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什么书能够更好地了解不想生孩子的女人性格性格并加以引导

·····························································
按标签查看
&一, 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活泼开朗的性格与健康的体魄关系密切。精神饱满、体魄健康是活泼开朗性格的体质基础,因此要保证孩子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运动,使孩子拥有一个好体魄。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健康的时候情绪是非常好的,如果生病了就会影响他的情绪和活动,爱哭闹,爱发脾气。也有的家长说,怎么孩子生了一场病,性格就变了呢,做事情不规矩了,还特别任性。这是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环境、疾病、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生病意味着打破了孩子原来的生活规律,而且,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生了病,会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甚至会对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做出让步,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势必放松。而孩子病好后,仍然希望得到种种过度的关心,一旦得不到,就会撒娇、发脾气等等,所以在孩子生病时,家长不能一味迁就,还是要保持孩子已经形成的良好的定性。 二, 重视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影响孩子性格的环境因素包括住房条件、家庭条件、孩子用具、人际关系、周围环境等,这些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亲子关系。如果是以大人为中心的亲子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孩子的表现一般为很有礼貌、谨慎、精神容易集中,但也表现出盲从、容易受别人暗示、善于服从、胆小害羞、自信心和自尊心比较差;如果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下的孩子一般比较积极,善于表现自己,自信乐观,但攻击性比较强,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受约束,不愿意服从,比较固执。理想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对孩子爱而不娇,严格而亲切,这种关系下长大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独立、直率、活泼、大方、开朗,有协作精神和活动能力,善于和同伴相处。可见,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导致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特别值得提的一点是,父亲与孩子多一些时间的接触可以促进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比较宽容大度、随和开朗,再加上父亲精力充沛,比较喜欢运动,而且还喜欢变花样,所以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处理问题的态度上,父亲和母亲也不一样,父亲倾向于以积极的姿态去处理问题,考虑幼儿行动动机时往往比较容易从好的方面去想,在解决问题时又容易用一些比较轻松、幽默的语言去教育孩子,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孩子做事积极、活跃、乐观,且勇敢自信。因此,父亲要加大与孩子交往的密度,一天中尽量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聊天、游戏,这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善于激发孩子良好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形成孩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孩子如果经常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中,就会形成活泼开朗、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性格特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呢? 首先,家长要正确理解对孩子的爱,要理智的去爱孩子,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而不是过分的溺爱和无原则的迁就。 对孩子的保护和帮助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只要不是太危险的事就应该让孩子去做,去尝试。我们家长常常觉得应尽量满足孩子,让孩子快乐幸福。但如果让孩子长时间生活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孩子对幸福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压抑,逐渐变得畏缩、停滞不 前。 让孩子对合理的要求有选择的权利。当然,孩子年龄小,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都是很弱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他做选择,这样我们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很好发挥。这里特别要强调,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这样,这种兴趣才能成为孩子真正持久的爱好,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提供精神动力。 要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还要注意调整孩子的心态。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很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很弱,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证孩子心情舒畅。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别忘了要引导他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 四,根据孩子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好动、好奇、好模仿是孩子们性格的共性,但每个孩子仍有个人的性格特征,所以家长要注意分析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工作。 如果孩子自控能力较好,但行动畏怯,就要多表扬他的成绩,培养他的自信心,激发他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孩子不专心、难于安定,就要培养他专心、认真、耐心做事的习惯;如果孩子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就要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多与其他孩子交往,提高他参加各种活动的能力。 总之,活泼开朗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家长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创造条件,努力促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怎样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呢?
①幼儿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在周围人们中间的地位,大家对他的态度,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很大作用。一个被周围人们特别是被父母、老师爱着的孩子,心理上得到爱的满足,也就会心情愉快,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所以父母、教师要给予孩子正确、适度的爱。缺乏爱的温暖的孩子容易有孤独感,缺乏自信,甚至对周围人也采取冷漠的态度;过分的爱会使孩子软弱,也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在困难面前灰心。这都不利于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培养。
②性格是在活动中形成的。要使孩子生活内容丰富多采,让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得到发挥,最大限度的给孩子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上进心,也使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欢乐。这是培养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条件。
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懂事多了,他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需要得到家长和周围成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满足了孩子这种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就会得到愉快的体验,更加信任自己的力量,也更感到周围人们的亲切。所以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形成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方面。
④健康的身体是培养活泼开朗性格的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则精力充沛,能积极参加活动,心情舒畅,情绪愉快。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赋予孩子以健康的身体,促使这一良好性格的形成。
回答者:家有兮兮 等级:列兵时间:01-16 05:11
如何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呢?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家不妨一试。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共同特点。游戏为每个幼儿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在游戏中他们是主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来创造和指导游戏,随着扮演不同的角色,想胜则胜,想败则败,想来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压制,没有约束,使他们的心情放松,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有利于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有的幼儿在教师面前往往表现得很拘束,游戏时教师可以暂时远离,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再加入其中,并对大胆游戏的幼儿提出表扬,使他们懂得大胆游戏不仅可以得到快乐,也是教师所希望的。有的幼儿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教师可以扮演角色加入到游戏中,如:教师可以扮妈妈,幼儿扮孩子,玩&娃娃家&的游戏,然后带幼儿去&医院&、&菜市场&,并视幼儿表现,适时改变角色,如果发现幼儿非常投入地进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角色,成为&医生&与&病人&,&售货员&与&顾客&的关系,与幼儿对话,启发引导幼儿表达出他内心的想法与要求,这样幼儿就可以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去了,并且在游戏中自觉地与其他幼儿建立一种亲情关系,从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学龄前儿童离开父母的呵护,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表现得胆小、怯儒是极为普遍和正常的。性格是人在适应和改造环境中不断得到塑造的结果,要可塑性极强的幼儿阶段,成人应抓住这一关键期,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幼儿园里,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首先,教师要以积极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为幼儿创造宽松宜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感到心情舒畅,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跃跃欲试,没有顾虑。其次,在提问幼儿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不能只提问&受宠&的幼儿。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因害怕答错被别的小朋友讥笑而不敢举手回答,这时教师应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他们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并注意少讲&XX最聪明!&、&你说的不对!&之类的语言,多用&想想看,你说应该怎么办?&之类的启发语。如果幼儿回答的不正确,教师也不能责怪、讥笑他,而应该首先表扬他能大担回答问题,然后再指出他的意见为什么不对,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而且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而是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利用每一个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在现代家庭中,有90%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门独户的现代住宅,把幼儿牢牢地锁在了家里,深居简出,与幼儿做伴的是电视机、积木、电动玩具、图书等,长期的独居,会使幼儿感到压抑、苦闷,造成性格孤僻、内向、暴躁。因此,家长们在晚饭之余,应尽量放下手中的活,关掉已打开的电视机,或带着孩子走出孤独的空间,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交替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观察了解社会上一些积极与消极的事情,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或安排孩子与年龄相仿的幼儿一起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如:&骑车比赛&、&夹玻璃球比赛&、&娃娃家&等,发展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体验与人交往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或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做客,事先要先教给幼儿接人待物的基本方法和礼节,如:对小客人要热情、有礼貌,要拿出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与小客人一起分享快乐,与小客人发生争执时要学会谦让等,然后根据幼儿的能力,或配合或单独地让幼儿接待他的客人。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教育孩子不屈不挠,有抗挫折的能力。活泼开朗的人与其他人一样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他们却能很快的恢复过来,做父母的只要指出任何因难都能克服,教育孩子要不屈不挠、永住直前,便能化难为易。遇到心情不好时,可采用迂回的作法,如听音乐、看书、加入别人的谈话及游戏,便能帮助孩子学会使自己变得快乐,变得性格开朗。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是成人的一面镜子,能随时折射出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交往能力、对各种事物的兴趣、是否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同情心,所以,要培养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教师、父母必须首先具备活泼开朗这种素质。孩子在身边参加各种活动时,成人要时时处处给孩子起到模范作用,如在各种公开场合,成人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应邀表演小节目、或者在大舞台上进行大胆精彩的表演,使幼儿感觉到自己的妈妈很泼辣,很能干,这样幼儿会自觉地模仿成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中,都能够比较坦然地表现自己。相反,如果家长遇到事情扭扭捏捏,缩头缩脚,会在孩子心里产生大人这么厉害都不敢,我是一个小孩更不能做了。另外家长在接人待物、处理各种关系上都要心胸开阔,互相谦让,与领导、同事、邻居、亲人要建立一种友好自然的关系,使幼儿从小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谦让,充满爱意、非常融洽的一种关系,这对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非常关键的。
回答者:小兮兮 等级:列兵时间:01-16 07:38
父母关系的和谐是首要因素; 父母的性格遗传; 父母的有意影响; 父母的爱.
