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有什么问题出了什么问题?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教育是如此重要,不仅国家把教育提升到很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且对教育的投入占国家收入的比重也相当高,民众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也很高。教育成了人人都谈的热点与焦点。可能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大家对教育更多的是埋怨与指责、失望与悲观。社会对教育是一边倒的批评声音,教育真的如此让人恨其不争吗?
教育存在问题是肯定的,教育还没有让人民满意也是现实的,它还需要不断改革。增强教育从业人员的民族与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提升他们的专业精神和素养都是破解教育困境的策略与路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对教育功能的抬高、对教育目标的降低,是教育需要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所谓对教育功能的抬高,是认为教育无所不能;对教育目标的降低,是将教育降格为考试的替代品。因此,教育要勇于说“不”。
教育要向自己说“不”。任何行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任何行业存在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它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还取决于它自身的净化能力。教育也不例外,它需要不断地自我净化和改革,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与民众。
教育要向行政化说“不”。作为一门科学,教育独立于世的时间还不长,甚至有些学者并不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因此,教育从业者的专业性自然就没有得到大家的广泛尊重。
教育的专业性体现在教育决策、教育理解、教育评价、教育策略、教育分析和教育技能等方面,它们都非常重要。然而,当前,以行政思维思考教育,导致以行政管理替代教育管理、以行政评价替代教育评价、以行政分析替代教育分析等,出现大量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很多非教育本质的问题被过多强化,而教育本质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关注。
教育繁荣的背后有不少荒漠,教育外在的改变替代教育内在的变革,教育规律得不到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能力被行政化所扼制,这使得教育缺乏从内而外的发展动力。
教育要向功利化说“不”。教育功利化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唯一论和教育评价的功利化。教育的价值是多元的,表现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教育目标的唯一论让教育沦落为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工具,走上了功利化这条不归路。教育功利化体现在学校评价、学校办学价值取向、教师教育观念、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
面对功利化教育,我们要有说“不”的勇气与担当,而不是观望与等待。如果只是观望与等待,教育就会越来越变味,教育功能就会越来越窄化,教育的价值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教育要向资源化说“不”。教育内部的“残酷”竞争是出于什么目的?有人说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无须竞争,只需静下心来在改革中创新,在努力中前行就好。
而竞争是为了让学校(区域)获得更好的资源,有了更好的资源就会拥有“优秀”和“成功”的业绩与口碑,从而拥有更多资源,更多资源又会带来更多荣誉、口碑和业绩,这样,教育效果自然就会分出高低,一些拥有更多资源的学校(区域)自然就容易站在行业的聚光灯下。
为了获得资源,各种各样的竞争层出不穷,这使得教育的发展变成了对资源的争夺。这是因为我们的评价只关注终点的结果,而没有关注起点的不同。教育需要优质化,但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达到优质化,而不能仅凭优质资源去达到优质化。
教育资源不是为了让某些人成为什么,也不是为了让某些事得到改变,而是要为每个孩子营造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而这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其中,让教育资源实现均衡配置又是基本条件。没有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是不可能让孩子获得均衡教育的。
教育要向外界说“不”。教育(学校教育)无论对社会体系,还是对个人成长都有一定的影响与作用,但不一定会起到关键作用。面对外界对教育的要求和需求,教育者既要有担当,也要遵循规律,还要面对现实。这不仅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也可以促进人们理性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教育要向教育万能化说“不”。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公民素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时下出现了教育功能扩大化的现象。
只要有热点、焦点问题出现,就会被某些人深挖精推,如此教育就难免成为“功臣”或“罪臣”。其实,这不是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一旦人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观念、规范的行为,它们是否会终生不变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有科学的研究。
教育要向教育责任化说“不”。教育是教己育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要有不断修正、纠错的能力,要有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其次才是要有知识、技能、交流的素养。
教育工作者还要有主动担当的职业意识,这种担当不但是职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的需要。
教育只是社会上诸多行业的一种,它不能承担社会中的大多数责任,大家更不能形成教育责任化的观点,把社会上几乎所有不良现象都归咎于教育。教育责任化不仅会导致大家战战兢兢办教育,还会让教育偏离规律,甚至会导致对有些问题的思考避重就轻。
教育要向教育妖魔化说“不”。近几年,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公信力受到质疑,针对教育的各种批评声此起彼伏。面对教育的问题甚至错误,教育系统一定要有自我修正和改正的决心与措施。
当然,人们也不能因为某些人、某些事就对整个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甚至整个教育系统予以否定。要教书育人,首先需要教育者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业如何能够有益于社会?一个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群体如何去帮助、引导、启迪别人?
