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jct平扫和增强的区别+三维成像显示:扫及肝左叶见点条状致密影,胸部ct平扫和增强的区别未见异常,肝左叶小钙化灶是什么意思

与CT肝动脉造影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8:14:13)[共1069字]摘要:操作名称CT肝动脉造影别名CTA适应证CT肝动脉造影适用于:1.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2.肝癌术后复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4.肝硬化再生结节的鉴别诊断。5.结节增生、肉芽肿性病变(包括TB)及炎性假瘤等的鉴别诊断。禁忌证1.含碘对比剂和麻醉剂过敏。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3.极度衰弱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4.穿刺局部感染及高热者。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2.训练病人呼吸及屏气。3.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检查前4h禁食。4.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5.向病人解释造影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争取术中配合。6.穿刺部位常规备皮。方法1.做好检查前准备。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插管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后(Seldinger法),将导管置于肝动脉内。(2)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④......&&&
相关文献:日EurJRadiol.):246-52.16近期,日本学者MurakamiT等做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双相CT在肝癌采用肝动脉造影时的诊断作用。在73名肝硬化症患者中发现有118个肝细胞肿瘤,这些患者被纳入该项研究。双相CT是指在肝动脉造影术时肝动脉内注射入40-60ml造影剂后5-10s(第一相)和40-50s(第二相)进行CT的扫描。有3名放射科医师【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的变异动脉供血规律,旨在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998例肝癌动脉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造影或肝总动脉造影,对疑有肝动脉变异的再行肠系膜上动脉和/或腹主动脉造影,分析DSA图像。结果肝动脉呈典型分布者793例,占79.5%,肝动脉变异者205例,占20.5%,156例患者其肿瘤是由变异动脉供血,占肝癌患者的15.6%(156/998),其中由变异肝右动脉供血者72例,由变异肝左动脉【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急性胆管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运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急性胆管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男13例,女3例,年龄30~74岁,平均59.9岁,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或NBCA胶等。结果16例胆管出血患者,造影15例发现异常,表现为假性动脉瘤形成13例;对比剂外溢征2例;未见异常1例。经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出血均【摘要】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联合应用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插入靶血管,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与碘化油的混悬乳化液,然后均用明胶海绵微粒混合造影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主干,术后1个月左右行CT复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联合治疗组的病人,在CT定位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对参照组病人,再次行选择性的栓塞化疗治疗。结第三节 肝动脉  在胚胎期、肝脏有3条动脉供血,分别来源于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这3条动脉分别供应肝脏的不同部位。出生后,一般保留一条动脉,大部分为起源于腹腔动脉的动脉,由其分出左、右肝动脉供应左、右半肝。偶尔也可见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动脉或起源于肠系腊上动脉的动脉。但也有2条动脉并存的情况,如起源于腹腔动脉和起源于胃左动脉(255),起源于腹腔动脉和起源于肠系腊上动脉(10%),而起源超声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pdf)[摘要]目的通过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后的组织血流特征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强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5例常规超声发现肝脏内局灶性病变并经穿刺和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小肝癌的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采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然后该组患者均行DSA肝动脉造影。结【摘要】目的探讨步进数字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外科疑诊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透视下将导管送至目的位后行步进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步进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7例,动静脉瘘3例,血管畸形2例。结论步进数字减影技术是目前下肢动脉造影中,观察下肢动脉血管解剖和形态改变的较先进的检查技术,与分段下肢动脉造影相比有以下优点:连续的动态血管及【摘要】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在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作用及地位,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途径。方法将43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22例,行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B组(对照组)21例,行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实际完成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病例数,观察各组治疗对门静脉癌栓及血流情况、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腹痛、腹【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E)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5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TAE加PEI治疗。