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是副教授聘书是兼职讲师聘书,退休按什么退

“口碑教授”讲课受热捧 不申报职称以讲师身份退休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作者: 石明磊  |  责任编辑: 许允兵
  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的常萍成为“传奇”
  常萍上课从不带教案
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
上过常萍古代文学课的学生大多会被她震撼:知识渊博、语言精彩且诗意,而她授课时的激情澎湃,专注投入更是鲜有老师可比。
成为“传奇”的是常萍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她的讲课实录被总结成“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民间则一直称呼讲师常萍为“口碑教授”。
“我只希望回归到本然”,“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常萍曾如此婉拒媒体的采访。
学生们则认为这位身有古风,甚至脱节于时代的老师是至纯至真之人,她的“黑白两色世界”唯有教书和读书。只此两事,尚嫌时间不足。
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 被称为“三不”老师
“常老师这件衣服,穿了至少有6年了吧。”1月中旬,学生崔冰心看到身着粗布格子外套的常萍,参加受聘仪式的照片时感慨地说。
“岂止,至少十几年了,教我时她就常穿这件。”2003级的一位学长回复崔冰心。
时光似乎不曾流逝,粗布外套,米黄色纸质折扇,分辨不出颜色的老款女士自行车,这些物件陪常萍一起度过了大部分教师岁月。
让崔冰心铭刻脑海的还有文史学院那间颇有些年头的老教室:砖墙木窗,桌椅斑驳,她在这里听了常萍的第一堂古典文学课。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阶梯,是从苟且的物质世界前往自由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媒介……”常萍习惯用这句话开始自己的课程。
她的嗓音极具特色,“像是开了混响,整个教室里回荡着她的‘立体声’。”崔冰心这样形容。
当时,这位“两拒《百家讲坛》”,从不出书、写论文和申报职称的“三不”老师是河南大学风云人物,多数学生未曾上课就以听闻,“但只有当你真正听过她的课后,才会明白即使没有这些事件,凭借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专业精彩的讲课,她也必定会名扬四海。”常萍的学生们认为。
常萍讲李白,仿佛她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狂放;她讲王维,仿佛她就是王维,宁静淡远、通透旷达;她讲苏轼,她仿佛就是词人苏轼,才华横溢、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学生崔彦玲回忆常萍的古典文学课说。
学生申冬云则称,艰涩难懂的古代文学课,经过常萍的灵动演绎,整个课堂瞬间变成一个简单明快的诗意道场,让人心旷神怡。
课件内容可直接
整理成学术论文
崔冰心从未遇见过这样的老师,每堂课都提前一刻钟甚至半小时到达,静静坐在教学楼前的花坛旁,不言不语,默默沉思。
盛夏时节,体型偏胖的常萍总是右手捏粉笔,左手不停扇动那把宽大的纸质折扇。因为时常激情澎湃,太过于投入,会汗透全身,她不得不多带一套衣服,待下课后换上。
即使如此,常萍仍一直坚持站着讲课,“那是对你们,对课堂的不尊重。”她对试图劝说自己坐下歇歇的学生表态。
她也从不带教案。学生们打开课本,发现她是在依照教材章节和知识点讲课,但细听她所讲,远比课本内容高深厚重,有自己的研究感悟,也有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
“常老师的课好听,但并不好听懂。”多位上过常萍课的学生回忆,“课堂上听不懂的同学大有人在,听睡着的也是有的。”因为她所讲的理论知识极其专业,涵盖的知识量又大。
学生们称,常萍的课绝非像此前一些报道中所说的“尽是诗情画意、故事及‘金句’”,若是整理出她的课件内容,“很多堂课都可以直接成为专业学术论文”。
“常老师浸沉古典文学一生,学生们无法达到她的高度,所以很难迅速理解她所讲所思,走进她的文学世界,这很正常。”崔冰心说。
而常萍有着严格的课堂要求,“不要在我讲课时打断我,有问题课后再问。”她对每届学生都会一再重复这个要求。偶尔会出现堂下窃窃私语的学生影响到常萍讲课的情形,“她会变得很生气,中断讲课,长时间一言不发。”
“一旦被打断,我会想不起来自己讲到了哪里,思路就乱了。”消气后的常萍解释说。
学生黄鑫写文章回忆,常老师讲古代文学很少从章法、结构、手法这些具象展开,她往往是中西纵意驰往,讲《诗经》中的“兴”,会和西方的“象征”进行对比,运用拉康·雅克精神分析法中的实在、想象界、象征界来对应中国文化中的本然、本我和文化。
1           
中国政协频道 新闻热线/商务合作:010-  传真:010-  合作QQ: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 |
| 对外服务:副教授聘书来得太迟了
  日 09:07:58 星期三 
