乐应该是因缘所生,依靠前面所造的善、恶之因,才会产生后面的乐与苦。P10
邪见种子没有彻底烧毁的人,原本内心的智慧就很浅薄,再加上外道或愚者言论的影响,很可能就舍弃如意宝般的佛教,去随行对今生来世有极大损害的宗义。P11
圣天论师说:“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宁可毁坏戒律,也千万不能令自己的正见有损。龙猛菩萨亦云:“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邪见者就算行持一些善事,装模作样地磕头、修法,实际上所得的果报也仍是痛苦。此外,《成实论》中还说:“行善者将命终时,生邪见心,则堕地狱。行不善者死时,起正见心,则生天上。”P17
39、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什么?它有哪两种划分方式?
答: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宗镜录》讲,异因成熟一果,如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即是异熟果的体性。P21
贪嗔痴烦恼严重的,如果没有忏悔清净,其异熟果必会成熟于三恶趣中。P21
十不善业中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等任何一种,假如是以嗔心所导致,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在贪心驱使下造成的,将会生为饿鬼;若是在痴心状态中进行的,则会转为旁生。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P20
两种划分方式:
1、十不善业中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等任何一种,假如是以嗔心所导致,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在贪心驱使下造成的,将会生为饿鬼;若是在痴心状态中进行的,则会转为旁生。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P20
2:按照烦恼的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P21
40、什么是同行等流果?什么是感受等流果? 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差别。
答:(1)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P25
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P26
关于感受同行等流果,包括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豺狼喜爱杀生,老鼠擅长偷盗,这都是源于往昔的同行等流果。因此,不管是什么众生,今生的行为跟前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感受等流果: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P30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P30、31
41、请引用《华严经》的教证进行分析,邪淫、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贪心、害心、邪见,分别会招致什么样的感受等流果?你自己如今正在感受哪些?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佛陀在《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P39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华严经》中也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P43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P48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P55
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P56
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P57
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P57
你自己如今正在感受哪些?(请自己作答案)
42、我们今生在遭受一些痛苦时,应当以什么心态来面对?如何将其转为道用?
答:我们受到欺骗、诽谤时,对他人不要恨之入骨、以牙还牙,而要尽可能地观想:“依靠这场风波,可以净除我前世对他人造谣、诽谤、说妄语的累累恶业,令我的修行得以增上。这样看来,他对我的恩德实在不薄。”P43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P44
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P44
43、十不善业、十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请一一说明。
答: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P61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P61、62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P62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P63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P63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P63、64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P64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P64、65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P66
十善业的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具足圆满的功德。P79
44、如今天灾人祸频频不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当从何处下手?你对此有哪些看法?
答:如今世间天灾人祸频频不断,是人们造十不善业的增上果所致。是人们天天杀盗淫妄造不善业,以此恶业所感,自然会影响外在的环境。P67
要懂得十不善业的危害,以及造十善业的功德。P68
只有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各种灾难才有办法避免、挽救。但遗憾的是,现在人疯狂般地造十不善业,根本不知行善为何物。所以,当前对人们开展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这一点相当重要。
你对此有哪些看法?(请自己作答案)
(参考答)
只有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各种灾难才有办法避免、挽救。
在这个世间上,若用智慧去详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在外境上还是自身上,都有无数的善恶果报在不断出现。然遗憾的是,现在不懂因果的人,对此根本不相信,总觉得这是偶然发生的。因此,大家懂得这个道理后,将其传授给别人特别重要。佛陀的教育,其实就是佛陀把所证悟的真理,传达给下面这些眷属。同样,我们作为后学者,也应在自己好好修行的同时,尽量把这种精神传给有缘众生。诚如《父子合集经》所言:“莫作非法,修行善行,亦劝他人,勤行众善。”这即是佛教的精神所在。P76
45、一切为业之自性,是否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答: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然,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变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P83
上至有顶、下到无间地狱的一切有情,乃至人类中一家的兄弟姐妹,有些特别快乐,有些非常痛苦,有些过得平平淡淡,他们所感受的千差万别、不可思议的苦乐,都与往昔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P83
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请自己作答案)
46、为什么要重视业因果之理?假如你周围的人对此根本不相信,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答:大家一定要知道,造了什么样的业,其果定会无欺成熟。《增一阿含经》云:“为恶及其善,随人之所习,如似种五谷,各获其果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写藏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