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而言,解决的是文字与什么的关系

"中学生失掉什么了吗作文600字"的糗事
24454 好笑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中学生失掉什么了吗作文600字的糗事,各种关于中学生失掉什么了吗作文600字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中学生失掉什么了吗作文600字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9岁小学生发电脑字体&什么是电脑字体和普通字体有何区别?
作者:佚名&&来源:都市快报&&&&日08:11
【小学生发电脑字体】四年级9岁小学生创作出了一套电脑字体,整整两个月时间,每天写五六张,每张一百多字,粗笔细笔各一套,共计13526个字。什么是电脑字体?
整整两个月时间,每天写五六张,每张一百多字,粗笔细笔各一套,共计13526个字,对一个9岁孩子,不得不说是一项浩大工程。
昨天11:40,叶先生来电:有个四年级小学生出了一套电脑字体,报社排版可以用到。这个学生是我儿子,字体已经做好了。我儿子在余杭崇贤小学读书,在我的支持下,利用暑假写出了一套字体,由我录入电脑,今天就要向全国发布。
记者罗传达核实报道:叶先生全名叶根友,40岁,浙江景宁人,百度百科介绍是“叶根友字体系列创始人”。儿子叶利航,9岁,在崇贤小学读4年级。昨天中午,我在学校见到他们。
父子俩都很文静,叶根友戴着眼镜,留了些胡子,儿子叶利航总是半低着头,有些害羞。
“孩子不容易的,一套字体有6763个汉字。”叶根友说,这些字,儿子写了两个版本,花了整整两个月。
为什么是6763个汉字?
叶根友说,这6763个字包含了国家标准GB2312体系的所有汉字,当然也有更大的体系,但GB2312已经满足了报纸排版,几乎囊括了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了。
“一开始还肯写,写了2000多个字,就不肯写了,我跟他说,写好了我带你去北京、西安玩,于是儿子又肯写了。”
在叶根友家,我看到了小朋友写的字,一沓一沓的,每页120个,一共57页,放在两套盒子里。
叶根友的办公室在城北一幢简陋楼房里,他跟我讲了自己是怎么走上书法这条路的。
他学历只有初二,但从小喜欢书法。
16岁,他弃学跑到景宁县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合租室友帮忙找的苦力活,在酷夏挑一百多斤重的水泥桶。第二份工作是搬石头。后来又辗转做过31种职业:拉板车、洗碗工、搬运工、修自行车等等。
有时躺在公园石凳上睡觉,蚊子扰得无法入眠,他索性就起来,拿一根树枝,在地上练字。工作之余几乎所有时间,他都用来写字。
工友夸他字写得好,以后说不定能靠写字挣钱。他说一开始并没当回事,直到后来,在街上遇见了一个流浪汉后才恍然开悟。(他下面说的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像流行已久的“心灵鸡汤”)
失去双脚的流浪汉在街头卖字,用粉笔在地上写,写得非常认真。有人问他,明明可以乞讨,为什么还要卖字?流浪者反问道,我会写字,为什么还要乞讨?在一旁观看的叶根友听后若有所悟:书法是自己的天赋,反而一个劲儿地外求,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吗?从此下定决心,苦练书法,除了学别人的字,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各种字体。
2007年,叶根友请人把自己写的字体发布到网上,发现很受欢迎。后来他自学了软件技术,开了工作室,到现在一共发布了95套字体。
昨天叶根友给我展示了他95套字体的个人下载量,最多的一种字体,叫叶根友刀锋黑草,下载将近3万次。个人下载需要付费,下载他一套字体,一般6-9元。38套字体打包下载,40元。
叶根友说,靠着创作和经营字体,他在杭州买了房买了车,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过上了以往干苦力时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叶根友说他这么多年,一直想出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小孩子字体,虽然自己也曾刻意模仿小孩子的笔法和感觉写字,比如叶根友童体、叶根友小京楷字体等,但都是大人模仿的孩童风格,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今年暑假,他跟儿子商量,能不能写一套字稿?
