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清华北大学生养猪、北大的学生,是不是不会勾心斗角!他们是不是很会合作,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是体力劳动者,我经

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留学率是多少?-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3">等{{ uList.length }}人邀请你回答
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留学率是多少?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 log.sign }}
可能对你的问题感兴趣
暂无相关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你已邀请15人,不可再邀请
一个小众话题,原来不想答复,偶然中看了几个答复,以为很悲伤,为当代社会中仍旧要把个人私家私权和政治等量齐观的乖谬,为粗鲁和屈曲却浑然不觉的无知,很想写下一点什么。清华本科毕业,如今在美国二十...
&&&&一个小众话题,原来不想答复,偶然中看了几个答复,以为很悲伤,为当代社会中仍旧要把个人私家私权和政治等量齐观的乖谬,为粗鲁和屈曲却浑然不觉的无知,很想写下一点什么。&&&&清华本科毕业,如今在美国二十年了。在你和我系从本科毕业起,陆连续续自费(申请到美国大学的奖学金)来美国的人占到一半左右,这一部分人险些都在美国得到了博士学位后留下了,没有返国,此中也有少数几个海归,但都是孩子生在美国、本身入籍之后,想必后路是留足了的。同砚中也有几个国度公派的,读学位的少,重要是访问学者,听说走之前签了约交了押金,这一部分出来一年之后根本上都归去了的。&&&&我本身曾经也动过心海归,十几年前曾有过机遇派归去,当时孩子小夷由了一下。过后我曾短暂悔恨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就释然了,尤其是看到我那些没有出国的同砚在冒去世送孩子出国之后,另有几个同砚三十好几了,决定一家移民加拿大,重新来过,为的是给孩子一个新的出发点,我忽然明白了我本身当初的“夷由”。&&&&客岁,我的一个海归同砚又选择归海了,在同砚中影响比较大,重要缘故起因是孩子的教诲题目。这位同砚在美国博士毕业后,到一所州立大学做了四年的助理传授(AssistantProfessor)后拿到终身(tenure),因厌倦了能看到在美国事变到六十岁生存的四平八稳,捉住一个机遇回到海内任教。不想他很快又返来了,缘故起因重要有二,一是对海内的人事干系难以适应,海归前他曾被允许过不少优惠条件,包括住房、启动科研基金、研究室、助理、家属摆设等,结果一半难以兑现,和领导会商的结果不睬想,同时又对同事的抵触感情感触很束手无力,归去后几年的研究事变和当初假想的“大展宏图”相距甚远。另一个紧张的因素是后代教诲,他的两个孩子生在美国,上小学后带返国插班,不停不适应海内学校的压力,忽忽不乐的时间居多,家长也要花出比在美国要多得多的变乱资助孩子,如今孩子要上高中了,同心埋头要回美国读大学,刚强到了搏命的地步。&&&&写了这么多,是想说说为什么出国尤其是到了美国后很难海归的题目。一是生存压力的题目。我多数同砚都是平凡人家的孩子,包括我本身,家里没权没钱,在海内的话买屋子要啃老,就业也没什么蹊径,在美国读书的奖学金就能买得起二手车,博士毕业找到事变就买得起屋子,不但不消啃老,还能反过来资助家庭,这就算贫民家的孩子早当家吧。二是孩子教诲题目,在美国孩子六个星期大就能送幼儿园,不像海内两岁才行,因此之前不得不拖累老人大概疲于奔命请保姆。大一些上学孩子的压力不那么大,有很多时间参加种种体育、艺术等活动(社区免费或用度很少),孩子的童年比较快乐。中学和高中阶段美国的学业要费力一些,有些乃至不亚于海内,但不会只为了一个“高考”这个独木桥,孩子可以有多种选择,因此生理压力要小很多,这也是我没出国的清华同砚会送孩子出来、海归的同砚又归海的重要缘故起因。三是人事干系大略,说诚实话,我在美国事变这么多年,根本上是做好本身本职事变就好,和同事和上司的干系比较大略,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事变,不必要完婚凑分子,也不必要为什么送礼,我个人私家很享受这种大略的人事干系。末了,另有不得不说的氛围污染、水污染……固然,每一种放弃的背后都陪伴着某种捐躯,譬如爱吃的街边小吃、与家人绕膝的团圆之乐,另有熟习的语言文化等。&&&&根据2015年中国与环球化智库对留门生返国后再归海的意愿观察,在918个受访者中有68%的留学返国职员表现有“再归海”的意愿,重要缘故起因见下:&&&&国底细况污染紧张(37.8%)&&&&海内薪酬太低(28.5%)&&&&找不到得意事变(26%)&&&&食品寂静题目(24.5%)&&&&不肯后代担当海内教诲(24.5%)&&&&买不起屋子(22.9%)&&&&难以适应人际干系(19.7%)&&&&对海归不认同(16.2%)&&&&末了我想说的是,选择出国和定居是个人私家的私权,私权的选择应该得到恭敬,上升到爱国和不爱国的高度来衡量不克不及不说是一种操行绑架,出国的人不肯定不爱国,不返国也可以说成不添乱的一种表现,不然爱国主义和侠义的、狂热的民族主义又有什么两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留学率是多少?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1人关注了此问题我不是北大的学生!我怎么样才能进北大看朋友!_百度知道
我不是北大的学生!我怎么样才能进北大看朋友!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进门的时候有可能会被查证,最多带上身份证,等个记就好了
采纳率:100%
以前北大是自由出入的后来因为校庆的缘故 北大出入需要学生证现在你可进行登记进入 如果不行只能情你朋友带你进去!!
