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布地奈德粉吸入剂能够详细解释一下FW-190D和Ta-152的区别

简介/Ta-152高速战斗机
Ta-152战斗机是福克·沃尔夫设计局首席设计师——库尔特·坦克博士(Dipl.-Ing.&Kurt&Tank),德国TA-152战斗机做为Fw-190系列的终极型号,为竞争帝国航空部的“极高空战斗机”(the&Extremer&H?henj?ger)。尽管姗姗来迟,Ta-152卓越的性能却并没有因此而埋没。在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里,有一只唯一装备了这种超级猛禽的部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对绝对的空中优势,取得了不凡的战绩,成为日薄西山的黄昏中最后一抹亮色。 Ta-152作为“”的Fw-190D相比,Ta-152是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的极致之作。由于诞生时期偏晚,生产数量太少,并未在战争中发挥太大作用;但其优秀的性能仍获得了交战双方的一致赞赏,与P-51H、喷火XIV一起被誉为终极活塞式战斗机,其各项飞行性能已经接近的极限。&
概述/Ta-152高速战斗机
Ta-152战斗机服役时间 1945年7月 制造商 Focke-Wulf Flugzeugbau GmbH生产数量 无 发动机数量/型号 1/ Junkers Jumo 213E-1(1750hp)&&具体技术数据&乘员:1人长:10.7米 高:3.35米 净重:3923千克 最大重量:5220千克 翼展:14.4米 机翼面积:22.6平方米 最大时速:755千米/时 巡航时速:500千米/时 爬升:1050米/分 升限:14800 米 航程:1200千米&&武器装备1x 30mm MK-108 机炮(螺旋桨中心) 1x 30mm MK-151机炮(机翼) Revi 16B机枪瞄准器&&电子设备FuG 125 LGW-Siemens K 23自动驾驶仪 FuG 16ZY BSK 16机枪摄像机 备注油箱具有自动封口的措施 挡风玻璃具有防弹措施
构建/Ta-152高速战斗机
1940年底,Focke-Wulf的设计小组已经在Dipl-ing.Kurt.Tank的领导下着手改进Fw190,提高其高空性能。计划方案有三个:Fw190B.C.D.& Fw190B:和Fw190A相似,换装BMW801,发动机上加装喷射硝基化合物的加力装置和废气驱动的增压涡轮。增加增压座舱和延长翼展。& Fw190C:和B型类似,但使用Daimler-Benz&DB603&发动机,发动机装硝基化合物喷射加力装置和机械驱动增压装置。& 德国TA-152战斗机Fw190D:由Jumo213型发动机驱动。& “B”和“C”均未投入生产,“D”型即成为Fw190"Dora"和Fw&Ta152/153的起源。& 1942年秋天,轰炸机开始和皇家空军一起对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而且,德国情报部门清楚地知道B29的存在。德国空军认为:如果B-29对德国进行轰炸,现有的战斗机完全无力截击。因为在同温层中,现有的战斗机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即使勉强达到,也完全丧失了机动能力,更遑论发动攻击了。Kurt.Tank的计划被德国空军火速提到议事日程上。德国空军希望计划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即Fw190Ra-2和Fw190Ra-3& Ra-2,机身、机翼延用Fw190D;Ra-3,机翼延长;两种飞机都使用Jumo&213E型发动机,带3速2级器和硝基化合物、甲醇喷射加力装置(GM-1、MW-50装置);有增压座舱;垂直尾翼加大;机头装1门30mm机炮,翼根各装1门20mm机炮,Ra-3还在机头增加1门机炮。&   第二步:即Fw190Ra-4D基本上是一种新设计的飞机。空气动力设计比Fw190更为精巧,使用一台DB603发动机。& 三种设计都十分成功,受到部队的欢迎,德国空军部决定今后将Kurt.Tank的设计冠以“Ta”的代号,取代“Fw”。从逻辑上,Ra-2\Ra-3即为Ta152H\Ta152K,跟随在Fw190F/G后(I和J一般不作后缀)。但Tank有自己的主意:Ra-2被命名为Ta152B(B来源于Begeleituger&护航战斗机);Ra-3被命名为Ta153H(Hohenjuger&高空战斗机);Ra-4D被命名为Ta153。Ra-4D/Ta153的机翼比Fw190D更为修长,比Ta152的机翼更容易加工,翼内油箱的容积也更大.德国空军提议Ta152B(Ra-2)在生产时换装Ta153的机翼,改称Long-span&Ta152H.同时,Kurt.Tank还游说空军部同意将DB603发动机装在Ta152上,即Ta152C型。& 虽然Kurt.Tank督促德国空军授与Ta152最大的生产优先权,但各条生产线转产Ta152的速度仍然很慢,直到1944年春天才基本上完成转产准备。但是,这时候的德国天空已成为盟军轰炸机的天下,为轰炸机护航的P-47和P-51将截击的德国战斗机有条不紊的切成片片碎片。&&
最终命运/Ta-152高速战斗机
Ta-152&第一架Ta152H的原型机在1944年夏天完成,使用了Fw190C的机身。1944年12月,第一架Ta152H-0(预生产型)下线,共生产20架。一个月后,Ta152H-1下线。H-1在发动机上方安装一门30mmMK108机关炮(装90发炮弹);两个翼根各装一门20mmMK151机关炮(各175发炮弹)。在发动机和座舱部位,有160Kg装甲板保护。一个MW50推进剂箱装在机身主油箱后;一个GM1推进剂箱装在座舱后部。一共生产了大约150架Ta152H,大部分是H-1/R11坏天气型。在红军逼近Cottbus装配厂时,生产计划被迫放弃。& 德国TA-152战斗机没有一个战斗机联队完全换装Ta152,仅有小部分战斗机中队Ta152和Fw190一起使用,主要用于Me262基地的保护任务,即在Me262起飞和降落时在机场上空警戒,防止盟军飞机偷袭。大多数Ta152在等待向部队移交时被盟军飞机炸毁在停机坪上。& Ta152B,在最初设计时考虑可兼容Jumo213/DB603发动机,但实际上只装过Jumo213发动机,战争结束前仅生产了3架原型机。& Ta152C,起初由于德国空军部不提供DB603发动机而将计划搁置。1944年底,Kurt.Tank自行装配一架Ta152C-0进行试验,DB603发动机重量较轻、马力更大,飞机性能有较大提高。此时,空军部同意生产线转产Ta152C,但为时已晚,大部分Ta152C在生产线上未完工,即攻占装配厂,没有任何一架Ta152C装备部队。& Ta152是最好的活塞式战斗机,各项性能已达到活塞式飞机的性能极限,也较同时代的活塞式战斗机性能要好得多。如大量在空战中出现,二战后期的空战一定会使盟军大伤脑筋。1944年底,Kurt.Tank曾驾驶Ta152和P-51“野马”在空中有一次遭遇。当时,Kurt.Tank驾驶Ta152从汉诺威到Cottbus开会,飞机未携带弹药。飞行途中,和四架“野马”相遇,Tank按下MW50装置的按钮,飞机喷出一团蓝色烟雾,将“野马”远远抛开。&1945年2月底,3大队(III/JG-301)开始换装作业。原打算接收35架Ta152,但最终只得到了16架。三月初,这16架新机与原有的Fw190A9混合编队,执行过两次作战任务。但是两种飞机的性能和特点实在相差悬殊以致根本无法有效协同,只得放弃了这种做法,而将这16架飞机转交给了联队的司令部本部小队(StabschwarmJG-301)。& 由奥夫海默中校(Oberstleutnant&Aufhammer)率领的本部小队通常执行本单位机群上方的掩护巡逻任务以及机群起降时的机场防空。在疲于奔命的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中,飞行员们得以与苏,英,美国的战机遭遇。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小队一般仅能以6架飞机出动作战,但直到8个星期后战争结束,仅有两名飞行员阵亡,而他们至少取得了9架战果,其中5架归于约瑟夫·基尔军士长(Oberfeldwebel&Josef·Keil),从而使他成为第三帝国历史上仅有的Ta152王牌。& 另外三架战果归于威利·莱什克军士长(Oberfeldwebel&Willi·Reschke),他在日于柏林上空击落两架雅克-9战斗机。但是他所取得的真正具有深刻意义的那次战果是在此之前10天的4月14日他击落了一架英国最快的“风暴式”战斗机。&战争末期,有不少Ta152被美军缴获,并被运回美国进行研究&。在完成多项测试后被送进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成为至今存世的Ta-152。&
评价/Ta-152高速战斗机
最著名的评价莫过于这段:“Ta-152的飞行性能使此前我们所有的战斗机都甘拜下风。当然我还没有尝试过Me-262喷气机,不过我仍然要斗胆说一句,Ta-152投入实战后将是我们的最佳战斗机!2000hp的Jumo213E发动机使最大时速达到了750km;宽度为60cm的三叶螺旋桨意味着能在400m的滑跑距离内完成升空;延长的翼展带来了极小的转弯半径和令人惊讶的爬升性能,爬升率是每秒15m;至于升限,是14000m!我重复一下,在目前阶段没有哪一种投入战场的战斗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了。”&  德国TA-152战斗机战争末期,Ta-152让JG301联队的不少飞行员在激烈的空战中保住了性命。“在整个联队最困难的时光,仅仅是依靠Ta-152无与伦比的爬升和转弯性能,我们才得以活下来。”Reschke如是说,“如果始终有一架Ta-152在身边,那将让人非常放心。Ta-152是我在战争中最后日子里的人生保险。”&  尖子们对Ta-152性能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有些许遗憾。Heinz&Gasso军士长认为Ta-152“好得令人惊讶,全方位超过了P-51”。而JG301的老鸟们相互间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为什么不早一点拥有这种飞机?”甚至伤感地追忆起不列颠之战:“如果早就有这种飞机,那些狡猾的‘喷火’还能算得了什么?”&  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和美国人先后测试了Ta-152。英国飞行员Eric&Brown在本土试飞了一次Ta-152后,得出的观点是这种飞机已经失去了其前辈Fw-190的曲线美,机翼和机鼻实在被加长太多了:“我坐在座舱里,觉得机鼻实在长得无边无尽。为了达到高空飞行性能,该机牺牲了原有较佳的翻滚率,操纵杆亦较重,但稳定性优于Fw-190。尽管不如Fw-190优雅,但它仍表现出自己是一架有效率的战斗机,我也丝毫不怀疑它能担国空军对它的要求”最后他总结道,“在我看来,Ta-152绝对可以与任何一种盟军战斗机相匹敌,甚至在某些表现上远胜过它们。Ta-152参战太晚,未能扮演重要角色,实在是盟军之厚福,德军之不幸。”&  专门负责收集德国飞机样本的美军上校Harold&E&Watson赞叹道:“要我说,飞Ta-152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这绝对是上乘之作!”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4:24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帖子主题:二战德国TA-152战斗机是美国P-51的对手吗???
共&24672&个阅读者&
军号:2757821 工分:71117
左箭头-小图标
二战德国TA-152战斗机是美国P-51的对手吗???
