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会出现政治中心北移中国经济政治人物库中心南移的现象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政治中心东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个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重要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平王东迁洛邑是西周定都关中以来我国政治中心的第一次东迁,其东迁的主要原因是
关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洛邑位于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关中
西周由于犬戎的进攻而灭亡,周王室的统治受到犬戎的严重威胁
平王认识到中原战略位置比关中重要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转移的大致过程描述最为准的是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十世纪以后政治中心东移
十世纪以前,我国的政治中心,主要经过了由西向东再由东至西的反复过程;十世纪以后,我国的政治中心东移
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变化而转移
我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主要是由关中迁往中原,再由中原迁往关中,最后由关中迁往中原,并确定于中原
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最终东移的根本原因是
关中地区生态破坏严重,不再适合作都城
关中地区战乱频繁,影响政治稳定
中原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魏晋时代江南开始开发,表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江南地区统治者实行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政策,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实际上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元、明、清三代政治中心之所以能确定于北方,主要依赖于漕运和海运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结起来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答案:1.C;2.B;3.D;4.D;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政治中心东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个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重要现象.据此回答18-21题: 18.平王东迁洛邑是西周定都关中以来我国政治中心的第一次东迁.其东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关中生态环境——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政治中心东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个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重要现象.据此回答18-21题: 18.平王东迁洛邑是西周定都关中以来我国政治中心的第一次东迁.其东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关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B. 洛邑位于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关中 C. 西周由于犬戎的进攻而灭亡.周王室的统治受到犬戎的严重威胁 D. 平王认识到中原战略位置比关中重要 19.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转移的大致过程描述最为准的是 A.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十世纪以后政治中心东移 B. 十世纪以前.我国的政治中心.主要经过了由西向东再由东至西的反复过程,十世纪以后.我国的政治中心东移 C. 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变化而转移 D. 我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主要是由关中迁往中原.再由中原迁往关中.最后由关中迁往中原.并确定于中原 20.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最终东移的根本原因是 A. 关中地区生态破坏严重.不再适合作都城 B. 关中地区战乱频繁.影响政治稳定 C. 中原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1.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魏晋时代江南开始开发.表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江南地区统治者实行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政策.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C. “湖广熟.天下足 的谚语.实际上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元.明.清三代政治中心之所以能确定于北方.主要依赖于漕运和海运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结起来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实现“中国梦”,经济富强是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多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材料一&&图1&&& 2004年-2012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同比变化图2&&&2004年-2011年生产要素价格及汇率变化注:2004年基准为100材料二&&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警钟不断敲响。2012年7月,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表示将关闭在华仅有的一家直属工厂,福特汽车公司则要将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然而同年,中国欧盟商会对在华500家欧盟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仅有20%的受访企业考虑回到欧盟或者转移至东南亚国家。 材料三&&中国取得经济奇迹也付出了环境代价。PM2.5(细粒颗粒)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3年1月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2012年2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指标,该指标随后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1月空气污染事件过程中,李克强副总理指出,我们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了PM2.5的数据,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既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分) (2)有观点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会造成我国制造业大量向海外转移”。 你是否赞成?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阐明理由。(10分)(3)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提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政策建议。(12分)&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面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土层厚度(mm)
