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IT专业技术人员,擅长IT专业及教育培训相关工作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积分:599
内容提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50: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官方公共微信高中古诗词教学初探-中学语文在线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中古诗词教学初探
&&&&&&&&&&★★★
高中古诗词教学初探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 9:41:54
&&  近年来,尽管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得红红火火,尽管新课程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古诗词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鉴于古诗词教学面临的严峻现实,我试图通过一番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所助益。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师不再只是古诗词知识的传授者,不再只是拥有古诗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这些权威结论的发布者,也不再是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简单评判者,而是要让主体意识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所以,要学好古诗词,必须要激发出学生“自愿做”的热情,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讨论交流,多研究甚至是争论,来理解,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比如教《蜀道难》时,我精心设计了两个步骤。第一步,要求学生联系杜甫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结合诗句,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以把握诸葛亮的形象,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第二步,让学生再细读诗歌,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两步探究,一放一收,让学生在品析诗歌时掌握怀古诗的特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学生能动性加强,你争我论,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极好。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更新古诗词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1.整合教材,激活知识
教科书编得再好,也会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资源的有限性、教材内容的滞后性等。其实古诗词教学内容的范围远远大于教材本身。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辅以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如上《声声慢》时,我做了这样的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了解李清照,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搜寻一些影音文件,如《百家讲坛: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前做好这方面材料的积累,全面地了解李清照。第二课时:演讲“我心中的李清照”,在这位杰出的女词人面前,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会无动于衷的,这也是李清照在高中语文中成为永恒的经典的缘由。第三课时:解读《声声慢》,再次感受女词人内心深处的痛,领悟婉约词。这样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深化了学生对李清照词的审美心境,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巧设导语,引人入胜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导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了,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醉花阴》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人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
3.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自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尤其贵读,大声读,范读,对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背诵等。学生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情感表达,才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对古诗的认知与审美效果。教育家布鲁纳也说:“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而,诵读古诗对于学生学好古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4.吟唱诗词,富有韵律
  打开诗歌发展史,我们发现音乐和诗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迄今,仍有许多词曲被广泛吟唱。况且,高中生尤其喜欢音乐,吟唱正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在吟唱中记诵。如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一剪梅》等都可以作如是处理。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培养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低迷沉闷的古诗词教学吹来一阵清新的春风。
文章录入:ywzx8&&&&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字体: 】【】【】论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炼丰富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和意蕴深远的内涵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审美享受,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力量。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高中生来讲,对古诗词的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某高中高一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现状进行了考察,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态度不够积极和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和传统,在古诗词的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精神内蕴的阐释和对古诗词语言美、音韵美的欣赏,古诗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在研读了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文件、对高中生的古诗词学习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后,笔者认为将拓展理论引入高中古诗词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对古诗词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拓展,并拓宽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拓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将会显著提高。本论文(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拓展教学的内涵和相关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在分析高中古诗词特点的基础上印证了拓展理论适用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第三部分提出了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原则;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第五部分是在之前论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教案,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G633.3【目录】:
中文摘要4-5英文摘要5-8绪论8-14 (一) 问题的提出8-11
1. 相关文件的出台8
2. 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8-11
3. 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意义11 (二) 研究现状11-14
1. 高中语文拓展教学的研究现状12
