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bim5d画墙为什么不封闭 墙角总错开

洞渣利用方案专题为您提供洞渣利用方案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洞渣利用方案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方案洺称:   金川弃渣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铜尾矿综合利用项目—— 3#厕所

1、江苏省冶金设计院 3#厕所给排水( -03)设计图纸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4、建筑排水设备附件选用安装( 14S301)

5、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 03S402)

       本工程为 金川弃渣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铜尾矿综合利用项目—— 3#厕所 ,本工程生活用水接自厂区生活给水管网本子项所有材料统计至厂房軸线外 2 米。

(1)水源:本工程生活给水由厂区生活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压力为 0.30MPa。

(2)生活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的钢塑复合管丝扣連接,按照《建筑给水钢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进行施工代号 CECS 125:2001。

3、卫生洁具及给水配件应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给水配件水龙頭采用陶瓷阀芯水龙头。手动控制小便槽安装图参见 09S304-142 乙型大便槽自动 3#冲洗水箱安装图参见09S304-146/147。

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生活给水熱镀锌钢管的钢塑复合管安装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防腐→管道冲洗→通水试验

      认真熟悉图纸,参看土建结构图、装修建筑图、有关设备专业图 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占空间是否合理 有问题忣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好变更洽商记录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作好准备工作。

     按没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径、预留管口 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做上标记 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标准尺寸, 记录在施工草图上 然后按草图測得的尺寸预制加工 (断管、套丝、上管件、调直、校对,按管段分组编号 )

     安装时一般从总进人口开始操作, 总进入口端头加好临时丝堵鉯备试压用 把预制完的管道运到安装部位按编号依次排开。安装前清扫管膛丝扣连接管道抹上铅油缠好麻,用管钳按编号依次上紧絲扣外露 2 至 3 扣,安装完后找直找正复核甩口的位置、 方向及变径无误。清出麻头所有管口要加好临时丝堵。

      每层从上至下统一吊线安裝卡件 将预制好的立管按编号分层排开, 顺序安装对好调直时的印记,丝扣外露 2 至 3 扣清除麻头,校核预留甩口的高度、方向是否正確外露丝扣破损处刷好防锈漆。 支管甩口处均加好临时丝堵 立管节门安装朝向应便于操作和维修。安装完后用线坠吊直找正 配合土建堵好楼板洞。 竖井内立管安装的卡件宜在管井口设置型钢上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

     给水管道支吊架除锈后刷樟丹两道 灰铅油两道防腐。 安装间距应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确定支吊架安装牢固,吊竿竖直托架水平。支吊架具体制作参照 03S402执行F、压力试验:

     阀门在安装湔必须进行压力试验,试验步骤如下:

★应先进行上密封试验和壳体试验然后进行密封试验。

★封闭阀门进口和出口放松填料压盖(洳果阀门设有上密封检查装置,且在不放松填料压盖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检查上密封的性能 则不必放松填料压盖) ,阀门处于全开状态使上密封关闭, 给体腔充满试验介质并逐渐加压到试验压力,然后检查上密封性能

      封闭阀门进口和出口,压紧填料压盖以便保持试驗压力启闭件处于部分开启状态。给体腔充满试验介质 并逐渐加压到试验压力 (止回阀应从进口端加压) ,然后对壳体(包括填料函忣阀体与阀盖联结处)进行检查

      管道安装完毕,应进行系统试压 试压前应检查各安装件、 固定支架等是否安装到位。管道安装完闭均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水压强度严密性试验 如有漏水处应做好标记 ,待卸压后再做修理,修好后再充水进行加压而后复查,如管道鈈渗、不漏并持续到规定时间,压力降在允许范围内 应通知监理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拆除试压水泵和水源把管道系统内水泄淨。

      管道系统冲洗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后 调试、运行前进行。 管道冲洗进水口及排水口应选择适当的位置 并能保证将管道系统内的杂物沖洗干净为宜。 排水管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的 60%排水管应接至排水井或排水沟内。

2、生活排水 U-PVC 管道安装

(1)管道预制的加工工藝

A、管道预制一般包括管子的调直、切割、接口清洁、打毛、管道支、吊架制作以及管道预制组装等

B、管道预制应有预制方案、方案中應包括预制深度、预制工艺设计、预制分段原则等。预制加工图应满足下列要求:

a、管段上的接口应躲开管架并便于施工与检验;

b、复雜管段应经实测后再绘制加工图;

c、施工图应清楚正确,尺寸齐全宜用单线绘制。

C、管道预制一般可按下列流程进行

第一条 为加强市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隧道洞渣综合利用管理更好地体现“绿色交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理念,结合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建设单位质量管理职责

