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国人身上有多少美国中国制造吗

美国人离不开中国制造 中国人离不开美国制造_经济时评_财经纵横_新浪网
美国人离不开中国制造 中国人离不开美国制造
.cn 日&10:03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袁晓明
  瑟娜?波基奥妮是一位美国自由撰稿人,她在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年不买中国产品”(AyearwithoutMadeinChi-na)的专栏文章,讲述了她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购买中国制造产品(MadeinChina)的日子。
  波基奥妮在专栏中声明,她并非是对中国产品有什么敌意,或者是希望自己不买中国产品的“壮举”可以从中国拿回一些工作机会,她只是想体会没有中国产品会是怎样的生活,她也想看看自己可以坚持多长时间不买中国产品。
  在去年年初开始“一年不买MadeinChina”后不久,波基奥妮4岁的儿子穿破了鞋。原本波基奥妮可以轻松地为儿子买一双10美元的中国产网球鞋,但如今却不得不花60美元为儿子买一双意大利产的球鞋。几个星期后,波基奥妮又非常心疼地花同样的价钱为女儿买了一双美国得克萨斯州产的鞋子。
  接着,波基奥妮的丈夫要过生日,根本就买不到非中国产的生日蜡烛。波基奥妮还发现,如今美国几乎所有的节日完全是由MadeinChina打扮,因为节日的装饰和礼物大多是来自中国的产品,为了不给孩子们中国制造的礼物,波基奥妮的丈夫不得不自制礼品。更有意思的是,波基奥妮感叹,以爱国著称的美国人,在其车后备厢上的美国国旗也需要中国制造的磁铁才能吸住。
  在一年不买中国产品后,波基奥妮有些无可奈何地告诉她的美国读者,如今仍然可以过没有“MadeinChina”的日子,但那样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越来越费钱。最后,波基奥妮坦然承认,十年后,她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尝试“一年不买MadeinChina”的日子。
  波基奥妮的这篇专栏发表后,立即成为当天Yahoo评论栏目中最流行的专栏。可见,波基奥妮的经历触及了众多美国人的神经,他们也许也清点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多大程度上依赖于“MadeinChina”,许多美国人也许会非常钦佩波基奥妮居然有如此的勇气坚持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事实上,许多中下收入的美国人现在也不敢参与这类不买中国产品的运动,因为他们如今就不能过没有“MadeinChina”的日子,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喊“中国抢了美国工人饭碗”的政客没有政治市场的根本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下结论,如今美国大众的生活已经离不开“MadeinChina”?答案是肯定的,可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中国人是不是也已经离不开“美国制造”(MadeinUSA)?
  我其实不主张任何团体形式的购买抵制运动,因为那是愚蠢和不理智的行为,但我的确希望有中国的家庭也能像波基奥妮一样尝试一下“一年没有MadeinUSA”的日子,这并非是为了抵制美国产品,只是看看中国人能不能过“一年没有MadeinUSA”的日子。
  以我看来,中国的家庭并非是不能过“一年没有MadeinUSA”的日子,但也会遇到波基奥妮相似的艰难,尤其是对于中国城市居民来说,没有MadeinUSA就意味着要过没有电脑(微软的视窗平台)、没有互联网(美国的浏览器软件)、没有姚明(NBA)、没有好莱坞大片、没有快餐,没有耐克等许多的美国品牌的日子,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不便。
  毋庸置疑,过去几十年开放的全球经济让中美两国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可谁对另一方的依赖更大呢?这其实是一个“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问题。很明显,美国人家里的中国产品远远超过美国产品,而在中国人的家里,仍然是中国产品更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更大?