有机质层厚度(mm)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 &&&、&&& &&等省区。 (2)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可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通过资料分析,简述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 (3)简要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 ——《世界人权宣言》 材料四: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北方的工商业日益发达起来以后,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坚持奴隶制的南部就越来越成了发展的障碍,不能任其长期存在下去。另一方面,于十八九世纪之交,欧美自由主义思潮汹涌,“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奴隶制在绝大多数地区都已废除,只有在美国南部反而恶性膨胀,与世界大潮相悖。因此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废奴运动在美国北方 兴起,势不可挡。 ——《美因历史十五讲》 材料五:中国西藏农奴制的终结,起于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被平息后,从6月起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家奴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美系,对极少数参与叛乱的贵族、僧侣和农奴主的财产全部予以没收,对未参加叛乱的总数占98%的农奴主、贵族、僧侣,在保证他们生活水平不比改革前下降的前提下,赎买其多余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连同没收的财产全部分给昔日的农奴。存在了数百年的西藏封建农奴制被废除了,西藏杜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中国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废除与欧美“废奴”纵横谈》 (4)分析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主要观点。 (5)结合材料四,分析十九世纪美国废奴运动兴起的原因?请举出同时期其他国家地区废除农奴制的事件。 (6)依据材料五,指出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获得了哪些基本的人权?并概括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改革对西藏发展的历史意义。 材料六:在八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是一项极其艰难繁巨的任务。“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被誉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赈灾试验。日,广东惠州对口援建汶川县三江乡的46个工程项目全部竣工。三江成为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第一个恢复重建项目整体竣工的乡镇。三江的重建,严格统筹于“恢复提升‘水乡藏寨’特色”、“发展旅游为主,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为辅”的规划之下,在倾力打造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悉心保护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质,为未来持续发展存续了最宝贵的资源。 (7)根据材料六,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三江奇迹”的合理性。 材料七:日晚上,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迅速平息了事态。目前,新疆社会大局总体趋于稳定。 (8)根据材料七,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采取措施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60分)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60分)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面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坡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土层厚度(mm)120818078714220有机质层厚度(mm)282017151297(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等省区。(6分)(2) 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可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通过资料分析,简述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8分)(3)简要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三:“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世界人权宣言》材料四: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北方的工商业日益发达起来以后,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坚持奴隶制的南部就越来越成了发展的障碍,不能任其长期存在下去。另一方面,于十八九世纪之交,欧美自由主义思潮汹涌,“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奴隶制在绝大多数地区都已废除,只有在美国南部反而恶性膨胀,与世界大潮相悖。因此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废奴运动在美国北方兴起,势不可挡。——《美因历史十五讲》材料五:中国西藏农奴制的终结,起于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被平息后,从6月起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家奴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美系,对极少数参与叛乱的贵族、僧侣和农奴主的财产全部予以没收,对未参加叛乱的总数占98%的农奴主、贵族、僧侣,在保证他们生活水平不比改革前下降的前提下,赎买其多余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连同没收的财产全部分给昔日的农奴。存在了数百年的西藏封建农奴制被废除了,西藏杜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废除与欧美“废奴”纵横谈》(4)分析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主要观点。(4分)(5)结合材料四,分析十九世纪美国废奴运动兴起的原因?(4分)请举出同时期其他国家地区废除农奴制的事件。(2分)(6)依据材料五,指出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获得了哪些基本的人权?(4分)并概括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改革对西藏发展的历史意义。(4分)材料六 在八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是一项极其艰难繁巨的任务。“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被誉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赈灾试验。日,广东惠州对口援建汶川县三江乡的46个工程项目全部竣工。三江成为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第一个恢复重建项目整体竣工的乡镇。三江的重建,严格统筹于“恢复提升‘水乡藏寨’特色”、“发展旅游为主,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为辅”的规划之下,在倾力打造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悉心保护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质,为未来持续发展存续了最宝贵的资源。(7)根据材料六,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三江奇迹”的合理性。(10分)材料七 日晚上,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迅速平息了事态。目前,新疆社会大局总体趋于稳定。(8)根据材料七,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采取措施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10分)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政权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关注农民生活,注意发展经济。例如在陕甘宁边区,从1937年3月以后,停止了没收地主的土地,被没收土地的地主可由政府分给与一般农民一样的土地和房屋。提出了“农业第一”的政策,使农民大胆发展生产,愿意进行投资,增加农具和肥料。招集移民,开垦荒地,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发放农贷,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兴修水利,防治旱涝灾害。实行奖励,规定移民三年不收公粮,因种植棉花而不及种粮受益的,由政府补贴。改良种籽和推广植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恢复民间劳动互助,如劳动互助社、变工队等,1939年达到24万多人,占全边区人口的20%。还发动留守兵团、机关学校开展农业生产。 &&& 材料二& 毛泽东在总结陕甘宁经济工作时指出:“我们渡过了(年间的经济)困难。这不但是由于边区人民给了我们粮食吃,尤其是由于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建立了自己的公营经济。……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保障供给这一真理,不是被明白无疑的历史事实给我们证明了吗?” (2)陕甘宁边区克服经济困难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对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有哪些启发?