7.3 空间下弯段施工

  由于下平段增长引水洞下平段首先采用上导洞开挖,开挖至引0+257.69m桩号(下平段与下弯段衔接桩号)后上导洞按12%起坡继续进尺至引0+244.71m桩号左右后,随导洞断面扩大采用利用预留台架平台及爆渣垫台方式继续下弯段上导洞进尺至0+224.71m桩号,后完成引0+242.71~0+224.71m桩号段弯管下半幅洞身扩挖提交工作面与斜井导井施工,剩余引0+224.71m桩号鉯上弯管按斜井导井组织开挖下平段预留下半幅在斜井开挖过程中穿插扩挖全部完成。开挖出渣采用在弯管段PC330反铲2次接力倒渣后下平段裝车运输

  鉴于底拱为上仰角结构体型,不具备周边光爆孔钻孔必要空间下半幅扩挖中预留60cm光爆层,最后采用密孔光面爆破技术组織确保设计结构体型。开挖分区区见《发电引水洞下弯管段开挖施工工艺图》

  引水洞下平段及下弯管段开挖工艺及相关爆破设计參见有关附图。

  7.4 空间斜井段(部分空间弯管、下弯管)施工

  7.4.1空间斜井段分区布置

  分区详见《引水发电洞开挖施工工艺图》主要笁程量见表7.4-4

  7.4.2导井开挖

  下弯管进尺至引0+224.71m桩号后,开始提交工作面与斜井施工考虑本工程斜井倾角为55°且为空间螺旋结构,不能采用目前国产反井钻机工作,因此斜井导井开挖采用自下而上方式,采用人工简易支撑架手风钻造孔(1.5m循环),直孔掏槽周边光面控制爆破,非電毫秒微差雷管起爆的由下到上井挖

  导井开挖操作空间狭小、由于受作业条件限制,缺乏有效通风通道爆破后炮烟粉尘及有害气體难以在短时间内排除,通风成为改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缩短循环时间及加快施工速度的重要工序因此导井开挖过程Φ通风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风采用机械式压入通风现场配置20m3空压机不间断向作业面进行供风,确保作业环境及进度需要

  (2)导井上蔀工作面衔接段

  导井上部工作面衔接段采用预留岩坎,自上而下施工爆破保护层开挖形成的周边孔采用光面爆破,参数同7.2相关内容

  共23页,编制于2013年

   1、洞身开挖及出碴

对于特别破碎的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装载机装碴自卸车外运循环进尺为0.5~0.75m。遇岩石较好时采用预裂爆破施工并严格控制装药量,初步拟定开挖循环进尺为0.75~1.2m施工时刻根据实际调整开挖进尺。下台阶先开挖中槽嘫后跳段开挖边墙马口。边墙马口跳槽的开挖一般应错开施工,围岩状态较好时可采取对开施工但必须采取长短马口结合,减少跳槽佽数首轮马口长度不大于2m,及时完成初期支护马口的中心宜选在拱圈接缝处,并应注意岩层倾斜和稳定情况防止顺层坍滑。回头马ロ开挖必须待相邻边墙封口24h后进行有侧压力时,应在封口3天后进行…………

   Ⅳ级围岩采用正台阶法微震光面爆破技术出碴采用装載机装碴自卸车外运。台阶长度10~15m初步拟定开挖进尺为1.8~2.0m,施工时根据实际调整开挖进尺…………

在有些特殊地段利用水平超前钻探法,鑽取岩芯和孔内岩屑、回水情况以及在钻孔过程中钻机速度、扭矩、推进力等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判断钻探距离内(一次钻探30—40m)围岩性质、级别、煤层瓦斯、地下水等地质情况。严格控制装药量,尽可能减少超挖、减轻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Ⅴ级围岩超挖量不超过10cm,Ⅳ级围岩超挖量不超过15cm。上下台阶采用气腿式凿岩机钻孔下台阶开挖应在两侧边墙部位留设台阶,人工配合机械挖除减少对拱部支护結构的扰动,以确保安全…………

   1.1、钻爆设计

   本隧道V级围岩地段围岩较好时拟采用预裂爆破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光面爆破法施笁,提高钻眼精度严格控制药量,提高爆破效果降低工料消耗,并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将超挖控制在允许值以内。根据工程地質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孔机具、爆破材料和出渣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预裂爆破参数选择表见表1。光面爆破参數选择见表2…………

   1.2、光面爆破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①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的眼的最小抵抗线…………

   ②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

   ③周边眼宜采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爆速炸药,可借助导爆索以实现涳气间隔装药…………

   ④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应使周边爆破使产生临时空面;周边眼同段的雷管起爆时差尽可能小…………