  近日,河南大学为该校退休讲师常萍颁发副教授聘书,并延请她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常萍专注一线教学工作30余年,备受学生欢迎,却从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直至今日,她才得到“迟来的认可”,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分。如今很多高校实行聘期、收入与职称挂钩的聘用体制,教师在规定年限内不能出学术成果,评不上更高一级职称,就有可能丢饭碗。打破“铁饭碗”看似无错,但过于刚性的学术评价指标,却可能让青年教师急于出成果,难以静心研究。这只是其一。从常萍事例可看出,这种职称评定体系,还可能让专注于教学的教师身处劣势,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搞学术研究、写论文是为人类知识进步“添砖加瓦”,但这并不是说从事知识传播的教学工作就不重要,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仅传播了知识,也是为学术进步奠定人才基础。对常萍这样的一线教学工作者,也应量体裁衣,出台与之相适应的一套评价体系,而不必等退休才给她一场迟来的“加冕”。
原标题: 副教授聘书来得太迟了
作者:记者 顾慧丽 整理 网络编辑:卢俊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桐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桐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桐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桐庐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4。
浙新办〔2004〕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桐广许2008001号 浙ICP备号
| 广告电话:4  网络部: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职业作家)
在线: 616.2小时
虫号: 3474904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元素化学
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讲师能不能被破格升为副教授已有8人参与
最近朋友圈里蛮热门的一篇报道称,“大学教师不写论文不报职称课堂爆满,退休时还是讲师”。被刷屏几天后我终于忍不住点开看,发现结局是该大学副校长闻询亲自到课堂听课,终以超规格的聘任仪式在该教师退休之际颁发副教授聘书。惊讶于该报道的一片歌颂之辞,深感需要就此事与大家唠唠,到底什么是教授,怎么才是教授聘任的合规程序。
教授是否等于大学老师?“教授”一词 (无论中英文),广义来讲统称大学教师。但“助理教授”“副教授”“ (正) 教授”则显然是个职称 (ranking) 了,这个职称属于学术职称,也就是说,表示的是学术上的成就级别。跟打游戏升级一样,得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拿到。每个大学每个学院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去评定自己学校的教授,譬如说可以在学术之外也要求教学 (质量) 达到一定的标准、对学校的服务 (教学数量、其他服务) 达到一定标准。学术标准即便都奉行校内外同行评议,在不同学校也可能标准不一,对学术发表、基金课题申请的数量质量要求不相同,但如果某校要说我们评教授不看学术,那就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讲师能不能被破格升为副教授
|教学 vs 学术
大学老师是否一定要做学术?如果从大学诞生初衷来看,是的。大学本是个科研机构,聘了教授带着大学生们研究学问。教授们本身研究科学或人文前沿问题 (所谓“前沿”,是人类知识的边界处) ,而教书育人是知识的传承,大学和教授的作用是把人类的知识持续性地累积下去。没有研究,无所谓进展;没有教学,无所谓延续,也就没有下一代的进展。这是大学的传统,即便是虚构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畅销小说《哈利波特》系列),那里的教授在教课之外也是哼哧哼哧做着自己的研究。当代由于社会的变迁,人类的受教育年限拉长了,大学生成了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经历,大学的责任也较以往有些变化。
大家可能更接受的观念是研究生才是做研究的接班人 (目前连硕士研究生都有部分完全跟研究脱离了,这就是为什么跑出来“学术型硕士”这种奇怪的词儿),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算一种基础教育,那么大学培养本科生的教育目标有了变化,从而大学的教师配备上也有了不同的需求。美国大学已经较为广泛地认可教学系列 (teaching track) 和常任教授系列 (tenure track),教学系列的老师不必考核学术。国内一些大学在近年改革,或者保留双轨制,或者逐步改为常任教授制,因为学术没进展而被迫离开高校的好讲师不乏其人。去年就曾有另一篇类似报道流行于清华校友之间,清华外语系的一名英文老师,常年得到学生好评,但因为不得学术晋升不能继续任教。
基于大学目前的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师配备我想是合理的,这跟企业匹配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类似。考虑设置教学系列的教师岗位,并为他们设计晋升途径,比如讲师可以到高级讲师或者更多的级别,配以相应的待遇提升,是符合大学的育人目标的。有的大学也放开这种教学系列教师的准入标准,比如并不要求博士学位。我以为这并无不可,可能需要谨慎的是,即便不以是否经过学术训练为标准,那也得有合理的标准和评价方式。大学毕竟不是单纯的培训机构,教学固然重艺术和技术,教授的内容之源或许是最应该区别于非“高等教育”的关键。如果教的是没有学术系统的内容,自然无须有博士学位的老师,不过这样也不成为“院系”,算个教学中心、教学小组,这点在很多学校的内部设置上倒也是小心遵循。
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讲师能不能被破格升为副教授
| 仅仅是称谓吗?