进去就是啊 - - ~~~ 我12月去北大的时候保安问都没问就进去了…………除非LZ你长了一张太明星的脸,保安觉得你不像学生才拦你呢…………
北大西门,也就是很古典的那个门,需要身份证。因为游客多,而且节假日可能还要排会队。其他门,随意进。
你可以选择走路进去,当然,要是你喜欢的话,横着或者倒着走进去都行。大学哪里还有不让外校人进去的规矩,要是真不让进,TMD就是操蛋
我们学校就死不准进,TMD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北大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清华,北大学生的特质是什么?_百度知道
清华,北大学生的特质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严谨的自我行动,他们心中没有“名人”,没有权威!”这两个并不对立的口号之中同样显现着清华与北大的特质差异。   “从我做起”意味着一种踏实,我们不难理解,北大的校园里学生演讲从不间断:一丝不苟,全力以赴,自我使群体升华,袒露着积极的浪漫情怀。由此:“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一个属于理想范畴的具有感召力的口号,我们的同学仍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清华。我欣喜地看到,清华的学生大都将主要精力倾注于功课,埋头于学习,即使在社会风气相对浮躁的今天,自我融入集体,自我壮大社会!”北大:“从我做起
采纳率:70%
记忆力是大王,拼命学习,有远大理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北大学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生组之间的纠纷?-土地公问答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生组之间的纠纷?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生组之间的纠纷?
看了几个高票答案,基本就是吐槽两句而已。没有体验,就没有更深一层的思考。这场风波里,其实很简单的,可以分为四种人:学生、家长、老师和招生组。首先是学生,作为过来人,我可以肯定绝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此时,很有可能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光辉的时刻。加上我们的社会和媒体朋友的追捧,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不知道,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了解学校,好好选择志愿。作为一个高中生,有多少了解大学是什么样子,知道各个专业具体是做什么、学什么的?清华北大的招生组给了他们提供了五星级的宾馆、专车接送,状元们甚至还有北京免费5日游之类的福利;学校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媒体的采访纷纷而至,话筒和闪光灯铺面而来。对于清苦了十几年的学生来说,是啊,还管什么专业问题呀,还管什么学校问题呀,好好享受这几天明星的生活吧。其次是家长。恕我直言,目前大部分的家长,他们不知道哪所学校好哪所学校差,不清楚清华北大每个学校几十个专业分别是做什么的,在这个最重要的信息上面,他们完全不了解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嘴上重视实际心里根本没重视,心里重视潜意识里还是没重视)他们只能针对他们了解的东西做出判断和选择。能给多少奖学金;能上的专业以往的分数怎么样(所以清华的经管、建筑,北大的光华,每年的分数都高得令人发指,但是所谓的状元们都适合这些专业吗?);专业以后的“钱途”怎么样?之前北大招生组老师在一篇文章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清华承诺2w,打电话给北大说清华这边的情况,然后北大给了5w,家长转过头来又跟清华要,清华又给了10w。这件事情且不论真假。但据我所知确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不是在黑家长们,相反,我很理解他们,在你不了解其他维度的情况中,只能在已知维度的条件下取得最优解。然后是老师,其实老师跟学校,在这场风波中利益相关最少。他们只关心自己学校或者自己班上今年有几个清北。但是,老师们依旧不清楚两个学校的内在风韵和各个专业的实际状况。无法给出真正中肯的意见。另外一方面,老师们又对学生和家长有着巨大影响力,在被招生组“供着”的同时,也不由地想捞点好处。我高考前一年,我们高中连清华的自招推荐名额都没有;而我高考去清华之后,可能因为校长老师比较支持清华的工作,据说下一届有三个名额,甚至还有一个夏令营名额(最少可以加5分的那种)。最后是招生组。实际上,招生组们是责任最大、收益最少、任务最重的人。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在接受采访、发言、领取奖金以及和招生组们讨价还价的时候,招生组的人必须一个个找到全省高考前100名的学生的联系方式,需要耐心地跟学生解释各种问题,需要应付家长各种奇葩的要求,需要协调这100个考生他们的专业分配。与此同时还要和隔壁进行无休止的战争。当然,这是他们的工作,我们无需以此为理由为他们开脱。当然,也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激烈地争抢学生而妄加指责。如果我们简单地抛开清北的光环,抛开状元们的现实意义,这跟两家公司争夺客户有什么区别?至少,清北的人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抛开所谓的”面子”,撒干了汗水,磨破了嘴皮子,在既没有触犯法律,又没有妨碍社会的情形下,我们凭什么指责他们?