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民政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社会服务与管理方向就业方向好吗?工资待遇如何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政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免责声明:0460导航所展示的网站资料、数据、广告等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大家参考。0460网站之家对可能产生的好坏结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 感谢您对0460的支持与关怀!
微信公众号:www0460com&&移动版:放松心情,丢掉烦恼;积极乐观,努力奋斗。
民政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容与载体研究
14-10-28 03:25:43 / 分类
民政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容与载体研究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401331)
【摘&&要】&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专业的社会交流与服务活动则是互动的基础。民政管理专业要以专业教师为主体成立专业团队,以行业专家为依托成立社会团体,以专业学生为辅助成立志愿组织,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政策咨询与建议服务、科研开发与应用服务、教育拓展服务和专业资源服务。
【关键词】民政管理;社会服务;内容;载体
民政管理专业作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和民政人才的主要渠道,承担着我国民政事业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的重任。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导社会发展是民政管理专业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职能。民政工作本身涉面广,既有为普通百姓特别是困难对象、优抚对象服务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救灾、社区建设、优抚安置、专项社会事务等服务,也有面向地方和社会组织的区划地名管理、民间组织管理服务,这就要求民政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要和民政业务的社会服务特征相一致。
一、民政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向与内容
&&&&依托行业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政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要紧密依靠民政行业,培养民政行业需要的人才,开展行业需要的服务活动。
1、学习和解读政策制度,为行业提供智力支持、政策建议与专业咨询服务
作为民政管理专业的教师,掌握行业最新的动态是自身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应当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民政部、各省市民政厅(局)制定的政策文件进行及时学习,甚至要加强对个别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吃准、吃透文件精髓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后,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和专业发展需要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
(1)提供智力支持。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各级地方民政部门在制定规划、解决工作中遇见的具体难题时,都有向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时。专业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行业政策的专研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如规划的撰写、专项调查研究等。
(2)进行政策建议。民政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集思广益,离不开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民政管理专业的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参与,如某项政策法规制定时发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每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课题进行选题推荐、积极主动承担行业的标准制定、某项决策的建议等。
(3)开展专业咨询。充分发挥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民生、政府参谋等领域的作用,开展项目策划和公益性社会咨询服务。总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为行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见的难题进行共同思考、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二是为社会人员提供民政行业服务信息服务,如给想选读民政管理专业的家长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答疑、主动为社会大众宣传或解答民政新政策等;三是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如:以社会工作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通过深入社区,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社区服务小分队、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咨询服务小组等,积极参加到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组建社会灾害心理小组,在遇到社会自然灾害时,积极投入国家抢险救援工作,为灾后社会稳定和受灾群众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心理干预。
2、科技开发与应用服务
根据专业特色和校企合作领域以及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社会技术服务。
第一,技术基础研究。将现代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移植到相关应用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如:与相关医院、康复中心联合开发现代具有远程监控和通信功能的医疗、康复仪器等。
第二,技术改良。到企业寻求直接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设备、技术资源和市场需求信息,整合校内人力和物质资源,跨学科专业进行联合攻关,改良企业技术和工艺。如:民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会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计算机人员联合开发设计和更新民政应用系统,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优抚安置系统等;
第三,新技术推广。利用学校技术中心向社会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如:现代康复技术新设备、新治疗方案等。
第四,开展基础技术理论研究服务,如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创新、对国内外先进做法的归纳与总结、承接民政项目调查研究、推广先进经验、进行具体项目实验等。
3、教育拓展服务(继续教育服务)
《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年)里明确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民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民政系统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4万人,同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5&0万人、养老护理员600万人、灾害信息员75万人。完成一轮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鉴定,实现全员持证上岗。这既给我国民政事业带来了福音,也给与民政相关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带来了机遇。开展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成为了民政管理专业教师的必修课。这些继续教育服务主要包括:民政系统基层干部培训、街道社区干部培训、婚姻登记员培训、殡葬行业技术工人培训、社会救助人员培训、福利彩票营销员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培训、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知识培训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