结果全组病例症状均有好转,肿瘤缩小者38例,1年生存率94.23%,2年生存率51.92%,3年生存率21.15%。结论TAE与PEI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较单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更为有效。关键词肝癌erventional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已经在临床上成熟应用了几十年[1]。过去的20余年,冠心病的影像学诊断有了很大发展。常用的方法有普通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素扫描、心脏导管造影和CT、MRI检查等。这些技术之中,有些是检查心脏形态、结构,有些用于功能检查,有的则是针对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阻塞。目前,应用广泛的无创性检查为心电图、心动超声图、心脏核素扫描,以及相应的负荷实验,而【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技术要点、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76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94例次,统计手术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并与同期经股动脉组105例次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为(54±8)min,成功率为98.9%,并发症发生率为7.4%,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肝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同时剔除以下对象:(1)合并周围血管疾病或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者;(2)风湿性及类风湿疾病;(3)近2个月内患脑卒中;(4)其他自身免疫疾病;(5)新近外科手术和创伤者;(6)恶性肿瘤;(7)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8)存在感染状态(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胆道感染,心肌炎、心内膜炎等);(9)高热;(10)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类固醇和阿片类药物等均予以剔除。  1.3方【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8例肝癌患者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然后行TACE。对患者术前、术后肿瘤的大小及症状体征进行比较,随访1、2、3年及以上生存期。结果208例肝癌中肿瘤体积缩小141例(68%),肿瘤血管减少191例(92%),AFP值下降者137例(66%),恢复正常者70例(34%)。其中巨块型113例,结节型51例介入方法采用Sedinger导管常规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肿瘤血供情况。以上24例均进行超选择插管。2结果我院自2000年4月~2002年12月共行介入治疗肝癌24例,均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岁。都经过B超、CT及AFP检测诊断。巨块型16例,行TAI+TAE,弥漫型8例,单纯行TA【摘要】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治疗直径10cm以上的巨块型肝癌的效果。方法对近5年来经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的131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TACE后30~45天复查,肿瘤体积明显缩小6.5%~57.3%,平均34.7%,其中瘤体体积缩小50%者12例(9.2%)。AFP显著降低8.7%~45.1%,平均38.8%,无明显的化疗毒性反应。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2【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电图正常的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心绞痛而无发作时心电图ST段改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指标。结果1【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指标。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经皮选择性冠,在螺旋CT扫描下,图像的采集是连续的,且大多数患者可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整个肝脏扫描,消除了呼吸移动导致的病变遗漏,并能得到最优的血管及肝实质强化图像。加之螺旋CT能在一次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完成肝动脉、门静脉及延迟扫描,观察肿瘤的动态增强特征,并可提供连续性数据,所以使三维图形重建成为可能,同时对显示血管闭塞和血管受包绕的征象方面十分有用。我院用螺旋CT对近千例肝脏患者进行了肝脏平扫加肝脏双期动【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进行动脉内栓塞治疗,栓塞后行手术切除,并与单纯手术病例相对照。结果动脉栓塞组术野清楚,出血少,肿瘤容易剥离,瘤体剥离率达45%,一期切除达100%,取得较好效果。随访2个月~5年,均未出现脑缺血症状,彩超复查移植血管通畅。出血量统计,动脉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325±170)ml,单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为(650±300【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了解其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治疗肝血管瘤16例,瘤体大小为3.0cm×2.0cm~9.0cm×10.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结果栓塞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16例分别于术后6~18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10例,30%者4例,肿瘤完全消30~79岁。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心绞痛149例,胸痛待查36例。AMI病人在发病2周后,心绞痛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禁忌证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1.2方法所选患者均采用穿刺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做好导管、药品(阿托品、硝酸甘油、多巴胺等),除颤仪、监护仪等用物准备。术前指导病人正确咳嗽方法、床上大小便等,做好心理疏导,术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生命体征、心电图情况。(透光影)以外内部结构都不能显示。其次可以观察肝上缘(即膈缘)有无异常隆凸;肝下缘(肠气衬托下)位置有无异常。若要观察其活动度则须透视。