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物分别是谁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3课时 秦汉时期的文化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第3课时 秦汉时期的文化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6:41:1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3课时 秦汉时期的文化
官方公共微信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请问:孟子的“人性本善“与荀子的“人性本恶”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思想基点,以及支持理论分别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孟子和荀子的道德观
我个人认为荀子的思想基点是人,说的是人生而有欲,说的通俗一点,你看到美食你就想吃,看到美女你就想上,有劳累的事你就不乐意干,有近路就不愿意走远路。有欲望并不可耻,有这些想法也不是十恶不赦,可耻的是不遏制,不愿意清醒的认识自己,要坦诚面对自己。只要勤加学习,好好教化,什么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这点用不到理论支持你自己结合下自己就知道了。孟子我没看过 不知道他的基点是什么,他的支持理论应该就是...
前者是:“仁”后者是“理”,孟子主张每个人内心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则意味,过无法不刚,着重以法来净化人们内心的丑恶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封建一统时期——秦汉.doc 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封建一统时期——秦汉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9全国Ⅰ卷文综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答案
B2.(09北京文综14)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答案
3.(09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答案
A4.(09年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答案
C5.(09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
D6.(09年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答案
D7.(09年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答案
D8.(09年重庆文综13)汉武帝时期,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经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
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
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答案 D9.(09年上海历史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答案
B1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答案
A11.(09海南历史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答案
D12.(09海南历史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09年四川文综39题第(1)小题)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9全国Ⅰ卷文综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答案& B2.(09北京文综14)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答案& 3.(09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答案& A4.(09年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答案& C5.(09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 D6.(09年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答案& D7.(09年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答案& D8.(09年重庆文综13)汉武帝时期,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经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 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   &&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答案 D9.(09年上海历史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答案& B1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答案& A11.(09海南历史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答案& D12.(09海南历史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09年四川文综39题第(1)小题)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日第12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答案 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14.(09海南历史33)探索历史的奥秘材料一&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材料二& 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家检测,小珠所用的材料是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过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于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x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x疆和田羊脂玉。&&&&&&&&&&&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x疆史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只之迹”的观点。(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材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答案& (1)根据材料一,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始于张骞;材料二表明西域地区与祖国内地某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张骞之前就已存在。(2)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
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8江苏1)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 C解析& “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后来被行政区划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秦朝建立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2.(08广东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项& 目&数量&备 注收入&粮& 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 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是如何促进商业繁荣的。(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 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答案 (1)纳钱代役的情况:8 500-(283+406+2 300+4 918+2 732+300)=-2 439(钱),即亏2 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 500-(283+406+4 918+2 732+300)=-139(钱),即亏139钱。(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4)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解析(1)问只需认真计算即可,(2)问应从上一问的结果入手考虑农妇这样做的目的,(3)问应从材料和(2)问的内容来回答,尤其是从当时上缴的实物和货币这一信息来考虑,(4)问是一观点判断题,应首先表明观点,然后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2004――2007年高考题题组一一、选择题1.(07江苏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答案& A解析& 秦统一后,官方的标准文字是小篆。B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2.(07广东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当时已实行了郡县制。3.(07宁夏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答案& A解析& 在秦和西汉前期,丞相的职责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4.(07天津13)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 )A.创制了简仪&&&&&&&&&&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C.