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友聚会发言稿关系紧张怎么办为题进行讨论发言

您没有权限查看该内容.
您可以试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装是不会穿一辈子的,卸甲归天是绝大多数战友的归宿。  
本人2003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结合过去的几年的地方工作生活经历,向即将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战友(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讲一点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供战友参阅。  
一、脱下军装就要把自己看成一个百姓  
部队时候我们是级别不同的军官,是受士兵们尊敬的长兄,是群众眼中最可爱的人,也许我们穿着这身衣服无论在士兵面前或是在大街上都有种自豪感,优越感。突然间换上了便服、工装,会感觉像是少了些什么,举得不再是众人瞩目,甚至有些许的失落感。记住:这就是现实,因为你已经是百姓,那身衣服只代表了你曾经的部队生活,从现在起,你和大街上匆匆人流里的任何人一样,是普通的一个人,如果你没有过军队经历,其实你早就和大家是一样的。  
二,尽量少在同事面前讲你在部队如何如何  
地方单位很多人都是高校毕业生出身,除了我们转业的外,大家对军人还是有种神秘和陌生感,尤其作为了同事,他们常常会好奇和聊部队的一些事,甚至问些对我们来讲司空见惯的小问题。记住:这只是他们的好奇心而已,也许是想通过和你聊部队生活而想了解你这个人,我们可以与大家聊,但不要夸夸其谈,也不要眉飞色舞,更不要吹吹呼呼,因为毕竟以后几十年到退休都要在一起,大家对你了解的不可能都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肚子里装些东西不露没坏处,再则,言多必失,少说些是逐步在给自己加印象分。  
三、尊重比你大的比你小的任何一个领导、同事  
近几年,地方单位干部已经逐渐年轻化,许多二十几岁的可能就是你的科长、处长等,不管别的同事怎样对待他(她),你都要认为,他(她)既然都已经年纪轻轻当上了领导,无论在哪个方面,势必都会有出众的地方,尊重上级,服从命令,也是我们部队的传统,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尊重放在首位,地方同事与领导之间或许有各种利益的纷争和矛盾,其实与我们无关,我们只干好我们自己的工作,没必要参与其它的事,谦虚的与上上下下相处,没什么坏处。当然,舍我尺把,还汝丈余,实际工作中更要做好相互的帮助和协同。  
四、不拉帮入派,站准立场,不参与不利于单位团结的事  
地方许多单位存在着名利上的明争暗斗,甚至拉帮扯派,为一个职位,为一点福利,也许会有争辩和争吵,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站清立场,不应参与到任何一个派系中。记住:你只是个部队来的人,你并不能完全掌握一些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很多单位里复杂的内情外因你不清楚,适时的中立,不代表你惧怕任何一方和没有主见,切记:遇到这种事情最好不发言,发言也不要代表什么观点。  
五、把握必须把握的机会,放弃你永远也争不到的东西  
地方队军转干部的观点普遍是:完成工作标准高,雷厉风行,说话办事直爽,但脾气多火爆。在部队其实这是正常的,但在地方这却说明不了是好事,所以在人事任免上,很多人没有顺应“潜规则”,也就失去了一次次的机会,遇到好的领导,你可能会受到使用,遇到个别领导,你做不到他心目中的要求,恐怕你永无出头之日,如果单凭群众印象,靠大家推你,难度是很大的。记住:如果想要干点事,就得适当的使用“潜规则”,做群众、领导两级的工作,可能就有希望,一些看起来似乎很难实现的理想,其实你想都不要想,因为有些东西不是你看起来的那么简单,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机会,有的可以努力不放过,有的干脆就不要去想,这需要你的判别能力!  
六、一定搞好男女同事间的关系  
社会进步同时,婚姻情感受到巨大考验,婚外恋、办公室恋情比比皆是。许多一个单位,一个科室的异性同事,在工作中建立很深厚的感情,如果某方婚姻家庭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兔窝”恋。记住:婚外情不可取,办公室恋情更害人。我周围好多同事有过这种经历,但绝大多数都是惨淡收场,我们是军人出身,该洁身自好,正确处理工作、家庭、情感方面的事,不要叫同事背地里指指点点,辱没了我们的名声。  
七、必要的“阿Q”精神,不是自嘲,不是自欺自弃  
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一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地方工作久了就会使你觉得累。记住:争辩是最无能的呐喊,解释是最没必要的辩解,戎马那么多年,现在该是给家庭、老人、老婆、孩子的时间了,没必要为单位的一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得必我搏,失必我命,看待事物和问题看看有没有价值,都是而立之年以上的年龄了,只要想要什么了,偶尔的“傻气”其实就是一种开心幸福的前兆。  
当然,到了单位后,你遇到的东西往往不只是这些,可能遇到的会很多,境遇或许很残酷,但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什么的,做的过激活沉沦,或许会让你滑下去,所以只能努力的去适应,再适应,逐渐改变一下自己,遇事忍字当头,多往自己身上揽点责任,我想战友们真的能做到这些,你们就不会感觉到太累太失落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拜读!!!受益匪浅
  拜读,受益匪浅
  各位是否支持观点?
    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我,支持楼主观点!    
  请继续讨论
  经典,精彩!!!
  比我老公早一年转业,总结得很好
  有理!
  所言甚是
  正义感 在延伸!
  有用的帖子,顶起来~~~希望对军人朋友有帮助哦~~~
  请继续支持
  公安局对转业干部的总体评价是:1,装老干部。2见钱比沙都亲3非常吝啬,不爱花钱。3色气特重,谁都惦记。4办事特黑,见钱打色。5 拉帮接伙,搞小帮派。6 愈事对自己不利就写信上告
  写得很中肯。军转的压力还是挺大的,要顺势,懂得放松
  继续顶
  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LZ楼主的观点只能告戒大多数转业干部,属和稀泥的,老好人.如果是刚性的军人性格,就应该立正道,树正气,为两斗米折腰,有失军人的气节.
  留爪。。
  @zhangbo1
19:55:00  公安局对转业干部的总体评价是:1,装老干部。2见钱比沙都亲3非常吝啬,不爱花钱。3色气特重,谁都惦记。4办事特黑,见钱打色。5 拉帮接伙,搞小帮派。6 愈事对自己不利就写信上告  —————————————————  有些夸张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HTTP/1.1 服务器太忙在工作上给你的上司汇报工作,在培训桌前向学员进行培训,或是给你的粉丝传授经验,亦或是给你客户推荐你的产品等等等等,很多场合我们都需要演讲,都需要去做PPT演讲。今天就如何做一个精彩的PPT演讲,整理了一些自己的学到的和体会到的东西,欢迎大家补充。&br&下方多图,手机党小心。&br&&img src=&/2dbe30a88e570ed94af9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dbe30a88e570ed94af9d_r.jpg&&&img src=&/eb5db333da6dd990d980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b5db333da6dd990d980a_r.jpg&&&img src=&/3e2adc2c3bd1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e2adc2c3bd1_r.jpg&&&img src=&/bc660fea8d997f7ab5579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c660fea8d997f7ab5579c_r.jpg&&&img src=&/a81bdb60af73c0c32a5dcd1e30bf1517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81bdb60af73c0c32a5dcd1e30bf1517_r.jpg&&&img src=&/ab8cc11b908aeb1db02bf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b8cc11b908aeb1db02bf3_r.jpg&&&img src=&/c4066a1cea70d37dfff7ae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4066a1cea70d37dfff7ae_r.jpg&&&img src=&/ebee16d7eb2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bee16d7eb2_r.jpg&&&img src=&/8cbdaabcef519ab6ec101a41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8cbdaabcef519ab6ec101a41_r.jpg&&&img src=&/f117b2fd650b48dd24ac26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117b2fd650b48dd24ac26f_r.jpg&&&img src=&/06abef1fc1ed236b3ba3e2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6abef1fc1ed236b3ba3e2_r.jpg&&&img src=&/a434d174c7b7766649cab534bfb66a99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434d174c7b7766649cab534bfb66a99_r.jpg&&&img src=&/972dead385d26c8af3b7127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72dead385d26c8af3b7127f_r.jpg&&&img src=&/1bbe018d2fb51fbfd7a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bbe018d2fb51fbfd7a3_r.jpg&&&img src=&/c92ac84a51dcbf9a68f6acc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92ac84a51dcbf9a68f6accc_r.jpg&&&img src=&/c0ee5eedadf876a98fbfa7581ecde7b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0ee5eedadf876a98fbfa7581ecde7b3_r.jpg&&&img src=&/e9cfeed33d43f06046dcf68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9cfeed33d43f06046dcf68_r.jpg&&&img src=&/8ffc8f50b18ed74cc6d88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8ffc8f50b18ed74cc6d88_r.jpg&&&img src=&/d67ad70da3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d67ad70da39_r.png&&&img src=&/a52ffcae89cd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a52ffcae89cd_r.png&&&img src=&/ecef053e3bc530ec648d02b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ecef053e3bc530ec648d02b_r.png&&&img