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送姥姥去火车站送蜂蜜北电范文

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编导考试真题
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编导考试真题
  艺考在即,考生们在积极备考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参考不同院校的真题来填充自己的知识库。下面小编为大家在整理的是北京电影学院2016考试真题。下面一起看看吧!
&&一、北京电影学院编导考试真题
  动漫策划
  论述题:
  1.什么是定格动画
  2.大圣归来成功原因
  3.续写大圣归来怎么写
  写作题:科幻或者童话关键词&时光之门&&名单&&雪人&
  影视技术(数字电影技术)
  论述:高科技在电影中的作用
  问了最喜欢的奥斯卡,还有每个人了解影视技术系的渠道,衍生下去问。
  摄影笔试一,叙事散文中二病,二对白,跳楼,三故事是一个图片水漫车
  100道选择题
  5分钟自由陈述,不提问。
  音乐作品分析摄影作品分析 很简短的两句话概括........主要是编故事,题目是对抗。讲完给自己打个分....然后老师会说你们记得第二个同学讲的吗,给他的故事结尾改编一下。
  第一天写叙事散文
  第二天创作问题讨论
  第三天上午排练小品下午表演
  戏剧影视文学(创意策划)
  1好莱坞月中国遇冷 分析原因
  2这种现象隐藏的弊端
  1000字以内
  2 选自己看过的一部电影概括主要故事情节500字
  3选一个主题写1000字故事概括 结合中国社会背景 避免穿越、玄幻、童话、科幻
  1、截屏
  2###撤回一条消息
  3、抢购
  戏剧影视文学(剧作)
  题目二选一
  1 命题写作 给姥姥送蜂蜜
  2 情景续写 我9月份就要高三开学了 暑假数学作业被小明写了他的名字交上去了 本来很好解决我打算放学和人堵他 但是数学老师是新来的 我找不到他人 必须在放学前解决
  3000字 3个小时
  摄影(视觉传达)
  一,迷失二 轻盈之梦
  周末画报4份随便剪
  A3纸,文字和图片粘贴组成一个主题,平面化。
  图片摄影
  题目:杯子,纸盒装饮料两块抹布,两支蜡笔,一个晾衣服的大夹子,用这些进行拍摄。自带机器和三脚架,发8G内存卡。
  实拍更注重的是构图和色彩。
  考官问答,根据自带的摄影作品提问。
  图摄题目是一张图片,温家宝看着因为干旱而龟裂的土地的新闻图片。图片分析。
  广告导演
  关键词:色彩,让你策划一个产品随你选,8张分镜,画故事板,彩色,自带画笔。
  录音艺术
  初试:单音听写,旋律听写
  声音听辨一(单选,放两段声音比较音量、音高、音色、节奏、长短、比例等的区别,每题听两遍)
  声音听辨二(单选,放一段声音,选择风格或节奏型等等)
  声音听辨三(多选,和听辨一的题目相似)
  复试:
  一、给了三段声音要求写出听到了什么,并写出所在场景和发生的事
  二、给了两个短片,画面相同但声音不同,要求写出如何不同,如果自己来设计声音会如何设计
  三、《调音师》
  要求写出主要声音,如何处理,导演想表达什么
  媒体影像制作
  纪录片《归途列车》不少于1500字影评。
  制片与市场
  题库电脑出题一个一个进入 总共三道题
  我的题目是
  1 你知道创客吗 你怎么理解
  2、你怎么推广动画电影
  3翻译一段英文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编导考试真题相关推荐往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去——薪火文学系两证师兄分享艺考心路
赵八斗,北京薪火艺考2015届暑期班学员。2016年初斩获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策划专业全国第2名,文学系剧作专业全国第4名,在北电的艺考史上,文学系两个专业同时拿有效名次合格证的情况相当罕见。本文由赵八斗同学亲自执笔,向薪火的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的艺考心路,文字内容太多,建议在下午茶时间精读。
PS:在薪火微信平台回复赵八斗,可在6月8日高考结束后获得八斗师兄的微信名片推送。
&&&&出成绩的那个早上,阴天,雾霾有些重。我和几个朋友尚留在北京,在天坛旁边一个短租房里。羊蹄儿刚化好妆,凑在窗前照镜子。她的电话响了。我的起床气还没消,铃声听起来有些刺耳。
&&&“妈的,”羊蹄儿一声大叫,把我吓得站了起来,“成绩出了?”