回答者:vimakir 等级:列兵时间:01-24 03:40
幼儿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在周围人们中间的地位,大家对他的态度,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很大作用。一个被周围人们特别是被父母、老师爱着的孩子,心理上得到爱的满足,也就会心情愉快,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所以父母、教师要给予孩子正确、适度的爱。缺乏爱的温暖的孩子容易有孤独感,缺乏自信,甚至对周围人也采取冷漠的态度;过分的爱会使孩子软弱,也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在困难面前灰心。这都不利于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培养。
②性格是在活动中形成的。要使孩子生活内容丰富多采,让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得到发挥,最大限度的给孩子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上进心,也使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欢乐。这是培养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条件。
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懂事多了,他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需要得到家长和周围成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满足了孩子这种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就会得到愉快的体验,更加信任自己的力量,也更感到周围人们的亲切。所以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形成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方面。
回答者:小美女乐乐 等级:列兵时间:01-24 07:29
父母应利用儿歌、故事、电视节目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要生硬的说教。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发展孩子的智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教育方法上,父母要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兴趣喜好,按照发展规律办事。
父母不要把孩子管得太死,不要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意愿去发展,更不要将成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愉快地翱翔。
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孩子会心情舒畅,眼界开扩,青青的草原,鲜艳的花朵,茁壮的庄稼,秀丽的山河,以及自然界各种美妙的声音,这一切为培养孩子审美能力、乐观情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鼓励孩子跟同伴交往。孩子与年龄相仿的同伴玩,特别感到高兴,他们有说有笑,也有争有闹,因为他们的心理水平相近。
家庭成员的良好性格,以及乐观幽默的家庭气氛,对孩子开朗活泼愉快的性格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阅读(3695)&|&(0)&|&&|&&|&
共有记录数:0【精】给大家推荐教育孩子的书【城子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37贴子:
【精】给大家推荐教育孩子的书收藏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网上可下载,大连各书店有售,可打8折。城子坦书店不清楚。
2、《不听话的孩子怎么教》
前言 日15:11 新浪读书 &&&
每个父母可能都深有体会,孩子常常在和他们作对,往往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父母经常被孩子折腾得头晕脑涨,感到束手无策。不听话的孩子,成了父母共同的心病,我们该怎样教育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呢?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希望自己说出的话、发出的命令,能在孩子那里起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就是不给父母这个面子,要么哭闹,要么顶嘴,要么听到批评就倔强地摔门而出。&&&
于是,在父母眼里,“不听话”这三个字,几乎成了坏孩子的代名词。孩子不听话,也成了父母最大的一块心病。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采取责怪、训斥、强制,甚至打骂的惩罚性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往往会适得其反,更加刺激孩子的叛逆、不听话。怎样教育好不听话的孩子便成了众多父母共同面对的难题。对于孩子不听话问题,教育专家告诉父母:在这个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孩子是不是不听话?孩子是不是逆反?责任不在孩子,而完全在于家长。在于家长是否遵循了孩子的天性和成长心理,在于家长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在于家长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家教方法。&&&
如果家长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关爱,放下家长的权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耐心地帮助孩子,那么,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教育、改变不听话的孩子。孩子不听话,一定有原因。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能够查找其原因,分清哪些要管哪些不要管,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管,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父母要去长期学习和研究。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不听话的行为,采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我们特组织国内一线教育专家编著了本书。&&&
本书在对大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家教中的实际案例,深刻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深入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同时,本书也告诉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未必是好事;同样,孩子“不听话”也未必是坏事。作为父母,如果总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这种“听话教育”就会造成孩子在性格上的依赖,限制孩子自主发展,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对孩子的成长贻害匪浅。&&&
全书将科学的家教理念贯穿于具体的家教方法之中,上篇提出父母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的“不听话”,中篇告诉父母应对孩子不听话问题的一般技巧,下篇教给父母纠正孩子具体不听话行为的方法。全书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专为广大家长解除心病、为孩子送来欢乐的家教读物,希望它能对广大家长教子成才有所帮助。&&&&&&&&&&&&&&&&&&
成墨初&&&&&&&&&&&&&&& 日于北京
学会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不听话&&&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应该首先保持心平气和;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应该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
应该如何看待孩子不听话行为呢?是不是孩子不听话就完全不好呢?其实不然。如果父母认真分析孩子不听话的利弊,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孩子不听话行为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我们先看看孩子不听话的消极一面。&&&
孩子不听话具有很大的消极性,它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个性、心理或者习惯。如一切以“我”为中心,对“我”所需要的,别人只能给予和迁就。严重时,更会滋生出自私自利的恶劣品质。&&&
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
不听话的孩子大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不尊重父母。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只以自己的感受为前提,从不顾及父母心里怎么想。父母如果对他们的不听话采取迁就,或听之任之的做法,长此以往,孩子必将养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即只考虑自己想法,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思维方式,并逐渐定格为一种习惯。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性&&&
如果一个孩子连父母的规劝、教导都听不进去,那么别人的意见他还能接受吗?长期如此,孩子就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凡事不想他人,从而养成自私自利的品性。会导致成绩下降,学习滑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取得好的成绩。但不听话的孩子对父母的良苦用心根本不放在心上,他们该看书时不看,该做作业时不做。只要一有机会,不是上网,就是追星,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因此,大多数不听话的孩子在学习上都会成绩下降,学习滑坡。&&&
会导致结交不良伙伴&&&
孩子与人交往,结识朋友,这是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由于父母担心孩子年龄小、经验少,不懂得良友与恶友的区别,往往都会告诉孩子应该交什么样的明友,不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但不听话的孩子往往并不理父母的这一套,他们只凭自己的感觉去交朋友,结果导致其交上一些不好的朋友。在这些不良朋友的影响下,他们自己也会误入人生歧途。&&&
父母们要看到孩子不听话的消极一面,也应该看到孩子不听话的积极一面。只有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孩子不听话,也有如下的积极一面:&&&
不听话的孩子具有勇气和意志力欧美很多国家对儿童教育的研究显示,顽皮、好反抗、不听话的小孩,往往具有坚强的勇气和意志力。由于有坚强的勇气和意志力,孩子才更有坚定的立场,能以自己的判断力决定事情。&&&
德国心理学家海瑟曾追踪调查100名具有强烈反抗意识及毫无反抗意识的孩童行为。追查至青年期,发现反抗力强的孩子有85%成长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年轻人;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发展成意志力强的只有24%,大多数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人。&&&
不听话的孩子往往具有创造性&&&
