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对林黛玉的评价1000字比作莲花,200字

林黛玉与莲花
】【发布时间:】【作者:汪翔/来源:】【阅读: 次】
  莲花是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花卉,以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在中国文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花中君子。  《红楼梦》中,有一位容颜绝代、气质超群的女子与莲花并列,她就是书中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曹雪芹将至高的赞誉给了林黛玉,也给了莲花,这也可见曹雪芹对莲花的喜爱。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大观园为贾宝玉庆生,群芳夜宴,大家抽花签喝酒。曹雪芹此处埋藏了伏笔,每个人抽到的花签暗示其性格、地位和命运。林黛玉伸手掷出一枝芙蓉,上题&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当时众人都笑着说:&这个好极,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抽之后,黛玉也露出笑容,可见,黛玉对自己的花签还是满意的。第七十八回宝玉在芙蓉池畔祭奠丫鬟晴雯作《芙蓉女儿诔》,把芙蓉与芙蓉仙子合而为一,给予&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的至高至美的评价,其实这里的芙蓉仙子表面指晴雯,实际上是指黛玉。小说写到宝玉吟诗时被黛玉听到,二人推敲诗句,当宝玉吟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  林黛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深入人心、最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在黛玉的身上承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性格和美丽。她同贾宝玉一样,完完全全是创新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历史上,从来没有同一类型的形象。这个形象,不是凭空想捏造出来的,而是曹雪芹从中国传统文化,经由自己崭新的思想而孕育出来的。她有西子的美,有洛水女神的伤,有湘妃的泪,有谢道韫的敏捷,有李清照的才情,有陶渊明的隐逸,有杜丽娘的自怜。在她身上,集中了传统性格和传统美学理想的特点和优点,从而铸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  历代文化名人笔下的莲,文化情韵与亭亭玉姿相辉映,曼妙无限。莲花的种种美态,极应宁静之心,极富清雅之味,令人流连。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那么的冰清玉洁纯真自然,她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是一株莲花,一株永远盛开不败的莲花。两者形神俱似,将黛玉与莲花并举,实在珠联璧合。  莲花之美,美在外形。莲花如刚出浴的美人,自古被誉为凌波仙子。王安石《荷花》诗:&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妖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诗人赞美莲花的妖娆是上天赋予的,把她比做人间最美的女子西施。清代纳兰性德《荷清》:&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莲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踏着凌波微步的清纯美少女。  黛玉面若芙蓉之色,行如芙蓉轻柔,有超尘脱俗、倾国倾城的外表。《红楼梦》第三回以一种诗化写意手法写黛玉之美:两弯似蹙非蹙凝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将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西子外形,尽现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气质,一出场便给读者留下清秀灵幻的飘逸感觉。宝玉一见黛玉,称为&神仙似的妹妹&;黛玉从扬州回来,宝玉觉得她&越发出落的超逸了&;薛姨妈身边的婆子说黛玉长得&真似天仙似的&;连同为美人的凤姐也惊呼&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莲花之美,美在纯洁。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古人常取莲花高洁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的高尚节操。屈原《离骚》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以莲叶莲花作衣裳,比喻自己内心高洁,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周敦颐《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黛玉之美,其特质是纯真高洁,是天然的没有一点杂质的纯洁。她是那样的完整的纯:纯的爱,纯的表情,纯的语言,继而组成完全纯的人。曹雪芹对黛玉的描写与其他女子不同,少了具体的容貌刻画,多的只是黛玉容止气质的印象。初进贾府,在众人眼中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着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不俗&,就是未受世俗的污染,葆有自然高雅的品性;所谓&自然的风流态度&,即具有天然美好的风度和神韵。黛玉从躯体到灵魂,都一尘不染,是绝对的天然的处子,正是瑶池碧水中的一株仙莲。  莲花之美,美在格调。因为有格调,莲花才卓立不群,其宁静而悠远的心灵内质,给人自成境界的美妙。  红楼群芳中,黛玉格调绝尘逸群。宝钗有她的艳而没有她的娇,探春有她的香而没有她的清,湘云有她的俊而没有她的韵,宝琴有她的美而没有她的幽,可卿有她的媚而没有她的秀,香菱有她的幽而没有她的文,凤姐有她的丽而没有她的雅。只因她是绛珠仙草的化身,是凌波仙子临凡,群芳与她一比都黯然失色。她秀外慧中,不仅外貌令人心醉,而且有着十分积极的社会理想并对腐朽的封建社会有着清晰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她与宝玉有共同的生活道路和社会理想,即反对走仕途经济,向往理想世界,向往走自由人生道路,并互相理解,所以才有了生死不移的爱,令人叹为观止。  她如出水芙蓉,本真率直。她如雨后荷花,娇艳夺目。她在百花生日那天于花团簇拥中降临这个世界,以娇小的身躯承载着一颗高贵不屈的灵魂,以独特的魅力永远地生活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艺术长廊里。她是花的精魂、诗的化身。
第十一届“6·18”我市已成功对接项目成果699项
“6·18”我市将举办6场项目座谈会
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中华妈祖情 两岸一家亲
乐享民俗文化踩街活动当前位置: &
& 胡莲花的姓名测试报告,胡莲花这个名字怎么样?
胡莲花的姓名测试报告,胡莲花这个名字怎么样?
