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后膝盖以上腿部肿硬通过哪些理疗手段来消除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一.概述  人工关节在国外始于40年代,我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目前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10年成功率已&90%,其它人工关节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椎体、人工骨盆置换都不同程度的开展。(见图1-3)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 二.髋关节的局部解剖及运动范围&&& (一)局解:髋关节是人体最大、最稳定的关节之一,由股骨头、髋臼和股骨颈形成关节。&&& 1. 髋关节的血供&&&& 由臀上、下动脉,旋股内侧、外侧动脉供应,有时也接受股深动脉及阴部内动脉的关节囊支供应,髋臼横韧带,临近关节囊部分髋臼组织血供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发出的髋臼支,髋臼其它部分由臀上、下动脉及闭孔动脉供应。股骨头、颈的血供主要由三组构成:①园韧带动脉:由闭孔动脉后支在髋臼切迹处发出进入髋臼,旋股内侧动脉,可由分支同道进入。②关节囊动脉:也称支持带动脉,由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在股骨颈前面与股骨内侧动脉在股骨颈后面的分支形成囊外血管环,然后发出3~4根支持带动脉级(见图4)。③股骨干滋养动脉:由股骨干髓腔行走,一般只达股骨颈。&&&& 2.髋关节的神经支配:前后各有2条神经支配。前方:①股神经:主要分布于髋关节的前面和下面。&&&&& ②闭孔神经:闭空前支在闭孔附近发出髋臼支与旋股内侧动脉关节支同时由髋臼切迹进入髋关节。后方:①坐骨神经:其关节支在坐骨神经的基部发出绕关节囊的后面。&&&&& ②臀上神经:发出关节支分布在关节囊后方的上部及外部。 &&& (二)髋关节的运动范围  正常髋关节的最大活动度是在矢状面上,屈曲幅度为0~140°,伸展0~15°;在冠状面上能外展:0~45°,内收0~30°;在横截面上,当髋关节屈曲时能外旋0~45°,内旋0~50°;在髋关节伸直状态下,由于软组织的约束,功能受到限制。&&& 三.手术适应症:&&&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头臼均已破坏,伴有疼痛,功能受限者。&&&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头臼受损,严重功能障碍。&&& 3.退行性骨关节炎,多见于&50~60岁的老人,髋臼受损,股骨头变形。&&& 4.类风湿关节炎,疼痛难忍,活动范围小等。&&& 5.炎症、结核后髋关节强直 髋关节疼痛是最主要的手术指征。&&& 6.慢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发育不良,创伤所致髋脱位。&&& 7.关节成形失败 手术的主要指征是髋关节疼痛。&&& 8.骨肿瘤 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 另外,年龄适用范围,过去认为是60~75岁是最合适的年龄,近年来,已扩大到高龄和年轻患者。对于&55岁的患者在手术前应慎重考虑,以免失去人工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机会。&&& 四.术前准备及护理&&& 1.心理护理  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有关人工关节置换的知识,说明手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病人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并使病人了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长期疗效并不完全恢复所有的跑跳动作,并通过谈话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2.术前行股骨牵引的护理:牵引可以改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松弛肌肉,利于手术中操作和髋关节的稳定。&&&& 牵引病人的护理,重点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①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②保持牵引锤悬空,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③牵引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不可随意增减。&&& ④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神经血管损伤、坠积性肺炎、褥疮、便秘、足下垂、肌肉萎缩、牵引针眼感染等。&&& 3.X线片检查:包括关节的正侧位、斜位和负重位。&&& 4.实验室检查:常规对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大小便常规检查。&&& 5.病人的选择:除有手术适应症的外,还要正确评估病人术前状况。&&& ①心、肺、肝、肾、神经等系统功能处于一个健康状态。&&& ②病人是否存在或潜在某些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指有无,骨质疏松,慢性感染病灶或酒精中毒等。&&& 6.无菌要求:除全面检查外,还应注意有无其它感染病灶,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尿潴留,胃肠炎等,术前应进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般在术前1h使用效果最佳,进行常规备皮,备皮范围:上至乳头联线水平,下至踝部,并包括躯干部临近处皮肤,并指导病人进行个人卫生处置。&&& 7.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床上排大、小便,有效咳嗽的方法等。&&& 8.做好皮肤过敏试验,进行交叉配血。&&& 9.床单位准备:一般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麻醉,床旁备好氧气筒,心电监护仪,负压引流等物品。&&& 五.