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省的河南省高中英语教材教材一样吗对?对高考的考生有什么影响

频道栏目&&&
新闻客户端&&&
华西都市报新闻客户端
华西都市报新HD
2017高考大纲新变化对四川考生有何影响?名师这样解析
制图杨仕成10月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各省教育部门下发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就大纲而言,各个学科考试模块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017年四川将全面使用全国卷,因此这一对高考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一经出台,立即引起了四川高三教师、考生极大的关注。10日,成都市教科院召开了高三学科分科讨论会,大纲的变化成为了老师们热议的焦点。华西都市报记者随后采访了成都市教科院以及成都部分名校学科带头人,就新大纲的变化进行解读:调整后的2017高考大纲,在文综上难度有所降低,理综里面物理增加了动量模块考查成为关注热点,另外语文加强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创新继承方面的考查。根据变化,老师们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点的练习,回归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不要搞“题海战术”。语文阅读量可能增大注重综合素养的考查成都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一凡语文考纲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突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民族精神的发扬;第二,现行考纲中传统的两个选修模块“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成为必考模块;第三阅读量可能增大,考查学生快速阅读和筛选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还将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材料中渗透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等元素。备考建议: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对材料的选用,对人文素养、核心素养的关注,重视传统文化,比如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体现创新精神等正能量内容;在文体复习上,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要兼顾,纠正过去偏向实用类文本的复习倾向;同时限时训练快速阅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使用全国卷有利中上学生考出好成绩七中万达学校数学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刘志刚2017年,四川高考数学科目将使用全国卷。从试卷结构上来看,以前四川卷选择题10题,全国卷12题,四川卷填空题5题,全国卷4题,四川卷解答题6题,全国卷5题+3选1(2017年变成2选1)。从均分上看,全国卷得分略低,但四川卷最难的圆锥曲线、导数比全国卷更难,全国卷有利于数学中上同学考出好成绩。全国卷和四川卷考察主干知识基本相同,全国卷在三角函数、数列两个内容中考一个解答题,四川卷则两个内容都要考。四川卷边缘化的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独立性检验、积分,在全国卷中各年均有考。备考建议: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回归教材,挖掘典型题变式扩展,做到教材上的例题、练习完全过手;要重视思维训练,少搞题海战术,注重书写格式培训,规范表达方式。英语单词量有所增加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成都市教科院高中英语教研员罗炯彬第一,应该关注考纲的微调和变化,例如词汇量在原有3200个单词的基础上增加至3500个,建议考生参考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上所列的3500个词汇,这将成为2017高考英语词汇范围。第二,在教学内容进度要求上,建议教师完成我省统一使用的外研版高中新标准英语教材第八册各模块中相应语篇的阅读教学。第三,在测试练习中,建议采用全国课标Ⅱ卷题型与难度。第四,在阅读教学中,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英语文化习俗密切相关内容的训练。第五,听力训练做到常态化,听力内容要覆盖课标中涵盖的24个话题,训练难度不宜过高,录音内容的速度不宜过快。在书面表达方面,要注意抓准写作要点,用常见词汇及多元表达方式,组织好文章结构,突出写作重点。地理考试内容减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都实外西区地理教研组长魏国富对考生来说难度降低是好事。从2017高考地理修改的考纲来看,地理学科的选考模块从三选一改为二选一,减少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的复习。由于减少了一本教材的单独复习,这对考生来说考试内容减少了,因此,并不会带来备考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说有减负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考试大纲删去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在必修一《自然地理》模块里面是会涉及到的,很难隔离开来,所以还是会复习到。至于四川高考采用的全国丙卷的总体难度如何,本人认为,还是在2016年的基础上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备考建议:注重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和基本能力的落实训练,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培养学生关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历史难度降低 考生负担减轻成都实外西区高一历史备课组组长陈兵看到修订后的历史大纲,考生应该笑了。新修订大纲的主要变化体现在选修内容上:从以前的6个选考模块变为删去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生从“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删除的考点都是难度较大、学生熟悉度不高的。事实上,在2016年高考中,选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的人的确较少。各省学生选做题的数据统计显示,特别是民主思想与实践难度较大,得分率不稳定;而历史人物评说、历史上重大改革和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选做率和得分率相对较高且趋向稳定。备考建议:建议教师和学生在平时模拟训练时严格按照全国卷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多命制3选1的试题模式,针对全国卷选修题脱离教材的明显趋势,材料选择上不要拘泥于教材;针对学生普遍在材料信息提取和综合运用材料逻辑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能力偏弱的实际,设问方式上多采用全国卷常用的设问方式,如背景、原因、比较、意义、作用和评价等,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各类题型的规律性解题技术,以尽快适应全国卷。从大纲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还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拓展复习。