时间: 23:32:30 & 来源:佛滔算命网
声明:胡莲花姓名测试报告仅属文字分析,未指定出生时间和地点,请勿自行对号入座,本文仅供参考不作其他用途。
胡莲花的姓名五格评分: 92分 &
1. 胡莲花的性格:
〖性格类型〗: [自我牺牲/性格被动型],其具体表现为:惯于无条件付出,从不祈求有回报,有为了成全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情操。但讲到本身的爱情观,却流于被动,往往因为内敛而错过大好姻缘。
2. 胡莲花的命运:
旭日东升势壮富,贯彻大业万事胜,终至荣达功名显,猛虎添翼势声强。旭日升天,名显四方,渐次进展,终成大业。旭日东升的发肓旺盛数,伟大的领导运,权力旺盛,感情锐利可爱(女性用婚姻不顺、不吉)。旭日东升之数o其势壮丽o纵出身于贫贱之家o亦可渐次进步o终至荣达o主数明朗o活泼o有制伏一切艰难之气力o情感锐利o处事敏捷o能成大志大业o功名显达之运也。但妇女有此数者o其弊同二十一数o毋庸多赘o即凡主运或他格出有此数者o难免孤枕独眠o香闺零落也。(吉),旭日东升之象,伟大昌隆,威势冲天,纵出身微贱,亦可逐渐长大,终至荣达,有如凯旋之将。主数明朗活泼,有制伏一切艰难之气力,但平素活气强大,临事恐过程度为憾。然感情锐利,壮丽可爱,宝贵重之运也。但妇女有此数则不可。其理由略同二十一数。即凡主运以及他格有此数者。亦难免香闺零落,绣榻悲寒也。旭日升天,名显四方,渐次进展,终成大业。「旭日东升」
3. 胡莲花的吉凶:
基础坚实,心身安泰,奴上位之引进而顺调成功发展,能享得幸福,长寿,圆满。【大吉昌。】
4. 胡莲花的幸运日:
〖人生幸运年龄〗: 12岁 &35岁 &45岁 &〖最佳情人生日〗: 2月12日 &9月20日 &4月2日 &〖最佳死党生日〗: 11月6日 &5月11日 &5月22日 &〖命中贵人生日〗: 10月23日 &10月2日 &8月10日 &
5. 胡莲花的幸运花:
〖幸运花〗: 紫丁香 (Lilac)
〖花之语〗: 爱情萌芽 〖花寓意〗: 您兴趣十分广泛,喜欢追求工作的满足感,外表端庄贤淑,对人礼貌周周,是异性眼中的理想情人。在感情上,您是一个感性的人,一旦投入了,您会变得很热情。 〖花箴言〗: 女性的魅力,可以在恋爱中尽数释放出来。
6. 胡莲花的幸运石:
〖黄玉〗: 黄玉别号healing gem。healing是治愈的意思,自古以来,人们即知黄玉有治伤的神偶力量。将黄玉置于枕下睡眠,不光能恢复疲惫,而且可以唤回大哥损失的体力。中世纪文献中写道:「身上经常戴著具有太阳色的宝石,可以预知灭亡之将至,也能够虎口余生。」今天诞生的你,总是让自己充满压力,怠倦不胜。有时也该自我放松啊!
7. 胡莲花写下的话:
8. 胡莲花适合用的英文名:
〖男孩英文名〗: George
(意义:农夫,来源:希腊语)〖女孩英文名〗: Autumn
(意义:秋天,来源:拉丁语)
9. 胡莲花的运程:
阆苑一时春
庭前花柳新
声传好信息
草木尽欣欣〖签释〗:
阆苑: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一书中,将林黛玉比作阆苑仙葩,绛珠仙草。可见胡莲花占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春天这个大好时机,便得天时,地利。在这种情况下,人和也就自然应运而生了。
如果占问者的姓氏带有草,木偏傍,我人首先祝贺胡莲花;如果占问的对象中有人带有草木姓氏,我了要祝贺胡莲花。这件无往而不利的好事,被胡莲花这有福之人逢上了。
这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自然界的风,在八卦中就象征着命令,书信,媒介,信息。签意指了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信息。
信息在各项副来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天社会里越来越被人们所发现,所重视,所运用。胡莲花当然也不会忽视的。这就要胡莲花耳聪目明,广泛收集,加以分析,并且闻风而动。动中取胜。
10. 佛滔算命网对胡莲花的姓名评分及综合测试报告:
胡莲花深信万全的准备是成功的根本。当胡莲花要谈论特定话题,或是将时间、金钱及精力投资于一项职业或生意之前,通常会尽力去了解其中的各种状况。一旦事业上轨道后,胡莲花仍然会继续保持一种孜孜不倦的勤学精神。&作好预习的功课&是许多胡莲花所抗拒不了的冲动,因为胡莲花最痛恨的是被人发现自己毫无准备。当胡莲花面临一些状态而感到焦虑不安时,例如会议召开前的最后期限、赶时间、赶进度、工作上要求良好表现时,胡莲花的行为将会变得极度地神经质。
胡莲花倘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断别人或处处要求好友应该怎么作的话,很因此引来一些困扰。学习接纳取笑胡莲花小缺点的戏弄和玩笑话,将对胡莲花的身体健康有相当大的助益。多数和胡莲花经常无法清楚地区隔工作与私生活,不过也有些人正好完全相反,在家中反而采取一种较放松、甚至随便马虎的态度。或许后者会过得比较快乐,但无疑地,两者皆需要亲友的体谅与关怀。
对胡莲花来说,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及了解事物的运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且胡莲花对这方面所抱持的态度往往十分严肃、谨慎,讲究实事求是。此外,作研究时,胡莲花总是以增进自己伙伴、朋友的利益为努力的目标,总是孜孜不倦地朝这个理想迈进。然而矛盾的是,胡莲花其实并非真的在乎全部人的福祉,甚至有可能会对人群产生排斥感。
胡莲花在人际和友谊关系上的要求标准相当高,但也应该给别人一个能发展彼此情谊的机会。同样地,在这方面胡莲花也必须注意,不要对自己的小孩太过严苛和成天说教。
揭发事实的真相,是胡莲花在生活中不断重复的主要课题。正因如此,胡莲花极有可能变得爱嘲弄讥讽和尖酸刻薄,而这便是胡莲花令人讨厌的地方。胡莲花应该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刺探或干扰别人,如果能进一步运用一些交际手腕,并且学习以较和善体贴的态度来引起大家对某些事物的注意的话,对于胡莲花的人际关系将有莫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胡莲花相当擅长理财,也热中于为自己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胡莲花可说是懂得投资及储蓄方法的个中好手。就胡莲花的观点来看,有权有势之所以重要,只不过是因为这能帮助胡莲花在工作上步步高升,并且对自己的家庭、社会团体或全人类有所裨益罢了不过胡莲花必须注意,不要因为严格刻板且专制武断的作风,而扼杀了别人的自发性。
幸运数字和守护星
胡莲花会受到数字1(2+8=10,1+0=1)和太阳的影响。受数字1影响的人通常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相当固执已见,并且急于爬上第一的位置。由于胡莲花拥有强烈的统治欲,再加上前述数字1的特质,因此胡莲花应该小心别让权势冲昏了头。太阳象征的是丰富的创造能力与热情,胡莲花最好能将这分创造力与热情维持在稳定的状态,而非无法控制地任其灵光一现。虽然太阳和冥王星(天蝎座的主宰行星)的组合似乎能照亮天蝎座性格中的阴暗面,使胡莲花成为开朗的天蝎座,但同时也为胡莲花在人生旅途上增添了强烈严肃的特质。
胡莲花多半经常会主动关心自己的健康,并且不时留意疾病的症状。然而胡莲花必须注意自己在这方面可能会热过了头,变得老是为一些病痛所苦。对胡莲花来说,明白身体原本就有自疗的功能将是重要的一课。胡莲花不应该为了小小的毛病便寻求繁复的治疗方式,毕竟持续地服用具疗效的药物,可能会对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造成致使的破坏。胡莲花相当有耐性,心思细密,有着大厨师该有的特质,若通常屏幕钻研烹饪技巧,将有不错的成果。同时,每日适量的运动更是不可少,例如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
培养自己本性中较为仁慈宽大的一面。有时不妨随机应变,不须事事追根究底。别太过吹毛求疵与妄下判断。试卷任由自然的一面表现出来。担忧及恐惧才是你真正的敌人。
中国京剧名伶梅兰芳,创立梅派,名下传人无数。
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法国戏剧演员、导演,有&女神莎拉&的美誉,以优美的容貌、出色的演技和嗓音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舞台剧演员,也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演员。
