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这道高中生物遗传题必修二遗传与变异的问题!求过程谢谢~

查看: 2576|回复: 0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堂教学实录公开课教学视频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堂教学实录公开课教学视频第4章基因的表达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老师多媒体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上载播放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提供各年级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讲学稿教案习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中生物人教版电子课本必修2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生物人教版电子课本必修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二生物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二生物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二生物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2011年山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生物模拟试题(人教版)17一、1.图9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不患病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可以使细菌死亡,HIV感染T淋巴细胞后可以造成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那么噬菌体和HIV利用细菌和T淋巴细胞的物质中主要的不同是&&&&& (&& )&A.组成蛋白质的原料&&& B.构成核酸的原料&C.营养成分&&&&&&&&&&& D.无机盐3.目前,DNA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若用DNA分子存储信息,理论上一个含有100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片段最多可存储多少个不同的数据(  )  A.50& && B.100& &&C.450& &&&D.41004.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3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三种D.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没有外显子,只有内含子B.启动子是一种转录开始的信号,即是起始密码C.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通常具有调控作用D.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6.(2011年无锡模拟)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研究端粒和端粒酶的科学家。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构造――端粒,能控制细胞分裂次数,并且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而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端粒酶。据此推断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可能是(  )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D.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7.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8.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330   B.660   C.990   D.1 3209.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在下列四组多倍体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  )A.玉米和高粱&&&&&& B.甘蔗和甜菜C.水稻和棉花&&&&&& D.油菜和大豆10.(;广东理基,44)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B.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C.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必然增加& 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11.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DD→①目的基因DD→②与质粒DNA重组DD→③导入乙细胞的DD→④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B.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C.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可以选用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等&D.④过程中用的原料不含有A、U、G、C12.下面是有关果蝇的培养记录,通过本实验说明(  )海拔高度&温度&突变率(每一百万个个体中)5 000 m&19℃&0.235 000 m&25℃&0.633 000 m&19℃&0.213 000 m&25℃&0.63&A. 果蝇的突变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引起的&B.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C.果蝇在25℃时突变率最高&D.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13.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需要的原料不同&B.所需酶的种类不同&C.均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D.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14.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和遗传方面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种雌畜杂交得F1,让F1与第二头引种雄畜杂交得F2,让F2再与第三头引种雄畜杂交得F3,F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杂交得F4,试问:在F4个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属本地种的理论上约有(  )A.1/2&&&&&&&& B.1/8C.1/16&&&&&&& D.15/1615.对植株1和植株2进行一系列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这四种处理分别是&&& &&&&&&&&&&&&&&(&&& )&选项&A&B&C&D处理①&生长素处理&套袋&生长素处理&套袋处理②&人工授粉&人工授粉&自交&人工授粉处理③&花药离体培养&花药离体培养&花药离体培养&生长素处理处理④&秋水仙素处理&生长素处理&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处理