有时候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实际上是“出格”行为。而造成“出格”的原因是孩子的头脑里没有成人的那些条条框框。而思维的无拘无束和天马行空,是一个人发展创造力的重要起点。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参观访问,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妈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妈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妈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果父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父母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自由,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限制得死死的,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怎么能去进行创造?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由此可见,孩子不听话有其积极的一面,作为父母,应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如果施以正确的引导和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够使不听话孩子的优点得到保持并且更加闪光,进而使孩子发展为独立、自信、坚强的人,从而能够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总之,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孩子不听话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坚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其“不听话”行为中的积极因素,不要强制孩子,扼杀孩子的个性。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拿捏好“消极”与“积极”的管教分寸,就一定能够促使不听话的孩子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放低姿态,倾听孩子的心声许多父母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大都会摇头大吐苦水: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肯告诉我?其实,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必须放低姿态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有利于父母对他们的不听话行为进行明确的教育和指导。&&&
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要想在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上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得亲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走进他的内心。在一个闷热的下午,罗子琼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女儿坐在罗子琼的车后,向她讲着在班里与同学闹别扭的事,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她毫无反应地听着。&&&
渐渐地,女儿的声音弱了下来。突然,她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罗子琼不耐烦地说:“早干嘛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她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自己跳下车,恨恨地说:“不买了,回家!”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
一进家门,罗子琼就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罗子琼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击。女儿的小脸通红,哽咽着:“妈妈,你们父母心烦的时候,可以对我们小孩儿发火;我们小孩儿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难受……”孩子的话使罗子琼的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这句话使罗子琼猛醒,她知道,自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从这以后,罗子琼就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块空间,让它去盛纳孩子的喜怒哀乐。她知道不仅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孩子,更应该悉心去体味孩子那一颗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从此,她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代沟这堵墙在她们的身上也渐渐消失,女儿身上的不听话行为也渐渐不见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沟通、繁重的学习压力……孩子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沟通。许多父母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只看重考试的分数,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伤害孩子心理的健康。所以,许多孩子便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变得不听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和父母心生隔膜呢?又怎么会不产生不听话行为呢?&&&
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与孩子之间的误解的过程。倾听孩子话语的弦外之音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放低姿态,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在孩子诉说时,父母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但必须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但父母不能允许他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
父母的关注鼓励着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想法和感受。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用“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告诉孩子你的想法&&&
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景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他做个“听话”的孩子。不听孩子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
所以,父母想要有个听话的孩子,必须先要“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很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耐心倾听,就可以了。用鼓励、说理代替责骂长期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把“懒得理你”挂在嘴上,当孩子以这种对抗的态度对待父母时,其实他对爸妈的失望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因为,长久以来,他和父母沟通不畅,干脆“免谈”。&&&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态,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找到不听话的症结所在。信任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的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和情感交流来进行的。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孩子听话的重要前提。美国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父母平等地交流。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从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有效地改变孩子不听话行为的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服从,心里话乐于向父母倾吐。这既增进了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又使父母纠正孩子不听话行为时能更加有的放矢,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反之,若父母对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够信任的态度,就很难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甚至更加逆反,导致不听话行为的升级。&&&
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孩子,做他们的朋友。陈敏的儿子被她视为掌上明珠。儿子都12岁了,陈敏还是从来不肯撒手让其独行,甚至离家几步之遥的地方都不让他独去,怕孩子过马路被车碰着、遇到突发事件不会处理等。孩子有几次挣脱陈敏的手,想独立地办自己的事,都被她硬拽回来了,孩子眼中含满了泪水。之所以这样,是陈敏对孩子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缺乏信任,确切地说,是对孩子本身缺少一种信任。有一次,孩子想自己上书店看书,陈敏没有答应,孩子非常正式地跟她说,“妈妈给我一次机会,信任我吧,我肯定没有问题。”面对孩子近似乞求的语气,陈敏决定给孩子以信任。
两个小时后,孩子高高兴兴地从书店出来了,一种自豪的表情挂在脸上。从这以后,孩子能自己处理的问题,陈敏就放手让他去做,有时还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孩子办,完成得都还不错。孩子也感觉到了陈敏对他的信任,变得懂事多了,还告诉她很多知心话,把她当成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其实,孩子从懂事开始,便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跟成人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可是,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从而造成孩子诸多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曾指出,让孩子听话的奥秘在于坚信孩子“行”。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父母要自始至终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整个精神面貌。&&&
在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暗含期待效应”实验,其实质就是信任孩子。这种效应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从对孩子的信任出发,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别人的鼓励和信任中不断地改掉逆反、任性、不听话等不良行为。对孩子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和友谊的目光中,变得听话起来,变得自信起来,从而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位哲人说:“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尊重别人但不迷信别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孩子一旦有了自信,他就能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点、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做父母的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把握好对孩子的宽严尺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蔑视。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要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父母应多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反之,则可能引发孩子的对抗情绪。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对孩子有信心,而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更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孩子就会充满自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把逆反、不听话转化为积极的进取心。请记住: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好朋友,同时,父母的信赖也是转化不听话孩子的最佳方式。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和孩子的良好沟通,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是上级对下级那样独断,只强调他们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对抗。&&&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尊严也应该受到尊重。而尊重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王丽萍的女儿小艳放学回家后,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王丽萍听后把腰一叉,用质问的口气说:“你干什么坏事了?”小艳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小艳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