TA-152是P-51的对手吗???两机有没有交战记录啊
???是二TA-152强 还是的P-51更厉害???本文内容于
9:50:54 被13wxx编辑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二战德国TA-152战斗机是美国P-51的对手吗???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2452 工分:493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40楼&综合来比的话,还是P51强。机动性各有千秋,航程P51占优,火力TA-152占优(其实P51也可以装机炮,只是轴心国没有那么多打飞机让它打,就只装机枪打小飞机。)易操作P51占优(菜鸟短时间训练后就是完全驾驭P51。)从战略意图来看。P51是攻击形,TA-152是防御形 你可真是对航炮空战一点都不了解啊……野马才是护航机 152是截击机 152最初是为了打击轰炸机的 野马纯粹就是护航的 红色尾翼那破电影就是个动画片 野马迎头对射262 瞬间就会被轰解体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8412 工分:20906
左箭头-小图标
47楼&&以下是引用3120128
在第8楼的发言:P51是二战最好的飞机.无知者无畏!去打听一下德国的Me262本文内容于
1:30:16 被nick76520编辑德国ME262除了火力和速度,其他的都是渣。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60007 工分:407
左箭头-小图标
47楼&&以下是引用3120128
在第8楼的发言:P51是二战最好的飞机.无知者无畏!去打听一下德国的Me262本文内容于
1:30:16 被nick76520编辑纯活塞讲,152强过野马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2452 工分:4931
左箭头-小图标
40楼&综合来比的话,还是P51强。机动性各有千秋,航程P51占优,火力TA-152占优(其实P51也可以装机炮,只是轴心国没有那么多打飞机让它打,就只装机枪打小飞机。)易操作P51占优(菜鸟短时间训练后就是完全驾驭P51。)从战略意图来看。P51是攻击形,TA-152是防御形 你可真是对航炮空战一点都不了解啊……野马才是护航机 152是截击机 152最初是为了打击轰炸机的 野马纯粹就是护航的 红色尾翼那破电影就是个动画片 野马迎头对射262 瞬间就会被轰解体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78937 工分: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TA152战斗机1944年8月,德军已经进入了瓦解的阶段,特别是空军的损失,德军的BF109战斗机已经无法对付美国的P51和苏联的YAK9了,FW190战斗机虽然战斗力不错,但是数量上仍然比不过P51和YAK9,ME262战斗机虽然可以打败盟国的战斗机,可是它耗油量大,故障也较高,并且德军有经验的飞行员已经损失大半,所以德军需要一种可以战胜P51和YAK9的战斗机。1945年2月,DO335战斗机试飞成功,它装备了1台30毫米炮和2只15毫米机枪,还有785公里的速度,可以和P51势均力敌,可是,却不能战胜它,所以,在1945年3月,德军又试飞了TA152战斗机,其是FW190的改进型号,原本被称作FW190D,后来取其设计者塔克的姓名开头字母Ta作为战机开头字母,它达到了活塞技术的极限,可以装备2台30毫米航炮或4台20毫米航炮(8只12.7毫米机枪),还有759公里的速度,促使它可以战胜P51和YAK9。但是,德军仍不满足,他们又推出了TA152的改进型,TA153战斗机,它在1945年5月试飞成功,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有762公里的速度,但火力不做改变。Ta-152量产型于1945年1月开始列装参战,截至终战各型生产总数相加不足150架,列装部队的数量更少,大多数Ta-152在等待向部队移交时被盟军飞机炸毁在停机坪上。没有一个战斗机联队完全换装Ta-152,仅有小部分战斗机中队Ta-152和Fw-190一起使用,主要用于Me-262基地的保护任务,即在Me-262起飞和降落时在机场上空警戒以防止盟军飞机偷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JG301“野猪”联队,Ta-152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这个联队,包括日下午那场被人津津乐道的空中对决。在4月14日的第二次任务中,Reschke军士长和Aufhammer中校以及另外一名军士长一道升空,准备前往拦截正在对铁路调度场实施低空攻击的敌机。就在Reschke看到2架“暴风(Tempest)”式战斗机时,另一名军士长的座机却因为机械故障一头栽向地面。瞬间一场2对2的格斗随即展开。在急速盘旋中,Reschke咬住一架“暴风”并击中其尾部,这架“暴风”在大幅度侧滚中失速坠毁。德军为这位英军少尉飞行员举行了葬礼,他与之前因机械故障坠毁的德军军士长一同被安葬在了格莱威新城墓地旁。同样来自于JG301联队的Josef Keil军士长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位Ta-152王牌。他驾驶Ta-152击落美军B-17、P-51、P-47各一架,还有两架苏军的雅克-9。直到战争结束,作为高空战斗机设计的Ta-152从未在其设计初衷的领域一展身手——它们一次也没有在高空拦截过盟军的轰炸机和侦察机。事实证明,即使在中低空的格斗中,Ta-152也不逊色于任何对手。装备了Ta-152的JG301联队在战争最后的两个月里,面对盟军和苏军的绝对空中优势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成为第三帝国末日黄昏中的一抹亮色,也为Ta-152的参战经历补充了一段完美的注脚。Keil军士长的座机还有一件广为流传的趣事。早在1944年底,Kurt Tank驾驶一架未携弹的Ta-152从汉诺威到科特布斯开会,飞行途中,与四架美军P-51“野马”相遇,Tank立即按下MW50装置的按钮,飞机顿时喷出一团蓝色烟雾,将“野马”远远抛开,“野马”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架Ta-152悠哉游哉而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88406 工分:159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3120128
在第8楼的发言:P51是二战最好的飞机.无知者无畏!去打听一下德国的Me262本文内容于
1:30:16 被nick76520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2125 工分:4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棵松
在第31楼的发言:多拉就算飞到706公里/小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一般认为野马D的速度是437英里/小时,即703公里/小时,实际上这个数值是有所保留的,美国陆航自己的测试
War Emergency power (3000 RPM and 67") 2 MPH
Military power (3000 RPM and 61") 2 MPH
Normal Rated power (2700 RPM and 46") 2 MPH
也......
是沒啥了不起,不過野馬這些數據也不能證明什麼,原因很簡單,你的野馬數據還不夠牛呢!我這邊所看到的數據比你所提的還強一些呢!而且測試的時間還不晚,一九四二年底測的,是野馬B型的數據,海平面時速五百七十五公里,七千五百公尺七百一十一公里,九千公尺左右時速達七百二十四公里,不過一萬公尺以上的就沒說了。好像野馬是公佈的測試數據很少見到一萬公尺以上的速度數據,也許是因為野馬沒有裝備渦輪增壓器,高高空性能沒那麼好,至於都拉九的測試數據是海平面時速五百七十五公里,三千三百公尺時速六百四十公里,六千六百公尺時速六百八十六公里,一萬公尺時速六百四十公里。看起來當然是野馬好看得多,但是又如何?實際戰場的情況和實驗場測試可不是一個樣,尤其是美國人的實驗場,就曾有過一個野馬飛行員的實戰經驗,他突襲了一架都拉九,都拉九中彈後實施了令他嘆完觀止的迴避行動,快的連野馬都幾乎趕不上,如果不是都拉九事先已中彈的話,當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還是趕上將那架菜鳥開的長鼻子擊落。可見在真實戰場上,都拉九決對不會慢於野馬D型,如果不是因為德國搞不出高辛烷值汽油,相信長鼻子還可以更快更可怕。所以別太相信美國人的實驗數據,雪曼戰車的七十六˙二公厘五十二倍徑炮,發射合成硬性穿甲彈的穿甲威力是一千碼處貫穿一百三十四公厘鋼甲,相信再一千公尺處一定可輕易打穿虎式戰車正面吧?結果怎麼樣?要逼近到三百公尺才有擊穿的可能,氣得美國坦克兵直罵幹XX。
至於你說的軍用馬力,沒用甲醇水噴射,我想你可能沒搞清楚美軍的狀況吧!美軍和德軍使用甲醇水噴的原因是不同的。德軍使用甲醇水噴,純粹是餵了提升發動機馬力,以提高加速度和極速,因為德國造不出高辛烷值汽油,沒法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只好藉用這些額外手段應急,美軍不一樣,他們用水噴純粹是為了提供飛機加速度和急爬升能力,和極速關係不大,因為美軍擁有高辛烷值汽油,可以有效提高壓縮比,所以增壓器的壓縮力可以更大限度提高,以有效提高引擎的馬力,所以野馬H型用甲醇水噴可再短時間將引擎提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但是他的引擎最大馬力是二千二百一十八馬力左右,比用甲醇水噴時還更大呢!畢竟這東西噴太濃引擎容易壞,所以野馬是其實是沒再裝的,是到H 型時才有,相反的大啤酒罐和地獄貓與海盜式在中後期就開始裝了。尤其是大啤酒罐,因為他用的是渦輪增壓器,馬力雖大但是加速慢,為了提高加速反應,四四年初就普遍裝設了。呵呵,贴一段时间不详地点不详人物高度不详---总而言之毫无真实性可言的文字,就想妄断“在真实战场上,多拉九绝对不会慢于野马D”?给大家看多拉9的实战是什么样的:日,第373战斗机大队第410战斗机中队的雷电D在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被数量占优的多拉突袭记住哟,战斗发生的高度是11000英尺,以你所谓的“测试数据”来衡量,喷MW50的多拉速度比喷水的雷电D快,不喷MW50的多拉速度比不喷水的雷电D快。以某些人的逻辑,这时的多拉一定能够把雷电D甩开N条街吧。。。实际上是怎样捏?混战开始后,美国飞行员发现多拉的确很快,比190A快多了,但只要R-2800一喷水,马上迅速地追上多拉。甚至有三架多拉咬住一架雷电D,转了两三圈之后,被美军飞行员反咬。战斗结束后,Talmadge Ambrose击落了4架多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10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棵松
在第31楼的发言:多拉就算飞到706公里/小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一般认为野马D的速度是437英里/小时,即703公里/小时,实际上这个数值是有所保留的,美国陆航自己的测试
War Emergency power (3000 RPM and 67") 2 MPH
Military power (3000 RPM and 61") 2 MPH
Normal Rated power (2700 RPM and 46") 2 MPH
也......