2. 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研究现状12-14一、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14-17 (一) 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概念阐释14-15 (二) 拓展教学的理论依据15-17
1. 中国古代教育家的观点15-16
2. 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观16-17二、拓展理论适用于古诗词教学17-21 (一) 年代久远,文化曲解17 (二) 用典频繁,解读困难17-18 (三) 精炼含蓄,意蕴深远18-19 (四) 美感十足,欣赏性强19-21三、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原则21-24 (一) 趣味性原则——趣味拓展,激发兴趣21 (二) 有效性原则——立足学生,高效拓展21 (三) 诗词性原则——重视涵泳,体悟为主21-22 (四) 终身性原则——多元拓展,着眼未来22 (五) 适度性原则——拓展无边,适可而止22-24四、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24-33 (一) 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策略24-25
1. 课前拓展——激发学习兴趣,走进诗词24
2. 课上拓展——横纵双向延伸,读懂诗词24-25
3. 课后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读活诗词25 (二) 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方法25-33
1. 互文比较法25-26
2. 瞻前顾后法26-27
3. 知人论世法27
4. 咬文嚼字法27-28
5. 吟咏法28-30
6. 辩论法30-31
7. 写作法31-33五、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设计及分析33-43结语43-44参考文献44-46附录46-47后记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晓红;;[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12期
李丹;;[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曙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王庆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鲁华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陆彩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何李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乔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潘玉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向际宇;[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邓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刘文娜;;[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建林;;[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张丽君;;[A];计算机与教育:应用促进学与教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晓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慧智;[D];南开大学;2010年
崔学荣;[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宋秋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刘文革;[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宋燕;[D];西南大学;2011年
张昆;[D];西南大学;2011年
杨会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李新;[D];河北大学;2011年
彭飞;[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彩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陈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宋文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仲红;[D];苏州大学;2010年
鲁世明;[D];苏州大学;2010年
李梅;[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丽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谢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穗;[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四海;[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定明;;[J];新闻爱好者;2009年10期
杨章凌;;[J];文学教育(上);2009年07期
张玉英;;[J];文学教育(下);2009年08期
肖洋梅;;[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05期
杨岳容;;[J];文学教育(上);2010年02期
金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1期
唐晓凤;;[J];才智;2010年23期
杜少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10期
郝友斌;;[J];文学教育(下);2010年10期
张礼洪;;[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慧玲;;[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覃冬梅;;[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吕衡;;[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将顶旭;;[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王春霞;;[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蒋瑞霞;;[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赵欣;;[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张娟;;[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罗英;;[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陈佩芬;[N];江苏教育报;2012年
张家界四中教师
郑玉兰;[N];张家界日报;2013年
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中学
王杰;[N];大众科技报;2007年
杨济泽 通讯员
黄剑;[N];连云港日报;2008年
陈付林;[N];学知报;2010年
上蔡县东岸乡大苏学校
黄翠平;[N];驻马店日报;2014年
织金县龙场镇中心村小学
罗皎瑜;[N];山西青年报;2014年
广汉市七一学校
肖玲;[N];学知报;2011年
海安县实验小学
张蓉;[N];江苏教育报;2013年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章玲花;[N];绍兴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高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摘要: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朗读&&类比&&&拓展&&启发想象&&情感渗透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所选的诗歌近二十首。这些诗歌作品上起《诗经》,下迄当代新诗,体式各别,风格各异,大致可以反映我国诗歌发展的轮廓。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朗读教学&&
&&&&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梁实秋先生也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诗歌。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喜悦;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忧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激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豪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悲壮;“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教学,才能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如教学《沁园春长沙》应指导通过学生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朗读,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园,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感受“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逢勃气象,领略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古代诗词更应采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朗吟诵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享受美的熏陶,形成语感,培养想象力。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外,还可以在学习完这一诗歌后,专门设置一节诵读课:先由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直至背诵而出。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付诸于写作,进行诗歌创作。在教学完一个诗歌专题后,教师应安排一两节课举办班级背诵古诗词比赛、班级朗诵会、即兴演唱古诗词等活动。将学生创作的诗歌编辑、打印,装订成册,在班级或学校展览。这些有益的尝试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