要让一个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得到社会认可,不仅需要他们自身拥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修养,还需要社会客观、公正地评判,因为这关系到教育的生态。
教育无疑是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基础性事业,教育强则民族兴,教育要在社会上站立起来,不仅需要自身的成长,也需要社会的帮助。夸大教育问题、恶搞教育现象,把教育妖魔化,不但不会帮助教育健康发展,反而会让教育走入歧途。
教育说“不”,不是因为教育强势,而是因为教育要正视问题;不是因为教育要推卸责任,而是因为教育要有所担当;不是教育的特权,而是教育的服务;不是教育的停滞,而是教育的进步;不是教育的守旧,而是教育的改革。教育是服务行业,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教育的天职,对社会的质疑,教育应积极回应和改正,但教育也要敢于说“不”,这只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教育。
(文章选自源创图书《做有温度的教育》,方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标题为小编自拟,原文标题为:教育为什么不说“不”)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前言:为何我们没有美国,俄国,日本人爱自己的祖国。为何我们的宣传多年不见成效,口号停留在嘴上,宣传品上,与实际脱节。读了这篇深度好文,心里就亮堂了。明白了问题所在。但既使明白了,有人却不想有任何变化,这也是关乎他们的命脉与切身利益。
中国的爱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总是把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其外交政策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外交政策是受民族主义所驱动。这方面的文献也越来越多,给人的印象好像是中国人有多么排外、多么厌恶西方或者其他国家。在亚洲,日本更是把中日关系的恶化,归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所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
的确,受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影响,中国政府推行了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以确立年轻一代的国家认同。当时领导人的判断是,年轻人之所以推动和参与激进政治运动,是因为过分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教育运动通过不同形式延伸至今。近年来,电视上尽是无穷的抗日战争的片子。但很难说这种爱国主义教育运动是成功的。就拿中国对日本的认同来说,这些年来,中国人不远千里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电饭锅、感冒药、安全套等等日本商品,疯狂程度令各国惊讶。对欧美国家的商品也如此。这里并不是说买日本商品或者到日本购物,就等于不爱国了。现在的中国人有能力把对一个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这个国家的产品认同分离开来。吃麦当劳和看好莱坞大片不见得是爱美国,穿戴欧洲名牌也不见得是爱欧洲。实际上,如果爱国主义不能超越“不买日货、买国货”的初级阶段,就会是贫穷的爱国主义。不过,在东亚的环境里,人们的购物行为也确实能够反映出有关爱国主义的一些问题:在韩国很少看到日本车,人们都是以买国货为荣的。
如果物质商品还说得过去,代表文化认同的文化产品又如何呢?德国人在18世纪和19世纪构建德国民族主义时,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实际上,在所有国家,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都是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哈日”“哈韩”,已经发展到不可理喻的程度。没有人会否认一个国家文化开放的重要性,中国需要引入大量的国外优秀文化,现在这方面做得大大不够,文化市场仍然是很封闭的。可惜的是,西方和日本的色情低俗文化在中国到处都是。一些人说,色情文化也可以理解,因为它满足了一部分中国人的需要。但主流文化和色情化不分,那又如何解释呢?日本的AV女优,即使在日本也大都流行于地方小报,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等机构纷纷邀请她们登台捧场,消息公然见于主流媒体。
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教育至少必须增加人民的民族性,而不是相反。为什么“反日”教育的结果促成了民众的“亲日”呢?“反美”教育导向了民众的“亲美”呢?这就需要反思那么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政府部门一直在主导这场运动,是爱国主义的物质和思想的供应方。出现了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反思。稍作分析,不难发现爱国主义教育运动过程中的诸种不足和弊端。
党化的爱国教育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主题不明确,而且泛政治化。在很大程度上,爱国教育运动演变成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宣传。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等不是不可以宣传,因为在中国的环境中,它也是爱国主义的一部分。不过,党的意识形态并不是爱国主义的全部,并不能涵盖爱国主义的广泛内容。并且,党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精英意识形态,很难为普通民众所理解和接受。
一旦爱国主义教育被党化,历史虚无主义就变得不可避免。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批评历史虚无主义,但不同形式的历史虚伪主义还是层出不穷,甚至变得更严重,不同知识群体都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以自己的方式搞历史虚无主义。道理很简单,一旦党化,很多事情就说不清楚了,例如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如果超越党的意识形态,把国共两党的历史置于近代以来国家追求独立和建设的大背景下,就容易还原历史的真实。
同样的道理,过于强调党化,人们便要对各种事物进行“削足适履”式的处理来符合政治的需要。例如抗日战争片子,这些年已经制造出多少毫无思想性和严肃性,充满无聊的娱乐性甚至色情性的电视片?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出好莱坞式的融合思想性、严肃性和娱乐性的大片来?爱国主义永远是好莱坞大片的主题。为什么中国的片子往往给人们相反的教育?
