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汀安微工业大学学安微的要多少分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7k-15k/月发布人汪洋(34分钟前来过,)影响力:18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7k-15k/月发布人汪洋(59分钟前来过,)影响力:18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7k-15k/月发布人汪洋(2小时前来过,)影响力:18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7k-15k/月发布人汪洋(5小时前来过,)影响力:18
浙江工业大学培训主任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Ta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员工本人做iOS开发的 坐标杭州 非培训班出身 浙工大毕业 入行一年 想问一下各位大神…现在给自己充电往...
Ta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员工谷歌是清华
百度是浙大
阿里是上交
腾讯是中国科大
网易是北师大
新浪是人...
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现任校长:
知名校友:
周光耀院士,徐光宪院士等
所属地区:
主要院系:
学校现有61个本科专业,大门类,院、理与技术学院。
主管部门:
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
国家重点学科:
学校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学校类型: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发明奖共21项
博士后流动站: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
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合作基地: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国际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
国家工程研究: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
国家地方联合:
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科技园: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
学校简介/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始创于,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1953年6月~6月),浙江化工专科学校(1958年6月~1960年8月)、浙江化工学院(2月~10月)、浙江工学院(2月~1992年10月)和浙江工业大学(12月至今)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先后并入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中国高校百强行列。 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目前,学校招收了来自23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专业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学校校办产业走与学科建设和科研开发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以学校科技成果为依托的校、、化工设备厂被确定为浙江省校办产业骨干企业,化工部建设司定点产品生产企业。学校后勤顺应社会化改革潮流,组建了后勤集团公司,按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建立满足办学需要的市场化、社会化后勤保障系统和服务体系。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中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中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浙江工业大学理应勇挑重担,努力建成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浙江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史沿革/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经历了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以下简称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5个发展阶段。
一、杭州化工学校阶段(1953年6月~1958年6月) 1953年6月,重工业部根据政务院“必须对中等技术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整顿和发展”的精神,宣布将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化工科合并,并选址杭州市建校,校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9月14号举行开学典礼。校园占地235 亩,设、分析化学、化学工厂机械装备等3个专业。学生835名,教职工152名,其中教师60名。 二、浙江化工专科学校阶段(1958年6月~1960年8月)&&&& ?1958年 6 月,学校归属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校名改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当年招收专科生。根据浙江省和化工部的协议精神,设基本化学、、、有机合成等5 个专科专业,学制为 2 年。另外还以化工机械、化学工程专科五年制的名义,招收初中毕业的新生入学(不久,改为二年制预科,结业后重考本科)。专业总数达12个(其中7个中专专业为无机物工艺、分析化学、化学工厂装备、工艺、、表等)。在校生1975名,其中专科生占24% ,教职工357名,其中专任教师130名。 浙江工业大学三、浙江化工学院阶段(1960年2月~1980年10月)1960 年2 月,浙江省要在(原名衢县,以下同)城郊集化工厂、化工学院、化工研究所为一体,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化工基地,决定以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为基础,衢州化工专科学校并入,建立浙江化工学院。校址选在衢州城南 12 公里的烂柯山下。1960 年2 月22 日破土动工,开始了第二个校园的建设。同年 9月,学校分衢州、杭州两地进行教学,本、专科师生约1400名。浙江工业大学在校学生 2176 名,其中本科生523名,专科生284名,中专生1369名。教职工895名,专任教师233名,设有高分子工学、基本有机合成、、无机物工学、电化学、、、炼油炼焦等8 个本科专业;无机物工艺、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高分子工学、电化学等5个专科专业,以及7个中专专业。开学时,定校名为乌溪江化工学院。8 月,校名改为浙江化工学院,在校生减少到660名(不包括中专学生348名);同时撤消杭州分部,中专恢复杭州化工学校建制,改由浙江省化工厅领导。7月,浙江化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又同归化工部领导,由于衢州校址外部条件差,投资 大、见效慢,为改善办学条件,化学工业部决定浙江化工学院迁回杭州,与杭州化工学校共同使用文一路校舍,并负责领导杭州化工学校。11月,两校再次归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学院又迁到衢州原址,杭州化工学校仍留在杭州,由省化工厅领导。在年中,浙江化工学院经历了“五年三迁”。虽然校址多变,学校不稳定,但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创业精神,带领师生员工化不稳定为动力,求质量,争发展。 && ?朝晖馆5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学校管理机构瘫痪;连续4 年停止招生,长期停课,影响了对大学生的正常培养。1970 年7月,在浙江省高等院校撤并中,杭州化工学校被撤销,147名教职工及有关校产并入浙江化工学院,人员与物资于当年11 月起分批迁往衢州,杭州化工学校至此结束。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以来,学校决心改变面貌,加快发展。根据浙江省建设需要,1977 年除恢复本科、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3个专业外,增设工业分析、农药化工、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4个专业,突破了单一的化工专业模式。1978年又增设化工设备防腐专业,本科专业达到8个。本科生年招生数超过330名,教职工748名,其中专任270名。1979年,首次招收化工机械、物理化学两项专业硕士研究生。设有5个研究室,31个实验室,设备总值已达289万元,图书超过30万册。 朝晖趣园四、浙江工学院阶段(1978年2月~1992年10月)&&&& 浙江工学院于1978年2月起筹建,校址选在(现为下城区)上塘公社所属的潮王(曾名朝阳,以下同)、东新大队,规划用地面积430 亩,按3000名学生规模设计,4 月4日破土动工。1979年1月,设立杭州分校,招生429名,在有关工厂企业、事业单位内设立7 个教学点,开办专科班。至1980年8月,建成约5000平方米校舍,并陆续从外地调入教职工约180名。为加速浙江工学院建设,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化工学院并入浙江工学院,并作为建校基础。8月4日,浙江工学院临时党委成立,从而保证了组织上进行统一领导;确定了边基建、边迁校、边办学的方针。同时招生专业增加到12 个(其中本科专业11 个),招生数增加到667名,其中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新生65 名在杭州本部入学,在衢州原址设浙江工学院分部,其他专业的新生564 名和1276 名老生在分部入学。自1981年起,按新校舍的建设进度,每年新生杭州入学,在衢州的教职工和图书、仪器、设备则分期分批迁来杭州。分部负责1980 级以前在校生的培养,直至毕业。至1984年,杭州本部建成校舍4.92万平方米,学校搬迁完毕,衢州分部随之撤消。朝晖梦溪村五、浙江工业大学阶段(1991年12月~今 )&&& ?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为发展浙江工业教育,开始和祖籍浙江嘉兴、现在台湾省的实业家张子良洽谈捐资共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筹建工作由此起步。1991年12 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张子良签订了,要点是:(1)为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兴建浙江工业大学捐资1000万美元,省人民政府配套费6000万元人民币。(2)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下设工商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和工程技术3 个学院。(3)工大建设分两期进行,1992~投资数占总数的62.5%,年投资数占37.5% ,完成。捐资接受单位为浙江工学院,更名后,接受单位为浙江工业大学。双方认为,如有可能,力争使上述计划尽快实施。(4 )建设项目分期的建设方案由浙江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浙江工业大学总体规划,定土地500亩,在校生6000名,校舍总面积26万平方米等。