于是,儿子放弃了这个暑假,整整两个月时间,每天写五六张,每张一百多字,粗笔细笔各一套,共计13526个字,对一个9岁孩子,不得不说是一项浩大工程,写到两千多字的时候,儿子差点坚持不下去,同学来找他玩,他苦着脸说我还要写字……为鼓励儿子,叶根友用了物质精神双重手段,物质奖励是许诺说,“写完了老爸带你去北京和西安好好玩一趟”。精神方面鼓励是“这套字写完,是可以永久流传下去的,哪怕一百年以后,只要有电脑在,人家就可以看到你写的字。”
字写出来,还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才能上网开发应用。以叶利航的手写字体为例。
先把字稿写在白纸上。拍照、扫描,上传电脑。用专业修图软件处理成白底黑字。处理好的字再导入一个软件,一个字一个字用鼠标拉过去。再次调整字体,然后命名、保存,字体就安装到了电脑上。
我说,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字体?
叶根友笑了,哪有这么简单!一套字体弄好,要花一两个月,这期间你得专心致志,干不了别的事情,否则时间会很长。
造的字要有市场,一要有特色,以前市面上没有过的,二要成体系,从第一个字开始,字体风格要完全跟上,不能拼凑将就。
昨天下午,叶根友用电脑上传了儿子写的两套字体。
下载一次多少钱呢?他想了想,定价6元吧!
(责任编辑:车孟莹)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培养学生习作自改能力探究相关论文修改润色
网站位置: ///写作范文资料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培养学生习作自改能力探究相关论文修改润色
这篇小学作文教学论文范文属于改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与培养学生习作自改能力探究相关论文修改润色。适合小学作文教学及写作教学及阅读教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小学作文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自改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改的意义,激发修改兴趣,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修改知识,使其掌握修改方法,从而达到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其终生受用. 关 键 词 : 小学作文教学 习作自改能力 培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重视作文修改及作文修改中的合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对更新传统写作教学观念,促进写作教学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且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何乐不为呢?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呢? 一、明确自改意义,激发修改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修改的乐趣,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每次修改后,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评价,可以在同桌、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对待学生的批改,教师应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对学生修改的精妙的地方,应用肯定的符号给予表扬,也可以作为范例评讲.教师也可以多介绍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词敲句的经典故事,组织一些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修改,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应重视评价.评价要到位及时,有利于增强训练效果,有利于培养兴趣.相信只要能长期、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坚持下去,学生定能明确自改的意义,逐步提高作文水平,在训练中逐步培养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该文来源:二、教给修改知识,掌握修改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前,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等.这样,让学生能在感性地品读文章背后多一些理性思考,有助于领悟写作规律.然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一看语言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帖得体等;二是看结构,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等;三看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等;四看材料,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教给了学生修改的知识后,还要让其掌握修改方法.
培养学生习作自改能力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论文题目推荐度:
(一)统一修改的符号 修改的符号一般有:(1)“增”,即增加字、词、句、段;(2)“删”,即删去多余的部分;(3)“调”,即调换词句章节的位置;(4)“换”,即把用得不恰当的词句换掉. 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达到会规范使用,从而提高修改效率. (二)明确自改的步骤 1.对照要求进行修改.现行教材的优点是每次作文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如《童年趣事》要求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叙述要真实、具体.修改时就要看是否是记事的记叙文,是否体现了“趣”字,有没有把令人发笑的情节写具体,把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动详细地记叙下来.自改主要看是否突出了“趣”字,是否围绕“趣”字做足文章. 2.针对内容进行修改.审题正确了,结构合理了,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前后是否连贯,事情交代是否完整.要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如写“烧不坏的手帕”,自改时就要针对实验演示的过程,重点检查是否按“闻酒精—浸手帕—拎手帕—点手帕—看结果”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叙述.要防止只重过程,而忽略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自改时要注重观察与内心体验的表达. 3.围绕词句进行修改.字词句的修改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解决语言文字最关键的问题.同样可以分级修改,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别字或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改正过来;二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三是句子要通顺,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的关系等,并适当加以润色.这是写文章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目的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如写一个人紧张时的手的动作,是“放在桌上”还是“双手绞在一起”或是“不由得扯住了衣襟”等,要根据当时的状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如写大老板很神气地把钱放在柜台上,那么应该用好动词,“摊、排、飞、亮等”供学生仔细体会斟酌.通过认真细致的逐句修改,努力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样修改的目的也达到了.
