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优先出版 机械工程师是什么意思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视频微小运动放大的加速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PDF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视频微小运动放大的加速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 ,51(24 ) 195
视频微小运动放大的加速方法
李乐鹏,雷 林,孙水发,尹 辉,董方敏
LI Lepeng, LEI Lin, SUN Shuifa, YIN Hui, DONG Fangmin
1.三峡大学 湖北省水电工程智能视觉监测重点实验室,湖北 宜昌 443002
2.三峡大学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Laboratory
Intelligent
Monitoring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China
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Geo-Hazards and Eco-Environment in Three Gorges Area, Hubei Provinc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China
magnification
processing.
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5, 51 (24 ):195-200.
Abstract: Motion magnification can be used to reveal subtle motions in video which are invisible to the naked eyes. The
conventional Eulerian Video Magnification (EVM )method converts the input video signal from RGB color space to YIQ
color space then magnifies the motion by processing three channels independently in the YIQ color space, but it is time-
consuming. In this paper, the RGB space based and the Y channel only based motion magnific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separat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ree methods (the Y channel based method, the RGB space based method and the
original EVM method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EVM method, although the processing speed of
RGB based method has been improved, there are lots of defects in magnified video. However, in the Y channel based method,
the processing speed is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magnification effect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EVM.
Key words: Eulerian Video Magnification(EVM ); RGB YIQ motion magnification
摘 要:通过放大视频中的微小运动,可以展现一些肉眼不可见的运动信息。原始欧拉视频放大技术(EVM 方法)
将输入的视频由RGB 颜色空间转换为YIQ 颜色空间,对视频的YIQ 三个通道进行运动放大处理,这样的处理过程
十分耗时。在原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提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变更情况:2013年从旬刊变更为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  编:怀进鹏刊  期:半月刊开  本:大16开创刊时间:邮发代号:82-605
联系方式:
单  价:45.00定  价:1080.00国内统一刊号:11-2127/TP国际标准刊号:获奖情况:1. 2012年首批获得中国学术文献评价中心发布的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 2001年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3. 2008年首批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在2011连续获得此奖项;
4.2003年-2011年连续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期刊最高奖——“电子精品期刊”。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ProQuest 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核心期刊 |
期刊简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面向中高级计算机专业工作者的学术刊物。《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是一本面向计算机全行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覆盖面宽、信息量大、报道及时是本刊的服务宗旨。多年来,本刊坚持走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内容上既注重理论的先进性又兼顾实用技术的广泛性,在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推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005年 第33期目录
博士论坛(1) 姚兰[1];王新梅[1];何金勇[1](5) 赵于前[1,2];桂卫华[2];陈真诚[1];李凌云[1](7) 王连强[1,2];张剑[3];吕述望[2];刘振华[2](11) 徐娟[1](14) 张连明[1,2];陈志刚[2];邓晓衡[2](17) 白成刚[1,2](20) 石跃祥[1,2,3];蔡自兴[2];B.Benhabib[3](24) 莫宏伟[1];徐立芳[1]学术探讨(28) 司书宾[1];孙树栋[1];杨宏安[1](31) 李卫华[1,2];周军[1];周连文[1];程英蕾[2](34) 杨军[1];高小鹏[1];龙翔[1](36) 杜干[1];杜延[2];管业鹏[1](38) 孟朝晖[1](42) 雷玉霞[1];王书西[2];曹宝香[1](45) 武妍[1];杨洋[1];王丽萍[1](48) 黄国顺[1,2];刘云生[2](51) 荆元利[1];樊晓桠[1](54) 蔡茂国[1];王小民[1](57) 黄继风[1,2];林家骏[1];何孝富[2](60) 李衷怡[1];张浩[1];李利军[1];胡耀华[2](64) 申抒含[1];金炜东[2];陈维荣[1](68) 王海峰[1];胡德金[1](71) 张明[1];毕笃彦[1];许悦雷[1](74) 王瑞庆[1];刘泽新[1];王文杰[1](76) 吴培景[1];陈光梦[1](79) 张宇镭[1];党琰[2];贺平安[3](83) 周亮[1];高翔[2];朱秀昌[1](86) 戴霞[1];彭国华[2];叶正麟[2];张军[1](91) 左森[1];郭晓松[1];杨必武[1];郭君斌[1](95) 朱岩[1,2];冯登国[2];邹维[1](100) 李天志[1,2];梁家荣[1];范平[1]产品、研发、测试(103) 彭辉[1];崔杜武[1](106) 陈迎欣[1,2];刘群[1](109) 李杰[1];蔡灿辉[1](112) 胡红旗[1];孙景楠[2](115) 张卫山[1];刘伟[1](118) 李培峰[1];朱巧明[1];钱培德[1]网络、通信与安全(122) 冯修玉[1];施荣华[1];彭艳[1](124) 顾旖旎[1];陆洪文[1,2](126) 田俊峰[1];王建岭[1];李仁玲[2];傅玥[1](131) 吕绍和[1];殷建平[1];蔡志平[1](135) 潘忠石[1,2];孟新[1];郑建华[1](139) 董浚[1];陈道蓄[1](143) 