还公布了以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为组长的、省、市14 个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浙江工业大学(筹)基本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名单。学校也建立了浙江工业大学筹建领导小组,负责筹建工作。 通过一年余的筹建,已经具备了建立浙江工业大学的基本条件。1993年12月,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号文件,同意将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     1994年11月,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号文件,将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浙江工业大学。1997年7月,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号文件,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发专题会议纪要[2001]7号,将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2009年6月,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成为省部共建大学,亦为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成为浙江省第二所入选国家高等教育重大工程的高校。2013年12月,浙工大正式成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仅有同济、清华、浙工大、南京大学、华中科大、中山、武大、哈工大(按官网排序)8所院校成为正式会员。
办学规模/浙江工业大学
院系设置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13年10月,该校设有22个学院2个部。
工学一部: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工学二部: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其他: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师资力量截至2014年6月,该校共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8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17人,教师中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30人次。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共享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级“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23人、浙江省特聘教授21人。20位教授被聘为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学科建设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学科与工程学科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1]&。截至2013年10月,该校共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涉及一级学科8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1个,涉及一级学科32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工业催化
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省重中之重学科(5):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重点学科(22):化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中药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新闻传播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计学、食品科学、应用数学、刑法学、光学、教育技术学、化学生物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农药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4):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研究/浙江工业大学
2013年,该校获专利金奖数排名全国第3位(2010年全国第2位)[41]&,专利奖排名全国第6位,有效专利数全国排名第11位[42]&。
截至2013年10月,该校先后有35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截至2012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1位。2012年,学校被SCIE、EI、CPCI-S三大索引机构摘录的论文数在国内高校排名分别为第66、57和54位。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4.05亿元。科研平台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13年10月,该校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1个(包括参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能源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浙江省绿色农药清洁生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塑料改性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绿色化学合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通信网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服务平台(1):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绿色制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学术资源浙江工业大学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已达824.9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31.4万册,电子图书163.7万册,印刷型期刊合订本20.2万册,电子型期刊合订本87.2万册,硕、博士论文322.4万册。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种的专业文献,文献覆盖文、理、工、法、农、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学科门类,尤其以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经贸管理等类文献最为丰富。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该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2002年创刊,2007年起由半年刊发展为季刊,大16开,120页,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十一卷,2003年-2012年共出刊32期,发表论文718篇。设有“政治学”、“哲学”、“经济管理”、“法学”、“文学”、“语言学”、“高等教育”、“艺术”、“新闻与传媒”、“科技、经济与社会”、“伦理学”、“图书馆学”等栏目。
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统计显示,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及学科排序等计量指标每年持续提升,2011年影响因子(复合JIF)为0.511,在全国&673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62位,跻身前四分之一。期刊综合JIF、人文社科JIF在同类660种期刊中排名分别为第106位、第98位。三项排名指标分别比2010年的统计前进了82位、72位、76位。
学报社科版加入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人口学》、《中国政治》、《宪法学、行政法学》、《文艺理论》、《影视艺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学刊》、《新闻与传播》等全文转载。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是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国际刊号:ISSN&,国内刊号:CN&33-1193/T,A4开本,每期120页。前身是《浙化科技通讯》,创建于1973年4月。截至2012年,已出版40卷,共160期,刊载论文达2846篇。
被国际六大检索之中的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英国的《科学文摘》列为源期刊。有关化学化工方面的论文的摘录率达90%以上。并先后被国内重要检索系统如《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以及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等收录。本刊还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
2004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多位专家评议推荐,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并再次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为统计源期刊。2009年11月,被评为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发酵科技通讯》以报导味精、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等发酵产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为主,在生物发酵、行业特色、应用技术等方面特色明显。
《高教与经济》是浙江工业大学主管、主办的高等教育类专业期刊,1988年经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创办。季刊,大16开,64页。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二十五卷,2003年-2012年共出版40期,发表论文682篇。设有“高教与经济”、“高校改革与发展”、“高校管理”、“人才培养”、“党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研究”等固定栏目。2003年-2012年一直被中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同时被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公共图书馆一直收藏。
学校领导/浙江工业大学
现任领导名誉校长:沈寅初
党委书记:梅新林
校长:张立彬
党委副书记:肖瑞峰、何智蕴
纪委书记:卢章陆