4、专业资源服务
&&&&专业服务总结起来就是两大类,走出去和请进来。在民政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物质设施、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本身可以作为社会服务的筹码和依托。一则可以把服务对象请进来,利用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与场所开展示范交流和场景演示,让设施设备最大化利用、效益最大化;二则可以互派人员进行交流锻炼,相互体验岗位职责和满足专业需求;三是在行业与学校的相交往中,专业教师可以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提供给行业,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二、民政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载体建设
开展社会服务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但都必须根据不同的行为特征、服务能力来分类开展。大卫·麦克里兰认为,能力具备多维内涵,“有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和独特能力之分”。民政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同样蕴含上述三种能力成分:有些能力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是任何一个主体从事社会服务活动时所需要的、共通的能力成分结构;有些能力原本彰显于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但具有可迁移性,能用之于社会服务工作;而还有些能力则是高校教师参与高水平社会服务工作所独有的素质要求。&根据这种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建设服务队伍。
1、组建专业团队
建立以民政研究为特色的社会服务专业团队,由本专业教师3-5人组成,相对固定。成员要求有较高的民政素养和能力水平,长期性地互相学习、讨论、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团体作用,形成强大的开发研究能力和项目运作能力。可以承接行业的课题研究、项目设计与开发、行业标准或政策法规的制定,开展专业咨询和智力服务。
2、建立服务组织
建立以民政管理专业教师为顾问、学生为中坚力量的社会服务组织,也可以叫志愿服务组织,由本专业教师当带头人,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教师要求了解、熟悉行业,能有效地与行业进行业务往来,能组织策划指挥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应有爱心、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认知,自愿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可以以学生团体、协会为基础进行改造,也可以专门就某个项目成立服务小组、小分队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服务能力建设能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内涵和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
3、成立行校合作协会
成立以民政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为核心目标的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也可以叫行校合作协会,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为主体、双方管理者为补充组成,人数控制在8-10人。行校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民政管理专业的师生可以通过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支持,更加深入地接触行业、了解行业,从中吸取到更多行业最新动态,从而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
4、独立开展服务
&依托民政管理专业教研室全体成员和部分学生开展服务活动,主要通过教
学实践环节和学生文化活动来实现。一是课程与认知实践。在讲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安排寒暑假开展课程社会调查,运用专业的社会调查方法了解工作对象的现状,对收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撰写出课程报告,同时也可以给调研单位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二是综合实习。通过在民政机构的实践锻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特长的专业领域进行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务能力,同时也是为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民政人才服务。三是文化活动交流。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进入社区,传播民政文化,也可以为民政行业自身的活动提供人员和节目支持,还可以与民政行业一起开展联谊活动。
&&&&综上所述,民政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民政管理专业通过传播研究成果开展服务社会是“显服务”,是为社会的“今天”服务;通过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的“明天”服务,这是一种“潜服务”;更要为社会的“后天”服务,这就必须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民政人才来实现,是一种意义更为深远的“潜服务”。
参考文献:
[1]尹红炜.探讨能力素质模型在e—HP的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3]李永强.解放思想,探索民政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月
脚印一串串: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民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_民政管理 毕业后干什么_高三网当前位置: >> 正文民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文/铭  民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民政工作从业务构成上看,是对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工作;从主体对象上看,是依法保护、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性工作;从基本职能上看,是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服务性工作;从特点上看,它具有政治性、社会性、群众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当前,民政部门的业务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文章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一、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包括行政区划管理、边界管理、社团管理、民办非企业管理、婚姻管理、殡葬管理等。   民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主要是街道(乡镇)政权的规范化建设、居(村)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等。   民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三、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工作,主要包括拥军优属、优待抚恤、烈士褒扬、退伍军人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和服务管理等。     民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四、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方面的工作,包括对贫困人口、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社会救助等。  推荐阅读:推荐阅读阅读50次 /日阅读179次 /日阅读261次 /日阅读247次 /日阅读113次 /日阅读122次 /日阅读6394次 /日阅读7244次 /日阅读954次 /日阅读1293次 /日阅读1058次 /日阅读675次 /日阅读390次 /日阅读994次 /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专商务英语就业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