术后一般护理&&& 1.术后根据病情测BP、P、R1/30@~60@,平稳后改为1/4h,尤其是老年病人常合并有其它心肺疾病,更应注意检测生命征,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同时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异常时及时报告处理。&&& 2.保持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反流。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每日引流量&50ml时,可拔引流管。&&& 3.饮食指导 因病人年龄较大,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必要时输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4.病人卧床时间较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因此,要协助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加强基础护理,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满足生活需要,同时注意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5.体位:置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 6.注意抗生素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护理措施&&& (一) 全身并发症&&& 1.下肢静脉血栓(DVT)  有文献报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70%,继发肺栓塞为4.6~19.7%。(1)发病机制:①静脉血流缓慢:术中病人制动和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术后卧床等使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②静脉壁损伤:损伤后有利于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和血小板集聚,促使血栓形成。③血液高凝状态:大手术后本身可引起,另外还有、炎症性肠炎等因素可以增加血液的凝固程度。&&&& (2)临床表现:发生高峰为术后1~4d内,术后17~24d后很少发生。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少部分病人可有疼痛,腓肠肌或大腿肌肉的压痛,单侧小腿水肿,低热,脉搏加快等,Homars征阳性有助于DVT诊断,即将踝关节急剧背屈,使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迅速伸长,可以激发血栓所引起的炎症性疼痛。&&& (3)预防性治疗:①机械性预防措施:麻醉消失后鼓励、指导病人踝、膝关节的早期主、被动屈伸活动,深呼吸及咳嗽动作。②药物预防:低右、肝素、华法林等。&&& (4)治疗:①一般处理:抬高患肢,卧床休息10d左右,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在急性期,应使用镇静剂、止痛药。②抗凝治疗:静脉用肝素,先100~150μ/kg,然后维持剂量10~15μ/kg?h,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正常值2~2.5倍以下,5~7d(血栓不再滋长),可改用华法林口服,持续服用3~6个月。③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④辅助聚疗法:可用阿司匹林、丹参等药物。⑤手术治疗。&&& 2.肺栓塞&&& (1)发病机制:其它部位的血栓(主要是下肢深V血栓)栓子脱落后上行到肺部引起肺栓塞。&&& (2)临床表现:肺栓塞发生突然,轻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紫绀,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突然死亡。约1/2病人出现颈、胸部皮肤和粘膜瘀斑,眼底瘀斑、出血和水肿。&&& (3)预防及治疗措施:同前。&&& (二)局部并发症&&& 1.术后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1)病原菌及感染途径:①病原菌:致病菌通常是G+球菌(85~95%),也有少量G-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术后急性感染),而晚期感染多是由非致病菌或低毒菌所致,如白色葡萄球菌。②感染途径:无手术史的术后感染细菌大部分来自术中伤口污染,另有部分细菌是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来自身体的其它部位感染灶。&&& (2)临床表现:①浅部感染 多发生于术后近期,术后体温持续升高,患髋疼痛,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皮肤水肿,局部皮温较健侧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高,尤其血沉增快明显。②深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晚期,一般局部急人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现象,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太高,但血沉较快,一般高至40~50mm/h,有时高达100 mm/h。&&& (3)预防措施:①病人的无菌准备很重要,手术区病人皮肤是细菌的重要来源,所以手术区皮肤应无菌准备,同时在手术前一段时间内应无远处感染灶发生。②伤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其目的在于引流关节内残留的渗血、渗液,减轻肿胀,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及避免日后血肿机化而影响功能,一般于术后48h内拔管,但引流量24h内&50ml。③术后全身使用抗生素。④进行支持疗法增强病人体质,增强抗感染能力。&&& 2.人工股骨头松动 人工股骨头松动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表现为髋部、腹股沟或大腿部疼痛,休息时缓解,负重时加重。