制定了《大衍历》&&&&&&&&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答案& D解析& 通过对题肢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本题的真实意图是考查张衡的科学贡献,A、B、C三项均不是张衡的科学贡献。只有D项是张衡的科技贡献之一。5.(06江苏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答案& B解析& 张骞出使西域、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和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均发生在西汉时期。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6.(06上海A2)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间&&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答案& D解析& 判断一个墓葬的年代,最具决定意义的证据是其中年代最晚的文物。该题中玉面人和青铜方鼎均不能说明问题,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方鼎上的文字――小篆。小篆是秦统一以后通行全国的文字,据此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7.(06上海A4)牛震亨是金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 )A.《黄帝内经》&&B.《唐本草》&&&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 A解析& 该题实际求答的是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是哪一部。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医家之宗”。8.(05上海22)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答案& B解析 “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9.(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答案& D解析& 董仲舒的回答实质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10.(04广东1)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 )A.司马迁&&&&B.司马相如&&&&&& C.班固&&&&&D.司马光答案& A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文史常识,此语出自司马迁《史记》。二、非选择题11.(07上海B16)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案例一&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案例二& 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问题:(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为什么?答案 (1)负责司法。(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3)不会,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触犯皇帝罪不可恕。或者,会,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人治”的特征,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解析& 第(1)问要注意归纳材料;第(2)问要注意从题目要求的求答项回答。第(3)问要先确立自己的观点。题组二一、选择题1.(07宁夏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 C解析&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发展了孔孟学说。2.(07上海A3)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 )A.吃葡萄、喝肉羹&&&B.盖棉被、穿绸衣&&C.放鞭炮、听说书&&D.抽卷烟、烤甘薯答案& A解析& 棉花的普及是在明朝,“说书”这种艺术形式在唐宋时盛行,烟草、甘薯是明代从海外传入的。3.(07全国卷Ⅱ13)右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x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 )A.与西汉王朝结盟&& &&&&&&&&&&&&&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答案& C解析& 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看,该印是官印,出土的地点是x疆地区,持有该官印的首领管辖当时的x疆地区,由此可判断出,此时该地区正式归属西汉王朝。4.(06上海A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答案& A解析& 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四个备选项中,它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5.(06上海2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答案& B解析& 解答该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排除法,秦朝时设立郡县制,而A、C、D三项都不是秦朝的措施,因此应选B。也可通过理解材料而作答。由材料中“为之郡邑”“守宰”等信息可推出,秦统一天下后地方设郡县,中央设宰相。因此,也应选B。6.(06广东1)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 )A.西周&&&&&B.秦汉&&&&& &&C.西晋&&&&&D.隋唐答案& B解析& 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后,又派兵统一岭南越族地区,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这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的开始。汉武帝时,又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7.(06上海2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之理,凡百三十篇。”这“百三十篇”就是后来的&&&&&&&&&&&&&&&&&&&&&&&&&&&&&&&&&&&&&&&&&&&&&&&&&&&&&&&&&&&&&& (&& )A.《诗经》&&&&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答案& C解析& 本题最简单的方法即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司马迁所写的书,即《史记》,共130篇。因此,应选C。8.(05上海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是读懂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主要得益于造纸术的发明。9.(05广东2)东汉明帝让x藏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答案& D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汉时期佛教传播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东汉明帝在洛阳为西域高僧建造了白马寺,这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B两项为魏晋时期建造的佛教石窟;C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与题意不符。10.(04江苏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 )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答案& B解析& 西域都护为西汉宣帝设置。11.(04上海5)“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 )A.封爵将领&&&&B.豪强地主&&&&C.僧侣贵族&&&&D.江南巨贾答案& B解析& 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是东汉时期的政治特征。二、非选择题12.(06上海37)气候的冷暖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历史的进程。以下这幅“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直观地再现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950年间中国气温的变化过程。观察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的“比较基准线”为中国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历史上年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位于基准线上方时,称“暖期”;位于基准线下方时,称“冷期”。试问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00年间,中国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几个暖期。(2)如上图所示,秦汉时期虽然处于气候史上的暖期,但与此前相比,气候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北方游牧区的生态开始恶化,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试问,这一时期有哪个游牧民族南下?他们的南下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活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试举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气候和环境。试举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气候与环境造成影响的史实。答案& (1)3个暖期。(2)匈奴。与秦汉(或汉民族)进行长期的战争(或时战时和);秦筑长城,汉推行和亲政策(或经济交流密切);促进民族融合(或促进不同文明交往)。