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RI抗抑郁药导致焦虑的安全性是怎样的??会不会导致不可逆的精神损伤?比如记忆力减退,思维呆滞等…

SSRI类抗抑郁药为什么会导致嗜睡? | 药学驿站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38861人加入此小组
各种精神类的药物我几乎都吃过了,包括精分的,我想问一下SSRI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嗜睡的发作机制是什么?我几年前吃氟伏沙明一点事都没有,感觉很温和,现在又突然吃它结果变得情绪低落,困倦嗜睡,一点抗抑郁抗焦虑的效果也没有,药理上只找到它是SERT的阻滞剂和σ1受体的激动剂,找不到关于SSRI导致嗜睡发作机制的文献
嗜睡是SSRI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长期服用SSRI类药物使脑内的5-HT受体敏感性下降,突然停服用SSRI就会死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下降,神经信息传递低下,产生戒断反应,导致过度嗜睡。在半衰期短的帕罗西汀中尤为明显。现在认为:抑郁症是因为5-HT这种神经递质太少,而且经常无法正常传递信息,所以情绪抑郁。SSRI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5-HT突触前膜再摄取,使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增加。
引用 的话:有人在,请问你的精神类药物是在哪买的??我有抑郁症,是一名高三学生,我和爸妈说我有精神类疾病,要求他们带我去看医生,我爸妈不相信,也不带我去精神病院。。我苦恼。。你找个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行,当然不用去精神病院。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强迫症、恐...
喻东山的咨询范围:在美国抗抑郁药是最常见的处方药,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正在服用左洛复和西肽普兰一类的药物治疗抑郁症。但这些药物只对大约30%的人完全有效,还常常伴随着可怕的副作用。
在《神经科学和生物行为评论》杂志上一篇有争议的文章里,安大略省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Paul Andrews认为药物治疗的失败是因为基于对抑郁症化学治疗基础的谬误。
Andrews调查了50年来“抑郁症的血清素理论”有价值的研究支持依据,这个理论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低”水平的“快乐”神经传递素——血清素。
但是Andrews却发现抑郁症实际上由高水平的血清素引起的。而这个基本的谬误导致了不恰当的治疗:绝大多数抗抑郁药采用的是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作用于大脑中的血清素受体从而放大血清素的产生。
当前,科学家还不能精确地测量大脑释放和使用了多少血清素,因为还无法在人脑中安全的监测血清素。Andrews指出,通过动物试验,血清素的作用可能与我们原先的假设的完全相反。
如果是这样,在抑郁症发作触发过程中高水平的血清素被释放并被大脑使用,从而提高了沉思。执着的负面思维,这就是抑郁症的特点。因为抗抑郁药物减少了血清素的产生,SSRI治疗加重了沉思,实际上加重了抑郁症状,特别是在治疗的初期,Andrews解释到。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后的情况下SSRI类药物可以逆转沉思进程,减少症状,只是在用药期间,而不是因为药物的直接作用。
的确,药物帮助了众多与抑郁症抗争的病人。但是研究指出,对于抑郁症这种常见的心理健康失调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发现其更多的发病机理。
为什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抗抑郁类药物,抗抑郁治疗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过去低血清素假说的根据是什么?
Andrews:这个假说从没有在抑郁症患者或者有类似抑郁症的动物身上检测过血清素。实在是没有可证实的依据。40~50年代的研究者偶然发现了某一药物,这种药物被试着来治疗伴有抑郁症的结核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这种药缓解了抑郁症状。最后他们断定这类药物可以增加啮齿目动物(鼠类)的血清素。他们推想如果这种药物可以缓解人类的抑郁症状,那么是药物增加了血清素的原因,然后推断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必然是偏低的或者传递减少的。
部分科学家已经对低血清素假说有所质疑已经有些时间了。
有什么依据说低血清素假说是不准确的?
这个假说不能成立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出血清素释放或者传递有多快。甚至在老鼠身上也无法完成。我们也无法测定大脑中某一特定区域的血清素浓度。传递是指血清素释放到突触的过程。
我们唯一能测量的是传递的“标志物”,间接地来反映血清素是如何释放到突触并且是如何分解的。其次,通过在人类颅脑上开孔而研究这个问题,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这是不可能的。但这些研究可以在动物身上作实验。在动物实验中,有明显证据表明这些传递的标志物是升高的。
我们回顾了用于血清素研究的15个不同的抑郁研究课题,都测量了我们所关注的这种特定的标志物。在这15个研究中,13个支持高血清素假说,另外2项研究则不支持。如果推想到人类,则会证据强烈提示赞同抑郁症的高血清素假说。
那么抗抑郁药是如何起效的?
低血清素假说的另一个问题是:事实上那些抗抑郁药相当快速地升高了血清素,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你可能会想,如果低血清素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抗抑郁药也应该迅速起效,结果却没有。抗抑郁药需要花3到4周才能开始起效减轻症状。
如果你是首次服用抗抑郁药,通常会说:比服药之前“我感觉更差了”,这是极其常见的。理论上这些药物可以非常迅速地升高血清素而迅速起效。那么3到4周时间过去了,在大脑中的血清素发生了情况?完全失败……(初始峰值)随着时间推移,血清素下降到基线之下,这时候才真正地起效了,才让你感觉好些了。
但是血清素最终会被再次清除,大脑会回到稳定状态。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持续服药的原因。甚至在服药期间也会经历病情恶化。他们可能起初是加重的,而后会感觉好转,长期服用后,通常会告诉医生药物不起作用了。医生通常会增加剂量,或者联合加用其它药物。
大家知道抗抑郁药可以引起很多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那些?
效果有限、性别差异、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消化道症状是最常见的副作用。还可能发生其它很多类型的副作用,包括增加抑郁恶化的风险、骨质疏松、异常出血、心脏病、自杀行为,其中一些可能导致死亡。几个研究已经表明抗抑郁药物尤其对老年人可增加死亡风险。
如果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潜在副作用。
你对未来的抗抑郁治疗有什么想法?
病人和医生开始意识到抗抑郁药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药物也没有想象的安全,药物治疗的地位将会下降,而更多地使用心理治疗。
我的建议是,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抑郁症状不会长久有效,你可能短期受益,但维持不久,反而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心理治疗更可能产生持久效果,帮助治疗抑郁症发作,这才能让治疗长期有效。
本文译自 ,由译者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12:06:09 :
09:15:04 :
09:22:57 :
08:46:38 :
10:40:10 :
08:43:58 :
09:18:32 :抑郁症造成的记忆力减退和逻辑思维障碍可逆吗?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99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744分享邀请回答3639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ri类抗抑郁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