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分解反应碳酸钙分解化学方程式式

对化学方程式拆分问题的看法
对化学方程式拆分问题的看法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将一个比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拆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分步反应,这样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便于学生将新旧化学知识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性质。或是在一些已知反应规律的基础上,来进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但是,这些拆分方法难免也会遭到一些质疑,引起一些讨论。
下面就此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
在很早以前的中学化学教材中,曾将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说明为:
首先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u +H2SO4(浓)&CuO+H2O+SO2↑
生成的氧化铜又跟过量的硫酸起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CuO+H2SO4 = CuSO4
+H2O ……(2)
把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起来,可以得到一个总的化学方程式,
Cu +2H2SO4(浓)&&CuSO4
+2H2O+SO2↑ ……(3)
如仅仅是为了在,还没有讲到如何用氧化数配平复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利于(3)式的配平途径,这是无可非议的。这只是把较为复杂的式(3),看成是两个较简单反应的加和。前一反应表现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后一反应则能与学生与已熟悉的复分解反应联系起来。
当然,有的教师还可能会将其进一步地发挥,而告诉学生,可以将浓硫酸的氧化作用看作,相当于其发生了分解反应,
H2SO4 = SO3 +H2O= O+
SO2 +H2O ……(4)
产生出来的O,又极易与Cu去结合。就还有,
Cu+O=CuO ……(5)
反应(4)与反应(5)合并在一起,就是反应(1)了。
这样会使学生对反应方程式的两个硫酸分子中,只有一个起到了氧化剂作用,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但是,有的教师注意到,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中还指出了:金属铜与浓硫酸(比重1.84)的反应较为复杂,能发生一系列反应:
Cu+ 2H2SO4 = CuSO4
+2H2O+SO2↑ ……(3)
5Cu+ 4H2SO4 =
Cu2S↓+3CuSO4 +4H2O
Cu2S+ 2H2SO4 =
CuS+CuSO4 +SO2↑+2H2O
CuS+ 4H2SO4 = CuSO4
+4H2O+4SO2↑ ……(8)
资料并没有说明这些反应间的关系。既没有指出式(3)与前面式(1)与(2)间的关系,也没有指出式(3)是否是后面(6)、(7)、(8)三式相加的结果。但反应与CuO无任何关系。
因此,一些关注这个反应的教师,就试图去判断Cu与浓H2SO4反应时,金属铜表面会出现的黑色物质究竟是什么?他们实验的结果是,这种黑色物质是硫化物(记得很早以前的《化学教育》上有过这样的一篇文章)。
这样,式(1)与(2)此后就淡出了中学化学教材。
其实,这个问题给人们的另一个重要警示应该是,化学教育工作者是否有权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给拆分开来。
当然会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不能拆分。其论据有两点。
第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根据参加反应的物种、及所生成的物种,为反映出它们之间计量关系,从实验得来的一个式子。它不能、也无法说明反应的具体途径及步骤。
要说明反应经历的途径,只能依托于其“反应机理”的明晰。
第二,要探究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看它是由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只能采用如下的方法:先用实验测定出该反应的速度方程,然后用一系列已知快慢且被公认的基元反应来构造其反应机理,从这个反应机理的一系列基元反应恰好还能导出该速度方程,这样得到的也仅是其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
总之,不可能凭空得到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或反应步骤。不能凭空地去拆分一个化学反应。
只要一想到,连一个氢气和单质碘生成碘化氢的反应,其反应机理都讨论了半个多世纪,它竟然都不是简单反应。就会知道要想正确、科学地去拆分浓硫酸与金属铜之间的反应,弄清其反应机理,该是一件多么艰巨的任务。
如果再回想一下《物理化学》教材,所谓的基元反应中还会出现一些不稳定、且平时根本不会遇到的原子、离子甚或自由基,人们对这样的反应机理也是不会感什么兴趣的。
面对上面这么严格的拆分条件,主张“能拆分”看法的教师,还是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论据”的。它们认为:
为了说明某物质在一个反应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比照“盖斯定律”,将其拆分为两个或多个反应,并没有违背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怎么就不可以呢?