二、注重类比教学
  在推进高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诗歌教学中类比教法,不断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其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更加喜欢哪一首,然后让学生从诗词中找出自己最喜欢之处,比如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美、气魄美、色彩美、情感美、动词美、结构美等,之后让学生自行分析和剖析一下各自对诗词美的理解,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文字材料。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诗词创作思维的“大练兵”“大检阅”。虽然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还显稚嫩,甚至比较肤浅,但是可以让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深化,如何化大为小、化小为大等等,从而让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清晰,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注重拓展教学
诗歌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有效拓展文本,不断挖掘深意。如教《归园田居》时,我在解答《归园田居》中“从何而归”这一问题时,就专门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出“尘网、樊笼”来作答,之后再从中分析它的比喻义,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随口告诉学生是“从官场归”,借用“尘网、樊笼”向学生作答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比较贴切。因为官场就像网、就似笼,在官场的作者就如笼中之羁鸟,网中之池鱼,真正入木三分、具体可感地形容出官场之不自由、不自在,这比直接回答“官场”两字,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达到迂回启发的效果。教师在高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挖掘引申之义。在讲清陶渊明“归去如何?”的问题时,就可以告知学生,作者在诗歌中不断歌颂田园之美,怒斥官场之厌,其实正是作者在不断追求自身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人生更高的境界,如此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教授了语文知识,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一举两得。发现的过程其实就是质疑的开始,许多看似容易实则复杂的问题正是在这种“疑义相与析”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在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学生对我照教参讲的“鸡鸣桑树巅”一句有异议,认为鸡怎么会飞到桑树上去叫呢?是不是古代的鸡和今天的鸡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当时令我也一时语塞。师生在课堂上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前一句“狗吠深巷中”写狗叫声从深巷中传出,写听觉,“鸡鸣桑树巅”是紧承上句继续写听觉,应是“鸡鸣之声高过树巅”之意。我又顺势发问:既然两句均写听觉,那么又表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反衬村庄的幽静。”教学的民主化开启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他们发现了美。&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教学杜甫的《登高》一诗时,我们就很有必要联系杜甫的生平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杜甫做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这首诗歌中,读出诗人老病孤愁、身世飘零之感慨,也才能体悟出诗人关注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走进诗歌,即从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在情感与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切入点找准了,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别致生动。
&&&&四、注重启发想象
&&&&诗歌大多有形象感。利用诗歌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寥寥几笔,将几种景物组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田园风光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几句,单从表面上看是状写江水拍击崖岸的宏伟壮丽的景象,学生并不难想象。但是要联系到词的标题“赤壁怀古”,就可进一步想象出当年赤壁鏖战、曹军“灰飞烟灭”的场面:此火彼水,一红一白,色彩对比何等鲜明,古今比照何其强烈,恰是应“怀古”二字,实扣伤今之意。再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祖国江山色彩壮丽,世间万物争奇斗艳,促人上进,催人奋发。学生于此不正可以感受到一代伟人勃发之雄心、激荡之情怀?正是这些极富感性的诗句把学生带到了一种艺术创造的空间,在对它们进行咀嚼、品味的同时,也获得了思维的灵动、想象空间的拓展和审美情趣的升华。诗人借助诗中生动而有立体感的景物和优美和谐、富于节奏的声律,唤起读&潜在的思想感情,生发联想,虚构出形象或展现出某种意境,这种形象和意境美,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能诱发鉴赏者更自由地去联想、想象。所以我们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他们,进而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可以说,运用诗歌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应该是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
&&&&五、注重情感渗透&&
&&&&诗歌本身既有形象性,又有情感性。其实,形象思维的特征之一就是情感性,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意思。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仅仅靠朗诵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一定的形象思维手段。利用这一手段可以使一些学生的情感由“粗糙”而变得细腻,使烦躁的情绪得到控制。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期间的,越是和自己情感状态相近的内容,体会就越深。由于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诗不可能更多地告诉什么,诗的特点在于抒情。读诗并试图达到正确的欣赏,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对诗中的意象要用心感受,要能在诗人情感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经历,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例如《致大海》的结尾,诗人的心灵充满了大海,他要把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浪淘的喧响,以及与大海有关的一切带进森林、荒原,带进诗人要去的一切地方。诗人太爱大海了,大海几乎占有了他全部的思想感情,好象大海流进了他的心脏,他的血液,大海就是他的理想和生命。诗情仿佛海浪,层层掀起,一浪高过一浪,动人心魄。可见,诗歌就是情感的化身。没有情感的诗歌就是没有生命的诗歌。
总之,诗歌教学是一门艺术,富有挑战性,诗歌教学方法的探索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抛弃过去曾经有过的对诗词结构字词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在纵情的朗诵和吟唱中领悟诗词的韵律之美,在亲身的创作中感受诗词的形式和用语之美,及时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努力探索新颖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提高诗歌教学效益,就一定会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不二法宝》&《文学教育&下半月》&2007年11月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3、陶福兴《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2003.3
4、朱光潜《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4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存在代办假信用卡的嫌疑,可能会骗取您的手续费或窃取您的个人信息,建议您谨慎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古诗词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