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5 这个人的毛笔字在线生成器是不是很烂?

毛笔字怎么判断好坏?请指教【书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4,571贴子:
毛笔字怎么判断好坏?请指教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是门外汉,不过看到别人的字写的好却很羡慕 在我看来,明明写的很烂的字,回帖里却都说好,说有功力啊等等 而在我看来,写的很好的字,却都回帖说一般般,刚入门,还需要努力,未来成就不可限量等等,意思就是现在写的差.. 为什么? 判断一种字写的好坏,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小学时老师经常强调的“横平竖直” 还是要靠自己的书法功底,对书法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是好是坏? 或者是靠第六感,感受字里行间的王八之气,扑面而来,遂心悦诚服,回帖拜服狂顶? 谢谢,请赐教,怎么判断字的好坏,和好坏的程度... 看大家的回帖,好像对一种字的评价,一般都能达成一致..这里一定有个标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另外..好羡慕你们这些写了一手好字的人啊 我要是能写一手好毛笔字,有机会,一笔惊人,让众MM刮目相看,心悦诚服,以身相许,拜倒在牛仔裤下....这该多好啊..
你没有学时间长是不会懂的.
至少要学四年吧 &&&
你不懂跟你说也不明白的.
&&&&&&&&&&&&
或许我不应该回答 我还没有那么大的资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谢谢玉清(雨情?)的回答
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对一副字的评价都惊人的一致,甚至很少看到不一样的评价,难道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一样吗?
是不是会有些人就是人云亦云,滥竽充数?还是对字来说,就是有一个严肃的标准?
天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楼我是门外汉,不过看到别人的字写的好却很羡慕在我看来,明明写的很烂的字,回帖里却都说好,说有功力啊等等而在我看来,写的很好的字,却都回帖说一般般,刚入门,还需要努力,未来成就不可限量等等,意思就是现在写的差..为什么?—————————————既然自认是门外汉,妄评别人的作品即是不懂装懂了。判断一种字写的好坏,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小学时老师经常强调的“横平竖直”还是要靠自己的书法功底,对书法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是好是坏?或者是靠第六感,感受字里行间的王八之气,扑面而来,遂心悦诚服,回帖拜服狂顶?谢谢,请赐教,怎么判断字的好坏,和好坏的程度...看大家的回帖,好像对一种字的评价,一般都能达成一致..这里一定有个标准————————————————————书法的判断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如大家站在同一高水平上,对同一作品的评价相去不会太远。问题是,如何才能让你明白呢?
首先字写的好与坏和美与丑是一个标准,并不一定非要达到书法家的水平才能看出来,如果一个人漂亮,非要长的和她一样漂亮才能看出来么?你说的很对,你觉得好的字回帖说一般般,刚入门,还需要努力,明明写的很烂的字,回帖里却都说好,说有功力啊等等,这是因为他们都在胡说八道,胡说的原因不是他们看不出来,而是人人都嫉妒别人好的东西,所以想方设法贬低一番,心里有个安慰,对于写的不好的,就口是心非地奉承两句。你看看书法吧里现在还有几个高人,对牛弹琴谁还愿意来。相信你自己的眼力,好的就是好的,丑的就是丑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一个书家的欣赏水平是通过不断临帖出帖
而逐步提高的,等你临帖几年后回头再看以前欣赏的就会变的很一般。
你如果要想理解,就去踏踏实实临帖几年,那时侯就不用问别人,自己就看懂了。
七楼说的很对,对已唐楷,一般人都有这个审美情趣,但对于其他书体和形式,因为我们接触的少,就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得审美情趣!
我来总结下,欣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7,8,9楼说得很好,在这次讨论中表现突出,分获冠亚季军!
书法!兄弟,你永远应该把他记住,他主要不是艺术,他应该是技术,流畅的线条应该是书法的核心和灵魂!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当代又有几个真的书法家,而且现在书法已经是走火入魔,一讲就是什么创作,这是错误的,这其实就像舞蹈,每天的练习是根本的,练得熟练是最根本的,舞蹈演员不可能一天到黑讲什么创作吧!至于现在的什么传统书法和丑书的争论,我到认为没有什么必要,你线条流畅,要多一点自己的东西,或者更喜欢传统的东西,这个倒是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兄弟,欣赏书法,三个方面:线条、结构和布白。最根本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线条,笔者看书法,只要线条不行,就不看了,其次它的单个构字美不美,字与字的前后呼应怎么样,可以观察中来欣赏了!现在很多人线条不行,就再结构和布白方面下功夫,搞创作,这样的垃圾书法作品,几乎占了中国当代书坛的90%以上!楼主,除了极个别的当代书法家,显然你可以不看现代书法!看书法,你少给我忽悠,没有线条的神韵,没有唐朝公孙大娘舞剑那样流畅中表现出来的如书法线条一样的神采飞扬,这样的书法反正我不看!
讲几句闲话,前几天,笔者的几个学生,还读初中,看见笔者在看书法方面的书,非常好奇,就问笔者看什么,我就指了两幅字给他们看,问他们哪一幅好看,他们都指古代的那一幅好看!现代那幅不行!这几个学生完全不懂书法,他们都能够看出好坏,所以,当代的搞书法的人,应该面对现实,不要再搞什么创作了!看书法,其实就象听当代的流行歌曲,感觉好就是好,感觉不好就不好,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而感觉好最根本的就是你线条的流畅和神韵,这点连中学生都能够非常轻松的看出来的!没有这点,随便你怎么鬼吹,就是两个字,不行!
判断有差别很正常,苏轼还不喜欢怀素的字呢,他学生黄庭坚又非常喜欢怀素,除了水平原因外,有时候个人自己的情趣也有影响的
说句狠话!当代搞书法的人,你们那些狗屁作品,没有人买,没有人欣赏,不要怪别人欣赏不来,自己找原因吧!不要都是大家的错,我完全正确!中国书法必须在思想和具体的做法上来一次革命,否则,没有办法!当然,这样做,当代90%的书法家必然要幻灭一次,就是必须承认你搞了一辈子的书法的方法是错误的,要重新来过!当然,这非常、非常痛苦!但是,是必须的,凤凰涅盘,才能够获得新生的!书法哪有什么欣赏不来的,北宋的老太婆都知道苏东坡的字写得好,书法本来就和大众紧密联系的,最主要的是当代书法家水平太差,想忽悠大家,大家不买账罢了!田英章的字不见得是顶峰,大家为什么喜欢?黄庭坚的《砥柱铭》肯定也不是书法史上的顶峰,为什么能够卖那么高的价钱,说明大家是喜欢书法的,关键是你自己的水平太臭,别人不买账罢了!回去好好练习吧!首先应该从否定自我,从书法的理论方面下手,不要还是那一套的经验主义!自以为是!
回复:14楼苏轼崇拜怀素历史上是有依据的,苏辙在怀素自叙帖后题跋为证明。 至于书法好,美眉拜在牛仔裤下。元代鲜于枢的风格可能接近理想。有目标就要比虚无缥缈的艺术追求容易。这远要比割裂历史来探讨书法艺术容易。
判断有差别很正常,苏轼还不喜欢怀素的字呢,他学生黄庭坚又非常喜欢怀素,除了水平原因外,有时候个人自己的情趣也有影响的——用个人的爱好和厌恶来评价书法是不行的,这主要是从情感方面来说,用这样的观点来评价油画作品是可以的,书法是不行的!前两天还和一个搞油画的朋友讲到这个问题,油画更强调思想和个人的情感,技法都是其次!书法和中国画首先是强调线条,是技法第一,思想第二,因为中国书法和国画的思想是大一统的,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当然,不仅是道家的,由于有了哲学思想的指导,几乎在创作方面,思想方面就达到了顶点,只能够在此统一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个性!而西洋油画其实还没有那么成熟,还在表现个人,其实在表现个人的基础上,他肯定应该形成西方非常整体的美学理论和规律,好像西方由于文化的影响,还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所以,西洋画更多的是个人感觉和情感!还没有达到共性和规律性!所以用西方评价油画的方法来评价书法绝对不行!
回复:17楼&&
我有说书法思想强过技法??书法是一种受个人欣赏局限的东西,有些东西本来就说不清,不学习,有时候是感觉不到的,就像当初我看一些王羲之的摹本,就觉得好看而已,现在又能感觉到一股气势,说不准将来还能看到点什么
回复:17楼连我说话强调的东西都没看清楚,你是不是又是一位大砖家??
我有说书法思想强过技法??书法是一种受个人欣赏局限的东西,有些东西本来就说不清,不学习,有时候是感觉不到的,就像当初我看一些王羲之的摹本,就觉得好看而已,现在又能感觉到一股气势,说不准将来还能看到点什么——你说的说不清楚的东西,其实还是创作方面的东西,情感方面的东西,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事物看法和认识不同,肯定对某一个人的字的认识和理解会不一样,或者更加深刻,或者能够看出以前自己看不出的东西,这没有什么错误的,我个人的感觉还是现在搞书法的人都去说这一点了,什么笔走龙蛇,什么神韵等等,不是不可以说,而是太多了,而且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方面!田英章的字几乎就是欧楷,没有什么创新吧!但是大家还是非常喜欢,就非常说明问题,技法在书法里,肯定比创作更重要!我要说的是书法首先要技法好,再来讲创新和修养、学识等,功夫在字外等,等于现在我们只讲这些,反而把书法最根本的技法忘掉了!你信不信,一个人的技法好,如田英章之流,他就是修养不够,字同样漂亮,只是达不到更搞境界,就像很多书法家,虽然老年作品更好,年轻时的作品也不差!年轻时肯定修养、学识更差啊!你说创作和个性、情感说不清楚,我承认!技法必须说清楚,而且必须非常科学的阐明其中最根本的原理!就像油画,创作大家可以不一样,但是学透视、素描等大家应该是一样的!都是从科学出发的!而中国书法现在最大的问题或者比不上西方的问题就是对技法完全没有非常科学的来阐述和阐明其中的原理!误了很多人啊!