有人就说了,“教授”不过是个词儿,凭什么不让教学系列的老师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用“副教授”“教授”表示他们的级别怎么了?曾经也看过一个报道说中小学也要用“教授”这个词。这真是任性又无赖,就像在工厂里为了鼓励技术人才,改变了过去提拔就是提拔为管理层 (经理manager) 这种简单粗暴的形式 (这样做很可能破坏了这种人才真正的价值),好不容易设置了双轨制,让技术人才有自己的升职路径,不用非得转换角色去做管理工作,但非要也叫“经理”“总经理”才觉得过瘾。这还是暴露了该路径极度的不自信。
人们如此糟蹋掉的“称谓”还少吗?上海科技大学在2013年成立之时,特意声明是“研究型大学”“常任教授制”。“研究型大学”这个词太有趣了,也透着无奈,跟“学术型研究生”一般无二。“经理”在早年还算是个“头目” (一定层级的管理者),现在最基层办事员都叫客户经理;VP本是副总裁,现在某行业入门级都叫VP。这样一拥而上有什么用,大家不过是对这些称谓都谨慎了,还是要看你手头管多少人多少资源。人们毫不爱惜词汇的本意,带着极大的不自信去贴一些自认为光鲜的标签,到头来无非所有人又都礼貌地恭维你,转身怀疑地仔细掂量着你标签下的实情。这些不自信源于自己内心的等级观念、优劣评判,这些带着不自信的个体组成了这个戴着变色眼镜的无法脱离等级制偏见的社会。
再来看此报道中的大学,报道文字所表达意思是他们评教授本也按照一定学术标准,不然这位讲师不会一直只是讲师。那他们的副教授应该不是所谓教学系列的职称了。然而评副教授的程序竟然是副校长去听了该老师的课,就“经学校讨论”通过了学术晋升。学术晋升的标准在于同行评议,而不在行政管辖。院长校长作为行政职务,怎么就管起了学术晋升。行政长官有权说,因为学校有一定名额,学校有特殊的规则 (比如有对于学校贡献上的教学、服务标准),所以达到学术标准也可以不给晋升。那基本上拿着同行评议的水平,总能换个学校得到应有的晋升。这是学术自由。行政可以有否决权,但不能超越同行评议去授予学术职称换取任何对领导个人、对学校的利益,这是对学术圈规则的破坏。
报道中还表示该老师“每一堂课整理出来都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但是她没有那么做”。论文好不好,得靠同行评议,何况谈得是还不存在的论文(刚接触学术的人多半都会有这幻想,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只要写出来那就是世界顶级论文,随着学习深入才发现做一个严谨的研究、写一篇好的论文有多难)。别提什么拉马锡、诺贝尔等科学家不发论文,民国四大导师不发论文就当教授,那会儿玩学术的人有现在这么多吗,那会儿累积的人类知识有现在这么丰富和深入吗,无论怎么质疑如今论文发表的呆板和生硬,那该以什么样的严肃方式来评价学术水平呢?
