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1.9美元标准,中国还有多少贫困人口标准

2016扶贫报告:中国减贫成就
我的图书馆
2016扶贫报告:中国减贫成就
一、中国减贫成就
1.中国官方统计口径下的减贫成就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9年到2014年,中国GDP平均每年增长9.7% 。1978年,中国还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那时的中国GDP总量仅为2915亿美元,人均GDP只有305美元。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到2015年,中国GDP总量为8798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6416美元。中国已跨入世界银行定义的“中高等收入国家”(Upper-middle-income group)行列。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贫困的减少。无论以中国官方贫困线还是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减贫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官方贫困线进行了多次调整。1986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在1984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合作制定了第一条正式的贫困线,当时确定的绝对贫困线为人均纯收入206元/年,以后每隔3-5年统计局根据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重新测定,随后再按照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更新。
1997年,国家统计局采用了世界银行经济学家Martin Ravallion提出的根据食品消费支出函数回归模型的方法来客观地计算低收入人群的非食物消费贫困线,重新调整了绝对贫困线,中国的绝对贫困线为1997年不变价格下的人均纯收入640元/年,但是这条贫困线仅相当于当时国际1美元标准的60%。因此,2000年,国家统计局按照恩格尔系数0.6来计算非食物贫困线,从而制定了一条低收入线,也就是2000年不变价格下的人均纯收入865元/年,这条贫困线非常接近于国际1美元标准,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一直采用两条贫困线来监测贫困人口数量。2008年底,中国取消了绝对贫困线,将接近国际1美元标准的低收入贫困线作为我国的官方贫困线,也就是2008年不变价格下的人均纯收入1067元/年,2009年为1196元/年。
从2010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大幅调整官方贫困线。2011年,中国官方贫困线上升为2300元/年。此后每年根据价格变化水平做出相应调整,2014年贫困线提高到2800元/年。调整贫困线的依据是按照农村每人每天的收入可以支持一斤米面,一斤蔬菜,一两肉蛋等食品的标准,这样就可以保障2100大卡的热量和60克的蛋白质;同时还要支持基本的衣着、水电、交通通讯、教育和医疗的支出等(张为民,2015) 。按照2014年的贫困标准划分,到2015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5575万人。
图1 清楚地展示了在不同的贫困标准下,中国贫困人口逐年下降的一个趋势。
和中国经济增长类似,中国在减贫上的成就也是连续性的。按照中国官方统计口径,中国每年减少的贫困人口数量相当可观,尤其是从2010年以来,虽然中国大幅度提高了官方贫困标准,但每年贫困人口减少的数量都在千万以上,如图2所示。
2.国际标准统计口径下中国的减贫成就
为了监测全球贫困人口减少情况,1990年,世界银行在当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引入了“1美元/天的国际贫困线”概念。后来,世界银行多次根据购买力平价(PPP)重新调整国际贫困线,1993年,该贫困线为1.08美元;2005年,该贫困线被相应地上调至1.25美元;2011年,该贫困线又被调整为1.9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监测数据,中国贫困发生率也一直在快速下降,按照1.25美元的标准,中国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84%下降到2010年的11.8%,按照1.9美元的标准,中国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88.32%下降到2010年的11.18%,按照3.1美元的标准,中国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99.14%下降到2010年的27.24%。
将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与世界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进行比较,则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按照1.25美元的贫困标准,1981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高达8.35亿,贫困人口占世界总量的43.1%,贫困发生率(84%)要远远高于世界贫困发生率(52.2%);到了2010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总量减少到1.57亿,占世界贫困人口的13%,贫困发生率(11.8%)要远远低于世界贫困发生率(22.6%)。
中国减贫对世界减贫的贡献非常显著。按照1.25美元的标准,从1981年到1990年,中国减贫人数为1.52亿,全世界减贫人数仅为0.31亿;从1990年到1999年,中国减贫人数为2.37亿,全世界减贫人数为1.69亿,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从1981年到1999年,世界贫困人口总量是增加的。从年,中国减贫人数为2.89亿,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54.9%;从年,中国减贫人数为5.26亿,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75.7%。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当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概念,用于衡量全球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人类发展指数由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三个指标构成,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也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减贫进展的重要指标。中国在人类发展指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80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仅为0.423,2014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上升到了0.727。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峰会上提出了包括8项发展目标在内的千年发展目标(MDG)。中国始终高度重视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在消除贫困与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妇幼健康、疾病防控、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千年发展目标落实成绩显著。2015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年)》,该报告显示,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缓慢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却实现或者基本实现了各项目标,尤其是在该目标体系中的第一项目标——消除极端贫困与饥饿方面,中国成绩斐然。