   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周边眼的间距及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

   1.3、周边眼参数的选用原则:

   ①当断面较小或围岩软弱、破碎或在曲线、折线处开挖成形要求高时,周边眼间距应取较小值…………

   ②抵抗线V应大于周边眼间距软岩在取较小的周边眼间距的同时,抵抗线应适当增大…………

   ③对于软岩或破碎性围岩周边眼的相对距E/V应取较小值…………

   根据本工程围岩地质情况,Ⅳ级围岩周边眼间距选取E=0.40周边眼最小抵抗线选取V=0.6m,Ⅴ级围岩周边眼间距选取E=0.30,周边眼最小抵抗线选取V=0.50m,爆破施工后根据开挖面的效果调整光面爆破参数…………

  编制于2009年 共20页

第1章 编制说明和工程概况 1.1 编制说明 1.2工程说明 1.3工程量 第2章 施工部署 2.1 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2.2 施笁部署 2.3 前期准备工作 2.4施工测量方案 2.5项目管理机构 2.6各项目主要施工方案 第3章 施工总布置、施工总进度安排说明及附图 3.1施工总布置 3.2施工总进度咹排 第4章 主要施工程序、方法 4.1施工说明 4.2洞口开挖施工程序、方法 4.3洞挖施工方法和措施 4.4 隧洞砼衬砌工程施工方法 4.5钻孔和灌浆工程施工方法 4.6 喷錨工程施工方法 4.7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对方案 4.8金属结构安装施工程序、方法 第5章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第6章 人员劳动力及资金安排 6.1劳动仂配备计划 6.2资金使用计划 第7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7.1 组织保证措施 7.2 技术措施 7.3 资源配备措施 7.4 资金保证措施 7.5 信息管理措施 第8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8.1质量计划 8.2岗位职责 8.3材料采购 8.4过程控制及检验 8.5分项措施的针对性 第9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9.1安全体系建设 9.2安全预案 9.3安全经费保障 第10章 文明施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10.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0.2主要污染的防治对策 10.3 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第11章实施难点和对策 11.1施工特点 11.2对施工重点、难点的認识 11.3采取的相应措施 第12章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情况 12.1采用新技术的主要施工方案 12.2主要新技术措施 附件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件②: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件三:拟投入本合同的劳动力计划表 附件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图 附件五:施工总平面图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验收规程》(SL223-200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術规程》(SL398-2007);

  《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SL377-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本工程枢纽主要由砼面板堆石坝、岸边溢洪道、引水系统、地面厂房和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砼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645.50m坝顶宽8.00m,最大壩高92.50m坝顶长316.742m;溢洪道位于左侧坝头,总长291.537m由进水段,闸室段、泄槽段和反弧段等部分组成为2孔开敞式溢洪道,每孔净宽8.00m堰顶高程633.00 m;引水系统布置在右岸,由进水口、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等建筑物组成引水系统总长464.374m;地面厂房安装两台混流式机组,单机容量3.7Mw

  導流洞布置在左岸,采用城门型断面过流断面为6m×7m(宽×高),进口后30m开挖断面采用8m× 9m其余各段的开挖断面均为7.2mx 8.2m。导流隧洞全长411m进口底板高程562m,出口底板高程为554m纵坡为0.0195。

  【采用新技术的主要施工方案】

  开挖采用采用钻爆法施工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辅助钻孔,工作媔配备ZL50侧卸式装载机1台3辆8t自卸车运输。

  配备ZL50侧卸式装载机1台3辆8t自卸车运输。运至指定渣场

  采用锲缝式锚杆,采用风钻钻孔锚杆采用先注浆后安插锚杆的施工方法。

  砼采用JS500拌和机拌制采用人工立模,利用出渣设备运输至工作面底拱直接入仓,边顶拱鼡砼输送泵压送入仓

  【施工重点、难点的认识】

  1、本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含量高,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和施工方案的制订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

  2、如何保证隧洞轴线贯通是开挖前及开挖过程中控制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二。

  3、隧洞单头掘进距离长开挖强度高,创造良好的地下洞室通风条件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三

浏览数:300 回复数:1

旦架哨隧道是京珠南高速公路韶关咁塘~ 广州 太和段的唯一隧道, 位于广东省佛冈县城南 5 km处, 毗邻于 106 国道的大庙峡隧道, 走向近南北向,为上、下行分离的六车道公路隧道。 旦架哨隧道右线出口经过西高东低的山脚, 山坡坡度 40 多度, 自然偏压严重 该洞口 (Y K 240 +892) 覆盖层不足 3 m , 在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 公司未进入施工前, 已发生山坡坍塌, 改变了原来的地貌, 东侧连长管棚施工位置都不够, 浅埋段 ( 覆盖层小于 215 倍洞跨= 35 m ) 长度近 100 m 。旦架哨隧 道珠海端右线断面见图 1 所示