美国爵士乐先驱吉莱斯皮(Dizzie Gillespie),也是小号手、作曲家、乐队指挥,与萨克斯管演奏家帕克合作,开创一种名为&比波普&的音乐,一反摇摆乐的风格,寓和谐于不和谐之中,并采取多种节奏。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tzt),也是钢琴演奏巨匠,以技艺高超、风格华丽的钢琴演奏驰名,退休后成为重要的钢琴教师代表作为《但西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匈牙利狂想》等。
俄裔美籍小担家史而德(Alexander Schneider),也是&布达佩斯四重奏乐团&成员、马可波罗音乐节管弦乐团指挥。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大秘仪塔罗牌的第22张是&愚者&。图案是一个人快活地站在悬崖边。有的解释是他十分愚蠢,缺乏理性判断的能力;有的则指出他极端崇尚精神层面,不在乎现实。总括来说就是凭直觉行事、没有拒绝和抵抗的能力;同时,民代表了愚蠢、冲动和虚无。不过胡莲花之中较成熟的,则会从生命的历练中学取经验,然后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魔幻和问卜带有潜藏的危险,而它们其实与真正的灵性无关。
魅力、迷人、刺激。
分裂、不平衡、支配欲。
11. 胡莲花八字姓名祥批:
你真的了解你的名字胡莲花的含义吗?你的名字是否给你带来了好运?佛滔居士八字姓名详批,针对你的姓名提供专属的开运方法和运势提醒,让你精准掌握名字带来的正能量!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马上开始测算。
2017年十二生肖运程:
24小时最受欢迎梦境:
推荐心理测试:
十二星座明日运势:
佛滔算命热门测算:
声明:所有姓名测算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所有测算法则是根据易经、阴阳、五行等历经数千年的占测理论为依据进行演化而来,并非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另外姓名测算结果并未结合八字算法,所以并不代表同名就必定同运。特此声明按此操作自行决定的任何事宜均应为自测者自负后果!芙蓉与林黛玉
芙蓉与林黛玉
——《红楼梦群芳图谱》之一
芙蓉原是荷花〈莲花〉的别称。但《红楼梦》中的『英蓉』均指木芙蓉。芙蓉有两种,生于水中的叫草芙蓉,即荷花〈水莲〉;生于陆地的叫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间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一样鲜艳,《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关于芙蓉的典故,不能不提到《归田录》中记载石曼卿死后当芙蓉城主和《石林燕语》中记载丁度死后当英蓉馆主的趣闻,使人联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以及编造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的章节,就是从这些典故中演化而来的。《红楼梦》中写芙蓉的地方并不多,可是《芙蓉女儿诔》却是一篇璀璨绮丽的力作。在这篇诔文中,作者把芙蓉和芙蓉女儿合二而一,给予至高至美的评价。『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见,在曹雪芹的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
『芙蓉女儿』指的是谁?看似指晴雯,实际上指的是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二句时,『黛玉听了,忡燃变色』,这就是一种暗示,说明晴雯实际上是林黛玉的影子。
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孤标傲世,却又纤弱多病,活象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寄人离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未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压力。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见。』后来病情渐重,处境更加艰难,她预感到寿命不久,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吟。总之,贾府对靖雯的迫害,也是对黛玉的打击;《芙蓉女儿诔》的字字句句,都可以当作用血泪写成的给黛玉的祭文。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众人抽花名签子行令。黛玉抽到的就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并系一句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林黛玉比拟为芙蓉的。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着花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但有朝开暮落悲。』以芙蓉喻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林黛玉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中的女主角,之首,贾家第四代与扬州巡盐御史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棵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取水灌溉,得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神瑛获罪下界,她也决定陪其到人间,以一世的眼泪还他灌溉之恩,转生后和神瑛侍者的后身贾宝玉发生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感情,最终心事成空,泪尽而夭。
   林如海与之女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 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抚养。林黛玉祖籍,住于。先祖曾世袭列侯,林黛玉父亲乃姑苏才子是前科,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的女儿,的妹妹。   “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黛玉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第六十二回写到,和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又因为一般古人以阴历算所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
  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 送给她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而对于丫环亲手编织的花篮却很是喜欢。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尽管府中上下“无不认定一对好夫妻”,但在高鹗续书中,这一段木石姻缘却被贾宝玉之母与等人残忍地扼杀了。 87版林黛玉(20张)最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宝玉与宝钗二人成婚的一刻泪尽而逝。   关于黛玉的结局,红学界有黛玉沉湖自杀的说法,但也有人提出异议:黛玉连落花都不舍得扔进水中又怎么会沉湖而死?   因判词中有一句“玉带林中挂”,所以有部分人认为黛玉是上吊自杀。   另有被迫嫁给北静王作妾郁郁而终等诸多说法。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月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丽和超凡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娴雅美丽,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林黛玉最为突出的特点分为俩点:
(一)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那所谓的“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 “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欢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著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那些被人们视之为“小性儿”的事情,都是和她的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象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
(二)人们在注意到林黛玉的“小性儿”的同时,又往往会被林黛玉的善良、纯洁、率直、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等所感动。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真正面目。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时,林黛玉因听宝玉对茶赏赞不绝,就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当时妙玉就当着宝玉宝钗两人之面说林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可林黛玉却“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毫不介意。第二十二回,宝玉一时“感忿”写了一个字帖儿,林黛玉看了“不觉可叹可笑”,还把它带回去与湘云同看。此中并不因湘云刚不久曾当众说她像台上的某个戏子引起与宝玉的一场大风波而记恨湘云,可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被人视之为“小性儿”的心胸狭隘的林黛玉却能做到,足见其气量宽宏了吧!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得很宽容,就是在丫环面前也不例外,林黛玉与宝玉交往过程中,经常闹别扭,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丫环紫娟就曾为此事当面批评林黛玉:“宝玉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是不明就里的,但林黛玉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不是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的。    “可叹停机德”一句是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一句是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兄子胡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听,大为赞赏(见《·言语》)。   “玉带林中挂”一句是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正册里本页的画是“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由词句判词,多数的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应是用上文所述的“玉带”上吊而死。而刘心武先生考证,玉带嵌有玉石,不能作为悬梁之用,又言黛玉应是沉湖自尽.   “金簪雪里埋”一句是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薛宝钗婚后,特别是她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一个是,一个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莫怨东风当自嗟”是《红楼梦》第63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签上的诗句,这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原文是: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汉计诚已拙”又作“汉计城已拙”,“明妃去时泪”又作“明妃去是泪”。
  此句难点在“东风”二字,有两层意思:   1、指从东边往西边吹的风,汉在东,单于国在西,东风把明妃从汉吹向单于国。   2、指东土之风气、国风。因为风在古代又指一国之“风”气,比如:国风,风雅颂,风纪,采风,大风起兮云飞扬等等。   作诗讲究用典,更要求另出新意,历史上昭君出塞时汉朝比较强大,北方匈奴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王昭君地位是很尊贵的,但当时汉家制度似乎有鄙薄单于意思。此诗出于宋代,当时天下早已经不属汉了,西风压倒东风,汉地处于被统治地位,社会风气也大不一样,并且有此谶语流传,“莫怨东风当自嗟。”整句意思是:“不要埋怨当年汉朝廷只以一宫女应付单于的汉家作风,而应当自嗟自叹!”(反语)自李唐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坚持汉文化(儒道文化)诗礼簪缨家族女孩应验了这句话,林黛玉只是其中一个。   薛宝琴《青冢怀古》其七 也表达了相似意思: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昭君墓,“樗栎”多意,有暗讽宫女王昭君为“樗栎”之意。“黑水茫茫咽不流”多意,有西部少“流”水之叹,西部土地干旱。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巡盐御史的女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自云守拙;这首诗中同时写 了林、薛二人,有的人认为这是体现了“钗黛合一”(“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脂砚斋第四十二回总批));但也有人认为钗黛合一并不存在,他们认为,钗黛作为矛盾着的双方互为依存,故而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   林黛玉形象从《》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富有魅力的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黛玉的美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丽和超凡气质。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日见枯萎之时,得赤霞宫即后来的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有文彩精华的,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 ,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时“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过目成诵,我就不能?”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的“嘴”,的“嘴”,的“嘴”;黛玉则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其实,林黛玉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 林黛玉与贾宝玉照片(12张)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坦诚相待,予以开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此外,像她的《》、《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她诗谶的《》.