(3)大机器生产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城市化、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解析& 本题以气候冷暖为切入点,考查了气候冷暖变化的具体表现及气候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其中(1)问由图可知,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800年在基准线以上的暖期有3个。(2)问考查了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秦汉时期,南下的游牧民族是指匈奴。其影响,据所学知识作答。(3)问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题干要求是工业文明,即大机器生产所产生的影响。13.(04江苏29)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图一:图二:图三:(2)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3)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答案 (1)春秋;战国;秦朝。(2)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3)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解析& 第(1)问要求分析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应当充分利用地图中反映出的时代信息得出判断。第(2)问要求回答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要注意限定在“政治”领域,如战争、改革、社会制度等内容。第(3)问要求回答三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大的趋势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从分裂到统一;二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2009年联考题题组一一、选择题1.(09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次月考)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答案& C2.(09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一次质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 A3.(09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一次月考)贾谊(前200年―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取得这一结果的军事行动是&&&&&&&&&&&&&&&&&&&&&&&&&&&&&&&&&&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C.窦宪率兵出击匈奴&&&&&&&&&&&&&&&& &&&D.窦固率兵出击匈奴答案& A4.(09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二次月考)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说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答案& D5.(09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次月考)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答案& C6.(09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次调研)“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湘漓接,通汉壮。”此词吟诵的是&&&&&&&&&&&&&&&&&&&&&&&&&&&&&&&&&&&&&&&&&&&&&&&&&&&&&&&&&&&&&&& (&&&&&&&& )A.芍陂&&&&&&&&&&&&&&&&&&& B.灵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答案& B7.(09安徽省安庆高士中学高三二次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答案& A8.(09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次月考)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於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 (&&&&&&& )A.三公九卿制&&&&& &&& B.郡县制& &&&&&&&& C.分封制&&& &&&& D.焚书坑儒答案& B9.(09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次月考)唐太宗对秦政多有批评,常以秦皇暴虐、汉武骄奢戒,然而他说:“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材料主要肯定了秦始皇&&&&&&&&&&&&&&&&&&&&&&&&&&&&&&&&&&& (&&&&&&& )A.废分封,置郡县&&&&&&&&B.统一全国,开拓疆域C.实行皇帝制度&&&&&&&&D.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答案& B10.(09北京市101中学高三统练二)西汉的编户齐民制度&&&&&&&&&&&&&&&&&&&&&&&&&&&&& (&&&&&&& )①田租较重,人头税和更赋较轻 ②编户齐民有独立身分 ③国家放宽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规定了农民对国家的义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11.(09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期中考试)《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因为&&&&&&&&&&&&&&&&&&&&&&&&&&&&&&&&&&&&&& (&&&&&&& )A.形成中朝机构&&&&&&&&&&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答案& B12.(09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一模)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答案& C13.(09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昭君出塞”,“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分别是在 A.汉元帝,& 汉明帝&&&&&&& &&&&&B. 汉高祖,& 汉武帝 C.汉元帝,& 汉武帝&&&&&&& &&&&&D. 汉文帝,& 汉明帝答案& C14.(09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次调研)据史料记载,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时年约50岁。1972年,辛追遗体从墓葬中出土,2002年4月其头像被成功复原。据材料推测哪些历史事件不是在辛追有生之年发生的?&&&&&&&&&&&&&&&&&&&&&&&&&&&&&&&&&&&&&&&&&&&&&&&&&&&&&&&&& (&&&&&&& )①昭君出塞&& ②焚书坑儒&&& ③楚汉战争&&& ④卫青领兵北击匈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15.(09安徽省安庆高士中学高三二次月考)下列对中国古代史上的和亲政策持否定态度的诗是&&& (&&&&&& )A.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B.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待劳。C.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D.关月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答案& D16.(09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次调研)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 )A.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答案& C17.(09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上期一次月考)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答案& B18.(09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答案& D19.(09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意义说答案& B20.(09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王充认为“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这主要是批驳&&& BA.佛教的“因果报应”&&&&&&&&&&&&&&&&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道教的“长生不老”&&&&&&&&&&&&&&& && 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答案& B21.(09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下列文化成果中,不能体现出秦汉文化所具有的统一王朝气势恢弘特点的是&&&&&&&&&&&&&&&&&&&&&&&&&&&&&&&&&&&&&&&&&&&&&&&&&&&&&&&&&&&&&&&&&&&&&&&&&& (&&&&&&& )
