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的诗句生动,请结合你的感受描绘"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_可可英语
您可以联系下我们的技术QQ: ,我们会在当天第一时间解决。
你可以刷新(F5)下看看,不过估计效果不大。
您可以返回:&&&&&&&&&浙江2013舟山中考语文试卷3
(二)记得给别人留条路(14分)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根菜,多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看中一棵菜、一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你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既得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应有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点话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作者&&修东)
9.作者为什么说“要给别人留条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4分)
10.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义。(2分)
11.文章第②~④段已经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第⑤段?请简要分析。(4分)
12.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4分)
<SPAN style="FONT-SIZE: 10.5 FONT-FAMILY: 楷体_GB年9月15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无证驾驶豪车并参与肇事打人被收容教养一年。事发之时,因其尚未成年,有不少网民及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言论,希望媒体和大众宽容他。不料,就在李天一被解除收容教养不到半年时间里,又因触犯刑法“二进宫“。
(选自2013年2月25日《京华时报》)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忆钱塘江(4分)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一词。(2分)
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二)愚公移山(节选)(9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C.&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相关推荐:|||||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一周人气榜初中语文_中考总复习_古诗文阅读_试题_问酷网
当前题库:中考总复习
1&&&&&&&&&&
试题编号:1191807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一(七上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 书边事
&&&&&&&&&&&&&&& 唐.张乔
调角①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分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吴兵阻,穷边有游客。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调角:犹吹角。②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1)请赏析首联中的“倚”字的表达效果。
&&&&&&&&&&&&&&&&&&&&&&&&&&&&&&&&&&&&&&&&&&&&&&&&&&&&&&&&&&&&&&&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试题编号:1191806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一(七上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1)胤①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孙康贫,常映雪读书,清介②交游不杂。
&&&& &&(2)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3)(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是。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 &&(4)汉匡衡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家文不识家富书,衡乃助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①胤(yìn);车胤,字武子,东晋官吏。②清介:清正耿直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谨慎)&&&&&& B.与游酢侍立不去(离开)
C.引锥自刺其股(大腿)&&&&& D.邻居有烛而不逮(到,及)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又见程颐于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引锥自刺其股/蹲其身
C资给以书/以从草为林&&&&&&&&&&& D.主人怪而问之/人不知而不愠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4、上文都是讲勤奋好学的故事,请分别用4个字概括,其中(1)&&&&&& &&&&&&&&&&&&、&&&&&&&&&&& (2)&&&&&&&&&&&&&&& (3)&&&&&&&&&&&&&&&&& (4)&&&&&&&&&&& 。
试题编号:1191795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五(七下3—4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初发扬子①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①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②安得住。
&& 注:①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②沿洄:分别指顺流和回旋的水流。
&(1)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有什么作用?
& &&&&&&&&&&&&&&&&&&&&&&&&&&&&&&&&&&&&&&&&&&&&&&&&&&&&&&&&&&&&&&&&&&&&&&&&&&&&&&
& &&&&&&&&&&&&&&&&&&&&&&&&&&&&&&&&&&&&&&&&&&&&&&&&&&&&&&&&&&&&&&&&&&&&&&&&&&&&&&&
&(2)三、四两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 &&&&&&&&&&&&&&&&&&&&&&&&&&&&&&&&&&&&&&&&&&&&&&&&&&&&&&&&&&&&&&&&&&&&&&&&&&&&&&
&& &&&&&&&&&&&&&&&&&&&&&&&&&&&&&&&&&&&&&&&&&&&&&&&&&&&&&&&&&&&&&&&&&&&&&&&&&&&&&&&
试题编号:1191794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五(七下3—4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初,(李)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①忤②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意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③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选自《唐语林》)
注:①左都押牙:官职名。②忤(wǔ):触犯。③褫:脱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景让杖之而毙(手杖)&&&&& B.奴婢喜,走告母(跑)
C.得钱盈船(满)&&&&&&&&&&& D.立景让于庭而责之(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居于东都/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遽命掩而筑之/妇拍而鸣之
& C.将佐皆为之请/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D.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忽啼求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①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
&&&&&&&&&&&&&&&&&&&&&&&&&&&&&&&&&&&&&&&&&&&&&&&&&&&&&&&&&&&&&&&&&&&&&&&
②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
&&&&&&&&&&&&&& &&&&&&&&&&&&&&&&&&&&&&&&&&&&&&&&&&&&&&&&&&&&&&&&&&&&&&&&&
4、景让的母亲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意简要概述。
&&&&&&&&&&&&&&&&&&&&&&&&&&&&&&&&&&&&&&&&&&&&&&&&&&&&&&&&&&&&&&&&&&&&&&&
试题编号:1191783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四(七下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 注:①觏(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 &&&&&&&&&&&&&&&&&&&&&&&&&&&&&&&&&&&&&&&&&&&&&&&&&&&&&&&&&&&&&&&&&&&&&&&&&&&&&&