&&& 预防:①只要获得假体-骨水泥-骨组织或假体-骨组织界面间的最大结合力,同时减少作用在界面上的应力强度,一般可以避免。②术后早期应嘱病人使用双拐限制过早负重,控制体重,减少大运动量活动,有利于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3.人工股骨头脱位&&& (1)原因:①既往有手术史。②手术技术问题。③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束松弛。,以及髋关节手术造成周围大量瘢痕组织,增加髋关节不稳定。④外伤或术后下肢放置在不稳定位。&&& (2)临床表现:髋关节活动性疼痛,关节被动运动受限,下肢异常内旋、外旋或缩短,即应怀疑脱位的可能,术后4~5周内发生的脱位称早期脱位,晚期脱位较少见。&&& (3)防治:①抗外旋石膏或"丁字鞋"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术中注意假体的放置等。②术后一旦发现人工股骨头脱位应立即报告医生整复。脱位超过2h后由于组织肿胀,肌肉紧张等原因复位较困难,若整复失败,假体位置明显错误,应考虑手术治疗。&&& 七.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㈠.恐惧&&&& 相关因素:&&&& 1.不理解手术程度及效果。&&&& 2.不理解特殊检查、治疗,如牵引、石膏固定等。&&& 3.环境刺激,如对陌生的病室、手术室感到害怕。&&&& 4.对疾病预后担忧,如可能致残。&&&& 5.惧怕其他病友,担心发生交叉感染,如自身是择期手术病人,而临床病人有严重感染等。&&&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恐惧的原因及自我感受。&&&& 2.病人能运用应付恐惧的有效方法。&&&& 3.病人恐惧有所减轻,恐惧的行为表现和体征减少或消失。&&&& 护理措施:&&& 1.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并共同分析恐惧产生的原因,尽可能消除其相关因&&& 素。&&& 2.尽量减少、消除引起恐惧的医源性因素:&&& ⑴耐心详细地介绍特殊检查、治疗(如牵引、石膏固定)、手术等环境、程序及配合要点。&&& ⑵对疾病的预后多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可让治愈效果较满意的病人与其交流配合治疗的经验。&&& ⑶危重病人抢救时,护士以娴熟的抢救技术和恰当的心理支持(如在床旁拉住病人的手),给病人治疗信心与安全感。&&& ⑷同病室有危重病人抢救时,用屏风遮挡,或尽可能转移至单间,以避免刺激。&&& ⑸在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及时的卫生常识宣教,以消除病人被交叉感染的疑虑。&&& ⑹向病人介绍有关的医护人员、卫生员及病友的情况。给小儿病人以慈爱、亲切的关怀与照顾,使其消除陌生感。&&& 3.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共同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如适当的陪伴与按摩,转移注意力的交谈。&&& 4.根据病人病情和兴趣,鼓励参加一些可增进舒适和松弛的活动,如练习深呼吸、气功等。&&& 5.鼓励病加文化娱乐活动,如读书报、听音乐、看电视及下棋等。&&& 6.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7.利用护理手段给病人身心方面良好的照顾,从而使恐惧程度减轻,安全感增加。&&& 重点评价:&&&& 1.与病人恐惧相关的医源性因素是否及时消除。&&&& 2.病人安全感是否增加,恐惧心理是否减轻或消失。&&& ㈡躯体移动障碍&&&& 相关因素:&&&& 1.骨折。&&&& 2.治疗受限,如牵引、石膏固定等。&&& 3.体力和耐力下降。&&&& 护理目标:&&&& 1.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病人未出现或较少出现因缺少活动而发生的合并症。&&&& 3.病人在帮助下可以进行局部活动。&&&& 4.病人能独立或部分独立进行躯体活动。&&&& 护理措施:&&&& 1.协助卧床病人洗漱、进食、排泄及个人卫生活动等。&&&& 2.移动病人躯体时,动作稳、准、轻,以免加重肢体损伤。&&&& 3.告诉病人疾病康复过程,使病人心中有数,增强自理信心,并逐渐增加自理能力。&&& 4.指导并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5.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或强直:&&& ⑴制动的关节作"等长收缩"运动(关节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作肌肉收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软组织粘连。&&& ⑵未制动的关节至少每天作2-3次全关节活动,以防僵硬。活动方式如下:①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外旋、内旋等。②肘关节:前屈、后伸。③尺桡关节:旋前(手掌向下)、旋后(手掌向上)。④腕关节:背屈、掌伸、桡屈、尺屈。⑤踝关节:背屈(足趾向上仰)、跖屈(足趾向下垂)。⑥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屈。&&& 6.指导病人康复训练及使用助行器。&&&& ㈢疼痛。&&& 原因:&&& 1.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开始感觉切口及手术部位疼痛,一般手术后2~3天疼痛明显减轻。&&& 2. 敷料包扎过紧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 3. 老年人夜间睡眠不足还会导致痛阙降低,引起疼痛加剧。&&& 措施:&&& 1. 心理护理。给予同情、安慰和鼓励,与病人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2. 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同时注意体温、伤口出血情况,加以分析,如疼痛长期不能缓解,可能有继发感染,应引起重视。&&&& 3. 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如及时松开包扎过紧的敷料以解除压力,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 4. 药物治疗:镇静止痛药物。