src=&/bbff7fc54b9060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bff7fc54b9060_r.png&&&img src=&/f41bade33bb75ac1f9dd0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41bade33bb75ac1f9dd0_r.png&&&img src=&/fa10fa49e638cf0ddbc1e92a21b11494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a10fa49e638cf0ddbc1e92a21b11494_r.png&&&img src=&/06fd589ecdacdc3f9aa40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06fd589ecdacdc3f9aa40_r.png&&&img src=&/c4c590c51d8dfbb92858f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c4c590c51d8dfbb92858f9_r.png&&&img src=&/889dbbec4dfcd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89dbbec4dfcd_r.png&&&img src=&/109a701e2934fcc4e804e88c34a0db4b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109a701e2934fcc4e804e88c34a0db4b_r.png&&&img src=&/b28dd032df1aaa9adc12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28dd032df1aaa9adc129_r.png&&&img src=&/f4ba6e92f145b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4ba6e92f145b_r.png&&&img src=&/d5e4dcaeab096fcf1bb6340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d5e4dcaeab096fcf1bb6340_r.png&&&img src=&/f3dd42d45d021cdc80606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3dd42d45d021cdc80606_r.png&&&img src=&/74c948d320ad35e8b25f5de9bd729b02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74c948d320ad35e8b25f5de9bd729b02_r.png&&希望整理能够帮助到提问者!有问题回复我&br&&br&最后打个小广告: 创客贴,在线设计平台,拖拉拽,让每个人可以轻松制作精美的ppt、信息图、海报等设计。
在工作上给你的上司汇报工作,在培训桌前向学员进行培训,或是给你的粉丝传授经验,亦或是给你客户推荐你的产品等等等等,很多场合我们都需要演讲,都需要去做PPT演讲。今天就如何做一个精彩的PPT演讲,整理了一些自己的学到的和体会到的东西,欢迎大家补充…
文/大白(微信公众号:pptspeech)&br&&br&&br&我跟你说说我是如何从一个PPT演讲菜鸟慢慢成长为一个做PPT演讲还可以的人的。&br&&br&&br&&br&■ 01:冲动&br&&br&&br&&br&记忆中我第一次听说“演讲”这个词,是在小学二年级。&br&&br&在我读小学的那会,每周一,全校师生都要聚集在操场上,开一个早会,名字叫做“国旗下的讲话”。早会一般是副校长主持,副校长先讲几句,完了就由当周值周的老师上来讲几句,最后是由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上去做一个“国旗下的讲话”。&br&&br&有一次,副校长把“国旗下的讲话”说成了“国旗下的演讲”。我捕捉到了这个小细节,回家问我爸:&br&&br&&br&&br&“什么叫演讲?”&br&&br&&br&&br&我爸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因为有那次经历,我第一次听说了“演讲”这个词,也正因为那次经历,让我对演讲形成了一种模模糊糊的理解——演讲,就是一个人对着很多人说话。&br&&br&自己从小就不是那种有资格“一个人对着很多人说话”的人,但是看到别人在那里讲,我有时就会羡慕,甚至还会想:如果我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就好了。&br&&br&或许我对演讲一事保有的原始冲动,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滋长的。&br&&br&■ 02:刺激&br&&br&&br&&br&老实说,我的口才天赋很一般,这个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吵架吵不过人家,说话有时还颠三倒四,自己说得累,别人听得也累。&br&&br&天赋不好也就罢了,问题是后天还得不到好的训练。我是80后,从我们这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父母和学校会把我们学习成绩看得比天都大,但对于像「语言表达和沟通」这样的社会能力,他们就没那么重视了。倒也不是他们不知道口才的重要性,只是他们觉得这个事情等我们上了大学之后去学习也来得及,或者有的会认为「等孩子进了社会后自然会锻炼出来」。后来我学了心理学,发现大人的那些想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四个关键阶段,而这四个关键阶段,都出现在18岁前。换句话说,想要口才好,训练得趁早。什么时间段最好?18岁前!对于我来说,这几个黄金阶段显然都错过了。&br&&br&&br&不过事情也不都是坏的。我的口才天赋虽然一般,后天也没得到好的训练,但我却天然地喜欢去看一些跟语言有关的节目和书籍。这里我可以把从小到大接触过的语言节目和书籍给盘点一下:&br&&br&相声小品&br&相声小品是我接触比较早的一类语言节目。最早是听冯巩牛群的相声,看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赵本山这些人的小品。后来范围慢慢变广,主要是开始接触一些传统相声大师的作品,像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等等。那会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现在我就记得那时的我三天两头往音像店跑,一是买歌曲磁带,二就是买相声小品的磁带。&br&&br&综艺节目&br&因为我家电视买得比较早,所以这个就使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机会接触到电视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其他小孩一样,只看动画片。但是三年级之后,我开始看一档叫《正大综艺》的综艺节目。到了初中,电视里忽然可以收到一些台湾的综艺节目,我看得比较起劲的是吴宗宪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还有就是哈林那帮人主持的《超级星期天》。到后来,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综艺节目越来越多,比如《康熙来了》,《天天向上》等等。像这样的一些节目,直到现在我也还有收看的习惯。&br&&br&讲座课程&br&进入大学之后,一方面我接触到了很多的现场演讲。比如新东方的一些老师就经常会来我们学校做讲座,这帮人的演讲能力极为出色,我挺佩服。另一方面,大学期间因为空余时间较多,我还通过网络看了大量由口才达人做的讲座和课程视频。比如李敖,余世维,曾仕强,傅佩荣等等。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罗永浩,先是听他的“老罗语录”,后开始关注他的各大公开演讲。老罗是位“现象级”的演讲高手,我在读研期间还写过一本全面解析老罗演讲的书。&br&&br&&br&&br&&br&网络脱口秀大学后期,我在网络和电视上发现一些类似单口相声一样的脱口秀节目。我追过的脱口秀节目按时间顺序大致为:《大鹏嘚吧嘚》,《体育评书》,《老梁故事汇》,《老梁观世界》,《罗辑思维》,《晓松奇谈》。&br&&br&&br&语言类书籍&br&以上讲的都是一些语言类的音频和视频节目,除了这些之外,我在大学期间,还阅读了一些号称可以提升说话能力有关的书籍。这些书当中,多数都是标题唬人,内容空洞的烂书,真正对我沟通和表达带来较大实效的,我最后发现也就那么几本,这里我说两本亲测确实不赖的沟通表达类书籍:一是麦凯的《人际沟通技巧》,二是赛尔劳《公共演讲:路径与方法》。&br&&br&以上提及的这些语言节目和书籍,没人强迫我看,都是我自动自发去接触的,对此我是真欢喜。虽说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逆转我在口才上的表现(口才一定是靠说出来的,不是听出来和看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我后期的演讲表现倒是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有些帮助是我没期待发生的,但它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这里我可以说个很典型的例子给你听:&br&&br&我在刚进大学那会,参加了一个跟专业学习有关的社团。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社团开始招干事。这个干事呢,名额不多,但是竞聘的人倒是不少。竞聘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进一个教室之后先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坐在下面的社团干部就会简单地问你一些问题。这里我先说结果吧,我最后竞聘成功了,顺利地得到了一个干事的职位。但是你千万别认为我在当天的表现有多出色,相反挺烂的。烂在哪里呢?自我介绍那块就说了一些兴趣爱好之类的,没有针对竞聘职位的特点去描述自己的相关能力。现场问答那个环节就更糟了,语言空洞,逻辑不清,稀里糊涂说了一通,事后出来一想,自己讲得都是什么玩意儿嘛。后来有一次,我跟面试我的那些社团干部在一起聊天,我说当初怎么就把我选出来了。他们居然给出了一个统一的回答,说我这人讲话的时候“气场很强”,我的那个顶头上司还特别补充说我讲话的语气语调让她感觉我像一些名人,但具体像谁,她说她一时也说不上来。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当时就什么都明白了。首先不得不说我的那个老大的感觉是对的,我讲话的方式确实可能会像一些名人,因为我在进大学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接触了那么多名人的语言节目,虽然它们不可能颠覆我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但是在像语音语调这样的说话方式上,我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受一些影响。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才让各位面试官们对我留下了“气场强”的印象。&br&&br&可以这么说,我自小接触的这些语言节目和书籍就像是一次次细微的「刺激」,刺激的结果就是让我面对不同的说话场境时,可以迅速地判断出自己该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或者说话感觉去表现。后来我发现,这个本事对我做公开演讲助力蛮大,因为我们在演讲的时候,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说话场景,比如有的时候需要去解释一个概念,或者需要去讲述一个故事,又或者需要去驳斥一个观点。说话场景不同,你的说话感觉(像语音,语气,语调)就得有所不同。你的说话感觉跟说话场景越对口,听众理解起你的演讲来就越容易,也越舒服。在这个事情上我倒是一直有着不小的信心。信心来自于哪里?想必多半就是来自于那些语言节目和书籍的刺激!&br&&br&&br&&br&■ 03:勇气&br&&br&&br&&br&跟很多人一样,我是害怕当众发言的。