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局长儿媳妇小白续写问题:写竖的时候,起笔后怎么转为中锋

中锋运笔中的手指转动与手腕转动问题
中锋运笔中的手指转动与手腕转动问题
关于中锋运笔,孙晓云与邱振中两位书坛名家有着明显不同的主张。前者主指运,并把指运当成运笔的根本大法;后者主腕运,并要求严格限制指运。谁优谁劣,或各有千秋,请有经验的网友谈一谈。
1.熟能生巧
2.中锋运笔,笔尖毫落入所画笔画中心为最好,但只要不出锋就好了。
3.至于指运和腕运孰优孰劣,我不赞同优劣问题。你的书写是什么方式就沿用,当然可以适当借鉴,不合适就抛弃,难得你的书法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就好了。毕竟谁也没见王羲之老人家的书法视频呀,但都见着了《兰亭序》这个作品了。好就行了。
祝你早日有一个个人书写风格,出现好的作品!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匿名回答于
各有给的特点,多练练就知道了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 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 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 毛笔 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 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 开,足安, 1. 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 大小臂夹角至 90°以外, 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 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 3 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 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 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 30 — 40 厘米.左手 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 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 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 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 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 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 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 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 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 五指法等. 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 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 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 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 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 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 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 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 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 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 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 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 感觉灵敏, 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 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 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 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 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 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 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 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 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 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 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 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 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 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 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 毛笔,手指捏在什 毛笔 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的原则是: 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 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 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 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 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 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 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 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 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 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 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 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 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 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 毛笔楷书学 毛笔 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 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 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 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 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 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 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 笔画(共 10 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 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 习和教学毛笔 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毛笔 一, 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 以后学习行书(见图 3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 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 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 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 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 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 杏仁点写完后,毛笔 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 毛笔 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 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 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 毛笔不要提 毛笔 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 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 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 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 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 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 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 转笔时毛笔 毛笔不要提起, 毛笔 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 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 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 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 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 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 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 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 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 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 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 (见图 3 —3).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 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 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 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 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 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 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 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 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 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 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 带动毛笔 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 毛笔 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 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 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 是反复且连续进行, 运笔一次比一次轻, 直到写出笔锋为止. 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 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 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 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 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 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 只有转笔到位, 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 观(见图 3 —5). 请看笔画收笔示范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 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 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 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 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 &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 以此类推(见图 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 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 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 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 3 —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 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 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 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 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 写.(见图 3 —8).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 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 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 这样,写出的弧钩才 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 字概括(见图 3—9). 折和钩的书写示范 附: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七,点的书写规律—— 线(线型笔画)的浓缩 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 头起笔和收笔. 点的书写示范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一,长横 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 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拱形造型.左半段略向上 倾斜, 与水平线的夹角在 5 °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 压平,收笔时自然有拱形造型.2,中段略细.行笔时笔锋 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为&蜂腰&横病 笔.3,收笔上方下圆.