连我说话强调的东西都没看清楚,你是不是又是一位大砖家??-----你的话应该是从书法的欣赏来说的,当然,最主要目的是使自己书法能够有创新,你看我说对没有?我的看法是,你的这些说法是对的,但是不是最主要的,而且现在讲书法的人都讲这些!我认为书法最主要的还是技法!不是这些,这是我的理解!
我喜欢清秀张扬轻重短拖的字,个人感觉
南国灯城327是大家,力顶!
觉着好看----这是根本标准,终极标准
所有人都觉得好看----就是最好的书法
标准肯定是有的.对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艺术与科学技术不同,艺术美的标准有人的审美能力因素在里面.对相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评价是正常的.就象兰亭,公认的行书楷模,也有人非议的.就不说其他的作品了.
哈哈,楼主不是门外汉。
长期反复读各种名人字帖,既有能力辨识。
哈哈啊哈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分类>元素VIP+背景VIP+模板VIP+无限张数下载+其他特权背景模板
&&格式筛选:
条&&相关的内容
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源文件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透明PNG收藏
元素总数4,965,754张背景总数1,917,799张模板总数7,490,805张 用 户 量864万人一周更新33,297张昨日下载211,010次千库网
用时:0.0110每天节省70%的抠图时间8.25元/月即享无限下载每天节省70%的抠图时间8.25元/月即享无限下载每天提高50%的设计效率8.25元/月即享无限下载每天提高50%的设计效率8.25元/月即享无限下载每天提高50%的设计效率8.25元/月即享无限下载提高50%的设计效率8.25元/月即享无限下载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内容,请选择填写&您现在做的是什么工作?请选择您的职业电商设计设计淘宝、天猫、京东店铺页面工作网页设计设计企业、医疗、教育等网页工作平面设计画册展板名片海报设计工作APP/UI设计设计APP/UI/icon相关工作室内设计做室内装饰设计工作服装设计服装行业设计工作建筑设计建筑行业设计工作营销策划运营管理活动营销策划或者公司的管理工作学生高校/大学等在校学生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政府工作人员从事政府机关相关工作其他:其他:请填写您的QQ十万分感谢您的填写我们会提供更适合您的内容注: 一个账号不能同时在多个浏览器下登录赞助元素VIP今天下载数不够啦!明天还能下载张哦每日可下载元素张数今日还可下载元素张数0赞助背景VIP今天下载数不够啦!明天还能下载张哦每日可下载背景张数今日还可下载背景张数0系统监控到您在多人使用账号(违反了本网站版权声明),若短时间内再次切换设备,将作封号处理!手机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登录验证码:×注册×手机号:验证码:企业VIP · 专享全站无限张数下载元素VIP+背景VIP+模板VIP+无限张数下载+其他特权参加上传比赛赢取现金大奖以图换物,限时抢拍每周四玩点刺激的!客服QQ及电话&p&我曾经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毛笔画条直线都画不出来,但现在,至少我用毛笔写出来的字,能够被别人看清楚了。学写字这几年,我几乎犯尽了所有的错,所以我写的这个答案,可以让咱们绕开这些不必要的弯路。答案太长,想尽快看完的话&b&,可以只看黑体字;&/b&如果有时间,当然是全文看完,便于了解到更多东西啦。&/p&&br&&p&&b&0.
传统方法:手把手,请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b&&/p&&p&大家都听说过&b&手把手&/b&教学吧。实际上,“手把手”这个词,最初的时候,就是形象地形容书法教学方式的。小孩子懂事的时候,就会有家里最德高望重的大人帮忙,帮助孩子把五只手指的位置都放妥当了,再抓牢孩子的手,一点一划地把字写出来。写字的过程中,孩子的手应该是完全放松的,让大人负责发力;小孩子则专心去感受每一个笔画,应该是如何发力运劲写成。到了真正开始读书识字的时候,学校的先生依旧会用这种手把手的练习方法进行启蒙,去让学生熟悉笔法。&/p&&p&与我们日常学习几何学、地质学之类的知识学习不同;书法的学习,更加强调的是&u&动作技能的习得&/u&。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得到示范和反复练习。
而手把手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最深地领会到正确的动作映像,能够极精细而又最有效率地教会孩子该如何握笔,如何运笔,对不同笔画,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学习方法,比起野路子来说的话,能少走很多弯路。&/p&&p&有条件的话,当然还是建议能跟到一位好的老师,认真地跟着学上几年。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62d4e1d717ad1df264de480& data-hash=&62d4e1d717ad1df264de480& data-hovercard=&p$b$62d4e1d717ad1df264de480&&@带三个表&/a& 表哥说了,“6岁的时候正好”。我觉得还要打个折,3岁的时候正好。&/p&&p&不过知友们都过了手把手学写字的年龄了吧?没关系,&b&野路子也有野路子的玩法!&/b&&/p&&br&&p&&b&0.1 自学
追求扎实而高效的练习方法&/b&&/p&&p&我就是从野路子中间走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弯路都走过了;虽然写得不好,但是练起来一样能练得很欢的!&/p&&p&比如这个最近练的:&/p&&img src=&/caf0d0b65a2de5bcd5e56098_b.jpg& data-rawwidth=&2192& data-rawheight=&1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92& data-original=&/caf0d0b65a2de5bcd5e56098_r.jpg&&&br&&img src=&/f6dc9c6b8879_b.jpg& data-rawwidth=&1910& data-rawheight=&20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0& data-original=&/f6dc9c6b8879_r.jpg&&&br&&p&&i&(等我练到能驾驭1公分*1公分的小字的时候,以后签名我就用毛笔签了!哇哈哈哈!)&/i&&/p&&p&以一个不成功的过来人的身份,给身边想练字知友一点小建议吧:&/p&&br&&br&&p&&b&1. 执笔&/b&&/p&&p&既然没有家长手把手教写字了,那首先就来讲执笔方法。这个问题,本来我是准备直接在百度上面搜幅图上来就解决掉的,但是发现它涉及到一些前概念和一些常见的误区,就一并拿出来讲啦。&/p&&br&&p&&b&1.1 误区:过分用力握笔&/b&&/p&&p&很多朋友在学写字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类形容运笔有力的词语了,于是就先入为主,自然而然地认为写字的时候,就应该用力握笔,死死地把笔抓牢。&/p&&p&因为握笔过分用力,写起字来就会不够灵活、运笔艰难,写出来的字显得生硬而没有灵性。&/p&&p&这个误区流毒甚广,远至东晋著名书法家都被黑了。&/p&&blockquote&王献之幼时学于父(王羲之),其次学张芝。据说,羲之曾经从背后掣拔其笔,试测他的笔力,叹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可见王羲之很早就对他寄予厚望。&/blockquote&&p&(摘自:&a href=&///?target=http%3A///wangxianzhi-985-492177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博宝艺术网:王献之《中秋帖》&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居然是有来历的!&/p&&blockquote&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列传第五十 王献之传》&/blockquote&&br&&p&事实上,学过初中物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手指握笔的时候,为笔提供的仅仅是对笔管的压力,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这个压力仅仅影响手指对笔的最大静摩擦力。而笔的静摩擦力,只要与笔的重力和纸面对笔的弹力两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够了。无论人怎么用力握笔,都不会影响这个竖直面的受力情况。&/p&&p&简单说来,只要手能把笔握住就行,握得再紧都不可能对运笔产生影响,反而因为肌肉紧张,影响运笔流畅性。握笔越松,字越活。&/p&&br&&p&&b&1.2 正确执笔方式
五指执笔法&/b&&/p&&p&图中所示的是五指执笔法。(图源自网络)&/p&&img src=&/afea8ad89c1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过往书家对五指执笔有文字上的说明,但相对不直观,故不作重复。如果这一幅静态的图片未能让你了解执笔的方法,可以待会拖到后面看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如何执笔的视频。在此说明的是,运笔过程笔左右挥舞是正常的,但不应当歪斜,倾倒到一边去。&/p&&p&正确的执笔方法有助于书写者准确地控制笔锋,保证线条质量。&/p&&p&如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9b6ad3d9de3951efc1cc1& data-hash=&a9b6ad3d9de3951efc1cc1& data-hovercard=&p$b$a9b6ad3d9de3951efc1cc1&&@相墉&/a& 老师的示例:&/p&&img src=&/v2-4d5be2fcb6cecd_b.jp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v2-4d5be2fcb6cecd_r.jpg&&&br&&p&相对应的,错误的执笔方法会使书写者苦学多年,难以寸进,如某位号称学书14年的答主:&/p&&img src=&/v2-ff3c11f67a95e575927d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f3c11f67a95e575927de_r.jpg&&&br&&p&&b&1.3 执笔位置
字越大,执笔应当越高&/b&&/p&&p&执笔的位置和所写字的大小相关,一般而言,字越大,笔所需挥洒的范围越大,执笔就应当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书执笔位置比楷书高,草书执笔位置比行书高。&/p&&p&就像拿筷子一样,筷子拿得越高,挥舞的范围越大;但同样越难控制。所以需要根据字体和字的大小去决定执笔的位置。&/p&&p&执笔位置低时,手腕可以枕在纸上;
执笔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执笔位置高,则手腕离开桌面,手肘支撑桌边书写(&i&这个姿势不舒服,不适合我,没试过,不负责)&/i&;
执笔位置更高的话,则应该悬腕书写了&i&(通常配合站姿)&/i&。&/p&&br&&p&&b&1.4执笔发力
着重运用腕力&/b&&/p&&p&将手等效为杠杆去看的话,支点距笔越远,发力效果越明显;支点距笔越近,越便于操控。所以一般写一到两寸的字(约3-7cm)的时候,主要用手腕发力,手指辅助控制完成笔的精细运动。两寸以上(7cm以上)则还需在此基础上辅以手臂发力。&/p&&p&是否能有意识地使用手腕发力完成书写过程,几乎成为了书法入门的判断条件了。腕力强劲者,笔画遒劲有力;腕力不足,则笔画绵软。&/p&&p&我当年练习腕力有些偏门的办法,就是跑出去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保龄球。这个大家可以酌情参考,反正我自己是当作运动来做,实际上单纯练习腕力,多些几个字的效果可能更明显。&/p&&p&(&b&执笔方法的延伸性阅读欢迎戳这里&/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样有效的练字?