王丽萍继续责问:“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小艳很倔强地说:“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再问下去,母女之间一定会对立起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此时,王丽萍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小艳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王丽萍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其实我只是在算术考试时站起来借了一枝铅笔,老师就让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
小艳露出轻松的样子,很感兴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枝铅笔,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铅笔,我真的觉得为这么简单的事,老师教训我,不公平。”“是这样。但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准备一枝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这个主意不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因为不信任会使亲子关系中出现抵触和逆反,从而直接导致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要学会站到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必须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得孩子的信任。
须正确对待的“不听话”之三:不服管教&&&& 孩子不服管教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不仅仅是向父母权威的挑战,更会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但很多时候,“不服管教”只是父母眼里单方面的定义,之所以把孩子看作“不服管教”是因为孩子屡屡忤逆大人的意愿,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或心声。&&&& 因此,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谨慎应付,科学处理。12岁的孔佳宜星期六想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然后看场晚上7点的电影,大约9点半以后再回家。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孔佳宜的要求,“六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逛百货公司、看电影吗?”“妈!求求你让我去嘛!”孔佳宜不停地说服妈妈,“其他的同学都去过了,只剩下我。她们都笑我像个小木偶一样,什么事都不会自己做!”“可是,让你们自己去逛商场我真的很不放心。”妈妈回答。“大家都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行!”孔佳宜开始掉眼泪。&&&& “佳宜,我先打电话给小萍的妈妈,”妈妈希望有更多时间和资讯来做决定,“你和小萍是好朋友,我想看看她妈妈是怎么决定的。”“你打电话来真好,”接到孔佳宜妈妈来电,小萍的妈妈说,“小萍和佳宜一样,吵个不停,说的话也都一样。我之前打过电话给妮亚的妈妈,她的情形也一样。”“那我们是不是该一起商量一下,看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比较好。否则,听孩子说起来,我们好像很不近人情,把她们当木偶一样操控在手里。”孔佳宜妈妈笑着说。&&&& 最后,妈妈们决定让孩子们星期六去逛百货商场两个小时,晚上如果要看电影,必须有一个大人陪同。这样,孩子有某种限度的自由,大人也比较安心。“妈!这种规定太无聊了吧?”孔佳宜不以为然。“宝贝,规定就是规定。你可以决定遵守它,去逛街看电影;或者干脆不去。你自己想一想。”妈妈平静地回应。&&&& 孔佳宜决定遵守规则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去了几次以后,她们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逛的,想不通为什么以前想去逛想到要疯了。如果当初没有尝试的机会,孩子自然无法亲身体验,也不会有想法上的转变。心理医生认为,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与父母时时顶嘴,事事抬扛。&&&& 面对孩子的“不服管教”,父母一定要慎重对待,一定要能够从孩子“不服管教”的“不听话”行为之中,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父母应当这样处理:不要轻易责备孩子&&&& 常常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是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孩子内心的愤恨、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需要批评时,要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批评时要循循善诱,使他心甘情愿接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对有问题的孩子,可以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不摆父母的架子。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会奋发向上,成为有作为之人。再者,不服管教的孩子往往很有见识、内涵和智谋,只要正确引导,他们或许会早日成才的。孩子有理时可以申辩&&&& 对顶嘴的孩子,父母不要谩骂、不要体罚,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鼓励孩子申辩。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孩子有时可能会狡辩,这时父母可正确引导,与孩子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锻炼,可使孩子学会从各种困境和挫折中摆脱出来。允许孩子拥有更多自由&&&& 孩子到了学龄时期,不妨适度给他一些自由,教他为自己负责,例如:可以骑脚踏车去同学家,到了先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等等,等他渐渐长大,才会懂得如何安排更多的自由、接受更大的挑战。过度的保护或管束只会阻碍他的成长和能力的养成。
订立明确的范围&&&& 如果孩子要求更多的自由,父母在答应他的同时,要让他明确地知道自由的范围。例如:“你可以去朋友家玩,可是我要知道你去谁家,什么时候回来,还有,到了以后要打电话回家。”这样,父母比较放心,也可以观察孩子是否负责任,做到交代给他的事情。适当对孩子进行惩罚&&&& 如果孩子滥用某项自由,没有遵守事先的约定,父母就应剥夺他的自由一段时间作为惩戒,然后再给他机会,看他是否有所改进。例如:“我事先已经告诉过你,脚踏车不可以骑到大马路上去。现在罚你这个星期不准骑脚踏车。下个星期再骑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规则哟。 ”须正确对待的“不听话”之四:无理取闹 &&&& 孩子无理取闹,是让父母很头痛的一种不听话行为。但是有时候,无理取闹也是孩子与众不同或者创造力的表达。因此,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不能一概抹杀,有时还应适当鼓励孩子来“无理取闹”。&&&& “孩子长大了,但却变得越来越无理取闹了!”不少父母如此抱怨着。专家说,当孩子从不懂事的宝宝逐渐长大,他自己开始有了“主见”,当父母逐渐减少和他们身体上的接触时,他们会以无理取闹等方式引起家人注意。只要父母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不盲目满足他们的要求,学会适时地说“不”,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不会再有。方小苗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宠着她,从不拒绝她的要求,她也很会讨家人喜欢。不过,方小苗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总爱无理取闹、不讲道理。她的小脾气上来时,谁都拿她没办法。&&&& 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她就会大闹不止。她明知道应该同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可还是会抢小朋友的玩具……在家里,方小苗经常把爷爷当马骑,如果爷爷说腰疼不答应,方小苗便放声大哭,爷爷只好趴在地上让她骑。&&& 有一次,方小苗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玩游戏,起先还玩得很好,但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大叫肚子疼。老师急忙跑过去,把她抱起来,要去看医生。可她却说:“我要让妈妈带我去,老师,你打电话把我妈妈叫来,快点,我就要疼死了。”&&&& 老师拗不过方小苗,只好打电话叫来方小苗妈妈。当妈妈接到电话,风风火火地跑来以后,方小苗却咯咯地笑起来:“我根本没事,我是骗你们的,我的肚子一点都不疼,我只是有点想妈妈了。”听了方小苗的话,妈妈和老师都感到无可奈何。像方小苗这样爱无理取闹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无理取闹其实是儿童缺乏自制力的一种表现。自制力指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当今独生子女经常会无理取闹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的。孩子几乎生下来就会察言观色,父母最初的无条件妥协是造成孩子无理取闹的起始原因;加上祖父母的溺爱和袒护,更助长了孩子无理取闹的气焰。&&&& 无理取闹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往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出现种种“越轨”行为。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但是,孩子活力充沛,创造力强,和独特个性带来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不能一概否决,一定要正确对待,不妨还可以适当表示赞赏和鼓励。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呢?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既是友善随和的,同时,又是有权制止他们的无理取闹行为的。父母不能一贯纵容孩子,这样孩子将不会有满足感。适当地拒绝孩子,会使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时要讲道理,不能为所欲为。宠坏了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会感到幸福,一旦他们进入社会,肯定会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他们会发现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相处,因为别人都不喜欢他无理取闹,自私自利。父母若坚持一贯要求,孩子就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父母在纠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时,一定要坚持说理,既要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又要让他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孩子了解行为准则的意义,他才会心悦诚服地遵守和执行,并自觉地去控制自己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供应孩子的物质条件要适当&&&& 丰富的物质条件容易使孩子挑三拣四。我们经常会看到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不听话,而条件不好的却很懂事。