怎么写小学作文教学毕业论文 播放:23556次 评论:5352人三、统筹安排修改,每次有侧重点 作文修改的范围比较广,不应每次都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的修改容易使学生浮躁,不利于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确定本次修改的重点呢?我们可以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确定,可以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确定.每次的习作修改只侧重一个重点,最好能形成一个体系,服从本学期习作教学计划,从而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最终达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目的. 四、阅读训练,夯实作文修改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个规律,作文水平高的学生阅读能力也比较好.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和阅读教学相结合,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下工夫,为自改作文打下基础.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生的语感增强后,他们就能边读作文边凭借自己对语言的灵敏感觉,发现自己文中的不足,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提高自改能力,从而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摸索,定能使学生真正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会写文章的人,从而达到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其终生受用.
大学生就业困惑资料性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大学的社会声誉也就自然会得到提高.,当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大学的专业结构,课程教学和培。
大学生就业困惑资料性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大学的社会声誉也就自然会得到提高.,当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大学的专业结构,课程教学和培。
小学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二,活动地点:店埠学区中心学校分校(联系人:吴智标:),三,活动主题: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四基"能力的培养,三,送教人员:合肥。
#28176;增加要求难度:(1)在低年级,如一、二年级,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写文献综述.此项训练可以养成学生在搞研究前先去查阅文献的能力,学会了解该问题&。
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陈毅纪念小学周美花,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汉字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小学。
业学院毕业实习,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办法,毕业实习,设计(论文)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就业业务素质要求,关系到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具。
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与之配套,新的初中化学教材的课程标准也更。初中物理问题教学策略探究摘要】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
代红,联系电话。改论文攻略山东矿业学院毕业实习,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办法,毕业实习,设计(论文)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就业业务素质要。
文,小学语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陈毅纪念小学周美花,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汉字的兴。
改,就暗示学生,老师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让学生感到为了小组的利益和为了小组的成功,不仅要关注自己怎样,更要关注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怎样.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的需要,强。营。高中高三作文14250字: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三作文】高中高三作文14250字: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高三作文:
| 标题: 中学生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
学生 学习 高中高三 14250字
字&&&&数: 142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将为您的作文作业全新服务,您能给我们更多的宝贵意见。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4250字的作文,题目为:《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近代以来科学史上不断的演绎着分化和综合。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综合时代决定了现代教育也必然朝着综合化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个大综合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1年6月,我国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政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部分中小学课程作了重大调整。课程改革的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着变化是将一些原来的单科性课程整合为综合课程。同时开设专门的综合课程,如小学和初、高中都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查阅、2001年教育类核心期刊、有关教育论着、“综合实践活动”网页,,1999年期刊、2000年期刊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研究很少,直到2001年才出现一些。在我国仅有少部地区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而很少有人专门进行过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方法和模式的设计开发课题研究。从教育技术的视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多见。即使是专门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书籍文章或者是研究报告也绝大多数是从教师的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以及其课程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方面进行研究。而从学生的角度,对长期处于传统的分科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却没有多少研究。为此,我们觉得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将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两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历史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课程的超越和发展。和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一样,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三个阶段。  追溯综合实践活动的历史,可以从古代教育课程中寻到它的足迹。我国隋唐时期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在西方,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教学状况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是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真正兴起的时期,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立的思想体系和实践类型。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种不同的课程范式。主要影响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齐勒,美国的杜威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多种综合性课程的思想,如一体化课程、人本主义课程等等。