这里解释下,为何招生组的人这么急着签约考生。专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全省前100全去进清华经管或者北大光华吧。但是这样一来,后面的考生就很有可能因为志愿的问题被挤掉!知道为什么你全省前20有些专业也没法保证了吧。只有前面的考生都确定了专业方向,后面的人才能做出正确地选择。所以招生组的工作保证了排名靠后(也只是相对)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专业,至少知道自己的选择会有什么后果。此外,最后一名的考生对分数的影响非常大。比如某个690的考生因为专业被挤掉,而另外一个650的捡漏去了一个冷门专业,当年该校在该省的分数线就是650,而隔壁可能是670、680,而分数线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判断学校和专业好坏的最佳途径。所以,为了明年的招生,今年拼了。总结就是:考生们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没有太多的主见(他们要是一锤定音早就没那么多破事);家长和老师没有掌握真正有效信息,只能通过奖学金、专业分数等此等条件来抉择;招生组有足够的信息,但是为了完成工作而部分释放信息甚至故意误导(我更相信所谓的诈骗者非北大,而清华只是拿此做文章)。他们谁都没错,只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而已。最后,作为曾经被抢的人,有两点切身的体会想补充:1. 高考出分那几天真应该多花时间在了解专业上,而不是草草签了就沦陷在招生组的“好吃好喝好招待上”2.身边大学的朋友对招生组的评价绝大部分是正面的,半数的人因为招生组他们才能来到现在的学校和专业。----------------------6月30号补充--------------谢谢大家的赞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更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吐槽我们跟隔壁。有些同学有疑问,清北的学生和家长是不是都来自较高的社会层次,有着很高的眼界?这样说吧,我身边的同学绝大部分来自中产阶级,(吐槽下农村户口确实很少很少),他们的父母能够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交得起上辅导班和资料的钱,在大一点的城市里从小到大接受“较好“的教育就够了。至于那帮达官贵人们呢?哪来这么多达官贵人,就算有,人家的孩子早早去上外国语学校了,保送国内外知名高校,还用跟我们在高考的时候拼勤奋、智力和运气?有,但绝对很少很少。当然了,清北学生家长构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单独开一个讨论区。此外感谢某知友提出清北状元可以得到各个院长教授接待。确实是好事。不过这种资源只有状元们才能享受到。此外教授们的世界还是有些遥远,毕竟大部分人毕业之后不会从事科研。而且院长们会说自己专业的一些槽点?至于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何在没有明确兴趣的时候选择专业,这就是其他的问题了。
知友们都答的非常好,我就来讲讲八卦吧。清华北大之间之间的抢人早已不是新闻了,但问题是为什么这次会闹到网上这么厉害。其实,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四川”。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四川的清北招生组可以说是全国清北招生组里面关系最差的一对了。至于原因和背景, @高大拙 已经讲得比较明白,我就我所知道的来补充下。从回答来看,我相信 @高大拙 应该跟我是同一所高中出来的,不然不可能把当年清华退档的这些事记得这么清楚和详细。清华与北大的四川招生组就是因为零八年的一位状元的争夺而逐渐交恶,最后演变为了各种各样的恶性竞争。这就包括当年为了报复那个状元及其学校,清华直接将其学校报了清华的所有人退档,而后者只能被北大出于道义接收。有很多网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清华有权退档?原因很简单,当时我们高中之所以有些同学敢报清华,就在于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弄到了各种加分,其中以体育特长生的20分加分居多。这在我们那个中学当时非常普遍:一个尖子班里,差不多有一半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加分,主要分布于成绩榜单的首尾两头,成绩好的和成绩坏的,成绩好的学校会给你省三好生、优秀干部之类,而尖子班成绩差因为家里条件普遍较好,有条件负担起3-4万价格的20分体育加分。我上高三的时候,班主任考前几个月就给我爸妈打过电话,建议我爸妈买这20分的保险。我爸妈最后还是拒绝了,当然这事儿也是他们高考之后才告诉我的。类似的买分加分的交易在我们那儿十分猖獗,清华北大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却默契地心照不宣,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可以从我们那个教育大市抢到更多的生源。然而,零八年清华退档的冲冠一怒打破了这种双方默认的潜规则,于是接下来就由好戏就开始上演了。因为零八年退掉了一批买了20分体育特长生加分的学生,所以清华之后就不好再承认这个加分了。于是,刚好从2008年开始,清华大学在四川的招生就再也没有承认过体育加分(当然如果考生的体育成绩真的很棒,能够通过清华自己安排的测试,加分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在之前却是一直承认的。