&&&“卧槽!?”我浑身一震,杵在原地一时间不知作何反应。我没戴眼镜,看着透进来的光线在她四周镀了一层金边,有些恍惚。只见她忽得屏住了呼吸,示意我们别出声。我不由得深吸了口气,死死地望着她手上的电话。那头传来微小的零零星星的话语在死寂的空气中亟待引爆,可能是礼炮也可能是炸弹。此时此刻,我瞥向了窗外的北京城,它被雾气笼罩,阴沉冷漠还有些压抑,望不见远处。
&&&这种天气,我见过很多次。
&&&一年前,在学校上课时醒过来,做倦了文常往窗外看去时见过;每次在候着通往北京的飞机的时候往停机坪远望时候见过;在考南艺的第一天早上,拉开酒店的窗帘时候见过;最近的一回,是在文学系三试即将轮到我时,坐在候考的小板凳上往窗外看的时候见过……
这样的天气像是一个漫长的过渡,讲不清是大雨将至,大雪纷飞亦或是艳阳来袭。它易变且不安,等待着突破性的进展,一切变动却又在云雾后让人难以知晓地进行,像极了我们在艺考过程中我们很多人的心情,两个字,没底。
&&&七分实力三分运气,不到最后,谁也不能说个准。
&&&所以,当羊蹄儿大喊了一声:
&&“过了。妈的,我们都过了。”并且重复了好几次我和她的名次的时候,我瞬间弹了起来冲过去紧紧拥抱住了她,两个人嚎啕大哭。
&&&嚎得痛快,哭得痛快,一点志气都没有地傻笑着。这种情感来得很纯粹磅礴,不得不允许露出短暂的骄傲甚至张狂,想大吼着宣告天下,又不断提醒自己低调攒人品。
&&&哭完笑完,脑子甚至有些恍惚。我望着窗外,还是阴天一片,眼泪又泛了上来,不过这回倒是十分安静,非要形容的话,就是一种虔诚的感激,感谢一路上的贵人,也感谢一路走来的自己,感谢一路的失败与成功,感谢这一路上我见过的所有阴天。
&&&我常和我的朋友说:
&&&“艺考这条路,确实绝非易事。但事成事败,都不曾有人后悔。”
/&与强者为伍&/
“其实你们早在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在为艺考做准备了。”
这句话,是考完后,衍衍(楠哥语:薪火航空母舰级教师)告诉我的。我想,这大概是面对艺考最恒定不变的真理之一。这种“准备”除了你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之外,还包括讲话的抑扬顿挫,表情,动作,亲和力甚至是长相等等,我们习惯称之为“气质”或是“气场”的东西,也往往由此会轻易对一个人做出是否有“灵气”之类的判断。
这些东西,是每个人在长时间内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可能是你的利器也可能是罩门。(如果你们来到薪火,第一堂就有淇哥的讲课,可以仔细感受一下,他在讲故事的时候是怎么营造氛围和停顿的,包括他的峰回路转的情节和冷笑话的包袱。当然这是个人的特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有独特的东西在自己身上。)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参加培训班与其说是能够点石成金(当然不排除个例),倒不说是对原石的打磨雕刻。促成质的飞跃的关键点,是促进你作为“人”各方面素质的厚积薄发。
我相信天分是积累而成的,一个人此时此刻站在你面前优秀与否,是他以往那些主观的客观的,必然的偶然的“无意识”准备积累而成。因为从一开始实力有强有弱,无可厚非。但薪火的课程,事实上把这种“准备”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你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功利性地增加艺考成功的几率,但最为直接也是必然的是让你学会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及对接收到的信息的能有理解和反思,最终形成你个人独到的世界观。还是那句老话,考试关键看得还是你这个“人”。
在去年的那个暑假,就是八十年代似的盛装舞会,与强者为伍。
第一天上课,来得早,所有人都陌生却互相打量着彼此,头是昂起来的,眼神是敞亮的,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感觉“充满生气”。正如你我,在踏上这条路之前,反复思量过利弊,面对过各方的压力,听过无数反对的话语,而在这一切之后,激流勇进。八方向化,九土来王,你我齐聚一堂,此中勇气,美妙得无法言语。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还是第一次,那么多形色各异又都有各自主见的孩子们,在沸腾着理想主义的热血的年纪时,一起共赴沙场,有着大胆“大杀四方”的气势,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又愿意自甘堕落呢,在我们这个年纪没有人愿意服输。见着每个人的优点都让人羡慕和嫉妒得不得了,强者的存在就是最好的鞭策力量。同时以小见大,你可以洞悉这个年度艺考生的水平状况,从中适时对自己做出调整。
虽说实力有强弱,但哪有如何呢?艺考生里从来不缺少不服输的人。
那时候,北电都快考完了,一天晚上,特晚,早早过了薪火的门禁时间。A打电话过来,说想跟我一起去看《博人传》。我问A,现在吗?A说,是。
我犹豫了,本是想拒绝他的。话还没开口,那头就来了句“今年,我挂啦。”语气听起来轻松,但我的心立马就软了下来。
我答应了他,偷摸着跑了出去。找了北京唯一一家仍有排片的电影院。荧幕的光打在A脸上,斑斑驳驳。我没有说话,A也没有。我们都特迷火影,这片子他看过多次,我也是。那天我们都安安静静地看完了,看到字幕都滚动完,全然无视清洁大妈的眼神。
我们走在北京吹着冷风的街上,烤串的都在收摊了。回到酒店,我累得眼睛睁不开,恍恍惚惚回到了房间。半夜里,A过来敲门,我迷迷糊糊开了门,他莫名其妙向我道谢,匆匆就走了。我转身倒在床上,又睡了过去。第二天中午起床,我才惊觉有些不对劲,连忙跑到A的房里找他。才知道,那半夜里的道谢,其实是道别。
我茫然有些无措,却也无可奈何。我翻出手机想给他打电话,才看到他给我发的一条短信,“吊车尾就是不服输的意思。”我看着这条短信愣了挺久,不知回他什么好。这是那晚《博人传》里的台词。有些无奈,有些逞强,也有些倔强。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联系上A。
自尊如A,选择半夜一个人走,同样自尊如A,选择断了联系,潇洒地只留下一条短信。我不知他此时境遇到底如何,或许他正在看这篇文章也不一定,同时我也相信他依旧在努力着,为着他那会吹过的一个又一个牛逼,为了我们一起做的那一场又一场“春秋大梦”。
那会我不知道回他什么好,不过我今天得和他说一句