近十余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助力贫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扶持政策。2004年以来,农村低保投入逐年增长,2004年只有235.9万人能够享受农村低保,农村低保投入只有16.2亿元,人均月补贴水平只有50.4元;到2015年,全国有4903.6万人受益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低保投入达到了931.5亿元,人均月补贴水平达到了147.2元。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险服务,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的风险。其发展十分迅速,到2014年为止,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到7.36亿,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年的基金支持为2890亿元,有15.52亿人次农民受益于这项制度。近年来,为了助力更多的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很多省份出台了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个人筹资部分进行补贴的政策。
开发式扶贫战略实施以来,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年,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自然村中,通路比例从72%提高到了92%以上,通电比例从92%提高到了99.5%,通电话比例从52%提高到了95%。2014年,贫困地区主干道路经过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例为64.7%,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例为42.7%,分别比上年提高4.8和3.9个百分点。与全国大多数农村类似,贫困地区自然村的宽带普及速度较快,2014年通宽带的自然村比例为48%,比2012年提高了9.7个百分点。近年来,重点县乡镇、行政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学前班、卫生室、合格乡村卫生员的拥有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贫困地区有综合文化站的乡镇占97.2%,有政府办卫生院的乡镇比例为98.2%,有全科医生的乡镇占83.2%,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10.2个、6.1个和14.2个百分点。
馆藏&1830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的位置:
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与1.9美元新国际贫困标准比较
  谭诗斌
  【摘要】本文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农村家庭个人消费支出2011年购买力平价PPP美元与人民币换算因子,对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进行了测算,证明2300元(2010不变价)贫困标准比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新国际贫困线标准高出20.5%;并且,这一换算结果得到了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各自发布的关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和及贫困率数据的对比支持。文章认为,未来5年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我国现有标准下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前完全消除1.9美元以下极端贫困现象,成为全球提前10年实现2015年后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农村贫困标准购买力平价国际贫困线
  一、引言
  世界银行于日宣布,国际贫困线极端贫困标准由此前的2005年购买力平价每人每日生活费1.25美元,上调至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增幅高达52%。世界银行在一份题为《消除极端贫困与共享繁荣——进展与政策》报告中预测,采用1.9美元新贫困线,2015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从2012年的9.02亿人减少到7.0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从12.8%下降到9.6%。
  世界银行调整国际贫困线标准的信息引起国内广泛关注,也使人产生了一些疑惑。据各大网站转发的《北京青年报》日报道:“有媒体询问,照此标准(即新国际贫困线标准——本文注)中国将有多少贫困人口?中国如仍沿用现行标准是否会造成贫困人数被低估?”欲解疑释惑、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与1.9美元新国际贫困线标准相比,究竟是低还是高?显然,如果低于1.9美元新标准,就存在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被低估的问题;反之,如果高于1.9美元新标准,不仅不存在低估的问题,反而比按1.9美元估计的贫困人口规模要大。
  二、贫困标准的换算与比较
  换算比较的思路与步骤是:
  (一)将中国农村贫困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换算成2011年价贫困标准
  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是2010年不变价2300元,然后每年根据当年农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得到当年价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价农村贫困标准为2536元。
  为什么农村贫困标准(当年价标准)是按照农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换算得来,而不是按照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换算得来的?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农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往往比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消费价格指数要高。农村低收入居民的食品消费比重较大,而这些年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比其他生活消费品上涨幅度要大一些,所以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支出价格成本负担更重。这样,采用农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来调整当年价贫困标准,更符合贫困人口实际生活成本费用。所以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价农村贫困标准2536元,来与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新国际贫困线标准来进行换算比较。