这种拆分并不是科学研究,只是化学教学的需要,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一个辅助工具。是用不着那么严格的。
如果,对这个问题只有上述这些看法的话,教师们实际上就应该能达成以下的共识:
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源于化学实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要试图去拆分它们。
科学地拆分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是一件及其艰巨的工作,属于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的内容。这个拆分绝不是某个化学工作者凭经验或直觉就可以完成的。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将一个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的拆分。这里的拆分是一种教学方法,拆分的结果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为避免学生误解,教师应有“相当于”、“可以看做”或“人为地拆分成”这样的提醒。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际的反应过程并不一定就是这样子的。
在化学教材中,则应极力避免出现将一个反应分成多步来写的现象。
如,即便通过实验确定了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在产生大量硫酸铜的同时,最终确实还有少量Cu2S及CuS生成。那就要写出三个独立的反应方程式。
一个是上面的式(3),这是一个描述主要产物是CuSO4的反应。
一个是生成Cu2S的式(6)。这是一个与式(3)并行的副反应。
对CuS的生成,则不应该在式(6)的基础上(以Cu2S为反应物)再来写。而应该独立的写为如下的反应(9)(仍要以Cu为反应物),
5Cu+ 6H2SO4 = CuS+4CuSO4
+SO2↑+6H2O ……(9)
像上面(7)、(8)这样的式子,表述的意思都不够清楚。式(7)是否是想告诉人们Cu2S已经不存在了?式(8)也有CuS要完全转化为CuSO4之嫌,还不如不写更好。
二、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间的反应,也是一个比较难写的反应。它与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不同,与活泼非金属与碱的反应也不一样。一般被写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0)
如上的方程式(10)对中学生来说,其配平也是不很容易的。
因此,在教学参考书及许多化学复习资料中都指出,上一反应(10)是下两个反应的加合。
2Al+6H2O=2Al(OH)3+3H2↑
……(11)
Al(OH)3+NaOH=NaAlO2+2H2O&
……(12)
并解释为“铝条与氢氧化钠溶液里的水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氢氧化铝。生成的氢氧化铝又溶解在强碱溶液里”。
其实这个拆分,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强化“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它可以与强碱反应”这个知识点,是为此而想象出来的。
果真有这样的一个反应过程吗?都不用学生去怀疑,在专为中学生写的化学普及读物中就有一个,与上说法不一样的反应过程[1]。
在指出“两性金属跟碱作用的本质和非金属单质(如Cl2、Si)跟碱的作用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尤其和硅的作用更类似。铝原子(或锌原子)从OH-离子处拉引来了电子,把它转移给水溶液中存在的少量H+(碱溶液中亦有极少量H+存在)。这样就置换出H2,而铝原子本身就跟OH-&
结合,最后就生成AlO2-阴离子”后。其作者就给出了如下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出于科学性的考虑,作者还特别指出这是“大致表示作用的情况”,是为了与非金属的反应比较,“很强的非金属元素如Cl2跟碱作用后,生成的Cl-,就不会把所获得的电子转移给H+,所以没有H2产生。就是这一点和两性金属的作用不同”。
当然,其中是否要有带负电荷的铝离子出现,还值得商榷。但是,在这个强碱性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没有生成Al(OH)3的必要,这个观点还是得到不少人赞同的。
Al(OH)3完全是一个被假想出来的中间产物。将其替换为Al2O3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从金属在溶液中的腐蚀多是电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对这个反应的理解最好还是用如下的图来描述:
在水溶液中金属铝外表面处会有一个,由其表层所带有的一些负电荷,与溶液中的Al3+离子共同构成的,有一定电势差的双电层(如下图)。
这样,双电层溶液侧的Al3+离子就会与碱溶液中的OH-离子结合成配离子[Al(OH)4]-(也可让这个离子脱水写为AlO2-阴离子),降低了溶液中Al3+离子的浓度。而铝表层的电子e-要与溶液中的H+离子结合,使其变成H2气泡,也降低了表面层的电子密度。金属铝为了保持这个电势差,就要再把电子留在金属表面,而自己再以离子的形态进入溶液。这个反应就可以如上再进行下去了。
由这个图示,就可以得到无机化学教材中常见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13)
从中不难看出,在讨论这个反应过程中的氧化剂时,只有水是氧化剂。而NaOH根本就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做氧化剂的资格。
将反应(13)中产物端的2Na[Al(OH)4]脱掉4个H2O,写为式(10)中的2NaAlO2时,就必须同时将反应物端的4个H2O也销掉。这实际上是在偷换概念。用简化产物表示形式的方法,把部分反应物给抹杀掉了。
也就是说,在讨论这个反应中的氧化剂时,应该把式(10)中的水给补齐,用式(13)来做讨论的依据。
三、碘化钾晶体与浓硫酸的反应
在化学实验室中人们常用氯化钠晶体与浓硫酸共热来制取少量的氯化氢气体。
但是,用这个反应来制备HBr和HI气体是不行的。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氧化性,而HBr和HI都有很强的还原性。会使产物HBr和HI被氧化,而得不到纯净的卤化氢气体。
就是基于卤化氢有还原性这样的看法,无机化学教材对所发生的这两个反应分别描述为:
&KI+H2S04(浓)=KHSO4+HI↑,
8HI +H2S04(浓)=H2S↑+4H2O+4I2。
NaBr+H2S04(浓)=NaHSO4+HBr↑,
2HBr+H2S04(浓)=SO2↑+2H2O+Br2。
看到这两组反应方程式后,有的学生就会问,为什么KI在H+离子本来就极少的浓硫酸中,一定要先发生一个复分解反应,成HI后,才被浓硫酸氧化呢?难道气态的HI,能比I-离子的还原性还能强一些,或者HI分子的失电子速度能比I-离子更快一些呢?恐怕都不会是这样的吧?