这政策在2012年、2013年被清华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大肆宣传过,进而被媒体跟进报道,网友一片叫好。比如,南方周末就写了一篇《清华为何抵制四川高考体育加分》,在报道中,招生组负责老师称,此举只是“为了让更多的真材实料的优生进到清华大学学习”。后来这篇报道因为压力在网站上被撤了下来,只能在报纸和微信上看到。总体来说,南周这篇报道写得非常好。但是没有挖出清华出台这个政策背后的其他原因:口头说是因为公平与道义,但其实是为了保全当年冲冠一怒的合理性。不然,又该如何解释2008年之前就一直承认体育加分?在报道中,我没有找到“为何”的答案。并且,在所有被清华点名指出的学校中,零八将状元拱手献给北大的中学遭到批评的次数最多。这样的冲冠一怒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由于两个学校对于体育加分政策的不同,北大在政策的宽松度就领先了清华一截,也更容易吸引更多学生报考,清华如果想要从其手中抢到更多的学生,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手段,包括许以重金、承诺专业等等。花钱砸人这种事情据我了解也是刚好是在那几年之后出现的。第二,由于零八年突然不承认体育加分,清华与一批学校的关系其实恶化了,这其中首当其冲就是我曾就读的那所中学。事实证明,与招生组交恶这样的结果对于后来学校学生报考选择时的确有影响,清华北大也逐渐开始在绵阳等四川教育大市的学校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范围,比如我所知道的,绵阳中学就与清华关系非常要好,而从零八年之后,绵阳的竞争对手、我所在的中学就与开始北大称兄道弟、被赠校长推荐名额什么的。这不仅仅导致了招生组之间的关系恶化,学校与学校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但是,问题就在于,因为涉及到招生质量和指标的完成,一旦遇上状元级别的人物,两个学校还是要不可避免的要跨进对方的势力范围内,争抢高分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们。而一旦某个状元处于对于势力范围,而某方又必须要去抢的时候,另一方自然就不爽了。这就好比,道上两个相互看不爽的帮派已经原本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对方却因为这一边的东西更好要来争抢,于是火并就不可避免了。而如果一旦高分状元们出在了某个处于中间地带的学校,那么两方就争夺得更加激烈了,因为不仅仅涉及到了当下的利益,也有关于敌我两派长远的势力范围划分和发展。所以,清北招生组在四川的撕逼,不仅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肯定还会有。至于绝大多数状元们我,相信都会仔细斟酌这幸福的烦恼,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真正值得关注的,其实还是那些分数处于清北边缘的孩子,他们中不少人因为学校和清北关系好坏的原因,去不了自己清北二者中自己真正想去的那一所。比如,在我们那一届高考中,最终只有一个人去了清华,相反,倒是有11个人去了北大。
那天在看网上报道的相关新闻 有个配图 图片里的女生好像是哪里[四川?]的理科还文科前十吧 图片的文字部分大概意思是[XXXXXXXX学生被清北招生组逼到墙角] 看了本来一笑就过去了 第二天我爸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 我爹说 你去年也是照片里那个样子。去年高考后出成绩的当天,我被北大的招生组电话找去,连同年段里几个考得比较好的同学,一起在北大招生组住的宾馆里见了面。招生组很热情,当时高考成绩其实还没出来,他们也知道我们是全省前百。招生组主动帮我们上网查成绩,然后一边在跟我们聊对未来的想法之类的,给我们推介北大的各个专业。看得出北大是用了心的,我所在的省份本身就不是教育大省,我在的城市在省内也排不上号,但北大还是派来了不少人。来找我们的招生组里面,至少60%-70%以上都是我们的高中校友,有几个甚至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年段长当年带过的学生,聊起来也格外亲切。查完成绩之后,几个学长学姐就开始跟我们聊,印象很深的是,当时我说我想学计算机方向的专业,有一个北大信科的学长坐下来跟我聊了挺多的,还给我推介了几本书,说是对他很有启发的书。聊了一会儿,清华的招生组[好像从老师还是家长那里拿来了我们的电话]也说想跟我们见个面。北大的招生组也很见怪不怪地,说那我们下次再聊,就让我们去了。转换阵地后和清华的招生组开始聊。清华倒是很直接,一开口就问我们成绩如何,未来想去什么专业。话里的意思很直接,如果我们肯跟他们签合同,他们可以保证我们能进什么什么专业。我当时提了一句说我想进计算机的专业,招生组说清华的计算机系在我们省只收一个人,已经答应给了我们市的高考状元了。我想想这分数摆在那边,没话讲,也不算沮丧。当晚回家之后,全家人包括我自己都很兴奋。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里,高考前并不算认真,高考后我也没想过会考上清北。我们全家也并不知道原来清北在高考的录取还有这么一个环节,并不只是到时候去填了志愿就听天由命。当时我记得我们没怎么犹豫就决定要选清华,毕竟对于理科生,清北的分量还是稍微有点不太一样的。当晚十一点左右,清华的招生组突然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来家里坐坐。我和爸妈都有点懵,让他们来了。进来之后喝了几杯茶,清华就提出如果我们有意向的话想尽快把这个协议签下来。我妈说我的兴趣一直是在计算机软件的方向,而清华的招生组说,清华的计算机系只有一个名额,已经答应了状元,建议我考虑清华的软件学院。当时我对于这些计算机系、软件学院之间的差别并不是特别了解,只是觉得想学软件方面,既然叫软件学院,应该就是我想要的那个。