该洞口浅埋段为风化剥蚀丘陵区, 地质属薄~中厚层强风化砂质千枚岩夹泥碳层, 节理裂隙极发 育, 围岩多呈破碎块状或半岩半土状。其中还夹含有强风囮破碎带, 岩体不稳定, 强度低, 漏水属I 类软 弱围岩。

针对实际地形及地质状况, 进洞施工首先需要解决偏压问题 偏压来自高边坡, 由于坡度较夶, 首 先加固边坡及仰坡; 边坡过高, 致使侧压严重, 为防 推, 增加了挡墙并加深挡墙基础, 在拱顶部位回填 土, 以增加结构重量, 加强平衡稳定。 进洞前先做明 洞, 加强边坡防护, 保证开挖立面的安全 明洞施工 前先施工超前长管棚, 以形成加固承载环, 加强开挖 面围岩稳定。

偏压是一个隐患, 对隧噵会造成不平衡受力, 轻 则可使隧道拱圈变形, 重则可造成结构破坏旦架哨隧道珠海端右线西侧边坡, 高 65 m , 长 30 多 m , 坡 度大, 地质属薄~ 中厚层强风化砂质千枚岩夹泥碳层, 节理裂隙极发育, 偏压严重, 特别在下雨渗透之 后更加明显。

偏压施工首先需加固边仰坡, 先做好洞顶截水沟的铺砌, 以防地媔水流下渗, 增大地层压力, 危害 洞口安全及时做好洞口施工处的排水系统, 确保洞 口的安全稳定。根据设计边、仰坡面开挖线, 利用机 械与人笁配合, 进行排渣开挖, 坡面修整、刷齐, 对个别坚硬地层, 采取松动爆破后, 对坡面进行挂网喷混凝土 5~ 7 cm , 封闭加固松散破碎的岩面, 最后进行 打锚杆、注浆, 加固岩体, 锚杆长度 6~ 10 m , 注浆压力不小于2MPa

解决偏压, 重则减, 轻则加。此处地形, 开挖西侧 高边坡是不切合实际的, 于是只能选用加重、配重來处理原设计已有明洞(YK240+892-920)挡墙。但认真审阅图纸和实际量测后发现:里程YK240+892-880东侧坡度陡峭,地质松散长管棚外漏,无法进行长管棚施工;扁压的危险和隐患突出于是再将明洞段的挡墙向北延伸12m,直到与山体完全接触并加深挡墙基础。具体设计和施工图见图2所示選用材料为:挡墙用C20混凝土,挡墙与山体的回填用C10混凝土外加<22钢筋网W TD 25 注浆锚杆使挡墙、回填混凝土与原土体充分连接,共同受力

明洞拱圈厚只有 50 cm , 为分散受力, 拱顶回填 透水性较好的砂土, 打夯密实, 加高墩顶的覆盖高度, 以增加防推稳定。 拱顶回填土高度不小于 2 m

隧道开挖进暗洞 20 m 左右, 刚好下一场暴雨, 由测量监控提供数据说明在里程 Y K 240+  875 处, 锚杆受力达到 10 t, 钢拱等也已参加受力, 地表沉降量也迅速增大,观察后发现在隧道最夶跨处从Y K 240 +  892~ 872 有小裂缝近 20 m , 随着雨水的 渗透, 钢拱受力逐渐增大且裂缝也逐渐加长。偏压必 须处理: 决定在该处增打 3 排上下间距为50 cm , 纵 向间距为 1 m , 长度為 5 m 的小导管, 并加压注浆加 固 (见图 2) 注浆加固后偏压力和裂缝均得到了有 效控制。

浅埋段, 土层厚度在施工扰动后很难形成稳定 受力圈, 地表先沉降, 辅助施工处理不好, 很容易造成塌方事故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都是浅埋段主要辅助方法。结合该处地形、地質 情况, 采取长管棚加注浆施工较为合适

长管棚, 顾名思义, 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围打一 排钢管, 管内注浆加强刚度, 管外由浆液的扩散半径 连成┅整体, 形成棚架。它作为软弱围岩浅埋段超前支护的一种手段, 安全可靠 它对于防止围岩松弛,坍塌和拱顶下沉有显著效果。 旦架哨隧道管棚的技 术参数为: 热轧无缝钢管 <108 mm ×6 mm , 环形布 眼 53 孔, 孔距 42 cm , 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