&&& ㈣发热&&& 原因:老年人术后1周内口温在38℃以下属于正常范围的吸收热,若超过1周T>38℃,应视为异常表现。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有感染和脱水,&&& 措施:&&& 1. 口腔T<38℃(1周内),不需处理,鼓励病人多饮水。&&& 2. T>38℃应进行检查,切口分泌物涂片和培养,明确诊断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3. 对脱水引起的发热应补充所引起的热量和液体丧失,对感染引起的发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4. 严密观察病人T和全身症状,T>38℃,且持续不退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如冰袋冷敷大动脉处,酒精擦浴等,高热病人消化功能下降,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被服潮湿后及时更换,以防着凉,同时注意卧床休息。&&& ㈤有尿潴留的可能&&& 原因:&&& 1. 麻醉后排尿反射抑制。&&& 2. 术后病人处在被动体位,排尿不便。&&& 3. 术后病人过分紧张、不安、怕羞,惟恐尿床等心理因素造成困难。&&& 4. 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 护理措施:&&& 1.前训练床上排便。&&& 2.对病人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心理,鼓励病人尽可能缓慢排尿,对恐尿床污染被服的患者应创造条件,使病人安心排尿。&&&& 3.下腹部热敷,轻轻按摩。&&& 4.给热饮料,听流水声,用温热水冲洗会阴部等刺激排尿,也可用针刺方法促进排尿。&&& 5. 法无效时,可导尿,但需注意无菌操作。&&& ㈥术后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1.手术创面大,且需切除部分骨质。&&&& 2.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 3.凝血功能低下。&&&& 护理目标:&&&& 1.病人切口出血得到及时处理。&&& 2.病人未出现因切口出血过多而致休克。&&& 护理措施:&&&& 1.了解术中情况,尤其是出血量。&&& 2.严密观察术后24小时切口出血量(尤其是术后6小时内)。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迹象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引流管不受压、不扭曲,确保通畅,以防积血残留在关节内。&&&& 3.术后24小时内患肢局部制动,以免加重出血。&&& 4.切口局部加压包扎。&&& 5.测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每小时1次,警惕休克先兆。&&& 6.一旦出现出血较多,配合医师积极处理:加强止血剂的使用,扩容(加快输液、输血时,老年人谨防急性肺水肿),以预防休克发生。&&& 重点评价:&&& 1.切口出血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和尿量,以判断出血程度。&&&& 2.止血措施是否有效。&&& ㈦术后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1.术前皮肤存在感染灶,如毛囊炎、破损等。&&& 2.体内有潜在感染灶,如牙龈炎、气管炎。&&& 3.切口渗血、渗液多,且引流不畅。&&& 4.隐性的存在。&&& 5.机体抵抗力低下。&&& 主要表现:&&&& 1.感染多发生于术后近期,少数深部感染可发生于术后数年。&&& 2.浅部感染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患肢活动时疼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严重者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不振、头痛、无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3.晚期深部感染表现较特殊,一般局部急笥炎症表现为明显,X线检查、关节穿刺和细菌培养提示感染。&&& 护理目标:&&& 1.引起病人切口感染的因素被避免。&&& 2.病人一旦出现感染征象,能得到积极处理。&&& 护理措施:&&& 1.术前避免导致感染的因素:&&& ⑴严格备皮,切口局部皮肤有炎症、破损需治愈后再手术。&&& ⑵配合医呈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并积极治疗,包括隐性、牙龈炎、气管炎、等感染灶。&&& ⑶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适当脂肪、丰富果胶成分的饮食。&&& ⑷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3.术中预防感染的措施:&&& ⑴充分引流,常用负压吸引。其目的在于引流关节内残留的渗血、渗液,以免局部血液淤滞,引起感&&& 染。&&& ⑵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切口干燥。&&& 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 ⑷观察体温变化。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天后切口疼痛程度加重,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⑸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⑹观察术后有无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并积极治疗,防止败血症。&&& 4.一旦出现感染,留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重点评价:&&& 1.身体有无潜在感染灶。&&& 2.预防感染的措施落实与否。&&& 3.是否出现感染,处理措施是否妥当。&&& ㈧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相关因素:&&& 1 局部持续受压:牵引、石膏、大手术后不能自行变换体位。&&& 2 体液刺激:大小便、汗液、伤口渗出液等。&&& 3摩擦:床单不平整、有碎屑,移动病人拖、拉、推。&&& 4 剪力:半坐卧位&30度且时间较长时。&&& 5 皮肤营养不良:骨折合并糖尿病等。