  (二)合理选择2011年购买力平价换算因子
  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ICP)公布的购买力平价PPP美元与各国货币换算因子共有22个,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个人消费、教育、健康、家庭个人消费支出等购买力平价换算因子。由于贫困标准一般是以家庭个人消费为基础的,所以,换算贫困标准只能采用家庭个人消费支出购买力平价换算因子。世界银行公布的2011年购买力平价PPP美元与人民币家庭个人消费支出购买力换算因子为3.696≈3.7,即1美元=3.7元人民币。但是,3.7换算因子是一个包括城市家庭个人消费支出和农村家庭个人消费支出在内的全国加权平均换算因子,而我们要换算的是农村贫困标准。所以,不能简单地采用3.7这一换算城乡加权平均因子,需要采用农村居民家庭个人消费支出购买力平价换算因子。
  如果简单地采用3.696或3.7这一城乡加权平均因子来进行换算,那么得到的结果是,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相当于2011年购买力平价1.88美元(÷3.696=1.),这比1.9美元极端贫困线要低,只相当于全球15个最贫困国家的平均贫困线水平(如后所述)。这一换算结果意味着,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只相当于2005年购买力平价1.25美元的水平(因为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与2005年购买力平价1.25美元的真实购买力大体相当)。显然,这一换算结果与实事不相符,也与当初得出的“国家新扶贫标准2010年价2300元比2005年购买力平价1.25美元要高出一截”的公论结论相矛盾。
  那么,农村家庭个人消费支出2011年购买力平价PPP美元与人民币换算因子是多少呢?世界银行在2015年10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将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全国家庭个人消费支出2011年购买力平价PPP分解为城市和农村地区PPP,以反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成本或消费价格差别(见表1)。这样,我们可以选择中国农村2011年购买力平价换算因子1美元=3.04元人民币来换算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
  表1:亚洲三国家庭居民个人消费
  2011年购买力平价PPP美元换算因子
  国家全国
  居平均
  2011年
  PPP因子城市
  2011年
  PPP因子农村
  2011年
  PPP城乡
  价格比
  中国3.73.903.041.29
  印度14..22
  尼西亚.
  本表数据引自参考文献③第48页。
  (三)将2011年价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536元,换算成2011年购买力平价PPP美元
  计算结果为:
  ÷3.04=2.(美元)
  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比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新国际贫困线标准要高0.39美元,即高出20.5%(但比世行公布的新中度贫困标准3.1美元低0.81美元)。
  或者,将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换算成2011年人民币,计算结果为:1.9×365×3.04=2108元人民币,比2011年价农村贫困标准2536元低428元。
  三、两个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规模比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现行国家贫困标准下,年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见表2。
  表2中国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率
  (年)
  年度年年2014年
  农村贫困
  (万人)
  发生率
  (%)17.212.710.28.57.2
  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公报。
  在世界银行官方网站PovcalNet网页,可查询基于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新标准的各国贫困人口测算数量。其中,世界银行对中国年城市和农村贫困人口的测算数据见表3。
  表3:世行基于1.9美元新贫困标准对中国城市
  和农村贫困人口估计
  (年)
  年份城市贫
  困人口
  (万人)农村贫
  困人口
  (万人)全国贫
  困人口
  (万人)全国
  总人口
  (万人)全国
  贫困率
  说明:表中城市和农村贫困人口为世行测算数;全国总人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全国贫困率为本文计算。
  比较表2、表3中的年三年数据,世界银行按照1.9美元新标准测算的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分别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现行国家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少2100万人、1980万人和1464万人。甚至,世行测算的三年中国城乡贫困人口总和,也比我国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少1610万人、1615万人和1166万人。这充分说明:由于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新标准明显低于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所以世行按这一新标准估计的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贫困人口规模要小得多。
  表4:世界银行对低于1.9美元新标准的
  中国贫困率估计和预测
  (年)
  年份年年2017年
  贫困率(%)5.34.13.22.51.9
  本表数据引自参考文献④第99页。
  另外,世界银行于2015年10月公布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新标准,对中国近几年的贫困率进行了估计和预测(见表4)。表4中的贫困率下降趋势,一方面说明1.9美元标准下的贫困率比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率要低不少;另一方面说明在未来几年,我国实现消除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极端贫困的目标指日可待。
  四、正确看待国际贫困线标准的最新调整
  首先,世界银行这次修订国际贫困线标准,是根据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ICP)测定的2011年购买力平价,对贫困线的名义购买力所作的“例行”调整,而不是对贫困线的真实购买力所作的实质性提高。正如世界银行10月4日的新闻稿所说:“新贫困线保留了世界最贫困国家的老贫困线(即,根据2005年不变价每天1.25美元)的真实购买力。”