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   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以及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丽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艳”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以自尊掩饰自卑  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 “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 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她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计较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 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她向宝钗说的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真圣洁的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的悲剧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造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和其儿媳王夫人。如宝玉的亲信,王夫人就选中了袭人,袭人只是准备作为给宝玉的,对宝玉妻妾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一、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多义的,不可以一语指实,这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多义” ,总有一个是基本的;也有人说《红楼梦》的内在和读者的审美体验均带有一定模糊性,很难对审美对象做出精确的质的界定,这也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模糊”,总有一点是明确的;还有人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说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某些差异,这是否也有道理?也有,但不管怎样“差异”,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的、“明确” 的、“一致”的是什么呢?即:哭泣。读者的眼光可以有种种,有人看到了“淫”,看到了 “缠绵”,看到了“病”和“梦”等等,但谁都无法否认《红楼梦》写的“哭泣”。大观园女儿没有一个不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上至荣贵人元妃,作为小说人物正面出现时,“呜咽对泣”“泪下如雨”;下至丫环侍女,无辜罹难而饮泣者比比。真是哭声嗷嗷,血泪斑斑。梁启超论《桃花扇》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红楼梦》更复如是,皆为哭泣之作。刘鹗《老残游记序》指出,一切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在哭泣,浸渍着作家的眼泪。“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番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又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刘鹗这一艺术见解无疑是精邃破的而发人深省的然而,《红楼梦》之哭泣者莫过于林黛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海涅诗曰:“从我的泪珠里,长出娇花朵朵”。黛玉何尝不是如此。她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凝结成一首首美丽动人的诗篇,交织回荡着她那深切悲痛的爱情心曲和疾愤抑郁的叛逆心声,了解她的哭泣,才能理解她的性格;抓住她那些光彩闪烁的泪珠,才能映照出全书的主题;亦可领悟到作家的创作契机,并可重新认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二、黛玉为何而哭泣,作家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还泪说”。怎样解释这个还泪说的现实基因 ?《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畏而哭之极为常见,为智能低下之哭泣。爱而哭之则是艺术天才冶炼之洪炉,熔铸建构出无数精妙的文学巨著和感人至深的。“创作总根于爱”(鲁迅),林黛玉就是“爱而哭之”的光辉典范。小说写她自进贾府之后,就和宝玉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亲密无间,“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自此,生活的平静打破了,心灵的爱河之水翻起波澜,性格也迅速嬗变。廿三回写她与宝玉一起阅读《西厢记》,“ 但觉词句惊人,”,及至听到《》的动人词曲,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时,更是“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表明,外界情事的触发,正在这个早慧而又早熟的少女的心弦上跳动着人生的旋律和爱的颤音,使她由青春的觉醒已进入对人生价值和爱情归宿的思考,这思考显然是痛苦的。等级森严的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代表着宗法思想、家族势利和神的意志的“金玉相对”之说,象一座座无形的高山横亘在爱之路上,使她很快意识到环境和自身、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意识到爱的历程的艰难与渺茫,是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哀。因此,就在这位痴情而又敏感的少女的心理感应上,处处形成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触发点,每次触发都会引起她对现实和自身的省视,引起感情层次的迭加和心理机制的变化,这种触发和变化一次比一次激涨,哭泣也一次比一次悲怆。“志撼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属诗”,于是才哭泣吟唱出那些血泪交进的《葬花吟》、《柳絮词》、《风雨词》和《拂琴曲》等等哭泣之作。“ 花谢花飞花满天,?”这正是由爱的觉醒而启发了她的人生忧患意识,一种敏锐的失落感袭上心头。   三、所谓“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灵性即天赋的聪明才智,也包括人的性格和气质。灵性高则天姿秀,颖慧敏锐,省视力强,感受力也强,觉悟亦快。明清以来,随着王学左派和“ 异端之尤”等思想家掀起的以“人学”和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新思潮的发展,随着《牡丹亭》、《》等情词淋漓、人欲纵横的戏曲小说的进入大观园,一种新的时代气息也正浮动在“花谢花飞”的广阔空际,最先呼吸而领会之者也是宝玉黛玉而已。然而,封建堡垒的锢钥,历史传统的沉积,重重压在黛玉的心头。这种历史的重压和自我萌生的当代意识的冲突,使她表现出对礼教的强烈的束缚感,不自由感,因而产生种种难以复加的愁、怨、感伤郁闷和愤恨。