答案& A22.(09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被鲁迅称为“文博宏丽,卓绝汉代”的司马相如是西汉的辞赋大家,其赋的特点是&&&&&&&&&&&&&&&&&&&&&&&&&&&&&&&&&&&&&&&&&&&&&&&&&&&&&&&&&&&&&&&&&&&&&& (&&&&&&& )①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②辞藻华丽& ③气势恢弘& ④现实感强,篇幅较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23.(09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次月考)“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上述观点应属于& (&&&&&&&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 C24.(09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次调研)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 D25.(09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次月考)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根据中国的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 (&&&&&&&&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答案& B二、非选择题26.(09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二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昭君出塞&&&&&& &&&&&&&&&
&材料二& 细君公主居乌孙时写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汉书》&&&&&&&&&&&&&&&&&&&&&&&&&&&&&&&&&&&&&&&&&&&&&&&&&&&&&&&&&&&&&&&&&&&&&&&& & 材料三
“汉委奴国王”金印材料四& “(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x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请回答:(1)昭君出塞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2)材料一、二体现了汉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什么?(4)材料四中“大秦王安敦遣使”至东汉是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5)四则材料反映的史实性质相似吗?为什么?答案 (1)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四十多年间汉匈双方和睦相处。(2)和亲政策。和亲从根本上说,其目的是为封建统治者自身的统治利益服务的,属于政治联姻,但客观上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融合,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3)汉朝与日本交往密切。(4)166年。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5)不相似。材料一、二反映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四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只要答出类似意思即可)27.(09广东省广州六中高三一次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晋&同姓卫&同姓鲁&同姓齐&异姓功臣宋&商朝后裔燕&同姓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材料二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1)依据一二三则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3)汉初设置的地方制度与秦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柳宗元评论的原因和结论是否正确? 以汉代为例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前朝贵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从分封过程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和人口等。(2)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为巩固了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3)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管理地方。西汉则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使地方郡国参半。(4)正确。汉朝统治者错误地认为没有封国的拱卫,是秦朝迅速败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封分同姓宗室建立王国,以图长治久安。事实证明分封有悖初衷,出现“七国之乱”,它也反证了郡县制的合理性,因此柳宗元说“秦制之得明矣”的观点是正确的。题组二一选择题1.(2009.辽宁月考)有论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实行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B.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开创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 B2.(2009.山西省平遥中学摸底考试)《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答案& B3.(2009.山西省平遥中学摸底考试)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答案& C4、(2009.广州长坡中学调研)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答案& D5、(2009.广州长坡中学调研)“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答案& C6.(2009.广东六校联考)《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7.(2009.北京摸底)“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唐朝答案& C8、(2009.福建联考)右图是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觉得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答案& D9.(2009.广州测试)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使用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A.《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学家的论文&&&& D. 秦简的记述 答案 C10.(2009.广州测试)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答案C11、(2009.河南月考)“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答案 D12. (2009.河南月考)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答案 D13.(2009.河南月考)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答案 B14. (2009.河南月考)《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讨论儒学经典,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的目的(&&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推行教化&& C.显示皇帝的学问&&&&&&&&&&& D.实行仁政答案 B15.(2009.广东月考)“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一说法应该是指(&&& )A.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 B.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C.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D.罗马帝国实行的行省制 答案& A16.(2009.广东月考)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答案 D2008年联考题选择题1.(08石家庄质量检测)关于郡县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最早实行于秦朝&&&&&&&&&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答案& D2.(08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策的目的有&&&&&&&&&&&&&&&&& (&& )①以“柔道”治天下& ②使法家学说成为官学& ③加强秦朝专制统治& ④严禁传播私学A.①②&&&&&B. 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答案& D3.(08宜昌高三第一次调研)秦朝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材料中,王绾主张&&&&&&&&&&&&&&&(&& )A.加强对地方的监察&&B.推行分封制&&&C.推行郡县制&&&D.推行三公九卿制答案& B4.(08合肥质量检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答案& D5.(08哈尔滨质量检测)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封侯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D.“附益之法”答案& C6.(08唐山高三质量检测)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政权不愿与汉朝夹击匈奴C.建立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D.使西域各国与汉朝之间有了相互了解答案& D7.(08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中国古代的铁器、大量丝织品和铸铁技术、井渠法等曾经相继西传,这种情况开始于&&&&&&&&&&&&&&&&&&&&&&&&&&&&&&&&&&&&&&&&&&&&&&&&&&&&&&&&&&&&&&&&&&&&&&&&&&&& (&&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B.张骞通西域C.班超经营西域&&&&&&&&&D.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B8.(08哈尔滨质量检测)秦汉时,朝鲜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檀弓、果下马,中国向朝鲜输出的主要是铜镜、漆器以及铁制生产工具。