字体的好坏和拿笔的姿势有必然关系吗?&/a&)&/p&&br&&br&&p&&b&2. 文房四宝
为避免不良用笔习惯,需慎重选择书写用具&/b&&/p&&p&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写字之前,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文具吧。我们对书法了解未深入的时候,不太容易买到高质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有效地锻炼我们的正确书写习惯。否则,拿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工具来使用,只会让自己养成错误的习惯;而肌肉对这些错误的习惯,记忆力却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从头学起更花时间。&/p&&p&书法文具,古代称为文房四宝,指的就是:笔、墨、纸、砚。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初学者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文房四宝,以便大家尽早入门。&/p&&br&&p&&b&2.1 笔&/b&&/p&&p&&b&2.1.1 毛笔标准
尖、齐、圆、健;&/b&&/p&&p&合格的毛笔有四项标准:“尖”、“齐”、“圆”、“健”,合称为笔的四德。&/p&&p&尖指笔锋要尖,才能写出细劲的点画及运笔变化;齐指笔毫铺展开时是齐平的,而且毛色比较均匀整齐,保证笔画轻重匀称;圆指毛笔蓄满墨时候的外型成圆锥形,感觉圆而饱满,体现的是毛笔的贮墨能力,贮墨足时,笔画饱满有力,能避免不当的飞白;健指笔锋的弹性,弹性好才能让笔能自如表现。&/p&&img src=&/d2f7bffb42d8c6_b.jpg&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img src=&/96ffe0bc350e5db7ff3d39_b.jpg&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img src=&/244c1bd63b72ce2bc4c8_b.jpg&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img src=&/1835fc25aeaaca091c82640_b.jpg&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p&(图源:豆瓣&i&(之前存上的,哪个小组就真的忘了,sorry)&/i&)&/p&&br&&p&&b&2.1.2 毛笔分类
宜用硬毫或兼毫&/b&&/p&&p&从笔毫上分,毛笔粗分成硬毫、软毫、兼毫三种。&/p&&p&市面常见的硬毫多由黄鼠狼毛或兔毛制成,分别称为“狼毫”“紫毫”。弹性足,贮墨性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p&&p&软毫则多由羊毛制成,柔软圆润。优质软毫贮墨能力强,表现力丰富;劣质的则可以差得没有下限。&/p&&p&兼毫常以软毫为芯,硬毫长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弹性和软毫贮墨的优点。优质兼毫两者皆取其长,劣质兼毫两者皆取其短。&/p&&p&很多朋友出于价钱上的考虑,常常推荐初学者买10块钱以下的,诸如大X云之类的羊毫笔。其实,这类羊毫笔尚未能达到毛笔对“健”的要求。它的弹性不足,按下去以后就很难弹起来,初学者无法顺利完成笔画提按处的一些细节操作。&/p&&p&况且,从经济方面去考虑的话,也不至于使用这些不适宜新手的笔。毕竟保养得当的话,一支笔是可以使用很久的。&/p&&p&我的建议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汉子用狼毫。&/p&&p&或者这样说吧:笔画清丽多变的,适合使用兼毫;笔画刚劲有力的,用狼毫表现力更强。&/p&&p&另外,去买笔的时候记得问清楚卖笔老板如何开笔,如何保养。一般的笔,通常应该用水浸泡新笔的笔毫,水尽量不要浸没笔根,把笔上的胶水浸开就可以抹干使用了。平时写完字,就把毛笔洗干净,挂到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晾干即可。&/p&&p&泡笔的水温选择可以戳这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新毛笔如何开笔?&/a&&/p&&br&&p&&b&2.2 墨
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滞笔时可加酒精&/b&&/p&&p&墨锭、墨汁均可,从便于使用的角度来说,还是推荐开始练习时候使用墨汁的。&/p&&p&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性能差别非常悬殊。适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这个是必要项,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着已经变质,有腐败菌落积累,长期使用对毛笔有损害)。&/p&&p&值得推荐的有:&b&曹素功,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b&&/p&&p&其中,曹素功墨汁可能因为是油烟墨,用料较为考究;相对其它含动物胶质较多的墨汁而言,其分子结构较小。因而具有写完字,风干后第二天即可装裱的特性。用其它墨汁写出来的字,隔上半个到一个星期再进行装裱会比较保险。&/p&&p&&i&&b&2.2.1抖点私货&/b&&/i&&/p&&p&很多朋友都喜欢在墨中兑水,我刚刚玩的时候也有这种习惯。未兑水的时候,写起字来显得滞重;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在比较干燥的秋季中,写字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如果是北方气候更干旱地区的朋友,这种感觉应该会更明显吧。&/p&&p&但是如果用墨汁兑水的话,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墨色过淡,甚至晕开的墨迹浓淡不均,笔画边沿会有淡淡水迹。这种现象在胶质较重的墨水中体现得较明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给墨水兑少量白酒,效果非常好。墨色能保持光亮,同时能保证墨迹均匀晕开。&/p&&p&据知友@李坚说明是因为有机物相似相容原理,乙醇既能溶于水,也能溶解动植物胶,故有此奇效。&/p&&br&&p&&b&2.3 纸
用生宣&/b&&/p&&p&从制作工艺上分,宣纸分两种,一种叫生宣,制作过程未经明矾加工,吸水性强,能化墨;一种叫熟宣,加明矾制成,质地硬,相对难化墨。&/p&&p&通常而言,写字用&b&生宣&/b&。行笔运笔的每一个细节,在善于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会成倍放大。每一处犹豫不决,行笔怯懦,顿挫不清,偏锋运笔,敷衍了事,都会在这张纸上表露无遗。因此能够清楚暴露书写者运笔过程的不足。初学者本身运笔很有可能有细节未能处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纸,则很可能自己没办法看出这些行笔过程缺点,长久形成陋习。&/p&&p&同样,正式的作品,也是应该使用宣纸进行创作的,能形成”屋漏痕“式墨色氤氲的艺术效果。&/p&&p&从原料的分类上来说,宣纸还分成纸浆原料以檀树皮为主的”净皮“&i&(现代人所说的特净也是炒作出来的净皮)&/i&和以稻草为主的”棉料“,从书写角度看两者性能上差别不会太大,选择哪种则参照自己所临摹的书家而定了。通常棱角分明、线条直硬的书家字迹,适宜用净皮表现;相反的则更适合用棉料。&/p&&p&初学者应该坚持使用生宣练习,等到适应宣纸特性,能自如驾驭的时候,可以兼而使用元书纸、毛边纸等类似的纸张进行练习,但仍应取宣纸练习为主。&/p&&p&有朋友提到使用宣纸习字时,感觉化墨太严重,导致不习惯、不舒服。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买什么价位的生宣纸、墨汁适合毛笔书法的初学者?&/a&这个问题上有一点简单的补充,如果有时间,不妨移步一看。&/p&&p&&b&2.4 砚
(扩展阅读区)&/b&&/p&&p&用墨汁的朋友,请不要买砚台了,买个酱油碟子就够用了。真的。&/p&&p&欧体字在国内顶尖的田英章老师,条件有限的时候也不过是用个小碗来装墨水的。有视频为证。&/p&&blockquote&&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I3NDkwNjcy.html%3Ffirsttime%3D0&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false& data-name=&田英章老师高清书写视频& data-poster=&/ED4CC3540FCBB95CA3-B8C-517DB38A2D59&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ED4CC3540FCBB95CA3-B8C-517DB38A2D59&&&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田英章老师高清书写视频&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zI3NDkwNjcy.html?firsttime=0&/span&
&/a&围观完墨砚,咱们再拉上去重新看一遍吧。
这个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按了好多次暂停才看完的。在这边推荐给大家,不只只是让大家围观墨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这个视频足够清晰,能让大家清晰地观察到书法大家在写字时是如何运笔的。尤其是长笔画运腕、欧体钩笔出锋处理、捺画的顿挫、转折处捻管等技术细节,都是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但是看完以后能得到直观感受的。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在其它问题下面具体讲讲这些运笔技法的问题;但由于自己还是处于半桶水晃悠的状态,在这边就先不展开了。&/blockquote&&br&&p&复习完运笔,回归正题,讲砚台吧。墨砚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研磨墨锭,书画调色的。传统认为,以坚硬而滑润的石材制成的墨砚为佳。对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细腻,不失水。听说好墨配好研,磨出来的墨水分外细滑。&/p&&p&作为广东人,如果硬要我做一个推介的话,我必然是首推端砚。端砚主要取材于肇庆名山七星岩附近,一向声名在外,位列四大名砚之首。(参考资料:&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GWoMoJKv0nLUF7mXIOV1woWQweS_jAlyeVtoNDIysv0hzbsBGa2bIGzGYuaaGi4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砚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p&&p&古人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很适合对收藏方面有雅趣的朋友。&/p&&br&&br&&p&&b&3. 临帖