马克思曾经说过:“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⑴在这可悲的时代,黛玉表现出顽强的抗争力与叛逆精神。尽管她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轨道,但至少是在不规则的行走,而且时而迸发出新思想的火花。尤其在男女关系上,闪烁着一种新的“性爱”要求和新的价值观念,较之那些匍伏在礼教之下,不仅自己受其毒害,也极力为之说教又去毒害别人的人如薛宝钗等辈,不知高出多少倍。且看第二十九回的一段描写,黛玉揣度宝玉: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而不重人的呢? 这话说得何等好呵,这真是问题的实质!一部《红楼梦》一曲宝黛爱情的悲歌,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在“金玉姻缘”和“”的交织冲突中演进的。前者以“天理”自命,以客观物的配合为基础;后者以“人欲”自命,以人的主观感情为基础。前者是伦理的,后者是人性的。再如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这些开启黛玉的心扉之处,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其心地何等之纯净而美好!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情相对 ”的“知己”。紫娟告诫她:“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正符合黛玉的思想。她多次声称自己“一无所有”,“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哪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并明确对宝玉说:“我那里能够象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呢?”(第二十九回)这些虽是气话,也是真话。有时宝玉误解了她,说她“多心”(有的读者也这样误解她),可是她回答得很好:“我为的是我的心”(第二十回),这“心”,就是人格和尊严和感情的真挚纯洁,不允许掺有任何杂质。然而,这种觉醒了的意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合理的要求,却为那个时代所不容,她那皎洁的性格也和那个龉龊的贵族世家格格不入,爱之路上不仅荆棘丛生,更是风刀霜剑交架。所以她的哭泣也是一种梦醒了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哀,这是她精神痛苦的主要形式。因而,她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无援以助,并渴望为人理解而求其友声:“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因而,她感叹人生竟象草木那样凋零失落,也象讽忽的柳絮那样无所凭依:“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因而,在极度痛苦之时,感情升华的理性意念借幻想的羽翼飞腾了:“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这都是一个无路可走的觉醒者的哭泣心声。    四、所谓“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在黛玉来说,即爱得愈深,哭泣愈痛,愈是宝玉向她表示出真正爱情的时候,她愈是伤心落泪,不能平静。黑格尔说:“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⑵所以这种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矛盾与苦痛,经常使她反常与失衡:“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当感情流量超过神经负荷时,心理就易失去平衡,所以“蛇影杯弓 ”“痴魂惊恶梦”,哭泣变成梦魂的惊悸。在长期禁锢郁积于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愤懑在失衡时的自然爆发就产生了“我问问宝玉去!”的反常行动,但这反常之中又蕴含着正常的人性,是正常人性被窒息的反常行动。最后,生存失去支柱,所以“焚稿”、“断痴情”、自戕。世界的存在既是如此荒诞、丑恶、无道理、无人性,那么生命又值得活下去么?她已不是历史上闺怨诗词中的女性那样自哀自怜与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而是明知世途险恶也宁肯将人生的支点选置于个人感情的你我,也不肯丧失人格的独立与尊严而对家族实力附会攀缘。她的人生道路、恋爱心态早就表明:苟勿爱勿宁死!早就意识到并准备了一条自杀之路。“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鲁迅论贾宝玉说:“他看见许多死亡”,“先有可卿自经;秦锺夭折;自又中父妾厌胜之术,几死;继以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爱之晴雯又被遣,随殁。 ”这些死亡,宝玉看见了,不用说,黛玉也看见了,所以她对“黄土陇中,女儿命薄”异常敏感。随着爱情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深化和对现实丑恶的省视,在黛玉面前展现的种种幻影都变成了无数病痛、破败、幻灭和死亡。在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罪恶渊薮,“女儿薄命”是普遍的,所以她眼前无非是一片坟墓和死场。“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装”,“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她的诗也和她那倍受“折磨”的性格一样,到后来也由热而冷、由怨转悲、由明变暗,表现出“冷月葬花魂”的一种“死”的预照和冷的美。   五、林黛玉之哭泣不仅有深刻的内涵,也有鲜明的个性。表象呈现着“悲哀的秀美”,深层意蕴则充溢着忧愤之壮美;既是缠绵悱恻,又是刚烈果决,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叛逆精神,有着可贵的“坚韧”性与“挚着”性。所谓“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黛玉正是如此。小说写她“痴”“狂”“灵窍”“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即黛玉之灵性。灵性真感情深,则不落世俗,孤标傲世,容易被说成痴狂。其实李贽曰:“狂者不轨于道”(《藏书》卷三十二),正是不守礼法的表现。当然,黛玉不是“狂士”,也不是宝钗批评的“轻狂 ”,但她确有个性解放的要求。所谓“痴”,蒲松龄曰:“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是以知慧黠而过,乃是真痴。”这话用之于黛玉,恰是其灵性的最好评语。她不仅是书痴、艺痴,更是情痴。情痴者情必真而挚,感情深沉炽烈,锲而不舍,挚着于现实,挚着于人生,挚着于爱情。因其爱得真、爱得挚,“积好成痴,积痴成魔”,所以悲愤、哭泣、叛逆是必然的。从哭泣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品格之高标,尽管她是一个“弱女”,但实是古来第一“烈女”,第一“奇女”。   六、黛玉之哭泣实际上是曹雪芹哭泣之投影,从这里可以领悟到作家的创作契机。小说透露,曹雪芹的书斋曰“悼红轩”,他在此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边哭泣一边创作。第一回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话。脂砚斋说他“泪尽而逝”。林黛玉常以花自喻,《葬花吟》是她“泣残红”之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哭泣的影子的重合:泣残红=葬花=悼红=辛酸泪,最后都是泪尽而逝。朱光潜先生说,感情深沉悲哀的作品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看来,林黛玉之“还泪” ,实是作家在“还泪”,他之所以“还泪”,同样是“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哀”。