政治关注核心素养 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成都实外西区政治备课组长张磊2017年新考纲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其“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与2016年基本保持一致。届时四川考生将会是第二年参加全国丙卷的考试,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四大考核目标与要求上将进一步面临挑战。备考建议:考生可在几方面重点关注:一、新考纲更加强化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关注核心素养。如:对歪曲历史认知和错误的价值观要提高敏感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反映国家发展战略及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意识。二、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1、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2、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三、要体现学科特色,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突出各种热点话题。物理新增动量考点知识体系更完备石室中学物理教师 成都市高三物理中心组成员杜一平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出台之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新考纲修订内容,物理学科修订内容如下:进一步细化“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是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了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物理选考模块由原来的3(3-3、3-4、3-5)选1,变成1(3-5)必考+2(3-3、3-4)选1,新增1个模块,使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更加完备。这对之前选学任一模块的考生来讲都是平等的,也有利于考生的大学学习。备考建议:鉴于各学校已经开始一轮复习,不建议中途改上新增模块新课,新增模块教学可以放在原定一轮复习计划完成之后进行。之前未选学3-5模块的学校在进行3-5模块教学时,建议用时1学月以上,侧重动量问题的综合运用。由于3-5模块从选考变成必考,已选学3-5模块的学校也需加强动量结合电磁学知识综合类问题的复习,并适应动量类问题出现在试卷的不同位置。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最好的状态迎考。化学对考生影响不大扎实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成都市教科院高中化学教研员邓玉华2017年高考大纲化学考试模块的修改变化对考生影响不大。删除的选修2模块“化学与技术”,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很多地方考生都没有学。而另一个模块“化学与生活”是文科生学习的知识点,高考化学没有该模块。修改后的大纲,要求考生在选修3和选修5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在四川都是在学的模块。备考建议:复习方面,现在高三复习已经进行了一个月。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第一轮复习就要处理好选考问题,对复习模块内容有所倾向。第一轮复习以掌握教材为主,带着问题梳理出主干和重难点。化学全国卷着重对基础及其应用的考查,复习时首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框架搞清楚,建立起系统性的认识,要重视实验,基本原理要掌握扎实。不能用题海来代替复习。生物只是微调影响不大学会用语言表达生物学观点成都市教科院高中生物教研员郑达钊生物学科考纲的变化是把选修1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删去了,考查的内容减少了,更方便考生集中精力复习要考的内容。而调整的内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PCR)”属于选修3,四川的考生基本没选该模块,影响不大。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的“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都是四川学生在学的内容。备考建议:2017年四川高考理综将使用全国卷。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回归教材,关注基础知识。尤其注意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简单记忆上。注意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注意训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物学观点的能力,这是难点和全国卷最看重的。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峥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20元--1000元)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
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热帖排行榜
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
掌上四川:
zhangshangsc
华西都市网
四川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四川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高考改革对高中学习与录取有哪些影响?
12:48 来源: 戴氏教育
一问:语数外很强势,物理化学等科目&失宠啦&?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疑问:从浙江和上海出台的试点方案看,学业考试成绩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是否会导致像物理化学等这样一些科目的弱化,并进而导致人才素质结构发生变化?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在高考中的比例,我不认为有所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全国的情况还是地方的情况,语文、数学和外语每门是150分,整个加在一起是450分,文综和理综大概是300分,除一下也就是六七十分。浙江的方案是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上海是70分,乘以3以后,并不低于现在的比例。而且我觉得这样不会造成人才的素质结构变化,我们现在正在承担教育部的重大攻关课题,对高考试点进行跟踪和评价,通过跟踪,我们靠数据说话,如果这个导向导得好,可以全科覆盖,如果真的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因为是试点,还可以调整。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其实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最近看到媒体报道的大学推出的专业对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物理跟化学基本上囊括了70%-80%的专业,所以物理化学学科不会被弱化。过去有的教材偏深,实际上没有必要在中学就学得这么深,让真正有能力、有兴趣的人进入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好了。
二问:未来的高考分差会不会太小,能力高与能力低的学生傻傻分不清?