&&& 6 皮肤脆弱:老人,小儿。&&& 7 皮肤水肿:受伤后肢体肿胀。&&& 8搔抓:当出现变态反应或皮肤切口在愈合过程中自行搔抓时损伤。&&&& 护理目标:&&& 1 病人未发生皮肤损伤。&&&& 2 病人及家属熟知造成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 3 病人及家属掌握皮肤自护方法。&&& 护理措施:&&& 1 预防压疮与褥疮。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止组织长时间受压,立足整体治疗:改善营养、血循环状况;重视局部护理;加强观察,对发生褥疮危险度高的病人不但要查看受压皮肤的颜色,而且要触摸皮肤的质地。具体措施为:&&& (1)采用Braden评分法来评估发生褥疮的危险程度(见表),评分值越小,说明器官功能越差,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越高。&&& (2)重视预防:①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褶、无碎屑。②对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病人,对骨隆突使用衬垫、气垫、气圈、棉垫、棉圈等,以减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③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的关键。卧床病人每2-3小时翻身1次,有条件的可使用特制的翻身床、气垫床、明胶床垫、波纹气垫、褥疮防治装置等专用器具。④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半卧位时,可在足底部放一坚实的木垫,并屈髋30度,臀下衬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移动,以免产生摩擦损害皮肤角质层;为病人及时更换床单、内衣;搬动病人时避免拖、拉、推等;平卧位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度,以防剪力。⑤对使用夹板病人需经常调整夹板位置、松紧度、衬垫等。若病人在夹板固定后出现与骨折疼痛性质不一样的持续疼痛,则有可能形成了压疮,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松解、调整固定以解除局部受压。⑥对使用石膏病人预防压疮的措施,参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㈨有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 措施:&&& 1术前锻炼深呼吸,术后加强呼吸运动及增进吸气功能,使肺膨胀。&&& 2术前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性疾患,吸烟病人术前1~2周内忌烟,并注意口腔卫生。&&& 3帮助病人有效咳嗽:变换体位,用手掌拍病人背部帮助病人咳嗽以协助排除支气管内分泌物。&&& 4防止术后呕吐物的吸入。&&& 5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口服氯化胺、必漱平等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十)有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的可能&&& 原因:&&& 1导尿,尿潴留,膀胱冲洗,液体摄入不足导致尿液浓液等可能引起泌尿系感染。&&& 2尿路感染,长期卧床,食物中晶体过高,饮水过少可诱发尿路结石。&&& 护理措施:&&& 1保持局部清洁,男病人尿道口清洁2/日,女病人注意阴道分泌物的清除,会阴部清洗2/日。2&&& 2留置尿管者应妥善管理。&&& 3进行力所能及的主、被动锻炼,减少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如乳类,并适当减少食盐量,增加饮水量,保持尿液通畅,控制感染,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十一)有便秘的可能&&& 原因:&&& 1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相对减少,排便无力。&&& 2食物中缺少水份及粗纤维。&&& 3术后不习惯床上排便,又怕大便时伤口疼痛,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份被过多吸收,造成便秘。&&& 护理措施:&&& 1饮食:食软食且易消化的食物,每日给予足够的水份,选食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促进排便。&&& 2腹部按摩: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促进肠蠕动。&&& 3药物应用:大黄片,石蜡油,开塞露等,必要时给予灌肠。&&& 4食物疗法:蜂蜜10g,温开水冲服1/日,鸡蛋1个加适量香油,开水冲服,晨起空腹服用。&&& (十二)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相关因素:&&& 1.手术入路途径。&&& 2.解剖结构差异。&&& 3.肢体位置不正确。&&& 4.肢体移动或搬动方法不妥。&&& 5.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 主要表现:&&& 1.手术肢体缩短,髋关节屈曲畸形。&&& 2.X线照片证实。&&& 护理目标:&&& 1.引起病人脱位的因素被避免或减少。&&& 2.病人能掌握搬动患肢的方法。&&& 3.病人能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2.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体位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 ⑴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①患足穿丁字鞋或作皮肤牵引。②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 ⑵术后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以免引起脱位和疼痛。&&& ⑶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入,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使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 3.