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 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一定要圆,与方角形成对比,即 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 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笔锋调好 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顺锋而下(手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 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杏仁点.2,收笔仰势上抬. 反弹转换笔锋提起后,提锋由下边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 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从上边收锋.3,笔画左低右 高.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笔(由于 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已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故省略转笔调 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三,悬针竖 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 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 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2,笔画要饱满.铺 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 锋.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 才能精致利索. 四,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 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2,转笔变大. 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 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 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2,锋向 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 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 调.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 笔的带, 转法, 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 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刚才讲的换 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 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七,平捺 1,起笔用横的点带法.注意不要粗,长, 斜,应略细,短,平.2,第二段下坡要长要缓勿陡.3,捺 脚稍长上边沿要平. 笔画书写视频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2 八,竖钩 1,钩要平.出钩上边沿勿要左上斜,应 稍平.2,不要挑.反弹提起后笔锋不要右下挑,以免出现 难看的脚后跟. 九,卧钩 1,出钩前要上抬.否则雷同于斜钩,且 容易将钩写得大而空,使点的位置不好安排.2,钩要长. 钩写长并同起笔保持平行,这样钩很紧凑,也显得小巧.3, 钩之拐角要突出.钩之拐角不突出则无神采,其它弧钩拐角 也要突出. 十,竖左弯钩 宁驼背勿弯腰.起笔右下行急转左下 行,转弯处方圆并用,犹如驼背,但不弯腰,无伤大雅.如 写成半圆形,犹如弯腰,则有疲软无力之感. 十一,横折钩 1,横细折粗.横要提笔写,折要按笔 写,不可横粗折细或横折粗细相等.2,钩要弧钩.出钩前 先画弧, 即用竖左弯钩的写法. 不要写成折钩或带后跟的钩. 3,要有变化.横折钩可根据不同的字写成长短不同的变化. 如&同&, &四&, &句&三字对钩的横折长短要求就不同, 要灵活处理,切勿千篇一律. 十二,横折折撇 法与此相同. 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横折折钩折 十三,竖折折钩 由竖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还要 细,而且横折之折可写圆折. 十四,左点 起笔用垂点法.即垂直下笔由轻到重 写点,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带笔,收笔与垂露竖相同.如 从背面横着看,它变成了左尖横,说明它与左尖横的书写规 律是相通的. 笔画书写视频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 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 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 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 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 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 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 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 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 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 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 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 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 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头一样,要把两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 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 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 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这一方法为相接法中的重 点技巧,因为绝大多数习字者都不善于运用此法来表达书法 的较高层次的美.掌握这一方法必须要掌握笔画的尖锋轻起 和露锋收笔两种技巧. 3,相交法:两笔画相互穿插交叉.这一方法较为 简单.不需专门练习. (二),相离法 两笔画相互分离,但笔断意连.很多人只注意笔断, 忽视了意连.殊不知没有意连的笔断是一盘散沙,写出的字 没有凝聚力,缺乏整体感.这一方法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意在 笔先,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犹豫迟疑. 虚接法书写示范 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 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 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 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 合视觉平衡原理, 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 其视觉张力大, 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 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 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 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 有安稳的感觉.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 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重画变异规律 (一)重横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 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 (二)重捺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 时,除主笔写成斜捺外,其余皆写成反捺,因为这样写才能 突出主题笔画,使整个字主次分明.古人讲的&字无两捺& 就是这个道理. (三)重折变异规律:一笔画或一个字中如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这样才能破除单调, 刚柔相济.如横折折撇,横折折钩,竖折折钩以及&马&之 类的字. (四)重钩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 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大小之变化; 楷书入门教材 2 教材 主笔优先规律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 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 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 要途径.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 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 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 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 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 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 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主笔优先规律 悬针竖作主笔有以下规律: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 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才觉得大厦很稳固. 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 等字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笔顺规律的.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 的组合规律 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 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 不同见下图),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从的关系; 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 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 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置而非正中; 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 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 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 1 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 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 2 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 撇长捺短. 3 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 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 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 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三,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 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 为突出主笔捺, 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 而应偏左 (要 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 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置, 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 平线上.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四,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前几节大同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 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 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 长的长横; 2,撇的位置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 半; 3,先写撇后写点; 4,十戈栽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 如&栽&等字. 主笔优先规律 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己&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竖弯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 长的长横; 2,与撇搭配,撇应写成斜撇不要写成弯撇. 3,竖弯钩起笔后行笔略左偏,转弯要及时,不能一味下 拖,转弯之后横向放开拉长再上钩.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1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 式. 以横长折短式横折钩为主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撇搭配时,撇不可过长,撇收笔一般高于钩的最低 点; 2,撇与钩基本保持平行; 3,钩内其它部首应偏左偏外,不能放在钩内.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2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 式. 横长折短式横折钩和横短折长式横折钩用在口字框中, 应注意: 1,扁口框应上宽下窄,长口框应上下等宽; 2,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但不相连,故折钩应长于左竖; 3, 扁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左, 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 4,框内如有捺画,应写成反捺.
下面这个地址是书法歌诀、运笔视频。
/content/11/042_.shtml查看: 1683|回复: 38
谁能教我,写竖划的秘诀!
临帖点评帖
书写时的困难:
竖划难写。
书写时的体会:
本帖最后由 大安 于
08:20 编辑
临了7个月的家庙碑,总感觉越写难度越大。特别是竖划,总也写不好,控不住笔,不是歪斜、就是鼓肚,没有悬针、垂露的感觉。烦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书法屋官方QQ群1群:3群:
本帖最后由 大安 于
08:21 编辑
恳请各路高手指点,特别是握笔和运笔的方法上!
书法没有秘诀的,这个只有多写,仔细的观察字帖,注意转折时的用笔,竖画的歪斜、难以控制应该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起笔切入。
谢谢鼓励!&
熟能生巧吧,多看看别人的写法,再结合自身的缺点加以改正
心力足,下笔果敢,多练
谢谢鼓励!&
就这么写。
写竖画之前要把横画解决好,如练欧楷需用小方笔起笔,中锋运笔,轻顿收笔。横竖的区别主要是方为不同,戒骄戒躁。
很有启发,谢谢!&
写竖画之前要把横画解决好,如练欧楷需用小方笔起笔,中锋运笔,轻顿收笔。横竖的区别主要是方为不同,戒骄 ...