是沒啥了不起,不過野馬這些數據也不能證明什麼,原因很簡單,你的野馬數據還不夠牛呢!我這邊所看到的數據比你所提的還強一些呢!而且測試的時間還不晚,一九四二年底測的,是野馬B型的數據,海平面時速五百七十五公里,七千五百公尺七百一十一公里,九千公尺左右時速達七百二十四公里,不過一萬公尺以上的就沒說了。好像野馬是公佈的測試數據很少見到一萬公尺以上的速度數據,也許是因為野馬沒有裝備渦輪增壓器,高高空性能沒那麼好,至於都拉九的測試數據是海平面時速五百七十五公里,三千三百公尺時速六百四十公里,六千六百公尺時速六百八十六公里,一萬公尺時速六百四十公里。看起來當然是野馬好看得多,但是又如何?實際戰場的情況和實驗場測試可不是一個樣,尤其是美國人的實驗場,就曾有過一個野馬飛行員的實戰經驗,他突襲了一架都拉九,都拉九中彈後實施了令他嘆完觀止的迴避行動,快的連野馬都幾乎趕不上,如果不是都拉九事先已中彈的話,當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還是趕上將那架菜鳥開的長鼻子擊落。可見在真實戰場上,都拉九決對不會慢於野馬D型,如果不是因為德國搞不出高辛烷值汽油,相信長鼻子還可以更快更可怕。所以別太相信美國人的實驗數據,雪曼戰車的七十六˙二公厘五十二倍徑炮,發射合成硬性穿甲彈的穿甲威力是一千碼處貫穿一百三十四公厘鋼甲,相信再一千公尺處一定可輕易打穿虎式戰車正面吧?結果怎麼樣?要逼近到三百公尺才有擊穿的可能,氣得美國坦克兵直罵幹XX。
至於你說的軍用馬力,沒用甲醇水噴射,我想你可能沒搞清楚美軍的狀況吧!美軍和德軍使用甲醇水噴的原因是不同的。德軍使用甲醇水噴,純粹是餵了提升發動機馬力,以提高加速度和極速,因為德國造不出高辛烷值汽油,沒法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只好藉用這些額外手段應急,美軍不一樣,他們用水噴純粹是為了提供飛機加速度和急爬升能力,和極速關係不大,因為美軍擁有高辛烷值汽油,可以有效提高壓縮比,所以增壓器的壓縮力可以更大限度提高,以有效提高引擎的馬力,所以野馬H型用甲醇水噴可再短時間將引擎提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但是他的引擎最大馬力是二千二百一十八馬力左右,比用甲醇水噴時還更大呢!畢竟這東西噴太濃引擎容易壞,所以野馬是其實是沒再裝的,是到H 型時才有,相反的大啤酒罐和地獄貓與海盜式在中後期就開始裝了。尤其是大啤酒罐,因為他用的是渦輪增壓器,馬力雖大但是加速慢,為了提高加速反應,四四年初就普遍裝設了。对高辛烷值汽油的问题一无所知,我觉得德国的化学工业在当然算的上是世界一流,难道连高辛烷值的汽油也研制不出来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29716 工分:58
左箭头-小图标
P51和ta152各有千秋,总的说P51性能比较均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05941 工分:24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棵松
在第31楼的发言:多拉就算飞到706公里/小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一般认为野马D的速度是437英里/小时,即703公里/小时,实际上这个数值是有所保留的,美国陆航自己的测试
War Emergency power (3000 RPM and 67") 2 MPH
Military power (3000 RPM and 61") 2 MPH
Normal Rated power (2700 RPM and 46") 2 MPH
也......是沒啥了不起,不過野馬這些數據也不能證明什麼,原因很簡單,你的野馬數據還不夠牛呢!我這邊所看到的數據比你所提的還強一些呢!而且測試的時間還不晚,一九四二年底測的,是野馬B型的數據,海平面時速五百七十五公里,七千五百公尺七百一十一公里,九千公尺左右時速達七百二十四公里,不過一萬公尺以上的就沒說了。好像野馬是公佈的測試數據很少見到一萬公尺以上的速度數據,也許是因為野馬沒有裝備渦輪增壓器,高高空性能沒那麼好,至於都拉九的測試數據是海平面時速五百七十五公里,三千三百公尺時速六百四十公里,六千六百公尺時速六百八十六公里,一萬公尺時速六百四十公里。看起來當然是野馬好看得多,但是又如何?實際戰場的情況和實驗場測試可不是一個樣,尤其是美國人的實驗場,就曾有過一個野馬飛行員的實戰經驗,他突襲了一架都拉九,都拉九中彈後實施了令他嘆完觀止的迴避行動,快的連野馬都幾乎趕不上,如果不是都拉九事先已中彈的話,當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還是趕上將那架菜鳥開的長鼻子擊落。可見在真實戰場上,都拉九決對不會慢於野馬D型,如果不是因為德國搞不出高辛烷值汽油,相信長鼻子還可以更快更可怕。所以別太相信美國人的實驗數據,雪曼戰車的七十六˙二公厘五十二倍徑炮,發射合成硬性穿甲彈的穿甲威力是一千碼處貫穿一百三十四公厘鋼甲,相信再一千公尺處一定可輕易打穿虎式戰車正面吧?結果怎麼樣?要逼近到三百公尺才有擊穿的可能,氣得美國坦克兵直罵幹XX。至於你說的軍用馬力,沒用甲醇水噴射,我想你可能沒搞清楚美軍的狀況吧!美軍和德軍使用甲醇水噴的原因是不同的。德軍使用甲醇水噴,純粹是餵了提升發動機馬力,以提高加速度和極速,因為德國造不出高辛烷值汽油,沒法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只好藉用這些額外手段應急,美軍不一樣,他們用水噴純粹是為了提供飛機加速度和急爬升能力,和極速關係不大,因為美軍擁有高辛烷值汽油,可以有效提高壓縮比,所以增壓器的壓縮力可以更大限度提高,以有效提高引擎的馬力,所以野馬H型用甲醇水噴可再短時間將引擎提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但是他的引擎最大馬力是二千二百一十八馬力左右,比用甲醇水噴時還更大呢!畢竟這東西噴太濃引擎容易壞,所以野馬是其實是沒再裝的,是到H 型時才有,相反的大啤酒罐和地獄貓與海盜式在中後期就開始裝了。尤其是大啤酒罐,因為他用的是渦輪增壓器,馬力雖大但是加速慢,為了提高加速反應,四四年初就普遍裝設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09883 工分:587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二战末期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已经到了巅峰,各参战国当时研制的飞机都很厉害,不管试飞的还是装备的,各家都有拳头产品,但是喷气时代就要来临,只是最后的余晖,现在拿出来比较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1196 工分:15939
左箭头-小图标
综合来比的话,还是P51强。机动性各有千秋,航程P51占优,火力TA-152占优(其实P51也可以装机炮,只是轴心国没有那么多打飞机让它打,就只装机枪打小飞机。)易操作P51占优(菜鸟短时间训练后就是完全驾驭P51。)从战略意图来看。P51是攻击形,TA-152是防御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15606 工分:12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台湾佬这么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082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Ta-152:研制国家:德国,名称:[暂缺]一、概述:Ta-152是在FW-190基础上设计的一种高速战斗机,原称Fw-190D。1942年开始设计,用新的容克斯“尤莫”发动机取代了BMW星型发动机。虽然Ta-152性能优异(速度快、火力强、爬升快),但它的出现实在太晚了,产量也太少,只建造了67架,没能发挥作用。二、性能指标尺寸数据:翼展 14.50米,机长 10.8米,机高 4.0米。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 47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速度 747千米/时,升限 14800米,航程 980千米。武器装备:三门 30毫米机炮,两门 20毫米机炮,两挺 13毫米机枪。动力装备:一台PE DB-603L发动机,功率2100马力。P-51:研制国家:美国,名称:野马(Mustang)二、性能指标尺寸数据:翼展 11.3米,机长 10.2米,机翼面积 21.7平方米。重量数据:空重 299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5020千克。性能数据:升限 12700米,航程 3860千米。武器装备:六挺12.7毫米机枪,翼下可携带900千克弹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15606 工分:12
左箭头-小图标
这种技术的讨论帖比较有深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109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棵松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30楼的发言:......
如霞客行所说,我看到的Fw190D-9最快时速是706公里。
仔细看你那张图,所谓的“706公里”的多拉,配备的是DB 603E发动机---你见过哪架多拉装的不是JUMO-213吗?这最多只能算个实验型而已晕你还在线啊,这个额我上面的确没有说清楚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2125 工分:4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2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19楼的发言:......
虽然你的回帖并不是针对我,但还是希望你用辞不必那么激烈论坛还是友好讨论为好。
保罗在Ta152的航速和马力添加剂上是常识性错误,关于增压器的问题我在3楼的回帖中已经提到了18.71 Imp gal (85 l) of nitrous oxide (GM 1) and 15.4 Imp gal (70 l) of methanol- water (MW 50),为笑气和甲醇水混合物。GM1可持续作用17分钟,使高空低气压环境下的发动机保持正常出力状态。
关于座舱罩的问题,Fw190D-9和Ta152系列的视野有很大改观但依然比不上野马。另外阁下如有Ta152的盘旋数据提供不胜感激。
確實我的言詞是過於激烈了些,不過說句實在話,保羅章魚專業的數據知識應該知道的比我多的多,他應該是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我反駁他的這些地方,都只能算是常識階段的知識,但以他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卻再常識部份不斷出錯,而且還錯的有些離譜,我就覺得不可思議了。所以言語上難免失去禮貌,這確實是該改正的。至於TA152的盤旋數據我這邊沒有,很抱歉,畢竟我離專業還有不小差距,這些屬於專業上的資料我這邊不多。不過因為就如我說的,TA152H是戰爭快結束時才登場,德國人已沒有時間對她做出完整的測試,而且其盤旋能力士隨著圈數增加而變好,所以要有可靠性的盤旋數據應該不容易。
至於十六樓的,我不需要找長鼻子都拉使用甲醇水噴射時的數據給你,因為找不到這種數據,理由很簡單,德國人公佈飛機性能數據一向都僅提供引擎正常使用下的數據,使用化學添加劑後的性能畢竟不是正常下的飛機最高性能,通常是不列為標準性能的。直到TA152時才有把正常性能表現與使用添加劑的表現均列入性能數據中。如果都拉九用上甲醇水裝置,肯定不止六百八十六公里時速,絕對超過七百公里以上,我曾看過都拉九有七百零六公里時數的性能數據,比野馬D行快三公里,可能是使用甲醇水磚制後的性能表現。我果然沒說錯,你果然還搞不清楚人機功效是啥!長鼻子鼻子長關人機功效什麼事?就算他做高G動作摔了機,也和人機功效無關吧!那是氣動力設計的問題吧!更何況長鼻子雖然桶滾與側滾能力較A型差些,但也沒有傳出不能做高G動作的限制,你又在信口開河什麼,我想面對長鼻子死的是你吧!
如霞客行所说,我看到的Fw190D-9最快时速是706公里。
&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2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19楼的发言:......