政策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
疑问:这样会导致高考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考生分数的差距拉不开吗?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这样的情况未来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我觉得总体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尤其有利于成绩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可能不利于少数有特殊才华的学生,这就需要其他途径作为补充,比如说自主招生,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个途径把各种优秀人才都选拔出来。
三问:学业水平考试可以多次考,学生的负担会不会更重啦?
政策要求: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各省(区、市)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会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吗?因为很多学生为了取得最好成绩,会去考两次。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部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配套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同一科目可以让学生考两次,那么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多考一次,力争更好的成绩,这个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才是更重要的,即使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只要能达到主要目的,就值得采纳。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学业水平考试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觉得是负担。
四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呈现,对孩子真的公平吗?
政策要求: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来呈现,是否科学和公平,A和B有可能就一两分之差。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学生确实可能因为一两分之差而被划为不同等第,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不会是这样。高考录取也是一样的,可能一分之差,有的人被录取了,有的人落榜了,你能说这两个学生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吗?没有绝对的公平,高考改革应该考虑周全,但是也不能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老是那样,改革就没法推进了。
五问:走班制是高考改革后的趋势吗?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除了包括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还包括学生自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相关意见规定,要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
疑问:这将对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形态产生重要影响,选课走班成为发展趋势,但也面临很多难题。它将带来哪些方面的挑战?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按照上海市教委的统计,&3+3&大约会产生20种组合。个性化课程、个性化教学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采取网上走班的形式,通过实体课堂和网上虚拟课堂混合学习互补的形式,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套餐课程,逐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我们今年会根据上海市的改革要求,实现网上走班常态化。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我感觉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单纯靠学校来应对有很大困难。当然学校也不能消极等待,有一些学校通过改造教室,使空间变得多样化,包括对教师进行重新筛查,研究到底怎么应对今天的学生需求,等等。不是说全部条件都具备了我们才能进行改革。等全部条件配备好了,我们可能错过时机了。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课走班的方式,对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利,应该尽力推广。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推广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可以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可能受到较大的制约,那么可以更多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来弥补师资的不足。国家在教育投入上,也要相应作出考虑和安排。
六问:综合素质评价,我们真的能够相信你?
政策要求: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疑问:综合素质评价,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可比性吗?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当前,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如果由高中学校自己去确定,自己评自己的学生,同时各个学校之间又存在竞争,我觉得这个机制本身就有问题。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待社会诚信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后,把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权力交给高校,高校拿到高中提供的学生材料,从哪些维度,怎么筛选,我相信他们有了权力之后,一定会下决心来加强研究,找到更好的方式,我们应该相信高校的智慧。我很惊讶,国外的学校在招我们高中学生的时候,怎么那么精准,通过我们提供的材料就能发现好的学生。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保证可信度,可比性?我觉得,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对于要记录的内容、记录人、记录的程序,要有一个基本规范,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规范和标准来记录,才有可比性。其次,今后可能要建立电子文档,并且明确由哪一级部门来管理,记录的内容不准改动。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学和大学要协作起来进行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第一是可信,第二要可比较。中学解决如何可信、如何可比,大学解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进行评价,另外解决怎么样作为重要的参考,这个,大学要下功夫进行研究。
七问:扩大高校自主权,对学生来说有些啥意义?
政策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的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疑问:扩大高校自主权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它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有什么用?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考试改革很重要,但考试改革最终是为招生改革服务的,新高考方案在考试的多样化、选择性方面有很大突破,为高校招生改革提供了基础。这次改革是否能符合老百姓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招生改革。高校第一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来制定选才标准,高中的选择性也好、多样化也好,是根据高校的录取标准、学科选择的标准来进行调整的。高校招生改革将对高中的课程、教学及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促进高校与中学人才培养体系衔接,可以说意义非常重大。
八问:中小学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高校如何用?