故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二)造影检查  1、选择性腹腔动脉一肝动脉造影 肝血管造影是诊断肝脏肿块病变和门脉高压症的重要方法。现用的方法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在放射科进行。其步骤简述如下;用薄壁穿刺针穿入股动脉,抽出针芯有回血后,立即插入引导钢丝,并拨出穿刺针原位肝移植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于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占19.35%。肝动脉并发症5例(16.13%),肝动脉狭窄4例(12.90%),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3.23%)。静脉并发症2例,门静脉吻合口破裂1例(3.32%),肝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3.32%)。结论彩色多普勒是监测血管并发症的首选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血管并发症不可缺少的手段,应根据血管并发症的类型、诊断时间、全身例。术前经超声、CT/MRI检查确诊,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6~54岁(平均42岁),5例为单发血管瘤,2例为双发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5.3~12.6cm(平均7.9cm)。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疼痛和包块。部分出现黄疸、贫血、低热等症状。1.2方法术前常规性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使用5-6FHR/yashiro导管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分析造影情况,【关键词】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变异;解剖学肝固有动脉起点变异的情况临床比较常见,多见于肝固有动脉与胃左动脉共干或肝固有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或有起源不同的两支肝固有动脉[1?2]。作者应用解剖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例肝总动脉末端呈三叉型发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无肝固有动脉,同时肝左动脉在近起点处发出细小肝副左动脉与肝左动脉平行进入肝左叶。这种变异现象比较少见,为积累解剖资料,提在肝移植和肝段切除术处理右肝动脉,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肝癌灌注化疗以及上腹部其它手术时,手术解剖层次要清楚,仔细确认,以免误伤或作适当处理[3]。该例肝固有动脉变异情况尽管较少见,但对进行肝移植术、肝动脉造影检查或肝脏介入治疗肝动脉插管等操作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丁家明,李惠君.肝动脉的应用解剖[J].解剖科学进展,):350-351.[2]潘强,韦力.肝固有动脉起【摘要】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超选择插管联合栓塞肝动脉-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89年5月~年间109例原发性肝癌,应用常规导管、微导管或球囊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阻断其血流,使注射栓塞剂时不产生逆流,将全部动脉肿瘤血管、病变周围正常的小动脉及肝实质和门静脉分支栓塞。栓塞治疗1~4次后(25~121天,平均92.5天)接受二期手术切除15例,并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1、【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膜型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诊断。方法14例下腔静脉膜型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发现合并原发性肝癌,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和CT检查,7例进一步行MRI检查,均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和肝动脉造影,并接受了介入治疗。结果14例患者均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并确诊,肝癌病灶位于肝右叶9例,其中1例为巨块型,3例为小肝癌;病灶位于肝左叶3例,肝左右叶多发2例。结论对于下腔【摘要】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45&~70&,选用20~22G穿刺针,穿刺成功后导入0.635~0.356mm导引钢丝,若用0.356mm导引钢丝,则用扩张管扩张动脉后,再换0.635mm的导引钢丝;X线透视确认导丝头端达肱动脉后缓慢置入6F动脉鞘,经动脉鞘注入肝素单位,术中使用肝素可减少动脉损伤部位及介入导引钢丝上的血栓形成,同时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100~200&g,必要时可重复门控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选择最佳相位窗,并分别以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曲面重建(curvedplannerreformation,CPR)等后处理技术将冠状动脉分为15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3第三章 肝、胆、胰  肝、胆、胰位置邻近,关系密切,不少疾病彼此影响,检查方法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选择,互相补充,以获得正确的诊断。  USG检查安全、简便、可靠,价格适中,临床上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胆系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的诊断价值尤为突出。CT检查以其优良的分辨力,恒定的断层和清晰的系列图像,常作为疾病的基本检查和进一步检查的方法,尤其对肝和冠状动脉造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通过影像学方法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为冠心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1959年Sones首次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目前在心血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每年几乎要完成200万例冠脉造影冠脉造影也由以前单纯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发展到介入心脏病治疗前后病变特征的.50±10.13)帧,非心肌缺血组的TIMI帧数值分别为(32.78±10.73)帧,(25.15±9.48)帧,(18.48±8.47)帧,前降支TIMI帧数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组的ET-1水平为(31.19±16.17)pg/nl,无心肌缺血组的ET-1水平为(21.09±13)pg/nl,P值为0.02。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因素有前降支的TIMI1.8%、18.2%。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总的符合率为60.1%。