于是生发出无比强烈的身世之恨、世家之恨、时代之恨。倾泻内心郁结的激愤之情 “滴泪为墨,研血成字”(脂砚斋),创作《红楼梦》一书以寄托其孤愤。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曰:“蒲松龄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当然,曹雪芹之“孤愤”更有其深邃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可知,“哭泣”不仅是曹雪芹的创作动力,也是他的创作灵魂和艺术生命力。没有曹雪芹之哭泣,便没有百廿回《红楼梦》,也不会有林黛玉之哭泣个性。由此也可重新认识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红玉和黛玉的玉是同一个字,但她们的性格大不相同。红玉是一心往高处爬,争求翻身,黛玉就不必说了。   但是她们还是有相同的地方。   身体同样有弱症:当时小丫头佳蕙还劝红玉去问黛玉要点药吃。   同样痴情:红玉惦记贾芸的心事与林黛玉是比较像的。   有点喜欢瞎琢磨:宝钗无意间听见了红玉的心事,结果宝钗拿黛玉圆谎,红玉闻之整天猜疑不定。八十回后应该还有与之相关的情节。   然而红玉与黛玉差别又是很大的:她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打算,在凤姐处也只是为学些办事方法,眉高眼低;她主动追求爱情,不像黛玉躲躲闪闪,在宝玉吐露心声后依然佯装不懂;她与贾芸最后的结局也应该是圆满的;她有父母。   七、黛玉的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黛玉这样一位高洁袅娜的少女也不例外。她太清高了,本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污浊的世界上。她和宝玉的爱太过于柏拉图,而且她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是完全理想化的。她没有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所以,我觉得她和周围总是有一层隔阂。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能用心地体谅别人,虽然她是善良的。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不同,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从那些丫鬟老婆们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所以最后难免落得悲惨的结局。
  《黛玉一生为还泪而来》   刘心武说,小说第一回就指出了宝玉和黛玉的仙人身份。宝玉本是天上赤霞宫的神英侍者,黛玉是天上一棵绛珠仙草。“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本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道:“他是,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 下凡后,绛珠草化为林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泪,还神瑛侍者化做的贾宝玉的灌溉之恩。   泪还完了,她就会主动回到天上。”认为是以一种比葬花还要诗意的方式。 证据1:中秋节黛玉和湘云湖畔联诗 —出处:第七十六回   刘心武说,两人联来联去,联出两句惊心动魄的来。湘云说:寒塘渡鹤影。黛玉接了句:冷月葬花魂。(通行版本中为诗魂,古本中为花魂) “花魂并不是一个陡然出现的词语,林黛玉的里出现的次数就很多。七十六回这个地方,它就是林黛玉的象征。” 刘心武解释,“冷月葬花魂”的意思,就是在凄清的中秋夜,湖面上倒映着中秋月,花魂一步一步地沉下去了。这句联诗,是林黛玉沉湖的一个暗示。   证据2:海棠社黛玉封号“潇湘妃子” —出处:第三十七回   “潇湘妃子,什么意思?”刘心武说,指的是古老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两个妃子得知舜死后,将泪水洒到竹子上,出现斑痕,得名斑竹、潇湘竹。“两人找不到舜,眼泪哭干了,就在水中死去,死于江湖之间。”刘心武说,两人的结局就是“泪尽入水”。因此,“潇湘妃子”别号本身,也在暗示黛玉沉湖。   证据3:宝玉祭奠金钏黛玉说谶语 —出处:第四十四回   刘心武提到,凤姐过着生日,贾宝玉却突然偷偷跑到庵里的水井边,因为这天也是金钏的生日,他知道是自己的行为不当造成了金钏跳井身亡。   别人都不在意,唯有黛玉与宝玉心有灵犀。她说:“天下水总归一源,从咱们荣国府、大观园都可以接一碗水,对着那碗水去表达哀悼不就齐了吗?你非要专门跑出去。”   刘心武认为,黛玉说这样的话,是个谶语,就是对今后命运的一种事先的暗示。“如果曹雪芹写得到黛玉之死,很可能会有贾宝玉舀了一碗水,对着碗中水祭奠她的情节。”   证据4:点戏《闹殇》唱词 —出处:第十八回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牡丹亭》的《闹殇》一折很有门道。”刘心武说,因为脂砚斋在这里批语:伏黛玉之死。“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刘心武指出,这句唱词正中“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而“玉芙蓉”,这里指水生的荷花,影射黛玉死于水域。刘心武指出,“曹雪芹亲密合作者”脂砚斋的批语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依据,脂砚斋明确表示: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刘心武猜测,如果是曹雪芹写黛玉之死,会把这一段描写得非常优美。黛玉会像葬花一样,精心地设计她的服装、道具和路线,一步一步地走进湖中,借仙遁复归天界。也许第二天人们发现黛玉已死,但找不到尸体,只会有衣服和钗环存在。   上面这些都是刘心武先生的一家之言,对此,绝大多数的红学专家是持有待商榷和否定的态度的。对此,这里仅列出一家之言,希望读者可以进行比较和甄别。不要因为某家学说而照成先入为主的概念。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尽信人言,也容易迷失方向。   其它说法:在续书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气郁而死,据说这一结局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据考证,黛玉应该是被和等人诽谤致死。   林黛玉应该是病逝,这是因为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林黛玉生病,为她的不幸泪尽而逝的结局做铺垫,如果是意外遇害,贾宝玉也不会和薛宝钗成亲,也不会有齐眉举案意难平的悲剧婚姻。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戏一处,第四出为《离魂》,脂评双行夹批写道:“《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关节、大过节。”因此亦证明黛玉病逝。从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和好的情况看,甚至不排除林黛玉在病逝前劝说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我们都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只有林黛玉还有可能让宝玉改变观点,支配他的思想。