政策要求: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疑问:高校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才能公平与科学呢?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综合素质评价过去确实区分度比较低,不可比。现在既然明确提出来要把它作为一种参考,我想高校还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发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专家学者的作用。如果高中学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是可信的、可比较的,我相信我们的专家肯定能找到可操作的、合理的、便捷的评价方法。怎么在高招较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评价,这是大学的责任,高中负责提供就行了。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省2008年曾经试点过,我们希望回到院系招生委员会。实际上,将来各个高校的招生委员会重要职能是制度的监督,招生的主体应该回到院系,各学科、各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学科的教授才是最清楚的。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哪三科纳入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使用,不应该也无法让学校招生委员会来制定,这些都应该交给各院系招生委员会的专家。
九问:农村孩子上好大学,会不会更难了?
政策要求: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疑问:不过,新高考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提出,这会不会不让农村学生没有优势?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将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有助于转变&唯分数论&、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促进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也不是说具体打出多少分数,而是学校在学生档案中如实记录,高校在录取时作为参考依据。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否会出现让农村学生更加边缘化的后果,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与这一改革配套的措施:如果只改革高考科目,不去推进农村学校师资、课程建设,那么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而如果以推进高考改革为抓手,针对农村师资、课程薄弱的问题,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课程质量,那么,改革起到的是促进农村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作用。这就要看地方政府、学校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改革。
十问:自主招生如何保证公平?
政策要求: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疑问:自主招生无疑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公平呢?
刘新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我认为取消那些所谓的自主招生联盟是好的,原来高校之间进行自主招生结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源垄断,把自主招生考试变成了一个&小高考&。对于学生而言,在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的时候,自主选择性太小,非常多的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点去选择大学和专业。而自主招生在自荐以及考试形式上更趋向于选择有兴趣特长以及有独特想法的&偏才怪才&,如何将自主招生深入做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值得反思。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自主招生的健全制度体系一定要包括专业的健全的独立第三方监督体系。标印着&绝密&字样的试卷由警方护卫考点、监控录像、全封闭阅卷,这些都还只是技术层面的措施。必须形成整个招生过程的系统环路,在理论构架和制度体系建设上不落后,并转换成一套系统可操作、可监督、可重复的专业规则,才能防堵从各个路径钻进来的&老鼠&,保障自主招生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我们用事实证明了一切!教学质量,胜过万千承诺
2016年学生毕业合影(部分)
2015年学生毕业合影(部分)
咨询热线:400-093-9985
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成都市高中优秀政治教师,戴氏高考中考成都总校名师。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自...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中学数学教师,从事六届高三数学教学,专业功底扎实,善于剖析高考重...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成都总校名师,成都优秀青年教师, 8 年教学经历, 4 届高中毕业班经历,所带学生成绩平均...
前名校地理学科组长, 10 年高三教学经验,成都戴氏高考中考总校地理教研组组长,教师,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
戴氏高考中考成都总校副校长,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学习规划和成功管理高级培训师,多年国重名校教学管理经验...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成都总校历史名师,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龄11年,8届高三历...