虽然你的回帖并不是针对我,但还是希望你用辞不必那么激烈论坛还是友好讨论为好。
保罗在Ta152的航速和马力添加剂上是常识性错误,关于增压器的问题我在3楼的回帖中已经提到了18.71 Imp gal (85 l) of nitrous oxide (GM 1) and 15.4 Imp gal (70 l) of methanol- water (MW 50),为笑气和甲醇水混合物。GM1可持续作用17分钟,使高空低气压环境下的发动机保持正常出力状态。
关于座舱罩的问题,Fw190D-9和Ta152系列的视野有很大改观但依然比不上野马。另外阁下如有Ta152的盘旋数据提供不胜感激。
確實我的言詞是過於激烈了些,不過說句實在話,保羅章魚專業的數據知識應該知道的比我多的多,他應該是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我反駁他的這些地方,都只能算是常識階段的知識,但以他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卻再常識部份不斷出錯,而且還錯的有些離譜,我就覺得不可思議了。所以言語上難免失去禮貌,這確實是該改正的。至於TA152的盤旋數據我這邊沒有,很抱歉,畢竟我離專業還有不小差距,這些屬於專業上的資料我這邊不多。不過因為就如我說的,TA152H是戰爭快結束時才登場,德國人已沒有時間對她做出完整的測試,而且其盤旋能力士隨著圈數增加而變好,所以要有可靠性的盤旋數據應該不容易。
至於十六樓的,我不需要找長鼻子都拉使用甲醇水噴射時的數據給你,因為找不到這種數據,理由很簡單,德國人公佈飛機性能數據一向都僅提供引擎正常使用下的數據,使用化學添加劑後的性能畢竟不是正常下的飛機最高性能,通常是不列為標準性能的。直到TA152時才有把正常性能表現與使用添加劑的表現均列入性能數據中。如果都拉九用上甲醇水裝置,肯定不止六百八十六公里時速,絕對超過七百公里以上,我曾看過都拉九有七百零六公里時數的性能數據,比野馬D行快三公里,可能是使用甲醇水磚制後的性能表現。我果然沒說錯,你果然還搞不清楚人機功效是啥!長鼻子鼻子長關人機功效什麼事?就算他做高G動作摔了機,也和人機功效無關吧!那是氣動力設計的問題吧!更何況長鼻子雖然桶滾與側滾能力較A型差些,但也沒有傳出不能做高G動作的限制,你又在信口開河什麼,我想面對長鼻子死的是你吧!
如霞客行所说,我看到的Fw190D-9最快时速是706公里。
仔细看你那张图,所谓的“706公里”的多拉,配备的是DB 603E发动机---你见过哪架多拉装的不是JUMO-213吗?这最多只能算个实验型而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10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棵松
在第33楼的发言:退一万步,多拉的高速性能最多也就和野马D一个水平
更何况野马D量产比多拉早几个月,产量是多拉的10倍,航程绝对优势,还有K-14陀螺瞄准镜和增压服野马是美英航空合作的结晶,不过P51D上的抗荷服和K14陀螺瞄准镜都是由英国人研制的.P51D上的抗荷服有两种,一种是加拿大人Wilbur R Franks发明,弗兰克斯抗荷服的原理沿用至今。另外一种由英国人在前者上改进,弗兰克斯的设计在3万英尺巡航高度水温因高空低温而变冷,因此用气囊代替了水囊,被称为伯杰抗荷服。K14瞄准镜也得益于英国人,美国人获得了Ferranti公司生产的MK2陀螺瞄准镜技术引进生产,海航用的编号为MK-18,从P51D-20NA开始都取消了老式的N-9型反射瞄准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2125 工分:45
左箭头-小图标
退一万步,多拉的高速性能最多也就和野马D一个水平更何况野马D量产比多拉早几个月,产量是多拉的10倍,航程绝对优势,还有K-14陀螺瞄准镜和增压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109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棵松
在第31楼的发言:多拉就算飞到706公里/小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一般认为野马D的速度是437英里/小时,即703公里/小时,实际上这个数值是有所保留的,美国陆航自己的测试
War Emergency power (3000 RPM and 67") 2 MPH
Military power (3000 RPM and 61") 2 MPH
Normal Rated power (2700 RPM and 46") 2 MPH
也......野马的航速确实比多拉快,这个我没有意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2125 工分:45
左箭头-小图标
多拉就算飞到706公里/小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一般认为野马D的速度是437英里/小时,即703公里/小时,实际上这个数值是有所保留的,美国陆航自己的测试War Emergency power (3000 RPM and 67") 2 MPHMilitary power (3000 RPM and 61") 2 MPHNormal Rated power (2700 RPM and 46") 2 MPH也就是说,野马D开军用功率,还没有喷水,速度就已经是439英里/小时,即706公里/小时,和喷了MW50的多拉一样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109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2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19楼的发言:......
虽然你的回帖并不是针对我,但还是希望你用辞不必那么激烈论坛还是友好讨论为好。
保罗在Ta152的航速和马力添加剂上是常识性错误,关于增压器的问题我在3楼的回帖中已经提到了18.71 Imp gal (85 l) of nitrous oxide (GM 1) and 15.4 Imp gal (70 l) of methanol- water (MW 50),为笑气和甲醇水混合物。GM1可持续作用17分钟,使高空低气压环境下的发动机保持正常出力状态。
关于座舱罩的问题,Fw190D-9和Ta152系列的视野有很大改观但依然比不上野马。另外阁下如有Ta152的盘旋数据提供不胜感激。
確實我的言詞是過於激烈了些,不過說句實在話,保羅章魚專業的數據知識應該知道的比我多的多,他應該是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我反駁他的這些地方,都只能算是常識階段的知識,但以他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卻再常識部份不斷出錯,而且還錯的有些離譜,我就覺得不可思議了。所以言語上難免失去禮貌,這確實是該改正的。至於TA152的盤旋數據我這邊沒有,很抱歉,畢竟我離專業還有不小差距,這些屬於專業上的資料我這邊不多。不過因為就如我說的,TA152H是戰爭快結束時才登場,德國人已沒有時間對她做出完整的測試,而且其盤旋能力士隨著圈數增加而變好,所以要有可靠性的盤旋數據應該不容易。
至於十六樓的,我不需要找長鼻子都拉使用甲醇水噴射時的數據給你,因為找不到這種數據,理由很簡單,德國人公佈飛機性能數據一向都僅提供引擎正常使用下的數據,使用化學添加劑後的性能畢竟不是正常下的飛機最高性能,通常是不列為標準性能的。直到TA152時才有把正常性能表現與使用添加劑的表現均列入性能數據中。如果都拉九用上甲醇水裝置,肯定不止六百八十六公里時速,絕對超過七百公里以上,我曾看過都拉九有七百零六公里時數的性能數據,比野馬D行快三公里,可能是使用甲醇水磚制後的性能表現。我果然沒說錯,你果然還搞不清楚人機功效是啥!長鼻子鼻子長關人機功效什麼事?就算他做高G動作摔了機,也和人機功效無關吧!那是氣動力設計的問題吧!更何況長鼻子雖然桶滾與側滾能力較A型差些,但也沒有傳出不能做高G動作的限制,你又在信口開河什麼,我想面對長鼻子死的是你吧!如霞客行所说,我看到的Fw190D-9最快时速是706公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2125 工分:45
左箭头-小图标
德国人的FW-190D-9测试报告中当然记录了使用MW-50条件下的数据看图中的sonder-notleistung mit METHUNOL以及 sonder-notleistung+MW 50TA-152的硬伤是机头太长,影响高偏转角射击,简单的说就是挡飞行员视线本文内容于
23:25:29 被大棵松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9569 工分:322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商学院黄勇
在第11楼的发言:至于水平盘旋这项,记得野马好像是二战时期中速中高以上的盘旋记录保持者啊。
--------------------------
你把紫电改扔哪去了捏?
我说的是中空中速以上,野马能做到35度/秒。紫电改的高空性能不佳,而野马的低空性能也不怎么地。话说回来了,如果玩低空低速的盘旋,那机身越轻翼载越小越便宜,谁玩得过零式和YAK啊。
另外紫电改的牛X测试数据是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飞行包线再测试搞出来的。参考时需要考虑到这点。日本只有87辛烷值的航空油料,没有高辛烷值航空油料的生产技术。而且连87号油也保障不了。中空中速??460公里以上的时速野马的盘旋才能开始超过紫电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05941 工分:24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1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3楼的发言:......
爬升率的问题之前有错误,我又去找了些资料纠正下,在使用MW-50时为每分钟3,445英尺折合每秒爬升19.2米,这个数据和P51H的差不多。野马家族爬升率的问题因为重量的制约一直存在,北美曾经开展过NA-105轻量化项目,在做过与喷火战机对比后认为英国人放弃了部分安全系数换来了更轻的机体,比如美军对战斗机高攻击角度的载荷极限为12G而英军标准是11G,发动机支架机动中承受2G的侧面载荷而英军仅要求一般飞行姿态。此后在XP-51F上改进的XP-51G成为野马家族中性能最恐怖的亚型号,从起飞到爬升至20000英尺只需3.4分钟,平均每分钟5882英尺。
MW50和GM1的问题上面Eric Brown的报告中也提到过,燃料辛烷值的问题不太清楚,确实美国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储备上远高于德国,陆航一直坚持高空中配备涡轮增压器的液冷发动机高于气冷型号,P51H就配备西蒙斯自动增压调节器保持进气管恒定压力并有一套喷水系统,在注水喷射时V-1650-9的功率达到1830制马力,但野马的速度优势不只是在发动机技术而是在于其NACA 45-100型层流翼,这种机翼的阻力系数比Ta152低的多。Ta152的高空性能并不差,在32810英尺为1320制马力, 但在使用GM1为1740制马力。不用加力的时速也不是不到600公里,在10500米 (34451英尺)为695km/h,在9000m (29529英尺)使用 MW-50为750km/h,在12500米 (41012英尺)使用MW-50 和GM-1为760km/h。
水平盘旋方面没有找到P51H的数据,以P51D为例在和20000英尺的定角转变速度分别为232,250和296英里每小时(无外挂起落架收起),在10000英尺飞行包线面积比Bf-109G系列和Fw-190系列分别大25%和10%。在和20000英尺的持续盘旋角速度分别为16.8,15.5和9.5度每秒,在英尺的瞬间盘旋角速度为22.2和20.5度每秒。Ta152的盘旋数据暂时还无法找到如果你能提供那就更好。
Ta-152牺牲滚转性能的改进Eric Brown的报告中认为是机鼻和机翼加长了太多,为了达到高空的飞行性能,牺牲了滚转率操纵杆亦较重但稳定性则优于Fw190.