清华也一直推荐说软件学院是个很好的专业blabla的[如果有清华的学生在这里,我想你们懂清华计算机系和软院的差距]。说着就拿出协议让我们签,当时我爸妈觉得好像有点太草率了,大晚上来聊了一阵子突然就要这么决定了似乎不太好,简直有点像赶鸭子上架。清华的人说,这协议对我们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就算我们签了但最后决定去北大也没有任何关系,这协议只是对清华的单方面约束[事后想想,这种协议怎么可能有效,万一事后清华不认账,难道还能拿这协议去起诉么?]。最后说了很久,签了。第二天学校开家长会讲填报志愿的事情,我跟着我爸去了学校。在学校里遇到了北大招生组里的那些学长学姐,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学长学姐问我说考虑得怎么样,我说昨晚清华到家里做客,最后签了协议。学长学姐问说签了什么,我说软院,他们就说清华怎么没有给你计算机系。我问了一下,才知道所谓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中间的差别。当时只是有点不开心,因为前一天晚上清华的人话里的意思是两个专业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一个更专注于软件方向而已。我知道我的成绩也许够不上清华的计算机系,但如果清华似乎应该把事情讲清楚一些。北大的招生组就劝我不如填报北大,因为前一天他们有说我的成绩可能不够北大的信科,而那天再遇到时,他们说可以给我争取北大信科的名额。我和北大的人边走边说,走到一楼的时候遇到了清华的人,于是两方的人就把我围在中间,两边都开始劝。劝着劝着,清华的有点说不过北大,就有点要吵起来的意思。我打电话让我爸下来,旁边班主任什么的也在圆场,最后就是有点不欢而散。现在看到新闻里的那个图,回想一下好像去年的我也真的就是那个样子,到最后都插不上话,就看着清北在那边交锋。当天中午回家查了一下清华的软件学院,心有点凉了半截。但我们家还抱着“既然已经签了协议,那就这样吧”的心态,也没有再去联系北大。好像在那天下午,我听说同班的一个人拿到了清华的计算机系的承诺。他裸分比我低,但有加分又高过我。我知道我分数比人家的投档分低,人家能拿到我拿不到的专业也说得过去。问题是清华告诉我的是他们的计算机系只有一个名额,所以只能是市状元拿去。我那个同学因为也想读计算机,所以刚开始拒绝了清华,准备去北大的计算机系,清华得知之后,就给了他一个计算机系的名额。再联想北大说的“给我争取了一个名额”,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不是高考录取,这就是在菜市场买菜。买菜的问这个菜一斤多少啊?卖菜的说一斤三块不然拉倒。买菜的转身就走,卖菜的说好吧好吧那我亏本卖你两块五好了。我几乎是震惊了。我原本想象的是,你要进清华北大,好,你填志愿,按成绩录取,你比人家低一分,人家能进光华能进清华的计算机、建筑。清华的计算机、北大的光华一年名额就这么些人,到了你没名额了,你分数不够就乖乖去差一点的专业。我没想到清北的招生会是,买菜货比三家填志愿也得两家都看看。名额没有我们可以争取嘛,分数差了一两分都不是问题嘛,一切好商量嘛。我家好说话,清华就随便拿着软件学院跟我们说这个跟计算机系一个意思,让我们签了协议。别人家不好说话的,他们就拿出额外的名额追着奉上。感觉好像被人瞧不起了呢。我脑子一热,我说我不去清华了。家里人都不干涉我的决定,我说不去,他们说,没关系,北大也很好。当晚北大的招生组也来了我家。不得不说北大用心得有点可怕了。他们来,带着笔记本电脑,给我看了一个他们做的,北大计算机系、清华计算机系和清华软院的对比PPT,优势,劣势,特色,不同都列得清清楚楚。说实话在成绩出来之前我一直觉得清北什么的离我虽然不是很遥远但还是有一点距离,现在突然这么热情细致,我不可能不觉得感动。但有了之前清华的事情,说实话我不太信任这些协议啊承诺啊什么的。我记得当时问了北大招生组很多问题,他们都认真解答了,然后承诺能让我读北大的信科。最后我和我爸妈跟北大说,就算这个东西签下去了,就算我志愿写了北大,拿了北大的offer,我也不一定会去北大念书。他们给我的这个名额,最后可能是浪费的。北大说没关系,就算你最后不来念书,我们可以接受这个结果。话都说开了,那就签吧。签完之后,我就不想理会这些事情了。就这么定了吧,不想再考虑比较什么了。那之后,清华得知了消息,反复给我爸妈打电话,然后追到我爸的单位去,说来说去就是让我们再考虑一下清华的软院。我家里告诉他们我们自己也做了调查,我们自己也会比较,清华的软院和北大的计算机系,比较起来我们还是觉得北大比较好一些。来来回回说了好几天,后来清华说,好,我们可以给你清华的计算机系,原来的协议签的是软件学院,我们可以重新签一份。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条件很诱人,清华的计算机系,全国说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可是这个承诺就像是买菜一样讨价还价换来的。我觉得没意思透了。家里人也知道清华的条件很不错,问我怎么想,我说不想了,不改了,就是北大吧。签协议签了两份已经觉得不太好了,再签第三份我实在是丢不起这个脸。清华反复打我的电话,可是一个十七岁的没进过社会的学生实在是很难去招架应对这些,我让我爸跟他们说,不要再打我的电话了。于是他们就给我爸妈打,后来有一次,清华的人跟我妈说:“你也是老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诚信,你能不能讲点作为老师的道德?”呵呵。从头到尾协议是我在签,决定是我在做,你凭什么指责我妈没有道德?再说了,清华也没多坦率,签的所谓协议并没有法律效应,拿两个明显不一样的专业告诉我们这两个差不多。欺负我们不懂咯?我也没有哭着求着要上清华,你突然开始攻击我妈这算什么事?我知道他们也是急,清华派来的招生组里也有我高中的学长,每年高考录取对他们来讲就是战场一样。我也知道我签了协议就不该反悔,我有错,大概会有人喷我说,你不讲信用,可既然你们把这事情当生意一样你来我往地商量价格,那多少得拿出一点诚意来。