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读物,因为太注重要单方面灌输给老百姓,就演变达成泛泛而谈和廉价的道德教义,根本没有留给人任何思考的空间。没有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就不会对该事物产生长久的爱。国家事务亦然。
单向灌输式教育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容不得不同意见,最后导致了该意见的退出,甚至走向反面。爱国主义尽管有人们本能的一面,但也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上。灌输式的教育只能接受,而不能反思,更不能拒接。以这种方式所接受的观念没有可持续性,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思想就会发生巨变,从爱国走向爱国的反面。因此,对西方和日本非理性的批评,最后导致了人们盲目的“爱”西方和日本;同样,非理性的和盲目的爱国主义宣传,经常导致人们的反感。
就国家政策而言,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并没有和有效的社会政策结合起来,导致过于虚幻而不实。爱国主义教育尽是些大道理,和老百姓的生活毫无关系。看看其他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国民教育,往往能够和国家的社会政策有效结合起来。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你凭什么叫人家爱国?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面对一个多种族的社会,其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有效。在李光耀先生看来,如果新加坡的每一个居民都成为了国家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所有新加坡人的爱国主义就有了物质基础。基于这个认识,新加坡政府实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把新加坡人和新加坡社会连接在一起。之后,新加坡的各种社会政策都能强化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在社会科学里面,有很多文献都论证了社会政策和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之间的关联。这在所有国家都是如此。道理不难明白。社会政策是近代以来实现公民权的最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只有充分享受公民权的老百姓,才会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
只有穷人爱国
更为重要的是,精英阶层的“不爱国主义”不仅消减了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效果,更是为社会的不爱国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在党内、在政府、在学校、在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精英们说起爱国主义滔滔不绝、洋洋洒洒,但老百姓所看到的是他们都拼命地把自己的子女和财产放到国外。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上上下下都出“裸官”,为世界所少见。一些精英为了个人的哪怕是一点点私利,而公然出卖国家利益。“裸官”的现象直到近年才得到关注和纠正。几乎在所有社会,中产阶级是爱国主义的主体和载体,中国则不然。人们说,中国只有穷人是爱国的。这话尽管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很多事实。原因在于,穷人走不掉,要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国家,而中产阶级则随时都可以离开这个国家。不过,这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如果精英阶层不爱国,只有穷人爱国,这个国家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而且可能。不过,它必须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爱国主义并非一定要由国家来推动,而是要由社会力量来推动。一旦由执政党来推动,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党的意识形态问题,很多问题就不好处理,因为现实地说,执政党必须考虑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性。所有国家的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是国家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执政党的一部分。考量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如果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仍然以执政党为主体,人们就要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相对区别开来,通过大力塑造国家意识形态来增进爱国主义。
在政策层面,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讲唯心主义,也要讲唯物主义,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唯心主义要强调,因为爱国主义表现为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情怀,光有物质主义也很难产生对国家的忠诚感。但如果光有唯心主义,爱国主义就会演变成为简单的道德主义,爱国情怀也很难持续。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在这方面也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