程达[1];姬东耀[1](145) 李平[1,2];李峰[1];卢新国[2];吴佳英[1](148) 孙满囤[1];李俊山[1];韩先锋[1](151) 侯睿[1];孙军强[1];吴宗慧[2];丁攀峰[1](156) 禹可[1];刘星照[1];张惠民[1](159) 周民[1];贾一苇[1];张春雨[1];于纪东[1];唐志辉[1]数据库与信息处理(162) 王佳[1];曹加恒[1];黄敏[1](166) 赵青杉[1];孟国艳[1];胡国华[1](169) 冯玉才[1];刘莉[1];裴小兵[1];严锋[1](172) 刘鹏[1](176) 吕丹[1];吴孟达[1]工程与应用(179) 任南[1];葛世伦[1](183) 武建华[1];李忠科[2](186) 万定生[1];龚汇丰[1](189) 覃如府[1,2];许惠平[1,2];叶娜[1](192) 郑澎[1,2];何铁宁[1,2];战守义[1](195) 王帅宇[1];张宇河[1](198) 周利君[1];朱美正[1](201) 何跃[1];蒋国银[1];苏应生[1](206) 闫德鑫[1];李俊[1];潘金贵[1](211) 张兴兰[1];聂荣[2](213) 颜洪梅[1];杨方廷[2](217) 阿布力米提·阿不都热依木[1];阿里甫·库尔班[1](220) 路志英[1];杨玉峰[1];赵智超[1];庞勇[1];刘还珠[2](223) 郭华伟[1];施文康[1];贾林[2](226) 郭江[1];李朝晖[1];陈燚涛[1](230) 于明玖[1];叶军[1];陆长德[1];余隋怀[1]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现在为某大学研究生,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的应用与技术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邻域决策错误率的局部约简方法研究 优先出版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邻域决策错误率的局部约简方法研究 优先出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6:00: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邻域决策错误率的局部约简方法研究 优先出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变更情况:2013年从旬刊变更为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  编:怀进鹏刊  期:半月刊开  本:大16开创刊时间:邮发代号:82-605
联系方式:
单  价:45.00定  价:1080.00国内统一刊号:11-2127/TP国际标准刊号:获奖情况:1. 2012年首批获得中国学术文献评价中心发布的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 2001年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3. 2008年首批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在2011连续获得此奖项;
4.2003年-2011年连续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期刊最高奖——“电子精品期刊”。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ProQuest 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核心期刊 |
期刊简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面向中高级计算机专业工作者的学术刊物。《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是一本面向计算机全行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覆盖面宽、信息量大、报道及时是本刊的服务宗旨。多年来,本刊坚持走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内容上既注重理论的先进性又兼顾实用技术的广泛性,在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推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004年 第35期目录
博士论坛(1) 梁颖红[2];赵铁军[1];姚建民[1];于浩[1];徐冰[1](4) 朱长海[1];乔昕[1](7) 杨少军[1];史浩山[1];刘晨亮[1](10) 马旭涛[1];朱晓民[1];杨孟辉[1];廖建新[1](12) 孙克辉[1];谈国强[1];盛利元[1];张泰山[1](15) 马盈仓[1];何华灿[1];薛占熬[1](17) 王涛[1];郭荷清[1];姚松涛[1](22) 林怡[1];陈鹰[1](25) 石敏[1];谢胜利[1](27) 彭刚[1];曹元大[1];孙利民[2](30) 黄国顺[1];刘云生[2](33) 淮永建[3];王梅峰[1];左正兴[2];黄心渊[1]学术探讨(37) 胡纯德[1];祝延军[1];高随祥[1](41) 郭永水[1];牛建伟[1];覃少华[1];胡建平[1](44) 陈历红[1];陈刚[1];赵晓宇[1];李均利[1](47) 朱征宇[1];王术[1];赵银春[1](50) 肖健梅[1];李军军[1];王锡淮[1](53) 肖要强[1];王玲[2](55) 何洁斌[1];林涛[1];林争辉[1](58) 张宗云[1];刘昕[1];匡桂娟[1];柳淑花[2](61) 石磊[1];卫琳[2];古志民[3];石云[4](64) 林贤明[1];李堂秋[1];陈毅东[1](66) 胡小兵[1];黄席樾[2](69) 林诚凯[1];李惠[1];潘金贵[1](72) 付晓薇[1];方康玲[1];李曦[2](75) 胡延军[1];马小平[1];高莉[1];于洪珍[1](78) 陈雪天[2];李荣陆[1](80) 牛文杰[1](84) 孟江[1];王耀才[1];洪留荣[1](87) 乔治宏[1];吴晴[1];乔雨峰[1](90) 贺玲[1];吴玲达[1];鲁汉榕[2];朱世松[3](94) 黄雪华[1];李锦涛[1];刘金刚[1](97) 王凤先[1];戴寒松[1];刘振鹏[1];张岩[1]开发设计(100) 项玮[1];郭立[1];白雪飞[1](102) 张承文[1];袁中凡[1](106) 王汉江[1];朱淼良[1];郭晔[1](109) 朱立华[1](112) 朱逢华[1];王崇俊[1];闵建洪[1]网络、通信与安全(116) 易昭华[1];金正操[2];杜晓黎[3](119) 刘杰平[1];余英林[1](122) 郝志宇[1];云晓春[1];张宏莉[1];陈雷[1](125) 王云峰[1];史杏荣[1](128) 邹云松[1];陈锋[1](132) 刘宁舜[1];陈建二[1];陈松乔[1];眭鸿飞[1](135) 陈越[1];林予松[1];董雨果[1];兰巨龙[1](139) 王丽侠[1];房福亭[2](142) 严晓东[1];杜继宏[1](145) 胡文泽[1];叶德建[2];吴秋峰[1](147) 黄宁[1];余莹[1];张大勇[1](150) 肖勇军[1];金伟正[1](154) 罗瑛[1];黄传河[1];贾小华[2];张媛媛[1];余雄伟[1];周浩[1](157) 刘寅斌[1];刘杰[2];鄢丹[1];王彦忠[1](160) 张丹慧[1];黄敏[1];佟振声[1](163) 罗长远[1];冉崇森[1](166) 徐葵[1];王清亮[1];王云[1];钱松荣[1](170) 曹智[1];张国杰[1];张兴明[1]数据库与信息处理(173) 肖迎元[1];刘云生[1];廖国琼[1](178) 张莹[1];韩芳溪[1];柴乔林[1](180) 刘波[1](183) 郝忠孝[1];姚春龙[2](187) 熊曾刚[1];张学敏[2];陈建新[3];王时绘[4]工程与应用(192) 黄丹[1];乔非[1];严隽薇[1](196) 武文波[1];杨志高[1];秦前清[1](199) 宋维平[1];曾一[1];涂争光[1];高旻[1];李颖[1](202) 王侃伟[1];方宗德[1];曹双胜[1](205) 崔志华[1];高慧敏[1];曾建潮[1](208) 范莹[1];须德[1];郝雪峰[1](211) 李晓强[1];韩波[1];李平[1](215) 牛晓太[2];郭锋[1];邓其军[1];王玉华[1](218) 李明[1];戴文明[1];印玉明[1](222) 阮长江[1];刘肖健[1];余隋怀[1];陆长德[1](226) 宫兴斌[1];姚丹亚[1](229) 吴山东[1];陈一民[1];何永义[2]计算机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
文章快速检索
&&文章浏览
2011年&37卷&21期
夏纯中, 宋顺林
一种基于动态带宽分配的企业服务总线模型
