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是受凉引起的吗

不用手术疗效 冲击波治疗效果好
16:28:59&&&  来源:鲁中网
  “原先双脚一落地脚后跟就疼,没想到治疗了一次就好多了。这个仪器真的太神了!”已经80高龄的孙大爷在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了体外冲击波治疗。由于双侧跟骨刺,孙大爷双脚原先疼痛难忍,但是仅仅经过一次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的症状便明显好转。发现治疗方法有效,孙大爷立刻也对身体其他部位进行了治疗。“年纪大了,身上这疼那疼少不了,有这个治疗仪,治疗起来真方便!”
  对很多患者来说,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理念还很陌生。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原理包括空化效应、成骨效、镇痛效应以及代谢激活效应几种。其中,空化效应是指冲击波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时,一些微小气泡会产生微喷射流,并伴有气泡体积膨大的现象。
  空化效应是冲击波独有的特性。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使受冲击的部位微循环加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成骨效应的产生,则是由于在冲击波进入骨皮质的强度仅为入射强度的65%,其余的35%则被反射在骨膜下方,导致骨膜下血肿形成。&
  空化效应不仅造成部分细胞坏死,而且诱发成骨细胞移行和新骨组织形成。同时,冲击波改变了局部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了离子通道及细胞膜的极性,产生镇痛及及代谢终产物的清除与吸收。
  体外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众多,包括髌尖综合征、大转子疼痛综合征、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跟腱止点炎、慢性midportion阿喀琉斯肌腱、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趾筋膜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以及自发性下腰疼痛、帕荣雷氏病、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糖尿病足溃疡)、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水肿 、骨坏死等疾病,都能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
  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免除外科手术,不伤及正常组织,只针对病处尤其是坏死细胞起作用。同时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且不需住院治疗,不影响正常生活,治疗费用低。可以说,无论是对老年患者,还是上班族的“职业病”治疗,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体外冲击波治疗仪都是很好的选择。&冲击波中蕴含的哲理,你知道几个呢?医生倾诉多年心得
我的图书馆
冲击波中蕴含的哲理,你知道几个呢?医生倾诉多年心得
宝刀赠英雄,利器配名医。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冲击波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可能大多时候只是把冲击波当成一个治病工具。作为一名与冲击波经常生活在一起的治疗师,更多的时候感觉它像一个老朋友,它能够教给人们如何为人、如何做事。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冲击波中蕴含有哪些哲理1有为才有位。体外冲击波之所以目前在临床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备受医生推崇,而且病人满意,离不开其强大的“作为”。首先体外冲击波不仅能解决绝大数疼痛问题,而且在疼痛以外的其它领域也大有作为;此外体外冲击波的效果立竿见影,稳定持久,能为人们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医生技术、创造科室收益、提供科研方向和解除患者痛苦。你有作为,就会在单位和社会上取得较理想的待遇与地位。倘若无所作为,那么职位和地位便与你无缘。要想得到满意的职位,鹤立鸡群,就必须有所作为,就必须创造出比别人更优秀的成绩,就像冲击波一样创造出比别人更好的疗效。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临床调研研究表明,发散式冲击波是手持式传导子,方便治疗师或医生调节身体各个部位的治疗,而且可连续工作。冲击波的压缩机是空压机比油压机输出稳定,且不用经常清理。触摸屏的冲击波方便调节输出的参数和能量。VAS疼痛评估方面对治疗进行评估分析。具有这些特点的冲击波,才是一把真正利器,临床医生的真正好帮手。医疗器械正朝人性化、便利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好的医疗器械应该是能在为临床医生解决难题的时候,也给医生带来便利性和安全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解决好疼痛问题,必须有台好的冲击波。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经》标本理论中已提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本就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标就是被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的次要矛盾。那么冲击波治疗部位的选择是一门学问。点、线、面的结合就是一个标本的辩证,以痛为俞要上升到以病灶为俞,针对问题根源进行精准治疗。点就是局部有疼痛酸麻、条索、硬结或韧感的痛点;线就是可以依据筋膜链理论、经筋理论寻找问题根源,循经治疗;面,对痛点周围区域也要进行必要疏通,松解粘连。标本缓急辨治法则用于治疗错综复杂的疼痛,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管理人才,带好一个核心人才,带好一个重要团队,带好一个成功科室;处理患者问题时,主要问题解决的好,次要问题就容易解决;次要问题解决得好,又有利于主要问题的解决。&4有度才有效。对于体外冲击波的临床操作来说,一个关键点就是适宜的能量才能有效,也就是用多大压强,多大频率,多少次数?压强:冲击波在治疗时,应遵循先低压后高压,先低频后高频,即选择较低的患者可以忍受的冲击力量和手持压力,患者适应后逐步增加,达到患者可以忍受的最大冲击力量。当患者感到冲击作用点恰在平时的通患处,且伴随有冲击胀痛而非刺痛时,应是最有效的冲击治疗。频率:由于冲击波在生物组织中传播时,衰减系数基本随频率的平方而增加,所以频率的大小也决定了冲击波对组织的穿透能力。像腱鞘炎、足跟痛、网球肘等这类浅表的疼痛,建议高频率7—12Hz;对于肩部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距骨损伤等深部疼痛,建议适宜低频率5—8Hz。