但正如我在本书开头的时候提到,我的内心对于站在当众发言这事又是有冲动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受困于这对矛盾。好在,我走出来了。&br&&br&我在刚进大一那会,看过一些演讲类的书籍,其中有好几本都提到了“勇气”这个事情,大体意思就是让我们积极地去抓住各个演讲机会,然后勇敢地去开口说话。我很肯定自己是受了这种观点的影响,所以在那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我勇敢地把它抓住了。&br&&br&&br&&br&大一的时候我在修一门叫《组织行为学》的课。有一天,任课老师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任务——全班同学按自己的意愿,任意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去选择一个跟《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有关的主题,然后准备好一次PPT演讲。小组内部推举出一人,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当着全班同学和老师的面做一次公开发言。&br&&br&很快,大家都分好了组,也都选好了主题,接下来涉及到的就是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问题。在这个事情上,很多小组都出现了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被分去“做PPT”和“上台演讲”。相反,大家都想去干一些轻松的活儿,比如搜索资料,打印文档之类的。&br&&br&然而到了我们小组,事情却出人意料地简单。那天下课后,我们几个小组成员凑在一起开了个小组会议,商量任务分配的事情。我们小组有一个组长,她上来就问大家,对于即将要进行的这个PPT演讲,我们小组应该由谁去讲?她让我们大家说说想法。这个问题提出之后,现场先是一片寂静,大家都没什么反应。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大家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我肯定不想自己上去讲,但我也不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同学,那也不厚道。&br&&br&&br&&br&不过,沉默了十几秒之后,围坐在一圈的小组中举起一只手,然后淡淡地发出一个声音:“要不我去讲好了。”&br&&br&事后我惊奇地发现,举手说话的这个,居然是自己。&br&&br&&br&&br&小组的其他成员带着不确定的眼神看着我,那感觉就好像是在说:really?(真的吗)&br&&br&我说我可以试试看。&br&&br&&br&&br&大家一看我不是在开玩笑,就如释重负。之后又是感谢,又是夸我牛X。我这人听不了好话,几个人朝我一通夸赞后,我的脑子再一次发热,&br&&br&“要不PPT也我来做好了,自己做的可能更容易讲得好!”&br&&br&&br&&br&说完,大家又是先一楞,然后又是感谢,又是夸我牛X。&br&&br&好,故事说到这里呢,我先暂停一下。这里我透过我外在的行为表现,跟你来剖析一下我当时的一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其实在老师布置完这个任务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内心就激动起来了,因为我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当众做PPT汇报的经历,面对这个机会,我很想要。但也几乎是与此同时,等我一想到自己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去讲话,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就揪了一下,紧张焦虑怕!所以,争取机会?还是选择放弃?我的内心在瞬间就陷到了这对矛盾当中,一直到小组讨论会的时候,这对矛盾仍然存在。&br&&br&所幸的是,纠缠之下,我最后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选择去接受挑战。&br&&br&后来我拿下这个任务后,立即就展开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具体是什么心理推动我去积极准备,同时我在课下又是怎么做准备的,对于这两个事情,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里公布,这里我先说那次PPT汇报的结果。&br&&br&&br&&br&那次汇报我们小组选的主题是去介绍一下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因为我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外加这个主题本身就有一定的娱乐色彩,所以我的第一次当众PPT汇报,就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中顺利过关了。&br&&br&&br&&br&&br&事后多年我曾回看那次PPT汇报,按我现在的标准看,这场汇报也算不上多少优秀,但是,我却一点都不否认它在我整个演讲生涯的意义。它的第一层意义在于当我面对那一重心理矛盾的时候,我最终选择了勇敢地迈出去。它的第二层意义在于有了这一次的顺利过关,无形之中就为我下一次的当众说话孕育了信心。它的第三层意义在于这种类似的经历教会我一个道理,当你面临“想要但害怕”的心理矛盾时,突破心障,接受挑战就是了。因为你的很多实实在在的本事,技能,就是你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br&&br&&br&&br&&br&■ 04:准备&br&&br&&br&&br&在上一节,我埋了一个很明显的伏笔,对于我的第一次PPT汇报,我只讲了结果,没有展开讲过程。接下来我就给你看看我这只PPT演讲小菜鸟,是怎么样去准备我的第一次当众讲话的。&br&&br&&br&&br&我这人爱面子,脸皮薄。同时在说话这个事情上又有点自卑,总觉得说不好话。所以,在我接下那个演讲任务之后,我一方面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大放异彩,但另一方面我又怕自己会在演讲现场出丑,比如忘词,比如讲得索然无味,又比如让同学们听得云里雾里。&br&&br&然而,也正是这种“怕”,让我早早地就开始了对演讲的准备。&br&&br&按小组原先的任务分配,我负责PPT设计和现场演讲,但资料收集是由其他几位成员负责的。可是,有的成员犯了拖延症,没有及时展开这个工作。我一看等着他们给我发资料也不是个事,索性就自己开始搜资料,然后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开始阅读,分析和提炼,最后大致理出了整个汇报的框架,一点点地开始做PPT。&br&&br&整个准备过程中,最值得拿出来讲讲的是排练这个环节。在做好PPT,大致搞清楚整个汇报的内容之后,我就开始了一次次的试讲过程。那段时间,我一有空就会提着我那台笨重的笔记本电脑到处跑,躲到学校里面的一些没人的教室,打开电脑,对着PPT反复地试讲。一边讲,一边改。大学期间,我很喜欢在一个空荡荡的教室准备我的公开演讲,一是因为那里安静,我可以肆无忌惮地自言自语。另外就是我还可以站到讲台上,然后对着PPT去完成我的试讲。因为大学期间的很多现场汇报都是在教室进行的,所以我在教室的讲台前做试讲的话,就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正式演讲时的现场环境。后来我发现,这个细节有助于缓解讲前的紧张感,同时也有利于现场演讲时的正常发挥。&br&&br&我已经记不得从开始准备汇报到正式上台中间隔了几个礼拜,我也已经记不得在这几个礼拜的时间里我对整个汇报试讲了多少次。我只记得那段时间我经常一个人在教室讲着讲着就累了,然后趴在桌上就睡了。因为我遗传我母亲,一旦着凉,后脑勺就会痛。那段时间我就有好几次因为趴着睡觉而着凉,最后头痛。&br&&br&等到汇报的当天,我带着微微的紧张上台,但是由于对整个汇报的流程和内容,实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即便紧张,也都没有影响我一一地展开我事先准备好的叙述。&br&&br&我的第一次公开汇报,就这么顺利通过了。后来我还做过几次类似的PPT汇报,一次比一次好。唯一不变的是,我在讲前的准备,还是一如既往地充分,讲前的排练,还是会做到近乎疯狂的地步。&br&&br&前几年,我去大学做过一次讲座,分享我做PPT演讲的心得。在现场,曾经有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在讲前可以不知疲倦地去排练。我的回答很直接:因为不安,因为怕!我怕失误,怕丢脸。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着把在现场要讲的东西准备得熟练一些,出丑的几率就会低一些。&br&&br&&br&&br&■ 05:历练&br&&br&我在拿到驾照后,刚开始还不太敢把车开到大街上,后来平安无恙地开了几次后,胆子就慢慢大起来了。结婚后因为要开车回娘家,所以逢年过节就得开几次高速。刚开始一想到高速,还是会发怵,但是成功地开了几次后,胆子又越来越大。&br&&br&我发现,当众发言这个事情也是一模一样的。你在没有尝试过之前,一想到要演讲就会紧张焦虑怕,但做成几次之后,心态和情绪就会慢慢变好。在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次公开的PPT汇报之后,我发现自己再次面对类似场景的时候,虽说还是有些小紧张,但这颗心已经不会像之前那么纠结了。所以在后来,我又主动争取到了几次上台说话的机会。有的是跟PPT汇报类似的课堂演讲,有的是在学生组织内部的发言,还有的是在社团招新时像个卖保险的一样去游说别人入团。&br&&br&到了研究生阶段,我又把“触角”从学校内伸到了学校外。那段时间的经历,现在想起来,甚至还有那么点神奇。在还没有读研之前,我以为研究生的生活基本就是做实验,写论文两件事,但是没想到的是,刚进去的那一年,我们有许多的专业课需要上,而且在这些课上,还有大量的当众PPT汇报等着你去做,那种当众汇报的频率,远远不是本科阶段可以比的。不过这个对我来说肯定是好事,因为我是一直从大学期间就开始受这种训练,而且在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还专门自学了一段时间的PPT设计,所以这个一下就让我在课堂汇报这个事情上脱颖而出了。我的表现,同学们看在眼里,系里的老师们也都看在眼里。&br&&br&后来,我们班有同学建议我能不能把PPT演示方面的经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欣然接受。不久后我就把组织了两个班级的同学,跟大家去讲了怎么样做好PPT和汇报。正是这件事情之后,神奇的事情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跟我的同学们做了那次分享之后,我在后面的时间里陆续地收到了很多外出讲课的机会,而且有的课,还会给讲课费。这些机会是谁给的呢?有的是我的同学们给我推荐的,还有的是我们系里的老师和我自己的导师直接给我争取来的。他们知道我愿意讲,也会好好讲,所以一有机会,很多人就会先想到我。确实,大家给我创造的机会,我一般都不会拒绝,而且也确实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不给大家丢脸。&br&&br&严格地来讲,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已经是一个对心灵鸡汤免疫的阶段。但是一旦你的生活经历正好印证了某些鸡汤道理的时候,这就会促使你稍稍地调整一下你对它们的看法。比如我经常听一些人生导师在跟人讲「默默做好准备,心向阳光,好运自然来」之类的人生道理,原先我对这种话是没什么感觉的,但现在呢,你也看到了,我的上述经历基本上就是一个「好运自然来」的故事。&br&&br&&br&&br&研究生毕业后的某一天,我在梳理自己简历的时候忽然发现,我在读研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讲了不少的课,心理学类的课讲过,PPT演讲类的课讲过,人际沟通类的课讲过,学习方法类的课讲过,就连像《弟子规》这样的传统文化类的课都讲过。一盘点听过我课的人群,更刺激了,有小学生,中学生,成教生,本科生,研究生,社区里的干部,企业里的员工和管理者,小学老师,电商创业者。我私下经常跟别人开玩笑,我说咱们中国如果要搞一个研究生在校期间授课时数排行榜的话,我搞不好会名列前茅。