现有的企业服务总线(ESB)系统在重载时会发生业务拥塞并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带宽分配的ESB模型。将总线上运行的各个业务流分为3种级别的业务类型。系统在运行时按业务类型优先级为业务流量动态分配带宽,以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带宽需求,减少拥塞的发生,提高系统的吞吐能力。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011&Vol. 37&(21):&1-3
龚丽霞, 吴樊, 曾琪明, 张景发
SAR图像多时相组合滤波方法
提出一种SAR图像多时相组合滤波方法,利用同区域多幅时间序列SAR图像构建最优线性组合,得到权矩阵,通过处理使多幅图像在信息互补过程中达到抑制斑噪的目的。利用3幅不同时相真实SAR图像进行滤波实验分析,并与经典SAR图像滤波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持空间细节信息,且去除斑点噪声效果良好,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区域多幅SAR图像的滤波处理。
2011&Vol. 37&(21):&4-5,10
桑春雷, 张兆庆
别名集切片与并行化研究
针对复杂程序的分析问题,提出基于别名集切片的切片级并行技术与并行程序分析技术。利用传统分析算法,在每个切片上并行地进行复杂程序分析,从而实现复杂程序分析的并行化,加快复杂程序分析速度。以SPEC CPU2000/CPU2006中的部分C程序为测试用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别名集切片技术可在4个进程并行情况下,获得3.42的加速比。
2011&Vol. 37&(21):&6-10
隋新, 朱云龙, 南琳
企业服务总线中消息路由器的设计与实现
消息路由器需要解决服务发现与匹配、消息交换并发控制、消息交换生命周期管理等问题。为此,设计一种满足JBI规范的规范化消息路由器,并介绍该路由器的体系结构、消息路由算法以及消息交换状态控制机。给出企业服务总线的应用示例,证明该消息路由器在复杂企业应用集成环境中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2011&Vol. 37&(21):&11-13,16
王成, 杨宝琨, 闫桂荣
DDRP中的虫洞攻击分析与预防
定向扩散路由协议极易遭受虫洞攻击。为此,以仅存在2个毒害节点的情况为例,推导毒害节点放置位置与虫洞攻击严重程度间的定量关系。通过OMNeT++上的仿真实验,求解毒害节点最佳放置位置,并说明对应的最大虫洞攻击严重程度。为预防虫洞攻击,提出一种将最佳梯度节点加强转换为梯度节点概率选择加强的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预防策略是有效的。
2011&Vol. 37&(21):&14-16
徐雪松, 李玲娟, 郭立玮
基于优化策略的不确定数据流预测方法
为解决不确定数据流的预测问题,根据数据流高速、无限和动态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复杂人工智能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策略的预测方法。综合考虑数据流中元组的不确定性与不确定异常性,以降低预测计算代价。同时考虑不确定的统计特性对卡尔曼滤波预测的影响,对Q和R进行异步优化估计,以形成最佳状态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性能较好。
2011&Vol. 37&(21):&17-19,22
姚灿中, 杨建梅
基于变惯性权重及动态邻域的改进PSO算法
分析并验证基于变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PSO)在粒子寻优过程中的有效性,论述类无标度网的特殊拓扑性质。将有向动态类无标度网作为粒子寻优邻域,提出一种基于变惯性权重及动态邻域的改进PSO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PSO算法相比,改进算法的寻优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局部最优。
2011&Vol. 37&(21):&20-22
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刘建林, 王震宇, 蒋烈辉, 谢耀滨, 刘絮颖
基于控制流分析的隐藏代码动态捕获方法
为获取并分析采用加壳、控制流混淆技术所产生的隐藏代码,提出一种新的隐藏代码动态捕获方法。利用静态控制流分析算法提取动态捕获点,采用动态二进制插桩技术插入监控代码,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实现隐藏代码的执行前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减少程序插桩点,有效获取并分析可执行程序中的隐藏代码。
2011&Vol. 37&(21):&23-25
夏小伍, 王卫平
基于信任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提出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其中,直接信任度基于共同评价项目得出,推荐信任度通过对项目的预测得出。借鉴社会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评价方法,使用户之间的相似度计算更加准确,从而为目标用户提供更好的推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高了信任度预测的准确性及系统的推荐质量。
2011&Vol. 37&(21):&26-28
蔡宇, 杨广超
基于大规模问答对数据的问题检索模型
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利用统计语言模型计算查询请求和问句之间的相似度,确定用户查询词所代表的信息需求,由此从海量数据中检索出可以满足该信息需求的问答对,并使用答案质量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问题检索模型可以根据用户请求提供具有较高质量的问答对答案。
2011&Vol. 37&(21):&29-31
胡斌峰, 孙伟德, 陈奇
基于Flex的WebGIS注记控件研究
在基于Flex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注记绘制操作会严重影响地图的绘制速度。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比较Flex中6种可以显示注记的控件,得出TextField控件的效率最高,但绘制大量文字时效果不理想,据此对TextField的标准绘制用法进行改进。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重绘效率提高了12倍~18倍。
2011&Vol. 37&(21):&32-34,37
胡少君, 邵培南, 张俊生, 王鹏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式系统性能瓶颈分析
分布式系统的多用户环境、拓扑结构、并发操作等因素影响其运行性能,且在测试中很难找出制约系统性能的瓶颈资源。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遗传算法。逐步增加负载压力,根据响应时间定位系统瓶颈资源所在部位,利用采集到的服务器关键性能指标值组成染色体,基于各指标变化对响应时间的影响程度构建系统适应度函数,进行遗传变异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找出分布式系统的性能瓶颈资源。
2011&Vol. 37&(21):&35-37
胡云, 潘祝山, 施珺
基于近邻关系的离群约简搜索算法
针对传统离群点检测过程中属性多、维度大等问题,结合粗糙集理论,提出一种基于近邻关系的离群约简搜索算法。利用属性约简技术解决对象不相容的问题,并有效缩减离群搜索的属性空间。计算任意点与其他所有点间的距离和,通过计算基于近邻的加权离群因子来判定离群点,并在通用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离群检测算法的搜索精度较高。
2011&Vol. 37&(21):&38-39,42
彭焕峰, 丁宋涛
一种基于全Hash的整词二分词典机制
为提高整词二分词典机制的分词效率,分析现有分词词典机制,提出一种基于全Hash的整词二分词典机制。该机制将首字相同的词条按字数分组,并进行全词Hash,对Hash值相同的词条进行二分查找,从而减少词条匹配的次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的分词效率较高。
2011&Vol. 37&(21):&40-42
王艳杰, 薛安荣, 吴正寅
基于最近邻过滤的数据流Skyline算法
在Skyline查询算法中,Lazy算法的数据处理能力较弱。针对该问题,利用最近邻过滤的思想,提出改进的NNSC算法。在预处理阶段,利用欧氏距离定义一个阈值,如果新插入数据对象的欧氏距离大于阈值,提前处理该对象,以提高算法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实验结果证明,NNSC可降低时空复杂度,对于正相关数据,性能提升效果明显。
2011&Vol. 37&(21):&43-45