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朝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B.中朝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C.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D.中朝两地物产的差别答案& B9.(08杭州第一次质量检测)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织业发达& 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A10.(08石家庄教学质量检测)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最近被成功打捞,它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力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 (&&&&&& )A.西汉&&&&&B.东汉&&&&&C.唐朝&&&&& D.宋朝答案& A 11.(08南昌高三调研测试)在今天陕西韩城市郊有一座“汉太史公墓”,郭沫若曾为之题词:“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春秋》&&&&B.《史记》&&&&C.《汉书》&&&&& D.《后汉书》答案& B年联考题题组一一、选择题1.(07宜昌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秦朝下列措施中,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影响最深远的是&&&&&&&&&&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车同轨,行同伦C.焚书坑儒&&&&&&&&&D.书同文答案& D2.(0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两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他们在王朝建立初期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力倡节俭&&&&&& C.平抑物价&&&&D.大兴文治答案& A3.(07石家庄市高中毕业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我国疆域初步奠定于&&&&&&&&&& (&& )A.西周&&&&&B.秦朝&&&& C.唐朝&&&&&D.清朝答案& B4.(07北京东城目标检测)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形成鼎盛局面。与这一现象出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B.编户齐民制度C.察举制&&&&&&&&&& D.刺史制度 答案& C5.(07宜昌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造成这种局面的是&&&&&&&&&&&&&&&&&&&(&&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答案& A6.(07合肥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反映了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气势恢弘雄伟C.统一性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D.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答案& B7.(07苏州调研)下图中反映的两汉时期关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①&&&&&&&&&&&&&&&&&&&&&&&&&&&&&&& ②&
③&&&&&&&&&&&&&&&& ④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答案& C8.(07南通调研)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说明了&&&&&&&&&&&&&&&&&&&&&&&&&&&&&&&&&&&&&&&&&&&&& (&& )A.汉政府重视构建多元文化体系&&&&&&B.丝绸之路有利于文化交流C.中国与印度半岛国家有了直接交往&&&&&D.汉匈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答案& B9.(07江西联考)下列有关昭君出塞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那时匈奴的一部分已归附汉朝&&&&&&B.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C.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D.昭君出塞后汉匈双方的贸易兴旺答案& B10.(07湖南十校联考)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大秦使者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送给东汉皇帝&&B.中国铁器、丝绸西传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D.佛教传入中国答案& A11.(06东城高三教学目标检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答案& C12.(06连云港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秦朝只允许官府办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 (&& )&A.儒家学说&&&&B.秦朝法律&&&&C.皇帝诏令&&&&D.政府公文答案& B13.(06石家庄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答案& C14.(06石家庄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②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③成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④东汉中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A.①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15.(06北京东城区高三教学检测)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答案& C16.(06桂林模拟)下面是古人对秦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其中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C.所以歼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答案& D17.(06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主要表现为&&&&&&&&&&&&&&&&&&& (&& )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答案& A18.(06南京第一次质检)“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此诗说明作者&&&&&&&&&&&&&&&&&&&&&&&&&&&&&&&&&&&&&&&&&&&&&&&&&&&&&&&&&&&&&&&&&&&&&&&&&&&& (&&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B.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D.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答案& B二、非选择题19.(06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答案& (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说明:写出暴政具体表现也可)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没有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20.(06广州市毕业班综合测试)丝绸之路是汉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简述要道开辟的历史背景及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并以史实说明这条要道对当时中外经济交流的积极作用。答案& 背景:西汉国力强盛;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人物:汉武帝、张骞。作用:丝绸之路开辟后,我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井渠法、造纸术等先后西传,促进了中国与西亚、欧洲的经济交流。21.(06江西省重点中学统一考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它有两个基本矛盾。下面是秦、明的政府组织机构图。&& && && && && && &(1)秦始皇与明太祖各侧重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什么矛盾?各采取什么措施?(2)根据图一、图二,与秦相比,明朝官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以史实说明。(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官制受谁的思想影响?明朝官制的弊端在思想界有什么反映?两种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各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答案& (1)秦始皇侧重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设郡县,各级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明太祖侧重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2)加强皇权,加强专制主义。分权,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直属中央。设特务机构,如锦衣卫、东厂、西厂等。(3)秦朝的官制受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思想的影响。