&br&&br&&br&&br&前几年,我曾经在朋友的推荐下看过一本叫《演讲达人成长记》的书,这书的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的演讲者,他在书里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不会演讲的人和优秀演讲者的差距是50个演讲,优秀演讲者和高级演讲者的差距是500个演讲”,言下之意是什么?演讲就是靠讲出来的,你只有不断讲,不断讲,你才能磨练成演讲的真本事!对这样一个观点,I can’t agree more,像我自己这只小菜鸟,不就是这么一路讲过来的吗?&br&&br&&br&■ 06:成功体验&br&&br&&br&&br&对于当众说话这个事情,我的心态经历了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很值得去研究一下——如果把我的心态用一条连续的直线来表示,左端是“不自信”,中间是“正常”,右端是“自信”,那么促使我的心态从左端移向右端的那股关键力量是什么呢?&br&&br&&br&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答案,最后分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成功体验。什么叫成功体验?当我做完一个演讲,自己觉得满意,现场反响也不错,结束之后你很喜悦,有满足感,甚至有些骄傲。这一系列的情绪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成功体验。&br&&br&&br&我知道的,很多人在上手做演讲之后,刚开始都是以失败收场的,不过有的人心比较肥,或者说脸皮比较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还是获得了成功体验。相比之下,我的幸运之处在于我是那种“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了”的人。我的第一次当众演讲,虽然算不上特别出彩,但在我心中,我始终是把它当作一次成功经历来看待的。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收获了成功体验,而这份成功体验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使我的那条“心态线”从“不自信”那一端朝右移动了那么一点点。尽管不至于越过“正常”到达“自信”,但好歹它已经开始向右移动。&br&&br&&br&这一次向右移动,对我后面几次演讲的帮助可就大了去了。之后几年我又面临过一些新的演讲机会,在那几个当下,我犹豫的时间变少了,基本上一逮着机会就会上。另外,在往后几次的演讲开始前,我一来可以让自己重新唤起之前的成功体验,二来可以拿之前的成功经历告诉自己:这次的演讲准备跟过去一样充分,我之前的演讲成功了,这次照样会成功。每次这么一想,我的紧张情绪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br&&br&&br&所以以上讲到的这些,都是第一次的成功体验对我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也推着我走向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成功。&br&&br&&br&相反,我曾经想过另外一种可能。如果我的第一次演讲以失败告终,结果会怎样?我想按我这种死要面子的性格来说,自己在心里郁闷几天是肯定的了。我可能还会在心里想,都做了那么精心的准备了,结果却仍然落败。是不是我天生不适合这个?这样一想,必然会让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变得更加不自信。也就是说,我的“心态线”非但没往右移,反而悲催地往左移动了。&br&&br&&br&当然最坏的是面对下一次演讲机会的时候,我迟疑的时间可能更长了,在“再来一次”和“要不就算了吧”这样两个念头之间,我想我总有那么几次会选择后者。本着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的原则,如果我不给自己机会,那自然也就没办法实现救赎。&br&&br&&br&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成功之母?20岁前,我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这是句由小听到大的至理名言。20岁后你再问我,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就变了,我会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这是我的真实经历告诉我的。&br&&br&&br&■ 07:失败&br&&br&(一)第一次失败&br&&br&&br&&br&在做演讲这个事情上,虽说我是那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幸运儿,而且我也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上这样的价值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在演讲这个事情上没有栽过跟斗,更不意味到我会忽视失败对于自我提升的意义。&br&&br&&br&印象中,我有过三次不大不小的失败,在这里我都把它说出来。令自己多一份警惕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少走些弯路。 &br&&br&&br&我的第一次失败发生在我读研期间。那年我心血来潮,报名参加了全校的硕士生授课大赛。因为是比赛,所以我在讲前的准备做得比平时更认真,每字每句的表达都抠得极为细致和熟练。初赛的时候我表现得比较自如,而且评委也是偏年轻型的大学老师,所以我的讲课风格还挺合他们的胃口。最后,我以绝对优势拿下了初赛的第一。&br&&br&&br&我这人从小到大,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一直都是处于中不溜的位置,很少拿第一。那会它我突然给了我个第一,当时一下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好了。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心情就复杂了:一则以喜,拿了第一自然是高兴。一则以忧,在那个时候,我对最后的冠军话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一方面觉得冠军应该就是我了,但与此同时又产生了隐忧:万一决赛的时候发挥失常怎么办?&br&&br&&br&好在后来我用了一些办法让自己的心情稍稍地平复了一下,然后让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了对决赛的准备上。因为决赛和初赛要讲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当时选择做的就是继续在各个时段去试讲我的整节课。&br&&br&&br&虽然对于讲课内容,已经熟练得不能再熟练,但心理冲突仍在。直到上台讲课前,我都觉得对于那次决赛,我就是奔着第一去,没有拿第一,我就觉得是失败。可能正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使我背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心理包袱。我印象很深,决赛那天的表现有点紧,说话语气各方面都不像初赛那么自然了。还有一点是因为我对讲课内容实在是太熟悉了,导致最后说出来的话有很重的&事先准备过&的痕迹确。听众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不清楚,反正我自己是体会到了。&br&&br&&br&当所有选手都讲完他们的短课之后,比赛分数很快就统计出来了。既然咱们这一part的主题是讲我的失败经历,所以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我没能如愿拿到最后的第一,我失败了。&br&&br&&br&事后,有一些在初赛的时候认识的朋友过来安慰我,说虽然我不是最后的冠军,但他们依然认为还是我讲得最好。他们说之所以我没有拿第一,只是因为决赛的评委换成了一帮年纪大的老教师,他们可能不太接受我这种讲课风格。&br&&br&&br&他们的安慰当然让我很温暖,但我知道,输了就是输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就决赛那天的表现是来看,自己确实不够好。那次失败让我明白那时的自己是个得失心很重的人,也让我明白不管是讲课还是演讲,准备充分固然重要,但也要警惕因太熟悉讲话内容而限制了表达的自然性和语言的鲜活感。&br&&br&&br&(二)第二次失败&br&&br&&br&&br&我的第二次失败发生在我做独立培训师不久后。有一次我受上海一家网商俱乐部的邀请去参加一个演讲沙龙,就是好几个演讲嘉宾轮番上台做不同的主题演讲。那次我被冠以&ppt设计专家&的头衔上台演讲的,所以我的主题就是跟PPT设计有关的。主办方原先给我的演讲时间是一小时,所以在演讲的筹备阶段,我就是按一小时的量去准备内容的。但是等到正式演讲的那天,出现问题了。&br&&br&&br&那天我的演讲顺序是靠后的,而前面几位演讲者呢,一方面是讲得一般,听得人昏昏欲睡。另一方面是有些还超时。他们这么一弄,给后面的演讲者就造成被动了——因为底下的听众越来越不耐烦了。&br&&br&&br&等到我上场的时候,我赫然发现底下的听众已经走了很多。而且在我正式开讲没几分钟,沙龙的总负责人站起来跟我提了个建议,他希望我加快演讲节奏,跳过那些理论和知识性的阐述,直接讲一些实践的操作。&br&&br&&br&到时我看到自己的演讲被打断,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对方的建议。我忍痛跳过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有意思的案例,真人真事等等一切前期铺垫,直接让演讲跳到了实操阶段的讲解。原先一小时的演讲,最后三十分钟没到就匆匆收场了。演讲没出什么大的纰漏,但也毫无亮点可言。因为那次演讲在最后呈现出来的面貌跟我原先预想的大相径庭,所以我在后面的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对那次的演讲表现耿耿于怀。&br&&br&&br&我在内心里将那次演讲定义为是一次失败的演讲。事后我曾这样反思我道:一,虽然前面几位演讲者出现超时现象挤压了我的演讲时间,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演讲者,你难道不该面对演讲现象所出现的突发状况而随机应变吗?你处理不好,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成熟。&br&&br&&br&&br&二,虽然负责人的现场打断让当时的我不快,但事后想想他基于当时的情形作出那样的建议也是合情合理。在当时的情况下,但凡是为耐着性子坚持到最后的听众,他们不是不想走,只是不想错过什么。换句话说,他们在最后阶段对于演讲者的期待就只有一个:希望接下来的演讲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用的东西讲给我们听就好。&br&&br&&br&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我还固执已见,执意按原先的准备讲满一小时,那真正不近人情的恐怕就是我了。听众的心理在我当时上台演讲的时候是被我忽略的,而这也是我做演讲最最不能忽略的东西,单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那次的演讲也是失败的。&br&&br&&br&(三)第三次失败。&br&&br&&br&&br&那年,我已经是一位拥有丰富讲课经历的职业讲师了。有经历,有时不代表有经验。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相反我开始不自量力起来。有一次我接到一个虽然跟我的专业领域相关,但我之前并没有系统讲过的课程。我在几个月前就接到了这个讲课邀约,照理我有大量的时间去安排备课和准备,但我没有。那段时间拖延症爆发,自己也没能很好地克制它。这个课呢,一直拖拖拖,被我拖到了只剩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时我才开始动手。当然,你别觉得当时我很慌。相反一点也没有,而且时间也是有足够,当我准备好演讲内容做好PPT,我发现离开讲也还有两三天的时间。问题是在接下来的两三天时间里,我只对演讲做了一次很随意的试讲,其他时间基本都用在了别的地方。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都久经沙场了,应该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吐血准备了。