16.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科学发现&科学家&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A&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一演绎法B&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假说演绎法C&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卡尔文&同位素标记H182OD&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17.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 ―AGTCG―①―TCAGC―②& ,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 (&&& )A.―CGTTG―& ―GCAAC―B.―GGTCC―&―CCAGG―C.―GGTTG―& ―CCAAC―D.―CGTAG―& ―GCATC―18.(2011年聊城模拟) 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和S型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A.①②& B.③②C.①④& D.③④19.下面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可检测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酵母菌计数实验中,先将酵母菌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中央,再盖盖玻片C.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D.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20.下列关于基因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既没有外显子,也没有内含子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都有编码区,并都能全部编码成蛋白质C.非编码区有调节功能,但都不能编码成蛋白质D.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编码区中,外显子能编码成蛋白质而内含子不能编码成蛋白质
二、题21.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过程。22.如图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③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此过程发生在________时期。&(2)将①的原理应用在育种中,常利用物理因素如________或化学因素如________来处理生物(各举一例)。&(3)基因工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时,常用的运载体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例)。&(4)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新品种的这种变异的来源是图中[ ]________。传统的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一种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以下图、表回答问题:&&(1)图中Ⅰ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Ⅱ过程叫____________。(2)除赖氨酸以外,图解中X是密码子表中哪一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图中X是甲硫氨酸,且②链与⑤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么⑤链不同于②链上的那个碱基是__________。(4)从表中可看出密码子具有__________,它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在研究蜜蜂的行为遗传时发现,有一个品系对某种细菌敏感,感染后全巢覆灭,而另一个品系不发生此种现象,因为它能打开蜂巢小室,移走染病致死的幼虫,因此后者被称为卫生型,前者称为不卫生型。这两个品系杂交产生的子一代都是不卫生型的。如果子一代和亲代的卫生型再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①卫生型――打开蜂巢小室,移走死幼虫;②不卫生型――不能打开蜂巢小室,不能移走死幼虫;③半卫生型――能打开蜂巢小室,但不能移走死幼虫;④半卫生型――不能打开蜂巢小室,但如果有人帮助打开蜂巢小室,则能移走死幼虫。每种类型约占1/4。请回答:根据资料判断,蜜蜂此类行为遗传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请根据遗传学的惯例,在Uu、Rr、Gg……中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示上述行为遗传中的基因,写出后代(子二代)的基因型是:①卫生型:_________;②不卫生型:________;③半卫生型:________;④半卫生型:________。(2)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b),且雌雄各一半。管内雌雄果蝇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C管:雌雄果蝇均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请你根据上述结果判断:①三个试管中的亲代白眼果蝇的性别依次是&&&&&&&&&&&&&&&&&&&&&&&&& ,C管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 。②摩尔根等人用纯种灰身残翅果蝇与纯种黑身长翅果蝇交配,所获子代(F1)全部为灰身长翅,由此可推出,果蝇的&&&&&&&&&&&&&& 为显性性状。③你如何确定灰身――黑身、长翅―一残翅的遗传行为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写出简要方案。&答案解析
一、1.B2.B解析& 噬菌体遗传物质为DNA,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构成核酸的原料不同。 3.C解析:考查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以及DNA分子碱基序列的遗传意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片段即为50个碱基对,由此形成的不同DNA分子碱基序列有450种,所以,理论上一个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片段最多可存储450个不同的数据。4.B 5.C6.解析:由题干分析,细胞分裂次数的多少与端粒酶有关,因此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可能是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答案:D7.A解析: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2P。而蛋白质能够标记上15N和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以细菌的化学成分为原料(氨基酸、核苷酸)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因为这些原料中无放射性元素,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在某两个DNA分子中有原来侵入的那两条DNA链,其上含有15N和32P。8.C& 9.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的特点。多倍体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因此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甘蔗和甜菜。答案:B10.D解析& 由图可知,该卵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共12条染色体。推过程为:①1个卵细胞(N)+1个精子(N)→受精卵(2N)→胚(2N);②2个极核(2N)+1个精子(N)→受精极核(3N)→胚乳(3N);③叶肉细胞与胚相同,即为2N。所以胚细胞、胚乳细胞、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2=6,3×3=9,3×2=6;12×2=24,12×3=36,12×2=24。11.B解析:①过程是逆转录,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片段,需要的原料是A、T、G、C;②是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阶段,需要限制酶切断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③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则不应该用致病菌,而炭疽杆菌是致病菌;④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原料中含有A、U、G、C。12.D解析:在相同海拔高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突变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温度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突变率差异不显著,说明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而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无关。13.D解析:所考查知识点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的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配对的碱基是A与U或T与A,C与G或G与C,所需的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的过程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碱基的互补配对发生在信使RNA上的碱基与转运RNA的碱基之间,配对的碱基是A与U或U与A,C与G或G与C,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14.