&& &&&&&&&&&&&&&&&&&&&&&&&&&&&&&&&&&&&&&&&&&&&&&&&&&&&&&&&&&&&&&&&&&&&&&&&&&&&&&&&
试题编号:1191782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四(七下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一)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媚,咸自矜持②。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③,因嫁女与焉。
○)&&&&&&&&&&&&&&&&&&&&&&&&&&&&&&&&&&&&&&&&&&&&&&&&&&&&&&
&&&&&&& (二)今人于榜下择婿,号“脔婿④”。其语盖本诸袁山松,尤无义理。期间或有意不愿就,而为贵势豪族拥逼而不得辞者。有一新贵⑤少年,有风姿,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命十数仆拥致其第。少年欣然而行,略不辞逊。既至,观者如堵。须臾,有衣金紫者出曰:“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待更归家,试与妻商量如何?”众皆大笑而散。
注:①郗(xī)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②矜持:拘谨。③逸少:王羲之的表字。④脔(luán)婿:旧称科举榜下所择之婿,⑤新贵:刚刚中科举而发迹的士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丞相语郗信(告诉)&&&&&&&&&&& B.既至,观者如堵(阻塞)
C.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向往)& D.待更归家(回)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任意选之/久之目似瞑&&&&&&& B.其间或有意不愿就/择其善者而从之
& C.因嫁女与焉/复到舅家问焉&&& D.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此何遽不为福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①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
②待更归家,试与妻商量如何?
&&&&&&&&&&&&&&&&&&&&&&&&&&&&&&&&&&&&&&&&&&&&&& &&&&&&&&&&&&&&&&&&&&&&&&&
4、两篇短文都是择婿,但择婿的标准有所不同?请作简析。
&&&&&&&&&&&&&&&&&&&&&&&&&&&&&&&&&&&&&&&&&&&&&&&&&&&&&&&&&&&&&&&&&&&&&&&
&&&&&&&&&&&&&&&&&&&&&&&&&&&&&&&&&&&&&&&&&&&&&&&&&&&&&&&&&&&&&&&&&&&&&&&
试题编号:1191771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一(八下3—4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 &&&&&&&&&&&&&&&&&&&&&&&&&&&&&&&&&&&&&&&&&&&&&&&&&&&&&&&&&&&&&&&&&&&&&&&&&&&&&&&&&&&&&&&&&&&&
&&&& &&&&&&&&&&&&&&&&&&&&&&&&&&&&&&&&&&&&&&&&&&&&&&&&&&&&&&&&&&&&&&&&&&&&&&&&&&&&&&&&&&&&&&&&&&&&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 &&&&&&&&&&&&&&&&&&&&&&&&&&&&&&&&&&&&&&&&&&&&&&&&&&&&&&&&&&&&&&&&&&&&&&&&&&&&&&&&&&&&&&&&&&&
试题编号:1191770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一(八下3—4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①长蔽目不见物。尝游牧山中,群兽莫敢角。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负而退。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主人曰:“壮哉马乎!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去其鬣,马必胜矣。”遂翦去之。
&&&& &&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马见虎,颠而踬②,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主人惋惜而去。
&&&&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父老曰:“而亦知其为虎,则神怯矣。怯故馁,馁故败。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注:①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②颠而踬(zhì):趔趔趄趄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蓄马(养)&&&&&&&&&&&&&&&&&&&&&&&& B.而誉其马之勇(赞美)
& C.主人惋惜而去(离开)&&&&&&&&&&&&&&&&&&&& D.尾其马之所之(马尾)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尾其马之所之 /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 B.见者告其主人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C.而马为虎所毙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主人惋惜而去 /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①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 &&&&&&&&&&&&&&&&&&&&&&&&&&&&&&&&&&&&&&&&&&&&&&&&&&&&&&&&&&&&&&&&&&&&&&&&&&&&&&&&&&&&&&&&&&&&&&&&&&
&& ②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 &&&&&&&&&&&&&&&&&&&&&&&&&&&&&&&&&&&&&&&&&&&&&&&&&&&&&&&&&&&&&&&&&&&&&&&&&&&&&&&&&&&&&&&&&&&&&&&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
试题编号:1191759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五(九上5—6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骤 雨(宋·华岳) &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758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五(九上5—6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③,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④,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 (选自《晋书&#8226;左思传》,有删改)
&& 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班、张:班固、张衡,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④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拜访,探访)
& C.世咸贵远而贱近(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放在心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以激怒其众&&&&&&&&& B.谧称善,为其赋序/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C.而辞藻壮丽/而伯乐不常有&&&&&&&&&&&&&&& D.乃诣著作郎张载/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747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四(九上3—4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金代·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②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746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四(九上3—4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一)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②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 (选自《纲鉴易知录》)
&&&& &&(二)幾④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颂,有相告者,幾亲为陈大义,遣令归谛⑤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日:“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颂。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⑥、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农家丰实。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④杜幾(jī):字伯侯,今陕西长安人。三国时期魏大臣。⑤谛:仔细。⑥课:督促。牸(zì)雌性牲畜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王强使视之(强迫)&&&&&&&&&&&&&&&&&&& B.闻之亟毁焉(迅速)