全国服务热线:400-093-9985
Copyright 戴氏教育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权威解读新高考对考生的影响
【本期导读】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召开2015年度教育评价研讨会,以&高考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为主题,探求在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背景下,解决高考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过程中可能和实际存在的重大问题。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在会上,介绍了浙江作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各项工作与进展。本期《教改实验室》特别将他的精彩观点与大家分享,干货很多,值得细读。 主持|杨晓燕
  演讲人: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
  浙江占地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5600万,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60万学生,我们基础教育15年有840万学生。高中阶段浙江省一直保持的是普高和职高对半或者说基本相等,普高是55%,职高是45%。
  今天下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普通高中定位的认识,第二是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的基本情况,第三是改革之后浙江省的高中面临的挑战和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工作。
  ●重新思考普通高中的定位&&
  这个时代应该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首先我们想谈一下对普通高中定位的认识,为什么先谈这个认识,其实我们一致认为高考改革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手段,包括课程改革其实都是手段,这样的手段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改革或者高考制度改革设计的时候还是要回过头来看看普通高中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们认为研究普通高中这个时段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到其与前面小学、初中不太相同的地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跟小学、初中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和初中还没有到这个时期,高中学生会形成&三观&的基本轮廓,大学会逐步稳定下来,所以一个人从大学毕业以后&三观&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不会太大。这个轮廓是在高中阶段形成的,高中是&三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时期。
  二是高中恰恰又是孩子职业性向分化的关键时期。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所有的课程还要统一学习,高考改革之前高中还有文理之分,有文理之分至少承认到了高中就要分化,其实还不止文理,还包括体育、艺术等更多的分类。这说明我们要承认了到高中阶段孩子的职业性向是分化的。
  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浙江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全面普及,浙江省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全国第四个普及的省区。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宣布普及15年教育,普及就是在85%以上。2011年以后我们浙江省高中教育的普及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去年98.5%,所以普及速度很快。
  高中普及跟没有普及之前,孩子的差别在哪里?这个差别就是,孩子个体之间的差异比原来没有普及之前更加明显。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在强迫所有的孩子学同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合理的,不可能也没必要。这是第二个我们觉得要思考的。
  第三个就是工业化的进程。浙江省在2010年已经宣布完成基本工业化,到2020年要实现现代化,到了完成工业化的社会。
  工业化社会跟农业化社会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农业社会是孩子成年以后就当农民,我们说的&修理地球&。原来农业生产水平低的时候,农业需要的技能不复杂,所以高中不需要考虑太多。到工业化社会以后,工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比农业社会要丰富、要分得更细。
  同时,进入到工业化社会以后,未成年人在成长的历程当中需要回答农业社会不需要回答,但在工业化社会却一定要回答的问题,就是&长大后我从事什么职业& ?这个以前是不需要考虑的,但是现在必须要考虑。
  所以基于这三点分析,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普通高中的定位问题。
  首先我们认为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因为普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是打基础的教育。其次,高中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原来我们都说是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但是到了这个时代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了,又是工业化的社会,这个时代应该是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这个全面有个性发展体现在哪里?我们认为在普通高中阶段应该为孩子作好三个准备:第一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因为有很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第二为接下来接受高等教育做好准备,浙江有接近90%的普高毕业生上大学,毫无疑问的我们要做好进一步学习的准备;第三工业化社会的高中阶段可能还要为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我们觉得高中阶段的毕业生如果说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这三个准备,要把这三个准备好,高中毫无疑问的不会再像原来那样齐步走,高中的变化就是选择。