黄小亮, 郁抒思, 关佶红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软件缺陷分派方法
传统的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软件缺陷分派方法,由于存在特征空间维度高、数据稀疏且包含噪音等问题,分派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配(LDA)主题模型的软件缺陷分派方法,将缺陷报告从原始的高维文本单词空间映射到低维语义主题空间,在新的低维主题空间上进行分派。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SVM和KNN分类器时,该方法的分派准确率较高。
2011&Vol. 37&(21):&46-48
吴中彪, 刘椿年
面向中文短信的信息抽取方法
在手机3D动画自动生成系统中,研究面向中文短信的信息抽取方法。设计一种基于上下文无关文法的模板定义方式,以及对应的模板知识库与模板解析器。在模板解析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通过最左规约算法保证中文短信的信息抽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扩展抽取内容范围的同时,能提高信息抽取的准确性。
2011&Vol. 37&(21):&49-51
蒋溢, 丁优, 熊安萍
基于EAI消息平台的异构系统数据同步
针对电信企业异构信息系统的数据同步与共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企业应用集成(EAI)消息平台的数据同步方法。利用EAI技术对异构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借助消息平台接收并解析异构系统的数据消息,触发ETL组件处理更新数据,实现异构系统数据同步。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并能有效降低异构系统的资源消耗。
2011&Vol. 37&(21):&52-54
杨鹤标, 李云平
基于UML活动图的功能测试场景生成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活动图的功能测试场景生成方法。在给出活动图形式化定义的基础上,划分并压缩循环结构模块与并发结构模块,采用带回溯的深度优先遍历法提取含有复合节点的测试场景,进行解压循环与并发。利用拓扑反蚁群算法处理并发结构模块,解决并发活动排序导致的场景爆炸问题,根据路径复杂性设置场景优先级以提高测试效率。应用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11&Vol. 37&(21):&55-57
李海燕, 夏小玲
基于字典的保序字符串压缩改进方法
传统基于字典的保序字符串压缩方法对数据的压缩和解压时间较长。为此,对编码索引CS-Prefix-Tree进行改进,根据字符串出现的概率,设计一种新的解码索引,从而减少查找时间,提高压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方法的创建时间减少1/3,较大地降低内存消耗,查找时间降低近30%。
2011&Vol. 37&(21):&58-60,67
网络与通信
沈寅涛, 王琳凯, 周晓方
一种基于格雷映射的TCM编码方案
研究网格编码调制(TCM)中编码调制的结合方式,提出一种基于格雷映射的TCM编码方案。通过优化编码方式和星座布局调整汉明距离和欧式距离,在此基础上设计8PSK和16QAM编码器。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额外开销和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该方案的编码增益比传统方案提高约0.3 dB。
2011&Vol. 37&(21):&61-63
魏立线, 姚武军, 钟卫东, 杨晓元
基于LQI的WSN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案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信息传输误码率高和能量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链路质量指示(LQI)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案。利用IEEE802.15.4协议的物理层规范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精确的信道质量评估,根据LQI与误包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将信道质量非均匀地划分为8个等级,并选择8种BCH码与之对应,在节点通信过程中实时地选择最佳的BCH码作为纠错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误包率。
2011&Vol. 37&(21):&64-67
闫中江, 龚红焱, 沈中, 常义林
基于网格扫描的WSN节点定位算法
现有的非测距定位算法无法准确获取未知节点的估计区域。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扫描的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定位算法。计算每个被定位节点的初步估计区域,将该区域划分成网格阵列,通过逐个扫描得到有效网格,并将该有效网格区域的质心作为节点的估计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锚节点比率和不同节点总数的情况下,该算法的定位精度比DLE算法提高20%以上。
2011&Vol. 37&(21):&68-70,73
特日根, 孙永雄, 李雄飞, 张月莹
基于概率的增强型区分服务算法
相对区分服务中成比例延迟区分(PDD)服务模型算法的公平性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的增强型区分服务算法WPPLQ。该算法对等待时间的计算进行优化,利用数据包大小确定服务响应时间,适用于移动定位服务平台。在NS-2模拟器上的仿真结果表明,PLQ和WPPLQ均符合PDD区分服务模型的性能要求,在高带宽情况下,WPPLQ具有更高的公平性。
2011&Vol. 37&(21):&71-73
陈鸿昶, 李印海, 刘力雄
面向层次结构分析的通信网络社区检测算法
针对通信网络社区发现及其层次结构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达通信距离排序的通信社区检测算法,通过建立通信密度的多分辨率嵌套树,展示社区的层次关系和核心成员,并对嵌套树进行修剪,从而在实现社区发现与层次结构分析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对人工合成网络和真实网络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
2011&Vol. 37&(21):&74-76,79
钟凯, 葛临东, 巩克现
一种CPM信号检测与定时同步算法
针对传统连续相位调制(CPM)接收机检测复杂度高和定时同步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CPM信号联合检测与定时同步算法。基于低维Walsh信号空间分解CPM信号,在低通滤波器中采用子区间采样器代替大量匹配滤波器,利用面向判决的方式进行定时同步。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的复杂度较低,适用于多数CPM调制方案。
2011&Vol. 37&(21):&77-79
李天南, 薛广涛
基于最大流的车辆容迟网络路由算法
为提高车辆容迟网络的吞吐率,将一对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视为最大流问题,提出基于最大流的车辆容迟网络路由算法。容迟网络中的最大流问题被转化为静态网络中的问题,从而可用最大流方案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的预测准确率高于传统算法,附带的额外开销较小。
2011&Vol. 37&(21):&80-82,85
李凯, 李慕媛, 周军, 叶凡, 任俊彦
OFDM系统中同步偏差的联合估计算法
研究基于IEEE 802.11a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分析同步偏差对该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联合估计算法。利用导频序列估计频域中OFDM系统的同步偏差,包括符号定时偏差、载波频率偏差和采样时钟频率偏差。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的误包率较低,能较好地应用于OFDM系统。
2011&Vol. 37&(21):&83-85