你们要指责我没信用,也别牵连我的家人。高考志愿对几乎所有学生来说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对你们来说只是个输赢。不要说清华,连带着对北大也有些失望了。整个事情里,我非常庆幸我有这样好的父母和老师。他们中没有人逼我做出任何决定,没有人试图来说服我去清华还是去北大。我可能还很幼稚,想的事情还不够多,做决定很多时候也只凭着一口气,但至少他们给了我做决定的权利。其实清华的态度没什么大不了,清华这种讨价还价的方式对我也没什么伤害,如果纯从利益角度考虑的话,我就应该接下清华计算机系的offer,老老实实去读这个全国第一的专业。但我突然觉得,没意思透了。读了十二年书,才发现原来这样的大事也能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全中国每年这样让清北争来抢去的学生有那么多,很多人都是被爸妈或者老师劝说着,清华好啊,北大好啊,又或者听着某个招生组说的这个学校有多么好,比隔壁家强了多少,就这么去了清华或者北大。也可能有很多人,明明考了很高的分数,却在招生组的游说下填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专业。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当时只要拿出一点谈判的手段来,也许他们就可以进更好的专业,走不一样的人生。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高考分数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多一分少一分,甚至多五分少五分,都没有关系。高考的严肃性,好像突然消失了。这是对高考的不尊重,对每一个毕业学生的不尊重。中国几乎所有的小孩小时候都有个清华梦、北大梦。我从知道这两所学校起,就梦想着有一天能考进清华。梦做了十几年,高考完终于发现,这个清华,不是我梦里的清华。志愿书上,我填了北大的信科。后来收到了offer,很大的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漂亮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各种各样的表格和宣传册。再后来,我没有去北大。我跟招生组的学姐说,很抱歉,我还是决定放弃。她说没有关系,祝你在自己心仪的学校也过得好,有空来北大玩。————————————————要说这些事教会我什么,那就是不管做什么,永远给自己多留几条路。而每多一条路,都需要多一点努力,多一点实力,但也多一份底气,多一个筹码,多一点位置留给意气用事和任意妄为。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给自己留了另一条可以走通的路,我当时在清北之间会怎样举棋不定,如今又会是怎样的生活,甚至,有没有勇气来答这个题。多一条路总是没错的,这句话我听过三百遍,但从未这般笃信。评论里大多在问我后来去了哪里,我看不出这个问题为何那么重要。总之是去了我觉得更好的地方。
你们看到的关键词是 清华 和 北大。但对于我来说,关键词是 四川。这种抢生源撕得不可开交的事情,在四川实在是太正常了。别的省我不了解,但估计像河南山东这种同样是教育大省的省份,肯定也会有类似情况。其实抢生源的情况在每个省都有,只是说,在四川,会更加严重一些。我的家乡,是整个四川教育数一数二的强市,市里有两所传统名牌高中。两所高中多年来一直互掐互骂,相恨相杀,甚至前些年,两所高中为了争夺某初中的生源,还大打出手了一次。是真打群架,从各自高中派了大量的男老师和体育生,所幸在爆发大规模冲突前被制止了。打群架是两所学校矛盾爆发最激烈的时候了。在其他时候,极尽所能贬损对方学校,在别的学校庆典时砸场子,双方学校的学生互相仇视谩骂等等情况,不胜枚举。所以清北四川招生组撕逼这种小事?so easy.我觉得四川有这样的招生状态乃至于教育竞争状态,主要是因为四川的升学考试一直非常残酷,从小升初、中考、高考,莫不如是。四川的一本录取率多年来一直全国倒数第一。这就使得整个四川的教育一直处于一种狂热的分数本位的状态中,学校对分数高的学生视若珍宝,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漠无视。而学生的选择也很有限,成绩好就可以念好大学,成绩差就外出打工吧!分数本位过于极端,是万恶之源。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一直在说四川教育,没有扯到清北。但我认为,清北固然是为了招揽自己心仪的学生。但在招生方式上,必然会受到四川省整体教育环境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上下互通。四川本土的中考抢生源是如此模式,清北这样的高校在四川的高考招生,自然也是适应迎合四川本土的招生模式的。毕竟只有对了中学、考生以及考生家长的胃口,才能顺利招到生。所以打击贬损对方学校,夸海口许诺,对考生花重金利诱。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就随之而来了。我认为,四川考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考试升学乃至于智力思维上,非常厉害;但是在专业选择乃至于人生选择上,完全没谱。当然这不能怪四川的孩子,只能怪大多数学校没有给这方面的常识教育,而只是一味的告诉大家名校就是一切,清北塞高!然而具体而理性的选择是什么,合适自己的专业道路是什么,没谱。最后,说一个清北四川招生组撕逼的故事。在我考大学那年,我的母校出了一个区域状元。他让清北两个学校都非常眼红,先是北大率先招揽,说让他进好的专业,还送他不少纪念品之类。然后清华后手更狠,不仅许诺要让他进好专业,还派人把他接到北京游玩了一周左右,好吃好喝供着,他也信誓旦旦的说肯定选清华。等到他从北京回来后,不知北大使了什么神招,他立刻改口,说非北大不上,只上北大。