  对于这个问题,世行研究部门高级经济学家弗朗西斯科·费雷拉10月12日,在世行官方网站发表的一篇题为《国际贫困线标准已被上调至每日生活费1.9美元,但全球贫困状况基本未变》的文章解释说,在修订新的国际贫困线时遵循了以下三项基本原则:(1)用能够获得的最准确且最新的价格,对各国的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比较;(2)尽量避免改变国际社会既定的特别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确定的减贫目标值,使贫困线的定义保持不变,使其按照2011年实际价格确定的新数值尽可能接近1.25美元贫困线;(3)在界定“实际价格”时,采用对衡量全球贫困程度最为相关的价格水平即全世界最贫困人口所面对的价格水平。根据上述三原则, 这次在修订国际贫困线时采取的技术操作路线是:(1)鉴于1.25美元贫困线最初是根据全球15个相当贫困国家的贫困线的简单平均值确定的,所以这次仍采用这些国家的贫困线(以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的本币单位表示),并按照每个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将其换算成2011年价格。(2)用2011年购买力平价将这些国家以2011年价格表示的贫困线换算成美元,然后(如以前一样)对其进行简单平均。 上述两个操作的计算结果是:每人每日生活费1.88美元,取整后为1.9美元,即世行新的国际贫困线。
  由于1.9美元贫困线所体现的真实购买力与1.25美元贫困线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所以用它们测算全球贫困率(占全球总人口比率)并没有很大变动。以2011年为例,世行采用1.25美元旧贫困线测算的2011年全球贫困率为14.2%(10.11亿人);而采用1.9美元新贫困线测算的2011年全球贫困率14.5%(9.87亿人)。新旧贫困线测算结果比较,贫困率仅上升0.3%,贫困人口总规模反而少了2400万人。这是由于各国或地区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差别所致。弗朗西斯科·费雷拉说:“由于从实际价格角度看实际贫困线并未发生多大变化,因此(某一特定年度的)总体贫困程度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其次,如前所述,既然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比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新国际贫困线标准要高,所覆盖的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率都比新国际贫困线标准要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我国现行标准产生“疑惑”或“纠结”。
  第三,世界银行一再强调,制定国际贫困线标准主要是为全球性机构设定全球性减贫目标,评估全球贫困状况及各国减贫进展,提供一个通用的度量标准,它并不是为了取代各国根据本国实际而制定的国家贫困线和扶贫政策。正如世界银行贫困与公平全球实践局高级局长阿娜·雷文加所说:“各个国家设定的国家贫困线,反映出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准。它对于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制定改善民生的计划和促进最贫困人口脱贫的政策。”
  五、未来五年中国可以完全消除1.9美元极端贫困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世界银行预测,按照1.9美元新的国际贫困标准,到2017年,中国的极端贫困发生率仅为
  1.9%(见表4)。毫无疑问,只要我们按照中央既定的扶贫开发目标和工作方略,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布的“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届时,中国将在2020年前完全消除1.9美元以下极端贫困现象,成为全球提前10年实现2015年后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参考文献】
  ①世界银行:《消除极端贫困与共享繁荣——进展与政策(英文)》,2015年10月,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②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和世界经济体量——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综合报告(英文)》,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③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7432号:《全球2012年极端贫困人口规模:
  数据问题、方法和初步结果((英文))》,2015年10月,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④World Bank:“Staying the Course”East Asia and Pacific Economic Update, 2015年10月,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⑤世界银行新闻稿:《世界银行预测全球贫困人口占比首次降至10%以下,实现2030年终结贫困的目标仍面临巨大障碍》,日,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⑥弗朗西斯科·费雷拉:《国际贫困线标准已被上调至每日生活费1.9美元,但全球贫困状况基本未变》,日,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⑦谭诗斌:《对比1.9美元新国际贫困线标准,我国现行标准会造成贫困人口数量被低估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交流信息》2015年第25期,日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南方)减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中国现行贫困标准已高于世界银行标准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林晖陈春园)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15日表示,中国当前贫困标准已高于世界银行最新贫困标准。
  刘永富当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世界上关于贫困的标准并不统一,各国有各国的政策。中国当前贫困标准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每年还将根据物价指数、生活指数等动态调整。去年,贫困标准上升至28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
  今年10月,世界银行宣布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刘永富表示:“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的贫困人口数量也不会再有什么增加。现在的任务就是锁定目前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分类施策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等任务完成后,我们还会根据当时情况,适当提高扶贫标准。”
  此外,在当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介绍,未来5年,中国将有6000亿元资金投向易地扶贫搬迁。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决定》提出,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仍有贫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未来5年,中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可能达1000万人,约占现有贫困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人口的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