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讲师能不能被破格升为副教授
| 评价方式的探讨
有人或许要说,看这学术圈穷酸清高的卫道士!你们自娱自乐的规则就这么重要?我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么重要。学术,就我目前短浅的认识看来,必须靠同行评议,不管是否被诟病为自娱自乐、被指责拉帮结派阻碍学术进步,这是可知的最好的办法了。对于只有人类少数人在钻研的那一小块领域,只能靠这一点人、作为最了解该领域的人来评判。如何保证评判的公正客观,在于学者对声誉的爱护。学者的立命之本仅在于这点声誉,所以他们只能非常爱惜羽毛。在这个行业,如学术造假之类的声名扫地,学术道路就终结了,永无翻身之地。这个靠声誉搭建的小社会,无他,必须遵守规则。要说起来,它确实缥缈脆弱,因为靠的就是这点规则。你要学者不要那么在乎“名”,不好意思,这是底线,可以不要钱不要利,连“名”也拿走,这个小社会就坍塌了。
好讲师能纯靠教学、不发表文章不申请课题职称 (我很想说“不做研究”,那样不严谨,但是毫无同行看到的学术产出怎么说在做研究呢) 在大学待到退休,我觉得这个大学对教学的认可已经不错了。再说,至少在中国,教学好不愁饭吃,多少英语名师、考研名师、百家讲坛、机场畅销成功学大师、金牌培训师,收入比大学教师高多了。要追求教学带来的待遇,人家好老师不靠你大学。何必拿着学术职称去给好的教学作为奖励呢?学术职称不是某校领导、某大学的私物。
& 收录本帖的淘贴专辑推荐
& 猜你喜欢
已经有1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已经有91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0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19人回复
已经有5人回复
已经有0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文坛精英)
在线: 1914.6小时
虫号: 639583
注册: 专业: 流体力学
★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教好书的讲师,可以是高级讲师,高高级讲师。
教授毕竟要有学术声誉。
难道我打游戏开飞机是高手,就可以去开真飞机吗?
相关版块跳转
English Cafe
招聘信息布告栏
公务员考试
我要订阅楼主
的主题更新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客服电话: 邮箱:(全天候) 或者 QQ: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9c24a43106e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不出书 不写论文 不申报职称 讲师退休后被聘为副教授
 西安日报社
第08版:新闻聚焦·世界新闻
  社长:夏泽民 总编辑: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02
新闻聚焦·世界新闻
河南大学教师常萍被民间称为“口碑教授”
不出书 不写论文 不申报职称 讲师退休后被聘为副教授
  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的常萍成为“传奇”。
&&&&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成为“传奇”的是常萍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她的讲课实录被总结成“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民间则一直称呼讲师常萍为“口碑教授”。学生们则认为这位身有古风,甚至脱节于时代的老师是至纯至真之人,她的“黑白两色世界”唯有教书和读书。只此两事,尚嫌时间不足。&&“三不”老师 不出书 不写论文 不申报职称&&上过常萍古代文学课的学生大多会被她震撼:知识渊博、语言精彩且诗意,而她授课时的激情澎湃,专注投入更是鲜有老师可比。&&“常老师这件衣服,穿了至少有6年了吧。”1月中旬,学生崔冰心看到身着粗布格子外套的常萍,参加受聘仪式的照片时感慨地说。&&“岂止,至少十几年了,教我时她就常穿这件。”2003级的一位学长回复崔冰心。&&时光似乎不曾流逝,粗布外套,米黄色纸质折扇,分辨不出颜色的老款女士自行车,这些物件陪常萍一起度过了大部分教师岁月。&&让崔冰心铭刻脑海的还有文史学院那间颇有些年头的老教室:砖墙木窗,桌椅斑驳,她在这里听了常萍的第一堂古典文学课。&&“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阶梯,是从苟且的物质世界前往自由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媒介……”常萍习惯用这句话开始自己的课程。&&她的嗓音极具特色,“像是开了混响,整个教室里回荡着她的‘立体声’。”崔冰心这样形容。&&当时,这位“两拒《百家讲坛》”,从不出书、写论文和申报职称的“三不”老师是河南大学风云人物,多数学生未曾上课就已听闻。&&常萍讲李白,仿佛她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狂放;她讲王维,仿佛她就是王维,宁静淡远、通透旷达;她讲苏轼,她仿佛就是词人苏轼,才华横溢、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学生崔彦玲回忆常萍的古典文学课说。&&从不带教案&&课件内容可直接整理成学术论文&&崔冰心从未遇见过这样的老师,每堂课都提前一刻钟甚至半小时到达,静静坐在教学楼前的花坛旁,不言不语,默默沉思。&&她从不带教案。学生们打开课本,发现她是在依照教材章节和知识点讲课,但细听她所讲,远比课本内容高深厚重,有自己的研究感悟,也有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常老师的课好听,但并不好听懂。”