保羅章魚的說法實在是錯誤百出,實在搞不清楚你的資訊到底是從何而來,首先就MW50來說,保羅章魚不知道是常識不足還是無知所致,居然將MW50當程式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實在令人笑掉大牙,液態的辛烷都不能和水混合了你氣態的甲烷你老兄居然還能和水混成一團,還真是有一套。還在那邊大放厥詞不已,告訴你吧!MW50跟本就不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他是甲醇與水各佔50%混合而成的液體,他的功能也不是增加發動機的壓縮比,而是透過將發動機降溫以增加汽缸內的燃氣混合比以求在短時間迅速提升發動機的馬力,在最好的情況下大約可提升引擎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馬力,至於GM1也不是啥一氧化二氮,我看根本就是你在扯蛋還差不多。GM1是笑氣,也就是二氧化氮,這兩種東西根本就不是抗爆劑,而是馬力添加劑,是為了能於短時間增強發動機的動力的一種緊急應急手段,原因是德國人造不出高辛烷值的汽油,無法抑制高性能發動機在高壓縮比下的震爆,所以發動機的壓縮比一直無法有效提高,只好運用這些化學添加劑來提升引擎馬力,其中甲醇水噴射裝置主要用於中低空,至於笑氣增壓裝置則適用於高空。
這兩種添加劑都匯給引擎帶來不良影響,甲醇水噴射裝置會使燃料燃燒不完全,除了黑煙增加外,火星賽容易積碳損壞,笑氣加壓裝置會使汽缸內壓力過高而損害降低汽缸壽命,且都只能提供短時間的應急使用,另外笑氣增壓裝置盟軍是沒機使用,甲醇水噴射裝置你就完全搞錯,那是英機沒用,美軍飛機則使用不少,P47D型就大量使用,使大啤酒桶在中低空因為馬力大增加上新型螺旋槳的使用而使其爬升率奇蹟似的超越屠夫之鳥A型與米式機G型,另外海盜式與地獄貓的後期型也有使用,另外就是你所大吹大磊的野馬H型,使它的動力能瞬間提升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達到784公里的時速。
另外你又說:【紫电改的牛X测试数据是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飞行包线再测试搞出来的。参考时需要考虑到这点。日本只有87辛烷值的航空油料,没有高辛烷值航空油料的生产技术。而且连87号油也保障不了。】更是搞笑到極點,九二辛烷值的汽油居然是優質航油?你到底是懂還是不懂呀!九二辛烷值的汽油不是美軍在用的,那是日軍用的,後來連這個也提供不了,又降到九一辛烷值,美軍用的是一百辛烷值汽油與一百二十辛烷值汽油,在戰爭最後期還造出一百五十辛烷值汽油,至於八七也不是日軍用的,是德軍在用的B4航空燃油,另外還有一種九六辛烷值汽油,是德軍用的C3航空汽油,紫電改的牛測試數據很難找到,一般市面上的書也沒有,我不知道妳是打哪拿來的,一般有的是疾風與彩雲的牛測試,前者用日軍的汽油時速是六百二十四公哩,用美軍的高辛烷值汽油則是六百八十七公哩,後者用日軍的汽油是六百一十公里左右,用美軍的汽油則達到六百九十四公哩,是日軍速度最快的軍機。
另外是發言草率,屠夫之鳥A型不用甲醇水裝置時速都達到六百五十三公里以上了,TA152會只有六百公里?虧你說的出口!屠夫之鳥D型都拉九不用甲醇水裝置就有六百八十六公里的時速了,性能更上一層樓的TA一五二H型會只有六百? 你腦袋浸水了還是腦殘呀!她不用甲醇水時至少都有七百公里以上的時速,正確數據是九千公尺高度用甲醇水達七百五十公里,再一萬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加壓笑氣是七百六十五公里時速。野馬D行肯定不是他的對手,H型也僅是與他相當罷了。她的迴旋能力也比野馬強,只不過因為急造之故,未能有充足時間測試與改進,以致迴旋能力不固定,剛開始回旋時半徑較大,稍大於野馬,但是越轉半徑越小,到第二圈以後就小於野馬,甚至最後還比噴火式更小,所以除非野馬第一圈就將她擊落,否則第二圈以後野馬就危險了。它的滾轉性能確實是被犧牲了一些,但是可從迴旋性能與操縱性能的提升有效彌補,更甭提驚人的時速與爬升力了。
另外十二樓的也沒哢清楚就亂扯什麼人機功效,要論人機功效,野馬卻石勝過米式G與K 型,但是換成屠夫之鳥或是TA一五二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屠夫之鳥也是全視野的氣泡座艙,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座椅有三十度的傾斜,以協助飛行員抵抗飛行G 力,這是到美軍到F十六才有的設計,屠夫之鳥在二戰期間就想到了,他的人機功效怎可能會差,凡事要查清楚,不要光看表面就信口開河,以致錯誤連篇。
虽然你的回帖并不是针对我,但还是希望你用辞不必那么激烈论坛还是友好讨论为好。
保罗在Ta152的航速和马力添加剂上是常识性错误,关于增压器的问题我在3楼的回帖中已经提到了18.71 Imp gal (85 l) of nitrous oxide (GM 1) and 15.4 Imp gal (70 l) of methanol- water (MW 50),为笑气和甲醇水混合物。GM1可持续作用17分钟,使高空低气压环境下的发动机保持正常出力状态。
关于座舱罩的问题,Fw190D-9和Ta152系列的视野有很大改观但依然比不上野马。另外阁下如有Ta152的盘旋数据提供不胜感激。確實我的言詞是過於激烈了些,不過說句實在話,保羅章魚專業的數據知識應該知道的比我多的多,他應該是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我反駁他的這些地方,都只能算是常識階段的知識,但以他一個遠比我專業的人卻再常識部份不斷出錯,而且還錯的有些離譜,我就覺得不可思議了。所以言語上難免失去禮貌,這確實是該改正的。至於TA152的盤旋數據我這邊沒有,很抱歉,畢竟我離專業還有不小差距,這些屬於專業上的資料我這邊不多。不過因為就如我說的,TA152H是戰爭快結束時才登場,德國人已沒有時間對她做出完整的測試,而且其盤旋能力士隨著圈數增加而變好,所以要有可靠性的盤旋數據應該不容易。至於十六樓的,我不需要找長鼻子都拉使用甲醇水噴射時的數據給你,因為找不到這種數據,理由很簡單,德國人公佈飛機性能數據一向都僅提供引擎正常使用下的數據,使用化學添加劑後的性能畢竟不是正常下的飛機最高性能,通常是不列為標準性能的。直到TA152時才有把正常性能表現與使用添加劑的表現均列入性能數據中。如果都拉九用上甲醇水裝置,肯定不止六百八十六公里時速,絕對超過七百公里以上,我曾看過都拉九有七百零六公里時數的性能數據,比野馬D行快三公里,可能是使用甲醇水磚制後的性能表現。我果然沒說錯,你果然還搞不清楚人機功效是啥!長鼻子鼻子長關人機功效什麼事?就算他做高G動作摔了機,也和人機功效無關吧!那是氣動力設計的問題吧!更何況長鼻子雖然桶滾與側滾能力較A型差些,但也沒有傳出不能做高G動作的限制,你又在信口開河什麼,我想面對長鼻子死的是你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9873 工分:327
左箭头-小图标
但看性能很那啥,各有所长。。。而且驾驶员也是很重要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80875 工分:2880
左箭头-小图标
胜算不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85629 工分:1429
左箭头-小图标
为什么他不出名呢?产量太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7071 工分:25085
左箭头-小图标
二战的战斗机让我选,打死我都选野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4688 工分:12965
左箭头-小图标
这种帖子看的才有意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69562
左箭头-小图标
现在居然有人鄙视 FW190,真是无奇不有啊,就像前段时间有人说虎式豹式不咋地一样,估计脑子有问题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9569 工分:32266
左箭头-小图标
水平盘旋这项,在中高空紫电改肯定比野马要强。本文内容于
14:38:53 被商学院黄勇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10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3楼的发言:......
爬升率的问题之前有错误,我又去找了些资料纠正下,在使用MW-50时为每分钟3,445英尺折合每秒爬升19.2米,这个数据和P51H的差不多。野马家族爬升率的问题因为重量的制约一直存在,北美曾经开展过NA-105轻量化项目,在做过与喷火战机对比后认为英国人放弃了部分安全系数换来了更轻的机体,比如美军对战斗机高攻击角度的载荷极限为12G而英军标准是11G,发动机支架机动中承受2G的侧面载荷而英军仅要求一般飞行姿态。此后在XP-51F上改进的XP-51G成为野马家族中性能最恐怖的亚型号,从起飞到爬升至20000英尺只需3.4分钟,平均每分钟5882英尺。
MW50和GM1的问题上面Eric Brown的报告中也提到过,燃料辛烷值的问题不太清楚,确实美国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储备上远高于德国,陆航一直坚持高空中配备涡轮增压器的液冷发动机高于气冷型号,P51H就配备西蒙斯自动增压调节器保持进气管恒定压力并有一套喷水系统,在注水喷射时V-1650-9的功率达到1830制马力,但野马的速度优势不只是在发动机技术而是在于其NACA 45-100型层流翼,这种机翼的阻力系数比Ta152低的多。Ta152的高空性能并不差,在32810英尺为1320制马力, 但在使用GM1为1740制马力。不用加力的时速也不是不到600公里,在10500米 (34451英尺)为695km/h,在9000m (29529英尺)使用 MW-50为750km/h,在12500米 (41012英尺)使用MW-50 和GM-1为760km/h。
水平盘旋方面没有找到P51H的数据,以P51D为例在和20000英尺的定角转变速度分别为232,250和296英里每小时(无外挂起落架收起),在10000英尺飞行包线面积比Bf-109G系列和Fw-190系列分别大25%和10%。在和20000英尺的持续盘旋角速度分别为16.8,15.5和9.5度每秒,在英尺的瞬间盘旋角速度为22.2和20.5度每秒。Ta152的盘旋数据暂时还无法找到如果你能提供那就更好。
Ta-152牺牲滚转性能的改进Eric Brown的报告中认为是机鼻和机翼加长了太多,为了达到高空的飞行性能,牺牲了滚转率操纵杆亦较重但稳定性则优于Fw190.