搞清楚大概,等到时去现场发挥就可以了。&br&&br&&br&可是真等到了现场,开头就给了我一击!当天听课的人特别多,而且都是来自各个机关单位各个层级的公务员,女听众每人拿着笔记本等着你,男听众就表情严肃地看着你。我没想到当天迎接我的是这么一个阵势,之前也没见过。所以我在上台开始的时候,就有点底气不足,接下来这种底气不足呢,一下子就把我对课程的准备不充分给暴露出来了。整场演讲,语言表达得拖泥带水,磕磕巴巴。虽然我一直在用一些其他的演讲技巧弥补表达不力,但这已经没办法改变我自己对于那场演讲的失望。那次讲课结束后,虽然下面还给我掌声,但我却在心底里狠狠地骂了一句:今天的课真TM烂!&br&&br&&br&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在讲课这个事情上偷过懒。&br&&br&&br&三次失败,次次不同,但次次有收获。经历一次,成熟一次。当我梳理完自己的失败经历后再回过头看“成败对于演讲能力的意义”这个议题时,我依我的实践得出了这样一条心得:成功依然是成功之母,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成功经历和成功体验对于演讲能力的推动很关键。到了后面,成功体验的推动作用会渐渐失去作用。到了这个时候,尝点苦头反倒有好处,吃一堑,长一智。最后总结一句:成败一事,在不同的阶段,对于演讲能力的提升,都重要,都需要。&br&&br&&br&■ 08:PPT逆袭之路&br&&br&&br&2015年我在网易云课堂上线了一套名叫《PPT菜鸟的逆袭秘籍》的视频课程。这课程是干嘛的?它是教那些做不好PPT的人怎么把PPT做好看的。你别看我今天有本事去出书开课教人做PPT设计,其实在当年,我也就是一PPT小菜鸟。我的PPT设计虽然没有专人教,但我通过自学和实践,最后也完成了逆袭。&br&&br&&br&我跟很多其他人一样,是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中第一次知道PPT这个玩意,但是那会的心思都放在高考学习,这种副科我也没认真学。到了大学,虽然有专门的电脑课又教了一次PPT,但老师还是跟高中那会一样只讲软件功能的操作,不讲怎么把幻灯片设计得好看。学习,没有学到位。实操,从来没有。这样的结果是:当时我做出来的PPT几乎是惨不忍睹的。&br&&br&&br&如前所说,我在大学期间讲了不少的「公开课」。因为自我感觉不错,大家反映也挺好,所以后来在给自己订职业规划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去大学当老师。考虑到当大学老师起码得硕士,所以我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准备考研,并在大四那会通过了研究生的初试和复试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大四的下半学期,别的同学忙着找工作,我就比较清闲,因为已经完全确定要去读研了。在那段时间里我就在想,既然我以后是早靠讲课吃饭的,那么有两个事情肯定得精通,一个是当众讲课,一个是PPT设计。当众讲课的话,我在当时已经颇有自信。但对于PPT设计,我就觉得还差很多。所以那会我就想到了趁那段空闲的时光强化一下PPT设计能力。&br&&br&&br&原先我是准备去网上找视频教程来看,但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合适的。不过我在搜PPT教程有关资讯的时候,偶然间搜到了一本教PPT设计的书,名叫《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作者是张志,刘俊和包翔。张志就是著名的秋叶老师,应该是国内PPT设计圈里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老师了。他们三位老师合著的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我很快就吸收了里面的精华,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拿着这书教给我的技术去改了几份我过去做过的PPT。这么一改之后,我发现以前的那些惨不忍睹的PPT开始变得顺眼起来。就这样,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自学了一段时间的PPT设计。后来发生的事情反正你也都知道了,花了几个月学的PPT很快就派上了用场,我通过PPT设计让同学和教授注意到了我,然后我又在好几个场合系统地分享了我对于PPT设计的经验和方法。&br&&br&&br&&br&当然,在我的PPT逆袭之路上,除了《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这本书之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罗永浩。我读研那会,正是老罗《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最火的那段时间。这个演讲视频很吸引当时的我,我把它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老罗的这个演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自那以后我做出来的PPT,文字变少了,留白变多了,图片变酷了,字体变高级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越来越有老罗范儿了(不过后来我才知道老罗的幻灯片风格也是受乔布斯的影响,所以我的PPT也可以说是“越来越有苹果范儿了”)。后来,因为出于对PPT演讲和老罗的喜爱,我还发了个疯,前后花了几年的时间把老罗所有的演讲视频几乎逐字逐句地都研究了一通,最后写了一本名叫《罗永浩的演讲之道》的书,这本书其中有一章就是专门解析老罗的幻灯片的。这书虽然还没有出纸质版,但我已经把它的电子版放到了网易云课堂供网友阅读。因为这本书有别于传统的全文字书籍,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图文排版,而这里面所有的设计,都是我一手完成的。当我把这本书整个做下来之后,我的设计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锤炼。所以,老罗也是我不能忘记的一个人。&br&&br&&br&人往往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擅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认为我的PPT逆袭之路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当初在我只能做那种垃圾PPT的时候,我对做PPT这个事情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但是等PPT水平慢慢上去了之后,我发现自己居然有点喜欢做PPT了,这种喜欢发展到后来,我甚至有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心理,想把PPT做得更好。为了更好,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主动去接触一些国内外优秀的PPT作品,对于精彩的地方,我还会把它保存在一个单独的PPT素材文档里,拆解它,模仿它。因为那段时间做PPT的机会很多,所以今天学到的一个PPT设计技术,明天就可能被我用到实战中去,而「学到马上去用」这个过程对PPT设计水平的拉升几乎是立竿见影。当然,如果我在研究PPT的过程中发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应用,我就会把它分享到我那个名叫「PPT演讲技术」的微信公众号中。通过这样的「继续学习-持续分享」,我PPT设计水平确实实现了又一次提升,这个阶段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操作层面,除了操作变娴熟,技巧变多之外,我发现自己对PPT设计这个事情的理解也开始变系统,自信心也更强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从那个阶段开始,我心里就有了这样一种想法:用途不同,PPT作品的类型也会不同。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PPT,不管是用PPT去做什么作品,不管我之前有没有做过,我想我都有能力把它做好。&br&&br&&br&在后来的设计实践中,我就是带着这种对PPT设计的信心,做出了大量用途不一,风格多样的PPT作品。比如利用PPT做网络海报,比如利用PPT给女儿的周岁宴现场设计电子相册,比如利用PPT给自己设计名片和书籍的封面等等。现在,我又在用我的PPT技术,开发在线的视频课程,以及一档名叫「大白读书」的视频节目。&br&&br&&br&跟演讲一样,我在PPT设计这个事情上,也是投入了不少的时间,折腾出了不少的东西。如果说我之前只能生产PPT垃圾的话,那我现在已经自信能够做出令人赏心悦目的PPT作品。如果说以前做PPT是捉襟见肘,着急忙慌的话,我现在做PPT几乎是左右逢源,手到擒来的。如果说之前做PPT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在做的话,那现在我基本是把PPT当成一个工具在用,带着它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如果说以前面对一个PPT任务是不爽的,逃避的,我现在面对PPT任务是淡定的,而且我也能提前预知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是会享受其中的。&br&&br&&br&以上,就是我对于PPT一事的逆袭之路。&br&&br&&br&■ 09:输入和输出&br&&br&&br&首先来解释一下这里写的「输入」和「输出」。「输入」是指主动去接触一些有助于提高PPT演讲技术的作品,节目,书籍和培训课程。「输出」则是指在具备了一定的PPT演讲技术之后,借助办讲座或者写书等等这样的形式,系统化地将做好PPT演讲的经验心得披露出来。这两个过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助于一个人的PPT演讲水平的进一步拉升。&br&&br&&br&这里我先简单地说说「输入」这个事情。在我看来,对于学好PPT演讲这个事情来说,三个阶段的「输入」最为关键。我很庆幸这三个阶段我都有所经历。&br&&br&&br&1. 准备期&br&&br&&br&&br&第一个关键的输入阶段是还没打算专门去学PPT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像我在第二章提到的那些刺激,就是属于准备期的输入。这个时期的输入对于日后演讲水平的发展往往是潜移默化的。&br&&br&&br&2. 入门期&br&&br&&br&&br&第二个关键的输入阶段是在刚刚学PPT演讲的那段入门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你能有个好老师带,或者你一下就可以找到一本非常好的入门教材或者课程,那是极好的。对于PPT而言,我遇到了那本《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对于演讲而言,我在一开始就系统地看了卡耐基的演讲教材,同时也听过林伟贤老师的一套教人当众演讲的课程。虽说这些入门工具中提及的东西不见得完全适用于我在一开始做的那些PPT演讲,但是那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对我都是有用的,而且它们之前给我的PPT演讲成长之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有方向,很多事情就好办了。&br&&br&&br&3. 冲刺期&br&&br&&br&&br&第三个关键的输入阶段是在已经沉淀了一定的PPT演讲经验和心得后的那段时期。我在前面一章写PPT逆袭之路的时候,我为了让PPT设计水平变得更好而主动去接触并拆解一些优秀PPT作品,就是属于冲刺期的输入,它的核心功能就是让你的技术更上一层楼。&br&&br&&br&对于PPT演讲的初学者来说,你问他怎么才能把水平提高,我估计十有八九都会想到如何去「输入」,极少人会意识到「输出」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br&&br&&br&我对PPT演讲经验的输出主要是通过讲课和写作完成的。比如我在读研的时候去跟同学和老师分享把PPT做好看的方法,这就是输出。研究生毕业开始从事培训工作后,我又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系统地讲了一些如何做好演讲的课程,这也是是输出。