解析:在生殖的过程中,子代从每一个亲代那儿获得一半遗传物质,这是由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决定的。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种雌畜杂交得F1,F1个体中有1/2遗传物质来自本地物种,让F1与第二头引种雄畜杂交得F2,F2个体中有1/4遗传物质来自本地物种,以此类推在F4个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属本地种的理论上约有1/16。答案:C15.A16.B17.C解析& 链①发生脱氨基后的链突变为―IGTUG―,根据半保留复制方式写出其复制形成的子代DNA片 ―GGTTG―&&&&&&&&&&&& ―AGTCG―&&&&&&&&&& ―CCAAC―&&&&&&&&&&&& ―TCAGC―,因此选。18.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R型菌在S型菌DNA的作用下转化成S型菌,因此最初无S型菌,随着转化而逐渐形成。在体内转化时,由于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R型菌会先下降而后上升,在体外转化时,两种菌均呈上升趋势。答案:B19.A 20.B
二、题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内容,现分析如下:&答案:(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2.(1)替换、增添、缺失 mRNA 筛选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 (2)X射线或γ射线或紫外线或激光 亚硝酸或硫酸二乙酯 (3)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任举两例) (4)②基因重组 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变生物,培育(创造)出新品种(新的生物类型)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又分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筛选叉互换、重组DNA技术三种类型。23.解析:(1)I过程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Ⅱ过程为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属于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2)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与表中各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比较,丝氨酸的密码子AGU或AGC和赖氨酸的密码子相差最大,差两个碱基。(3)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应该是由密码子AAG变化而来,说明⑤号链上由②号链上的AAG→ATG或TTC→TAC。(4)表中显示,有些氨基酸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决定,即密码子的简并性。答案:(1)核糖体 转录 (2)丝氨酸 要同时突变两个碱基 (3)A或T (4)简并性 增强了密码容错性;保证了翻译的速度(从增强密码容错性的角度来解释,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从密码子使用频率来考虑,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24.(1)2& ①uurr& ②UuRr分&0.5 ③Uurr④uuRr(2)①雄、雌、雄& XbY和XBXb&&&&&&&&&&&&&& ②& 灰身、长翅③用F1的果蝇与黑身残翅果蝇进行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若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1∶1∶1∶1,则说明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的遗传行为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否则不符合。&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当前位置: →
免费第一讲:
免费第一讲:&&
免费在线试看:
微信扫面二维码直接手机看
&&&&&&&&&&&
第1讲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过程
&&&&& 1.1减数分裂的过程知识点
&&&&& 1.2减数分裂的过程知识点
&&&&& 1.3减数分裂的过程知识点
第2讲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 2.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知识点
&&&&& 2.2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知识点
&&&&& 2.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知识点
第3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分离定律
&&&&& 3.1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
&&&&& 3.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
&&&&& 3.3基因分离定律例1-例6
第4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4.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 4.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 4.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例1-例5
第5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 5.1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
&&&&& 5.2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
&&&&& 5.3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例1-例4
第6讲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图谱的分析
&&&&& 6.1遗传图谱的分析知识点
&&&&& 6.2遗传图谱的分析例1-例2
第7讲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 7.1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知识点
&&&&& 7.2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例1-例5
第8讲遗传的分子基础-DNA的结构与复制
&&&&& 8.1遗传的分子基础-DNA的结构与复制知识点
&&&&& 8.2遗传的分子基础-DNA的结构与复制例1-例5
第9讲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 9.1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知识点
&&&&& 9.2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结构与表达例1-例4
第10讲遗传变异-基因突变与重组
&&&&& 10.1遗传变异-基因突变与重组知识点
&&&&& 10.2遗传变异-基因突变与重组例1-例6
第11讲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
&&&&& 11.1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知识点
&&&&& 11.2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例1-例5
第12讲遗传变异-生物育种
&&&&& 12.1遗传变异-生物育种知识点
&&&&& 12.2遗传变异-生物育种知识点
&&&&& 12.3遗传变异-生物育种例1-例5
第13讲生物进化-进化的过程
&&&&& 13.1生物进化-进化的过程知识点
&&&&& 13.2生物进化-进化的过程知识点
&&&&& 13.3生物进化-进化的过程例1-例4本教程是会员教程,如果你是会员,。如果不是会员。
?上一教程:
?下一教程: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 为了达到最快的下载速度,推荐使用下载本站教程。
* 请一定升级到最新版WinRAR3.80才能正常解压本站提供的教程!