校领导全部蒙逼了,劝他还是按原计划上清华的好,可是他态度非常坚决,就是要报北大。当然最后只得依着他的性子来,高高兴兴去了北大。他是高兴了,但是害惨了同届其他高分考生。清华因为他的出尔反尔怒不可遏,直接把我母校那一届其他所有投档清华的考生全部退档(除了一位保送清华,一位清华加分的),幸好北大出于道义把被清华退档的孩子都收了,要不然那一年我母校就彻底傻逼了。那个任性的状元,他造成的遗祸远不止如此。自从那一届以后,清华对我母校的招生就非常冷淡排斥了,导致后续几届的高分考生绝大部分只能报北大。当然北大也很好,不过对于考生来说,受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制约,毕竟有些委屈。这位状元兄不知是否知道他的任性给后来的学弟学妹造成了多大的害处。不知他内心是不是会有一点点内疚。但这样恶性竞争的事,还是越来越少的好。希望各位考生在大学的选择上,还是尽量结合专业和学校一起来看。不要被名校的光环所迷住双眼,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反正都和大部分网友没有任何关系
清北撕逼是清北的事。看热闹不嫌事大还幸灾乐祸的人,无非是自己当年考不上清北,现在清北撕起来好像显得学校low了,他们就以为自己有多高尚似的,补偿了当初心里的不平衡。
我以为他们天性冷淡,原来他们也对别人嘘寒问暖,而彼此争风吃醋。(? o?_o?)?←_←
这么些年来两校互相吐槽见多了,没料到此番如此斯文扫地,这给新入校的学生先上了一堂反思想道德课?一开始我还真不信呢,于是我点开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和北大四川招生组,看到那个硕大的蓝V标志,再翻翻看这俩账号的微博,我真的是惊呆了。这件事背后可能是有学校支持的,也可能没有,我不了解情况,不完全针对学校,我更多的是针对这两个招生组评价:斯文扫地。除了斯文扫地,我没其他话说。这是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的:这是北大四川招生组的:当然,最后还是那句话,这件事背后可能是有学校支持的,也可能没有,我不了解情况,不完全针对学校,我更多的是针对这两个招生组评价:斯文扫地。
当成是移动和联通抢客户是不是就不觉得有啥奇怪了……教育产业化嘛。
大概没有学不会的专业,不过如果一个文科状元想去学化学什么的也确实是作死~招生组,收益就是完成名额,招到的状元又不是他们带,只是关系奖金而已~至于文化底蕴,两所学校离得那么近,想体验你就去转转呗~
我在北大的一个老院长家里听他讲过,每个省的裸分前50名之间的学生在他看来都没啥区别,能当状元是在有实力的基础上运气好罢了,每年抢状元对学校和院系没什么直接的好处,主要是为了招生组的绩效还有学校的面子罢了,搞这些蠢的很
其实我觉得很正常。国外名校都是这样做的,只是换了些更好听的名号。比如清华北大送钱,哈佛mit会送“奖学金”吸引学生。清华北大请考生游校园,哈佛mit也做。至于互相辱骂之事,国外名校只会更激烈。说真的,某些人的民族自卑感过头了,国外的月亮真的没有那么圆。修改
9给大家安利一对国民西皮,叫做清北= ̄ω ̄=在我看来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学术与育人的,为了优秀的学生打的不可开交也无可厚非,喜欢的写手【风息神泪】说脑补到两个老头学术大牛为了争一个孩子当弟子而打的鸡飞狗跳,一补也是怪萌的。( ?_??)但是,如果争取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源然后更好的发展以后有更大的名望,然后可以申到更多的资金之类的,私以为就失了本心和初衷,并且在争取的过程中如果太过不择手段就失了名校意义。然并卵,我这么平和撕也不会撕到我头上。两校五路口火拼了我考虑的也还是吃什么……话说而且招生组和学校学生是两个概念,估计清华北大情侣(嗯我真是太肤浅了)也还是很和谐……最后,默默觉得学习好的理工男很萌……对我觉得这种男生清华抱走了大多数= ̄ω ̄=啊,最后。图来自微博。
如何看待清华学生在招生过程中攻击北大师生的行为? - 教育既然高分不一定是高能,那为何清华北大专注于抢每个省排名具有巨大随机误差的前 10 高分生? - 学术
貌似老板前几天就是去四川招生了。。。招生的撕逼,可以说见怪不怪了,历年如此,勾心斗角,争抢生源。其实学校的老师是不愿意去招生的,上个月听院里领导讨论就说院里没有老师愿意去招生。因为现在高考分数、志愿都公开了,招生老师没有信息优势,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与排名,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决定学校与专业,招生老师为了争抢状元或前十名,竞争就愈加激烈了。许多招生老师都表示没面子(其实是不能像以前那样忽悠学生了),不愿意去。但是学校有要求,必须得去招生。对于清北二校,就像是陷入了囚徒困境。不抢,学生自己按照分数兴趣报,学校也省事,学生也不被欺骗诱惑。可自己不抢对方抢了,自己就明显吃亏。于是双方就光膀子撕个痛快吧。似乎每年谁招的状元多,谁就是国内TOP1了,在其他评判排名互相不服的情况下,状元数成了一个硬指标。这种心理也就造就了招生的现状。至于 @孔鲤 说斯文扫地,言重了。招生个中手段勾心斗角外人不知,不过这种现象也是重面子、重分数的延续,国内大学教育理念的某种体现。如评论中所言:与学校无关。 招生历年如此,今年被炒了起来。最近鄙校在网络上被各种消费炒作,外人如看热闹看笑话一般,校友也得出来说几句。并不代表对招生怪象的认同,不过母校嘛,自己可以千万遍的骂,别人说一句都要跟人急的。利益相关:马上毕业的THUer。
评价啥我对于招生组、清北同学、考生、考生家长的建议是一样的:吾日三省吾身:你姓赵嘛?你姓赵嘛?你姓赵嘛?简单粗暴,进可破自大,退可解鸡汤。都有苦衷,我能理解。不过撕成这样,未免有辱斯文= =
相当多人能看懂的大学质量唯一指标就是状元去了哪里或者前十去了哪里。tp两校无非是对这种心理的迎合。不过我确实非常不理解校方这种迎合心态。面子里子统统挣不到,自降下限贻笑大方,有卵用?