唐代楷书古帖&/b&&/p&&p&如果想认认真真地学书法的话,建议从楷书入手开始进行练习。原因有二:&/p&&p&1.楷书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从小在学校学字启蒙的时候就是使用楷体的。&/p&&p&2.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从隶书中独立发展而成,于上承接隶书,于下则便于我们掌握与楷书相近,但技法更为复杂多变的行书。掌握了楷书,就基本能掌握毛笔书写技法,对学习其它书体大有裨益。&/p&&br&&p&至于临习什么时期的书法帖子,有知友认为,书法应该尚古。这个说法我大体是同意的。古字经历更充分的时间的考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想补充一下。&/p&&p&首先,由于古代保存书法作品的工艺不成熟,纸质的作品大多已经损坏严重了。哪怕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真迹存世。&i&(王羲之的临摹本倒还不少)&/i&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于初学者。&/p&&p&况且,书法作为艺术,哪怕是一门传统艺术,它都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后世的书法家总结前人经验,在其基础上创作,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p&&p&但是,我自己也不赞成初学者学习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因为很多书家还未经历足够长时间的考验,现代书法也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p&&p&所以,建议初学者初学应该从&b&临楷书古帖&/b&入手。首选唐代的楷书书家。&/p&&p&原因在于,科举制度在隋代形成,出现了以书求仕的倾向。社会上从上而下地形成了崇尚书法的学习风气。唐代有过一段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科举取仕被时人看重。&/p&&p&在书法史上,可以说,唐代的书法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当时由国家设立的最高等教育机构,负责统一培养顶尖人才的学校称为国子监,里面只分设了6门学科,但书法就被单独设立为一个科目,称为“书学”,专门负责教授汉字。(资料来源:《唐六典》)&/p&&p&有这样的教育制度支持,保证了唐代书法的鼎盛。同时,随科举制度发展,唐宋时期对楷书书写要求也较为严格,有森严法度,便于上手,便于掌握结字规律。更为难得的是,盛唐的文化氛围又容许其在细节上寻求突破精益求精;与明清时期沈度等书家形成的过分整齐划一的“台阁体”相比,更活泼可喜。&/p&&p&掌握唐人书法,可上溯魏碑的灵动清丽可人,下探明清书法的进一步突破。&/p&&p&所以坚持推荐各位,初入门的时候,还是应该学唐楷的。&/p&&p&其中比较适合初学者的书法作品有:&/p&&p&&b&颜真卿:《多宝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柳公权:《玄秘塔碑》&/b&&/p&&p&建议初学者先临习其中一帖,直至精通;再学其它书体求突破。精通指的是,需要不看字帖写出来的字,与原帖有八分相似,方可达标。因为最初学习的时候精确掌握其中一位书家的作品,相当于在茫茫书海中确立出一个坚实的坐标。据此,可以寻找到其他书家与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最初临帖的时候,入帖越深,研习其它书家碑帖就越容易入手。&/p&&p&临帖的具体方法,另开一贴再讨论吧。把练习用的字帖和文房四宝买回来之后,自己就可以先尝试熟悉软笔书法了,第一阶段,可以以熟悉毛笔的特性为主。&/p&&br&&p&&b&4.相关资料&/b&&/p&&p&临帖的技术性要领,我将在之后的回答中继续阐述。如果对我写的文字感兴趣,不妨点进&a href=&/people/daniel-fc& class=&internal&&我主页&/a&加一下关注。为了检索方便,各种系统性的书法知识,将会收录到专栏“&a href=&/shufa& class=&internal&&写书法去! - 知乎专栏&/a&”当中。目前,该专栏似乎是书法类专栏中关注数最多的一个哦。&/p&&br&&p&&b&5.&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练习硬笔书法&/a&&/b&&/p&&p&点上面黑体字的链接就可以跳转到练习钢笔字的教程了。在这个教程中,我将更详细地叙述运笔轻重,笔画间呼应,谋篇章法等技术性要领。&/p&&p&如果还想听听更系统化的讲解,希望我最近举办的系列知乎 Live 能帮到你:
&a href=&/lives/specials/996928& class=&internal&&「&/a&&a href=&/lives/specials/996928& class=&internal&&零&/a&&a href=&/lives/specials/996928& class=&internal&&基础,学硬笔&/a&&a href=&/lives/specials/996928& class=&internal&&」系列知乎 Live&/a&
如果有心继续学更多的话,欢迎参阅:
&b&&a href=&/lives/297664& class=&internal&&Daniel FC 的第一期知乎 Live —— 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硬笔书法&/a&
&/b& &a href=&/lives/653440& class=&internal&&Daniel FC的第二期知乎 Live —— 手把手教你硬笔书法(2)&/a&&/p&&p&祝 新年快乐!&/p&&br&&a href=&/people/cheetah-dg& class=&internal&&逗利是远征军下士 Daniel&/a&&p&&/p&&br&&p&又及:&/p&&p&近期这个答案突然收到很多赞,导致最近我每次看着网页里右上角红点往外冒的时候都挺心虚的。因为我也知道,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完全不达标。大家为我点赞,我更愿意看成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就像幼儿园文艺汇演的时候,家长们给跑到舞台上表演节目的大班小朋友鼓掌一样,都是带着关怀和勉励的。感谢各位点赞的朋友,满足了我那小小的虚荣心,让我多了一点点、又多一点点被关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感谢知友的温柔对待。&/p&
我曾经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毛笔画条直线都画不出来,但现在,至少我用毛笔写出来的字,能够被别人看清楚了。学写字这几年,我几乎犯尽了所有的错,所以我写的这个答案,可以让咱们绕开这些不必要的弯路。答案太长,想尽快看完的话,可以只看黑体字;如果有时…
1.&br&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br&向家人坦白你的对象薪水和工作&br&&br&2.&br&秀恩爱无情人出双入对&br&擦干泪单身犬狺狺狂吠&br&&br&3.&br&你整天站在那道德高地不觉得冷&br&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br&&br&4.&br&对象薪水和工作一概无可奉告&br&有了十万大老板全是一派胡言&br&&br&5.&br&看时间戴三块表&br&拍苍蝇用二向箔&br&&br&6.&br&保护渔业资源池塘不样垂钓&br&提高身体素质江边也能划船&br&&br&7.&br&不管闲事我爷爷活了九十三岁&br&学习知识背一篇演讲八十七年&br&&br&8.&br&尊重原创版权转载标明出处待修改&br&维护网络安全不宜公开讨论已删除&br&&br&9.&br&年轻人少上知乎多读书道理都懂&br&评论区没有别的只一句就你图多&br&&br&10.&br&男生女生小学生人人都刷学生卡&br&武藤小泽苍老师天天开车老司机&br&&br&11.&br&欢迎关注公共号扫描二维码&br&升官发财涨工资提前祝大家&br&横批:[图片]&br&&br&&br&最后一篇送给某些那啥的朋友:&br&祸从口出谨慎言行别随便作死&br&年关将至提高警惕莫轻易开门&br&&br&第一条对联来自网络(侵删)&im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5& src=&/7f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f_r.jpeg&&听说是知乎总部的照片,消息待证实。&br&&br&其他的都是原创,喜欢的可以抱走。&br&欢迎关注我的公共号:一派湖盐,原创段子和日常吐槽,各种有趣的内容等你来哦~
1.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向家人坦白你的对象薪水和工作 2. 秀恩爱无情人出双入对 擦干泪单身犬狺狺狂吠 3. 你整天站在那道德高地不觉得冷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4. 对象薪水和工作一概无可奉告 有了十万大老板全是一派胡言 5. 看时间戴三…
&b&本答案已停止更新,因为我已开通专栏带领各位练书法,转移阵地了同志们:&a href=&/xueshufa&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xues&/span&&span class=&invisible&&huf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br&&br&&br&&br&我觉得我可以帮助各位真正开始”练”书法,给各位一个有条理的、按部就班的、可行的自学方案。&br&看了很多答案,有的把工具准备讲的很详尽,有的把姿势讲得很清楚,有的在分享自己的体会,但是好像都没有解释清楚最重要的问题:当我买好工具拿起毛笔,究竟如何”开始练”? 用怎样的方法?第一步到底怎么做?直接临摹?怎么临?第二步呢?。。。。。 其实提问者和关注的各位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切入点和完整可行的学习步骤,但好多答案都在说”从临帖开始”、”要注意用手腕的力量”、”取法乎上”。。。。这些未免太笼统太缺乏可行性了。&br&&br&我来自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书法专业,大家看到我这么说可能会觉得我有病,但了解的人马上就知道是哪个学校,圈内基本没什么争议(请明白我的意思:我并不是想说我写字有多好自夸水平多牛,而是要说我接受了目前为止最科学、体系最完备、实践经验最久的学院派书法教育),我也觉得把书法作为一种爱好是件好事,因此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步骤清晰可行性高的自学方案,从零开始一步步练,循序渐进(今天就算作第一节课,如果各位觉得感兴趣练过之后有帮助,想继续往下走,我会继续作答) 。&img src=&/94ef623b11bc3056830feaf_b.jpg& data-rawheight=&1683&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94ef623b11bc3056830feaf_r.jpg&&&br&&br&(拙作搏众一哂。这是我写在木板上用刀刻出来,然后再用墨拓出来的,和拓碑差不多,算是种尝试吧)&br&&br& 在练之前要先了解关于书法的两个问题。 (以下内容十分重要,请耐心看完,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习一样新东西时如果没有宏观地了解它,而是直接钻进一个点开始,是很容易走弯路的。很多朋友说练了好多年仍然没方向,缺失的就是这种整体全面的认识) &br&&br&一、练书法到底要练什么?我究竟要做好哪些东西才能写出好的书法? &br&总共分为四点:&br& 1用笔(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写笔画,我们需要明白怎样用软的笔毫在软的宣纸上写出质量很高的笔画、在字帖上看到一个笔画时如何用自己的手把它表现出来) &br&2结构(简单说就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位置、长短、斜正等;以及笔画组与笔画组之间的关系:比如”位”字的单人旁和”立”字的位置、高矮、宽窄等关系。我们要了解结构的基本规律并把这种观察方式带到到字帖中分析古人的字)&br& 3章法(如果说结构是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关系,那章法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每个书体有适合自身的章法,这里就不展开了)&br& 4格调(格调究竟是什么很难表述清楚,可以理解为一幅作品传达给观者的感受,书法作品格调的高低与书者的艺术观、对于书法认识的深度、学识涵养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关系) &br&以上四点就是我们学习书法需要练习的,也就是说这四点做好我们的字也就基本成了。前三点的练习是有具体方法可循的,最后一点的练习是需要我们平时多学习积累修炼,所谓”字外功夫”。&br&&img src=&/cc27e1b22f64f8e8faf67cb67edcb78f_b.jpg& data-rawheight=&1408&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cc27e1b22f64f8e8faf67cb67edcb78f_r.jpg&&&br&&br&&br&(这和上面那张是一个系列,边上的字是我的老师为我写的题跋)&br&&br& 二、学习书法的方法、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br&可分为四个步骤。 &br&第一步:了解基本知识、学习姿势、做掌控毛笔的系列练习(这第三个貌似就是大家所问的”如何开始学”的答案,对吧?等下会在下面展开)。&br& 第二步:对不同书体进行临摹。书法可粗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种书体中都可在内部分成”不同时期中——不同书家”的体系,比如我们常说的”颜体”,就是”楷书体系中——唐代楷书体系中——颜真卿的楷书”。(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可以在古人的字中汲取营养,学习上文说的用笔、结构、章法) &br&第三步:仿作。这一步是我们对上一步的巩固,比如我用”颜体”的风格写一幅作品,以此检验我们有没有学到古人的东西,同时向最后一步过渡。&br& 第四步:创作。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语言”,我们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字,我们的用笔、结构、章法的规律从古人中来,但面貌又不同于任何一位古人,如果这时候格调也积累成了,那么我们基本就是一位成功的书者了。所以,对于学书法应该最终学到什么程度大概有数了? &br&以上四步就是学习书法的大概步骤,在每一步中又始终贯穿着第一个问题中的用笔、结构、章法、格调的学习。现在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有没有觉得对于书法的学习有点头绪了呢?接下来就实践起来,从零开始,不要心急: &br&&img src=&/16b924db353bf8ffc88013f_b.jpg& data-rawheight=&1456&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16b924db353bf8ffc88013f_r.jpg&&&br&&br&(这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张)&br&&br&第一讲^O^ &br&&br&1工具准备:笔墨纸砚的选择上,其他的回答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br&&br& 2姿势: 1)执笔。我们现在学书法都采用五指执笔法(要知道书法的执笔法有很多,没有固定标准,以后看到其他朋友写书法没用五指执笔法也不要贸然说人家不专业),记住八字口诀:”指实”——拇指食指是主要用力的手指负责拿住毛笔,中指用来配合拈动笔管(可以先用这三个指头拿住笔,然后转动笔管体会一下这种既用力又能灵活转动的感觉),无名指小指自然放在笔管之后起稳定作用就行了;”掌虚”——拿住笔之后手掌中要有空间;”腕竖”——手腕稍稍竖起不要垂下;”笔直”——笔杆尽量竖直,下面实战中会讲为什么要这样要求。&br& 2)坐姿。要记住三点”正”、”开”、”松”——坐正,背不躬,头不过低,双腿自然放在地上;双臂要打开,左手扶纸,右手执笔,不要夹紧在身体两边;在坐稳的前提下状态尽量放松。 &br&&br&3实战 &br&第一课——毛笔掌控能力训练(一),俗称拉线条。 &br&&img src=&/c7f9ede04c695ee19f1046_b.jpg& data-rawheight=&1456&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c7f9ede04c695ee19f1046_r.jpg&&&br&&br&如图,这是给一个初学的学生做的示范。 &br&&br&具体方法(不同方面的要求前面用字母表示):&br&a.坐姿和执笔姿势要正确,右手手肘要离开桌面,也就是常说的”悬肘”,先拿起毛笔悬空感觉一下从左写到右的过程,反复多次,检查自己是不是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在运行而不是胳膊夹紧,只靠手腕动来动去;检查笔是不是始终比较竖直,反复体验几次就可以开始正式拉了。 &br&首先,b.毛笔落在纸上,不要按得过重,开始往右边拉,过程中要保持匀速、慢速,想象自己在用毛笔牵引着一滴小水珠往右边走。c.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笔毫最前端(也就是笔的尖头,我们常说的”笔锋”)始终行走在线条的正中间,这就是”中锋行笔”。d.按下去的力量要从头到尾尽量保持一致,这样线条的粗细也会一致。e.线条角度尽量要平,f.线条与线条的粗细尽量相同,g.线条与线条的间距要与线条的宽度相同(最后三点要求有点难度,可以慢慢加上去,最主要还是注意自己的姿势a,以及c”中锋行笔”) 在拉过两张横线之后,再进行竖线条的练习,方法和要求同横线条一样,只是方向变成从上到下。&br&&br&*在拉线条的过程中不仅要练控制力,还要体会自然轻松的书写状态,切忌为了追求质量而委曲姿势,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br&&br&第一讲基本就是这样,大家实践起来可以算是真正开始学书法了,在这一阶段我们的目标是适应正确的书写姿势,体会如何控制毛笔,要进入”书写”的状态。&br&&br&本期重点:1.最前面说的两个问题;2.书写姿势;3.对毛笔的掌控;4.书写状态的体会;5.中锋行笔&br&&br&下期预告:毛笔掌控练习(二)——画蚊香&br&&br&祝大家练习愉快^O^&br&------------------------------------------------------------------------------------------------------------------------------------------&br&&br&7月27日更新(不好意思,最近在弄论文选题,更新得太晚了点)&br&&br&&b&第二期——
毛笔掌控练习(二) 调锋&/b&&br&&br&&br&通过之前一期训练我们掌握了姿势,体会了中锋用笔,这一期我们要练一门技能(此技能乃写书法之必备):调锋。&br&&br&&b&一、调锋是什么,为什么要练它?&/b&&br&
锋,之前讲过,就是毛笔的尖头部分,&br&这个部分是毛笔最灵活、与纸面接触最
多的地方。在初学阶段,我们要保证”中锋行笔”(见第一期,与之相对的是”侧锋”,还有”绞锋”,在下面会详细讲),这在第一期中的横线竖线练习中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笔在直线运行时是最容易控制的,但汉字并不只由直线组成,楷书中有”丿”这样的弧线、”乛”这样的转折,每个笔画又都是由毛笔的多次变化运动写出来的,隶书中也是如此,篆书和行书是两个极端,一个用笔极为单纯一个用笔极为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锋行笔就比较难以保持了,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整笔锋,也就是”调锋”。&br&&br&&br&&b&二、实践&/b&&br&&img src=&/3f595e8ecc9ca21b1503db5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5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img src=&/a1cba7ecf109d9e9073161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a1cba7ecf109d9e9073161_r.jpg&&&br&这期练习就是画这货:从纸的中心开始,一点点从小到大绕圈,直到纸画不下。&br&&br&1.要求:1).姿势正确(详见第一期)&br&
2).中锋用笔&br&
3).效果上:线条粗细均匀,线条间距等于线条宽度;圆形柔转,没有淤塞。可以参考家里的蚊香。&br&&br&2.方法: 1)开始的时候用手腕带动毛笔。后面越画越大,用整个手臂带动手腕和毛笔。&br&
2)整个过程必须做到全部中锋用笔。练起来会发现要做到这点有点难,因为弧线不像直线,画着画着毛笔很容易出现下面的状态&img src=&/cac9c8d5b6dd230b2793668addc924c6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cac9c8d5b6dd230b2793668addc924c6_r.jpg&&&br&&br&(状态a:下面的毛笔就是我们要求的中锋状态,笔尖行走在黑色线条的正中间;上面毛笔的情况就是侧锋,也叫偏锋,就是在画弧线转弯时毛笔的尖头没有在线条的正中间,这是要避免的)&br&&img src=&/cd62fbd2e72f301edc367bd7a120d130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cd62fbd2e72f301edc367bd7a120d130_r.jpg&&&br&(状态b:左边是毛笔的正常状态;右边是画蚊香时极易出现的——”绞锋”。因为毛笔一直在画圈,由于缺乏调整,上面的笔毛绞在一起,这也是需要避免的)&br&&br&解决以上两种问题的方法就是调锋。&br&调锋技巧1:提按。想象一下,当毛笔从中锋开始跑偏成侧锋或绞锋时(注意是刚开始跑偏的时候,晚了就来不及了),我们马上把笔从纸面提起,重新按下去成为中锋状态,是不是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当然我们写字不可能不断地把笔提开纸面再按下去,这样会打乱我们的节奏,所以只能尽量把这个动作缩小——先试试把笔全部提起至仅笔尖触纸的状态再按回看能不能调整成中锋;再试试把提的部分再少一点再按回……这样一点点尝试,在能够做到调整笔锋的前提下不断地缩小提的幅度,按的幅度自然也随之减小,慢慢就能做到用十分微小甚至旁人无法察觉的动作进行调锋。&br&&br&调锋技巧2:捻管。普通话就是转动笔管。再想象一下:当毛笔从中锋的状态开始向侧锋和绞锋跑偏的时候,我们用手指(拇指食指中指一起)将笔管往跑偏的相反方向转动,是不是就能让毛笔的笔锋恢复中锋的状态了呢?&br&(以上面侧锋的状态图为例:当笔锋从笔画中间向右上方偏时,用手指稍稍向左转动笔管,就会变成中锋状态。绞锋亦然。)&br&和提按一样,捻管调锋也要练到旁人无法察觉的境界,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写字的节奏。&br&&br&第二期就是这样了,本期内容可以结合上一期的拉线条一起练,不过要注意,在做这些基本练习时要有明确目的:拉线条、画蚊香是为了熟悉对毛笔的控制,以及对中锋、调锋两个关键内容的锤炼。&br&&br&&b&三、本期重点:1.对侧锋、绞锋的认识&/b&&br&&b&2.调锋的两个技巧&/b&&br&&br&&b&四&/b&、下期预告:该正式开练了,从楷书开始吧,你们想练什么?给几个选择你们网上找找图片看看对哪个感兴趣然后写在评论里:&b&多宝塔碑、雁塔圣教序、九成宫碑、神策军碑&/b&。如果有楷书基础想自学其他书体也可以提出,尽量满足。&br&&br&各位练习愉快^O^&br&--------------------------------------------------------------------------------------------------------------------------------------------&br&9月8日更新&br&抱歉让各位久等了。&b&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seeway_shufang
