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理化性质,酸碱度,缓冲,乳酸乳酸钠缓冲液与什么反应生成什么

四、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的知识(理解)。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理解)。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沉淀或经离心处理后的血液(需加抗凝剂),自制“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多媒体课件或抽拉式幻灯片。
讲述与归纳、观察相结合。
提问:人体内的代谢活动都是通过酶促反应来完成的,那么,酶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回答:温度和pH等。)
引言:可见,一个生命活动正常的人,他体内的温度和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都是处在相对稳定状态的。这堂课学习的课题是《内环境的稳态》。
提问:什么是内环境呢?
讲述:体内有许多液体,它们是内环境的基础。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学生举例)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学生举例)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观察: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上的动态图(图中依次出现血管及其中的血细胞、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图中血液在不断流动,图中出现的箭头表示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
练习:请大家用箭头表示内环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体内细胞与外界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讲述:外界环境中的食物和空气分别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呼吸系统的呼吸作用后,
养料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通过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养料和氧气从组织液、血浆或淋巴进入全身的组织细胞;全身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终产物又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最终由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排出体外。可见,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边讲述边依次板书出对应方框及箭头)
过渡:体内的每个活细胞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环境联系,可见生命是个开放的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稳态。
讲述:众所周知,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血浆浓度稳定在80~120mg/dL之间。这些都是内环境处于稳态的例证。 l
提问:为什么给病人输液时,输入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
(让学生略加讨论再回答,必要时教师可以提示。)
讲述:人体血浆37 ℃时的渗透压在77kPa左右,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如果大量输进蒸馏水,将使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大大降低,致使细胞大量吸水,这可能会造成细胞最终无法维持原有形态甚至破裂等结果。
观察:请仔细观察下列演示实验步骤。这是已静置后的血液,也可以用离心了的血液(教师出示血液)。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向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酸碱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溶液,摇匀后,再用酸碱试纸检测。教师及时出示检测结果。
讲述:第一次测试结果反映血浆显碱性;第二次测试结果反映甲内溶液不显酸性而乙内溶液显酸性。实验证明,在外界影响不太大的情况下,血浆的州pH稳定在7.35~7.45之间。
上述事实表明,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提问:血糖浓度过低或过高,生命活动是否正常?
(回答: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提问:如果内环境的酸碱度发生显著改变,酶的活性将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酶将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甚至失活。
讲述:上述事实表明,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动都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否则,可能会引起代谢的障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提问: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讲述: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主要是血液)的调节下,通过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实现的。
通过第六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
节下,通过肝脏、肾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实现的。
生活中,剧烈运动产生的酸胀感,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这是为什么呢?刚做的演示实验已表明,血浆对血液的酸碱度具有调节作用。下面我们以血浆对酸碱度的调节为例,来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为什么甲试管内的溶液在滴入少量盐酸溶液后却不显酸性?
(回答:略。)
讲述:原来血液中有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酸碱缓冲对。比如,剧烈运动时会因缺氧而产生乳酸,这时,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等强碱盐和乳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的酸性小,而且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酸碱度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活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当摄入碱性食品后,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盐也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酸碱度不变。
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来实现的。
提问:请同学们小结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回答:略。)
讲述: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四、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
(一)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
2.分类: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二)内环境
1.概念: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关系
3.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的稳态事实:
1.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 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 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 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 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
维持身体平衡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 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 心跳 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案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内常见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脊髓功能的是( ) a.形成人体......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查点一 课标要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巩固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激素有内分......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结构图 2、 神经元 的基本结构包括细......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pt课件。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一 人体的稳态 内环境 (体.........
专题七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体接受信息 传递信息 突起 长......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初三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其中主要的 调节方式是? 调节方式是? 神.........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试题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试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试一、选择题: 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调节机构: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
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烧的病人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减弱了消化酶的活性 b.大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
杏流口水 c.看电影感动得落泪 d.吃樱桃分泌唾液 考点 5 激素调节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在人体内含量少,却对生长发 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验班级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
神经 2 系统 大脑 5 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大脑 a___ 感觉 、___ 运动 、___ 语言 等多种神经中枢 具有,调节人体多种高级的生命活动。 身体平衡 协调.........
七年级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人教版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
专题复习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 的调节 本章知识结构眼和视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对外界 环境的感知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视觉的形成过程 近视及其预防耳的.........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育城中考网:http:zhaokaozk 第1页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巩固.........