后来我自己创业,在网上录制教人PPT演讲的视频课程,包括我当年写的那本解析老罗演讲的书,以及写现在这本书,这都是输出的过程。不管是写书,还是讲课,都需要我在事先用脑子对自己零散的PPT演讲经验做一个系统化的整合。输入这个事情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这个「零散经验系统化」的过程,而「零散经验系统化」之后所发生的美妙事情,主要有这么几个:&br&&br&&br&当你把杂乱无章的经验技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梳理出来之后,以后你再去做PPT演讲的时候,各个环节的操作效率会变高,因为每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最省力,你已经通过梳理而变得门儿清。&br&&br&&br&同时「零散经验系统化」的过程也可以提振你对PPT演讲一事的信心。我在上一章曾经提到我当年有个想法,就是「面对所有类型的PPT都有信心拿下」,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除了已经具备大量的设计实践之外,最关键的是我在那之前已经通过讲课和写作,梳理出了完整的一套做好PPT设计的方法。有了这套方法,我感觉是抓住了「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而正是这个「宗」,让我对设计一事产生信心。&br&&br&&br&最后,我用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来说明「零散经验系统化」的美妙之处。在我读研那会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事,就是有一次我跟一些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同一个教室听一门叫《心理学史》的课,那天正好赶上学生在课堂上做PPT演讲。那个同学讲完之后,任课老师请其他的同学来点评那位演讲者的PPT和演讲。因为在场多数人的PPT演讲水平跟演讲者的水平都半斤八两,而且大家也都没有专门受过PPT演讲的训练,所以你让他们去点评相互的作品,最后也只能说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观点和建议。后来任课老师说也请研究生同学来做一下点评,最后点到了我发言。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对PPT演讲一事有比较系统的操作方法了,所以我就依照着我对PPT演讲的系统理解,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评演讲,再评PPT。评价演讲的时候,我主要是从内容和结构入手去评价。评PPT的时候,我则是从图片,字体,排版,文字精简度,配色和动画这样几个角度给出了我的看法。评价PPT演讲表现的同时,我还结合演讲者的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br&&br&&br&因为我坐在教室的最后面,当我讲完话之后,我发现前面的很多同学都转过头在看我,完了任课老师也发言了,他听完我的点评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本科的时候是不是学教育技术的?我看你对PPT汇报这个事情很擅长」。我说我不是专门学这个的,只是平时喜欢琢磨而已。&br&&br&在后来的几次课当中,只要有现场的PPT汇报,我都会获邀做点评。这个事对别人来说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但对我来说这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这一切,主要就是得益于我脑子里已经有一套关于如何做好PPT演讲的系统方法。这里我可以打个比方,这套系统化的方法就好比购物清单,我带着这套方法去点评一个PPT演讲,就相当于是带着那张购物清单去超市购物,买到一个物品就打个勾。只要手里有这张清单,就一定不会忘记买什么,而且在各个阶段我都知道买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买。我拿着一套相对固定的方法去点评PPT演讲也是一样的情形,你一个PPT演讲哪里做到位了,哪里没有做到位,我对照脑中的那套方法,很快就可以反应出来。当然,当你按方法对照出PPT演讲中的不足之后,你自然就可以给出对应的整改建议。所以,这套系统化的方法除了可以让你对PPT演讲这个事做出有价值的点评,同时还有助于你去辅导别人把PPT演讲做好。我后来从事PPT演讲的培训,靠的也就是这套相对固定的系统方法。&br&&br&&br&&br&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追根朔源一下了,是什么契机让我能够将「零散的PPT演讲经验系统化」的?或者说我的那套系统化的PPT演讲方法是怎么来的?答案就是两个字:「输出」。&br&&br&&br&&br&对于PPT演讲这个事情而言,如果说「自己能做好」是一个境界的话,那么「能够点评和辅导别人做好」就是另外一个境界。如果说前一个境界更多跟「输入」有关的话,那么后一个境界靠得更多的就是「输出」了。&br&&br&&br&&br&&br&■ 10. 良性循环&br&&br&&br&&br&&br&&br&我这人别的本事没有,真正让我自信的事就两个。一个是做PPT演讲,还有一个就是高效学习和教人高效学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目前的主业就两个,一个是通过在线下线上的给人讲课,还有一个就是给国内的高考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br&&br&&br&&br&&br&&br&我之所以可以教人学习,是因为我有高考逆袭的经历,而且后来又通过考研成为了一名教育心理学硕士。在如何高效学习并教人高效学习这个事情上,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2014年的时候,我曾经给我的高中生学员写过一本书,披露我个人的高考逆袭经历。书中有一段的标题叫「可爱的良性循环」,讲的是我在语文学习上曾经历过的一段良性循环:&br&&br&&br&&br&&br&「如果说对于数学,我陷入的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话,那么在语文这个科目上,我面对的则是一种良性循环——因为表现好,所以老师和家长都夸我,他们越是夸我,我越是对自己充满信心,最后我的语文成绩也就越来越好。」&br&&br&&br&&br&&br&其实到了高中时代的后期,我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摸爬滚打,让多数科目都进入了这种良性循环之中。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我在PPT演讲的成长道路上,又碰到了这种熟悉的感觉。&br&&br&&br&&br&&br&良性循环这事很美好,因为一旦你在学习一个技能的途中体验到了这种感觉,就说明你在这个技能上已经有不错的表现。即便暂时还不是特别强,但离强大基本也就一步之遥。然而你想要获得它,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是多个环节配合和发展的结果。这里就以我个人在PPT演讲这件事上的成长经历为例,全景展示一下良性循环的整个发展过程。&br&&br&&br&&br&&br&我是个口才天赋一般,且生性腼腆的人,但对舞台,却有种天然的渴望。渴望孕育勇气,勇气让我在那天冲出了心理舒适区。因为脸皮薄,因为怕失败,所以我疯狂地去准备即将要做的PPT演讲。讲前充分的准备和排练,让我收获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演讲经历,成功经历带来三个很有价值的东西:成功体验,成功经验和信心。成功体验是一种快感,下次有演讲机会,我还会想要;因为有前一次的成功经验,对于“做什么”和“怎么做”比较熟悉,它让下次的演讲准备更顺手;而信心则是一种鼓舞,它会让现场的表现更从容。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成功经历带来成功体验,成功经验和信心,这三者又促使我实现了下一次的成功经历。到这里为止,在当中演讲这件事上的良性循环就建立起来了。对于在PPT设计这件事上的良性循环,几乎也是类似的这样一个行程过程——先好好去做,然后成功,因为感觉成功后的感觉很好,也觉得自己可以做好,所以就继续好好做,而这个又带来了二次成功。二次成功实现,就算完成了一次良性循环。&br&&br&&br&&br&&br&纵观整个良性循环的形成过程,最核心的环节其实就三个:第一是推动自己挑出心理舒适区的勇气,这是后面一切事情发生的开始;第二是为了成功全情投入,这是为了成功经历必须做出的努力;第三是成功经历,成功经历会带来成功体验,成功经验和信心,它们是你下一次成功经历的加速剂。&br&&br&&br&&br&&br&以上所讲,都是在我PPT演讲逆袭之路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事件和要素。按我之前一块块像写书一样的叙述方式,你可能并不能感受到那些事件与事件,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其实别说你,我在一开始也是在孤立地看待我所取得的经验。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良性循环这个事情,这才赫然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可以连起来的。&br&&br&&p&&a href=&///?target=http%3A///r/vnXSyi3EcnANrWmp9yC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vnXSyi3&/span&&span class=&invisible&&EcnANrWmp9yC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文/大白(微信公众号:pptspeech) 我跟你说说我是如何从一个PPT演讲菜鸟慢慢成长为一个做PPT演讲还可以的人的。 ■ 01:冲动 记忆中我第一次听说“演讲”这个词,是在小学二年级。 在我读小学的那会,每周一,全校师生都要聚集在操场上,开一个早会,名字…
建议先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学会提问》《批判性思考》《金字塔原理》等书都是不错的扫盲书。&br&另外,需要养成特定思考问题的习惯,即采用一套固定的范式来思考问题,很多咨询界的理论可以参考,比如SWOT,SMART等等,在日常思考问题时养成这种习惯。&br&快速组织语言完成一个即兴演讲可以采用最简单的四步法。&br&1. 观点&br&2. 理由&br&3. 事例(论据)&br&4. 总结(重复观点)&br&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四步法训练自己的快速发言的结构。
建议先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学会提问》《批判性思考》《金字塔原理》等书都是不错的扫盲书。 另外,需要养成特定思考问题的习惯,即采用一套固定的范式来思考问题,很多咨询界的理论可以参考,比如SWOT,SMART等等,在日常思考问题时养成这种习惯。 …
【这问题关注的人这么多,才七个回答?】&br&&br&
我来回答吧,见过有这类的班,二十几天要几千块钱,看了一下内容发现和学校里教得差不多。那我讲讲该怎么办吧,接下来的内容,不值几千也得值个二三十。&br&&br&
一、【参加一些朗诵团体,锻炼胆量和气场。】&br&&br&
这方面我的小学母校算是做的很好,我记得当时每节语文课都有课前三分钟这个活动。什么是课前三分钟?就是把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留出三分钟来让一两个同学上去演讲。内容不限,可以念自己最近写的日记(就是那种每周必须写三篇的日记),或者即兴讲一个故事或者寓言。不能脱稿就念,能脱稿更好。&br&&br&