  如果从有形的产品以及现实的状况来讲,按波基奥妮的话,美国家庭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中国产品,但在无形之中并从长远来看,美国产品却可能让中国人有更深和更长久的依赖,因为美国向中国输出的是理念、文化,以及生活时尚。
  当今,有这样一个理念,无形的优于有形的,长远的胜过短期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国那些有远见的智库并没有对中国产品的“入侵”表示出多少忧虑,并相信随着中国人消费水平提高,中美贸易的差额能够缩小,美国大众也没有义愤填膺地积极参与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去抗议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
  同样的,中国的一些国学大师们也没有必要担心中国会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荡然无存,相反的是,中国完全可以从用最短时间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那里学习强国之道,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是要建立和实行民主、发达、和谐、平等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国家自身传统文化阻碍以上理念的建立和实践,即便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统文化本来就需要改革,西方的宗教改革使西方开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时代,并为西方科技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当今中国在文化、理念和体制上也应该需要类似的改革,这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的发展将有无可估量的影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栏目。
【】【】【】【】【
】【】【】【】
 经济时评栏目 相关链接
 袁晓明其他文章
 东方早报其他文章
电话:010-4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2被浏览563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挑战“中国制造”,美国人要自己生产自行车,结果尴尬地发现……
关键字: 挑战中国制造美国生产自行车美国自行车生产能力美国自行车美国挑战中国制造
美国威胁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声音近日不绝于耳,然而讽刺地是,美国却最早尝到了贸易壁垒的恶果。
据《每日经济新闻》8月19日报道,美国人此前靠转手销售中国自行车赚得盆满钵满,但因美国政府对中国自行车设置贸易壁垒,企业在想要重新生产自行车时遇到了重大挫折。
虽然外媒对重新开张的美国本土自行车生产厂家褒奖不断,但企业负责人却表示,“我的竞争对手都当着我的面恭贺我的工厂开张,但我知道他们在心里已经呵呵地笑开了,就等着看我的笑话。”
目前,美国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行车生产能力,要想重新生产,所有的零件都需要进口。生产商表示,希望美国政府要维护“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不对中国进口自行车产品征收高关税。
彭博社网站截图
自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以“自行车王国”著称,飞鸽、永久和凤凰牌自行车更是几代国人的经典回忆。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6年我国自行车总产量为8518.3万辆。彭博社估算,这其中有大约1800万辆出口到美国。
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扳回一点贸易逆差,美国人也开始琢磨起了自己生产自行车。
阿诺德·卡姆勒的家族三代人投身自行车行业已有五十多年。但从1991年起,卡姆勒家族就关停了在美国的工厂,转型成为单纯的代理经销商,在美国销售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
▲肯特重新开张的曼宁市工厂(图片来源:彭博社)
据彭博社8月17日报道,卡姆勒家族旗下的肯特集团在南卡州曼宁市重新开设工厂,生产“美国制造”的自行车。
但是雄心勃勃的肯特刚开工就遇上麻烦,由于长期以来美国企业几乎没有生产自行车的经验,所有零部件需要从亚洲国家进口。
因此肯特集团CEO阿诺德·卡姆勒向特朗普呼吁,请他不要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否则会连累肯特这样的美国本土制造企业。
沧海桑田,时隔26年重新生产自行车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美国的自行车制造“世家”卡姆勒家族一定有着深刻的体会。
卡姆勒家族三代人入行五十多年,就经历了从自主生产到关停工厂再到重拾制造业的转变过程。他们家族对自行车行业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的态度,也从支持变成了反对,而这一切都和中国制造息息相关。
▲肯特集团CEO阿诺德·卡姆勒(图片来源:肯特集团官网)
卡姆勒家族在1970年代开始投身自行车产业时,正值美国自行车行业的黄金时期。彼时美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基本都由美国本土企业满足。那个时期美国每年生产自行车大约1500万辆。
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市场风云突变,因为中国生产的自行车开始大量出口美国,彻底改变了行业格局。除了极少数几个高端品牌以外,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冲垮了美国几乎所有的自行车生产工厂。
1991年,肯特集团关停美国工厂,开始转型做进口代理。
据CEO阿诺德·卡姆勒预计,2017年肯特集团将从中国进口260万辆自行车。依靠强大的零售分销渠道,2017年肯特集团有望实现2.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肯特工厂生产车间(图片来源:彭博社)
尽管依靠转手销售中国自行车赚得盆满钵满,肯特集团还是决定时隔26年后重新自主生产自行车,力争今后能达到百万辆级别的年产量。
彭博社本周四(17日)报道,肯特集团在南卡罗莱纳州曼宁市重开了一间自行车生产工厂,占地20万平方英尺(约合1.9万平米),雇佣员工130人。
这间工厂开工已有几个星期了,按目前的趋势计算,年产量可达35万辆,距离肯特集团的百万辆目标还相去甚远。
开工遇尴尬,零件全部需要进口
对于肯特重开自行车生产工厂一事,美国媒体给予了非常热烈的回应。福布斯杂志称,卡姆勒家族将制造业工作带回美国本土,“正是特朗普总统最乐意看到的”。
但是风光背后的沉重负担,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阿诺德·卡姆勒对美国记者们表示,“我的竞争对手都当着我的面恭贺我的工厂开张,但我知道他们在心里已经呵呵地笑开了,就等着看我的笑话。”
那么,肯特集团CEO何出此言呢?