因为我在知乎上不能开专栏,很多关于书法的文章都在这个公众号上发布。&/b&&br&还有,我不知道我修改答案后大家那边会有提示吗?如果没有的话最好每个人都在这个答案下面留个评论,每次我更新之后在评论中回复各位以便大家及时看到更新。&br&&br&第三讲&br&现在起我们要正式开始写字了,根据大家的反馈我会同时讲三个帖: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碑。这三个帖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作品,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接下来的每一期相通之处我会统一讲,各个帖自己的内容就分列出来,我会在内容前面标注清楚,大家各取所需。内容上可以多了解了解,但是练的时候只练自己的部分,不要贪多。&br&&br&&b&统一的内容(以下用“统”代替)&/b&&br&&b&一、&/b&了解自己所练的字帖以及书家的相关背景,百度即可。&br&&b&二、&/b&我们每节课的步骤:先讲一个笔画,然后讲由这个笔画组成的字。比如今天我要讲横这个笔画,讲过之后再讲“二”字、“三”——第一期中我们讲过练字要练四样东西,目前每节课只练用笔(横)和结构 (二、三)两样。&br&&b&三、&/b&在开始写字之前还需要明白一个概念——用毛笔写一个笔画比我们平时用圆珠笔写笔画要复杂。我们用圆珠笔写一个横,只需要一个动作,但是用毛笔写一个横需要四或五个动作。那么需要几个动作到底是依据什么来区分呢?要看你的笔在完成这个笔画时有没有方向、提按上的变化,一次变化就算一个动作(别懵,结合下面的例子就懂了)。&br&&br&&b&分开的内容(一下分别用“颜”、“褚”、“欧”代替)&/b&&br&&br&&br&&b&颜&/b&&br&一、首先请看看所有颜真卿的字,然后试着对颜字有一个整体的风格的判断以及分析其书风的演化。我们练的是他的中年时的作品《多宝塔碑》。&br&二、今天学横画:&img src=&/da100e95f63ae003d98fcd5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da100e95f63ae003d98fcd5_r.jpg&&&br&这里再讲一个概念:一个笔画的完成分三大步——起笔、行笔、收笔。以下是动作分解:&br&起笔:1.笔尖触纸向左逆锋&img src=&/753b75a549089aad2a19a82cfefab8c5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753b75a549089aad2a19a82cfefab8c5_r.jpg&&&br&2.从左上向右下方顿(起笔完成)&img src=&/232c9b44cf205d29475f31abdc3252f2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232c9b44cf205d29475f31abdc3252f2_r.jpg&&&br&行笔:把笔向右行。(行笔完成)&img src=&/bc9ce6edc0e6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bc9ce6edc0e6_r.jpg&&&br&收笔:1.将笔轻提至笔画右上端&img src=&/34fb69cef7a6a2eef70a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34fb69cef7a6a2eef70a_r.jpg&&&br&2.向右下方轻顿&img src=&/52e28b87a70fa8e0eeb3aa05f44075c7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52e28b87a70fa8e0eeb3aa05f44075c7_r.jpg&&&br&3.用笔尖向左边轻回。(收笔完成)&img src=&/fe353b430ec49bd3e461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fe353b430ec49bd3e461_r.jpg&&&br&以上就是颜体多宝塔中横画的写法,三大步骤,六个动作。&br&二、练好横画之后练习“二”、&三“&br&&img src=&/99fa7e80c7ff5d859a9e3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99fa7e80c7ff5d859a9e3_r.jpg&&&img src=&/e1b79beb87ff4d3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e1b79beb87ff4d3_r.jpg&&最好像我这样用米字格纸,注意笔画的位置、长短、斜度。&br&&br&&b&褚&/b&&br&一、首先请看看所有褚遂良的字,然后试着对褚字有一个整体的风格的判断以及分析其书风的演化。我们练的是他的《雁塔圣教序》。&br&二、今天学横画:&img src=&/f154bf6ef7f7ffa9bc9f9f2ccccddd77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f154bf6ef7f7ffa9bc9f9f2ccccddd77_r.jpg&&&br&这里再讲一个概念:一个笔画的完成分三大步——起笔、行笔、收笔。以下是动作分解: &br&起笔:从左上到右下方顿笔(起笔完成)&img src=&/f6a8b1acea5c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f6a8b1acea5c_r.jpg&&&br&行笔:向右行笔,边行边提而后边行边按。(行笔结束)&img src=&/740b11c280d18c885fd91a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740b11c280d18c885fd91a_r.jpg&&&br&收笔:1.将笔提至笔画右上端&img src=&/307aff80ab5335cded531fa1bcf0ec99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307aff80ab5335cded531fa1bcf0ec99_r.jpg&&&br&2.从左上到右下轻顿&img src=&/e66d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e66d_r.jpg&&&br&3.向左轻回(收笔结束)&img src=&/26edce2caaa630f611bb7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26edce2caaa630f611bb7_r.jpg&&&br&以上就是褚体《雁塔圣教序》中横的写法,三大步骤,五个动作。&br&二、练好横画之后练习“二”、&三“ &img src=&/23aef42bb87fc4340022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23aef42bb87fc4340022_r.jpg&&&img src=&/8f584dabcd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8f584dabcd_r.jpg&&最好像我这样用米字格纸,注意笔画的位置、长短、斜度。 &br&&br&&b&欧&/b&&br&一、首先请看看所有欧阳询的字,然后试着对欧字有一个整体的风格的判断以及分析其书风的演化。我们练的是他的《九成宫碑》。&br&二、今天学横画:&br&&img src=&/6e75f7af2d138ccf7b421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6e75f7af2d138ccf7b421_r.jpg&&&br&这里再讲一个概念:一个笔画的完成分三大步——起笔、行笔、收笔。以下是动作分解: &br&起笔:从左上到右下方顿笔(起笔完成)&img src=&/8ef41f517b9f8ab2d54bf9aa7fd3feb5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8ef41f517b9f8ab2d54bf9aa7fd3feb5_r.jpg&&&br&行笔:向右行笔(行笔结束)&img src=&/1d16601dad85e87b14d059892dba74a8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1d16601dad85e87b14d059892dba74a8_r.jpg&& 收笔:1.将笔提至笔画右上端&img src=&/141f33a4cbb778e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141f33a4cbb778e_r.jpg&&2.从左上到右下轻顿 &img src=&/6f722dae4bc083de3cbb94c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6f722dae4bc083de3cbb94c_r.jpg&&3.向左轻回(收笔结束) &img src=&/b39faa94730e9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b39faa94730e9_r.jpg&&&br&以上就是欧体《九成宫碑》中横的写法,三大步骤,五个动作。&br&二、练好横画之后练习“二”、&三“ &img src=&/fc66b7b2ee7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fc66b7b2ee7_r.jpg&&&br&&img src=&/e5edb110e01e4286e3fec50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e5edb110e01e4286e3fec50_r.jpg&&最好像我这样用米字格纸,注意笔画的位置、长短、斜度。&br&&br&统:&br&请大家注意,横画之后的”二“、”三“练习只是为了巩固我们刚学过的基本横画,同时锻炼结构意识(位置、长短、斜度),并不代表颜、褚、欧的”二“、”三“就只是这样写的,大家可以好好观察字帖里的字。要明白随着用笔能力的提升,很简单的字也能写得无限丰富无限靠近我们所学的书家风格。&br&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祝大家中秋快乐练习愉快 。&br&&br&&br&--------------------------------------------------------------------------------------------------------------------------------------------&br&更新&br&&br&再推广下我的微信公众号&b&seeway_shufang
&/b&,我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最”接地气“的书法信息。&br&(图片为本人拍摄) &br&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答案已停止更新,因为我已开通专栏带领各位练书法,转移阵地了同志们: 我觉得我可以帮助各位真正开始”练”书法,给各位一个有条理的、按部就班的、可行的自学方案。 看了很多答案,有的把工具准备讲的很详尽,有的把姿势讲得很清楚…
12.4更新。&br&&br&这篇答案的评论区,是我在知乎写书法回答这么久所见最特别的一个评论区——我写了一篇答案,讲我认为田英章的学书思路存在怎样的问题,然而评论者在反驳时几乎没有一个是针对答案中的观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去进行反驳的,而是在讲“气度”、“胸怀”、“包容”、“尊重”……&br&&br&(有朋友对于答案中韭花帖和八大的例子存在不同看法, &a data-hash=&59f45dfa3ccf6f52ebf2f9& href=&///people/59f45dfa3ccf6f52ebf2f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59f45dfa3ccf6f52ebf2f9&&@吕盈池&/a& 的回答直接质疑我这篇答案立足的根基,关于这些不同意见,我想说不论谁的看法是对的,先感谢你们能客观理性地就事论事。) &br&&br&其实在写这篇答案之前我就知道很多朋友对田氏兄弟感情很深,正如一位朋友和我说:并不是每个爱好书法的人都能够幸运地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对于很多自学起步的人来说,田氏的教学视频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和帮助。&br&&br&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很多人的感情深度,已经到了“看到有人批评他就必须要反驳,不论批评得是否合理、不论批评者是为了抹黑他还是在有理有据地讲一些事实”的程度。&br&&br&因为某些特殊的情感,我的答案没法让你冷静看待、引发正面的思考,这是我不愿看到的。所以我在原答案基础上补充一段:&br&&br&田氏兄弟自己曾说“学欧不学田”,田英章也在公开场合谈过自己的书法存在问题,相关视频和访谈网上都搜得到我就不贴链接了。&br&&br&也就是说——“田英章的书法存在缺陷和不足”这个结论,不是我下的,也不是其他答主下的,而是田英章自己说出来的——你们支持、尊重甚至崇拜的人,自己说自己的书法存在问题,这个事实你必须要清楚。&br&&br&&b&田英章的书法并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田英章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我再次重复。&/b&&br&&br&&b&而我这篇回答的意义在于,以我在书法上有限的经验,去谈谈如何理解田英章的这句话,或者说,为大家理解“为什么田英章自己说自己的书法存在问题”,增添一种角度和思路。&/b&&br&&br&最后,这篇文章讲的是“田英章的学书思路存在怎样的问题”,贴出各位古人的作品是为了说明学书的范本问题,&b&不是“在用其他古人和田英章的字作比较以此来贬低田英章”&/b&,评论区自嗨的各位可以歇歇了。&br&&br&&br&-----------------&br&&br&原答案:&br&&br&&br&&br&&br&&br&&br&一&br&&br&当我们放眼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br&&br&是一个个巨牛无比的书法家。