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我们整整这么锻炼了四年。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各个初中给出的评价是,我们小学里出来的学生,表现欲表演欲都特别强,一有演讲、唱歌、表演节目的机会,抢着上,十分热爱很多人瞩目的感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举手回答问题,不管会不会,反正要举手回答,哪怕是错的,非要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才算舒服。&br&&br&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因为课前三分钟是一种激励机制,算是一种锻炼和鼓励。小孩儿上台说点儿什么,老师就让下面的同学点评。比如有一个小孩儿讲了黔驴技穷的故事,讲完下去以后,老师让听得同学点评。他们站起来就指出缺点:比如故事上讲的有瑕疵,故事的发生地在贵州不在湖南。比如有的同学指出讲故事的同学声音太小,缺乏感情。&br&&br&
在同学们指出缺点以后,老师就会对两位同学的演讲做总结,反正要夸你点儿什么。或者说你声音洪亮勇气十足,或者说你讲的故事十分深刻是一个好故事,或者说你写的这段日记文笔非常好。然后说你在某些方面确实如同学所说,有瑕疵,如果改的比较好,就会非常完美。&br&&br&
你想想,长年累月经过这种训练的孩子,首先他知道自己在演讲上哪方面很有优势,他会保持这种优势。其次他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在哪儿,于是可以渐渐弥补或改正。在心理暗示方面来说,因为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中,每一次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在他们的认识中,只要勇于表现,就总会有收获的。于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不由自主的寻求表现,十分珍惜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br&&br&
当然,中国各地因为发展水平不一样,教育水平也层次不一。如果认真注意,你会发现大城市里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总是在上台时自信满满,勇于表现。而偏远、村镇出来的孩子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总是十分羞怯,脸能红到脖子。因为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方面就有天壤之别。&br&&br&
我大学本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本来我以为是中文系,一进来才知道是师范专业,学校一心想把我们培养成老师。临近毕业,我们十分关注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发现……大中城市的学校待遇好,但基本不要本科生,研究生还得考试竞争。而广大三线城市、县、乡教育系统的教师岗位,待遇非常可怜,所以基本留不住老师,勉强能达到不停课的目标。&br&&br&
大城市的学校,硕士生挤破脑袋进不去。小地方的学校,只求有老师来上课就行。这种教育资源上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在综合素质方面产生极大差距的原因,其中语言表达上的能力差距就十分明显。后者能有老师教课本上的知识就很不错了,很难要求顾及到素质教育。更有些地方,因为没有正式教师愿意留下,只能让师范专业的大四学生在实习期去顶岗教课,老师一年换一拨儿。&br&&br&
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要求国家给每个学校都配备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如果你小学或中学时没有经受过类似“课前三分钟”的训练,那就自我训练。&br&&br&
说穿了,锻炼语言表达的胆量和气场需要什么?需要很多人听你演讲说话,如果你是个在校生,大学还没毕业,那就多参加朗诵团体去锻炼,再怕也要上去!很快,你就会产生正面的良性循环心理暗示,你会爱上演讲说话,你会爱上语言表达,你会乐此不疲,变得非常自信!&br&&br&
如果你已经走上社会,身边没有什么可供锻炼的机会。那可以经常邀请三五好友一起相聚,哪怕是饭局也好,你就说:“我想朗诵一首诗!”然后站起来大声朗诵。或者可以在同一个城市寻找有同样烦恼的人,一起搞类似朗诵沙龙的团体。如果说,这些你都没精力没时间,那行,多参加一下同事朋友们的聚会吧,一开始跟一两个人聊天儿,后来跟四五个人侃侃而谈。到KTV唱歌时也不要安静的躲在一个角落,尽情唱歌锻炼胆量吧。&br&&br&从十分怯懦在众人面前演讲,到可以在数百人面前脸不红心不跳的讲两个小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乐观的话可以在一年之内经过训练达成,保守估计的话三年可以达到效果。&br&&br&&br&
二、【要形成打腹稿的习惯】&br&&br&
腹稿者,用脑子想好说什么也。&br&&br&
生活中无处不需要我们去与人沟通联系,给你们写字楼物业打电话让他们送水,这算沟通。老板让你在接待客户时讲几句,这也算沟通。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只把非常正式的相关场合作为认真对待的机会,对生活中各种沟通机会却不一定在乎。由此,你只会为大场合准备些讲话和内容,不会为了和一般人打交道而想想该说些什么。&br&&br&
我认为,只要与人沟通,就需要打腹稿。比如你需要打电话给一位客户讲,你们的进度要有所延误。这时你会怎么做?拿起电话,完成任务式的给他说“一时半会儿弄不完”?然后爱咋咋地?&br&&br&
按照我的想法,你应该回想一下对这个客户的印象,是比较儒雅的,还是脾气急躁的。然后简单思考一下该怎么说,设想两个方面的可能:他同意了……你得表示感谢他的理解,然后礼貌的挂电话;他不同意……你得说如果仓促上马完成进度可能会影响项目质量云云。&br&&br&
也就是说,你需要通过这些日常沟通,来锻炼自己打腹稿的能力。在我所接触过的成功人士里,绝大多数都有打腹稿的习惯。他们本来是很健谈的人,但是到了临时需要讲话或开会之前,就会出奇的安静。坐在车里司机开向会场的时候,他们看着城市的水泥森林,若有所思的安静极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嘴偶尔会动,手上好像还有些许动作演练。突然,他们会停止这样,马上给副手打电话询问些事情,或者拿起手机查一些东西,可能是讲话时需要讲到的东西他不记得,所以临时查。到了会场,只见他手上什么稿子也没有,在掌声中上台开始讲话,TMD就这样还能讲一个多小时不带卡壳儿的,我真惊呆了。&br&&br&
大人们从小会教育小孩儿“说话时过过脑子”,在职场生存确实需要把凌乱的意识整理成一套思路再讲话,这也就是最基本的打腹稿。&br&&br&
这种品质对人生际遇的影响有多大?同一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同一个单位,三五年间高下立判!说话过脑子的人不仅本科室受器重,其它部室也爱借用,领导们评价这种人时怎么说?“牢靠”。说话不怎么过脑子的人,勉强转正以后一直是科员儿,年轻轻的成天喝茶看报纸玩儿电脑,没两年给调到基层,明升暗降,到了小县城以后接受那里的慢生活节奏,成天喝酒。&br&&br&
如果有基本的说话过脑子习惯,能让我们在职场或者单位不被排斥。如果能形成坚实的打腹稿习惯,那么可以在不被排斥的基础上,还被他人所瞩目。&br&&br&
想象一下,一个单位里,领导让你们同批次进单位的七八个年轻人去会议室,然后让你们讲进单位一个月的感受和想法,还要求你们多讲点儿。顺时针算,你是第四个讲话的,那么在前几个人坑坑巴巴有严重学生味儿的讲话时,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品评他们,而后在自己那一套腹稿的基础上,看看自己是否有和他们一样错误,他们的不足你坚决不能犯而且要比他们好。当四个人讲过以后,你的腹稿也加工的差不多了,侃侃而谈,你的综合素质相比较他们而言,就会像白纸黑字一样分明的表现在领导面前。其后的几个人讲话,有比你讲的还好的,那就算人家有本事。如果他们全部没你纯熟。恭喜你,在领导面前脱颖而出留下深刻印象了,鹤立鸡群就是这么来的。&br&&br&&br&
三、【如果有硬伤,可以扬长避短。】&br&&br&
口吃、口齿不清,有的人天生会有这样的语言表达缺憾。那么有这种缺憾就不上班儿了?不奋进了?不昂扬向上追寻人生价值了?可以扬长避短啊。&br&&br&
我所在的城市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这里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党政部门比例非常高,有些事情确实是非他们不能胜任的。所以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还是非常抢手的,如果培养出来这么一个,马上就被一些重要单位调走使用。其后作为人才补充,需要从基层干部里提拔,或者直接招考蒙古族大学生(蒙汉兼通双语考试,只允许接受过蒙授十二年教育的蒙古族学生参加考试)。&br&&br&
他们大都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因为他们从小学到高校十六年都是接受蒙语授课教育,到了正式需要讲话的场合,汉语能力就捉襟见肘。&br&&br&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当地的党校会定期组织类似干部的培训班,请来语言表达、普通话工作方面的专家和教授来讲课。希望在短时间里极大提升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直接请相关领域的老师来单独授课辅导。&br&&br&
老师们给出的金丹妙药几乎惊人的一致:语速放慢。&br&&br&
具体怎么做呢?依靠语句应有的停顿,配合较为和缓的语速,让整体讲话变得从容不迫,这就打开了一个熟练运用汉语的窗口。这些领导干部和新晋少数民族公务员,按照这样的办法,一开始在工作中完全可以弥补缺憾。后来渐渐的熟练起来,语速越来越快,达到熟练自如的地步。&br&&br&
类似的扬长避短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国王的演讲》那种领导也有啊,大家都知道那人口吃严重,但是到了会议场合,该念稿子就标一大堆停顿符号念得很好,该即兴讲话就语速很慢讲的毫无差错可言。我还听说过有人将口吃掩藏十几年不被人发现,只有熟人知道,或者喝酒以后才表现出来。&br&&br&
都是有办法的。&br&&br&&br&&br&&br&
【总结】:&br&&br&
如果将一次完美的讲话算作100分,你淡定从容神采奕奕的侃侃而谈,这就是40分。在此基础上你的讲话内容如果能言之有物、条理清晰、逻辑顺畅,这就是40分。八十分了,及格了啊!这样想来是不是很简单?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是80分都达不到的?如果你能,你就可以向前进,以此作为你向上人生路的又一块垫脚石。&br&
啊对,还有20分我没说。这方面很复杂,你是否长的漂亮、整齐;你的服装搭配是否得体大方;你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讲话时的风貌(如果你平日里很王八蛋,上台讲话却一嘴仁义道德,那也很扣分)。&br&
什么是完美的讲话?女生学杨澜,男生看风格学个人吧。
【这问题关注的人这么多,才七个回答?】 我来回答吧,见过有这类的班,二十几天要几千块钱,看了一下内容发现和学校里教得差不多。那我讲讲该怎么办吧,接下来的内容,不值几千也得值个二三十。 一、【参加一些朗诵团体,锻炼胆量和气场。】 这方面我的小…
&img data-rawwidth=&846& data-rawheight=&640& src=&/15fab6d9dbba228b19d1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6& data-original=&/15fab6d9dbba228b19d16_r.jpg&&&img data-rawwidth=&860& data-rawheight=&638& src=&/406e93d129935decb08f136eeab9585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406e93d129935decb08f136eeab95851_r.jpg&&&im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640& src=&/6df51b6eb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6df51b6ebd_r.jpg&&&br&&br&大概就是这样吧
大概就是这样吧
演讲时最适合讲的小故事是自己人生经历中的故事,而不是听来的别人的故事。因为别人来听你演讲,是因为你的魅力,是为了听你的故事来的。如果你开启"记得有一次"模式,大家肯定会竖起耳朵来听,如果你说"网上有个段子",大家肯定泄气了,他们会想:难道我自己不会刷微博啊?