次数:一般先对疼痛区域放松冲击寻找痛点,再对痛点集中冲击,每个痛点可连续冲击600—800次。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就有“世间万物皆有度,无度胜事亦苦海”的佳句。做事要把握度,掌握分寸,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5团队协作。在临床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用冲击波治疗一些关节炎、网球肘、肩周炎等疾病时效果不佳,这时就需要多种理疗方式一起使用。在对关节、肌肉做冲击波之前,可先做微波疗法、推拿,用于肌肉放松、改善循环障碍;做完冲击波之后,可进行冷疗,降低周围的软组织的代谢率,减少疼痛和局部炎症和水肿的发生。冲击波治疗需要间隔3—7天才可进行第二次治疗,那么这中间可以再进行干扰电、极超短波、磁振热等治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就是团队。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理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利用物理因素的协同或相加作用以增强疗效,会起到相互促进、效果显著的作用。怎么学会发挥各个员工的优点是医院和企业发展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翔宇医疗—体外冲击波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的位置: &
体外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网球肘的效果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镇痛效果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镇痛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使用国产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45例网球肘患者,5日1次,共3次。分别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周,采用现时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量表(VAS)、Mills征评定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次治疗后即刻均比治疗前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治疗间歇期,疼痛较上次治疗后即刻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但均比上次治疗前的疼痛程度低(P0.001),疗程结束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由治疗前的(2.29±0.76)分降到治疗后的(0.74±0.52)分。治疗后VAS评分比上次评定均有显著改善,由治疗前的(5.06±1.51)分降到治疗后的(1.99±1.82)分。治疗前Mills征阳性率为95.6%,3次治疗后阳性率分别为86.7%、64.4%、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具有显著的即刻镇痛效果,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有累积效应。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686【正文快照】:
肱骨外上髁炎,因慢性积累性劳损导致肱骨外上髁腕伸肌腱附着处纤维组织变性、粘连所致,又因出现在前臂劳作者及网球运动者,因此称为网球肘,是运动创伤领域最为常见的末端病类型[1]。长期以来公认的保守治疗手段,包括局部理疗、药物、封闭、针灸、小针刀等,但存在疗效不稳定,症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玉成;郑连杰;王鸿飞;;[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安华,李小雯,于长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李建华;许志生;韩照歧;尤玲华;吴涛;;[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高想;吕建林;孙福荣;葛广勇;黄伸;;[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樊涛;黄国志;李义凯;吴文;曾庆;刘巍;王康玲;赵一瑾;;[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崇玉萍;陈香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胡晓琴;王玉英;傅嗥;;[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何炜;项立波;刘军;陈兵;刘云峰;;[J];安徽医药;2009年03期
熊勃;王新军;;[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邢崇慧;[J];按摩与导引;2004年02期
薛良成;;[J];按摩与导引;2006年05期
薛良成;;[J];按摩与导引;2008年09期
舒育芳;;[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战迅;王新青;;[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许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向东;王群松;;[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苏艳红;滕岩岩;吴立娟;彭彬;;[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梁巧琴;王禾;;[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石红;;[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国平;;[A];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燕;[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胡法信;[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付海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胡友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晓莉;[D];山西大学;2006年
吴明方;[D];苏州大学;2006年
张永祥;[D];重庆大学;2007年
熊若虹;[D];四川大学;2007年
苏全生;[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李晓琳;[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会兰;[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侯存强;[D];泰山医学院;2010年