  浙江省作为国家的改革项目,2012年主动地深化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这次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动作就是增加选择性。其中在课程结构上我们做了调整,教育部的高中课程方案里面是必修116,毕业学分144,选修就是28学分。浙江2012年深化课改的时候就把必修课程压倒了96学分,限定选修24学分,自由选修24学分,扩大了选修的范围。因为我们认为,116学完之后再大文、大理一分,孩子在高中阶段真正自由选修的是6个学分,其实选择性是不够的,无法体现高中普及以后孩子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
  所以2012年,我们做了这项调整,而且列到选修课程里面的内容高考不考,而且要求学校开发选修课程,通过这两三年的努力,一般浙江省的一所普通高中都有150门左右的选修课程,现在的高中校长来介绍一周开多少门课的时候,不再是原来的16门课,而是&我们学校有160、170门课&。2012年课程改革为我们做了很好的铺垫,2014年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后我们比较顺利的对接上了,在谈高考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重新思考高中到底是干什么的。
  ●解读浙江高考改革方案&&
  四种招生方式给考生更多自主权
  其实浙江跟上海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只是有些细微的差别。浙江的高考招生改革是在国家方案下面根据浙江的实际制定的。一是国家的要求&两依据一参考&,同时要求多元录取。浙江高考招生有四种方式,高校录取有两个权利,一是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第二个对孩子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提出要求。
  四种考试招生方式:第一是统一高考招生。这个是参与学生最多的,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通俗点就是3加3的方式,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现在的高考其实不是原来严格意义上6月份的三天考试,而是两种考试的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
  首先是学业水平考试,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其实有两个水平,我们叫学业考试一,还有学业考试二。学业考试一有13门,传统的9门,加上一门技术,再加上音体美,考试的范围就是必修模块,而且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参加作为毕业条件,浙江一直是这样做的而且一直非常严格。学业水平考试一是有13门,统一的是10门;学业考试二只有7门,学生怎么考呢,学生在7门里面选3门就可以了,考试范围主要是选修加一部分必修中比较难的部分。
  学业考试二记入到高考总分,可能跟上海不同的是我们这7门学业考试二跟这7门学业考试一是合在一张试卷上一起考的,比如说物理有水平一和水平二的考试,但不是分两次考,是摆在一张试卷上,第一部分水平一,第二部分水平二,同一时间开考。如果你选择水平二,水平一和水平二同时考,你的考试时间会延长半个小时,这一点跟上海不太一样(上海是两个考试分开,我们是合在一起)。
  每年的4月和10月这些科目全科开考,再加上高三那一年的6月语数外开考。7门里面的水平二的考试,我们是3年以内有两次考试机会,同时你的成绩两年内有效。也就是说,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分两个部分,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里面10门全考,水平二里面7门选3门。语文、数学考1次,必修加选修,满分150分,当年当次有效;外语虽然每个孩子都要考,但是跟语文数学不太一样,外语每年是开考两次,一次是在10月份,一次是在6月份,学生也是三年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也是两年有效,跟前面的语文、数学不太一样。浙江考试这6门里面除了外语是用全国试卷以外,其他的科目都是浙江省自己出题,是这样高考和学考相结合的。
  理一理浙江列入高考成绩的750是怎么构成的。第一语文、数学,毕业当年考试,每门150分,跟传统高考一样;第二外语,孩子三年里面有两次考试成绩,选一次最好的成绩,满分是150分;第三就是学考中的选考,7门里面选3门水平二考试,也是有两个有效成绩,选择一个最好的成绩,每门是100分,加起来300分,总分还是750分,这是构成高考的成绩。
  所以现在浙江的改革之后的&高考&就不是传统意义的高考。浙江的这一届孩子,今年秋季的10月份是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要说高考这个时候也开始了。
  由于我们是七选三,就有一个等值的问题,这里不多展开了上海已经讲了。我们分析了很多的方法,包括标准分转化等等。等级赋分其实还是表示这个孩子在一次考试中你在人群中的位置而已,先用分数,然后换成等级,然后再换成分数,这样可能老百姓比较好理解。
  如果这个孩子把物理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这个孩子要考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水平一的物理,第二部分是水平二的物理,一次同时考。如果这个孩子高考不选物理,只是考跟毕业有关系的水平一,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只做前面一部分就可以。怎么来赋分呢,比如这次的物理有10万人报名,其中8万孩子把物理作为水平一,即作为毕业考试,还有两万人作为高考科目报名考试。这8万人的考试时间为70分钟,考前面水平一的试卷,时间到了收卷,还有两万人作为高考科目的再考30分钟。