“我会在北京等你。”
02/&往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去/&
&&&&一年前,第一次打电话给淇哥。那会儿,每天每天攒着大把的问题向他扔去,越是觉着临近北京之行了,就越发兴奋也越发害怕。这两者归根结底,不外乎热爱二字。
&&&&大家即将踏上的这条艺考之路,绝非易事。你可能不适应北京的天气,可能连着个把月熬夜到两三点,抱着电脑睡着又抱着电脑起来。更甚,还有文化课,有父母,有时间和金钱,有比你牛逼得多的艺考生给你心理上的压力,有着下一个与再下一个的."淘汰"和"未通过"等着你,要是你运气好,一路考下来,你还要一位一位送走与你浴血奋战的战友,个中心酸难以言喻。
&&&&记得在暑期班结束前最后一节课,我跟大家讲了当时做过的一个极有预示性的梦。梦见我自己在一条看不见头的大道上奔跑,跑着跑着就累了停下来了,结果被熙熙攘攘一群人追了上来,寸步难行只得随着大潮慢慢挪步。我不甘心,侧身往人群外钻,好不容易钻了出来,气喘吁吁地在那儿休息,抬头一看,发现了同样气喘吁吁的他们。
&&&&你看,我们穿越眼前人群独行,往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去,到底是凭着一股子热气,为热爱之事,奋勇不前。
&&&这些东西似乎不实际,也似乎毫不实在,但它就是一口压在心头的气,多一口便压得人实实在在。
&&&导演系复试面试那场,我状态极差,怨不得别人,说话没过脑子,也是成了个血淋淋的案例。一出考场,我就知道自己必挂。我拿出手机,想找个谁谈谈,到头来还是罢了(毕竟我不是米有依莎)。可我自己都没有察觉,我拿着拿着手机手却一直在发抖,抖到我几乎无法按住指纹解锁。锁还没解开,叮一声,弹出一条提示,中戏的考试马上又要开始了,我必须马上赶过去。
&&&&生平第一次,腿软到迈不开步子,我就那么靠在导演考场门口的紧急楼道里,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愚蠢到想要外和导演系多产生一些联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又充满横飞的断句,我听得见手表一秒一秒走过的声音,手机上的提示音还没关,时刻催促着我赶去中戏。
"要分清利弊,必须调整好心态好好面对下一场考试"之类的话,我自然清楚,可是在巨大的无力感面前,一切理智的自我劝解都如杯水车薪。
&&&&手机的提示音终于安静下去,但还会在十分钟后再度响起。在那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我脑子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不断企图说服自己,为自己鼓气,安慰自己或者告诉自己最后结果没出来一切不成定局,一碗一碗鸡汤往下灌,身子却只是越来越沉。那会脑子里走马观花闪过许多事情,今天大多是忘记了。只记起一年前,无数个趴在宿舍床上,靠着台灯,在床上写东西看书看电影的晚上,记起读到深处,夜不能眠,在黑暗里反反复复想起那几句话那几个镜头,泪流不止的晚上,如今我转一转脑袋,脖子阵阵的酸胀感总是让我想起那些日日夜夜。可能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尤为难得地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应考准备后想起了初恋一般的热爱与憧憬,最纯粹和最原始的狂热。
&&&&十分钟一到,叮一声手机提示音又响了起来。那声音在空旷的楼道里非常跋扈,我那会死命掐紧手机,深深吸了口气,如同做了一次道别。迈出那一步,我终于还是去了中戏。最终中戏那场过了,导演挂了。回到酒店,我躺着床上,倦意袭来,却没有痛哭流涕没有闷闷不乐,直到今日我也未曾为其流过眼泪。
&&&&说到这儿,难免俗套些许,但可谓成败萧何,热爱让我极度渴望,让我一败涂地,更让我在那十分钟能够去接受失败,最终向之胜利。
亡史之罪重于亡国,心有所托便无惧成败,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那会考试,耳机里一直循环着张悬的《玫瑰色的你》,我想说的,也都在词里面了。
你手里没有魔笛 只有一支破旧的大旗,
你像丑儿挥舞它 你不怕脏地玩游戏,
你看起来累坏了但你没有停,
我是那样爱你 不肯改的你 玫瑰色的你,
你是我生命中最壮丽的记忆,
我会记得这年代里你做的事情,
你在曾经不仅是你自己,
你栽出千万花的一生,
四季中径自盛放也凋零,
你走出千万人群独行,
往柳暗花明山穷水尽去,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03/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在北京一场考试中,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孩子谈及他的爱好。他喜欢拍摄地铁中的乞讨者,喜欢拍摄民工,边缘人和活在底层的人们云云。面试官深究其原因,他也只是支支吾吾,最后得出一个"他们很可怜"这样的结论。
&&&&那会儿,我的脑子里瞬间闪过两件事。
&&&&一是在南京时,适逢大雪,天气严寒,有许多流浪者寄宿在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麦当劳里。我和朋友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双手捧着一个可乐杯,在邻桌刚走的那对情侣的餐盘上搜刮残食。我刚拿起最后一块鸡翅,朋友就压低了声音对我说,“留给他吧,算是攒人品。”我点头答应,放下了鸡翅,但余光似乎注意到他往我们这边瞧了瞧。怕他尴尬,我们离开的时候特地绕了一桌,避开与他的直接接触。但等我走出麦当劳门口,终于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他果然拿起了那块鸡翅,巧的是,他也刚好抬起头望向我这边,这反倒让我很是无措。可更没想到的是,他突然笑着向我点了点头,像是老友见面打招呼一般。我有些恍惚,在那一刻,我与他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从施舍变成了赠予,前者是对一个卑微致极的人的怜悯,后者是对一个有自尊的人的帮助。