其实,这又是一个反应被随意拆分,而导致的信息混乱问题。应该不要借助于卤化氢,而直接写出下列的副反应:
8KI+9H2S04(浓)=8KHSO4+
H2S↑+4H2O+4I2。
2NaBr+3H2S04(浓)=2NaHSO4+
SO2↑+2H2O+Br2。
在这两个副反应的产物中S被还原的价态是不一样的。这是I-与Br-离子的还原能力有差别造成的。
[1] 金松寿编著.
和中学生谈化学.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三化学自助练习(11);1、请按要求填空;(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填;②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水中后迅速熔成小球,不停地在水;③配置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④向可能含有SO42-、SO32-的溶液中加入过;⑤蒸发NaCl溶液以得到NaCl固体时,不必将溶;⑥向100℃时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饱和的FeC;⑧向AlCl3溶
高三化学自助练习(11) 1、 请按要求填空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不使液体滴到试管外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②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水中后迅速熔成小球,不停地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③配置100mL 1.00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固体; ④向可能含有SO42-、SO3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再加入Ba(NO3)2溶液,可检验SO42-的存在; ⑤蒸发NaCl溶液以得到NaCl固体时,不必将溶液蒸干; ⑥向100℃时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⑦如右图,可观察到灵敏检流计的指针偏转; ⑧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和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的现象相同。 (2)现有0.1mol?L-1的纯碱溶液,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其正确的操作是
。你认为该溶液pH的范围一定介于
之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 2、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Ⅰ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图中虚线与实线相比,高能量的过渡态改变,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减小,但反应速率却明显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4)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mol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键能/kJ?mol-1 H―H 436 H―Cl 431 Si―Cl 360 Si―Si x 已知SiCl4(g)+2H2(g)====Si(s)+4HCl(g);△H=+236kJ?mol-1,则上表中x=
. 3、右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X是气体单质,Y是液体化合物,Z是常见的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W、L是固体单质,K、I中含有相同的元素;反应①是高温下进行的工业上制取H的第一步反应。请按要求填空: (1)G、H的化学式分别G
,Y、Z的电子式分别为Y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3)反应⑩中生成1mol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 4、某制药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600片剂”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碳酸钙1.5g(相当于钙元素600mg),成人每天服用1片。” (1)请列式说明“1.5g碳酸钙与600mg的钙”的计量关系是如何得出来的。 (2)市场另有一种同类仿制营养产品,其主要成分与“钙尔奇D600”相同(其中碳酸钙的含量未标定),但价格却少了1/3。为测定该片剂中碳酸钙含量,某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一片该片剂碾碎后放入足量的HCl中(假设该片剂的其余部分不与HCl反应)过滤,取滤液加(NH4)使Ca2+生成CaC2O4沉淀,沉淀过滤洗涤后溶解于强酸中,并稀释成1L溶液,取其20mL,2C2O4,然后用0.01mol/L KMnO4溶液滴定,反应用去6mLKMnO4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请通过计算将该片剂中碳酸钙的含量,并判断购买哪一种产品合算。
高三化学自助练习(12) 1、Ⅰ.有甲、乙两位同学,他们一起做了水果电池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极材料 锌
铝 水果品种 菠萝 苹果 柑 菠萝 苹果 电极间距 /cm 3 3 3 3 3 电压 mV 900 650 850 650 450
针对下列提出的问题,甲、乙两位同学作出的分析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问题1:实验5中的负极电极反应如何写?锌为负极:Zn-2e-=Zn2- B.问题2:实验1和4电流方向为什么相反?实验1中锌为负极,电流由铜经导线到锌:实验4 中铝为负极,铝失去电子,电流经导线流向铝 C.问题3:水果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只跟水果类型有关 D.问题4:实验中发光二极管不太亮,如何使它更明亮起来?可用铜锌作电极,用菠萝作介质,并将多个此电池串联起来。 Ⅱ.铅蓄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隔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放电 充电 2PbSO4+2H2O 丙同学利用课作时间对该铅蓄电池进行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PbO2是
极,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
,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
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右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
、B电极上生成
。 2、将化学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对化学问题的进一步认识。请你参与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讨论。 问题1:从不同的角度,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则是从其他不同的角 度进行分类的。请在右图的方框中,用集合的方法表示离子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问题2:不同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千差万别。反应的快慢和程度是化工生产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请你按照表中要求完成下表(填写内容不能重复)。 序号 (1) (2) 实际生产中采取的措施 通过增大压强提高速率和原料转化率 大量使用一种物质提高另一种物质转化率 点燃 工业生产实例(写名称)