张媛, 王冰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小波域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为提高水印的鲁棒性和透明性,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域的水印算法。提取RGB图像的绿色分量并对其进行3层小波变换,将置乱处理过的水印图像嵌入已排好序的小波域水平方向细节子带大值系数中,通过计算所需的JND阈值,调整水印嵌入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水印透明性。
2011&Vol. 37&(21):&86-88
郭玉娟, 李志慧, 赖红
线性码上的可验证多秘密共享方案
基于Massy的秘密共享体制和RSA密码体制,提出一个可验证的多秘密共享方案。在秘密共享阶段,参与者的份额由各个参与者自己选取,且其子秘密的传送可以通过公开的信道发送给秘密分发者。在秘密恢复阶段,可以验证参与者是否进行欺骗。该方案可以动态地更新秘密,无需更改参与者的秘密份额,只需更改公告牌上的部分相应信息。与以往的 门限秘密共享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丰富的授权子集。
2011&Vol. 37&(21):&89-90
韩崇砚, 张红旗, 张斌, 杨艳
一种抗重放攻击的Web服务认证协议
用户调用Web服务时需要双向认证。为此,提出一种抗重放攻击的Web服务认证协议。基于时间戳/消息ID缓存的抗重放攻击方法,利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的请求/响应消息和WS-Security规范设计双向认证协议,使用Axis2的Module机制加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能避免单纯采用时间戳所带来的时钟同步问题,具有较好的抗重放攻击能力。
2011&Vol. 37&(21):&91-93
李刚, 方东博, 沈海斌
SMS4密码算法的低功耗实现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一种SMS4密码算法的低功耗实现方法。通过对前后分组加解密数据的密钥进行对比分析,有选择地对上一次操作结果进行复用,同时辅以动态时钟管理、操作数隔离、门控时钟等低功耗设计技术降低功耗。实验结果表明,该实现方法比原算法降低65%的功耗,等效门数减少13%。
2011&Vol. 37&(21):&94-96,99
王红胜, 宋凯, 张阳, 陈开颜
针对高级加密标准算法的光故障注入攻击
为获取芯片的秘密信息,针对其中的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提出一种光故障注入攻击方法。通过对开封后的微控制器进行紫外线照射,证明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容能被紫外线擦除,并找出照射时间与擦除率间的关系。在AT89C52微控制器芯片上,对AES-128密码算法中的S-box进行光故障注入攻击,改变存储器单元的逻辑状态,以成功获取密钥。
2011&Vol. 37&(21):&97-99
房小兆, 张巍, 滕少华, 韩娜
基于δ-HSSVM的协同入侵检测方法
传统入侵检测方法检测速度较慢。为此,提出一种基于δ-超球结构支持向量机的协同入侵检测方法。增加参数δ,以控制超球内样本的数量,按照网络协议产生3类基于δ-超球结构支持向量机的检测代理,以协同的方式对其相应网络数据做出决策。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检测代理方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率高、检测时间少。
2011&Vol. 37&(21):&100-101,104
王春东, 陈英辉, 常青, 邓全才, 王怀彬
基于特征相似度的贝叶斯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传统贝叶斯入侵检测方法未考虑属性和属性权值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此,提出基于特征相似度的贝叶斯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利用相似度对网络连接数据的属性特征进行选择,抽取其关键特征,并降低属性的冗余度,以优化朴素贝叶斯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降低分类数据的维数,提高分类的准确率。
2011&Vol. 37&(21):&102-104
刘建国, 张军, 杨晓辉, 戴紫彬
有限域模乘专用指令设计
针对椭圆曲线密码算法中有限域模乘运算的需求,提出其专用模乘指令。利用指令域中的组参数实现算法多组模乘运算,通过对参数进行配置,使指令支持运算长度拓展,在模乘运算单元中实现Montgomery模乘算法,并设计素域和二进制域统一的硬件流水线,以及双域乘法器单元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有限域模乘指令和硬件运算单元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和较好的灵活性。
2011&Vol. 37&(21):&105-107
李志清, 傅秀芬
基于PCA的3种改进BP算法性能研究
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效率和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方法。对数据源进行特征降维,将获得的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识别。分析原始BP算法存在的问题,研究RPBP、CGBP、LMBP 3种改进BP算法,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BP算法相比,改进算法收敛速度快,漏报率和误报率低,能有效改善入侵检测的识别效果。
2011&Vol. 37&(21):&108-110
顾洋, 刘嘉勇
一种改进的多秘密共享方案
研究基于椭圆曲线的多秘密共享方案,发现其在多秘密共享时无法保证安全性,而且不能抵抗窃听和欺骗攻击。为此,给出一种改进的多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对于不同的秘密,采用随机的加密参数,以保证多个秘密同时共享时的安全性,通过加密发送的信息对抗窃听攻击,对参与者进行身份认证,从而有效抵御抗欺骗攻击。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011&Vol. 37&(21):&111-113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周红鹃, 祖永亮
基于后验概率制导的B-KNN文本分类方法
针对K最近邻(KNN)方法分类准确率高但分类效率较低的特点,提出基于后验概率制导的贝叶斯K最近邻(B-KNN)方法。利用测试文本的后验概率信息对训练集多路静态搜索树进行剪枝,在被压缩的候选类型空间内查找样本的K个最近邻,从而在保证分类准确率的同时提高KNN方法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KNN相比,B-KNN的性能有较大提升,更适用于具有较深层次类型空间的文本分类应用。
2011&Vol. 37&(21):&114-116
靳丽丽, 陈秀宏
有监督的二维分块局部相似与差异算法
为提高人脸识别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一种有监督的二维分块局部相似与差异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对原图像矩阵分块后,利用局部相似和差异算法中定义的2个权值矩阵,求解分块矩阵中的投影矩阵,将得到的投影矩阵按次序整合得出特征矩阵,以达到使原图像降维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能保持图像的局部信息,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
2011&Vol. 37&(21):&117-119
刘翔, 徐琪, 刘升
人工分割基元模型
图像分割过程中存在过度分割和分割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人工分割基元模型。赋予生命个体独立的大小和结构信息,以对应图像局部结构特征,定义独立的个体行为规则,使生命体更具智能性,结合生命整体行为规则和区域增长方法,模拟领地占领的过程,从而实现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2011&Vol. 37&(21):&120-123
梁鹏鹏, 柴玉梅, 王黎明
基于iTopicModel的关联文本分类算法
针对传统文本分类方法对文档间关联关系考虑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TopicModel的关联文本分类算法。根据类信息已知的文档归属于各个主题的概率判断主题代表的类信息,利用待分类文档归属于各个主题的概率及文本信息对文档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 明,当文档间的关联关系对类信息影响较大时,TC-iTM的分类性能优于传统文本分类方法。
