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规定的利润分配制度和结构是什么?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PDF X页)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PDF X页)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摘要:中国国企红利的分配制度经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如今经历了;统收统支、放权让利、利润留存与分类上缴四个时期。现在执行"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国有企业的红利分配:制度演变与改革前瞻
  摘要:中国国企红利的分配制度经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如今经历了;统收统支、放权让利、利润留存与分类上缴四个时期。现在执行的国企红利分配有着很多问题,无法让全部人民享国企红利事其中最重要的,剩余红利造成了国企的过度投资,又造成了盲目扩张,并且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因此,改革的方向应是提升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全民分红、国有企业红利使社会保障资金充实和增加公共事业支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完善国企监督体系,让全民共享国企红利收益。 中国论文网 /3/view-4903944.htm  关键词: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01   一、引言   我国为了使国企走出低迷的困局,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开始,暂时减少了国企利润的上缴。自1998年后,各种社会职能的剥离与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国企利润得到了大量增加。但巨额的国企利润却没有上缴至国家,而滞留在其企业内部,从而造成了国企的非理性扩张、社会贫富分化扩大以及社会福利损失等严重问题。2004年,国企经营净利润高达4000亿元,国企将经营利润归为自己所有的情况,造成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争议。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红利流向民生领域已成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由于国有企业利润迅猛增长,全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要求国企向民生事业分红的呼声日趋近高涨。   二、国企红利分配制度的制度变迁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国有资产比重最大,国有经济占比较多的国家。因此,探寻合理、规范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也成为中国这么多年以来改革探索的重中之重。   (一)统收统支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1978年,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在当时条件情况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对于平衡国家预算收支,稳定物价等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建国初期,由于公有制的制度原因,所以要建立和壮大国营经济,故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体制:将资金集中,优先用于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意义的项目。故“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便于集中国家的物力、财力等,以用来建设大中型项目,使国家财力被合理安排。   国有企业在这样的高度集权为特征的传统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根本没有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只不过执行国家的命令和决策,国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投资者、经营者和所有者,并且根据行政指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干预。国有企业所需要的投资以及弥补国有企业的亏损都由国家通过财政统一划拨。所以,国企利润分配制度呈现出“统收统支”制度中的高度集权型特征:(1)国有企业将所有的利润上缴国家,但是国有企业发生亏损则可以享受国家财政的补贴。(2)国有企业的一切资金由国家财政投入。(3)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投资决策和财务政策还有融资决策,当然也就根本没有自己的利润分配政策。   显而易见“统收统支”的模式存在着严重的激励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经济体制的矛盾也慢慢的暴露出来,极大的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效率。这种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国有企业的收入全部都上缴中央财政,然后再通过中央财政将资金按计划分拨下去。这样的政策不仅仅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增加收入、节约支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放权让利阶段。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为了增强企业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等一系列政策,开始进行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扩大管理层的经营自主权,并允许企业保留利润。   (三)利润留存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的前进与不断深入,在放权让利改革阶段,国家采取了企业基金制、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利润留成制等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均不同程度地混淆了税和利的界限,无法体现国家的双重职能。虽然这些政策不仅仅可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但是由于效果均比较有限。而国家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根据国家对国有企业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参与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方式,是一种非税分配形式,非规范的形式,相比下更有弹性、更具有多样性。因此,目前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采用的是“税利分流”的利润分配模式。“税利分流”的做法就是“税利分流,税前还贷,税后分利”,就是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配之前要先向国家缴纳所得税。这个所得税的征收是针对对所有经济成分的国有企业,然后再通过用适当的形式参加国有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四)分类上缴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国有企业不仅摆脱了过去的亏损状态,并且在市场竞争中,有一些垄断性国有企业甚至盈利能力越来越强,国有企业利润大幅攀升。所以,重新恢复利润上缴制度,建立所有者权益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已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三、当前国企红利分配制度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性质不一样,所以国有企业应该承担较大的社会责任,这是由国企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国有企业虽然实施了红利分配制度,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享受到这一制度所带来的实惠与便民,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红利分配制度的优越与进步,究其原因:   首先,国企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国企红利分配制度实施以来,国有企业的红利中大部分用于国有企业重组与弥补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等,在实不得已时候,仅仅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目的支出。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国家后,又作为国有资本又循环回到了国企内部,国有企业就有了大量的闲置资本,由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这些就为国有企业囤积资金乱搞建设、盲目投资制造了条件。因此在“取之国企,用之国企”这种制度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资本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社会资本被大量的用于国企扩张,这就严重造成了其他企业资本短缺的问题。