&&&&另一件事是在北京时候,在电梯里遇见了一位快递员大妈。大冬天,她裹得很紧,毛线帽子,针织手套备齐了,只露出那张黝黑干瘦的脸。我现在电梯按键旁边,问她,“往几楼?”她没应我,自己伸出那只带着手套的手来按了楼层。我有些纳闷,也有些不爽,靠在电梯壁上偷偷看着她。她一言不发,消瘦的脸让她看起来更加刻薄。可当她拿出订货单查看的时候,我才惊觉,刚才她那只手上没有一根手指,手套上的五个指套空荡荡,耷拉着。我猛然回忆起刚才她自顾自按下电梯那股执拗劲儿,她脸上的刻薄在我眼里变成了对苦难的忍受。她依旧背着巨大的外卖箱子,直直地矗立在那里,等楼层一到便匆匆离开,再去到下一处人家,按下下一个电梯按钮。
&&&&同样是残疾,同样是流浪汉,即使他们有可能是因为赌瘾缠身被剁了手指,可能单纯只是个傻子对你笑,但最起码的比起地铁中可怜的乞讨者来得更像"人"。一代宗师里面讲,「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前面一直在提艺考考察的是自己作为“人”的东西,首先就得「见自己」,理顺和认识好自身。而你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和对其他与你一样独一无二存在于人世的其他“人”的理解,就可称作天地与众生。
&&&&我们太年轻,又从小有许多机会阅读和观看很多作品,难免在心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对人物的套路式刻板印象,但人性是那么复杂有那么多面的。当我们习惯于上帝视角时,便如孩童般为人贴上好坏善恶的标签,把他人简单化成一个符号。或许那位喜欢在地铁上摄影的考生就有这样的毛病,他给出的答案,不是基于自身的思考得出,而是一种大众的指向。
&&&所以要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你是一个创作者。用创作者的态度来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他人。用创作者的态度来理解和思考,来面对艺考。艺考就不再会是一场所谓的通关考试,而是一次展示你作为一个创作者的姿态的舞台。
&&&&来到薪火最大的收获,我一直觉得是遇见了这么多有趣的人,在还藏不住自己的年纪,彼此有羡慕嫉妒,有喜有恶,藏不住自己的锋芒也藏不住自己的欲望,大家幼稚地充当着成熟的角色,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脾气。艺考这段日子,没有谁是让人省心的,但是大家聚在一起,众生相里面最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就展现出来了。
&&&&在薪火的时候,我特别爱的一个作业,恰好也非常符合“见众生”这一点。那是洋洋要我们完成的,拍十张照片定一个主题,在下边分别根据照片和主题完成十篇散文。完成这项作业的时候,我实际上相当享受。我在前言这样写道:
主题:行当
我在这十张照片和十段文字里展现的十类“行当”,事实上并没有严格遵照“行当”这个词本身确切的含义。在这里,我试图把它定义为我身边的人们求得生存的方式。或许这样牵强了一些,但是我觉得每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人选择的一份或付诸他一生的工作,都是足够迷人的。我可能是个狡猾的叙述者,并没有想要努力了解他们的故事,而是愿意选择讲述他们让我回忆起的属于我的故事。
拍摄的过程很奇妙。所有的照片都拍摄于下午五点之后。南方秋天的傍晚。迷恋这个季节的傍晚。开车吹风,摩托或者自行车都好。天色迷醉昏蓝,微微发冷的风吹在脸上有点痒。大脑是疲倦的,神经却被吹得颤栗着。南方盛夏漫长的白昼结束后,突如其来早到的黑夜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人们带着一些倦意和空虚,在等待着饭菜和热水澡的间隙中不知觉呈现出松弛和放空的状态。
我就是在多个这样的傍晚,开车往老城区里钻。
朋友坐在后车座,风大,话不多。只是最后,他说:“一不小心,好像穿越了。”
我点了点头,回答道:“没想到还有人像这样活着,就在我们身边。”
&&&&&&&&&&&&&&&&&&&&&&&&&&&&&&&&&&&&&&&&&&&&&&&&&&&&&&&&&&&&&&&&&&”
如今我再看这一段前言,正如最后一句话所说的,尤为感触。老城区不过一条桥转身的功夫,我在此几年,却知之寥寥。那一次的作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我来说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不再只从自己的回忆和经历中挖掘自身,也从真正开始从外界的人情世故来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像前言里我提到的“我可能是个狡猾的叙述者,并没有想要努力了解他们的故事,而是愿意选择讲述他们让我回忆起的属于我的故事。”似乎在这里,又把“见众生”重置倒放在了“见自己”之前,我是相信这三者一步一个脚印,一级一个台阶,往上走都是有新的境界和体悟的。
除此之外,薪火留下的有趣的作业也非常多,冻鱼教主要我们出去和陌生人聊天,获得他们的信息也是一样的道理。本身薪火在课程和作业安排上的范围就很全面,摄影,美术,文学,录音……应有尽有。因你我自身专业取向,有所侧重是正常。你乐意完成并花功夫钻研在你对口的专业课程上,是本分,是部分创作欲的体现。而面对我们自身陌生的领域,更应该有好奇心。求知欲啊,肯定是一切一切的基础推动力。
北上,但求高山一见吧。
hungryStay foolish/
忘记是从哪儿看到的这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只是见着就深深刻在脑子里。在自己准备进入长时间的阅读状态的时候,这句话总会出现在我的脑子里。这章也是应了腿长两米八的美女羊蹄儿(这硬广我实在服气)的邀请,谈一谈关于书籍和电影准备的一些东西。事实上这些准备的方法很简单,上了大课你们也都会得以传授,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事宜早不宜晚,能够早些开始准备自然最好不过。所以我就是十分不谦虚地凭借几场考试并不充分的个人经验,简单谈谈这回事。
在谈之前有两点值得先提出来。