就塑造爱国主义来说,今天的中国面临三重冲击,即现代化、商业化和全球化。现代化往往对传统文化构成全面的冲击,而传统文化在任何国家都是爱国主义的载体。就商业化而言,中国传统爱国主义一直是建立在农业文明之上的,现在商业化来了,人们观念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包括爱国主义。看看知识群体(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塑造者)的情形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全球化表明人、财、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统的国界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随着人们居住地的变化,人们的政治认同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很多人的日常行为来判断,很多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仍然淡薄,甚至虚无。没有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强大的国家认同感,那么国家很难成为强国。或者说,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崛起,中国即使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崛起了,国家的强大仍然是虚幻的。历史地看,爱国主义的崛起可以导致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崛起也会导致爱国主义精神的崛起。不管何者为先,都说明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那么,中国如何在面临多重冲击下塑造和建设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呢?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执政党所要思考的,更是所有精英人物和老百姓所要思考的。
――摘自联合早报郑永年专栏2016年6月21日刊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6-06-24 07:40
言行一致。
领导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发表于:16-06-24 10:56
狂买日本货,将日本的经济买跨了,就是一种爱国方式
发表于:16-06-24 12:03
爱国,不是专门做爱国教育出来的,靠欺骗 洗脑,教育出来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是脑残
国家爱人民,人民感受到国家对自己的爱,
在自己的国家能享受到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多的对他的尊重尊敬,人身自由和社会福利保障,
让每一个公民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下,人身各项的自由和人权神圣不受侵犯,生活得有尊严,
他们自然会爱国的
发表于:16-06-24 12:53
有没有可能有用爱国主义绑架国民。自己不能生产出好产品,不能拍出好电影,又怕人们不买自己的东西,又怕人们不看自己的作品,所以就说不买自己做的东西就是不爱国,不买票看自己拍的电影写的作品就是不爱国。就是想叫国民多买自己做出的东西,自己多赚点钱。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吐血整理最全中国教育的三十大弊端
吐血整理最全中国教育的三十大弊端
都说中国现行教育存在很大弊端,那么这些弊端具体是什么呢?现在,让小编为大家细数一下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三十个弊端吧。
第一弊端:职员数量严重超标
从幼儿园到大学,职员形成一个庞大的寄生群体,像吸血虫一样,在榨取着有限的教育经费。这……
都说中国现行教育存在很大弊端,那么这些弊端具体是什么呢?现在,让小编为大家细数一下从到教育的三十个弊端吧。
第一弊端:职员数量严重超标
从幼儿园到大学,职员形成一个庞大的寄生群体,像吸血虫一样,在榨取着有限的教育经费。这一现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表现尤为突出。好多学校职员的人数比多。这些人闲散无事,养尊处优,几个人干一个人的活,但是,这些人都是有背景的。这是教育界改革艰难的主要原因。
第二弊端:教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里,特别是各级重点大学。先巧立名目,骗取国家的科研经费拨款,然后再狂花滥用。主要用在吃喝玩乐上,这是时下某些大学人最可耻的一面。因为,这钱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分量太重;白白的糟踏,可谓是良知丧尽。
第三弊端:城市和农村教育的二元化使农村更加
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农村,而国家和地方政府主要的教育资金投入却流向了城市。中国辍学的儿童和少年主要在农村,没有良好的教育作基础,农村只能在发展中越来越落伍。穷的更穷,落后的更落后。
第四弊端:招生的腐败贻害无穷
由于教育资源的紧缺,使得各级学校甚至是幼儿园的招生都充斥着暗箱操作。使得掌握这一资源的人有了谋取私利的广阔空间。特别是重点学校和各种艺术、体育类招生,金钱交易是赤裸裸的。