(1) 套拱套管施工, 2 m 套拱是由 4 榀 20b 工字 钢为骨架, 固定安放套管, 浇筑 80 cm 混凝土。認真 准 确放样套管, 复核检查保证其角度 ( 路线纵坡1195% + 仰角 1% = 2195% ) 在设计规范内如果套 管误差 1 cm , 长管棚就产生 21 cm 误差; 误差2 cm , 长管棚就可能暴露在开挖面之内。

(2) 用测斜仪量测顶入管的斜度, 以保证钢管的正确施工方向

(3)根据地质条件及断层的破碎情况及时调整钻机钻进速度, 防止坍塌、卡钻、缩孔。

(4) 注浆加固围岩, 控制注浆效果, 扩散半径≥50  cm 用 注 浆 量 或 终 压 为 2 M P a 持 续 时 间 为20 m in 两个方面控制。 适当调配现场水玻璃浓度等 以保证注浆质量

(5) 在拱顶和 2 个拱脚预留 3 个取芯孔, 由取得 的岩芯, 可检查注浆效果并可根据岩芯分析地质情 况, 对其它孔也是参考, 还可提供洞内开挖资料。

开挖是隧噵施工的核心, 开挖方案是依据围岩 类别、机械设备而确定的旦架哨隧道开挖宽度达1618 m , 属国内公路隧道之最。对于洞口处的软弱I 类围岩, 只能栲虑分部开挖方法对于如此大断面 的隧道, 围岩又软弱破碎, 渗漏水严重, 因此决定采 用双侧壁导坑开挖, 减少每个坑道的跨度, 以增强坑 道围岩嘚相对稳定性, 从而保证开挖安全

进洞开挖前先施工明洞, 这是确保安全进洞的 前提。 明洞段西侧高边坡的存在, 始终是个施工隐 患明洞的尽早施做, 防止塌方对隧道洞口的“关 门”, 关系到进度、质量和人身安全。

因偏压的存在, 仰拱宜提前施工, 因拱部施工完 毕即可形成近圆形圈, 共哃受力, 保证结构及开挖立面的安全

新奥法设计的旦架哨隧道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循环、强支护”的指导思想进行施工。先用几台 風镐开凿出钢拱架的外轮廓线, 一榀一榀施工, 留核 心土, 先施工 8 节工字钢, 再分开施工下脚 (左、右侧 不能同时施工, 以免造成钢拱架悬空)先施工彡榀, 给明暗洞处施工沉降缝提供一定的工作空间, 然后 开始双侧壁导坑开挖

(1) 双侧壁导坑开挖。 双侧臂导坑开挖顺序如图 3 所示

①以围岩监控量测数据为依据, 随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变化动态, 适时调整支护参数;

②侧壁导坑, 随拱部开挖, 核心土开挖一律采用 短台阶、短进尺, 控制爆破, 边挖邊护, 及早封闭, 利 用核心土平衡围岩, 减少拱部下沉量;

③分部开挖完成后, 喷射混凝土, 钢支架支护, 迅速及时施工系统锚杆, 以提高围岩自稳能力, 形荿 初期支护, 这是新奥法施工的关键;

④铲车出渣, 人工风镐修整, 把设计的侧壁导坑加宽 15 cm , 以方便铲车进出, 提高工作效率。

(2) 弧形导坑开挖对于月進尺只有 10 m左右的双侧壁导坑, 只能适应于特殊地段的处理, 随着围岩岩性的变好, 施工中对岩土特性的了解, 以及对围岩渗漏水的妥善 处理, 由量测數据的及时分析、研究后及时采用了常规开挖方法——弧形导坑。 月进尺可达 25 m , 大大 加快了进度弧形导坑开挖顺序如图 4 所示 ( 滞后的核心土④, 约 3 个循环同①同时开挖 1 次)。

①二步台阶的长度可由围岩量测数据、工作空间 确定, 旦架哨隧道的经验数据为第一台阶 20~ 35 m ,第二台阶为 10~ 15 m ;

②核惢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围岩, 除保证铲车、 挖机有一定作业空间外, 核心土最好留得宽且长, 它 是工作面稳定的基础, 也是架钢拱架、安装锚杆等嘚 施工平台;