* 如果您发现下载链接错误,请点击谢谢!
* 所有教程均是由网上搜集,若有问题,通知我们!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3,890.63000 毫秒Powered by: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导学案:16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导学案:16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74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8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4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15:
城镇化,西部大发展
主题一?????推进城镇化建设
材料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乡规划要统筹考虑,城镇化要带动新农村建设,而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搞所谓“去农村化”。城镇和农村要和谐一体,各具特色,相互辉映。
材料2: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是什么、哪些、列举类
1、国家作出推进城镇化建设决策是从我国什么样的国情出发的?
国家作出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的。
2、请你列举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①城镇基础设施落后;
②城镇化规划不当,资源浪费严重;
③城镇化质量不高,生存环境条件恶化;等等。
?(二)说明、体现、表明、反映、慨括类
3、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开发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
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开发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4、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①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②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④竞争不忘合作,合作实现双赢。
⑤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承担着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5、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西部大发展等举措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说明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坚持的原则之一;等等。
(三)原因、意义、重要性、作用类
6、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发展?
①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不全面的小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城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西部大发展。
②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③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发展是增强西部、农村经济实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城市差距的需要。
④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发展是提高各地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⑤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发展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
⑥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⑦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⑧实现城镇化、西部大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7、推进城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①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②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
④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⑤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⑥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四)做法、建议、开放类
8、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①是科学规划,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
②是以人为本,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③是产业支撑,夯实各类城市产业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④是环境友好,大力节约土地等资源,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充分考量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高度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将发展中对环境的伤害降至最低,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子孙后代拥有永续利用和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
9、推进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发展,作为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自觉遵纪守法,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③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
⑤积极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献计献策。
10、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
①是制定科学的规划。实现发展与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是转变发展模式。整顿、关闭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努力研发节能环保技术。
③是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环境保护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只有每一个公众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主题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西部大发展
材料1: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材料2: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0月23日上午在成都出席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并发表题为《开放奋进的西部是投资兴业的乐土》的主旨演讲。
汪洋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实践证明,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
汪洋指出,以开放促开发,是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经验。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在西部。要优化西部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健全对外开放的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水平。
(一)是什么、哪些、列举类
11、西部大发展需要坚持哪些战略和基本国策?
①可持续发展战略;②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④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⑤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2、西部大发展采取的举措有哪些?
①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②青藏铁路;③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④新农村建设;⑤城镇化建设;等等。
(二)说明、体现、表明、反映、慨括类
13、西部大发展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等.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健。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14、汪洋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主义道路,
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党和固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团结互助大力支持等.
15、为什么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西部大发展?
②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③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等等。
16、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西部大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等等。
(五)做法、建议、开放类
17、为实现西部大发展,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创新精神;
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⑧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等。
1、日,新华社全文播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文件中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民生期待。如:人口计划生育政策重大调整,启动单独二胎;户改瞄准破除城乡堡垒;;推进资源价改,民生必需品加大“人文关怀”;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开放促西部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③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⑤党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㈩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等等。
(2)为更好地解决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不得与材料内容重复,三个方面即可)
①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权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②在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在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④在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人鱼自然的和谐相处。
2、据新华社电,中国城镇化发展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城乡规划要统筹考虑,城镇化要带动新农村建设,而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搞所谓“去农村化”。结合所学的知识,你是如何认识的?
①推进城镇化建设,“去农村化”,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13亿多人口,大部分在农村;
②也是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和大国现代化规律的。
③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考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遗传病口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