大学自主招生。大学自主招生无可否认也可以招进一些奇才。但是看看大学自主招生中那些怎么答都算对的&神仙题&,势必又给教育腐败制造机会。 保送制度。保送生固然有一部分确实有真才实学,但保送制度也为教育腐败大开方便之门。很多保送生水平一般。南京某大学去年一名保送研究生,入学后专业不怎么样,学位英语竟然只考了30分。 据说该生父亲是江苏省某官僚。 不正派的硕士博士导师借专业课程自主命题之机营私舞弊。
第五弊端:校长负责制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这一制度有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但不适合当今的中国。因为没有配套的监督机制,权力失去了有效的制约。校长仅靠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是无法约束权力下的欲望的。绝对权力下不可能有民主气氛,更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这样条件下,教育是扭曲的。
第六弊端:高考不同的分数线有失公平
同样的考题,却因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大学所在地和外地的不同,地区和省的不同等不同因素而划分不同的录取线。现在,为了维护这种不平等,有的地方干脆自己出题,自己来划录取线。 这种维护特权的做法有失公平。 大学招生的地域不平等。中国目前的大学招生严重向那些占有最好教育资源的地方倾斜。占有最好教育资源的地区学生智力并不比其他地区好,其他地区小孩刻苦的多。如果各个大学在全国统一录取分数标准,那么考生最多,最刻苦的山东,河南两省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势必大大增加。
第七弊端:基建中的腐败
基建的腐败主要发生在城市的各级学校。随着各级政府财力的增长,用在改造和新建校舍、操场上的教育经费投入越来越多,腐败表现在假招标和偷工减料上。用质次价高的原材料是主要手段,回扣是腐败的主要因素。
第八弊端:职称评定的虚假与浮躁
职称评定的泛滥和制度的僵化,使得有人能够投机取巧走捷径。论文的抄袭,文章的低劣,评奖的泛滥,已经成为教育界职称评定的三大弊病。忽视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有人甚至以此来牟利。如交钱就发论文,就评奖,还有学术剽窃等。
第九弊端:教学器材购置中的黑幕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多媒体器材大量进入课堂。如微机、电视,数码录像机,高级投影仪等。品牌和规格各不相同,质量也相差很大,好多厂家在教育界的销售攻关是以回扣的方式来贿赂相关的决策者和采购者,把质量差,配置低的产品卖给学校。这方面,电脑的问题最多。
第十弊端:全民学英语的代价太高
英语应该学,但不能全民都学。绝大多数中国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使用外语。全民学外语是民族自卑心理的外现。如果学英语的时间超过学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时间,后果是逐渐鄙视并忘记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还有,让学习者在这里消耗大量的精力,对创新和发明就无暇顾及了。这将是民族的悲剧,代价太高了。 还有就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意识形态占100分,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国家还这样吧。台湾1990年就不考三民主义了。意识形态课程浪费学生时间,浪费国家人力财力。
十一、 应试教育,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差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虽然每年都在改,可是改来改去总是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老师每天在黑板画来画去,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是重点,出题的人怎么出题,出题点在哪里。学生自然也是循着这些摸索着老师怎么出题的路子。如此之教育,试问将来他出社会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年代里,培养了这样的答卷高手,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是做好一张问卷能解决的吗?
十二、 素质教育薄弱,几乎没有自我生存能力
学生每天报着书本啃来啃去,满脑子的数理化符号、公式,看到食盐就说,给我点氯化纳。这样的学生也许是个好学生,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是什么样的人才呢?难道说我们要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爱因斯坦、牛顿之类的科学家吗?要不是的话,学那么复杂的物理化学做什么呢?而且,据我个人所知,许多物理化学成绩好的学生,也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只是知道题这么出,我就这么做。这样培养的人也算是人才?学生们的素质真的得到了提高吗?
十三、 缺少广泛的社会教育,致使学生思想幼稚、知识面狭窄
大部分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整日勤勤恳恳的读书做题,顶多看看新闻而已,有的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上学曾经听说我们学校有个学生,从小到大没去过和自家只有百步来远的一条街,不知道那条街的名字,最后,考上了中国某名牌大学。如此之人当然少之又少。可是在国外,们每天除了日常学习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老师指挥下做社会调查,了解各种最简单现象,诸如面包的整个生产过程,从播种到收割、磨面、烤制,让学生丰富社会知识和文化。然而我们做了什么?