&br&&br&作为热爱书法的现代人,这些书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他们是前进的方向,是奋斗的动力。“取法乎上”、“与古为徒”、“师古不泥”……这些词都指向一个重要的事实——在书法学习中,除了那些教你笔法、结构、审美的“生活中的老师”,古人也是你的老师。&br&&br&同时,这些词还指向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b&学习古人时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学,决定了你在书法这条路上能走多快、走多远、取得多高的成就。&br&&/b&&br&不知大家有没没想过,那些站在历史长河中的书法家们,除了“巨牛无比”,还有哪些共性?&br&&br&答案有很多:天赋过人、勤奋、文学功底深厚、都和官场沾边……&br&&br&而我想说的一点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书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探索书法中的“极限”问题,在取得成功后,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书法艺术中,某种意义上的“极限的代表”。&br&&br&&br&二&br&&br&&img src=&/v2-4dae048ce7c40c_b.jpg& data-rawwidth=&1446& data-rawheight=&1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6& data-original=&/v2-4dae048ce7c40c_r.jpg&&&br&&br&&img src=&/v2-7e6cc6ea9cb7fc61249abb1db50ad9f7_b.jpg& data-rawwidth=&2200& data-rawheight=&2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00& data-original=&/v2-7e6cc6ea9cb7fc61249abb1db50ad9f7_r.jpg&&&br&这是杨凝式的《韭花帖》,一眼看过去就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特别远。&br&&br&(《韭花帖》现存两个版本,经 &a data-hash=&909cff5a48ef19a0adaa7fbb937d9987& href=&///people/909cff5a48ef19a0adaa7fbb937d998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909cff5a48ef19a0adaa7fbb937d9987&&@tzy999&/a& 提醒,上图为清·乾隆内府藏本,是为摹本;下图为真迹,罗振玉藏本。原答案及后文举例用的是摹本,现补充真迹图片。感谢指正~)&br&&br&练过行书的朋友都知道,对于行书作品来说,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是特别重要的,从上看到下要“贯气”,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联系、达到气息通畅,所以常规的行书作品字与字的上下距离都很近:&br&&br&&br&&br&&img src=&/v2-e0bbedaf0320_b.jpg& data-rawwidth=&910& data-rawheight=&1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0& data-original=&/v2-e0bbedaf0320_r.jpg&&苏轼《黄州寒食诗》&br&&br&&img src=&/v2-03f4a73f197db43dc9dbe_b.jpg& data-rawwidth=&24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8&&米芾《蜀素帖》&br&&img src=&/v2-49f8b1ce4e825d412061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9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赵孟頫的《赤壁赋》字距比前两者要大,但是和《韭花帖》相比,仍然只能算“常规距离”。&br&&br&杨凝式的字距,在行书作品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探索出了“行书作品中字距的极限”,他的《韭花帖》就是极限的代表。&br&&br&&br&&br&&br&&img src=&/v2-898c14a4f29e3cc44aeec770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这是八大山人的一幅手札。&br&&br&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都记得一句话:“写字要中锋用笔。”这是因为在楷书和篆隶中,中锋用笔是一个必要的技法,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笔画都是由中锋完成的,也就是在行笔过程中,笔尖必须在笔画正中间。&br&&br&但是到了行草书就不同了,行草书比楷、隶、篆更强调笔画上的对比变化——粗细、方圆、曲直……变化越多效果越丰富,中锋与侧锋也是一对重要的对比关系,所以在一般的行草书作品中侧锋的运用是很多的,为的是与中锋形成对比,给整个字增添一重关系:&br&&br&&img src=&/v2-efb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v2-efb_r.jpg&&孙过庭《书谱》,箭头所指为侧锋用笔。&br&&br&&img src=&/v2-eb5bacf720e6abca98eb62c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eb5bacf720e6abca98eb62c_r.jpg&&黄庭坚手札,箭头所指处,用笔为侧锋。&br&&br&&br&然后我们再看八大山人的这张:&br&&img src=&/v2-8dabe48a02dd7184f5fdace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几乎笔笔中锋,在面对箭头所指的这种极易出现侧锋的转折时,八大仍然固执地选择中锋用笔——“论中锋,没人敢跟八大比纯。”&br&&br&所以,八大山人探索出了“行书作品中,中锋的极限”,他的作品就是这个极限的代表。&br&&br&&br&&br&&br&&br&&br&三&br&&br&有勇气去探索极限很牛,但也仅限于“很牛”——只有探索成功,才称得上“巨牛”。&br&&br&探索极限往往意味着追求极端,而一件艺术品的成立需要基本的平衡,当极端打破平衡,也就意味着你探索失败了。所以,如果想立在悬崖边上受万众瞩目但又不会坠崖而亡,需要智慧和手段。&br&&br&&img src=&/v2-d9d788f9207f53fee53c_b.jpg& data-rawwidth=&447& data-rawheight=&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v2-d9d788f9207f53fee53c_r.jpg&&杨凝式冒着“丢失连贯性”的风险,在一幅行楷作品中把字距拉大到前无古人的程度。但同时,他又通过对字形、粗细、距离等处理,把一行字微妙地分成了不同的组,使其不致散乱零落,依然连贯(右数第三行,红线表示杨凝式对字的分组,私以为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经典的几行字“之一,其中奥妙值得细细品味)。&br&&br&杨凝式把自己推到悬崖边,然后又稳稳站住了。&br&&br&&br&&img src=&/v2-aa647bc582f5fda042534_b.jpg& data-rawwidth=&349& data-rawheight=&5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9&&&br&缺失对比关系,会使书法作品变得单调,单调是行书的死敌,八大却在写行书时直接抛弃了中侧锋的对比;但同时,你看两个红箭头,这是墨色枯湿对比;再看两个蓝箭头,这是方向上的正斜对比;再看红色的圈,这是强化笔画的点、线特征形成的节奏对比——他扔掉一种关系,同时有意识地强化好几种关系,使自己的行书远离单调。&br&&br&八大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然后也稳稳地站住了。&br&&br&&br&&br&&br&&br&&br&四&br&&br&&br&前文说过:&br&&br&学习古人时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学,决定了你在书法这条路上能走多快、走多远、取得多高的成就。&br&&br&那么面对杨凝式、八大山人这种巨牛的古人时,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才是清晰、科学的呢?&br&&br&&b&1、他们代表了书法某种意义上的极限,是“站在悬崖边的人”。&br&&br&2、他们在探索极限时之所以不会走向极端、坠崖而亡,原因在于他们选择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去进行补充和平衡,就是这些东西保证他们能够稳稳站在悬崖边的,这些东西很重要。&br&&br&3、学习他们探索极限的精神,以及绝处逢生的智慧,在理清书法中的各种元素后,尝试着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突破。&br&&/b&&br&&br&接下来该轮到本文最后一位巨牛出场了:&br&&img src=&/v2-2f9fa33df70d498ad11eaac14ffce037_b.jp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5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br&&br&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既有对比变化,又很和谐统一(班级的例子又来了——就像一个班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又能团结在一起,这样才好)。&br&&br&然而欧阳询,探索了书法中“统一的极限”:&br&&br&&img src=&/v2-23e79ef8cea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5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从点画方面去理解,欧阳询把相同的笔画尽量处理得相似,比如上图中,三个平捺长得差不多。&br&&br&&img src=&/v2-8fea8ad4c04a7a4c88a91_b.jpg& data-rawwidth=&221& data-rawheight=&4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1&&横折也是同样道理。&br&&br&欧阳询在笔画的处理上运用这种相似的手法使他的“点画语言”非常统一,结合结构上的技法,《九成宫》呈现出了端庄、清丽的美,在唐朝这个崇尚法度的年代,欧阳询通过他的执着追求让楷书的美实现了一个层级上的飞跃。&br&&br&但是,统一走向极端就是单调、平淡、机械化,为什么欧阳询的字没有这些缺陷呢?因为欧阳询在追求统一的同时,会为相似的笔画赋予微妙的差异。&br&&br&&img src=&/v2-fe1d935dec9b89f305e1c7b9d381b7bf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4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比如这两个平捺,欧阳询在角度、粗细、出尖长度、出尖方向上都做了微妙区分。&br&&br&&br&&img src=&/v2-8fea8ad4c04a7a4c88a91_b.jpg& data-rawwidth=&221& data-rawheight=&4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1&&横折的角度、粗细、“肩膀”的高度都有些许不同。&br&&br&&br&&img src=&/v2-cccf75c4e4c9fcbfcab5aef_b.jpg&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6&&比如这两个横折:下顿方向不同、竖的倾斜角度不同,长短也不一样。&br&&br&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欧阳询通过“相似”去追求极限的统一,又利用微妙的“不同”,去避免走向单调、机械、千篇一律的极端境地。