主要影响人物有杰雷特福谢依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㈠教育观:从知识教育到教育的转变  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多年来教育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教育是一种与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际活动领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人作为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以合理的方式展开,体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获得个人的。因此,教育必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当前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脱离。如果教育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那么它就丧失了生活和生长的意义。从人的存在、人的生活角度看,教育是儿童通向可能生活的终结,因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  教育本身应具有生活意义。因为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传承,不仅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人生活的智慧。从知识的传授到智慧的启迪,这是教育观的一大改变。  ㈡课程观的转向  多年来我们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课程观。第一种课程观是知识或学术理性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学科”,或者“知识”,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备。这种课程观在演变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是生活预备取向,二是理性主义取向。比如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的学科课程,布鲁那为代表的“认知发展”课程理论等。多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的理性主义倾向。第二种课程观是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比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的自然适应性”,杜威的“从做中学”等无不是这种课程观。从重视知识和理性发展,到重视儿童的存在、儿童的经验和活动的价值,以及强调课程作为儿童自我实现的中介和手段,无疑是课程观的一种进步。第三种课程观是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是建立在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基础上的。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注重学生创造课程的能力。  以上三种课程观分别从知识和理性、儿童与经验、生活和经验重建等不同角度建立其特定的课程观念。现在新的课程观要跳出“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框框的限制,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一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发展性的教育中介,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发展性教育中介的创生者。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这种反思性、批判性、实践性的课程观和发展课程观来设计课程,是对“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和“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的超越。  ㈢新发展阶段论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逻辑组织  1。新发展阶段论  日本学者安彦忠彦更具个性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当代儿童个体新的发展阶段论并提出根据其规律实施的不同教育课程。  儿童个体发展的早期,大体可分为如小三个基本阶段:  l感觉运动时期(0-3岁),教育课程应该以游戏、生活活动为主。  l外部语言运动时期(4-7岁),教育课程以言语的认知活动为主。  l内部语言运动时期(9-11岁),教育课程主要以逻辑性的认知活动为主。  学生个体发展后期,即进入期的11-22岁左右,是面向自我发展的阶段,可分为如下两个基本阶段:  l个体自我探索时期(11-15岁),它不仅仅是自己特性、适应性和个性探索的时期,而且也是进入到志向、前途、专业探索的时期。  l自我发展时期(16-20岁),个体以探索经验为基础,以不断发展和深化自我个性的经验为目标。  2。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逻辑组织  第一阶段,小学1-3年级,以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的学习为主。  第二阶段,小学4年级-中学3年级,以主要表现为学问性知识学习,并逐渐出现反省性知识和自我知识。学生要通过逻辑性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法则概念和方法的习得。  第三阶段,高中1年级-大学2年级,以自我知识和反省知识为主。在这一阶段,学生作为面向内在知我得方面,开始关注自我的人生方向、职业选择、适应性和能力等方面,关心自己与外在的不同。这一阶段中,学校的教育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自立、内省能力为中心,教育课程的内容以选择性为主,共同性知识作为必要的补充。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课程内容  ㈠综合性学习的定义  关于综合性学习从它产生开始就有多种定义,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个定义。  东北师范大学的熊梅博士,根据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当代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涵作如下的概括: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的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发展。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性是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徐晓东,给出这样的定义:所谓综合性学习是以“,学会学习”的结合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础,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性的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学习。  日本“教育工学事典”将综合性学习定义为:不做学科区分,对于主课题和子课题,学生进行体验活动,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学习。  总结了以上各家的定义,我的认识是: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学校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围绕某一中心主题,有意识的运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获得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强调培养学生主体性地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以及创造性、协作性地处理事物的,促进“发展能力”的形成。“生存发展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核心能力,它有三个要素:丰富、多样、完整的人格,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共同生存发展的能力。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寻求教学组织活动的弹性化是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它主要涉及到了学习环境(学习空间)、学习、学习组织、指导体制等一系列的问题。日本学者儿岛邦宏具体概括了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⒈学习环境的扩大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范围的广阔性,决定了其学习环境扩大化的特点。它不可能局限在狭窄、封闭的教室空间范围内开展活动,而是需要在广阔的、开放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  ⒉学习时间的柔软化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需要柔软而弹性的安排学习时间。应该是有学习内容来决定教学时间,而不是由教学时间决定学习内容。应该由学生们来支配学习时间和学习活动。在安排时间时要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并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确定不同单位学习时间的长短。  ⒊学习组织的弹性化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相互。这两方面反映了新的“个人和共生”的教育模式,它要求通过个人与共生之间关系的建立,是学生确立具有个性的自我,以及通过个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而建立起共生的关系。