演讲时最适合讲的小故事是自己人生经历中的故事,而不是听来的别人的故事。因为别人来听你演讲,是因为你的魅力,是为了听你的故事来的。如果你开启"记得有一次"模式,大家肯定会竖起耳朵来听,如果你说"网上有个段子",大家肯定泄气了,他们会想:难道…
非朱丹粉,非心理医。&br&刚刚看到这条新闻,某种程度能体会她的感受,有一些思考。完了拖延症上床了,看到这个问,那就答一下&br&&br&对于朱丹之前的经历,和普通人一样只有基本的认知,从媒体中报出她现场的一些话语,就能体会她的心理,为什么,这和年龄相近有关(压力源),和强劲好胜心有关(性格),和自我认知有关(成熟度)。&br&&br&为方便大家理解,就以今天新闻报道的这篇稿子的内容先后,来为大家刨析朱丹现场崩溃的心理背景。&br&&im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483& src=&/1969468eaf16b9bb7e2917caff1cd17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1969468eaf16b9bb7e2917caff1cd178_r.jpg&&&br&新闻有三个自然段,总结下来就是:&br&1.朱丹北大演讲,失控落泪,称扛不起一姐称号。&br&2.朱丹谈成长经历和辞职原因,说起抑郁症。&br&3.坦诚准备演讲的过程,因为真诚反被现场认可。&br&&br&女主失控场地:&br&大家注意今天朱丹演讲的场地,北大。对于有所成就的一些人,常会被母校或者名校邀请来做分享,但在校园进行演讲本身是一个特殊的事,它不是娱乐化或者商业化的,有一定的公益性,台下是比你年轻的人,你说出的观点引导性会很强,对他们可能产生不小的影响。被北大邀请演讲,毫无疑问是一种被认可,但也会压力山大,底下坐的可都是高知型的未来精英呐(请自行脑补如果你被邀请你会多紧张)。不少大咖都非常希望可以到这样的平台去做分享,这和事业未必有关,和自我实现紧密相关。答主一次偶然机会参加哈佛年会,现场一些中国大咖赴美来作分享,尽管座位很满,但据我所知,大部分特邀嘉宾都是再忙也抽出时间,自己承担往返机票食宿千里迢迢而来的。比如大家熟悉的陈光标和徐小平等&br&&br&so,对于朱丹而言,一定是非常重视这场演讲的,所以她用了一个星期来准备演讲稿。因为是北大,因为台下坐的优秀者,需要完美的表现。朱丹之所以失控,这个背景也很重要。也是因为这种平台的特殊性,个人觉得可以排除策划炒作的可能。&br&&br&&br&接下来,请注意朱丹演讲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是导致朱丹演讲过程中情绪激动的另一个导因。&br&&br&重组家庭,成长经历,辞职原因。&br&&br&这三个对于她都是敏感话题。看来,朱丹这次演讲就没想过做鸡汤,而是尝试在自己理想的舞台上去讲述自己。这最直接,因为就是自己的经历,但也最困难,因为要刨开盔甲。知友们你曾经是否有过,这样去认真回想自己的成长心路历程,也许你就会流泪。&br&&br&再看一下她的性格背景。&br&&br&生活在重组家庭的孩子,往往早熟,因为从小常做一些情感选择。长大后,一般是有较强的好胜心,很独立的精神世界,还有一个是自我证明的愿望,向父母和世界。这些性格特征,也许支撑着朱丹从农村孩子走到浙江卫视一姐。如果她认为世界错了,那她会和全世界较劲。&br&&br&过程中她曾说起自己的自卑,说起进入浙江台的工作经历,这些都是朱丹内心深处的话,这些话也许向父母或者死党,也未必提得起。&br&&br&以上是对北大学子掏心窝子的过程,注意,重点来了,朱丹讲到从卫视辞职了,然后情绪失控了。&br&&br&之前不知觉的已经把心门打开,到这里,各种情绪一股脑难以自抑。为什么在这里失控,我猜想,朱丹当前最大的困惑和痛苦源于这里。&br&&br&也许,至今她还在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因为离职后她进入了一个低谷。也许,她最痛苦的,是找不回自己对主持事业的热情了,而且,还离开了自己喜欢的舞台。&br&&br&到这里突然感到语言的局限性,不知道应该怎么来形容这种感受。有句话说:&br&&br&文字只能表达人类情感的千分之一&br&&br&有点道理。&br&&br&这么来形容吧,不知对不对:&br&就像你曾经很喜欢一个人,热恋狂欢。有一天随时间感情趋于平淡,再也无法狂热起来,你觉得这已经不是你最初想要的人,你选择了离开,然后你开始有些痛苦,因为你发现难以适应没有她她的日子。&br&&br&回归到朱丹的主持生涯,从默默无闻到浙江卫视一姐,这条路朱丹走的很努力,但成名出奇的快,她是一个幸运者。但在朱丹眼里,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每天努力熟悉节目,背主持词,练发音,颠倒日夜为工作付出,穿高跟鞋导致膝盖受损。无论因为什么,朱丹真的成为了浙江卫视的一姐。&br&&br&接下来她去湖南卫视了,一路很不顺利,还被策划了口播失误损失千万的事(详见知乎问答&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112&/span&&span class=&invisible&&756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br&从黄金档节目到独立栏目,最后到辞职。再到今天她说的一句话:“我扛不起一姐称号。”&br&&br&这个背后的事实是什么,抛开琐碎的事件,以结果来说:&br&1.朱丹离开浙江卫视,一定程度上轻看了浙卫平台对于她的价值的重要性。&br&&br&这个错并不低级,而是很多努力的年轻人必然会犯的错,越是努力的人,获得成功的原因越容易被划分到“因为够努力”这个正能量满满的点上。但一个人务一件事要成功,并不是依靠单方面作用的。就像一些名企的员工,在职时顺风顺水,离职创业一无施展,大部分都是忽略了平台背景的价值,过于信任自我能力和资源。&br&朱丹是从浙江卫视成长起来的,一路上她帮助过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帮她,多少形成了一定的基础。而跳到了湖南卫视,朱丹作为一姐空降,台里从资源到人脉都是从零开始,越混越难如意,逐渐回归到以专业主持能力去拼刺刀,这样就很累了,结果就是被挑刺。芒果台在等机会的优秀主持人难道少吗,非锋芒型主打亲和流派的朱丹自然难占到优势。所以也就会把朱丹拉回到比拼专业型的层次上,这不是一个高的层次。真的一线主持人,需要去做这个比较吗,你发音难道不如老毕,场控不如谢娜吗。能做到卫视一哥一姐的人,一方面是因为风格,一方面是在背后平台的积淀,影响力,人脉关系。一个把你推到一线的平台对主持人是无比重要的,就像孟非于江苏卫视,何炅于湖南卫视,他们做到一哥是因为对这方面有正确的认识,走的踏实,不然,你让他们跳个台试试。&br&朱丹今天演讲中,还在说自己发音的问题,说主持不如汪涵,不够自信等等的话,说出这些话,也说明朱丹到今天也还没有看清晰这个问题。所以,在湖南台碰到的种种不顺,必会对朱丹在浙卫形成的自信有很大的打击。无奈离开,困惑,然后怀疑自己。&br&&br&2.朱丹说找不到对舞台的热情了,所以离开舞台。&br&看到这句话我信了,并且点个赞。有一段话我很喜欢:&br&&br&人生有两件要事,一个是找到对的人,一个是找到对的工作。&br&&br&这里当然是谈后者,什么是对的工作呢,你喜欢做的,能给你激情和成就感的,这样你才能坚持。朱丹这种强亲和力的女主持,通常有比较高的EQ,但也因此受累。她精神独立,典型的追求型人格,人生体验是内心梦想(对,世界很大我想看看那个老师就是这种) 。经历了诸多困难,从最高峰到被怀疑的各种起伏,朱丹还是茫然了,感觉社会复杂好生难爬,靠单纯的热情难以支撑自己的事业状态。各种纠结下,朱丹还是跟随了内心的选择,选择离开。&br&前面说了朱丹的稚嫩单纯,她的离开和不够成熟有关系,但是她选择离开这个决定我蛮欣赏她的,为什么,因为她选择的原因是找不到激情了,这是内心的选择,最好的。&br&&br&3.朱丹辞职后,这几年步入事业低谷。&br&&br&相信大家都一样,有段时间没见过这位女主持人了。如果你已经30岁+,相信你也会有这种体会:每个人在生命周期里,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蛰伏期。原因往往很复杂,到过程很难熬。美国失业率高的时期有一句话很出名:&br&&br&失业,可以摧毁任何坚强的人。&br&&br&虽然朱丹这个不算失业,但有类似之处。演艺圈人士最怕离开观众视线,主持人最怕离开话筒。这个时期因为熟悉的生活方式的大转变,背离职业后形成的心理落差,各种自我怀疑和未来的强不确定性,会产生很多奇怪的心理想象。我觉得这个时期人都是抑郁的,我当初三个月就差点跑去就医了,何况朱丹这是三年。所以,抑郁症我觉得她是真的有点,但应该不是深度的。&br&&br&经历以上三点,无论如何,朱丹当年的意气风发消失殆尽,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中试图找寻当初的热情。这个过程很痛苦,特别对于一个好强的,害怕风华逝去的女孩来说。&br&&br&所以,讲到辞职这里,问题源头而且还身在其中,情难自已,女主泪崩。&br&&br&事后朱丹表示歉意,说明自己不是有心的,讲出自己用心准备演讲的过程,希望大家谅解。朱丹反获认同,收获了很多粉丝,为啥?&br&&br&塑胶花并不美丽,真实才动人。&br&&br&明显,真实亲近,这才是我们印象里的朱丹。朱丹此时真的不再自信了吗,其实,她只是更成熟了。敢于真实面对自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勇敢无畏的。&br&&br&最后,关于朱丹的心理,咋能那么断定的去推理,我只能说,真的是猜的。&br&&br&&br&&br&曾经有过某种感受,你见到,自然就懂。&br&&br&一个十岁男孩走到阳台&br&看到七岁女孩盯着夕阳,忧伤的流泪&br&男孩说&br&“没事,明天它一定又会出来”&br&女孩问&br&“你怎么知道……”&br&&im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697& src=&/2bb10e3cc67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2bb10e3cc67a_r.jpg&&&br&Ps:手机码字,烟缸已满,请闷骚点赞
非朱丹粉,非心理医。 刚刚看到这条新闻,某种程度能体会她的感受,有一些思考。完了拖延症上床了,看到这个问,那就答一下 对于朱丹之前的经历,和普通人一样只有基本的认知,从媒体中报出她现场的一些话语,就能体会她的心理,为什么,这和年龄相近有关(…
说明民族主义思想被广大人民喜闻乐见。&br&他的演讲听得人如坐针毡,分分钟想关电视机。&br&&br&就其夺得冠军的演讲《语言的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友聚会发言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