副校长:华尔天、陈杰、李小年、肖刚历任院长李恩良:(1981年12月——1983年12月,任浙江工学院院长);邓汉馨:(1983年12月——1988年1月,任浙江工学院院长);洪起超:(1988年1月——1993年2月,任浙江工学院院长;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洪起超:(1993年2月——1994年9月,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吴添祖:(1995年6月——2000年12月,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沈寅初:(2000年12月——2005年3月,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张立彬:(2005年3月——现在,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
杰出校友/浙江工业大学
科技界浙江工业大学徐光宪,中国稀土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干福熹,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刑球痕,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光耀,现任中国成达工程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夏衍()作家、文艺评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余杭人。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王广宪,2003年1月任海南省政协主席,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张鸿铭,2009年4月起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茅临生,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长;2010年1月起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魏大鹏,天津科技大学校长、党委书记。2008年3月起任天津市人事局局长。
孙文友,2005年11月任中共湖州市委书记。2006年3月任中共湖州市委书记、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沈莲清,女,1946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本科毕业,1981年杭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该校化材学院任物理化学教师。年由国家教育部公派任澳大利亚New&South&Wales大学高访学者,年任荷兰Wageningen大学高访学者。曾任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农跃,2006年至今,任上海圣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白浪,2004年12月起任凯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燕和,现任福建省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季诚建,杭州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建德市化工学会理事长,是杭州市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尤源,2000年至今担任浙江正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生来,2001年8月至今任浙江巨化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
冯浩,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方岳亮,现任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忠瑶,现任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吉昌,2000年4月至今任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执行校长,兼任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主任。
刘晓清,现任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
葛炳灶,现任浙江今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童志远,现任沃尔沃中国区CEO。
余建伟,现任浙江省常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光明,现任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合规部总经理。
张志祥,著名企业家,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著名海外校友
赵晓明,文化战略学家、出版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崇德宣印堂》创办人、美国大华府(华盛顿地区)浙江同乡会创始人及首任会长。现任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主席、美国亚洲文化保存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
李寿恒:中国化工奠基人。
沈寅初:中国绿色农药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显示方式: |
包括中国学校和外国学校
共有80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1次
参与编辑人数:2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29:01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简介
我要传图片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台州路217号 电话:0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68号 电话:5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电话:8,,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路222号 电话:6
地址:浙江杭州临安市衣锦街252号 电话:7,(传真)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65号 电话:07
附近其他商户
附近美食 附近酒店
杭州知名连锁品牌
8684本地信息反馈/友链交换:
8684本地商务合作: QQ浙江工业大学
教师数据中心
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技术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概况University Profile
&&&>>&现任领导
沈 寅 初 名誉校长
  男,浙江嵊县人, 1938年7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
  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入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课程。1964年后一直在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工作,任总工程师,并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化工和生物农药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开发了井冈霉素、7051(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产品,为我国生物农药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主持完成了微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的工业化装置,开创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业中应用的先河。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199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获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2002年获杜邦科技创新奖,2002年获候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2009获浙江省年度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2000年12月至2005年3月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2005年5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
蔡 袁 强&党委书记
  男,浙江诸暨人,1965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1990年参加工作,任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1991年调浙江大学任教,并于1998年晋升教授,1999年博导。2001年,2004年赴西班牙Centro de Experimentaci&ny Obras P&blicas研究所、英国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短期高访和合作研究。历任浙江大学基建处副处长、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2006年6月任温州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08年3月任温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5年7月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7年7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主要从事饱和土动力学与地基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岩土工程学报》编委、《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等职。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会评专家。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9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参与(排名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基金。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
李 小 年&校 长