多位上过常萍课的学生回忆,“课堂上听不懂的同学大有人在,听睡着的也是有的。”因为她所讲的理论知识极其专业,涵盖的知识量又大。&&学生们称,常萍的课绝非像此前一些报道中所说的“尽是诗情画意、故事及‘金句’”,若是整理出她的课件内容,“很多堂课都可以直接成为专业学术论文”。&&“常老师浸沉古典文学一生,学生们无法达到她的高度,所以很难迅速理解她所讲所思,走进她的文学世界,这很正常。”崔冰心说。&&“黑白世界”&&讲课激情澎湃 课余不苟言笑&&“在我的世界里,只不过黑白两色。”很多学生记录过常萍的这句话,但并没有人能讲出她的“黑白两色”究竟是什么,“其一肯定是她的文学世界,但另一种我们难以了解。”&&崔冰心把常老师的日常状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讲课模式,她激情澎湃,挥洒自如,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任意驰骋遨游。&&而一旦结束讲课,她则变回那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甚至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真之人。&&学生们能看到常萍笑容的时候,大多数是在她讲到王维时,这是她最爱的诗人。“二十爱李白,四十品王维”,常萍常讲,她从王维诗里读到了花开花落寂寞孤独的禅意。&&因为不会使用手机,有次需要调课时,常萍一直无法联系到班干部,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女儿。事后,常萍特意为此向学生们道歉。&&“同学们对常老师大多是高山仰止,来听课的人多,能与她课下交流的人却很少。”贺立说,常萍并非那种平易近人的老师,“文学上的知识她太专业,我们只知皮毛,聊不了太深,聊些其他的,又很难找到共同话题。”。&&拒向琐事妥协&&授课30多年 以讲师身份退休&&2012年夏,常萍在一次讲课的中途身体不适,头晕心痛,这是她的旧疾了。&&她不愿中止授课,学生们就一再劝说常老师坐下讲课,她一再拒绝。但逐渐,习惯了在讲台上手舞足蹈讲课的常萍不得不倚在讲桌上,声音也低了下来。&&终于,她向抬着凳子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的学生妥协了,第一次坐下讲课,讲一会儿就不好意思地笑着道歉。&&授课30多年后,这位“两拒《百家讲坛》”,“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拒绝向凡尘琐事妥协的“女先生”终于还是难抵岁月。&&日,常萍等来了“最后一课”。&&“常萍老师放下粉笔,轻轻拍打双手,来不及擦去脸颊上挂着的汗水,便赶紧向讲台下的学生们鞠躬致意。课堂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常老师只好再鞠躬微笑着示意大家停下来。就这样重复了几次,掌声才慢慢地停了下来。”曾经的学生黄鑫特意赶来听了这堂课,他回忆,那堂课,除了她当时教的学生,还有她多年前的学生和同事。&&2015年10月,常萍以讲师身份正式退休。虽然她还是不知道“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到底相差多少钱”。&&据了解,中国大学里的教师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在不同城市、不同级别的大学中,讲师和副教授仅在工资上的差别每年至少为两三万元。&&更丰富的内涵则是,副教授和教授有资格带研究生干活;可以独立申报课题项目,可以成为评审专家……这都是收入的一部分。&&而对大学教师职称的评定,除教学年限外,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奖励等都是其主要考核指标。&&显然,从不出书、不写论文的常萍难符合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的条件。&&“口碑教授”&&讲课语录网上热传 被返聘副教授&&常萍退休了,但社会和网络上对她的传播反而更加猛烈。&&她的讲课实录被总结成数十个版本的“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人们对她不向大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低头妥协的态度敬佩礼赞,称其为“口碑教授”。&&而今年1月7日,河南大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返聘常萍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说,他从网络中了解到了大家对常萍老师的评价,2015年上半年,受学校委托,刘志军“点名”听了常萍的课。“通过课堂教学,验证了我在网上看到的文章,不仅是验证,而且是有血有肉地丰满了我对常萍老师的认知。”刘志军说,之后近一年的了解,让他对常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期待“诗意生活”&&做一个静悄悄行走的过客&&常萍曾在拒绝一名记者采访时回复称,“我不是矫情,只是想安安静静做一个没有虚饰的人。我不喜欢喧嚣,不喜欢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希望回归到本然,没有好与坏、优秀与低劣,在无论断的状态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她也曾向学生们表达,希望自己一直能过一种“诗意生活”, 她希望别人把她放下,“因为我仍然只是一个喜欢在空旷天地间静悄悄行走的过客。”&&文/图 据《北京青年报》
| 业务联系 QQ: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师到副教授需要几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