■ 热门推荐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稳定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不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稳定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不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6~7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科目:高中生物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 pH的相对平衡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福建罗源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7~7.53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年度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血液pH通常在5~6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细胞外液的成分
&&&&&&&&&&&&&
pHHCO3-HPO42-pHpH
2&&&&&&&&&&&&&&&&&&&&&&&&&&&&&& &
2. “内环境”的&&&
A. &&&&&&&&&&&&&&&&&&&&&&&&&& B.
C. &&&&&&&&&&&&&&&&&&&&&&&&&& D.
“内环境”相
②& ③④①& ⑤
枢,使呼吸运动加强
持在一定范围内。
3. 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 &&&&&&&&&2样的?
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 &&&&&&&&&&&&&& B.
&&&&&&&&&&&&&&&&&&& C.
&&&&&&&&&&&&&&&&&&&&&&&&&&&&& D.
3. pHpH&&&
A. CO2Na2CO3&&&&&&&&&
C. CO2H2CO3 &&&&&&&&&&D.
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pHNa2CO3的pH
C. 需要经过4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 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1Ab______&&&&&&&&&
b______&&&&&&&&&&&
2______&&&&&&&&&
A______&&&&&&&&&
3A______&&&&&&&&&
AB______&&&&&&&&&
4ef______&&&&&&&&&
&&&&&&&&&&&&&病的发生。
1-5 DCBCB&&&&&& 6-10
BADDD&& 11. B& &12. A
13. 165%& & & &
40.9%&& 0.9%0.9%
14. ABCDAAB
1& & 2ABD&
3& & 4e& f致宣●生态■万晓军★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上传: 王忠江 &&&&更新时间: 10:37:43
第1课时&&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
一、设计思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3 2、重点难点 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体温的测量活动、血液生化检查项目),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认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2 3 & 五、教学策略 (一)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法,比如:首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去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调查,让学生从情境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分析内环境动态平衡时采用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再比如对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进行分析时采用的自主探究的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创设情景导学,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调查,以及当堂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媒体选择 1、多媒体课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 2、当堂实验 展示血浆维持其ph的动态平衡实验 六、教学程序
ph稳定演示实验和血液生化检验)
(一)流程图 & & &
& & & & & & & & & &
&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 在上一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现在请没个小组汇总交流各自的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 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将人体体温的日变化情况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4、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什么特点? &&& 生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不完全一致。这说明人的体温有个体差异。 &&& 生2:同一性别的同学的平均体温有个体差异,但是相差幅度较小。 &&& 生3:人体体温的变化不受当地气温的变化所影响,或者说在正常情况下影响非常小。 &&& 生4:同一个人的体温白天比晚上高,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 师:(总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体的人的体温具有差异,同一个人一天中的体温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一差异往往不超过1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 (一)内环境中ph的动态平衡 师: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我们知道细胞在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下都不能正常生活,那么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ph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甲、ph 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ph变化明显。可见血浆ph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又如何呢?我们知道内环境中的渗透压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先了解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 生: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 师:回答的很好。 &&& 1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 2
1 2 3 师:通过以上的几个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什么叫做稳态呢? 生: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师:(重点强调)这里注意两点:一是那么,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学习目标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一)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师: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和水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演示,看完以后分别请3位同学说一说内环境中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02和c02、水的来源与去路。 生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所用;代谢废物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泌尿系统、排泄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生2:0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用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02;c02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呼吸系统排出内环境 生3:水主要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除了为组织细胞所用,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 师:(总结)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
02、c02、水蒸汽
& && (二) 机体内各个 &&
&&& (三)内环境稳态失调 师:1、内环境稳态遭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2、请举几个稳态失调的例子,说明症状与危害。 生 1: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内环境稳态会出现失调的时候。 &生2: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发烧会头疼发晕,全身无力&&体温过高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是因为体温高过一定范围或体温过高持续时间过长都会给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生3: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生4: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不适症状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师:(总结)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学习目标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师: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调,就会对我们人体造成重大的危害。同学们试着 &&& 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它们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师:由此可见,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师: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稳态?
2、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oc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 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7&&&&&&&&&&& &
a&&&& & b c& &&&&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 板书设计 & &&&&&&&&&&&&&&&&&&&&&&&& 2&&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