&br&&br&&br&活学活用的时候到了:当我们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时,应该有怎样的思路和方法?&br&&br&&b&1、《九成宫》代表了书法中“统一与对比”的某种极限,欧阳询是“站在悬崖边的人”。&br&&br&2、欧阳询在探索统一的极限时之所以不会走向极端、走向单调和机械,&/b&&b&原因在于他给字赋予了很多微妙的“丰富”、“对比”、“不同”&/b&&b&,去进行补充和平衡,就是这些东西保证他能够稳稳站在悬崖边的,这些东西很重要。&br&&br&3、学习他探索极限的精神,以及绝处逢生的智慧,在理清书法中的各种元素后,尝试着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突破。&/b&&br&&br&&br&接下来请欣赏田英章临摹的九成宫:&br&&br&&img src=&/v2-1c4fd9c75db04d86c47b31_b.jpg& data-rawwidth=&891& data-rawheight=&12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1& data-original=&/v2-1c4fd9c75db04d86c47b31_r.jpg&&&br&看他对相同平捺的处理:&br&&img src=&/v2-746cababea984e844ba163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5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br&再看一下原帖:&br&&img src=&/v2-fe1d935dec9b89f305e1c7b9d381b7bf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4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br&&br&看他对横折的处理:&br&&img src=&/v2-3e8c3ee2b88f2dcba8a3a08e3cf61df1_b.jpg& data-rawwidth=&383& data-rawheight=&5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3&&&br&&br&&br&&img src=&/v2-de729ed184adaa218fc120_b.jpg& data-rawwidth=&413& data-rawheight=&3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3&&&br&&br&“宫”的两个横折,刚才用原帖举过例的,还记得么:&br&&img src=&/v2-cccf75c4e4c9fcbfcab5aef_b.jpg&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6&&&br&&br&通过他的临摹可以看出:在学习对象——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已经极度追求统一、缺少变化的情况下,田英章继续努力,把仅有的一点宝贵变化完全抛弃掉了。&br&&br&这是田英章的创作:&br&&img src=&/v2-ddb00f31b181_b.jp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v2-ddb00f31b181_r.jpg&&&br&看看这些相同笔画的处理:&br&&img src=&/v2-ceffcc669804_b.jpg& data-rawwidth=&381& data-rawheight=&5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img src=&/v2-ca3ec19e9ee01a_b.jpg&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5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8&&&img src=&/v2-afc1d42022_b.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5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br&&br&分析完田英章的作品,我们最后回头看一眼刚才的“活学活用”:&br&&br&&blockquote&&b&当我们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时,应该有怎样的思路和方法?&/b&&br&&br&&br&&ul&&li&&b&九成宫代表了书法中“统一与对比”的某种极限,欧阳询是“站在悬崖边的人”。&/b&&br&&/li&&/ul&&b&&br&&ul&&li&&b&欧阳询在探索统一的极限时之所以不会走向极端、走向单调和机械,原因在于他给字赋予了很多微妙的“丰富”、“对比”、“不同”,去进行补充和平衡,就是这些东西保证他能够稳稳站在悬崖边,这些东西很重要。&/b&&br&&/li&&/ul&&br&&ul&&li&&b&学习他探索极限的精神,以及绝处逢生的智慧,在理清书法中的各种元素后,尝试着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突破。&/b&&br&&/li&&/ul&&/b&&/blockquote&&br&&br&&br&&br&&br&&br&五&br&&br&&br&书法的长河激荡而来,流过山间又汹涌而去,其中充满了像田英章这样坠崖的人。
12.4更新。 这篇答案的评论区,是我在知乎写书法回答这么久所见最特别的一个评论区——我写了一篇答案,讲我认为田英章的学书思路存在怎样的问题,然而评论者在反驳时几乎没有一个是针对答案中的观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去进行反驳的,而是在讲“气度”、“…
&p&我们先来看一下全字是什么样子的,通常楷书入门常见的是欧阳询的欧体或者颜真卿的颜体。&br&&/p&&img src=&/eb604c586ce_b.jpg& data-rawwidth=&263& data-rawheight=&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3&&&img src=&/ba3ded97be845e06bed5b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a3ded97be845e06bed5b7_r.jpg&&&br&&p&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p&&img src=&/1f431bcd33e64de10959db_b.jpg&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9& data-original=&/1f431bcd33e64de10959db_r.jpg&&&p&颜真卿《多宝塔碑》&/p&&br&&p&两种书体虽然风格不同,但在笔画的书写规律和结字规律上都是相同的。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在这八大基本笔画之上还可以组合衍生出28个复合笔画,笔画之间进一步组合成三点水,四点底,树心旁,等 偏旁部首,同时还有很多由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p&&p&&img src=&/db4e2fabf770f81b00bdc09f52fad46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b4e2fabf770f81b00bdc09f52fad464_r.jpg&&这张图是欧体笔画的示例,可以看到基本笔画在不同情况中常见的变化。&/p&&img src=&/31a4aa1ccedf7d_b.jp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6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p&为了公平起见,再找个颜体的例子,给大家看一下笔画是如何过渡到偏旁部首。&/p&&br&&p&刚接触书法时,会觉得笔画已经是写书法的最简单的部分了,&b&那上来给你只毛笔能写好笔画吗&/b&&b&?&/b&&/p&&br&&p&我们拿欧体中的横来做个分解:&/p&&img src=&/c8fe36a97aad9fd91153_b.jpg& data-rawwidth=&229& data-rawheight=&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9&&&p&长横:下笔藏锋,向左上逆入起笔,顿笔再提笔,中锋行笔;左低右高;提笔向右下顿笔,回锋收笔;要求细腰,控制好下笔、收笔处的形状。整个细腰长横呈左低右高,斜度大致在20度左右。头尾要求有方圆、粗细变化。&/p&&br&&p&光看文字的书写要求是不是已经要醉了~那让我们再看看颜体的横是怎么写的:&/p&&img src=&/34b8894ffda7cba842a2a4dbf0ec6276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34b8894ffda7cba842a2a4dbf0ec6276_r.jpg&&&p&你会发现两种书体的横虽然外在形态有风格差异,但在运笔动作上有很多一致性。&/p&&img src=&/40af3a2e1dd52b0b28a8594b57cec137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2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p&所以想学好笔画也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b&写成任何笔画都需要你的笔可以在切,推,转,提,按等用笔方法中自由软换。上图那个笔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线条粗细的变化落实到用笔就是所谓的笔法。&/b&&/p&&p&所以问题来了,这些运笔动作怎么练习呢?&/p&&p&&b&首先是中锋执笔,动作准确之后就是大量的训练来训练自己手臂,手腕,手指的协调和稳定性,可以从热身运动开始&/b&。&/p&&img src=&/c10e26f6184609bdeaa7c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c10e26f6184609bdeaa7c_r.jpg&&&img src=&/689b97e7e5afcc14a7b26cfc3fd295a0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689b97e7e5afcc14a7b26cfc3fd295a0_r.jpg&&&br&&p&先从直线的图形开始,横向和竖向的直线,保持粗细一致,间距相等,注意保持稳定性。&/p&&img src=&/18c7b8f77b4877d87ddd2cdea8b97ed2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18c7b8f77b4877d87ddd2cdea8b97ed2_r.jpg&&&br&&img src=&/712eb8c0d1b87a6bfa560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712eb8c0d1b87a6bfa560_r.jpg&&&p&接着是曲线的练习,从一个点开始画间距和粗细一致的螺旋线,注意保持速度的一致,在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手腕和手指是如何转动笔管的,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手眼在运动中的协调性。&/p&&br&&p&基本训练如果对你来说是分分钟的事,那不妨挑战一下李斯的《峄山碑》:&/p&&img src=&/b134f890b9fb44cc2ded9_b.jpg& data-rawwidth=&202&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2&&&p&发现了吧,中锋笔法的练习在篆书里面基本都涵盖了。&/p&&img src=&/d4a018e7b4432aaf5e3d8e4e46aad98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以上只是中锋的行笔和使转的练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笔字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