  其次,违反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根据目前的分配政策,国有企业由于受到了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情况下经营国有资产获得了高额利润,但是这些利润除了绝大部分留在企业内部。   然后,国有企业股利分配不公平。在央企利润分配中,归属少数股东约25%,可是国企向少数非国有股股东进行分红,并且比例占利润的25%。其中,国有股是全民共同所有,虽然国有股当然不能超越非国有股享有其他特权,但是它也应该享有跟非国有股同等分红的权利。因此,从央企的红利分配上发现,国有股与非国有股鼓励分配并不公平。   最后,改善民生和社会福利受损。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保个人账户仍旧处于空账运转的状态,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资金就要面临着旧债未还又要背负新债的压力,但是中国的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相对比较低下,所以对资金的需求依旧急切。因此,将国有企业红利用于弥补公共服务、增加民生支出,这样让广大公众能够享受到国有企业的收益,还够防止垄断的扩张,大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增加社会福利。综上所述,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红利的分配制度尚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这样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进一步完善。   四、国企红利分配制度的改革前瞻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的内部机制慢慢显露出了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性,现有的红利分配机制不仅不合时宜更是制约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国有企业红利的分配应该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均衡的考虑各个部门的各个方面需求,逐渐增加民生改善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施惠于民。所以,让全部的国民得到实惠,并且能够真正的享有国有企业红利收益应成为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制度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国企监督体系。如果法律体系不能健全,就比较容易发生财产纠纷,也比较容易导致不良人士利用法律漏洞谋私利的现象。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避免出现各部门职责不清晰的纷争,不仅仅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还有有利于防止国有企业红利在分配过程中被个人占有。同时,还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要想使分红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唯有统一的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廖添土.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制度变迁与改革前瞻[J].龙岩学院学报,2013(2).   [2]廖添土.国企红利全民分红的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   [3]李韬,苑林.国企红利分配问题及政策建议[J].企业研究,2011(8).   [4]吴家骏.关于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10).   [5]董有德.国有企业之路美国[M].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1).   [6]徐文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进展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4.   [7]陶友之.国企红利.取之有“度”,用之有“道”[J].社会观察,2007,8.   [8]高路易,高伟彦,张春霖.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J]. World Bank,2005(10).   [9]韩志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着眼于制度创新[J].中国证券报,1997(8).   [10]关亮.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分红问题的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2006(3).   [11]苏志强.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及其困境文境综述[J].企业研究,2008(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采用的是“统收统支”的财政模式,即使经历过几次形式上的变化,但都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刚性框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放权让利”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确立了“税利分流”的财政模式。现代企业制度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了被赋予法人独立财产权的私法主体,“政企分开、政资分离”两种职能的转变给国有企业添加了更多的活力,很多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有些已经跻身世界500强之列。但有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依然成为社会各界争议的热点。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是多少?国有企业利润由谁来收缴?国有企业利润如何使用?《国务院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和《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对以上问题作了政策性回答。从2008年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中央企业全面施行。至此,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取得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在政府主导下强制性交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亦没有改变这一路径依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仅仅停留在财政分配领域,国有资本保障增值功能被强化。国有企业利润分多少、怎么分和分给谁并没有在宪政的框架下完成。  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前提是国有企业归国家所有,全体人民是国有企业的真正主人,国家成立国有企业的真正目的在于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从国有产权角度来说,国家所有权的终极所有者是全体人民,国有资本的终极所有者也是全体人民,国有企业利润分多少、怎么分和分给谁应该由全体人民说了算。  尽管全体人民才是国家所有权的终极主体,但国有资本运营不可能通过全体人民来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必须通过委托代理机制来完成。国家和政府受托于全体人民经营和管理国有企业,在国有资本运营委托代理机制中,国家和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都应该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行使国家所有权。国家作为具有双重法律人格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运营过程中,具有社会生活管理者和国有资本所有者双重身份。所以,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涉及多方主体:全体人民、国家和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涉及两个法律关系:国家和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公共财政预算关系、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关系。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既是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在财政领域的集中体现,又反映了国有资本运营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关系。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已经开展六年,规范国有资本运营的相关法律已陆续颁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弊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用行政手段解决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分配和使用的惯常方式。《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已经无法适应改革后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和《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法律层级太低,《企业国有资产法》过于强调出资人制度建设却忽略了人大应有的法律地位,《物权法》和《公司法》对国有财产的调整有限,构建保护国有资产的法律体系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显得迫在眉睫。  西方国家也有国有企业,西方国家也有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比例较高,国有企业利润大多使用在社会公共福利方面。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以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比例和国有企业利润使用范围饱受诟病,国有资产流失、国企高收入和国企腐败现象再次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话题推向风口浪尖。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确定多少才算合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定位?国有企业利润如何使用才能更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真正目的?这都需要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沿着民主宪政的路径进行法律制度设计。  国有产权具有双重法律属性,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是公共财政框架下国家所有权的行使过程。