十四、 道德教育不健全,学生思想素质越来越差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就有思想品德课,建立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这却使学生的反抗情绪变大,致使不遵守行为规范成为时尚,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有个女生还是我们班班长,做了一首打油诗曰:&上课就迟到,放学早掉跑。考试交白卷,你是我的爱&。那时候女生就喜欢这样的男生,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
十五、 没有法制观念,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
由于近几年改革开放后,大量的新思想打破旧了传统和道德体系,而我们的教育部门采取的方法不得当,让很多不健康的文化传到的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正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在没有正确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前提下盲目的把许多不健康文化作为时尚,诸如前两年风. 靡的《古惑仔》、前一阵子流行的《流星花园》,把这些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人带入了另一种幻境中,使本来就却少抵抗力的思想防御体系,一下子被打破。一时间打架、抢劫、争强斗狠、早恋、甚至在学生中有**,这些都成为时髦而且风光的事情。我就亲眼见过一个初中生在人前炫耀自己和多少个女孩儿上过床。在这样的学生面前,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你是否觉得这只是学生家长或者社会的错,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没有问题?
十六、 学习压力有增无减,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有的甚至变态
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一再提出给学生减负,可是由于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仍然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原则,致使老师们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得不仍然采取题海战术。而且,近些年采取综合考试,使考试范围更加海阔天空,老师们自然是采取多作题多练习的方法,以应对题型的大量变化和灵活性。学生的学习压力纯属有增无减。
十七、 老师素质下降,师生关系不融洽
教师的待遇一年比一年好,当教师正好成了一些没什么技能,又无能力开公司办企业的人最佳选择,有人还把当教师做为跳板。认为先当几年老师再说,以后再找别的出路,根本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才,更不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而且这部分混在教育机构中人,为人师表做出了许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我以前所在的一所高中就有一个老师屡次和女学生发生关系。这样的人能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
十八、 教育费用过高,与国民经济状况严重不符,上学已成为负担
有人曾经保守的算过一笔帐,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每年支出学杂费用大约要4000左右,到了初中和高中每年就要6000多,而上了大学之后,每年就有一万多的开销,这样下来十几年的教育,就是要近十几万的教育投资。作为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许还能承受的了,而作为北方地区,工薪收入的家庭实在是笔不小投入。夫妻两人的收入几乎大部分都要送给学校,学习如果再不好的学生,家长的心理怎么能好受,学生学习实在是种压力。
十九、 学校教育向经济化发展,已经不是为了让学生成才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也纷纷搞起了各种赢利性质的项目,学校也从以前追求升学率,改为了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转变,除了各种名目繁多费用外,利用学校场地、设备开办工厂和企业联合搞各种经营项目。老师也转变了思想,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开办业余培训班,有的老师甚至故意不把课程讲完,而是留在课外培训上讲。对此,家长们也是无可奈何。
二十、 升学考试,一卷定前程,使大量人才流失
辛辛苦苦十来年,就是为了一次高考,谁答了高分谁就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分数不够不要紧,有钱一样可以通行。几张卷子决定人一生的命运,难道考不上的这些人就不是人才了?考上的就成了人才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张志愿表的填写都能研究出学问来。一旦志愿填的不恰当,真是叫天天不灵了。好象是中国的人太多了,根本不稀罕什么人才,有的学校明知自己和清华、北大等学校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也瞪着眼睛说,只要你第一志愿没有填我们,就休想要我们录取你。就连一张志愿表都能决定人的命运。记得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一个中国的女硕士生,在国外留学,一不小心就被几家知名院校同时录取。相比之下中国的高等院校是不是该反省一下。
二十一、重学历轻能力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专,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分数论成败的高考制度造就了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的学生。只会学习不会生活的比比借皆是,德智体美劳全素质人才鲜有出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少毕业生到社会后,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差。
家长思想封建。总认为读书是孩子唯一的机会束缚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致于孩子没有一点的社会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