周洪超;[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0年
唐选;[D];河南大学;2011年
荆治坤;[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丁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曹占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高万钧;[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王海芹;[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朱俊杰;[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成山,郑少斌,江建明,张鹏,赵善超;[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陈世益,James HC.Wang,Savio LY.W[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年02期
王刚;崔雨;谢谨;;[J];颈腰痛杂志;2009年02期
杨志洲;朱晓东;李明;;[J];脊柱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邓少林;权毅;潘显明;屈波;荣卫平;张波;廖冬发;;[J];四川医学;2006年07期
邢更彦,井茹芳,杨传铎;[J];现代康复;2001年22期
张兴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3期
郑萍;闫汝蕴;;[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4期
安华,李小雯,于长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孔繁荣;梁玉江;秦树光;李建军;李晓丽;;[J];中国骨伤;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玉成;郑连杰;王鸿飞;;[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邢更彦,井茹芳,杨传铎;[J];中国临床康复;2001年22期
马才英;张萍;胡永福;;[J];中国康复;2008年05期
张萍;马才英;;[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黄国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严松鹤;[J];按摩与导引;1999年06期
黄建辉;[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12期
海松筠,陈留池;[J];颈腰痛杂志;1984年01期
边萍,李凤兰,李杰,史玲,郭宏伟;[J];针灸临床杂志;1998年06期
刘胜淳,陈志强,郝永强;[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根诚;李为民;王彦青;;[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郑跃英;祝胜美;;[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黄新华;;[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陈彦青;吴晓丹;郑艇;;[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石玉珍;张丽;彭云红;;[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郑文美;朱完平;陈肖敏;;[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柳培雨;田毅;任杰;李菁;;[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徐葵;刘一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王鹏宇;杨仁;;[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张彩荣;;[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 勇;[N];大众科技报;2004年
蒲昭和;[N];大众卫生报;2004年
张献怀;[N];健康时报;2004年
彭炜 邹宁;[N];人民日报;2004年
宫静;[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邓爱文 何为;[N];广东科技报;2008年
王跃庆;[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周宁人 曹亮;[N];大众卫生报;2009年
河南辉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尚学瑞;[N];大众卫生报;2008年
叶明桂(上海武夷路地段医院
针灸科副主任);[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悠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臧卫东;[D];郑州大学;2006年
刘灵慧;[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刘长剑;[D];吉林大学;2008年
陈建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李威;[D];兰州大学;2009年
张永祥;[D];重庆大学;2007年
张科强;[D];吉林大学;2008年
王琳;[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肖文静;[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勇;[D];汕头大学;2001年
林伟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廖苏;[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陈岳兵;[D];浙江大学;2002年
付军;[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杨兆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张波;[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房小文;[D];苏州大学;2011年
张岚;[D];苏州大学;2011年
康荣;[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缃戠悆鑲樼殑鑷?垜娌荤枟鏂规硶_缃戠悆鑲樺惂_鐧惧害璐村惂
&&&&&&&&&&&&&&&&&&&&&&&&&&&&&&&绛惧埌鎺掑悕锛氫粖鏃ユ湰鍚х?涓??鍒帮紝鏈?惂鍥犱綘鏇寸簿褰╋紝鏄庡ぉ缁х画鏉ュ姫鍔涳紒
鏈?惂绛惧埌浜烘暟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球肘冲击波管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