CAG显示:冠脉供血呈右优势型者59例(90.8%),均衡型者3例(4.6%),左优势型者3例(4.6%)。病变累及冠状动脉(CA)116支,单支病变占30.6%,两支病变占20.0%,多支病变占49.4%。结论吐鲁番地区CHD患者普遍高龄,且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冠状动脉(CA)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CA病【摘要】目的探讨肝癌超选择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行介入法治疗的269例肝癌患者,对其中156例用超选择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析肝癌肝动脉造影征象、碘油沉积情况与生存的关系。结果156例肝癌患者肝动脉造影显示,121例肝肿瘤血管丰富,肿瘤染色明显,其中结节型49例,巨块型72例,弥漫型35例,临床追踪观察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7.3%、52.6%。结论肝癌的肝【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治疗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双管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方法96例经病理证实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n=58例)为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管灌注化疗皮下埋植化疗泵组,B组(n=38例)为电化学治疗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双管灌注化疗组。结果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3.7%和42.1%;治疗后获得二期手术切除术率分别为0和10.5%(P0.05);生存率0.5、1【摘要】目的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36例中19例(52?8%)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31例中3例(9?7%)肠系膜上动脉病变(P<0?例,肝右前叶2例,肝右叶上(膈面)3例,肝左叶1例。  1.2方法  动脉栓塞治疗在常规抗休克、止血治疗的同时采用Seldinger技术[3],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使用5F肝管首先插至肠系膜上动脉进行造影,并延迟至静脉期观察门静脉情况。再将导管插至肝总、肝固有动脉进行造影,观察肿瘤染色、血供及出血情况,确诊后在肝左、右动脉内或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栓塞后行数字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pdf)[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进行肝脏3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7s、60s、90s。结果52例肝细胞癌中,发现18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占34.6%(18/52),其中中央型6例,周围型12例。中央型6例均发现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内在当今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首选。但TACE后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下降、脱发、乏力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极大地影响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范围与治疗效果。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许多中药制剂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不仅降低了TACE的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成为当今肿瘤学界【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DPI)对肝硬化患者结节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9例肝硬化伴结节性病灶的患者,应用超声检测肝动脉DPI,以DPI≥0.30为诊断肝硬化结节性病灶为癌性结节的标准。结果79例患者中33例结节性病灶为癌病灶,其余46例为良性病灶;依据DPI诊断肝硬化结节性病灶为癌性结节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9.1%、准确性为89.9%、阳性预测值为85.7肝门处出现无回声区要多考虑为肝血肿,彩色多普勒起决定性作用。肝动脉瘤需与肝囊肿、肝血肿、肝肿瘤、胆总管囊肿相鉴别。随彩色多普勒应用,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确诊肝动脉瘤提供了价廉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尤其是在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中,更能显示彩色多普勒的优越性,为早期确诊肝动脉瘤必要时可与CT、MRI等结合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余德树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成都军区国防医院病因病理病机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脏,如果病人抵抗力弱,可发生肝脓肿。细菌可以下列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细菌沿着胆管上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②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如骨髓炎,中耳炎、痈等,特别在发生脓毒血症时,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③门静脉:已较少见,如痔核感染、坏疽性阑尾炎、菌痢等,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tomographypulmonary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经临床诊断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征象。结果30例累及150处肺动脉。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70支(46.7%),肺段动脉受累9肝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经历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方法改进,目前已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就我院20例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肝癌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0~68岁。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等。全部病例均经AFP测定、B超、CT、血管造影等方法证实为肝癌。