2011&Vol. 37&(21):&124-125,130
陈超祥, 陈华锋, 叶时平
高分辨率影像中基于纹理的建筑区信息提取
在分析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的基础上,将纹理特征作为分类依据,通过对比实验得出参与分类计算的纹理特征参数为反差和增强反差,按标准距离选出最佳分类因子。选取绿色波段数据,使用改进的最小距离法自动提取影像中的建筑区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提取的建筑区信息识别率为95.4%。
2011&Vol. 37&(21):&126-130
宋仙磊, 刘业政, 陈思凤
基于周期项方法选择的季节性时序预测
根据每个单步预测序列各自具有的特征,通过周期项重构把多步预测转化为单步预测,提出一种预测方法选择策略。为每个单步预测序列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预测方法,利用选择的方法建模预测周期项,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趋势项的预测值,建立季节性时间序列整体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克服周期项多步预测的缺点,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2011&Vol. 37&(21):&131-132,135
何迪, 贾振红, 覃锡忠, 常春, 王浩
基于混洗蛙跳算法的频率分配方法
为提高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提出一种基于混洗蛙跳算法的频率分配方法。采用改进的最小间隔编码机制和选择性变异技术,加强全局最小搜索能力并提高算法收敛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微正则退火算法相比,该方法在频率分配问题上的搜索能力更强,在21小区系统中,能使可用频率数目从70个降至51个。
2011&Vol. 37&(21):&133-135
文静, 陈俊霖
基于粒子滤波的多模板笔尖跟踪算法
针对笔尖在书写过程中易受光线、阴影和速度过快等不利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多模板笔尖跟踪算法,利用笔尖的形状特点检测定位笔尖,在粒子滤波的基础上融合多模板匹配进行笔尖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采用较少粒子数的条件下,可以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较好的跟踪效果。
2011&Vol. 37&(21):&136-137,140
李燕燕, 闫德勤, 刘胜蓝
基于密度刻画的降维算法
针对LLE算法在数据密度变化较大时很难降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刻画的降维算法。采用cam分布寻找数据点的近邻,并在低维局部重建时对数据点加入密度信息。对手写体数字图像进行字符特征的降维,再对降维后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区分字符,具有较好的识别率,能够发现高维空间的低维嵌入流形。
2011&Vol. 37&(21):&138-140
许崇博, 王美华, 谭志标
自适应车流方向的跨道行人检测
针对视频交通事件监控中的行人检测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车流方向的跨道行人检测算法。利用运动历史图像计算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方向,通过学习获得运动参考方向场,并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依据参考方向场分析其轨迹的走向,以确定运动目标是否发生跨道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适应车流方向并有效检测跨道行人,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较高的检测成功率。
2011&Vol. 37&(21):&141-143
王伟, 毕笃彦, 孙恒义
基于改进ISOMAP的飞机识别算法
将流形学习方法应用于飞机图像识别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等距映射(ISOMAP)的飞机识别算法。根据飞机图像数据的高维性质,采用改进的ISOMAP对数据进行降维,在构造近邻图的过程中,利用Procrustes距离取代传统的欧氏距离。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的的识别率较高。
2011&Vol. 37&(21):&144-145
欧阳, 孙元姝
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策略
针对网格任务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策略。通过引入遗传算子增加对局部极值的扰动,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同时借鉴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粒子飞行经验,对青蛙移动策略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高效合理,能够缩减执行任务的时间跨度,并提高最优解的质量。
2011&Vol. 37&(21):&146-148
赵涛, 邓伟
结合PCA和FPD的傅里叶形状描述子
提出一种将主成分分析(PCA)与最远点距离(FPD)相结合的二维形状傅里叶描述子。利用PCA方法对二维形状进行归一化,对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重采样,提取采样点的FPD用于傅里叶变换,运用得到的描述子对二维形状进行分类。经该方法处理得到的描述子对仿射、旋转、噪声等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提升,对形状的局部特性描述能力更强。在手工工具数据集和仿射变换数据集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0.6%和93%,从而验证其有效性。
2011&Vol. 37&(21):&149-151
赵鹏, 常天庆, 魏巍, 张波
基于多Agent的战场目标分群方法
针对陆战场的态势识别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多Agent的态势识别系统战场目标分群方法。在陆战场目标分群过程中,管理Agent与实体Agent相互协作,以相似度计算作为分群的依据,考虑每个实体Agent的地形、相互间机动性能等因素,提出各自的分群方案,由管理Agent分发数据并合并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方法在地形分割中的分群错误问题。
2011&Vol. 37&(21):&152-154,158
解姝, 叶施仁, 肖春
社会媒体网页内容的分割与抽取
为实现社会媒体网页内容的分割与抽取,利用k-means算法识别出页面的频繁块并形成一个频繁簇集合,找出该集合中的主题频繁簇,对其中的频繁块结构进行自学习,无需训练样本,即可自动生成抽取规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抽取各种风格的社会媒体网页内容,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2011&Vol. 37&(21):&155-158
蒋佳颖, 王万良, 徐新黎, 王海燕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染缸排产问题研究
根据染缸排产过程中产品种类多、加工设备多、批量小、调度复杂等特性,建立染缸排产调度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并单、拆单方法,用于问题预处理,并采用量子遗传算法加以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求解染缸排产问题简单有效,且采用量子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优于传统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2011&Vol. 37&(21):&159-161,164
郭赛球, 阳王东, 祝青
改进的大规模本体分块与映射方法