&&& 材料三& 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我国政府在2007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沼气的使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材料四& 沼气利用示意图。
&(4)除上图中沼气原料外,还有其他的生产废弃物可以作为沼气原料。请你选择四种生产或消费活动并填写在下列方框中。
&&& 材料五&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在中国启动“新农村”建设的这一年多来,“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时而在各地发生。日《人民日报》报道,山东沂南县苏村镇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把中心村的农民宅基地强行收回,再以每户2.6万元的高价对外出售,并强行要求建造两层楼房。福建漳州市乎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 (5)根据材料五,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只答3点)
&&& 材料六&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举措和配套措施:2006年国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总支出超过2005年的3000亿元。2006年13个粮食生产雀(区)的粮食直补资金又增加10亿元,全部达到本省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和50%。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财政拨款6亿元补助资金用于培训350万农民工。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6)结合材料六有关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多项措施,说明财政的作用。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城市贫民窟(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等社会问题。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城镇化。(12分) 读图。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公众借助高频词云图,可以数据化地了解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11分) 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6分)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说,我到欧洲去访问,对方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跟他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前景,他们就会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跟他们讲产业,讲中国要加快哪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哪些产业的层次,他们就觉得是在与他们竞争,甚至会琢磨怎么搞反倾销来限制我们。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怎样打消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并说明这样做的政治意义。(10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中国的经济中心以及政治中心分别在哪?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以及政治中心北京 麻烦采纳,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何读懂课本中的历史配图
如何读懂课本中的历史配图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材中是与课本文字部分密切配合的“图像系统”,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成为历史知识的载体,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读懂历史地图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观图观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正确观察历史地图的类型、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相对应的读图措施,以求达到明白图的类型、内容、要点。现教材中,历史地图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四大类。不同类型的地图,又各有特点,观图时要采取不同的观图方式和侧重点。1、政治类地图此类地图涵盖了三种情形,具体如下:A、形势图:应根据其反映的主题,确定观察的重点。如:“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要重点观察各政权的(名称、都城)的相对位置与范围。B、殖民扩张、领土扩张图:殖民者的殖民活动区域或侵占的领土是观察的重点。C、疆域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及四周边界和范围。2、经济类图A、农作物、手工业分布图:重点观察典型物产分布地、手工业中心及其具体位置。B、河流水利图:重点观察重要水利工程的名称、位置及与其连接的河流。运河图一定要搞清楚各河段的名称,连接的河流及重要的城市。3、军事类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和进攻路线图,重点观察进攻方进攻路线及战场、战役的位置名称及敌对双方的控制区域对比变化等。4、对外关系图该类图重点观察对外交往路线,尤其是陆路、海路交通出发点、所到达的区域、沿途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二、析图析图即对历史地图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以求达到准确理解,把握地图的内涵。如果说观图是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那么析图就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1、析图要注意类同、相近知识的相互比较、相互联系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地图的前后知识的联系性,要将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同或相近范畴的地图进行比较,挖掘历史地图自身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判断历史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在比较鉴别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大运河地图。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程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并把沿途的通都大邑连辍在一起,保证隋王朝能够获取最富饶地区的资源。元朝时,洛阳不再是中心,元世祖在位时开凿了位于山东境内的会通河,不再绕道洛阳,使大运河的行程大大缩短。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阶段大运河的发展变化过程。隋朝大运河通过东都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运河不经洛阳,截弯取直。这是适应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军事需要而出现的,并且随着不同时期统治者的需要而发生变化。2、析图要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的过程中要切忌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应既要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疏漏个别历史现象。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和《对外开放》图,二者一个共同的规律:开放都是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再到内地的过程,但他们的开放是两种不同的情形的结果,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是主动进行经济贸易。3、析图要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历史地图是地理在历史中的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地理环境构成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利用历史地图从历史知识出发,寻找与地理、政治学科的结合点、发散点、整合点,培养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例如:古代丝绸之路图,从图中挖掘出了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繁荣,成为中西交通大动脉。而唐宋后,该商路主要地位日益下降,直至衰落。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历史进行分析,因素是多方面的。历史的因素有:北方长期战乱,造成了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导致北民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从西汉到元朝逐渐东移、南移;隋唐后,海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取代了传统的陆路交通等。同时,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衰落的地理因素:丝绸之路繁荣期,塔里木盆地人口众多,不合理的垦殖,植被减少,致使土地沙化;加上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加速了土地沙化,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政治对立、民族矛盾乃至战争,特别是宋王朝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处于敌对的形势,影响了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几度中断,以至衰落。三、绘图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环节”,而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示结构;其次要在历史课堂上嫁接地理绘图知识,指导学生绘简图、草图、示意图,如“方格法”绘制、彩色笔标示等基本方法。第三,绘图要抓住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培养运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技能。绘图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将学生动手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知识转移、迁移、应用的过程。四、默图默图是读图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读图的最高境界,通过观、析、绘图学习后,重新回顾历史地图所蕴涵的知识是否全面掌握,并进行查缺补漏,然后结合实际,整合地理、政治学科知识,形成新的学科综合性的图象系统,通过默记、深悟,达到图文融会贯通,达到“活图”的目的,从而提高运用历史知识,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专业,专注,服务初中学段历史学科学习!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美国政治庇护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