很有启发,谢谢!
管理员:QQ:(加QQ时请注明:书法屋)邮箱: 客服邮箱:
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时必须注明本站地址;
使用、转载或引用时不得用于商业印刷、商业交易等商业用途,仅供书法爱好者学习交流;
本站如有侵犯到贵站或个人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4
京公网安备19号
Powered by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小学毛笔书法(2-6年级)重点解读.doc 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三-六年级书法教学进度表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内 容
9.13——9.17 学前谈话
9.20——9.24 1、为书法课程作好准备.介绍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执笔.坐姿.用笔)
9.27——9.30 2、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10.9——10.15 3、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一) 横
10.18——10.22 4、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二)___ 竖
10.25——10.29 5、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四)_____ 撇
11.1——11.5 6、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五)_____点1
11.8——11.12 7、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六)_____ 点2
回顾,组合笔画,练习独体字
11.15——11.19 8、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七)——捺
11.22——11.26 9、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八)——钩1
11.29——12.3 10、书法作品赏析
12.6——12.10 1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横折(九)
回顾,组合笔画,练习独体字
12.13——12.17 12、复习,笔画组合练习
12.20——12.24 13、总结
12.27——12.31 14、
小学教师电子教案
时间:9.20——9.24 主备人:李光伟 副备人: 教研组:美术教研组
教学内容:笔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擫擫擫
时间:9.27——9.30 主备人:李光伟 副备人: 教研组:美术教研组
教学内容: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笔法……等等。如此林林总总,数目繁多,有如浩瀚星海中的颗颗明星,熠熠生辉。如此众多的书法作品,面貌不同,神采各异,但它们都是优秀的传世书法作品,它们肯定有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这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现在我们就讲笔法。
1、毛笔的“四面八方”
◆大家肯定很奇怪,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一杯清水来。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要学习笔法,是要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如果是蘸墨汁来写,笔毫和线条都是黑的,看不清笔毫的变化。而蘸清水,我们不但能写,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笔毫的各种变化,只是笔画干得比较快。
我们学书法,手中的毛笔就像武打小说中武士手中的剑一样,各种招式、各种笔画全由它出来。笔毫为圆锥体,分“四面八方”,就像是地理学中的方位一样(用米字格说明),也分四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分成八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左上方、右下方、右上方、左下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中间的交点就是笔心,米字格也能反映出八种基本笔画的走向。这“四面八方”也正是米芾的“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毛笔的八个面都用到了。
2、中锋、偏锋、侧锋
中锋,即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所产生的线条,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圆润、富有立体而有质感的艺术效果。初学书法,务必从此入门,才能得到精妙的用笔。同学们按“四面八方”的方向、走向练习中锋用笔。
偏锋,即运笔时笔锋在点画的一面,而笔身又在另一面运行,运笔时笔毫卧倒像拖地板一样平拖过去。它所表现的点画往往扁平、浮薄,墨不入纸。初学书法时最好不要用这种偏锋方法来写字,而大多数初学书法者因不懂用笔方法,多数都是写出偏锋的字。
◆如何由偏锋转为中锋?——注意转动笔杆以调成中锋。
3、笔法的分解
写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笔法。
(1)起笔——起笔有三种笔法:顺锋、侧锋、藏锋。
顺锋是锋尖儿方向与笔画的方向在一条线上,而方向相反,开始尖细,越来越粗。
侧锋和顺锋相同的地方都是锋尖儿外露,所不同的是,侧锋要有个转折顿挫的过程,落笔后经过转折再入正轨。
藏锋要把笔锋裹藏在笔画里,不露锋尖,“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只是比侧锋多了个逆笔和转折的动作。
(2)行笔——行笔有铺毫、平移、提按和转折。
铺毫就是把笔毫铺展在纸上,使每根笔毫都发挥作用。行笔时笔毫铺开,两侧锋毫的轨迹,构成了笔画外沿的线条形态。这种运行状态就是“中锋行笔”。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圆润丰满。
平移就是笔毫在纸上不作上下的运动,而仅作平等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平移的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可作直线或弧线运行。
提笔和按笔指的是行笔时将笔管提起或按下。提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细,按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粗。经过提按的变化,笔画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富于节奏和韵律
转笔和折笔是两种笔画变换方向的方法。转笔是在行笔时逐渐转过笔锋,形成弧线。折笔是在行笔时先提笔,然后再按笔、转笔变换方向,折笔其实是横画和竖画的组合。
(3)收笔——收笔有回锋、放锋。
回锋是笔画结束时把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lay小白瓶什么时候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