因此,对孩子的物质条件适当剥夺,会有利于改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比如,吃东西的时候给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不愿意吃就挨饿;不该买的玩具一定不给买,孩子怎么闹也不答应。父母应意识到,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小事上也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发生在父母不满足他的某种需要的情况下,尽管父母给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让孩子尽情哭闹,一定不要妥协。过一会儿,孩子感到自己这样做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就会停止无理取闹行为。如果父母始终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逐渐改掉无理取闹的坏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特别善于模仿,情绪极易受感染。因此,父母可利用生活中、电视中以及故事中的“好孩子”形象来教育孩子,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明白懂事的孩子让人喜欢,而无理取闹的孩子让人讨厌,促使孩子的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用心理训练增强孩子自控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神经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孩子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髓鞘尚未完善,表现为兴奋比较容易泛化,兴奋强于抑制,反应不精确,所以外界较小的刺激都极易引起儿童的兴奋而难以自制。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感觉系统,使他们的情绪发展与心理素质发展相协调。关注和关心不听话的孩子 日15:11 新浪读书 孩子不听话,是目前家庭教育中让父母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闲暇之时,父母们坐在一起,每当谈起子女的教育,就常能听到他们对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等情况无可奈何的议论。目前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总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这就导致许多主观性强的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他们通常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不管事情对错。一旦和父母发生分歧,都要父母迁就他们才肯罢休,否则就顶撞父母。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不听话”的孩子。任性、逆反、以自我为中心、大发脾气,是这些“不听话”孩子的显著特征。刘留是一个14岁的男孩。他从小是个十分乖巧的孩子,但最近他的行为让妈妈非常头疼。不知为什么刘留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妈妈指派家务,他拒绝;妈妈让他做作业,他却去看电视;妈妈不让他跟邻家的坏孩子玩,他偏天天跟他们泡在一起;妈妈不让他上网吧,他却跟同学逃学去游戏厅。成绩也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全班前五名落到了倒数第三名。妈妈实在对刘留没办法了,爸爸就会板着脸批评刘留。&&&& 但随着批评的增多,刘留的逆反情绪也越来越升级,开始公然对抗爸爸。他不让爸爸进他的房间,不许爸爸动他的东西。而且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发火、骂人、毁物。一天。他用旧报纸在厕所里点火,妈妈劝止他,他就和妈妈大吵起来,并扬言要改名,单立户口,自己独立生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遇到类似刘留的现象。
&&&& 教育孩子,关键是看父母有没有耐心和恒心,以及有没有采取科学的管教方法。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听话的孩子也能管好、教好。 孩子不听话,自己先反省&&&&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很多,轻的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闻不理,重的表现为和父母顶嘴,更严重的可能会发生直接的激烈冲突。造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许多父母没有掌握好教育子女的度,要么松,要么严。松,导致放任自流,到后来管也管不了;严,则又打又骂,直接伤害孩子心灵。由此可见,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大多是由父母导致的。&&&&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否犯了如下教子方法上的错误:过度溺爱,有求必应&&&&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可是许多父母还是不知不觉地在溺爱孩子。其表现为:在生活上过分关注、帮助,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个性上过分迁就,当孩子犯了错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更不用说惩罚了;在物质上过多给予,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要随身听,给买。孩子要高级山地车,给买。那些收入并不宽裕的家庭,仍旧变着法子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名牌日用品。&&&& 过度溺爱,有求必应,不仅会培养出蛮不讲理的小霸王,还会培养出无用的窝囊废。如果这样教育出不听话的孩子,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是出在父母身上。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拿捏好分寸。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教育孩子,犹如护理树苗,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父母都应仔细地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从而健康地成长。但有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其实,这种家教观念是浮浅的、错误的,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危害。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倘若做父母的放弃教育的权力和责任,那么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思潮、习气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入孩子的心灵,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而孩子因无人管教,又缺乏辨别能力,就容易接受负面影响,乃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忽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急剧增强,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指挥,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行动的主人。他们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剧变,这些变化是他们自己也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这个时期,父母千万不要一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惶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他们与父母的隔阂。青春期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父母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父母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从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改变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期望过高,要求苛刻&&&&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但是这种希望过于迫切,脱离实际,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伤害孩子的身心,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 作为父母,大半生都是为孩子而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上学就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几乎整个过程都恨不得替孩子全部替代承包。这种“替代承包一切”的爱,充分表现了父母们的深切关爱。但伴随着这种深切的爱,许多父母也把最殷切的愿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诚然,望子成龙是父母合理的愿望,但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承受力,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心灵健康和人生态度。&&&& 不听话是孩子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父母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只要父母找准孩子不听话的根源,以科学的教子方法予以正确引导,便能促使孩子从“不听话”向“听话”转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目的。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先反省,反省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如果发现是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那么,父母一定要勇于改正。 从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上找对策&&&& 孩子任性、不听话,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品德塑造、心理健康乃至人生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每个父母都必须下决心去把孩子这种不听话的坏习惯纠正过来。孩子不听话是父母最头痛的事情。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在不断地用语言、行为和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有的孩子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这往往使得父母非常恼火。其实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原因和目的的,孩子也是一样。不知父母们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知道了原因,再适当地进行引导,必然能够更加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 一般来说,孩子不听话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任性:我想干啥就干啥&&&&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是横蛮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就会任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中的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爸爸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管教,而妈妈可能会出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这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任性而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作为父母,一味地纵容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孩子会以为通过任性的手段,父母就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因此变得更加为所欲为。而且,在过分任性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变得自私、无理,不懂得与别人合作。贪玩:我要一次玩个够&&&&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很多孩子玩得过分,玩得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所以,有句古话叫“玩物丧志”。很多父母正是担心孩子玩物丧志而头痛不已。有的父母干脆采取强制方法剥夺孩子玩的权利,但这同时也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导致更厉害的不听话行为。贪玩对孩子危害巨大:一方面使孩子对功课马马虎虎;另一方面还会染上撒谎、旷课等坏毛病,甚至走向犯罪。比如过分迷恋游戏机,他们一开始只是玩一玩而已,后来是越玩越上瘾。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向同学借钱也借不到了,于是就想办法去骗、去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即使没走上犯罪道路,过度贪玩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及身体健康。&&&& 孩子过于贪玩的主要表现为:贪恋电视或电脑游戏;只重视体育活动,忽视学习;茫无目标地侃大山;逃学;搞恶作剧……孩子一门心思就在玩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放学后书包一扔,抬脚就走了,天不黑不回家。