  男,浙江龙游人,1963年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 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1984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化工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浙江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7月-2002年10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1984年8月至1998年10月先后任浙江工学院化工系教师、催化研究所副所长、多相催化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10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12月任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2003年12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院长;2006年4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院长,2006年5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筹)常务副院长,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任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挂职),2012年2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挂职),2016年4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2017年7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工业催化剂技术与绿色工艺等的研究,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现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化学类与化工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和《浙江化工》编委会副主任、《工业催化》编委。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何&智&蕴 副&书 记 
  女,江苏靖江人,1957年出生,教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82年至1984年在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4年至1987年任杭州化工职工大学教师,1987年调至浙江工学院,1994年至1995年赴日本足利工业大学进修,1995年至2002年任先后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至2000年攻读浙江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6年任浙江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2006年4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学校办公室主任,2006年5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长,2008年11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负责学生、共青团、宣传、统战、社科、保密等工作,受校长委托负责学生工作。
华 尔 天 副 校 长
  男,浙江慈溪人,1963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1983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机械系。1983年8月至1997年12月,先后在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宁波大学从事技术开发、教学和科研工作。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先后任宁波大学机械系副主任、工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副处长。期间,2001年7月至9月,赴英国阿斯顿大学开展先进制造技术合作研究;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任浙江省科技厅综合计划处副处长(挂职)。2002年12月至2007年7月,任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任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2008年11月至2011年7月,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任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主要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和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973前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共计11项,获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2项、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1项。2013年1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体育军训工作。
陈&&& 杰 副 校 长
  男,浙江临安人,1964年1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1984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化工系分析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5月获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在职); 2004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84年8月至1994年1月先后任浙江工学院党委办公室秘书、社科部(马列教研室)教师、教研室主任;1994年1月至2010年10月先后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设备管理办公室主任(兼),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发展规划处处长,发展规划处处长、省部共建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兼)。2010年10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基本建设、后勤、房产、保卫、产业工作。
顾&&&&玮 纪委书记
&&&&男,浙江台州人,1961年5月出生,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1982年1月毕业于杭州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浙江省教育厅(省教委)工作,历任普通教育处干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1年6月任省教委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处副处长。2000年9月任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2008年4月任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2010年12月任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2013年5月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2015年9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负责纪律检查工作,受校长委托负责监察工作,协管审计处。
&陈 建 孟& 副 校 长
&&&&男,浙江慈溪人,1966年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 1992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在浙江工学院任教。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2003年8月至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做访问学者。历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科技处处长、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等职;2012年3月起任学校党委委员。主要从事环境生物与催化领域的研究,以第一获奖人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兼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负责人、科技部染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工业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服务创新大气平台理事长、浙江省环境应急专家组组长等职。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所带领的创新团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201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2015年10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科研、财务、实验室设备与资产、图书情报、校园信息化工作。
&虞 晓 芬& 副 校 长
&&&&女,浙江宁波人,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 1985年8月毕业于浙江工学院工业企业管理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1987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同年分配至浙江工学院工业管理系任教;2006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9月晋升教授。曾赴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短期高访与合作研究。历任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等职;2012年3月起任学校党委委员。主要从事房地产宏观政策与市场研究、城市经济、技术创新等方面研究。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浙江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浙江省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咨询委专家、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土地估价师学会副会长、杭州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委员等。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霍英东教学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浙江省第二届师德先进个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讲的《工程经济》被列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带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6年4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人事、发展联络(地方合作、校友)工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微工业大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