问题3: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反应物相同,反应的条件不同,反应的原理不同。如:4Na+O2=2Na2O
2Na+O2====Na2O2;事实上还有许多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观点:反应物相同,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的原理不同:
。 3、科学家对H2O2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两种观点:表示配位键,即共用电子对由某原子单方面提供(在化学反应中氧氧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 化学家Baeyer和Villiyer为研究H2O2的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制得的(C2H5)2SO4与H2O2反应,只生成A和H2SO4; b.将生成的A与H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H2作还原剂)。 (1)如果H2O2的结构如①所示,实验b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写结构简式,下同):
;假如H2O2的结构如图②所示,则实验b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为了进一步确定H2O2的结构,还需在实验b后添加一步实验c,请设计c的实验方案:
。 (3)通过研究,科学家在确定了H2O2结构如②的基础上,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得出其具有弱酸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今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显酸性所致,乙同学却认为是具有氧化性的缘故。请设计一实验检验甲乙两位同学观点正确与否:
。 4、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器可变的密封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2+3H2此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充入xmolH2和3molN2,反应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仍为a%,则x=
mol. (3)若开始时充入6molH2、ymolN2、2molNH3,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6a%mol,则y=
mol.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6mol
(丙)小于6mol
(乙)等于6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6mol 2NH3 (1)若开始时充入1L含3molH2和1molN2的混合气体,到达平衡后中,N2的转化率为a%,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4)开始时充入1L含3molH2和1molN2的混合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b%,则a、b的关系为
(选填一个编号) (甲)a大于b (乙)a等于b (丙)a小于b (丁)不能比较a、b的大小 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 高三化学自助练习(13) 1.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颜色加深 c.向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mol该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kJ。若2mol该气体与1mol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
。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mol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高三化学自助练习20个(最新)17等内容。 
 【原创】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化学(20)Word版含答案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Cl2 12. 如下图所示是根据图甲的电解池进行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 x)随时间...  高三化学实验配套练习20道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三化学实验配套练习 化学实验基础二轮复习配套练习方向 1---语言描述型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  高三化学20题专题训练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1. (2014 江苏)硫化氢的转化...⑵一种以铜作催化剂脱硫有如下两个过程: ①在铜的作用下完成工业尾气中 SO2...  高三化学有机推断小卡片20... 10页 2财富值 高三化学自助练习20个(最新......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11) 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知识点:物质...  高三化学综合训练卷(20)制卷:蔡宜波 时间: 13.加热 HCOONa 固体,发生的反应有: 2HCOONa △ Na2C2O4+H2↑ ① 2HCOONa △ Na2CO3+H2↑+CO↑...  高三化学自助练习一 1、1.燃料电池的开发利用是目前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精力的研究方向,燃料电池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 用途。如用于手机、汽车、航天等方向,如图所示是...  2015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20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5 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20) 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  高三化学练习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三化学练习 ...每个羟氨苄青霉素分子中含有 3 个手性碳原子 HO O O N NH2 H N S ) ?...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测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测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