对明朝官制弊端的批判而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如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弊端,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韩非子的思想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经济兴起的产物,反映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愿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思想上的反映。韩非子的思想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形成,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题组二一、选择题1.(07南京质量调研)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征的是&&&&&&&&& (&&& )&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员C.制定法律镇压人民的反抗&&&&&&&&&&&&&&&&&&&&&&&&&&&&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答案& B2.(07南京质量调研)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措施是&&&&&&&&&&&&&&&&&& (&& )A.建立皇帝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推行察举制答案& C3.(07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社会,孔子的政治影响长盛不衰,其原因不包括&&&& (&& )A.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B.统治者对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加以利用C.儒家思想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具有优越性&&&&&&&&&&&&&&& D.研究儒学的学者众多,声势浩大答案& D4.(07合肥检测)西汉的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其推选的主要依据是&&&&&&& (&& )A.孝廉&&&&&&& &&&B.门第&&&&&C.才学&&& & D.政绩答案& C5.(07连云港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史书记载:某将军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回了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的丧失对于匈奴来说是冒顿时代以来所遭受的第一次较大的挫折。这次战争应该发生在&&&&&&&&&&&& (&& )A.汉高祖时代&&&&B.汉武帝时代&&&&&&&&&& C.汉元帝时代&&&&&&& D.汉光武帝时代答案& B6.(07苏锡常镇四市教学调查)一位同学收集了下列有关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资料,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始创王位世袭制答案& D7.(07成都模底)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③答案& C8.(08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卷)秦始皇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 )A.“车同轨,书同文”&&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明法度,定律令”& D.“以法为教,以史为师”答案& B9.(07苏锡常镇四市教学调查)下列各项能正确反映两汉时期我国与朝鲜半岛交往情况的是&&&&&&&& (&& )A.双方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B.朝鲜半岛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华C.光武帝赐朝鲜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D.朝鲜半岛从中国引入雕版印刷术&答案& A10.(06石家庄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朝代中,最早以户籍征发赋税与徭役的是&&&&&&&&&&&& (&&&& )A.秦朝&&&&&B.西汉&&&&&C.北魏&&&&& D.隋朝答案& A11.(06南京第三次质检)汉武帝实行的下列制度中演变结果与最初目的不一致的是&&&&&&&&&&&&& (&&&&& )①“推恩令”& ②刺史制度& ③“附益之法”& ④举孝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D12.(06东城高三教学目标检测)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下列各项,与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有关的是&&&&&&&&&&&&&&&&&&&&&&&&&&&&&&&&&&&&&&&&&&&&&&&&&&&&&&&&&&&&&&&&&&&& (&&& )①汉初休养生息& ②解决王国问题& ③设立西域都护& ④实行独尊儒术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D13.(06山东淄博模拟)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 )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答案& B14.(06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下列历史文物,印证了古代中日交往的是&&&&&&&&&&&&&&&&&& (&&& )
A&&&&&&&&&&& B&&&&&&&&&&&&& C&&&&&&&&&&&& D答案& B15.(2006烟台质量调研)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 B16.(06南通四县市联考)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和内地联成一体是在&&&&&&&&&&&&&&&&&&&&&&&&&&&&& (&&& )A.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后&&&&&&&&&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C.西域都护设置后& &&&&&&&&&& D.班超经营西域后答案& B17.(06南京市高三年级调研)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 (&&&&& )A.巴尔干半岛&&&&B.印度半岛&&&& C.地中海东岸&&&D.非洲沿岸答案& B18.(06济南高三统考)下列史实,《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七国之乱&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王莽改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答案& D二、非选择题19.(07南京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1)从材料一中看出皇帝制度有何特点?(2)从材料一中可以找到的中央官职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3)据材料二,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答案& (1)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2)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间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3)郡县制。原因:分封制是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郡县制有利于天子对地方的控制。20.(06湖北孝感第一次统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有过不同的探索与思考。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战国和两汉时期的思想家(荀子、王充、董仲舒)在自然现象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请分别叙述和评论这两种观点。(2)在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问题上,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中国古代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方面的利与弊。(3)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和实践对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答案& (1)战国时期荀子认为自然界有自身的规律,与政治兴衰无关;东汉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荀子和王充的主张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是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董仲舒的理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宣扬封建迷信思想。(2)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如都江堰的修建,变水害为水利;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联系,这都造福了人类。但是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过度开垦,使森林破坏严重,黄河开始泛滥;隋唐时期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和向山川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了不利影响。(3)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06连云港市高三调研考试)我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源远流长。请回答:(1)西周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是什么?(2)秦朝的官员任用制度又是怎样的?(3)西汉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东汉时期,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有何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世袭制度。