&&&& 父母想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应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对孩子永远保持真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不要有任何虚假。这就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此之外,真诚还意味着父母要向孩子敞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时,父母可以说自己很灰心。如果父母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孩子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放弃大人自我的成见&&&& 父母应该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硬要用成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发生许多亲子关系上的问题和不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放弃自己的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孩子。学会跟孩子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从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与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总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父母要尊重与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的不听话问题。 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到被重视&&&& 只有感到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学会自尊,并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孩子养成健康人格的前提。由于孩子还不成熟,自尊意识往往处于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旦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便会用诸多的“不听话”来进行对抗。所以,父母应当具有保护孩子自尊权利的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教育专家指出:父母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观点往往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物,父母给他什么就是什么,孩子本身并不具有索取的理由。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孩子有他应得的东西,比如,受教育的权利;比如,被尊重的权利。&&&&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将成人间的那种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宽容的态度用到孩子身上,就很让孩子感动了。但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没有尊重的意识。孩子在被责备后,大多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懦弱的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误判只能是承受,而勇敢的孩子就会起来反抗,结果造成孩子的“不听话”。一天老师对丁雪娟说,暑期有一个国际海洋夏令营,给她儿子一次参与的机会。老师如此关照,学生父母能不千恩万谢吗?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虽然儿子知道后反应平淡。不久,开始办理夏令营手续。6天活动,交费1600元。在当时,丁雪娟知道价格偏高,可还能去砍价吗?只能乖乖如数交钱。&&&& 谁知,儿子参加夏令营的事前培训之后,回家宣布:“这个夏令营是骗人的!6天改5天,又没有多少海洋活动,我不去了!” “钱都交了,怎么能不去呢?”“退钱呗,有什么了不起的!” 儿子态度挺坚决。&&&& 这件事让丁雪娟有些犯愁。校长给的机会,怎么好意思退?再说,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大区别?去了就会有收获嘛。这种惯性的理由在丁雪娟心中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响了起来:“要做孩子的法官,先当孩子的律师。” 丁雪娟突然意识到,儿子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让的态度不应让孩子接受,为什么不就势给孩子一次机会呢?丁雪娟调整了一下心态,平静地说:“去不去参加夏令营是你的权利。如果决定不去,你要负责向有关老师解释清楚,并办好退营的手续,行吗?”
&&&& 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退营是一件挺麻烦的事,谁办夏令营愿意参加者退营呢?况且,这一次是区、校两级参与,又已经到了出发前的培训阶段。不料,儿子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儿子办妥了全部退营手续,1600元钱如数交回。孩子对自己的权利的意识在幼年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父母肩负着唤醒孩子权利意识的任务,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并且指导孩子“这是你的权利”,“你可以决定这件事情”等。久而久之,孩子的权利意识就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就会知道捍卫自己的权利了。 &&&& 父母如何用尊重化解孩子的不听话呢? 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让孩子自己做主&&&& 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是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引导,这也是父母应为孩子负起的一个责任。对待孩子要平等&&&& 父母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怎样的孩子,父母都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宽容和接纳他。不要歧视孩子,以防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不要总希望控制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孩子尊重。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能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作一个成人一样尊重。尊重孩子的人格&&&& 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维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不论孩子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尊重孩子,不仅对转变孩子的不听话有着莫大的作用,还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的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疏导孩子,不要强迫孩子 &&&& 让孩子快乐成长,就必须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而不要过分管束孩子,过分催逼孩子,那样对孩子的身心都是十分有害的。教育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如果对一个禀赋正常的孩子从小实施科学的培养,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前途是难以估量的。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很多从小天赋很好的孩子没被教育成材。&&&& 这些孩子的父母总是对孩子提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挑剔,管得太多,管得太严,不让孩子拥有一点点自由的空间,最终引起孩子的逆反与怨恨。15岁的蒙蒙刚刚起床,正在洗手间梳洗。妈妈推门进来,盯一眼蒙蒙,说道:“又是先洗脸后刷牙,我跟你讲过多少次了,你为什么不听,一定要先洗脸后刷牙呢!你这样做不符合通常的程序。为什么总不听?明天记住要先刷牙后洗脸,然后再梳头。”蒙蒙撅着嘴,一副厌烦的样子。一会儿蒙蒙从自己的房间出来,妈妈抬眼一看,顿时发火了:“我告诉你要穿那套新买的裙装嘛!我把它放在你床头,你没有看见吗?”&&&& 自从进入初三以来,蒙蒙便没有了自由,不能自己支配时间,整天埋在书桌旁那半尺多高的题海中。妈妈把蒙蒙刚买的羽毛球拍没收了,挂在墙上的明星画也被没收了,换成了“学习计划”、“十不准”的规则和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快学习”的警告条。爱看电视的蒙蒙也得向电视机说“拜拜”了。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吃饭以外,蒙蒙都被关在小书房里,而且每天不到深夜一点钟不许睡觉。&&&& 记得有一次,蒙蒙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布置的作业都完成了,把明天要上的课也预习了,正好妈妈又不在家,蒙蒙于是轻松地伸了个懒腰,顺手打开那久违的电视机。不料刚刚打开电视,妈妈就回来了。顿时,她沉着脸,对蒙蒙吼道:“不去搞复习,你还有时间看电视?你看彩霞姐姐都考上了县一中,你看你怎么比得上她,肯定连高中都考不上……”后面的话,蒙蒙一句也没听进去,委屈的泪水顺着脸颊直流下来。蒙蒙快步跑进书房,看着“快学习”的警告条发呆。