保羅章魚的說法實在是錯誤百出,實在搞不清楚你的資訊到底是從何而來,首先就MW50來說,保羅章魚不知道是常識不足還是無知所致,居然將MW50當程式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實在令人笑掉大牙,液態的辛烷都不能和水混合了你氣態的甲烷你老兄居然還能和水混成一團,還真是有一套。還在那邊大放厥詞不已,告訴你吧!MW50跟本就不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他是甲醇與水各佔50%混合而成的液體,他的功能也不是增加發動機的壓縮比,而是透過將發動機降溫以增加汽缸內的燃氣混合比以求在短時間迅速提升發動機的馬力,在最好的情況下大約可提升引擎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馬力,至於GM1也不是啥一氧化二氮,我看根本就是你在扯蛋還差不多。GM1是笑氣,也就是二氧化氮,這兩種東西根本就不是抗爆劑,而是馬力添加劑,是為了能於短時間增強發動機的動力的一種緊急應急手段,原因是德國人造不出高辛烷值的汽油,無法抑制高性能發動機在高壓縮比下的震爆,所以發動機的壓縮比一直無法有效提高,只好運用這些化學添加劑來提升引擎馬力,其中甲醇水噴射裝置主要用於中低空,至於笑氣增壓裝置則適用於高空。
這兩種添加劑都匯給引擎帶來不良影響,甲醇水噴射裝置會使燃料燃燒不完全,除了黑煙增加外,火星賽容易積碳損壞,笑氣加壓裝置會使汽缸內壓力過高而損害降低汽缸壽命,且都只能提供短時間的應急使用,另外笑氣增壓裝置盟軍是沒機使用,甲醇水噴射裝置你就完全搞錯,那是英機沒用,美軍飛機則使用不少,P47D型就大量使用,使大啤酒桶在中低空因為馬力大增加上新型螺旋槳的使用而使其爬升率奇蹟似的超越屠夫之鳥A型與米式機G型,另外海盜式與地獄貓的後期型也有使用,另外就是你所大吹大磊的野馬H型,使它的動力能瞬間提升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達到784公里的時速。
另外你又說:【紫电改的牛X测试数据是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飞行包线再测试搞出来的。参考时需要考虑到这点。日本只有87辛烷值的航空油料,没有高辛烷值航空油料的生产技术。而且连87号油也保障不了。】更是搞笑到極點,九二辛烷值的汽油居然是優質航油?你到底是懂還是不懂呀!九二辛烷值的汽油不是美軍在用的,那是日軍用的,後來連這個也提供不了,又降到九一辛烷值,美軍用的是一百辛烷值汽油與一百二十辛烷值汽油,在戰爭最後期還造出一百五十辛烷值汽油,至於八七也不是日軍用的,是德軍在用的B4航空燃油,另外還有一種九六辛烷值汽油,是德軍用的C3航空汽油,紫電改的牛測試數據很難找到,一般市面上的書也沒有,我不知道妳是打哪拿來的,一般有的是疾風與彩雲的牛測試,前者用日軍的汽油時速是六百二十四公哩,用美軍的高辛烷值汽油則是六百八十七公哩,後者用日軍的汽油是六百一十公里左右,用美軍的汽油則達到六百九十四公哩,是日軍速度最快的軍機。
另外是發言草率,屠夫之鳥A型不用甲醇水裝置時速都達到六百五十三公里以上了,TA152會只有六百公里?虧你說的出口!屠夫之鳥D型都拉九不用甲醇水裝置就有六百八十六公里的時速了,性能更上一層樓的TA一五二H型會只有六百? 你腦袋浸水了還是腦殘呀!她不用甲醇水時至少都有七百公里以上的時速,正確數據是九千公尺高度用甲醇水達七百五十公里,再一萬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加壓笑氣是七百六十五公里時速。野馬D行肯定不是他的對手,H型也僅是與他相當罷了。她的迴旋能力也比野馬強,只不過因為急造之故,未能有充足時間測試與改進,以致迴旋能力不固定,剛開始回旋時半徑較大,稍大於野馬,但是越轉半徑越小,到第二圈以後就小於野馬,甚至最後還比噴火式更小,所以除非野馬第一圈就將她擊落,否則第二圈以後野馬就危險了。它的滾轉性能確實是被犧牲了一些,但是可從迴旋性能與操縱性能的提升有效彌補,更甭提驚人的時速與爬升力了。
另外十二樓的也沒哢清楚就亂扯什麼人機功效,要論人機功效,野馬卻石勝過米式G與K 型,但是換成屠夫之鳥或是TA一五二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屠夫之鳥也是全視野的氣泡座艙,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座椅有三十度的傾斜,以協助飛行員抵抗飛行G 力,這是到美軍到F十六才有的設計,屠夫之鳥在二戰期間就想到了,他的人機功效怎可能會差,凡事要查清楚,不要光看表面就信口開河,以致錯誤連篇。虽然你的回帖并不是针对我,但还是希望你用辞不必那么激烈论坛还是友好讨论为好。保罗在Ta152的航速和马力添加剂上是常识性错误,关于增压器的问题我在3楼的回帖中已经提到了18.71 Imp gal (85 l) of nitrous oxide (GM 1) and 15.4 Imp gal (70 l) of methanol- water (MW 50),为笑气和甲醇水混合物。GM1可持续作用17分钟,使高空低气压环境下的发动机保持正常出力状态。关于座舱罩的问题,Fw190D-9和Ta152系列的视野有很大改观但依然比不上野马。另外阁下如有Ta152的盘旋数据提供不胜感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0725
左箭头-小图标
再好的装备也得人去用,到最后阶段德国人都没了,飞机再好也没用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94731 工分:283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3楼的发言:......
爬升率的问题之前有错误,我又去找了些资料纠正下,在使用MW-50时为每分钟3,445英尺折合每秒爬升19.2米,这个数据和P51H的差不多。野马家族爬升率的问题因为重量的制约一直存在,北美曾经开展过NA-105轻量化项目,在做过与喷火战机对比后认为英国人放弃了部分安全系数换来了更轻的机体,比如美军对战斗机高攻击角度的载荷极限为12G而英军标准是11G,发动机支架机动中承受2G的侧面载荷而英军仅要求一般飞行姿态。此后在XP-51F上改进的XP-51G成为野马家族中性能最恐怖的亚型号,从起飞到爬升至20000英尺只需3.4分钟,平均每分钟5882英尺。
MW50和GM1的问题上面Eric Brown的报告中也提到过,燃料辛烷值的问题不太清楚,确实美国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储备上远高于德国,陆航一直坚持高空中配备涡轮增压器的液冷发动机高于气冷型号,P51H就配备西蒙斯自动增压调节器保持进气管恒定压力并有一套喷水系统,在注水喷射时V-1650-9的功率达到1830制马力,但野马的速度优势不只是在发动机技术而是在于其NACA 45-100型层流翼,这种机翼的阻力系数比Ta152低的多。Ta152的高空性能并不差,在32810英尺为1320制马力, 但在使用GM1为1740制马力。不用加力的时速也不是不到600公里,在10500米 (34451英尺)为695km/h,在9000m (29529英尺)使用 MW-50为750km/h,在12500米 (41012英尺)使用MW-50 和GM-1为760km/h。
水平盘旋方面没有找到P51H的数据,以P51D为例在和20000英尺的定角转变速度分别为232,250和296英里每小时(无外挂起落架收起),在10000英尺飞行包线面积比Bf-109G系列和Fw-190系列分别大25%和10%。在和20000英尺的持续盘旋角速度分别为16.8,15.5和9.5度每秒,在英尺的瞬间盘旋角速度为22.2和20.5度每秒。Ta152的盘旋数据暂时还无法找到如果你能提供那就更好。
Ta-152牺牲滚转性能的改进Eric Brown的报告中认为是机鼻和机翼加长了太多,为了达到高空的飞行性能,牺牲了滚转率操纵杆亦较重但稳定性则优于Fw190.
保羅章魚的說法實在是錯誤百出,實在搞不清楚你的資訊到底是從何而來,首先就MW50來說,保羅章魚不知道是常識不足還是無知所致,居然將MW50當程式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實在令人笑掉大牙,液態的辛烷都不能和水混合了你氣態的甲烷你老兄居然還能和水混成一團,還真是有一套。還在那邊大放厥詞不已,告訴你吧!MW50跟本就不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他是甲醇與水各佔50%混合而成的液體,他的功能也不是增加發動機的壓縮比,而是透過將發動機降溫以增加汽缸內的燃氣混合比以求在短時間迅速提升發動機的馬力,在最好的情況下大約可提升引擎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馬力,至於GM1也不是啥一氧化二氮,我看根本就是你在扯蛋還差不多。GM1是笑氣,也就是二氧化氮,這兩種東西根本就不是抗爆劑,而是馬力添加劑,是為了能於短時間增強發動機的動力的一種緊急應急手段,原因是德國人造不出高辛烷值的汽油,無法抑制高性能發動機在高壓縮比下的震爆,所以發動機的壓縮比一直無法有效提高,只好運用這些化學添加劑來提升引擎馬力,其中甲醇水噴射裝置主要用於中低空,至於笑氣增壓裝置則適用於高空。
這兩種添加劑都匯給引擎帶來不良影響,甲醇水噴射裝置會使燃料燃燒不完全,除了黑煙增加外,火星賽容易積碳損壞,笑氣加壓裝置會使汽缸內壓力過高而損害降低汽缸壽命,且都只能提供短時間的應急使用,另外笑氣增壓裝置盟軍是沒機使用,甲醇水噴射裝置你就完全搞錯,那是英機沒用,美軍飛機則使用不少,P47D型就大量使用,使大啤酒桶在中低空因為馬力大增加上新型螺旋槳的使用而使其爬升率奇蹟似的超越屠夫之鳥A型與米式機G型,另外海盜式與地獄貓的後期型也有使用,另外就是你所大吹大磊的野馬H型,使它的動力能瞬間提升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達到784公里的時速。
另外你又說:【紫电改的牛X测试数据是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飞行包线再测试搞出来的。参考时需要考虑到这点。日本只有87辛烷值的航空油料,没有高辛烷值航空油料的生产技术。而且连87号油也保障不了。】更是搞笑到極點,九二辛烷值的汽油居然是優質航油?你到底是懂還是不懂呀!九二辛烷值的汽油不是美軍在用的,那是日軍用的,後來連這個也提供不了,又降到九一辛烷值,美軍用的是一百辛烷值汽油與一百二十辛烷值汽油,在戰爭最後期還造出一百五十辛烷值汽油,至於八七也不是日軍用的,是德軍在用的B4航空燃油,另外還有一種九六辛烷值汽油,是德軍用的C3航空汽油,紫電改的牛測試數據很難找到,一般市面上的書也沒有,我不知道妳是打哪拿來的,一般有的是疾風與彩雲的牛測試,前者用日軍的汽油時速是六百二十四公哩,用美軍的高辛烷值汽油則是六百八十七公哩,後者用日軍的汽油是六百一十公里左右,用美軍的汽油則達到六百九十四公哩,是日軍速度最快的軍機。
另外是發言草率,屠夫之鳥A型不用甲醇水裝置時速都達到六百五十三公里以上了,TA152會只有六百公里?虧你說的出口!屠夫之鳥D型都拉九不用甲醇水裝置就有六百八十六公里的時速了,性能更上一層樓的TA一五二H型會只有六百? 你腦袋浸水了還是腦殘呀!她不用甲醇水時至少都有七百公里以上的時速,正確數據是九千公尺高度用甲醇水達七百五十公里,再一萬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加壓笑氣是七百六十五公里時速。野馬D行肯定不是他的對手,H型也僅是與他相當罷了。她的迴旋能力也比野馬強,只不過因為急造之故,未能有充足時間測試與改進,以致迴旋能力不固定,剛開始回旋時半徑較大,稍大於野馬,但是越轉半徑越小,到第二圈以後就小於野馬,甚至最後還比噴火式更小,所以除非野馬第一圈就將她擊落,否則第二圈以後野馬就危險了。它的滾轉性能確實是被犧牲了一些,但是可從迴旋性能與操縱性能的提升有效彌補,更甭提驚人的時速與爬升力了。
另外十二樓的也沒哢清楚就亂扯什麼人機功效,要論人機功效,野馬卻石勝過米式G與K 型,但是換成屠夫之鳥或是TA一五二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屠夫之鳥也是全視野的氣泡座艙,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座椅有三十度的傾斜,以協助飛行員抵抗飛行G 力,這是到美軍到F十六才有的設計,屠夫之鳥在二戰期間就想到了,他的人機功效怎可能會差,凡事要查清楚,不要光看表面就信口開河,以致錯誤連篇。错了就认,搬凳子学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86370 工分: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霞客行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3楼的发言:......