国有资本的全民所有制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人民民主原则,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立法宗旨;国有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国有资本需要保值增值。国有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的持续经营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除了考虑全体人民的利益,也要适当考虑国有企业自身的利益诉求。  构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时,首先要明确全新的立法理念,民主宪政思想和公私法方式协调应该植入法律制度设计。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应该遵循人民民主、法治、国有资本维持和统筹兼顾原则。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中,应该对各法律主体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明确全体人民的参与权、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法律地位、重新定位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出资权、适度限制财政部门的职权,听取国有企业的合理诉求。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功能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分类立法。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必须依赖于代议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去实现,同时,需要构建严格的经济法责任,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益诉讼制度。  实际上,无论国有企业怎么改革,无论国有资本采取什么样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不会改变,国家所有权的终极主体和国有资本的终极所有者永远是全体人民,区别只是在于在不同的时期,国有资本以什么样的手段去实现公有制的本来目的。因此,只要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沿着民主宪政的路径,以分权制衡为原则,遵循法定程序去分配,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国有资本的最终目标。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D922.291.91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完善--《学术界》2015年05期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完善
【摘要】: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时期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都有其历史特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有企业确立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方向,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也发展到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表明,国家、国有企业与全体公民之间的三元利润分配格局将会被打破,完善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应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6.1;F275.4【正文快照】: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是伴随着经济体制共生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财政分配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行为分水岭,也就是说,以2007年为基准来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炜;宋晓满;白云霞;;[J];财会月刊;2011年22期
张国慧;吴作章;王建志;;[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9期
李荣融;;[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年02期
王昊;;[J];经营管理者;2013年08期
段文斌;骆昭东;;[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张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红;[D];安徽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爱林;陈海秋;;[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姜爱林;陈海秋;;[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姜爱林;陈海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姜爱林;陈海秋;;[J];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08期
王景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陈少晖;廖添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课题组;陈少晖;廖添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焦建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11期
陈少晖;朱珍;;[J];经济纵横;2012年02期
高柳珍;覃兆祥;;[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添土;;[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大忠;[D];南开大学;2010年
廖添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曹雪松;[D];吉林大学;2009年
宋文阁;[D];江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文文;[D];安徽大学;2011年
周歌;[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王雪蓓;[D];山东大学;2011年
王圆圆;[D];广西大学;2007年
郜志宇;[D];厦门大学;2007年
王云齐;[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伍鹏;[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黄振东;[D];湖南大学;2009年
许建阳;[D];厦门大学;2008年
罗琼芳;[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蒯鹏州;;[J];数据;2008年01期
赖早兴,潘旭;[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郭复初;[J];财经科学;1988年03期
周昱今;;[J];财经问题研究;1991年05期
陈少晖;;[J];财贸研究;2010年03期
杨成炎;;[J];财务与会计;2007年11期
叶振鹏;;[J];财政研究;1993年03期
文宗瑜;刘微;;[J];财政研究;2008年01期
许毅;[J];财政研究;1996年01期
邓子基;;[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证监会研究中心
黄明 张冬峰;[N];中国证券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雄根;[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文秀;;[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张涛;;[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8期
魏峰;荣兆梓;;[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唐宗;[J];党校科研信息;1994年14期
宋永高;[J];有色金属工业;1995年01期
安申;;[J];IT经理世界;2007年15期
刘春波;韩丽;;[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韩朝华;周晓艳;;[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彭晶;;[J];时代金融;2013年11期
张启春;[J];高师函授学刊;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瑶瑶;[N];中国会计报;2013年
赵静扬;[N];中国证券报;2014年
庞东梅;[N];金融时报;2014年
庞东梅;[N];金融时报;2014年
李红军;[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田宜龙;[N];河南日报;2010年
李雁争;[N];上海证券报;2007年
张琨;[N];西部时报;2007年
庞东梅;[N];金融时报;2010年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
李丽辉;[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雅;[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李文娟;[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林裕宏;[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王晓颖;[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刘啸;[D];重庆大学;2013年
都炳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我国现存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是否合理? - 知乎2被浏览279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