第一点,不是你看什么书决定你是怎样的人,你看的书是你自身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反映,你是怎样的人才决定你爱看怎么样的书。这点强调得可能显得有些唐突诡异,但事实上一个本身没有很长时间阅读习惯的人,突然非要挑选一些书看,容易把书和电影当成武装自己的武器和护甲,似乎越高深的越冷门的书和电影你看过,你就越是牛逼一样。关于这一点,你们的米某师姐估计有深刻的心得体会,毕竟当初我看见她的影单的时候两眼一黑,整整一百零八部凑起来就是一列影视大纲……我们要明确一点,书和电影在电影中谈及的原因是老师借此来了解你,包括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你的思考深度,你对情节的把控程度,以及你的表述能力等等……牛逼的人,可以谈《小时代》谈得生龙活虎,而有的人即使通读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道不明其中深意,也只不过是认得全里面的字而已(或许还不能)。如今时代,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然而面对我书房一百多本未开封的书,我没有一点资格说别人。)打着书名唬人的人太多啦,一本《百年孤独》和《偷影子的人》外加一本《目送》好像就足够你叱咤整个年级……这和《这个杀手不太冷》和《肖申克的救赎》成为自称爱看电影的人最喜欢的电影是一个道理。关键在于,你的这些爱好里没有体现出属于你的东西。
(当时在北京逛书店的时候,拍下的一张照片,觉得很有趣,取名叫“阅读模仿秀”
拍摄在许知远开的单向空间,如果大家喜欢逛书店,北京有许许多多例如北大东门旁边的万圣,豆瓣,清华后边的前流,北大里面的野草,花家地的单向空间,还有三味书屋以及诸如Pageone,三联,各大图书大厦里的书店……可供参考)
第二点,在这里谈及书和电影,是因为在艺考中会是高频考点。但是对个人知识的充实来说,摄影,音乐,绘画,建筑,诗歌,舞蹈,话剧,戏曲以及行为艺术……等等,都是非常非常棒的而且体系完整的精神宝库,不必仅仅拘泥于大众倾向,能够体现自身,适合自己,能够打动自己的才会是最好的。
我考的学校不多,就以中戏北电为例,对这方面的考察分成两种。北电文学系的两个专业的面试包括导演系,对书和电影的讨论不会太过深入地去探讨某一部片子(除非你非要死皮赖脸地和老师谈,但老师很有可能会打断你。),而是通过你列出的一系列的片单来考察你的观影量和个性兴趣,这决定了老师和你接下来的讨论方向,所以不说谎真心喜欢是最基本的前提。这三个专业,在问完书和片子之后,无一例外地问了同一个问题,“你以后想创作怎么样的作品?”可能有些人能反应过来,这个问题和你谈论的书和电影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北电的老师始终是站在一个考察创作者的角度来与你讨论问题,不是和你分享读书笔记。
反而中戏另有千秋,从编导的初试亘古不变的一个问题,就可见一斑。他会询问你“举出你喜欢的一部片子里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物件细节。”这个问题,大家基本都有准备过。包括在编导的三试,戏文的三试,老师都会深入地和你探讨你喜欢的书和片子里面的细节,这就是考察你的理解能力方面了,更像是和你交流读书笔记,不过重要的仍是你独立思考的得出的精辟有见解的产物。
在明白了考察方式后,我简单谈谈准备的方法,具体做法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有个人的阅读和观影习惯的朋友可以选择跳过。
①拿得起,放得下,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
当当,亚马逊点开数不胜数的畅销书,时代经典出现在眼前,别盲目。下载一个在线阅读的APP,先翻几十页,不感兴趣就过。诚然,好书需要细品精读,不得只凭借前几页断言,但我们并非只是在选择好书,而是你喜欢的,符合你的程度和理解的能力的书。这个环节可能需要花点时间,这就和挑选一款适合你的香水之前,要不断尝试香水小样一样,所以早些准备无妨。电影也是如此。
这个环节震住你的作品,便是你往下一步的基础。我在考试的时候,与老师谈起的是女性文学和女性电影的方向,这么一看,我的文学启蒙《茶花女》《简爱》与其冥冥中就有了联系。
&&(当时在北京逛书店的时候,拍下的一张照片,觉得很有趣,取名叫“阅读模仿秀”
拍摄在许知远开的单向空间,如果大家喜欢逛书店,北京有许许多多例如北大东门旁边的万圣,豆瓣,清华后边的前流,北大里面的野草,花家地的单向空间,还有三味书屋以及诸如Pageone,三联,各大图书大厦里的书店……可供参考)
(图为 南京先锋书店)
②横向纵向扩展。
这也是大白话了,有了基础,便可开枝散叶。去豆瓣搜你喜欢的那些作品,再看看那些推荐的同类型的作品,重复①的做法,不断拓展。同时深入研究你喜欢的作品方方面面的细节,多次观看和阅读,不仅是站在一个简单的受众的角度去看待,仔细去体会作者的心思,以及为何自己会觉得这本书赞爆了。
③对同类型作品的有所研究后,完成专属于你自己的体系。
对类型作品的考察和研究需要好好完成好毫无疑问,但是这只是形成你自身的艺术观的基础,你对作品的看法和理解,或理性或感性,最终直指的是你艺术观的形成,这是你对艺术的态度和最核心的坚持。
以上说的种种,都不过是一种简单处理方式。但对于我来说,当对一部作品情感达到巅峰的时候,任何的假设和理论都可以推翻。对,我就是这么没有原则。有一部日漫叫《美食的俘虏》里面谈及每个厨师都在收集属于自己的人生全套菜单。前菜汤类主食甜点肉类……无论级别高低廉价昂贵,当决定把它加入自己的人生全套菜单的时候,只有一道准则,就是你吃着它的时候,感动到泪流满面。
所以,事实上,你可以当我以上种种,都在胡说八道。
因为我这会突然想起《断背山》的片头,天色将明未明,远处Wyoming州的青山还在沉睡,背景音乐奏起,吉他缓慢而勾人地奏起,Jack即将遇上Ennis,故事即将开始……我也会想起《飞越疯人院》最后酋长一人向着远处的朦胧的晨雾奔跑而去,想起《蓝色大门》最后陈柏霖和桂纶镁如两只鸟儿一样自由地穿梭在街道上……我只能说
只要记住去寻找那些让你看的时候浑身颤抖,时隔久长,再一想到它,心中仍有几份悸动的作品就好了。
(图为中国国家图书馆)
05/&白雪歌宿玄武湖畔&/
在南艺考试的第一天,遭遇了二〇一五年最寒冷的天气。寒潮骤袭,温度直降至零下十二度,就连南京的老司机都不由向我们感叹“这么大的雪,南京也是久违了。”PS:此处的老司机,真的就只是老司机。
南方人,少见下雪,更何况是如此心旷神怡的一场大雪。那日早晨拉开酒店的窗帘,霎时间白茫茫一片的南京赤裸裸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二十二楼的高层,足以饱看那林立的高楼和熙熙攘攘的街道,但白雪非但没有压住这座城市的躁动,显得欲盖弥彰,来来往往的车辆堵着塞着,疯狂地按动着喇叭。在这种情况下,一边的玄武湖显得格外安静。我脑子里尽是《湖心亭看雪》的画面,巧合的是,文中的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在南京的第一天早上,打开薪火备考酒店窗帘,看到的玄武湖雪景)