爬升率的问题之前有错误,我又去找了些资料纠正下,在使用MW-50时为每分钟3,445英尺折合每秒爬升19.2米,这个数据和P51H的差不多。野马家族爬升率的问题因为重量的制约一直存在,北美曾经开展过NA-105轻量化项目,在做过与喷火战机对比后认为英国人放弃了部分安全系数换来了更轻的机体,比如美军对战斗机高攻击角度的载荷极限为12G而英军标准是11G,发动机支架机动中承受2G的侧面载荷而英军仅要求一般飞行姿态。此后在XP-51F上改进的XP-51G成为野马家族中性能最恐怖的亚型号,从起飞到爬升至20000英尺只需3.4分钟,平均每分钟5882英尺。
MW50和GM1的问题上面Eric Brown的报告中也提到过,燃料辛烷值的问题不太清楚,确实美国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储备上远高于德国,陆航一直坚持高空中配备涡轮增压器的液冷发动机高于气冷型号,P51H就配备西蒙斯自动增压调节器保持进气管恒定压力并有一套喷水系统,在注水喷射时V-1650-9的功率达到1830制马力,但野马的速度优势不只是在发动机技术而是在于其NACA 45-100型层流翼,这种机翼的阻力系数比Ta152低的多。Ta152的高空性能并不差,在32810英尺为1320制马力, 但在使用GM1为1740制马力。不用加力的时速也不是不到600公里,在10500米 (34451英尺)为695km/h,在9000m (29529英尺)使用 MW-50为750km/h,在12500米 (41012英尺)使用MW-50 和GM-1为760km/h。
水平盘旋方面没有找到P51H的数据,以P51D为例在和20000英尺的定角转变速度分别为232,250和296英里每小时(无外挂起落架收起),在10000英尺飞行包线面积比Bf-109G系列和Fw-190系列分别大25%和10%。在和20000英尺的持续盘旋角速度分别为16.8,15.5和9.5度每秒,在英尺的瞬间盘旋角速度为22.2和20.5度每秒。Ta152的盘旋数据暂时还无法找到如果你能提供那就更好。
Ta-152牺牲滚转性能的改进Eric Brown的报告中认为是机鼻和机翼加长了太多,为了达到高空的飞行性能,牺牲了滚转率操纵杆亦较重但稳定性则优于Fw190.
保羅章魚的說法實在是錯誤百出,實在搞不清楚你的資訊到底是從何而來,首先就MW50來說,保羅章魚不知道是常識不足還是無知所致,居然將MW50當程式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實在令人笑掉大牙,液態的辛烷都不能和水混合了你氣態的甲烷你老兄居然還能和水混成一團,還真是有一套。還在那邊大放厥詞不已,告訴你吧!MW50跟本就不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他是甲醇與水各佔50%混合而成的液體,他的功能也不是增加發動機的壓縮比,而是透過將發動機降溫以增加汽缸內的燃氣混合比以求在短時間迅速提升發動機的馬力,在最好的情況下大約可提升引擎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馬力,至於GM1也不是啥一氧化二氮,我看根本就是你在扯蛋還差不多。GM1是笑氣,也就是二氧化氮,這兩種東西根本就不是抗爆劑,而是馬力添加劑,是為了能於短時間增強發動機的動力的一種緊急應急手段,原因是德國人造不出高辛烷值的汽油,無法抑制高性能發動機在高壓縮比下的震爆,所以發動機的壓縮比一直無法有效提高,只好運用這些化學添加劑來提升引擎馬力,其中甲醇水噴射裝置主要用於中低空,至於笑氣增壓裝置則適用於高空。
這兩種添加劑都匯給引擎帶來不良影響,甲醇水噴射裝置會使燃料燃燒不完全,除了黑煙增加外,火星賽容易積碳損壞,笑氣加壓裝置會使汽缸內壓力過高而損害降低汽缸壽命,且都只能提供短時間的應急使用,另外笑氣增壓裝置盟軍是沒機使用,甲醇水噴射裝置你就完全搞錯,那是英機沒用,美軍飛機則使用不少,P47D型就大量使用,使大啤酒桶在中低空因為馬力大增加上新型螺旋槳的使用而使其爬升率奇蹟似的超越屠夫之鳥A型與米式機G型,另外海盜式與地獄貓的後期型也有使用,另外就是你所大吹大磊的野馬H型,使它的動力能瞬間提升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達到784公里的時速。
另外你又說:【紫电改的牛X测试数据是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飞行包线再测试搞出来的。参考时需要考虑到这点。日本只有87辛烷值的航空油料,没有高辛烷值航空油料的生产技术。而且连87号油也保障不了。】更是搞笑到極點,九二辛烷值的汽油居然是優質航油?你到底是懂還是不懂呀!九二辛烷值的汽油不是美軍在用的,那是日軍用的,後來連這個也提供不了,又降到九一辛烷值,美軍用的是一百辛烷值汽油與一百二十辛烷值汽油,在戰爭最後期還造出一百五十辛烷值汽油,至於八七也不是日軍用的,是德軍在用的B4航空燃油,另外還有一種九六辛烷值汽油,是德軍用的C3航空汽油,紫電改的牛測試數據很難找到,一般市面上的書也沒有,我不知道妳是打哪拿來的,一般有的是疾風與彩雲的牛測試,前者用日軍的汽油時速是六百二十四公哩,用美軍的高辛烷值汽油則是六百八十七公哩,後者用日軍的汽油是六百一十公里左右,用美軍的汽油則達到六百九十四公哩,是日軍速度最快的軍機。
另外是發言草率,屠夫之鳥A型不用甲醇水裝置時速都達到六百五十三公里以上了,TA152會只有六百公里?虧你說的出口!屠夫之鳥D型都拉九不用甲醇水裝置就有六百八十六公里的時速了,性能更上一層樓的TA一五二H型會只有六百? 你腦袋浸水了還是腦殘呀!她不用甲醇水時至少都有七百公里以上的時速,正確數據是九千公尺高度用甲醇水達七百五十公里,再一萬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加壓笑氣是七百六十五公里時速。野馬D行肯定不是他的對手,H型也僅是與他相當罷了。她的迴旋能力也比野馬強,只不過因為急造之故,未能有充足時間測試與改進,以致迴旋能力不固定,剛開始回旋時半徑較大,稍大於野馬,但是越轉半徑越小,到第二圈以後就小於野馬,甚至最後還比噴火式更小,所以除非野馬第一圈就將她擊落,否則第二圈以後野馬就危險了。它的滾轉性能確實是被犧牲了一些,但是可從迴旋性能與操縱性能的提升有效彌補,更甭提驚人的時速與爬升力了。
另外十二樓的也沒哢清楚就亂扯什麼人機功效,要論人機功效,野馬卻石勝過米式G與K 型,但是換成屠夫之鳥或是TA一五二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屠夫之鳥也是全視野的氣泡座艙,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座椅有三十度的傾斜,以協助飛行員抵抗飛行G 力,這是到美軍到F十六才有的設計,屠夫之鳥在二戰期間就想到了,他的人機功效怎可能會差,凡事要查清楚,不要光看表面就信口開河,以致錯誤連篇。最烦的就是你这种半懂不懂还出来秀下限的货190D-9的686KMH不是加MW50飞出来的?你倒是找个加了以后的数据出来啊还扯152H的人机功效,真是搞笑,顶着那个长鼻子,来个高G动作看看,你就知道是怎么死的了论坛本来就是大家讨论的地方,觉得不对,说出来就是了,欺负小朋友很有快感咩?你就剩这点出息了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05941 工分:24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商学院黄勇
在第11楼的发言:至于水平盘旋这项,记得野马好像是二战时期中速中高以上的盘旋记录保持者啊。
--------------------------
你把紫电改扔哪去了捏?
我说的是中空中速以上,野马能做到35度/秒。紫电改的高空性能不佳,而野马的低空性能也不怎么地。话说回来了,如果玩低空低速的盘旋,那机身越轻翼载越小越便宜,谁玩得过零式和YAK啊。
另外紫电改的牛X测试数据是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飞行包线再测试搞出来的。参考时需要考虑到这点。日本只有87辛烷值的航空油料,没有高辛烷值航空油料的生产技术。而且连87号油也保障不了。
&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4楼的发言:Ta152的飞行性能已接近活塞式飞机的极限,最高时速752公里(P51H为784),升空滑跑仅需要400米,实用升限14798米,转弯半径和爬升率与P51H不分伯仲,使用MW50爬升至10000米时间为11.7分钟,折合平均每秒14.2米。P51H在海平面高度,使用作战紧急功率(80英寸水银柱进气压力),爬升率为23.8米。16000英尺后使用军用功率(53英寸水银柱进气压力),爬升至30000英尺需时9.4分钟,折合平均每秒16.2米,因此Ta152H的爬升率逊色于P51H.
个人觉得Ta1......