  试卷批下来我们这样处理。水平一的试卷全部拿出来,按照15%、30%、30%、25%这样的比例确定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我们分ABCDE五等,这是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如果是水平一的话只能一门不及格。剩下两万人是作为高考的,首先看这两万个人里面有没有前面水平一不及格的孩子,假设有一百个孩子不及格,这一百个孩子就淘汰了,作为高考成绩这次记0分,因为前面学业水平考试你都不及格,所以就记0分,剩下19900个孩子,前面的水平一合格了,每个人先给40分,剩下60分我们分20个等级,最前1%最高一级的,比如说给你一个A+,2%和3%给你一个A,如果是A+刚好记100分,如果是A的话记97分,三分一档这样往下降,20个等级,其实加上前面水平一合格的40分共21个等级。假设水平一是合格的,水平2是0分,他还能获得40分。所以七选三的三,成绩是40、43、46这样上去,21个等级分数。如果0分算的话是22个等级分数。
  高校按专业和专业类确定选考科目范围。浙江有35种组合,高校同时还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这件事情比较麻烦,前面按专业和专业类确定考试科目范围没有问题,我们今年2月28日那一天在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全部公布招生要求,其中30%放弃了,还有70%的高校有要求。被要求的学科最多的是物理,第二是化学,第三是技术,第四是生物,专业要求里面要求考物理最多,考化学是第二,我们做了一个统计,35种组合任何一种组合能够报的专业范围都可以达到70%以上,当然期中理、化、生组合是最高的,能够达到80%多,其他的组合都在70%以上,换言之比原来的能报的范围更广。
  当然填报的范围是有限定的,不同的高校不太一样,原来是统一的,现在是给高校自己定,这个跟以前不太一样。但是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我们允许他提条件,我们要求在浙江招生的高校必须在孩子高二结束的时候,他们的招生简章里面要有明确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比如这个孩子学业水平考试有一门是C,有的高校提出有低于B的学生就不要了,这个孩子可能就不能报考这所学校了。
  我们在与高校座谈的时候发现高校对普通高中真的不了解,我们开什么课程、课程内容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我们提出的要求也不知道。所以我们给高校一年的时间了解情况,高中到底是什么样,他还能提出要求,否则是不能客观要求的。
  我们每个志愿都是专业加学校构成,孩子可能可以有30个志愿。高校将不再分批次,一年32万考生考试,录取时可能会按成绩分段填志愿录取。总结一下统一考试录取的方式是:语数外三门统一,另外有3门可选择;语数考一次,其他4科考两次;3门原始分,3门等级分;大学专业有要求,选科和综合评价;志愿是专业优先,不分批次,分段录取。统一高考,概要一下就是这么回事。
  第二种考试叫高职提前招生。对象既包括中职学生也包括普高的学生,普高的学生提前招生跟高考没有关系,这只看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根据职业倾向测试来录取,我们允许孩子一档多投,一个学生可能会被两三个高校的录取,你选择一个高校就可以了。这个比较好做。提前招生我们想尝试一下,真的可以是多所高校录取。
  第三种考试是单独考试招生,这跟普招没有关系,只针对职高学生。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职毕业生升大学的比例要超过50%,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可以升本科院校的,浙江一直认为高素质的技术技术人才只能自己培养。现在很多孩子都去读大学,其实读出来以后企业觉得不满意,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工作,因此,这样的结构调整对浙江省有利,对学生也有利。
  第四种招生方式是三位一体招生。三位是&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这三个方面的成绩综合一个总分,由高校自己决定如何综合,我们教育厅只要求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50%,中国美院因专业特殊已经降到了30%,这里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了,今年通过三位一体招生,省内高校招了五千名,这些高校都非常满意。优质高校的自主招生要放在高考以后做,很多在浙江的优质高校自主招生现在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来招。所以这个通道又变成了很多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走上优质高校的通道,但是成本比较高,我们全程录像,做了5年下来是零投诉的,家长都没有意见。但是大学招生成本比较高。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浙江有四种招生方式而不是一种,浙江的普高学生四种里面能参加三种,有三条路好走。
  ●基础教育的转轨和挑战&&
  新高考给浙江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这些改革对我们去年入学的这一届学生来说,高中变化很大。
  首先,不分文理;第二,孩子从入学那一天学校就会告诉家长和孩子&将来要选择科目的&;第三,高中三年里面无论是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选考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你要知道你什么时候去考试&?第四,选择哪个科目跟专业有关系,学生需要了解专业,这些事情原来的高一是不需要管的。考试从&套餐&转变为&自助餐&,学生的学习由&补短&转变为了&扬长&。
  这些变化令高中学校更头疼,浙江省整理了12个挑战,其中3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学校能解决的,必须是教育行政部门跟其他部门一起来解决。还有9个问题是高中学校自己要努力解决的,我们挑了100所高中分了9个组正在研究这些问题。
  挑战一是校长如何合理安排三年的课程。从2012年开始,浙江的学校没有统一的课程表,这次高考改革之后各个学校更加不同了,去年9月份我们收集了58所学校的课程表,我发现没有两所学校课程表是一样。如何安排三年的高中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生源来合理安排,这是个让校长很头疼的问题。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浙江省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必修课分层走班,再比如说因为我们考试在4月和10月,今年我们很多的地区发了文件采取在一个学期中间分学段,就是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这是一种非常新的安排。