&&&& 不久,妈妈进来了,一只手搭在蒙蒙的肩膀上,语重心长地说:“不是妈妈逼你,而是你要明白,明年就要中考了,你得抓紧学习,考入高中,也去了妈妈的心病哪。”妈妈看看旁边那一叠试卷,转身走出去说:“你要明白父母的苦心啊!”砰!门关上了。接着,妈妈送进一些水果放在桌旁说:“你也这么大了,要想想自己以后的前程。”然后又“砰”地一声关上门快步出去了。从本案例可以看出:蒙蒙的妈妈认为自己对女儿体贴入微,照顾周到,而蒙蒙却不领情,令人伤心。其实,蒙蒙不是故意与父母为难,很多不愉快是由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蒙蒙的妈妈当然是爱女儿的,但在她的家教中有很强的专制成分,对女儿管得太严、太苛刻,这等于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遭到反抗是很正常的。&&&& 在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孩子的成长出现了一些矛盾的现象: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这些矛盾常常让孩子成长得很不快乐。对此,现代父母一定要及时反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少管或不管,让他们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同时,避免他们因这些小事产生逆反、对抗心理,从而拒绝父母的管教。那么,怎么做到疏导,而不是强迫孩子呢?时刻信任自己的孩子&&&& 父母越信任孩子,孩子就会越信任父母。否则,他就会对父母撒谎,对父母进行反抗。比如有些父母,因害怕孩子交上坏朋友或异性朋友而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甚至不择手段地了解、侦察孩子的动向,监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父母的这些行为,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感,严重伤害孩子的感情,导致孩子对抗父母的行为产生。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是真诚、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给孩子创造自由空间&&&& 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分看管,更不应实施监控。孩子有权拥有一定的隐私,父母不必对孩子的什么事情都十分清楚。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事就应让他自己去做,该孩子自己管的事就让他自己管。千万不要把给予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当作是对孩子的施舍,千万不要在这方面和孩子讲条件,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为了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父母对孩子实施一定的管束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做到管之有方、管之得法、管之有度。父母管教孩子绝不是越严越好,越苛刻越好,要放与管相宜。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1)&&&&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要求独立自主的表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构成,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有时经常还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靠,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马俊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司总经理。在家里,马俊峰这根独苗简直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处处唯命是从,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娇生惯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小皇帝”一天天长大,却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已经上四年级了,还让父母背着走。这时候,父母才觉察到了溺爱孩子的害处,这样下去,不用说马俊峰成才,就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战胜&&&&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父母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尽量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时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父母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父母应鼓励孩子去面对,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由父母代替孩子解决问题。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父母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父母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父母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父母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有时候,也许孩子所取得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其间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却是宝贵的。例如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孩子通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解答方法。当他运算的时候,却因为马虎,算错了一个数字,最后导致整个题目的答案错了。这时,父母首先该怎么做?是训斥孩子算错了,还是表扬孩子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许多父母可能会首先想到前者,他们只看到孩子的结果做错了,而没有看到做事过程中孩子的努力与收获。所以,每当父母觉得孩子错了,想骂他、打他的时候,一定要从另一面去“发现”孩子。琳琳小的时候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她的父母曾为此非常担心,孩子以后会学习好吗?能跟上其他孩子的学习进度吗?琳琳上小学了,正当父母都认为琳琳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琳琳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妈妈有些不相信,她吃惊地问琳琳。“当然是我的,不然还会是谁的啊!”琳琳自豪地对妈妈说。“琳琳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琳琳高兴地对妈妈说。听了琳琳的话,妈妈更自豪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告诉孩子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只要努力与勤奋,就是在不停地前进。就像本例中,琳琳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努力与勤奋,并因此为自己的孩子感到由衷的欣慰。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才能在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中做得更好呢?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一定要怎样夸奖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赏识不会产生“副作用”。&&&& 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让孩子感觉沮丧。&&&& 这个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呢?第一,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急于求成;第二,在目标设定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决定,这样不仅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第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把握不准,最好与孩子的老师商量。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 让这个目标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比如可以把目标写在墙上悬挂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纸写了贴在墙上。如果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度,那么再给孩子一本“目标日历”,目标应该完成的那一天被显著地标明。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 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不妨用激将法激励孩子&&&& 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父母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父母的权威。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跟父母的关系自然就会更融洽,自然就会减少许多不听话行为。 须正确对待的“不听话”之一:贪玩&&&& 贪玩是需要父母慎重对待的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之一。&&&& 孩子贪玩,是最不听话的行为,能引起孩子一系列的其它问题。管住了孩子贪玩,就等于堵住了孩子其它问题的根源。&&&& 贪玩易丧志。对于正处于学知识学本领时期的孩子来说,贪玩不仅会使孩子丧失理想、追求,丧失塑造良好个性品质的时机,还有害身体的健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贪玩最终使孩子丧失的是美好的青春年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很多孩子玩得过分,玩得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 孩子贪玩是绝大多数父母最头疼的事情。贪玩,不仅影响孩子的功课,同时还会使孩子染上撒谎、旷课等坏毛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但是,父母也需要正确认识贪玩这种不听话行为,有时候,贪玩并不是不听话,而恰恰是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或者创造力的表现。纪康宝是学校里的活宝。学校不让带玩具,他就会变着法子玩出各种花样,上着课他就会拿枝铅笔在地下踢起“铅笔球”来,引得同学注目。老师瞪他一眼,马上坐好,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老师回头板书,他又会扮鬼脸,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纪康宝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爸爸、妈妈是大学热门专业的教师,姥姥、姥爷在国外有一家很大的公司。纪康宝有自己的卧室和书房,有满屋子的书,内容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他还有电脑。纪康宝的父母对儿子实行的是“西洋化素质教育”,认为小孩子顺其自然,长大了自然会好的。所以对于老师讲的他在学校里的种种不良表现,纪康宝的爸爸颇不以为然,好在妈妈还是认为老师有必要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
&&&& 最近一段时间,纪康宝上课时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后精神亢奋、生龙活虎。刚好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游戏厅,纪康宝这下“英雄有用武之地”了,便经常不到学校上课,用父母给的零用钱或以欺骗方式从父母那里要钱到这家游戏厅玩游戏。把游戏厅作为逃避学习“痛苦”的世外桃源。&&&& 纪康宝的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由原来的优秀生逐渐成为差等生,考试经常不及格,于是,他更加厌学、逃学。一直到老师家访,父母才知晓纪康宝在逃学。因贪玩而旷课,因贪玩而逃学。&&&& 这时候,纪康宝的爸爸不得不重视孩子的贪玩毛病了。相信许多父母都为像纪康宝这样的孩子伤过神:他们整天贪玩,对学习毫无兴趣,不能自觉学习,即使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也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那么,如何对待这种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呢? 以下是教育专家向父母提供的几条应对措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父母应不时地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才。科学引导,严格教育&&&& 科学引导,严格教育,通俗地讲,就是“软”“硬”兼施。“软”是指启发、激励孩子,“硬”则是严格教育。严格教育不是教条主义,不是管死,而是对正确的、孩子愿意做的事情,要抓紧、不放松、不打折、不妥协,抓出实效。正确的、孩子愿意做的事情,父母应该进行严格管教,这会形成良好的亲情关系,而溺爱孩子、放任不管才会造成不良的亲情关系。培养兴趣,重点突破&&&& 挖掘潜能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对贪玩孩子的转变是很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有特长、有天赋、有潜能的,父母只要留心,总会找到孩子身上某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只要加以引导和鼓励,孩子就会兴趣大增,从而转移注意力,把玩放到次要地位。