在南京的时候,莫名的躁动弥漫在许多人的心中。可能是来到新的城市,每个人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也可能是艺考的第一枪已然打响,所有人心中隐隐都有些不安,可碍于脸面这种不安越是遮掩,表达出来就显得狂躁。
南艺考试详情难以详说,报考人多,时间太短,面试实在匆匆像是走个过场,不得不吐槽的还有南艺糟糕的时间安排,希望大家到时候一定要给自己预留出空余时间来应付南艺说变就变的考试时间……今日再回想起来,我只想得起南艺笔试考场没有暖气的教室,和那张冷板凳。(以及老师评价了我一句“直男癌”。)
不过在考南艺的期间,我曾三次夜游玄武湖,每一次都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想南京之旅,给了我最大的礼物,实际上是心态的调整。
事实上,我非常赞同当初有人对我说的一句话“艺考生个个都是事儿逼。”话说得粗俗,但是深刻。艺考生们身上的野性更强,心思更深,思虑得多,主见也强……这是我眼里的所谓的“生气”和“邪性”,是米有依莎口中的“灵气”的来源。说到这个,我当初一直在背四有青年的要求的时候,一直把“有纪律”记成了“有思想”,这么一细想也确实很有意思。米有依莎在整个艺考过程中都非常焦虑,我总是对她说“心态是实力的一部分。”但她的焦虑和担心,给了她去解决自身缺陷的动力,其实时至今日,她依旧在焦虑,这种“焦虑”也成了她心态的一部分。
第一回去玄武湖,独自一人,南京湿冷,湖边尤然。正当我一个人在湖边走的时候,我才悟出一点,原来这半年里我身边总是有人陪伴,无论干什么,我都习惯成群结队。楠哥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都记着:“艺考可能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的事,不必把自己活成一个交际家的样子。”可能事实上,我内心是虚荣的是需要人陪伴和得到肯定的,也可能源自我的滥情与多管闲事,我也放不下,看不开去少管闲事,拎不清情分和本分。事实上,这该是艺考中的大忌,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越殂代疱的后果是损失惨重。那会的痛苦,源自于割舍不开的情感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但独游玄武湖的那夜,实则无月,只有路灯,常绿树叶依旧影影绰绰,天地之悠悠,仿佛只我一人。念及情分大小,彼此该惜之,但也是该学着自得其乐。第二回去,依旧独自一人,只是遇见庭中一双情侣。夜凉如水,湖面共长天一色,此中乐趣溢于言表。
(玄武湖畔 与 湖光倒影中的南京站)
最后一次去,与米有依莎和匡匡同行。他俩都感冒了,衣衫单薄,却依旧要往湖边跑。我在寒风中,裹着满脸通红的米有依莎,漫无目的地走着。那是我在南京最开心的一个晚上,终于见着了月亮,米有依莎依旧在一边发抖一边诉说着她的担忧,匡匡则在感叹万物之灵且美,袒露出自己的小情绪。这一晚有什么特别的吗?其实什么都没有,它空白,纯粹,没有目的性。但正因为这样,在我们所有人都死死盯着各大艺校的名额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晚上,我们可暂时忘却压力,忘却琐碎的杂事,人际交往带来的烦恼等等一切,所以难能可贵,可遇不可求……“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三人者尔”是也。
在那个时候,我一路上行色匆匆的步调,才缓和了些。
“松弛,坚定,有节奏。”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状态。
我把我一直对米有依莎说的那句话,又郑重地告诉了自己“心态是实力的一部分。”也希望能送给这条路上的你们。
/烟柳尽居蓟门桥北/&
&&&&&我第一次进北电的校门,就是考试的那天。宛若处女,格外珍惜这第一次。
&&&&&格外清楚地,我们在学校里吃完早饭,在休息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到了跨进北电考试的那一天,我们之中已经没有谁开口闭口言“梦想”二字,本身这两个字既充满能量,又被玷污到惹人发笑。可真正临近考试了,我们所有人不由地慌张了起来,我们都知道理由,看得太重。适用于大部分失败者的定律,则会不断地在事后强调“那些你一开始拼命想要的专业,可能第一个就挂。”
&&&&就算是我不愿意承认,但或许,导演系如此惨烈的战局,就是因为如此。
&&&&&上文也提到了,考完我就知道必挂,可是那天早上发榜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不停地刷新页面。十点十二分才显示,推迟了十二分钟。鲜红的字体打在脸上,躲都没法躲。我第一个就找了羊蹄儿,非常平静地向她说了这件事情。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居然也挂了。我窝在被窝里,心扑棱扑棱直跳,比我自己挂了还紧张些,我恍惚间以为她是在开玩笑,但却是事实。我半响不知道该回复她什么,深吸了口气,只能一字一字在屏幕上敲出了她的全名“杨婷婷。加油。”那段日子里,我们所有人向对方说出最无奈也是最真心的祝福,就是“加油”二字。这两个字显得分外有力,也分外苍白。说出这两个字也成了我们唯一能为对方做的事。
而事实上,我开始“迷恋”艺考的感觉,却是在导演系挂了之后。到今天,我兴许有些庆幸在那个时候,导演系头一个就挂掉了。那天在玄武湖边,就我独处时,我就曾想过,倘若导演系挂了,会如何呢?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堪:“我在别人眼中的价值会大打折扣。”我害怕这个想法,更害怕怀着这个想法的自己。可是当成绩赤裸裸暴露在我面前,一切已成定局的时候,我终于能够放松和解脱了。我前几天和朋友打电话,我对她说:“你让我觉得最真实的地方,就是你能够把你的害怕暴露出来。我很羡慕你,我总是不愿意也不敢这样做。”类似的话,我冲米有依莎也这么说过。但从那开始,我想随着被割舍掉的充满光环的导演系,我身体中虚荣的大部也开始脱落,我终于可以好好面对自己,坦荡地去接受一个并不是众人口中那么强大的自己,并承认自己的软弱。
这样的说法,实在像是苍白的借口,但我还是要恬不知耻地感谢让我挂掉的导演系。
(真的好像在写一篇小学作品,题目叫“感谢失败”????)