其中5例合并肝硬化,并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和【关键词】肝胆动脉;血液供应;解剖异常在解剖一具50余岁的男尸时,发现肝胆动脉供应明显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肝固有动脉缺失,胃左动脉发出肝动脉左支。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在胰颈的后方,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7.42mm处,发出一支长57.18mm、直径4.08mm的分支,著者暂称肝动脉右Ⅰ支,该动脉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门静脉的右侧、胆总管的后方,经胆囊管后方进入胆囊三角,在胆囊三【关键词】肝胆动脉;血液供应;解剖异常在解剖一具50余岁的男尸时,发现肝胆动脉供应明显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肝固有动脉缺失,胃左动脉发出肝动脉左支。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在胰颈的后方,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7.42mm处,发出一支长57.18mm、直径4.08mm的分支,著者暂称肝动脉右Ⅰ支,该动脉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门静脉的右侧、胆总管的后方,经胆囊管后方进入胆囊三角,在胆囊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pdf)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联合局部热疗,对照组20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疾病相关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疾病相关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经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Judkins法对具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58例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正常6例,冠状动脉有病变52例,累及血管103条。并根据血管病变程度给予相应处理。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能直观地反映冠状动脉管腔及血流状况的微创检查手段,它具有简单、安全,结果判断直观易懂,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临床价值大的特点,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摘要】目的通过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TACE)与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皮下泵三氧化二砷局部灌注联合化疗(TACE+As2O3)联合化疗组对比,研究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模式。方法对26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人行TACE+留置皮下泵,并给予As2O3连续区域化疗;与30例单纯TACE组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26例,PR9例,NC11例,PD6例,有效率为34.6%。TACE组:30例,P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肝脏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
肝脏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
肝脏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 首席医学网 日 14:40:31 Sun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会议 第二届中国病毒性肝炎 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首届名老中医医技大会 核心期刊中国肿瘤征稿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进展 第80届国医节庆典活动 临床科研课题设计培训 心脏血管外科医学会议 妇产科临床热点会议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 第二届药学服务实践班 2009医学前沿论坛 心身医学国际论坛 作者:陈光锋 梁波 韩萍 刘安陆 加入收藏夹 向本刊在线投稿 【关键词】 肝脏淋巴瘤【摘要】 目的 评价肝脏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肝脏淋巴瘤的CT表现,包括平扫、增强和门脉期薄层重建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3D重建图像,评价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腹部其他脏器的表现。 结果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5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1例。在MPR、cMPR、MIP、VRT上,清晰显示了病变分布,形态呈多结节或肝脏弥漫性肿大,结节病灶为低密度,中心有坏死,边缘清楚或模糊;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可无强化或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轮廓勾画得最清楚。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脾脏肿大5例,胆道扩张2例,其中1例由于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所致。在横断面上关系不清的结构,在重建图像上全部清晰显示。 结论 肝脏淋巴瘤在MSCT上,横断面结合MPR、cMPR、MIP、VRT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关键词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淋巴瘤Multislice helical CT features of hepatic lymphomaChen Guangfeng,Liang Bo,Han Ping,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Dongfeng General Hospital,Shiyan442008.【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hepatic lymphoma with multislice helical CT(MSCT).Methods 6patients(4males and2females)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d hepatic lymph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MSCT imaging observation was focused on the position,size,shape,enhanced pattern,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lesions in the plain CT scanning,enhanced CT scanning and MPR,cMPR,MIP,VRT.The enhanced feature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lesion was analyzed.The feature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other abdomen organs(affected lymph nodes and spleen)were also evaluated.Results Non-Hodgkin's lymphoma(NHL)was5cases,Hodgkin's lymphoma(HL)was1case.