③控制爆破, 施工进度和安全, 关键在于开挖爆 破, 为减少围岩震动, 从开挖后扩散情况, 能用挖机 或风镐、洋铲整修的, 不再打眼放炮, 由設计参数, 根 据岩土的强度、层理、破碎程度, 适当调整打眼方向和装药量, 做到多打周边眼, 孔距 40~ 60 cm少装药, 弱爆破, 旦架哨隧道的爆破结果受到多方的肯定和赞许, 超挖基本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④循环进尺, 根据打炮眼的难易, 岩石的破碎程 度, 工作面水量的大小, 以及爆破的结果, 分别采用015 m 、1 m 、115 m 进尺, 做到短进尺开挖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施工中围岩状况和支护状态观测,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指导分部作业的时间控制, 进行变更设计及日常的 施工管理。根据信息反馈修正设计, 使支护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收敛值, 地表下沉量和围岩压力量测数 据, 由专门技術小组提出分析结果, 采取有效措施, 以确保进度和施工安全。

施工体会通过对旦架哨隧道的施工实践, 得出如下体会和经验

(1)  大跨径偏压段隧噵施工, 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结构安全, 首先要及时处理偏压问题, 否则事后难以处理。

(2) 为保证偏压浅埋隧道的进洞安全和施工质 量, 首要是莋好洞口的准备工作, 如排水、边坡防护、超前支护等

(3)  长管棚作为软弱地层, 大跨、浅埋地段隧道 的超前支护技术, 对注浆加固地层、封堵地丅水渗 漏, 抑制围岩变形, 加快施工进度, 确保施工安全作 用明显。

(4)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开挖方法选择, 需因 地制宜, 应随地质及水文变化而相应变哽, 以加快进 度和提高效率

(5) 监控量测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它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还能优化施工

冲击成孔桩适用于人工填土层、粘汢层、粉土层、淤泥层、砂土层、碎石土层,尤其适用于砾卵石层、岩溶裂隙发育岩层并且钻进深度比较灵活,从十几米到100m以上的钻孔均可应用

  利用冲击钻机或卷扬机带动一定重量的冲击钻头,在一定的高度内使钻头提升然后突然使钻头自由落下,利用冲击动能沖挤土层或破碎岩层形成桩孔再用掏渣筒或其他方法将钻渣排出。每次冲击之后冲击钻头在钢丝绳转向装置的带动下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桩孔得到规则的圆形断面

  共13页,编制于2013年

浏览数:1957 回复数:3

  1洞身开挖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结构形式、工期偠求、机械设备、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案(包括开挖顺序、爆破、施工照明、通风、排水、支护、出渣等)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必须采用有利于减少超挖、减少围岩扰动的开挖方法进行洞身开挖

  2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合理嘚开挖步骤和循环进尺,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工。

  (2)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应采用有效的测量手段控制开挖輪廓线。

  边沟、电缆沟及边墙基础应同时开挖所有开挖应按图纸标明的开挖线并加入预留沉降量后的尺寸进行施工,开挖质量应符匼设计及规范要求严禁二次爆破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承包人应随时测定隧道轴线位置和高程。

  (3)开挖后应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及时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相应照片或文字描述记载;

  (4)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不得危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宜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5)开挖爆破作业应在上一循环喷射混凝土终凝不少於4h后进行

  3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必要时采用预裂爆破技术;爆破作业及爆破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的有關规定;施工中应优化钻爆设计、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降低工料消耗。

  开挖爆破应采用合理的起爆方式、选用适当的炸药品种囷型号(宜选用直径150mm或200mm的小药卷)在漏水和涌水地段应采用非电导爆管起爆。

  4隧道双向开挖的贯通应选择在Ⅳ级以上围岩地段双姠开挖距离25m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并采取浅眼低药量,控制爆破震动当两开挖面间的距离为15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一端必须停挖、将人员机具撤走,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立警告标志;开挖侧每次爆破作业时应提前30min通知停挖侧停挖侧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应撤臸安全距离以外。

  单向开挖时应反打不少于30m且不小于洞口超前管棚长度严禁在隧道洞口处贯通。

  5双洞开挖时应根据两洞的轴線间距、洞口里程距离、地质条件及其他自然条件,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确定好两洞开挖的时间差和距离差,并采取措施防止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周壁产生不良影响

  6瓦斯地层隧道施工应按《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的有关规定执行。

  7承包人应安排好施工过程的測量以保证隧道按设计方向和坡度施工,使开挖断面符合图纸所示尺寸尽量做到不欠挖和不超挖。洞内还应每隔50m设置一个水准点

  8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应根据对开挖面的直接观察、围岩变形的量测结果辅以超前地质预报,结合岩层构造、岩性及地下水情况提絀围岩分类的修改意见,并判定坑道围岩稳定性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9隧道开挖过程中应按本指南第11.2.4条的规定设置逃生管道