二十二、重教书轻育人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明显放松。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降低,给学生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困难。由于管理不到位,学生用于学习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学业荒废,厌学贪玩,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专和职业类学校中表现更为突出。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需要学校解决的迫切问题。还有就是教育方法单一、古板,采取灌输式;教育工作者大多数素质过低;学习压力过大、任务过重以致于孩子厌学。
二十三、重理论轻实践
这在一些文科专业里较为普遍,学校比较重视理论教学,一只粉笔一张嘴式的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学生在毕业前难以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造成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脱节,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聘不到实用型人才的原因之一。
二十四、重外语轻国文
可能每所大学里都开设英语课程,但却很少有大学开设我们自己国家的课。是我们的学生对国文掌握好了吗?非也!不少学生甚至大学生,连篇象样的文章都写不了,更不用提写毕业论文了。我看过不少中专和高职学生写的请假条,先不说字写的怎么样,单从假条的规范性上看,几乎没有几个人写正确,这样的学生还谈什么素质!在这方面,我们的国家教育是崇洋媚外的,如果你没有外语合格证书,想拿毕业证、评职称什么的都不可能,而从来没有听说必须有国语合格证书才可以怎么怎么的。也难怪近日教育部下文要求大学里必须开设&语文&课,这实在是不能再坐视不管的事情了。
二十五、重传授轻研究
大学应该是一个崇尚学术研究的地方。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应该拿出相当大的精力去做学术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也要开展有关的发明创造活动。在全国重点大学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在一般院校里,学术研究尚未成为风气。不是没有研究的能力,关键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潜心研究;出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校的教师缺乏研究动力,只是局限于传授课本知识。
二十六、重考试轻测试
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准就是考试及格,应试教育不仅存在于高考前,也渗透在大中专院校里。一些学校还停留在培养学生学习、考试合格予以毕业的水平,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测试则不太重视。国家在职业资格认证上也是采用考试的办法,只要通过国家指定的考试,就可以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而对于考试者从事该项职业的能力则不予考核,这种重视考试忽视能力测试的做法,造就有相当一部分有职业资格而无实际能力的&人才&。
二十七、重堵截轻疏导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这在一些采用注册入学的院校里更为突出。由于进入学校的门槛降低,使得一些成绩不好,素质不高的学生大量涌入校园,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不少学校的学生管理在理念和方法上还是沿袭传统的做法,重堵轻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要求。对学生逃课厌学、外出上网等违纪行为一味去做事后处理,去查去堵,却很少有人研究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形成了学校疲于围追堵截,而学生违纪现象屡有发生的局面。
二十八、重投入轻产出
国家一直提倡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自上世纪末开始,全国各地纷纷投巨资建设大学城,一些高校也扩建,甚至建新校区,使得全国的教育投入大多流入到了固定资产上,有的大学甚至背上了巨额债务,比如吉林大学的债务高达十几亿元。为了还债,不得以扩招学生,半这也难以弥补债务窟窿。与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学校不重视产出,有的学校不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几乎没有什么产业,一味地搞基本建设,忽视其效益,导致不少学校生计难以为继。
二十九、重形式轻内容
我国的每个行业都存在着这评估那评比的现象,教育概莫能外,国家对各级别的院校都规定有严格的条件,这对于从整体上控制教育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每到评估时,各参评学校都要忙一阵子,对照上面的评估要求和标准,一条一条地自查自纠,整材料,做文章,然后接受评估组的考核验收,这种评估方法,重形式而轻实际内容,被评单位不难过关。
三十、重硬件轻软件
随着高校的新建和扩建,一些院校变得越来越高档。而有些学校在建设中侧重校舍、实习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在管理、教育等软件方面却有所忽视,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教研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需要在软件建设方面下功夫。
调查本内容是否有用
上一篇:这是一篇关于中国教育问题,中国教育的弊端,中国教育的弊端的文章。弊端的根源及对策
中国教育备受民众的关注,也备受诟病。有人把问题归咎为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下一篇:我们不必避讳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这个一直以来中国教育的弊端,早就被专家和社会所诟病,这次更是明确了这个问题。以大学教育而言,每年毕业这么多大学生,却出不了多少有创新能力的“乔布斯”式人才。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而模仿跟风能力很强,这……
吐血整理最全中国教育的三十大弊端 相关推荐
{$str_relative_reduce}
吐血整理最全中国教育的三十大弊端 中国教育制度严重变态,中国教育严重变态,应试教育的十大弊端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教育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