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were well shown in axial,coronal and sagittal views.Lesions features in-clude distributing vast,shape in more nodes and diffused hepatomegaly displayed in focus node as hypodense,central necrosis,margin clarity or faintness.After enhanced,nodes were not or a little enhanced during arterial phase,and the focus outline was clear during portal venous phase.5cases with post-peritoneal lymph nodes enlargment,2cases with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5cases with splenomegaly,2cases with hepatic duct dilation,the reason was af-fected lymph nodes oppression.The relationship was not clear in axial plain,but clear in reconstructed images.Con-clusion Hepatic lymphoma in MSCT,axial views combined with MPR,cMPR,MIP,VRT are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neoplasm.Key words liver tomography X-xay computed lymphoma肝脏淋巴瘤较少见,常为淋巴瘤全身累及的一部分。男女患病近似,CT检查是主要的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术的进步,其良好的Z轴空间分辨率和后处理功能,使三维成像质量更好。为了分析肝脏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的认识能力,笔者收集了一组病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4年10月间6例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肝脏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经淋巴结活检或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4~44岁,平均31岁。主要症状有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区不适、胀痛、贫血等,1例有干咳,2例有黄疸。1.2 方法1.2.1 MSCT扫描 检查前常规空腹,扫描前30min口服1.2%对比剂液体约800ml。使用SIEMENS SOMATOMSensa-tion16扫描仪。所有患者均先行平扫,然后做三期肝脏增强扫描。扫描参数:200mAs,120kV。重建函数B35f,层厚8mm,必要时减薄成2mm三维重建观察,窗宽150HU,窗位30HU,矩阵512×512。肝脏扫描范围:上起膈顶,下至肝脏下缘。增强:经肘前静脉以2.5ml/s的流率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70ml,动脉期为注射后25s扫描,门静脉期为注射后55s扫描,延迟期为80s后扫描。常规重建图像后,对横断面结构显示不清的影像资料,用门静脉期的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并将重建后的横断面CT图像传输到LEONARDO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3D重建观察。以病变、肝门为中心行矢状面、冠状面、曲面或斜面成像。1.2.2 影像分析 容积重建(VRT)选择不同阈值并辅以不同的伪彩色,同时调整重建图像的层块厚度,观察局部组织的相互关系。MSCT影像由两位资深CT影像诊断专家阅片,观察常规横断面和MPR、cMPR、MIP及VRT上肝脏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平扫的CT值;增强后三期的密度变化;病变与肝静脉、门静脉的毗邻关系;腹部其他部位(腹膜后淋巴结、脾脏及胃肠道)的异常表现。对2例已行胸部MSCT扫描的胸部表现也进行了评价。2 结果6例肝脏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5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1例。经MPR、cMPR、MIP、VRT上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和斜面观察,病变分布于左叶、右叶或全肝,形态呈多结节(3例)(图1)或肝脏弥漫性肿大(3例),立体测量结节0.5cm×0.6cm×0.8cm~4.5cm×4.2cm×5.0cm,病灶为低密度,大结节中心有坏死,边缘清楚或模糊;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可无强化或轻-中度强化,CT值升高在0~20HU(图2),门静脉期病灶轮廓最清楚(图3),延迟期无特异性(图4)。MPR、cMPR、MIP、VRT上清晰显示不同密度的组织,观察了5例腹膜后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范围,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范围,5例脾脏肿大的程度及1例同时出现的低密度病灶的形态,2例胆道扩张的程度(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所致1例)。门静脉(图5)、肝静脉(图6)走行自然,主干和分支管腔通畅。无胃肠道、肺部侵犯的表现。图1 男,41岁,NHL患者,平扫示肝左、右叶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和团块,边缘部分不清晰,CT值32HU。此层面最大4.06cm×4.08cm,内部密度均匀(略) 图2 增强后25s扫描,病灶无强化,CT值34HU。肝内静脉主干呈低密度,轮廓清晰(略) 图3 增强后55s扫描,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病灶勾画清楚,CT值44HU (略)图4 增强后80s扫描,正常肝脏密度减低,病灶轮廓稍变模糊,CT值46HU (略) 图5 MPR显示门静脉属支、主干和分支走行自然,管腔通畅,密度均匀 (略) 图6 MPR显示肝静脉清晰、通畅。腔静脉轮廓完整、清晰(略) 在横断面上显示不清的结构,如管道走行方向或受压移位等,结合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观察显示清楚。cMPR对扩张的管道系统显示较好。VRT通过调节观察区域不同密度的阈值,充分显示了病变的组织结构,既有大体形态,又有细节显示。详见表1。表1 6例肝脏淋巴瘤的MSCT检查所见(略)3 讨论3.1 MSCT在肝脏方面的优势 MSCT可以在4~10s内完成整个肝脏的大量数据容积采集;具有采集时间短、分辨率高等多方面优势,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已被作为常规使用 [1] 。这些特点优于单螺旋CT。对淋巴瘤肝脏破坏较重的病例,用门静脉期的原始数据重建MSCT三维图像(VRT、MIP、MPR、cMPR),可清晰、直观地显示横断面不易观察的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腔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如受压移位等。