  挑战二是如何开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选三门学科的背后是选专业,其实是在进行职业规划,我们不赞同孩子高一进来就把三门选下来,而是让他们一边修习一边选择,学校必须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现在,我们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生涯规划教育中心,就是一个中层的岗位和中层的部门。新的部门成立起来,再培养专职的生涯指导教师,有的地方教育员都配起来。还有,全面推行导师制,一个老师带8到10位学生,从高一带到高三,全面指导学生。我在芬兰考察拍了一张照片,他们的导师一个月会跟学生有一次聚会、聊天,平时也经常接触。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单单地开一门课就可以,它要贯穿高中三年。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做职业体验,有的高中要求学生暑假去采访七个不同专业的人士并写一个采访记录;有的学校会联系医院让学生去实习、去体验自己是否适合医院工作。
  挑战三就是教学班管理制度。这个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选课以后一定会打破行政班级,一定不能保持一个班45个孩子都选理化,或者大家都选什么。学生高二开始一定会分开的,分开以后教学班怎么管,比如我就碰到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一个年级12个班,一个教学班里有来自12个班的学生,今天的课上完了,我要布置作业,班长怎么收作业,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不可能跑到12个班去找孩子收作业。在行政班今天谁没有上课教师很清楚,但是走班的时候,这个孩子有没有上课教师不一定很清楚。
  还有教师的评价,原来是平行分班,教师教的好或不好可以通过比较看出来,但是教学班没有平行的概念,你怎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进行管理,成绩怎么来,学校要对教师评价进行管理该怎么做,这又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原来行政班管理的时候都碰不到,现在都要碰到。一旦有走班了以后,教室不够用,如果每个教室都要用起来,孩子就要有储物柜,否则没有这么多教室可以用。教室怎么排,我们教务长也很头疼。现在,我们的探索经验主要是建设教学班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对教师进行增量评价。
  挑战四学校特色与课程体系建设。在我们国家2012年本科招生目录里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 506个专业。高考招生改革以后,有35种组合,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个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组合都做得很好,所以要鼓励各个学校特色发展。每个学校要思考自己学校、老师的情况,做出几条轨道,围绕这些轨道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就不再是文科、理科两条通道,浙江理论上来说有35条通道,虽然最后不可能那么多,但是十几种应该有的,高中课程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
  挑战五就是办学条件的保障。原来一个年级12个班,一般来说10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选课以后就很难保证有10个班的孩子都选物理,可能有6个班的孩子选了物理,这样物理老师就多了出来,也有一些学科老师不够。也可能今年300名孩子选了物理,下一届的只有100名孩子选物理,那物理老师怎么办,学生的选择跟教师专业之间的矛盾就来了,就产生了该怎么调配的问题。即使教室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学校的运营经费、教师的工作量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出来。行政班上课12个班级12节课,课程改革以后学校三年总的课程量是增加的,但是老师数量没有变,学校怎么去调整,我们都在做一些研究,如我们要鼓励高校学生学双学士学位,高中一位老师只会上一门课的情况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中国算一个,国际上一般一个高中老师要上两三门课。因为孩子的选择波动很大,教师要适应否则无法长久的做下去。
  所以这些办学条件保障的挑战也是很大的,我们都在做一些研究和探索,我们希望做下来后有一套新的东西,梳理出的9个问题学校在研究,希望最后能出9个文件,如果这9个文件能出下来,我们浙江高中的整个运行体制、制度基本上要重建,所以我现在跟大家交流的很多都是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当然这些挑战也我们实实在在面临的。
  总的来讲,我们觉得到了高中段应该鼓励孩子扬长。
  浙江初中和小学也动起来,上半年浙江省下发了文件启动了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增加义务教育课程的选择性。
  三段教育,高中是扬长避短,初中是发现孩子的长处,小学就是补短,虽然都是基础教育,但是任务还是不一样的。学校给孩子的选择性上,三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开发大量的校本选修课,主要是让孩子丰富多彩的尝试,培养孩子兴趣,我们要求小学拿出来15%的课时给孩子选择;初中要开发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给孩子有目的的尝试,发现自身的长处,我们要求初中拿出20%的课时给孩子自由选择。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可选择的部分应该是越来越多,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才不会齐步走。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觉得让孩子各美其美,这样的教育是真善美,这样才是好的教育。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度教育评价研讨会上的讲话,编者对标题略有改动)
  据中国教育学会微信号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阮胜)
手机订阅:联通用户发送811到 电信CDMA用户发送102到 移动用户发送
一周新闻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高中教材版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