指导病人避免脱位的坐姿。&&& ⑴双腿不交叉。&&& ⑵不屈身向前及向前弯曲拾起物件。&&& ⑶不坐低椅。&&& ⑷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 ⑸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然后作进一步处理:牵引,手法复位乃至再次手术。&&& ⑹作好出院指导。&&& 重点评价:&&& 1.病人有无引起脱位的潜在危险因素。&&& 2.病人术肢位置正确与否。&&& 3.病人术肢功能锻炼方法是否正确。&&& 八.术后处理及康复&&& (一)一般康复&&& 1.术后当天晚上,在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穿防外旋鞋,避免下肢外旋,并减轻疼痛,术后第1天,去除软枕,尽量伸直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 2.术后早期体疗&&& (1)前3天的方法是:①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V血栓发生机会。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③深呼吸练习。&&& (2)拔引流管后:X片示假体位置无变化,可开始下面的练习:①髋、膝关节屈曲由被动活动向主动辅助活动,到完全主动活动过渡。②髋关节旋转练习:包括伸直位和屈髋位,屈髋位练习时双手拉住床上支架,作上身左右摇摆,但臀部不离床。③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作术侧髋关节的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④股四头肌的等长练习。⑤上肢肌力练习。&&& (二)特殊康复练习&&& 术后1周,体力多有恢复,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已经可以下地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但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1.床上练习:适用于术后7d以上,如无特殊情况,可让病人翻身。正确姿势: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防患肢外旋。俯卧位,有利于被动伸展髋关节。&&& ①吊带辅助练习(略)&&& ②仰卧、俯卧位髋关节内外旋练习:锻炼时保持双下肢外展,如术中有髋关节伸直外旋位不稳定,则避免外旋髋关节练习。&&& 2.坐位练习:&&& 适用于术后6d以后。一般不宜久坐,术后6~8周内,病人以身体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尽量缩短,4~6次/日,<30′/次,若病人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锻炼,以免引起脱位。&&& ①伸髋练习:坐于床边,双手后撑,主动伸直髋、膝关节。&&& ②屈髋练习:注意髋关节适当伸展,并置于旋转中立位。&&&& 3.立位练习:适用于6d(术后)以后,开始下地活动的病人。&&& (1)伸髋。(2)骨盆左右摇摆练习。(3)屈髋练习。(4)旋转练习:固定术侧下肢,通过对侧下肢前、后移动,练习术侧髋关节的内、外旋。&&& 4.步行练习:&&& 若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置换髋,术中未植骨或骨折等,病人术后3d即可步行练习;如果是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则至少在术后6周才开始步行练习,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骨F病人,行走练习应为术后2月。先辅助行走,待中心稳定,信心充足后,改用双侧拐杖。步行练习时,术侧下肢至少负重20~30kg。&&& 5.蹬车(踏车)练习。(略)一般术后步行练习后(2~3周)开始。&&& (三)出院交待事项:&&& 1.使用拐杖至无疼痛及跛形时,方可弃拐,最好使用单手杖,可减少术侧关节的磨损。&&& 2.预防并及时控制感染:对拔牙、插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都应及时预防,防细菌血运传播→关节感染。&&& 3.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 4.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参加诸如奔跑、跳迪斯科等需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减少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半脱位、F、假体松动等问题。&&& 5.避免将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体位: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注意勿?二郎腿"或女性的穿鞋动作以防髋关节过渡屈曲、内收、内旋,厕所马桶不宜过低,防止出现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的不良姿势。向健侧翻身时注意勿使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外旋位。&&& 6.不在不平整、光滑路面行走。&&& 7.保持下肢常处于外展中立位,6~8周内屈髋不要>90。&&& 8.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或与医生联系。
上海、北京及广州生物技术相关行业最新的职位信息,尽在生物招聘。
成功的秘诀
为你的职业拓宽道路
Eppendorf 荧光定量 PCR仪
ABI Stepone TM 实时定量PCR仪,最新的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各种厂家和各种规格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
最全的定量PCR试剂
从引物设计到实验全程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髋关节置换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