& C.更来诣府(到)&&&&&&&&&&&&&&&&&&&&&&& D.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恢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时帝亦为假山未成/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闻之亟毁焉/居有伏焉
& C.幾治之/受帝与先王,愿终守之&&&&&&&&&&&&&& D.奈何不从其教/安陵君其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姚坦和乙文中的杜幾是如何对待百姓的?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735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三(九上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734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三(九上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①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②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③。”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④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⑤,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 (选自《玉堂闲话》)
注:①朝士:在朝为官的人。②阍(hǖn)者:守门人。③参觐(jìn):拜见尊长。④昏耄:衰老,老迈。⑤愚(ái):愚笨痴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称得丹砂之妙(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到)
& C.坐客愈更神之(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审问)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京都人甚慕之/马之千里者&&&&&&&&&&&&&&&&&& B.好道术者受其诳惑/亲旧知其如此
& C.或曰:“贤郎远来……/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以至于是/以激怒其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道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711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六(九下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710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六(九下1—2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一)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 &&(二)杜乔字叔荣,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使徇察兖州。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赃罪千万以上。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书奏桓帝不省。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使乐羊伐中山(攻打)&&&&&&&&&&&&&&&&&&& B.拜太子太傅(任命)
& C.任座趋出(趋赶)&&&&&&&&&&&&&&&&&&&&&&& D.诛赏各缘其私(依照)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文侯问于群臣曰/战于长勺&&&&&&&&&&&&& B.而以封君之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崩殂
& C.李固政为天下第一/谓为信然&&&&&&&&&& D.裂劳臣之土/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面对忠诚的直谏,身为君王的魏文侯和桓帝在具体表现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作具体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699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二(八下5—6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了设么样的高度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啥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698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二(八下5—6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一)杞国①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隐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晓者日:“地,积块耳,充赛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②,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崩坠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二)沈屯子偕友入市,听打谈者③说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咏叹不已。友拉之归,日夜念不置,日:“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以此邑邑④成疾,家人劝之,相羊⑤垧外,以纾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日:“竹未甚锐,街上行人,必有受其戕⑥者。”归益忧病。家人不得计,请巫。巫日:“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为女人,所适夫姓麻哈,回夷族也,貌陋甚。”其人亦忧,病转剧。姻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也。“沈屯子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抵家,又麻哈子作休书见付,乃得也。”—夫世之多忧以自戕者,类此也夫!
注:①杞:春秋时国名。②躇(chú)步:行走。跐(cǐ)蹈跳跃。③打谈者:说大鼓书的人。④邑邑:⑤相羊:徜徉、又作尚羊徜徉等,即徘徊。这里指漫步。⑥戕(qiāng):伤害。
(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身亡所寄(依托)&&&&&&&&&&&&&&&&&&&&&&&&&&&&&& B.亡处亡气(消亡)
& C.沈屯子偕友入市(一同、一起)&&&&&&&&&&&&&&&&&& D.负竹者抵家(到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其人日/欲穷其林&&&&&&&&&&&&&&&&&&&&&& B.若屈伸呼吸/关山度若飞
& C.友拉之归/水路草木之花&&&&&&&&&&&&&&&& D.则又念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世之多忧以自戕者,类此也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啥启示?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687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八(九下5—6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实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这两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191686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基础卷十八(九下5—6单元)
难度:三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一)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①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遗之。相寿流涕而去。
&&&& &&(二)周阳由者,其你赵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阳,故因姓周阳氏。由以宗家②任为郎,事孝文及景帝。景帝时,由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都尉如令。为都尉,必陵太守,夺之治。与汲黯俱为忮③,司马安之文恶,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④。
& 注:①中外:朝廷内外。②宗家:此指同宗亲王外戚之家。③忮(zhì):固执,强狠。文恶:用法令条文害人。④茵:车上的坐垫。伏:此处指车轼,即车箱前用以凭靠的横木。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因犯…罪)&&&&&&& B.不得独私故人(偏爱)
C.事孝文及景帝(办事)&&&&&&&&&&&&&&&&&&&&&&& D.俱在二千石列(都)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上欣然纳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B.相寿流涕而去/ 丁壮者引弦而战
C.由以宗家任为郎/ 策之不以其道&&&&&&&&&&&&&& D.必夷其豪/ 保其岩阴,西和计划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爱者,挠法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和周阳由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奇特的想象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