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道,脾脏肿大、肝脏肿大的立体形态和肿大的程度,通过调整观察区域的阈值,可观察到腹部全貌。通过多次选择观察组织的密度阈值,并叠加显示,同时辅以伪彩,可使其更加逼真。其中MPR最为快捷,也最常用。扩张的胆道可选择MinMIP观察全貌。这些比仅在横断面上观察要更清楚、明确。MSCT的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以横断面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的。一方面,多种后处理图像可以弥补横断面图像的不足,为全面评价肝脏病变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后处理技术所得信息,由于多种原因,常有假像,要注意识别。MSCT技术已提供了肝脏成像的新方法。3.2 肝脏淋巴瘤MSCT表现 淋巴瘤发生过程复杂,正常的B和T淋巴细胞分别在淋巴滤泡和淋巴结的副皮质区中,经特定抗原刺激后转化为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可诱导形成不同细胞来源和分化的淋巴瘤。肝脏淋巴瘤中结节型者,病变部位无特异性,可呈大片状低密度影,中心有更低密度区,CT较易发现 [2,3] 。超声也有相似表现 [4] 。增强后,动脉期,结节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增加的CT值在0~20HU。其中肿瘤血管不明显。中心坏死后,增强可呈“牛眼征”。这可能与肝脏淋巴瘤血供较少有关。门脉期病灶轮廓更清楚,可能与正常肝脏门静脉供血占70%有关。对没有发现结节病灶只有肝脏弥漫性肿大的病例,CT诊断较难,必要时可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 [5] 。同时应注意,临床上有的淋巴瘤患者常出现肝脏肿大,但没有淋巴瘤浸润的组织学证据;也有的已被证明是肝脏淋巴瘤,但无异常CT发现。本组收集资料时排除的病例中就可能有这类病例,这是CT检查的局限性。一般认为淋巴瘤先浸润脾脏,破坏越严重,肝脏受累的可能性越大。本组有5例这类情况。另有1例患者脾脏没有病变,肝脏有低密度结节病灶,这可能与NHL肝脏浸润可在没有脾脏累及的情况下发生有关 [6] 。CT发现,淋巴瘤肝内侵犯对临床分期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无门静脉、肝静脉受肿瘤侵犯的情况。但有胆道被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引起梗阻性黄疸、腹水等表现。3.3 与肝脏其他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3.3.1 肝脏转移瘤 一般来说,病程较长,多可发现腹、盆腔的恶性原发肿瘤,根据腹腔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和引流规律,可判断转移途径。继发的肝脏淋巴瘤往往有严重而广泛的腹膜后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工作中不易鉴别时可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3.3.2 原发性肝癌 多继发于肝炎后肝硬化,AFP阳性,结节型者有假包膜,门静脉、腔静脉内常形成癌栓,增强后,肿块呈快进快退型强化,杂乱的肿瘤血管常可显示。典型者易与淋巴瘤鉴别。3.3.3 肝脓肿 多有高热,病程急,脓肿壁形成于发病后的10~14天,腹膜后、纵隔内常无肿大融合成团块的淋巴结。这与淋巴瘤不同。总之,肝脏淋巴瘤多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MSCT可显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区或肝脏肿大,动态增强后,可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显示病灶轮廓清楚,横断面结合MPR、cMPR、MIP、VRT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学改变。难以诊断时可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参考文献1 Hoon JI,Jeffrey D,Mctavish,et al.Hepatic imaging with multidetector CT.Radio Graphics,-80.2 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北京:北京出版社,.3 GS Gazelle,MJ Lee,PF Hahn,et al.US,CT,and MRI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liver lymphoma.J Comput Assist Tomogr,-415.4 Soyer P,Van Beers B,Teillet-Thiebaud F,et al.Hodgkin's and non-Hodgkin's hepatic lymphoma:sonographic findings.Abdom Imaging,-343.5 Agid R,Sklair-Levy M,Bloom AI,et al.CT-guided biopsy with cut-ting-edge needle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iganant lymphoma:experience of267biopsies.Clin Radiol,-147.6 林宝爵,阮长耿.血液学现代理论与临床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 (编辑建 光)作者单位:442008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总医院放射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 进修)
讲究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病毒性肝炎也是中年人的多发病,而且一旦罹患,病程绵长,比青年人更容易变为慢性。因此,中年人更应讲究饮食卫生,不吃来历不明和不洁净的食物,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到食品卫生差的饭店就餐,不可食用霉变的粮食、花生。美味勿多食,酒不多贪人到中年,由于活动是减少,以及内分泌的变化,容易发胖。肥胖后,脂肪易在肝脏蓄积,形成脂肪肝。因此,中年人不要贪吃美味佳肴,时刻注意预防肥胖。身体已超重者尤应注意适当减少总热是的摄入,保持出入量平衡。酒精是肝脏的死对头,长期大量平衡。酒精是肝脏的死对头,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可损害肝 ...4、寄生虫病: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 5、中毒性疾病:黄曲霉菌素中毒、痢特灵中毒、喹乙醇中毒、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氨气中毒、磺胺类药物中毒、感冒通中毒、有机磷中毒、硫酸铜中毒、棉籽饼中毒、菜籽饼中毒 三、肝脏病的诊断思路 1、以发病年龄为线索 尽管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肝脏的病理变化,但是不同年龄的常发病却差别很大,如同样是脂肪变性,发生在7~14日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在 21~42日龄则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发生于35~56日龄的鸡应考虑包涵体肝炎,发生在产蛋鸡则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可能性就大;同样是肿瘤,发生于1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扫ct和增强ct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