转弯半径和爬升率与P51H不分伯仲
使用MW50爬升至10000米时间为11.7分钟
Ta152使用了MW50加力器爬升都不如野马快,那爬升率这项根本就不用和野马比了啊。MW50是通过向发动机注入甲烷和水的混合物使发动机降温,保证发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承受极大的压缩比,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发动机的马力,但是对发动机损伤很厉害,二战盟军的飞机都没采取这种方法来提升马力。
德国由于燃料辛烷值太低和涡轮增压器不过关发动机功率一直提不上去,不得不采用注入抗爆剂的方法来提升发动机性能,搞得Ta-152不得不大瓶小瓶地扛了一堆抗爆剂,低空用NW-50(注入甲烷和水混合物),高空用GM1(注入一氧化二氮补充氧化剂不足),这些瓶瓶罐罐不但累赘增加了飞机重量还只能短时间用用,GM1只能用个15分钟,NW-50只能用10分钟。如果不用加力的话,Ta-152的最高速度不到600公里每小时,高空性能更是一塌糊涂。
至于水平盘旋这项,记得野马好像是二战时期中速中高以上的盘旋记录保持者啊。虽然说Ta-152改善了转弯性能但是似乎是以牺牲滚转性能来实现的。而且改动的结果水平转弯性能似乎也没超过野马,不知道这种改进是否值得。
爬升率的问题之前有错误,我又去找了些资料纠正下,在使用MW-50时为每分钟3,445英尺折合每秒爬升19.2米,这个数据和P51H的差不多。野马家族爬升率的问题因为重量的制约一直存在,北美曾经开展过NA-105轻量化项目,在做过与喷火战机对比后认为英国人放弃了部分安全系数换来了更轻的机体,比如美军对战斗机高攻击角度的载荷极限为12G而英军标准是11G,发动机支架机动中承受2G的侧面载荷而英军仅要求一般飞行姿态。此后在XP-51F上改进的XP-51G成为野马家族中性能最恐怖的亚型号,从起飞到爬升至20000英尺只需3.4分钟,平均每分钟5882英尺。
MW50和GM1的问题上面Eric Brown的报告中也提到过,燃料辛烷值的问题不太清楚,确实美国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储备上远高于德国,陆航一直坚持高空中配备涡轮增压器的液冷发动机高于气冷型号,P51H就配备西蒙斯自动增压调节器保持进气管恒定压力并有一套喷水系统,在注水喷射时V-1650-9的功率达到1830制马力,但野马的速度优势不只是在发动机技术而是在于其NACA 45-100型层流翼,这种机翼的阻力系数比Ta152低的多。Ta152的高空性能并不差,在32810英尺为1320制马力, 但在使用GM1为1740制马力。不用加力的时速也不是不到600公里,在10500米 (34451英尺)为695km/h,在9000m (29529英尺)使用 MW-50为750km/h,在12500米 (41012英尺)使用MW-50 和GM-1为760km/h。
水平盘旋方面没有找到P51H的数据,以P51D为例在和20000英尺的定角转变速度分别为232,250和296英里每小时(无外挂起落架收起),在10000英尺飞行包线面积比Bf-109G系列和Fw-190系列分别大25%和10%。在和20000英尺的持续盘旋角速度分别为16.8,15.5和9.5度每秒,在英尺的瞬间盘旋角速度为22.2和20.5度每秒。Ta152的盘旋数据暂时还无法找到如果你能提供那就更好。
Ta-152牺牲滚转性能的改进Eric Brown的报告中认为是机鼻和机翼加长了太多,为了达到高空的飞行性能,牺牲了滚转率操纵杆亦较重但稳定性则优于Fw190.保羅章魚的說法實在是錯誤百出,實在搞不清楚你的資訊到底是從何而來,首先就MW50來說,保羅章魚不知道是常識不足還是無知所致,居然將MW50當程式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實在令人笑掉大牙,液態的辛烷都不能和水混合了你氣態的甲烷你老兄居然還能和水混成一團,還真是有一套。還在那邊大放厥詞不已,告訴你吧!MW50跟本就不是甲烷與水的混合物,他是甲醇與水各佔50%混合而成的液體,他的功能也不是增加發動機的壓縮比,而是透過將發動機降溫以增加汽缸內的燃氣混合比以求在短時間迅速提升發動機的馬力,在最好的情況下大約可提升引擎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馬力,至於GM1也不是啥一氧化二氮,我看根本就是你在扯蛋還差不多。GM1是笑氣,也就是二氧化氮,這兩種東西根本就不是抗爆劑,而是馬力添加劑,是為了能於短時間增強發動機的動力的一種緊急應急手段,原因是德國人造不出高辛烷值的汽油,無法抑制高性能發動機在高壓縮比下的震爆,所以發動機的壓縮比一直無法有效提高,只好運用這些化學添加劑來提升引擎馬力,其中甲醇水噴射裝置主要用於中低空,至於笑氣增壓裝置則適用於高空。這兩種添加劑都匯給引擎帶來不良影響,甲醇水噴射裝置會使燃料燃燒不完全,除了黑煙增加外,火星賽容易積碳損壞,笑氣加壓裝置會使汽缸內壓力過高而損害降低汽缸壽命,且都只能提供短時間的應急使用,另外笑氣增壓裝置盟軍是沒機使用,甲醇水噴射裝置你就完全搞錯,那是英機沒用,美軍飛機則使用不少,P47D型就大量使用,使大啤酒桶在中低空因為馬力大增加上新型螺旋槳的使用而使其爬升率奇蹟似的超越屠夫之鳥A型與米式機G型,另外海盜式與地獄貓的後期型也有使用,另外就是你所大吹大磊的野馬H型,使它的動力能瞬間提升到一千九百馬力以上,達到784公里的時速。另外你又說:[紫电改的牛X测试数据是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飞行包线再测试搞出来的。参考时需要考虑到这点。日本只有87辛烷值的航空油料,没有高辛烷值航空油料的生产技术。而且连87号油也保障不了。]更是搞笑到極點,九二辛烷值的汽油居然是優質航油?你到底是懂還是不懂呀!九二辛烷值的汽油不是美軍在用的,那是日軍用的,後來連這個也提供不了,又降到九一辛烷值,美軍用的是一百辛烷值汽油與一百二十辛烷值汽油,在戰爭最後期還造出一百五十辛烷值汽油,至於八七也不是日軍用的,是德軍在用的B4航空燃油,另外還有一種九六辛烷值汽油,是德軍用的C3航空汽油,紫電改的牛測試數據很難找到,一般市面上的書也沒有,我不知道妳是打哪拿來的,一般有的是疾風與彩雲的牛測試,前者用日軍的汽油時速是六百二十四公哩,用美軍的高辛烷值汽油則是六百八十七公哩,後者用日軍的汽油是六百一十公里左右,用美軍的汽油則達到六百九十四公哩,是日軍速度最快的軍機。另外是發言草率,屠夫之鳥A型不用甲醇水裝置時速都達到六百五十三公里以上了,TA152會只有六百公里?虧你說的出口!屠夫之鳥D型都拉九不用甲醇水裝置就有六百八十六公里的時速了,性能更上一層樓的TA一五二H型會只有六百? 你腦袋浸水了還是腦殘呀!她不用甲醇水時至少都有七百公里以上的時速,正確數據是九千公尺高度用甲醇水達七百五十公里,再一萬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加壓笑氣是七百六十五公里時速。野馬D行肯定不是他的對手,H型也僅是與他相當罷了。她的迴旋能力也比野馬強,只不過因為急造之故,未能有充足時間測試與改進,以致迴旋能力不固定,剛開始回旋時半徑較大,稍大於野馬,但是越轉半徑越小,到第二圈以後就小於野馬,甚至最後還比噴火式更小,所以除非野馬第一圈就將她擊落,否則第二圈以後野馬就危險了。它的滾轉性能確實是被犧牲了一些,但是可從迴旋性能與操縱性能的提升有效彌補,更甭提驚人的時速與爬升力了。另外十二樓的也沒哢清楚就亂扯什麼人機功效,要論人機功效,野馬卻石勝過米式G與K 型,但是換成屠夫之鳥或是TA一五二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屠夫之鳥也是全視野的氣泡座艙,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座椅有三十度的傾斜,以協助飛行員抵抗飛行G 力,這是到美軍到F十六才有的設計,屠夫之鳥在二戰期間就想到了,他的人機功效怎可能會差,凡事要查清楚,不要光看表面就信口開河,以致錯誤連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10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保罗章鱼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skhalen
在第4楼的发言:Ta152的飞行性能已接近活塞式飞机的极限,最高时速752公里(P51H为784),升空滑跑仅需要400米,实用升限14798米,转弯半径和爬升率与P51H不分伯仲,使用MW50爬升至10000米时间为11.7分钟,折合平均每秒14.2米。P51H在海平面高度,使用作战紧急功率(80英寸水银柱进气压力),爬升率为23.8米。16000英尺后使用军用功率(53英寸水银柱进气压力),爬升至30000英尺需时9.4分钟,折合平均每秒16.2米,因此Ta152H的爬升率逊色于P51H.
个人觉得Ta1......
转弯半径和爬升率与P51H不分伯仲
使用MW50爬升至10000米时间为11.7分钟
Ta152使用了MW50加力器爬升都不如野马快,那爬升率这项根本就不用和野马比了啊。MW50是通过向发动机注入甲烷和水的混合物使发动机降温,保证发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承受极大的压缩比,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发动机的马力,但是对发动机损伤很厉害,二战盟军的飞机都没采取这种方法来提升马力。
德国由于燃料辛烷值太低和涡轮增压器不过关发动机功率一直提不上去,不得不采用注入抗爆剂的方法来提升发动机性能,搞得Ta-152不得不大瓶小瓶地扛了一堆抗爆剂,低空用NW-50(注入甲烷和水混合物),高空用GM1(注入一氧化二氮补充氧化剂不足),这些瓶瓶罐罐不但累赘增加了飞机重量还只能短时间用用,GM1只能用个15分钟,NW-50只能用10分钟。如果不用加力的话,Ta-152的最高速度不到600公里每小时,高空性能更是一塌糊涂。
至于水平盘旋这项,记得野马好像是二战时期中速中高以上的盘旋记录保持者啊。虽然说Ta-152改善了转弯性能但是似乎是以牺牲滚转性能来实现的。而且改动的结果水平转弯性能似乎也没超过野马,不知道这种改进是否值得。爬升率的问题之前有错误,我又去找了些资料纠正下,在使用MW-50时为每分钟3,445英尺折合每秒爬升19.2米,这个数据和P51H的差不多。野马家族爬升率的问题因为重量的制约一直存在,北美曾经开展过NA-105轻量化项目,在做过与喷火战机对比后认为英国人放弃了部分安全系数换来了更轻的机体,比如美军对战斗机高攻击角度的载荷极限为12G而英军标准是11G,发动机支架机动中承受2G的侧面载荷而英军仅要求一般飞行姿态。此后在XP-51F上改进的XP-51G成为野马家族中性能最恐怖的亚型号,从起飞到爬升至20000英尺只需3.4分钟,平均每分钟5882英尺。MW50和GM1的问题上面Eric Brown的报告中也提到过,燃料辛烷值的问题不太清楚,确实美国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储备上远高于德国,陆航一直坚持高空中配备涡轮增压器的液冷发动机高于气冷型号,P51H就配备西蒙斯自动增压调节器保持进气管恒定压力并有一套喷水系统,在注水喷射时V-1650-9的功率达到1830制马力,但野马的速度优势不只是在发动机技术而是在于其NACA 45-100型层流翼,这种机翼的阻力系数比Ta152低的多。Ta152的高空性能并不差,在32810英尺为1320制马力, 但在使用GM1为1740制马力。不用加力的时速也不是不到600公里,在10500米 (34451英尺)为695km/h,在9000m (29529英尺)使用 MW-50为750km/h,在12500米 (41012英尺)使用MW-50 和GM-1为760km/h。水平盘旋方面没有找到P51H的数据,以P51D为例在和20000英尺的定角转变速度分别为232,250和296英里每小时(无外挂起落架收起),在10000英尺飞行包线面积比Bf-109G系列和Fw-190系列分别大25%和10%。在和20000英尺的持续盘旋角速度分别为16.8,15.5和9.5度每秒,在英尺的瞬间盘旋角速度为22.2和20.5度每秒。Ta152的盘旋数据暂时还无法找到如果你能提供那就更好。Ta-152牺牲滚转性能的改进Eric Brown的报告中认为是机鼻和机翼加长了太多,为了达到高空的飞行性能,牺牲了滚转率操纵杆亦较重但稳定性则优于Fw190.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94731 工分:283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商学院黄勇
在第11楼的发言:至于水平盘旋这项,记得野马好像是二战时期中速中高以上的盘旋记录保持者啊。
--------------------------
你把紫电改扔哪去了捏?我说的是中空中速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catrice粉底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