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多是由于学习总是失败,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因此,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并给以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孩子就能通过努力达到他能够实现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使他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自信,远离贪玩。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伙伴&&&&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孩子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起学习来。这种同伴的力量有时甚至比父母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而一个贪玩的伙伴,则会把孩子拖向贪玩的深渊。&&&& 总之,父母应慎重对待孩子“贪玩”这种不听话的行为。 &&&& 须正确对待的“不听话”之二:爱顶嘴&&&& 孩子爱顶嘴,都被父母看作是不听话的表现。其实,有时候顶嘴正是孩子独立思想和特别个性的表达。父母应当分清孩子什么时候才是真的顶嘴,什么时候是个性自我的表达。&&&& 孩子长到两三岁,经常会蹦出几句惹人捧腹的话。就在你为此兴奋不已时,你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让他去做什么事,他顺口就说出一个字:“不!”——孩子开始会顶嘴了。&&&&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中所必经的过程,是孩子比较正常的成长表现,起码他是在证明给你看,他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姜林玲是个爱顶嘴的孩子。只要妈妈叫她做点事,她就开始顶嘴:“我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累,不公平!其他小孩子都不用做这么多事!”妈妈回答:“不许再啰嗦!你并没有做多少事!你已经11岁了,本来就应该做些家务事了。”“我本来就做太多了!我不想做了,就算你逼我,我也不做!”姜林玲大声回答,自顾自地回房间去了。妈妈知道,这样吵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好结果。她决定,下次姜林玲再吵的时候,要改变回应的方式。
&&&& “为什么我要做家务事?人家豆豆都不用做!”有一天,妈妈要姜林玲拿垃圾丢出去时,她又开始吵闹。“姜林玲,你实在太爱辩了,我不想再和你辩下去。”妈妈回答,“下次我要你做事的时候,希望你在5秒钟以内说‘好’,10秒钟以后开始去做。”“凭什么?你从哪里学来这个馊主意?”姜林玲不屑地回答。&&&& 妈妈不理会姜林玲的态度,继续说下去:“如果你照我的话做完,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继续吵闹,我会给你更多的工作。听清楚了吗?”“我不懂!我也不会去做任何事!”姜林玲大声顶撞。“很好,你刚为自己赚得了一个工作。”妈妈不温不火地说,“现在去把客厅扫干净,没扫完不准做其他的事。”被逼急了,姜林玲开始耍赖。她又叫又跳,一阵风似的跑回房间。&&&& 晚餐时,她发现餐桌上没有她的碗筷。“我的碗呢?”她问。“等你做完工作,我自然会热饭菜给你吃。”妈妈就事论事地说。姜林玲开始有点明白了。她赶紧把客厅扫干净,拿垃圾出去倒。“谢谢你今天做的事。”晚上上床后,妈妈吻了一下她的额头说。从此以后,姜林玲没那么好顶嘴了。她发现,合作听话的好处比枪唇舌战的好处多多了。无论是哪一个年龄层的孩子,口语上不礼貌的表现对父母来说,都是相当困扰的问题,不但会阻碍亲子间正常的沟通,而且对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与心智发展更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顶嘴现象的发生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没顾及孩子感受:比如孩子正在玩的兴头上,你却让他立即停止去睡觉;二是缺乏足够的交流: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干涉自己,就会顶嘴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溺爱的结果:被溺爱的孩子对长辈有恃无恐,语言上产生顶撞就不足为怪了;四是反面榜样力量:如果父母经常和家庭其他成员顶嘴,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加以运用。&&&&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要慎重对待,对于真的顶嘴要合理应对,对于个性表达的“顶嘴”却要适当鼓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顶嘴多半是由于他们还没学会恰当地表达,父母没必要因此发火,更不能借题发挥,甚至因为自己遇到不痛快的事而迁怒于孩子。没法让孩子有效地停止顶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孩子时不免粗暴急躁,而这种不当的处理方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主动了解孩子的意图&&&& 父母应明白,孩子向来都是很直接地用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从来不会遮遮掩掩。所以,在孩子顶撞你时,你应该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小家伙想怎样?”当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图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突然之间这孩子变得那么粗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父母缓和气氛和自己的情绪。父母这么做也是给孩子做出了一个榜样,教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醒孩子改变说话方式&&&& 父母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或者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父母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自己都时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发生冲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时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听从教导,而不再顶嘴的。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举动&&&&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爱的害处。如果真是因为溺爱造成孩子顶嘴,那只能是从治根开始。只有把对孩子溺爱的氛围驱除了,顶嘴现象才能减少。最好是全家同一阵线,如果孩子不听话,明显是不讲道理地顶嘴胡闹,大家都不理他,孤立他,让他承受后果。而当他变得讲道理听话时,则要用鼓励的言行强化他的转变。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 为了让孩子有话可以轻松讲出来,做父母的不应该时刻以权威自居。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且鼓励孩子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随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别怕你会没有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孩子越会理解和认同你。反之,如果父母总是以“大”压小,长期下去,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顶嘴的习惯,就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多与孩子沟通,就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改变孩子顶嘴的不良行为。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和孩子的良好沟通,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是上级对下级那样独断,只强调他们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对抗。&&&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尊严也应该受到尊重。而尊重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王丽萍的女儿小艳放学回家后,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王丽萍听后把腰一叉,用质问的口气说:“你干什么坏事了?”小艳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小艳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
王丽萍继续责问:“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小艳很倔强地说:“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再问下去,母女之间一定会对立起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此时,王丽萍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小艳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王丽萍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其实我只是在算术考试时站起来借了一枝铅笔,老师就让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
小艳露出轻松的样子,很感兴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枝铅笔,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铅笔,我真的觉得为这么简单的事,老师教训我,不公平。”“是这样。但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准备一枝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这个主意不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因为不信任会使亲子关系中出现抵触和逆反,从而直接导致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要学会站到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必须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得孩子的信任。&&&
父母想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应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对孩子永远保持真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不要有任何虚假。这就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此之外,真诚还意味着父母要向孩子敞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时,父母可以说自己很灰心。如果父母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孩子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放弃大人自我的成见&&&
父母应该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硬要用成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发生许多亲子关系上的问题和不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放弃自己的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孩子。学会跟孩子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从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与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总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父母要尊重与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的不听话问题。
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到被重视&&&
只有感到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解并更好地控制情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