原来经过中国自行车二十多年的冲击,除了几个产量极小的高端品牌以外,美国本土基本丧失了量产自行车的能力。
▲肯特工厂从德国引进的轮胎安装流水线(图片来源:肯特官网)
肯特的自行车厂需要40个左右的零部件,最终阿诺德·卡姆勒考察得出结论,所有零部件必须全部从亚洲进口,美国本土厂家竟没有能力满足供应任何一个零件。
阿诺德·卡姆勒对福布斯杂志表示,自己在开工前曾考察了几十家美国本土企业,但没有一家能够提供合理的报价。即使算上高额的海运费用和仓库保管开支,从中国等国家进口的自行车零件依然比美国本土货便宜太多。
阿诺德·卡姆勒哀叹道,“美国的自行车行业真是哀鸿遍野,这么多年被冲击得连半点生产能力都没剩下了。”
美国自行车业界呼吁:请不要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
由于特朗普近日发出“贸易战”威胁,要对中国和墨西哥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的自行车生产业界对此十分紧张。
阿诺德·卡姆勒对彭博社强调:“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关税壁垒。美国政府对美国制造业的帮助应该落到实处,对华提高关税最终会伤害到美国的制造业公司。”
▲肯特公布的山地车样图
然而,美国自行车业界的态度并非一直如此。
彭博社文章指出,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自行车厂商还希望效仿如今的欧盟模式,以高关税阻挡中国自行车产品进入本土市场。
据欧盟自行车行业官网(Bike-EU),目前欧盟对中国出口的自行车征收48.9%的超高关税。
正因为如此,同样的中国自行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要比在美国贵上三分之一左右。
根据欧洲自行车厂商联盟(ConEBI)的报告,2016年欧盟成员国共生产约1267万辆自行车,进口仅800万辆左右。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到葡萄牙、匈牙利,总计有4.5万个自行车行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依靠关税保护勉强存活着。
但如今,像肯特集团这样的美国自行车商完全转变了态度,不再支持欧盟式的产业保护。
他们180度大转弯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自行车行业已对中国产生了高度依赖,高关税最终的受害者还是美国人自己。
在1971年曾经生产了超过100万辆自行车的美国施魏因集团也表示,希望美国政府要维护“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不对中国进口自行车产品征收高关税。
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中国的自行车生产能力近年来一直稳定维持在8000万辆以上的水平。
而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自行车总产量为8518.3万辆,其中脚踏自行车产量为5303.3万辆,助力自行车产量为3215万辆。
中国掀起的共享单车热潮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出行方式,中国制造的自行车也行销全世界,甚至对美国、欧洲的自行车行业生产格局造成了影响深远的冲击。
原标题:挑战“中国制造”,美国人要自己生产自行车,结果尴尬地发现……
责任编辑:吴娅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制造 中国制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