以这种模式进行学习,主要采取的是“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体学习”的方式。  ⒋指导组织的弹性化  综合性学习体现学生个性、个别发展的要求出发,强调复数以上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从而分担不同的教学指导任务,为此人们提出了TT(合作教学)的指导体制。这样,可以满足学际学习特点需要,实现不同的学习组织形式,适应个别差异,扩大协力指导范围。  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开展综合性学习需具备三个基本理念:第一,综合教育思想。综合性学习在活动内容上是综合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综合性学习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它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第二、实践教育思想。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第三、主体教育思想。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有五个方面: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和对社会、对自我的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大特性。  四、评述  追求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在实践方面世界各国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理论研究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一般只限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评价方面。对于如何针对不龄阶段的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策略去学习这门课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转变态度,调控情感却没有什么系统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要实施综合活动实践课程,切实达到培养目标,就要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学习策略,改变或者调整一贯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学习,自觉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习的,是在手把手的教中学的。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门新课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怎样才能学生自身态度、情感如何调控如何把握呢?为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部分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发展历史  学习策略作为学习的执行监控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从现存的一些古代心理学和教育学文献上,可以看到,历史上已有相当一部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夹在他们的着作中谈到学习策略并论述过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我国着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法国近代思想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卢所讲的“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但是古人对学习策略的这些认识都是比较朴素的,零碎的,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  真正开始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1956年家布鲁纳和他的同事作了一个有关人工概念的经典试验。在这个实验基础上,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策略”的概念。由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人们在系统研究认知策略的同时,对学习策略也开始了系统的研究。20世纪中叶以来,在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  ㈠学习观的变革  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习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教中学的。传统教学观中,学生一直是扮演着接收者的角色,是一被动接受的容器。现代的学习观不仅要与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发生联系,而且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不再是学知识而是学习方法、策略,学智慧。学生不在是学习的客体,而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习者都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㈡目前的研究成果  ⒈学习策略的界定  由于人们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对学习策略的界定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类:  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方法或者技能,如,梅耶(GE。Mayer)(邵瑞珍、皮连生等,1990)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琼斯、艾米尔、凯蒂姆斯(Jones,Amiran,Katims)(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平特里奇(P。Pintrich)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技术或方法”;邵瑞珍(1997)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  第二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如,奈斯彼特、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sh)(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科尔比(Kirby)认为“学习策略是指与认知运算的控制过程有关的过程”;凯尔和比森(Kail,Bisan)(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魏声汉(1992)认为“学习策略是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调控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胡斌武(1995)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选择与使用乃至调控整个学习活动的内部学习方式或技巧”。  第三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系统,如杜菲(Duffy)(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必需的各种不同能力”。  第四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如,但瑟洛(Dansereau)(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信息的获得、存储和利用的一套过程和步骤”;胡电芝(1997)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利用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史耀芳(1991)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的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  以上四种并不完全相同的观点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从抽象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从学习的操作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是一个“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从结构意义上来说,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因素组成的(超英,1999)。因此,综合以上观点,蒯超英给出的学习策略的定义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着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也就是说,学习策略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  ⒉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  由于对学习策略内涵的看法不同,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⑴奈斯彼特、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sh)(史耀芳,1994)把学习策略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一般策略。