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又一说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又作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又作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五美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菊花诗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唐多令 柳絮词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鱼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翡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世外仙源 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凹晶馆联诗  (黛玉与联诗)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   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   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续)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1945电影《红楼梦》—   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   1962邵氏电影《红楼梦》—   1975香港无线电视剧《红楼梦》—   1977香港佳视电视剧《红楼梦》-   1977香港电影《》—   1978香港电影《》-周芝明   1987央视电视剧《红楼梦》—    1989北影厂电影《红楼梦》-   1990华视电视剧《红楼梦》—   2006年,香港无线TVB电视剧《》—— —林黛玉   2008恒娱电视剧《》—   2010导演新版《红楼梦》—(幼年——林妙可) 附:曾经在《红楼梦》和《后会有期》两首MV中扮演过林黛玉   曾在中扮演林黛玉   在星光大道节目中演唱《枉凝眉》歌曲扮演林黛玉。
  日至24日,《雪声剧团》上演《林黛玉》。 饰林黛玉。    1962年 王文娟、徐玉兰版   2007年 单仰萍 钱丽惠版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87版林黛玉(20张)林黛玉与贾宝玉照片(12张)更多 隐藏 金陵十二钗
扩展阅读: 1 林黛玉贴吧 /f?ct=&tn=&rn=&pn=&lm=&cm=0&kw=%C1%D6%F7%EC%D3%F1&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C1%D6%F7%EC%D3%F1&tb=on2 /question/.html?si=73 蒋和森《林黛玉论》4 任明华《红楼人物百家言 林黛玉》5 .cn/longbook/_hongloumeng/82.shtml6 http://cuch.org/c2.asp?d=2387 2007年九月下半月(半月刊)18号《读者》8 周高潮《林黛玉与董小宛关系初探》,《南通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日《如皋动态》9 /view/740828.htm?fr=ala010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林黛玉之谜与古本之谜》11 /hongloumeng/2/hongloumeng203.htm12 名家评红楼 - 【周汝昌】林黛玉之致死开放分类: 文学,小说,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古典文学 我来完善 “林黛玉”相关词条: 史湘云贾迎春贾元春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妙玉李纨贾惜春巧姐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紫鹃贾探春史湘云 贾迎春 贾元春 王熙凤 薛宝钗 贾宝玉 妙玉 李纨 贾惜春 巧姐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紫鹃 贾探春 雪雁 贾母 林如海 贾敏 秦可卿 平儿 薛宝琴 贾政 北静王 三国演义 西厢记 尤三姐 判词 陈晓旭 贾雨村 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 袭人 梅花魂 贾赦 董太后 葬花 段子羽 四大名著 园博园 邓楚晴 孟丽君 蒋梦婕 闵春晓 曹雪芹 石头记 潇湘妃子 太虚幻境 奥尔夫 诸桂枝   “莫怨东风当自嗟”是《红楼梦》第63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签上的诗句,这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原文是: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汉计诚已拙”又作“汉计城已拙”,“明妃去时泪”又作“明妃去是泪”。
  此句难点在“东风”二字,有两层意思:   1、指从东边往西边吹的风,汉在东,单于国在西,东风把明妃从汉吹向单于国。   2、指东土之风气、国风。因为风在古代又指一国之“风”气,比如:国风,风雅颂,风纪,采风,大风起兮云飞扬等等。   作诗讲究用典,更要求另出新意,历史上昭君出塞时汉朝比较强大,北方匈奴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王昭君地位是很尊贵的,但当时汉家制度似乎有鄙薄单于意思。此诗出于宋代,当时天下早已经不属汉了,西风压倒东风,汉地处于被统治地位,社会风气也大不一样,并且有此谶语流传,“莫怨东风当自嗟。”整句意思是:“不要埋怨当年汉朝廷只以一宫女应付单于的汉家作风,而应当自嗟自叹!”(反语)自李唐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坚持汉文化(儒道文化)诗礼簪缨家族女孩应验了这句话,林黛玉只是其中一个。   薛宝琴《青冢怀古》其七 也表达了相似意思: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昭君墓,“樗栎”多意,有暗讽宫女王昭君为“樗栎”之意。“黑水茫茫咽不流”多意,有西部少“流”水之叹,西部土地干旱。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巡盐御史的女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自云守拙;这首诗中同时写 了林、薛二人,有的人认为这是体现了“钗黛合一”(“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脂砚斋第四十二回总批));但也有人认为钗黛合一并不存在,他们认为,钗黛作为矛盾着的双方互为依存,故而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   林黛玉形象从《》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富有魅力的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黛玉的美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丽和超凡气质。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日见枯萎之时,得赤霞宫即后来的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有文彩精华的,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 ,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时“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过目成诵,我就不能?”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的“嘴”,的“嘴”,的“嘴”;黛玉则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其实,林黛玉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 林黛玉与贾宝玉照片(12张)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坦诚相待,予以开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黛玉的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