针对当前大规模本体映射分块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大规模本体分块与映射方法。对本体进行预处理,把本体表示为有向无环图,将本体分块问题转换为图分割问题。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GPO算法对有向无环图进行分块,利用基于本体块结构和参考点相结合的策略找到正确的块映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映射方法的分块与映射质量较优。
2011&Vol. 37&(21):&162-164
张永, 黄成, 徐志良, 吴晓蓓
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模糊模型设计
提出一种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TS模糊模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匹茨堡型”实数编码的微分进化算法,对初始模糊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进行学习。微分进化算法的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模型的精确性和解释性。利用该方法进行一类合成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辨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1&Vol. 37&(21):&165-166,169
贾瑞玉, 宁再早
粒子群优化覆盖算法
在覆盖算法中,识别精度与泛化能力之间存在矛盾。为此,结合粒子群优化(PSO)具有的全局搜索能力,提出一种PSO覆盖算法。将领域覆盖算法中每一类样本形成的一组覆盖转化为粒子群,并在迭代过程中搜索出较好的覆盖粒子,从而得到一组个数较少且分类效果较好的覆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识别精度及较优的泛化能力。
2011&Vol. 37&(21):&167-169
肖华勇, 马雷, 温金环
用于数独求解的几何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
针对只有唯一解的数独问题(即标准数独),利用改进的几何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将几何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到数独中,解决数独求解过程中存在的局部最优解问题。通过实例讨论求解过程中最佳参数的选择,并得出较理想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数独问题。
2011&Vol. 37&(21):&170-172,175
赵倩, 胡越黎, 曹家麟
自然图像中的感兴趣目标检测技术
基于显著图的目标检测方法不能精确地找到感兴趣目标的位置,或在同一感兴趣目标上检测出多个感兴趣区域。为此,提出一种视觉注意机制和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相结合的算法。根据显著度和角点分布信息,从图像中获得包括单个目标的视觉窗口,并在窗口中采用FSVM算法分割目标和背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生物的视觉注意机制,分割效果较好。
2011&Vol. 37&(21):&173-175
章天则, 赵宇明
基于聚类和MRF模型的场景文字提取方法
提出一种从自然场景中提取文本区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候选文本区域的提取,以及候选区域是否为文字区域的判定。候选文字区域的提取,主要利用图像的纹理特征和HSL颜色空间信息,通过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函数,结合拉普拉斯掩膜与计算最大梯度差来实现。由连通域边缘密度信息、形状信息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判定候选文字区域是否为文字区域。经ICDAR2003数据库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2011&Vol. 37&(21):&176-178,181
陈佳佩, 卢元元
基于核函数的逆Fisher人脸识别
传统Fisher判别方法存在小样本问题,而逆Fisher判别方法的识别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核函数的逆Fisher人脸识别方法,在逆Fisher准则的基础上引入核函数映射,选取合适的核函数在高维空间里提取人脸图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持逆Fisher判别的鲁棒性,人脸识别率较高。
2011&Vol. 37&(21):&179-181
刘宏, 普杰信
一种改进的自然场景特征提取方法
基于场景全局语义特征描述符gist的自然场景分类方法在特征提取过程中计算量较大、识别精度较低。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提取方法,将3尺度的gist特征与梯度方向直方图特征相结合对场景进行描述,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加快了特征提取速度,提高了分类正确率。
2011&Vol. 37&(21):&182-184
邵增珍, 王洪国, 刘弘, 赵学臣
具有趋向向量及迁移特征的协同PSO算法
为提高PSO算法的搜索能力,提出一种协同粒子群算法CPSO-ADS。引入种群分布熵及群落差异度评价,用以有效初始化群落。给出趋向向量修正粒子的位置向量,提高算法收敛速度。运用占优子空间概念,通过评价子空间搜索价值确定种群的迁移方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搜索性能稳定,能以大概率收敛到全局最优。
2011&Vol. 37&(21):&185-187,193
图形图像处理
王鹤涛, 武栓虎, 张越翔
基于最小概率距离和改进PV插值的图像配准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概率距离和改进部分体积(PV)插值的图像配准方法。采用Powell优化算法迭代搜索对称KL距离的最小值,获取最小概率距离,将其作为配准测度,并利用改进的PV插值算法提高图像配准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互信息的图像配准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耗费时间,提高配准精度。
2011&Vol. 37&(21):&188-190
易三莉, 陈真诚, 林红利
稳健MM估计在扩散张量成像中的应用
在扩散加权图像中存在由热噪声产生的高斯分布偏差和生理噪声产生的异常点,最小二乘(LS)法对于高斯分布偏差具有较好的估算效果,但是对异常点不稳健。为此,采用稳健MM估计方法对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张量估算,将高失效点算法的估计结果作为初始估计值,进行两步M估计。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并能有效估算扩散张量。
2011&Vol. 37&(21):&191-193
王忠华, 邓鹤, 刘建国, 陈忠
基于形状保持的图像增强模型
针对对比度低、边缘模糊和噪声干扰强的红外图像,提出一种融合非线性扩散与全变分的形状保持模型。其中,模型保真项用于保持图像形状,保留边缘、细节信息,范数项用于图像去噪。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算法相比,该模型能更有效地去除噪声,保持图像形状,并增强图像对比视觉效果。
2011&Vol. 37&(21):&194-195,198
付燕, 鲜艳明
基于多特征和改进SVM集成的图像分类
现有图像分类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图像各单一特征之间的优势互补特性,提取的特征中存在大量冗余信息,从而导致图像分类精度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和改进支持向量机(SVM)集成的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能提取全面描述图像内容的综合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变换,去除冗余信息,使用支持向量机的集成分类器RBaggSVM进行分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图像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图像分类精度和更快的分类速度。
2011&Vol. 37&(21):&196-198
林娜, 倪林, 刘权