其特征与态度和动机因素有关。  ②宏观策略。其特征有:高度概括化、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随经验的积累而改进。  ③微观策略。其特征是:概括化程度较低、容易为学习者所掌握、同高度有序的技巧构成统一体。它包括六个因素:  1)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人物等;  2)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  3)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  4)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  5)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  6)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作最后的自我评价。  ⑵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⑶但瑟洛(Dansereau,1985)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划分为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两类。前者有两个子策略构成,即①领会和保持策略。它承担获得与存储信息的任务,包括理解、回想、消化、扩展、复查等5项策略因素。②提取与利用信息策略。它负责提取和使用所存储的信息,也由理解、回想、详释、扩展、复查5项策略因素。后者包括3个子策略,即计划和时间安排,专心管理(包括情绪调节与情绪维持),监视与调控。  ⑷迈克卡等人(Mckeachieetal。,1990)把学习策略分为三大部分,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管理和其他人支持。  学习策略的成分是从学习过程的环节或所涉及的诸方面如方法、步骤、手段和组织中提出的。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识到了学习策略既包含有直接影响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的成分,又包含有影响信息加工过程的成分,并有对学习环境、时间及工具等的管理成分。但是,我注意到这些学习策略的成分都是针对陈述性知识,基于以自学为主的,阅读印刷教材这样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听讲、自学、讨论、看录像、解决问题等;利用媒体获得的信息种类也不同,有来文字信息,视音频信息等。因此,适用于各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类知识的学习策略还有待研究。  ⒊学习策略的教学  ⑴学习策略教学的内涵  学习策略教学(LearningStrategyInstruction)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被学者们使用的。它指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使学生最终成为学会学习的人的教学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就开始注意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易懂的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策略有了研究,如SQ3R学习策略等。这就向主要关心教给学生知识、是否记住了知识的传统教学发起了攻势,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研究并没有确立学习策略的重要地位,并且大多数学习策略教学也不成系统,仅限于知识的、知识的巩固等方面。  ⑵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  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策略的知识与技巧。它是学生在形成概念和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组合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和方法。目前,的学习策略有哪些,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等尚无统一的划分。  ⑶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大都与学科内容相联系,并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就应对学生的初始水平进行评价,并以此来确定不同学习的不同学习策略教学目标。一旦与学生能力相一致的适合某种任务的策略被选择使用,教师与学生就建立了学习策略教学目标和何时如何运用学习策略的教学体系。  有关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目前尚存较大争议。元学习方法的建立也可以说就是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其中Biggs等人的表面深层成就法和Jones构架法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表面深层成就法是Biggs等人1990年总结的。它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的教学形式,包括表面方法、深层方法和成就方法三部分。表面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订立目标,计划学习事件,并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的是导致机械学习的复述策略。深层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拥有动量有关方面内容的知识并在概念的高水平上进行概括;其次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完成什么和采取什么策略去完成,使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一种愉悦享受。成就方法是教师掌握教学中得到获得高分和赢得奖励的教学策略,它既有表面方法的复述策略,也有深层方法的语义加工策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得最有效的学习策略。  Jones等人的构架法要求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和成就教学目标⑧。它包括三个方面,即支持、调整和移去支持。支持是运用各种策略进行教学,提高各种策略的模式和补充例子;调整是调整教学的内容与策略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与特点,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学习;移去支持是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状态时,教学逐渐移去原有的对学生的支持。为了使教学适合学生特点,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使学生的学习策略更有效。  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一般有学科渗透式和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指导课两种。前者体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学习策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后者则是独立的教学过程,具有完整性,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策略本身,而不会被大量的学科知识所淹没。但是,无论是渗透式还是专门课程式,都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监控、教师指导等一般途径来实现。  ㈢评述  从以上对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的含义和构成、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的关系,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等几个方面。所研究的学习策略所针对的知识类型是陈述性知识,学习活动是自学活动,信息类型是来自印刷教材的文字信息。在诸如英语、语文等学科中,有系统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探讨,只是基于从信息素养,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或者学习方法,信息加工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  第三部分认识与思考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家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国外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起源、理论基础、价值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受益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  现在学习策略研究已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研究逐步发展到应用领域的研究。但目前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的含义和构成、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的关系,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等几个方面。