按众人的说法,就是导演系的惨败把人品都分给了文学系,所以总得来说,后面的考试还算是顺风顺水。接下来,我大致总结一下北电几场考试的情况。
Ⅰ文艺常识
在导演系里,文常只是一块敲门砖,对最后的成绩影响微乎其微。而在文学系里面,文常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有一定影响。但是,一场好的面试绝对可以弥补甚至是推翻文常部分的不足。
导演系,文学系的文常难度都不大,过线的分数大概在50-60分之间。如果好好准备,拿到70分不是难事。覆盖范围很广,最容易拿分的部分是在大家都能够买到的《文艺知识小百科》里面,另外再备一本详细一些的编导类艺考丛书就够了。(事实上,里边漏洞也不少。大家仅供参考,不过不影响大局。)另外高中各个科目的知识都有覆盖,不过难度非常之小,大家可以放心。还有各类时政热点,体育热点,生活常识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剧作的考试中有关于书籍和电影的知识考察得会更多一些,不过也依旧是停留在考察记忆能力和观片情况的水平上。
这是一个要下苦功夫的准备,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耐心积累。祝各位好运,事不宜迟,请手头还没有《文艺知识小百科》的朋友,立刻打开淘宝,点击销量优先,24块钱包邮。不谢。
虽说简单,但依旧是要刷人的,文学系两个方向报考的人数大致在2500人左右,初试过后剩下800左右,刷掉了2/3不止。请各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Ⅱ写作
16届两个文学系的写作都是非常典型的模式,凭的是硬功夫。
策划方向,两道偏向市场的题目,加上一道自选影片梗概,以及主题故事梗概写作。这是一个很好体现策划人才需求的题目,需要市场思维和写作能力兼备。三个小时,总字数2500字左右,时间很充裕,可以仔细思考。尤其在回答类似前两道这样类型的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你慎密的思维能力。而且虽说第三道题,并没有限制你的影片范围,但是最好是有一定的商业性质的片子。包括最后一个主题故事梗概,给出的三个命题“截屏”“撤回一条消息”和“抢购”,事实上都带着非常互联网化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也依旧需要体现出你对当下这个时代的思考。
剧作方向,题目非常简洁明了。一个命题,一个续写,二选一,三个小时三千字左右。时间上来看,依旧是充足的。命题题目是《给姥姥送蜂蜜》,续写的题目我至今还没有看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来看看,我非常服气。
“故事至上,情怀为王”是津津乐道反复提及的剧作铁则。
记得那会儿在故事单项班儿上课的时候,整一个班的人都陷入了一个滞胀期,陷入对“悬疑”类故事深深无法自拔的怪圈之中,那几天我们故事里死的人凑起来估计能赶上《柯南》里死的人数。
悬念感在故事中确实非常重要,我最爱的导演名叫希区柯克,so……。后来我询问了许多进了复试朋友,把《给姥姥送蜂蜜》这样一个题目写得无比黑暗的大有人在,因为悬疑最能让一个故事像故事,也最能让情节丰富看起来好玩有趣。但除了这一点,故事中的人物动机往往构不成“谋杀”,因而这样的“谋杀”本身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故事猎奇血腥,似乎脱俗,所以谋杀无意义,文章往往也被难逃桎梏。我一直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体悟太浅,日常的戏难写,角色的情感难以把握,更别提悬疑剧中人物复杂多面的动机要素。另外一点,要做到避重就轻,所有人都往悬疑里栽,大家更应该另辟蹊径。
由此可见,每个人还是得有每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这一届的高人不少,擅长乡土文学家长里短的,擅长魔幻现实主义的,也包括有擅长悬疑烧脑的……但诸如此类的种种,都只有当故事中的情感饱满的时候,才足够打动别人。
而故事中的情感来源,源自你自身。
再次引用前文那老掉牙的话:“一代宗师里面讲,「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前面一直在提艺考考察的是自己作为“人”的东西,首先就得「见自己」,理顺和认识好自身。而你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和对其他与你一样独一无二存在于人世的其他“人”的理解,就可称作天地与众生。”
就正是如此。
事实上,我非常享受在剧作复试的那种状态,纯粹而灵感迸发,不像是一场考试,像是颅内的一场狂欢。我比较习惯写出故事梗概,在故事班的时候,冻鱼教主也有要求我们这么做。我觉得这在考试上非常有帮助,事实上我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在列大纲,写梗概,还简单地写了写人物小传,在剩下的两个小时自下笔就没有停过。
这倒不是我天资聪慧,资质过人,如果翻开我去年的这个时候写的东西,我自己都会笑哭。我写东西也一度进入了瓶颈期,救了我的是更注重情感表达的散文。情感这东西不管在那种艺术形态之中,都是相通的。各种形式的表达都会随着时间被人淡去,唯有情感的光茫永远熠熠生辉。一个字,练。多写只是必要的基础,学着多长一双眼睛多长一颗心,多想想别人的渴望和需求吧。
Ⅲ面试
文学系的三试,策划96人最终有效名次15名,剧作140人最终有效名次20名。
到了这个环节,老师还让你留下,就说明老师已经是想要了解你了。所以有什么话好好跟老师聊聊。没什么需要注意的。但绝对不要撒谎,不用编造你的个人经历,自己几斤几两就是几斤几两。考前有个朋友说了一句“你们就不用编了,因为各位在老师面前都是辣鸡!!”希望大家把这句话刻在心头上。另外,策划和剧作的面试有一点不同,策划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快问快答,各位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去考试,放机灵一些,实在不行请务必卖个萌,否则一招出错满盘皆输。剧作的老师挺喜欢聊家常的,不过倒也不是喜欢听苦大仇深的情感戏,而是通过你对家庭的描述,来把握你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聊家庭是最容易聊出情感的部分,大家无需做过多的准备,用一个暖和谦虚的心去面对最好。“松弛,坚定,有节奏”我是这么对自己说的。