基于ADL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方向提升(ADL)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根据灰度共生矩阵角二阶矩的差异,将图像分割成平坦性不同的分块。对纹理信息较少的块,采用一般提升小波变换以减少变换时间。对纹理信息较多的块,采用方向提升小波以提高变换效果。结合多级树集合分裂编码和算术编码对变换系数和方向信息分别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与ADL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减少方向小波变换时间。
2011&Vol. 37&(21):&199-201
陆蓓, 陈法叶, 姚金良
一种改进的敏感图像过滤方法
针对现有敏感图像过滤方法误检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肤色检测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人体检测的敏感图像过滤方法。采用HOG特征提取人体目标的特征集,运用支持向量机训练人体检测模型,检验图像中是否存在人体,并结合肤色检测算法判别该图像是否为敏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复杂背景条件下的敏感图像,其精确度为90.2%、查全率为86.3%、误检率为3.5%。
2011&Vol. 37&(21):&202-204
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
陈琛, 杨玉庆, 闫娜
双模系统信道估计FFT处理器的硬件实现
针对GSM/TD-SCDMA双模系统的信道估计问题,设计一个32/128点可配置的FFT/IFFT处理器。采用一种新的4路MRMDF结构同时处理4路信号,并支持4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处理器能以较少的硬件消耗使数据吞吐率提高4倍,在110 MHz的时钟下,功耗仅为46.8 mW。
2011&Vol. 37&(21):&205-207
陈海, 单甘霖, 吉兵
刚体目标大机动飞行的仿真研究
分析典型航迹的特征规律,根据多段航迹组合生成航迹的思想,运用3种基本的目标状态方程模拟刚体目标大机动飞行的三维航迹。针对模型切换时的航迹平滑问题,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航迹仿真方法,以准确描述刚体目标的运动规律。修正基于航迹的刚体目标姿态角计算方法,避免模型切换时的姿态角振荡现象,便于相关应用的实现。
2011&Vol. 37&(21):&208-210,213
尤凯迪, 肖瑞瑾, 权衡, 虞志益
适用于多核处理器的簇状片上网络设计
提出一种新型簇状片上网络架构。该架构以二维网状拓扑结构连接各个簇单元,每个簇单元由3个处理器、1个直接访存单元和1个簇共享存储单元组成。基于该架构的多核处理器可以获得更高的通信效率及存储器利用率。在实验系统上实现3 780点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表明,在快速傅里叶变换应用中存储器的利用率能提升至79.5%。
2011&Vol. 37&(21):&211-213
裴洪虎, 郭锐锋, 邵志香
三角形二叉树在数控加工仿真中的应用
三角片离散法在动态显示时需要渲染大量的三角片,难以保证数控加工仿真的实时性与真实性。为此,利用三角形二叉树LOD模型实现三角片的分裂与合并,通过误差二叉树、制分裂及强制合并算法控制三角片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与三角片离散法相比,该方法的仿真效果较好。
2011&Vol. 37&(21):&214-216,219
吴允平, 李汪彪, 苏伟达, 蔡声镇, 刘华松
一种调制解调器短消息服务控制策略
为保证调制解调器(Modem)长时间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调制解调器短消息服务控制策略。设计基于串口DTR/RTS引脚的Modem断电重启电路,利用先入先出队列对Modem进行有序控制,通过期望应答值和超时策略实现对Modem异常状态的侦测。当Modem出现异常时,能将其断电重启,从而恢复功能。应用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2011&Vol. 37&(21):&217-219
何小亚, 翟正军, 贾卫松, 张萌
Linux下AFDX端系统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为使航空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络(AFDX)兼容Linux环境,设计并实现Linux环境下AFDX端系统的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基于Linux 2.6.23.1内核版本,采用PCI字符型驱动程序模式,并结合具体板卡硬件信息设计而成。测试结果表明,该驱动能使AFDX端系统在Linux平台下正常有效工作。
2011&Vol. 37&(21):&220-221,224
邵磊, 倪明, 王强
基于FPGA的Web服务定时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现代高速网络及高Web服务性能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Web服务器定时系统,实现定时服务模块及子模块的设计与验证。给出其与嵌入式RAM等其他硬件实现的对比和分析。该系统的时钟频率达125 MHz,可实现10万个客户端连接数的毫秒级定时服务设计要求,并移植到专用Web服务器的ASIC中。
2011&Vol. 37&(21):&222-224
姬祥, 董云卫, 王宇英, 凌恒
组态化嵌入式软件仿真系统设计
为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嵌入式软件仿真系统的设计水平,提出一种组态化嵌入式系统设计。集成仿真建模工具、仿真模型代码生成工具,实现仿真运行环境搭建和对仿真数据的实时监控,采用组态化的仿真方法,根据用户需求生成监控界面。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运行平台快速高效,监控环境良好。
2011&Vol. 37&(21):&225-227,231
闫梅, 张涛
空间科学实验仪器通用地面检测仪设计
针对目前空间科学实验仪器地面检测设备通用性差的问题,设计一种通用的地面检测仪。该系统具有硬件接口丰富、软件模块化、可重复配置的特点,可用于模拟星上主控平台,实现空间科学实验仪器在发射前的地面检测。结合工程实例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多数情况下的地面检测需求。
2011&Vol. 37&(21):&228-231
沈旭, 梁伟, 李婉, 叶凡, 任俊彦
动态量化的LDPC译码器结构
为降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译码器的复杂度,提出动态量化的LDPC译码器结构。针对传统并行结构,采用自适应动态量化算法、层调度策略以及最小和算法,在译码的同时调整信息量化方式,由此设计自适应估计电路,并统计幅值过大的信息比例。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能以较小的性能损失降低LDPC译码器的复杂度。
2011&Vol. 37&(21):&232-234,237
李智强, 李天瑞
小波阈值去噪在动车组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动车组传统信号去噪方法无法区分信号和噪声的高频部分,导致部分有用信息的流失。为此,分析失真的原因,研究小波阈值去噪方法。为提高小波去噪的精度,采用不同的参数选择方法,对动车组数据的处理进行实验对比,以得到更为合适的参数。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1&Vol. 37&(21):&235-237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编辑部公告
&&(1975年创刊
&&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
&&主编:江波
&&执行主编:曾宪荣
&&电话:021-
&&传真:021-
&&国内刊号:CN 31-1289/TP
&&国际刊号:ISSN
&&&&&· &&&
&&&&&· &&&
&&&&&· &&&
&&&&&· &&&
Computer Engineering
2010 &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沪ICP备号-2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澄浏公路63号(201808)&& Tel: 021- 传真:021- E-mail:.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及应用工程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