有关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第二语言和阅读领域,其他学科学习策略研究则比较零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不规范”的课程体系来说,对其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更是少见了。  我国近一年多才逐渐开始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正式纳入基础课程体系。目前研究较多的“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区别,它们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在主体性教育哲学观的指导下,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怎样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门未发展还有待探索的课程来说,不仅广大一线教师缺少设计和实施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技能,而且学生也缺乏此类经验和策略。  一、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策略研究的原因  基于国内外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现状,我认为,对现代教育环境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原因如下:  ⒈信息化社会需要具有“生存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新型人才是创造型人才,非模仿型人才;是智能型人才,非知识型人才;是能动型人才,非机械型人才;是自主型人才,非工具型人才。学生虽然能从其它分科课程中发展自己的“生存发展能力”,但是其它分科课程并没有明显的体现这个目标,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培养“生存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是紧密结合生活,解决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问题的,这对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学生必须采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学好这门课程,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生成和发展自己的“生存发展能力”,为日后成为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对学习策略的系统研究,这不仅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所针对的知识类型、学习活动和信息类型都很单一,一般是陈述性知识、自学活动以及来自印刷教材的文字信息。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的课程。原有的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并不能解决这门课的学习问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会丰富和发展学习策略这一领域。  ⒊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符合主体性教育理论这一时代教育哲学的。要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不仅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观念,学生也要转变观念,要从被动的接收者向主动的探索者转变,要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是为人而存在”不是“人为教育而存在”。本课题研究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课程改革的成效。  ⒋对学生个人发展而言,本课题研究在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生成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策略的界定  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偏向的学习策略界定是: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邵瑞珍,1997)。这样,我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策略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学习策略。  ⒈认知领域: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加涅,1977)。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迈克卡等人,1990))。  ⒉情感领域:对人(包括自己和他人)、对事、对社会的情感态度。  ⒊动作技能领域:生产劳动技能(比如,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厂劳动和田间劳作等)以及体育活动等。  ⒋社会领域:主要指社会活动和交往。有意识的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有利条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研究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策略的  ㈠加强理论研究,不仅要善于演绎还要善于归纳。  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息息相关。要注意吸收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学与教的理论进行研究,不仅要善于演绎推理,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学习策略的实质和要领,还要善于归纳总结,从实践经验中提炼精华,使之上升到理论水平。研究对象应有所拓宽,加大情感策略、动作技能策略的研究力度;注意整体性,在研究具体学习策略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机策略和激励策略的研究;策略研究的侧重点要从以知识传承转移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转变,加强协作、交互、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方面的学习策略研究。  ㈡转变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创新。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师为主、知识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况且高考的指挥棒以及标准化也束缚了教学工作,一时间也难以发生质的变化。从根上讲,“中国的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恶&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因此,教师总是为学生担心,担心知识太难学生不易掌握,担心学生不自觉不守规矩,不管是对学生的能力还是品格总是怀疑多于、轻视多于尊重、批评多于表扬、苛求多于、压制多于鼓励、约束多于自由。当然西方的教育观是建立于学生性善的假设基础上的,但是他们的一所高中的副校长汤普金斯女士则感慨“我们的问题也许是给孩子的自由太多了”。可见,自由过火对孩子也不是件好事。因此,我们的老师要建立其主体性教育思想,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平等的话语权,充分相信孩子,适当放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正如本文上述的“应该是牧羊人而不是饲养员”,牧羊人的责任就是把学生这群羊带到一个水美草肥的地方,让学生自己觅食,防止恶狼来犯和小羊失足落入悬崖。而不是像饲养员那样把食物选好送进羊的嘴里。  其次,教师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意充电,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胜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此外,还要注意克服囿于习惯,不愿有所改变的惰性,应该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学校以后培养的人才的方向,同时也要放开手脚,敢于尝试新的方式,来改善现有的方式。  ㈢注重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的研究  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策略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的必要性  学习策略的教学,对学生至关重要。我们过去的教学,重视既定知识的传授,忽视如何教给学生获取知识,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形成被动接受式教学。这种教学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辨别能力,也因而了继续学习、自我深造的智慧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长期桎梏于教师指导下的结构学习,整个学习活动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对脚使得讲授形成依赖性,除去课内知识外,学生很少从课外活动中自觉的搜集相关信息,使用的学习策略也大多为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记忆策略。学习策略单一,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实验表明,学习策略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张亚玲、郭德俊,2001)。