在微博上看到的,原作者忘了。有知道的知友可以提醒我一下。“那年高考结束,也曾有两个网吧为了争我打得头破血流。。。”via @回忆专用小马夹
内幕,亲身经历,小清新勿入。清北招生互掐堪比谍战片,全国都是。为什么要掐?还掐得这么狠?因为掐输了大家就立马能看到清北变二本的神迹了,讲个事供参考。某年参加北大招生组去X省招生。背景是,一个省重点中学(有高分考生的)就那么十几家,而那十几个校长,也都是跟清北打交道了十几年了,规矩都门清。具体什么规矩呢?就两个字“诚实”。比如,今年高分学生想去清华,校长就老老实实跟北大的说:今年的这孩子喜欢清华,不去北大了。反之亦然。然而这一年情况有点特殊,下到市里以后,跟几个中学校长见了面,讨论了下估分情况(此时尚未出分)。某A校长说:今年我们没考好,但是隔壁二中(非重点)好像发挥得很超常。文科有几个高分。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教育界的老兵,消息的精准度堪比水晶球。果不其然,出分了以后,看见二中两个学生,高高挂在10名左右。各种抢状元之类的轰轰烈烈我就不说了,重点就讲这个二中怎么差点把北大变二本的吧。按照惯例,我们马上去上门拜会了二中的B校长。在校长室受到了很热情的问候和招待,B校长说:我们的两个高分学生都很想上北大,一个喜欢xx专业,一个喜欢xx学院(一看排名,基本都能满足)。又说:我们是新发展起来的高中,而且也在蒸蒸日上balabala,希望多能得到北大的关注,明年北大能酌情给我们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名额(要求相当合理)。这简直是太顺利了有木有。不对,一定有什么问题。。。一定有问题。。。当时谁也没往深里想,就留下了招生组住的旅馆的联系方法。跟B校长说:我们随时欢迎您、学生和家长来签约。当然我们也不反对您跟清华招生组也联络下,听听他们的意见。事后想来,我们当时也太圣母心了,换句话说就是图样图僧破。然后就回去驻地,毕竟学生已经陆陆续续要来签约了。--------这里补充一下------清北的招生是三方协议签约制的(自豪的说,这个制度当时是我们组摸索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从北京出发的时候,随身带着合约书(100个招生名额就带100份合约)。按成绩从高到低,逐个落实专业志愿,学生,招生办,高中校长三方签约。(对招生办,签了约就意味着一定要录取这个学生;对校长,学生毁约就意味着明年会受清北减少自主招生名额的处罚;唯独对学生,就是一个纯粹的诚信协议)-----签约签到差不多了,合约没剩几张了,差不多该确定分数线了。发现二中的那俩孩子一直没有出现,隐隐觉得不对劲,赶紧打电话去问B校长:孩子咋没来啊?B校长支支吾吾的说,清华组在做孩子的工作,孩子有点被说动了,在犹豫要不要去清华xx学院。我们都明白文科北大好,可是经不起清华老师的广告啊。我们立马打电话给孩子家里,发现一直占线。(清华组的常用策略,上门到学生家里,并且建议学生不要接北大电话)没办法,再打电话给B校长,让校长给俩孩子陈清利弊。B校长满口保证:我一定跟两个学生好好交流,不让她们做出错误选择。---此时,绞索已经在我们脖子上套好了----又是半天过去,已经到提交志愿前的最后两天了。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最低分数线,对不可能上线的学生都明确发出了信息,表示名额已满。请联系清华或其他学校吧。突然B校长来了电话:那俩孩子我还在努力劝说,两个都有点回心转意,毕竟文科要上北大是常识。对了,今年北大理科分数线大概多少啊?我可能还有一个理科学生能进。----收绞索了!---面对一个帮我们说话的帮我们劝孩子的“可信赖的”的B校长。没有理由不告诉他内估的分数线啊(虽然这个是真正的商业机密)。“目前我们估计是6xx分”我们的招生老师犹豫了下还是说了。一个小时以后,彻底崩溃了,我们连续收到5个6xx分考生的电话表示要毁约。因为清华给他们电话了,给了他们特别热门的xx班,xx学院的名额。清华进攻了!他们应该是强行地从招办要了扩招名额,全部在热门院系,专门用来挖我们压着分数线的学生。具体肯定多余5个,因为不是每个毁约的学生都会来跟我们电话报告。---死刑---这几个学生一跑,瞬间北大的100份合约中又若干份(数量未知)变成了白纸。但是100个招生名额是不会变的。不招满100个人,系统是不会停止的。这就意味着,最后的几个名额,会从志愿里填了北大的学生中择高录取。谁呢?考好的同学是不会乱填一本志愿的,往往是那些考砸了想复读的同学,才会随手填个北大。那位考5xx分的同学,想象下你正准备复读却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会不会觉得中了大奖呢。----挣扎---招生组崩溃了,但崩溃了还是得自救。不然就是千古罪人。逐个再跟学生打电话落实,清点清华挖人的数量,逐个进行劝说。稳定了少数学生,把分数线往下滑一分,再次填满100份合约。但清华也没有在休息。继续在游说已经与我们签约的学生。仗着他们人多势众,我们的毁约依旧在徘徊,100份合约依旧不能保证。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从当地教育局长了解到一个让我们震惊切后悔不已的消息:“B校长是清华校友!!!”---反击,四两拨千斤---不能再被牵着走了,必须要让清华组忙起来。怎么办?要找到对方的软肋下手,对,就是文科,清华文科名额很少,走一两个就乱了。我们不是还有两张文科空白的合同吗?清华进攻理科松懈了文科,二中的那两个孩子没人控制了。终于打通了那两孩子家的电话。驱车四十公里去接了孩子和家长到了招生组驻地。怎么劝说孩子就不详谈了,总之一个调子“follow your heart”。最后孩子签了我们的xx系,她最早考虑的专业方向。送孩子回家后,我们用本地方言口音伪装成家长打电话给清华组。问:我孩子6xx分,理科,能上清华吗?准确踩到对手分数线。与此同时,招办的支援也到了,两个扩招名额,是xx学院和xx学院,都是热的发亮的专业。马上动手电话挖清华墙角。然后用我们毁约学生的名额去挖清华的。志愿填报前最后半天,双方难以置信地一致停火。最后,那年没有二本清北幸运儿出现。。。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多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