(2)直接由皇帝任免。(3)察举制。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内容。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4)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主豪强势力的发展,门第逐渐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三部分& 创新预测题精选题组一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 (&& )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②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 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 ④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放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2.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汉”(银河),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主要是& (&& )A.皇位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答案& C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回答3~4题。3.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右图)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 (&&&&& )①秦朝法律严明,且分类很细& ②秦朝时儒家经典《书》在民间大量流传& ③秦朝时邮驿通信制度逐步规范化& ④秦朝以此保证政令畅达和巩固统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4.在某地的西汉晚期墓葬中,曾出土了大量带有“四夷尽服”“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的瓦当残片,这一考古发现反映了&&&&&&&&&&&&&&&&& (&& )①汉代的雕塑成就辉煌,艺术价值高&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祝愿 &③各族人民对和亲的热情颂扬& ④汉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A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 )&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 B6.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主要有&&&&&&&&&&&&&&&&&&&&&&&&&&&&&&&&&&&&&&&&&& (&& )&①实行察举制& ②颁布“推恩令”& ③实施“附益之法”& ④建立太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C7.下列关于秦朝的郡县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官吏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B.郡、县是最基本的基层行政组织C.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D.加剧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答案& A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答案& D9.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比较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的历史,在汉武帝接见百官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道具是&&&&&&&&&&&&&&&&&&&&&&&&&&&&&&&&&&&&&&&&&&&&&&&&&&&&&&&&&&&&&&&&&&&&&&&&&&&&& (&&&& )A.青铜铸成的酒具&&&&& B.晶莹剔透的葡萄&&&&&&& C.精美的秘色瓷器&&D.用漆着色的桌凳答案& C10.以下对两汉时期内地与匈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初期,政府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B.汉武帝时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C.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D.东汉后期,窦固、窦宪先后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威胁答案& D题组二一、选择题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分天下三十六郡”的措施有利于&&&&&&& (&& )A.扩大秦帝国的疆土&B.避免割据局面的出现&C.中央各部门的配合&D.各级地方官吏的选拔答案& B2.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其思想文化也不断地深入发展。下列有关叙述中,能正确反映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B.“仁政”思想代替法家思想C.儒家与法家之争激烈&&&&&&& D.封建统治思想不断成熟答案& D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答案&& B&&&&&&&&&&&&&&&&&&&&&&&&&&&&&&&&&&&&&&&&&&&&&&&&&&&&&&&&&&&&&&&&&& 秦始皇帝之玺4.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答案&& D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 &&&&&&&&&&&&&& (&&&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答案& B6.人们常用“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来形容秦汉两朝政治制度的关系,那么,西汉初年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的相比,最大的差别主要在于&&&&&&&&&&&&&&&&&&&&&&&&& (&& )A.中央机构&&&B.皇帝权力&&&&& C.地方建制&&& D.独尊儒术答案& C7.“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 )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C.虽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答案& A8.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论坛,其永久会址位于我国的南海之滨小城博鳌。我国的疆域南至南海之滨最早可以追溯到&&&&&&&&&&&&&&&&&&&&&&&&&&&&&&&&&&&&&&&&&&&&&&&&&&&&&&&&&&&&&&& (&&& )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元朝答案& A9.《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这段资料不能反映的问题是&&&&&&&&&&&&&&&&&&&&&&&&&&&&&&&&&&&&&&&&&&&&&&&&&&&&&&&&&&&&&&&&&&&&&&&& (&&& )A.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B.阶级压迫比较严重C.商人经济地位高于农民&&&&&&& D.重农抑商名不副实答案& D10.历史上的班超曾以“投笔从戎”为后人所称道。他当年奉东汉明帝之命,出使和经营西域的根本目的是 (&&& )A.收复汉朝在西域地区的失地&&&&&& B.解除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C.恢复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D.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控制答案& C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画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在古代中国,有一段时间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是竹简。这种局面得到改变是在&&&&&&&&&&&& (&&&& )A.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 B.西汉前期出现纸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D.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答案& C12.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 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秦汉时期,迷信思想流行,经常有地裂、地陷、山崩、水涌、冰雹等怪异自然现象发生。人们对此进行了探究,并产生了不同的见解。请完成:(1)两汉时期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其基本主张是什么?(2)下图是东汉时期哪位科学家的一项什么发明?它有何科学价值?他体现了怎样的探究怪异和自然现象的方式,这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西汉董仲舒,唯心思想代表。主张“天人感应”,认为怪异自然现象是天意的谴告。东汉王充,唯物论思想代表。反对有鬼神,反对天人感应说。(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价值:它能够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方式:张衡坚持科学的态度,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界的怪异现象,取得重要成果。意义:地动仪的发明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当时流行的迷信思想,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