帮助学习落后、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帮助他们学习,特别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的他们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中受到学习动机的正强化作用(张庆林,1995)。  已有的实验研究证明,中小学生往往还不能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他们选择有效的策略,他们对教师告诉的学习策略有种依赖性。美国心理学家布朗也发现,“当教儿童某种记忆方法时,他们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策略,但在后来未要求他们完成类似的任务时,却不能自动地运用这些策略。”这就更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必要且有效的学习策略的教学。⒉将通用教学模式与专门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策略的教学有通用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学科学习策略教学模式以及交叉式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刘电芝,1997)。我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宜用交叉式学习策略。这种模式是先独立得对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包括学习策略的意义,具体操作程序。简短的教学之后,将它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具体学习请经的差异,要求并提示学生把所学的策略运用于具体的知识学习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它的课程内容决定了学生要掌握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在知识结构、学习方式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况且,学科学习策略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策略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因此,学生对分科课程的学习策略的掌握将有利于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策略也有其独特之处,指导教师应该注意在课程指导中渗透相关的学习策略。因为学生怎么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怎么教,换句话说,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是由于学生往往会跟着教师思路走,教师解决问题的程序、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说,教法是蕴涵着学法的,因此,教师要在平常的指导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掌握一定学习策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法能紧密结合活动内容,但不利于提高学生在复杂情境下策略迁移,对促进元认知策略的掌握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还要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课,这“能引起受试者的充分重视,把注意力集中于思维方法本身”。而且,大量的训练表明,成人和儿童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儿童的训练效果更为显着。而通用学习策略(注:这类训练内容不涉及特定知识,不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的教学建议采用专门的训练课的形式。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科教学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和专门开设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和老师可能会认为专门的策略训练课可能会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减慢教学进度,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凡事必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利大还是弊大。通过专门的策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发展了其“学力”,这不正是节省了整体的教学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吗?况且,有许多学习策略是学生陌生的但又是必须掌握的。比如社会、情感策略等。所以必先对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进行教学,才会使学生有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先决技能。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而且是生存能力的培养。有一些元策略不是简单的专门开设一门学习策略课就能解决的,它必须在实践当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有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试误、去总结、去反思、去批判才能逐渐内化,并能自如运用。  2。运用教学设计提高学习策略的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是一门用来指导实际教学过程的规定性理论。它不仅关心如何教,也关心学生如何学。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设计这个有力的工具,将内隐的学习策略外显化、展开化,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应该是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运用学习策略中体会到学习策略的真意,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策略”的兴趣,乐学,乐用,这样会加大学习策略教学的进度和效率,这就把教师的要求和期望等外部条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动机,成为有意学习的内驱力。  3学习策略的教学要“因人而异”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是集体教学,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学习策略的教学要传授与他们思维发展的水平、知识基础相适应的策略,这样才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当然,学习策略的教学也要对不同的学生侧重点应有不同。比如,对认知水平稍差一点的学生进行策略教学时,要多让他们练习,并注重策略的使用条件与范围的教学,以促使他们能根据需要,有效的选择学习策略,注重培养他们的策略迁移能力。  (四)将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学习策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  如上所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信息网络通讯技术把我们带进了信息的海洋,也带进了世界文化荟萃的万花筒,而我们的学生“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选择、分析、判断、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学习策略多数是从学生如何搜索信息,判断信息真伪方面着手研究的,对于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的研究方面略显薄弱。当然,这方面学习策略的培养旨意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趣不谋而合,所以,这两者的“合作”是必然的。可以说,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就在渗透这方面的学习策略,而信息素养方面的学习策略的学习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无形中也就完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某些教学目标。而综合实践活动课贴近社会生活,致力于实践,着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协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信息平台上的,无处不使用信息技术,该门课程的内在要求和实施方式即是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因此,这三者的某些教育旨意是不谋而合的,对三者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推动它们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发展更是百利而无一害。  思考: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搜集、处理、判断、组织能力。
  想了解更多高三作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来源:/z/556524.html
下页更精彩:1
高三作文频道点击量排行1
高三作文频道最新更新1
高三作文频道编辑推荐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