然而,以上面试的种种,在你是一个长得非常好看的女孩子的情况下,都可作废。
开个玩笑。
/&无名的神秘组织&/&
我曾多次对羊蹄儿说,我们这大半年的时间非常独一无二,它在我们整个一个生命中都难以找到一个相似的时间与之匹敌。
个体的成长总是缓慢不可知的,就像你不会一觉醒来就警觉自己长高了一样,只有当你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发现记忆中的路忽得变窄了时,你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但是,这半年来,我非常不要脸地说,我身上的变化和成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生着,当然不只是我,许许多多的艺考生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最能见证我的成长的莫不过是羊蹄儿了。与她建交,缘起于生病,一起去医院。在北京
积水潭医院诺大的侯诊厅里,羊蹄儿一个人在冷冰冰的医院板凳上,谈起她心中的内蒙古。直到今日我已忘记她具体谈了什么,但我仍记得她说到"那会我从宾馆起来,往窗外一望去,青灰色的天空和包头低低的山就在视野尽头......."时候话语里流露出喜悦自豪还有狡黠的自信,欣喜于我们沉浸在她的故事之中。那会,我是不甘心的,就像后来有一回在故事写作训练时,面对一篇近乎完美的故事时心中的失落和不甘,甚至有些恼羞成怒自暴自弃。那次,我试图在众人面前学着她,讲我的故事,却在慌张之中一塌糊涂。那会儿,我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一场败仗。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和羊蹄儿接触的时候也会被她的讲故事的江湖气和之中的魔力吸引。(以致使得你忘记了她仅仅一米五五)
我生在长在南方,难得见着如此直率又泼辣的女人,实际上,她又婊得很,会成天追着我问她到底是不是很美,但她却又婊得如此理直气壮,婊得爱憎分明,在她心中是自有一座高山的。
她不知道,甚至是我自己也不一定明了。那一次的败仗或许我一直记着,从未见过一个人能够把生活讲得那么精彩,因而心中的崇拜感和嫉妒一齐攀升。而我又是那样不甘承认落后于人,只能咽在心里,不断地警示自己,向她靠近。
在那段日子里,和大家接触得越多,你就会越是明白自己的不足。你眼前见着的会是无数的高山,一座接着一座,一座比一座更高。
这段日子无法取代,就在于我们都仍然青春,谁都是怀着满满的壮志,一切未来都期待着改变,也没有谁服输,没有人愿意甘拜下风。
直到有一天,我和羊蹄儿偶然间有机会一起出去吃焖锅。我俩还不熟,言语之间还有些许谦让(后来,呵呵)。只是隔着热气腾腾的焖锅,我俩终于可以敞开了谈,及深处,两人同样兴趣盎然,大吃大喝大笑。在谈话的过程中,灵感不断涌现,话题也越来越大。那会儿,我才真正开始理解,对话,这门伟大的艺术。
(有一天,九点多我们仍未吃晚饭,饥肠辘辘的一群人寻找着北京仍未打烊的饭店,那时候转角处突然出现的“祖母私房菜”里的红烧肉让我至今难忘)
在北京校考的时候,晚上八点,我们一小群人聚在一起,常常会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我们甚至有模有样地,想要成立一个组织,可直到艺考结束,我们也仍然没有给予它名称。或许它本就不需要名称,正如它的形式一样自由。
拧开一盏小窗灯,一群人围坐在一间房子里,没有人比谁更加成熟,所有人都就着自己仅有的知识和思想,互相发言互相博弈,互相提出质疑也毫不吝啬地表示赞扬和佩服。我记得我们头一个话题就很大,「八十年代」,我提出来的。就像那个处于躁动的青春期似的新中国一样,我们也是,似乎有谈不完的书,有写不完诗,有永远也磨不平的童年记忆里的山峰。
我和羊蹄儿一致表示,那是我们理想主义最沸腾的日子。但是不可否定,有太多太多的灵感和想法,在其中凸显出来,让本身连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问题,暴露在别人的眼里,又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米有依莎常说,羊蹄儿是火,而我是水。
可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中,终于可以不与人一较高下,费尽心思去抢个别人眼里的牛逼哄哄,就像我不再介怀第一次和羊蹄儿在医院里的时候,迷人的演讲和落魄的我。
因为我在这些昏暗灯火下的对话城堡,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归宿。我终于学会珍重我心中更为纤细的情感,学会好好享受和体会我对生活热忱,学会抽丝剥茧地理清楚自己的所欲所求⋯⋯
为何这一章,我留在了考完北电之后写呢?
可能从一开始,我打算写的就不是艺考,而是我在这半年,这对我人生有非比寻常意义的半年里,我所有所有繁杂的心绪和思考,我所有所有的欢乐与痛苦,以及今日,内心充满感激也充满坚定的自己。
于是我们又可以回到故事的开始,我得知成绩和羊蹄儿抱头痛哭后,又独自坐在窗前流泪。我说:
「艺考这条路,确实绝非易事。但事成事败,都不曾有人后悔。」
以上就是全部的原因。
感谢大家,絮絮叨叨地,我也说了这么多。
记得我们俩考完文学系那天下午,我和羊蹄儿决定去吃海底捞好好放松放松,刚来到座位,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久久无法言语。或许这就是,老天的祝福。
在此,送给大家。
望诸位此行,心想事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送姥姥去火车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