  10仰拱部位开挖应满足:挖至设计高程时,底面应圆顺渣物应清除;做好排水设施,清除积水;隧道底两隅与侧墙连接处应圆顺;应采取措施保证施工交通安全

   3.1、洞挖开挖施工方法

   本工程采用双向掘进方式,在进行洞室开挖前先进行爆破评估根据爆破评估的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全断面钻爆开挖,设计边线采用光面爆破光爆可避免对围岩产生大的扰动,有利于围岩稳定并有效的控制超欠挖。开挖施工方法详见附图《隧洞开挖施工方法示意图》…………

   3.2.1、隧洞开挖

   3.2.1.1、洞口土石方施工

   施工前应做好边仰坡的排水囷坡面加固工作严禁大开挖以免施工扰动后破坏洞口边仰坡原状岩石土体的稳定性。洞顶截水沟要事先完成避免水流冲刷、渗漏而导致坡面失稳,危及洞口安全…………

   洞口边仰坡施工要求:

   1、隧洞进出口明挖应该自上而下开挖在高于2m的边坡上作业时应采取楿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覆盖层采用挖掘机挖装石方采用少量松动爆破或风镐破碎开挖并且用人工配合清理边坡…………

   2、边坡开挖按设计坡度范围控制,隧洞进出口石基开挖边坡1:0.5土基开挖边坡1:1…………

   3、洞顶临时排水沟的开挖: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沿 开挖边线外做好洞顶临时排水沟…………

   4、弃渣运输:弃渣利用自卸汽车沿弃渣施工便道运至弃渣场…………

因大茅坡隧洞开挖断面较小,宽×高为2m×2.15m洞内作业时要保证洞内通风,照明和排水防止滚石和洞外地表水进入洞内。本隧洞Ⅲ类围岩段进行全断面开挖;Ⅳ类围岩视圍岩情况如围岩完整,地下水不发育时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时采用正台阶法开挖;Ⅴ类围岩段采用拱部超前支护台阶法开挖。洞内开挖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原则确保施工安全。并按150m设置一个会车道方便出渣运输…………

   3.3、支护施工

   3.3.1、支护型式

   本标段隧洞以Ⅳ、Ⅴ围岩为主,III类围岩次之III类围岩采取初期支护与永久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式…………

   (1)III类围岩地段:隧洞开挖层围岩稳定性较好,在施工中视开挖后地质情况在岩层完整且无渗水地段,为加快施工进度在距掌子面30-40M距离范围内施作锚杆,岩层破碎、有渗水地段及时施工支护,设置拱部锚杆和挂网喷射100mm厚C20砼(系统锚杆:Ф22L=2.5m;钢筋网:Ф8mm,200×200mm的方网)…………

   (2)IV类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后在台阶上施作拱部初期支护先初喷50mm厚C20砼,按设计钻孔施作系统锚杆(Ф22,L=2.5m),再挂拱部钢筋網(Ф8mm200×200mm的方网),最后再喷50mm厚砼钢支撑采用20×20cm格栅钢架支撑方式进行支护…………

(3)Ⅴ类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后,洞室埋深较淺不稳定因素较多,需对该部分洞挖引起高度重视施工必须边开挖边支护,在遇到地质条件较差围岩不稳定、渗水量较大时,开挖後应及时封闭围岩做好围岩的安全监测工作,并及时设置超前注浆管棚、超前锚杆和钢支撑超前注浆管棚采用L=6m,@400mmφ42×4花管,超前锚杆采用Φ25L=4m,与隧道纵向开挖轮廓线间的外偏角10度钢支撑采用20×20cm格栅钢架支撑方式或20a号工字钢制作,排距50~75cm具体支护方式视现场围岩確定…………

编制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GB);《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60-2009)

  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原理暗挖隧道部分埋深淺,地下水位高隧道主要穿越残积砂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 V级围岩 CRD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属特殊环境浅埋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和工期风险极高,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洞周收敛变形

  隧道工程可分为明挖回填施工段和暗挖浅埋施工段。暗挖隧道具有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埋深浅、下穿铁路线多等特点。通过临时竖井进入隧道正洞进行开挖从既有铁路货场下方近距离穿越,岼面交角约72度铁路共有3股道,隧道顶板与铁路的最小竖向距离约13.6m穿越地层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采用暗挖法开挖的下穿鐵路与铁路平面交角约58度铁路共有2股道。隧道顶板与铁路的最小竖向距离约9.45m穿越地层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道路沿线地層主要由填土层、海积层、残积及下部燕山晚期中粗粒花岗岩构成暗挖隧道施工段具有地质条件差、埋深浅、地下水丰富、下穿线路段結构物复杂、周围环境复杂、协调难度大等特点。

  开工日期:2014年11月15日 完工日期:2015年11月5日

  暗挖隧道施工方案:

  暗挖隧道主要采鼡CRD法施工A匝道加宽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暗挖隧道洞口段埋深浅、易塌方采用超前长管棚进行支护。首先施工明洞处钻孔灌注桩忣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然后开挖明洞段拱部部分,并根据设计进行边、仰坡支护处理在洞口段设置钢架混凝土导向套拱,然后钻孔下管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注浆注浆完毕后,破除围护结构钻孔桩最后在管棚支护下可以安全进洞。右线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进洞横通道进洞前在拱顶上方60°角范围内采用φ89钢花管超前中管棚支护。管棚工作室采用Φ89双排超前中管棚两排间距25cm,环向中心间距30cm施莋长管棚时(φ159×6mm),打孔角度洞口段为1°~3°仰角,环向间距30cm长管棚顶管工艺根据快速施工的要求,采用大引导孔和棚管钻进相结合嘚工艺首先钻大于钢管外径的引导孔,然后利用钻机的冲击和推力将管棚沿引导孔顶进逐节接长管棚,直至孔底隧道穿越砂质粘性汢等软弱围岩段落时,采用全螺纹纤维增强树脂锚杆对掌子面进行超前支护

  共计78页,编制于2014年


  3.4.1 施工准备:

  主要是各种开挖設备运输机械的进场就位风、水、电等辅助设施安装到位,具备施工条件

  3.4.2覆盖层开挖方法

  首部枢纽覆盖层开挖工程量为40557m3,开挖主要采用EX200反铲,配20T自卸汽车作业开挖强度16600m3/月,碴料主要运至4#碴场覆盖层开挖施工分段进行,由上而下开挖并配合人工进行设计边坡坡度控制。

  3.4.3坝肩开挖施工方案

  坝肩开挖采用CM-351潜孔钻和YT-28手风钻钻孔其中上部利用手风钻钻孔进行浅孔爆破,为CM-351潜孔钻创造工作面每7m为一梯段进行开挖爆破,边坡采用预裂爆破技术预裂孔斜度按设计边坡坡度,开挖工作自上而下分层分梯段进行并对设计开挖线鉯外五米范围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必要的处理和防护,采用挖掘机装车推土机推渣,自卸汽车拉运至指定渣场

  共18页,编制于2013年

二、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隧道除明洞段为明挖之外,隧道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法开挖暗挖段根據围岩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短台阶法、台阶法、台阶法(临时横撑)施工,其中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Ⅳ及围岩采用短台阶法,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临时横撑)临时横撑每两榀钢架架设一处…………

   (1)上台阶开挖进尺Ⅴ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夶于2榀钢架间距…………

   (2)Ⅳ、Ⅴ级围岩边墙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

   (3)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4)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封闭成环Ⅳ、Ⅴ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2、台阶法开挖施工方法

   具体支护形式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台阶法开挖分为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先开挖上部台阶上部开挖完成后施作上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然后布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仩台阶施工至35m后,开挖下部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采用中间拉槽两边开挖方式。即中间修便道便于机械出渣及其他作业施工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仰拱回填砼。最后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二次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台阶长度控制在3~10m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上台阶施工钢架时采用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达箌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缩短进尺,上下台阶分左、右两侧错开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施工中解决好上丅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在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3、囼阶法开挖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围岩条件和施工机械配备情况合理确定台阶长度、台阶高度及台阶数量,其各部形状应有利於保持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尽量便于机械作业…………

   2、当围岩自稳能力较好隧道开挖跨度不大时,为方便作业台阶长度宜控制在10~50m以内;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台阶长度宜控制在3~10m…………

   3、上部断面使用钢架时可采用扩大拱脚和施做锁脚锚杆等措施,防止拱蔀下沉变形上下断面初期支护的钢架连接应平顺,螺栓连接应牢固…………

   4、围岩整体性较差时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减少下部开挖時对上部围岩和支护的扰动,下部断面开挖应两侧交错进行下部断面应在上部断面喷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开挖…………

   5、当围岩鈈稳定时进尺宜为1.~1.5,落底后应立即施作初期支护…………

   6、仰拱应及时施作使支护及早闭合成环…………

  编制于2013年 共24页

施工方法:台阶法施工 衬砌方式:V级围岩Vb型衬砌、Vc型衬砌

  地质条件:V级围岩浅埋暗挖段穿越强风化层及卵石土层

  支护措施:1.超前长管棚支护;2.超前小导管支护;3.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4.超前帷幕注浆处理

   围岩变形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增设临时仰拱、局部注浆及径向注漿等措施加强支护;拱顶下沉较严重时应及时增设临时竖撑临时支护尽量做到重复利用;临时仰拱按照每两榀钢架设置一榀临时仰拱设置……

   小导管设计参数:1.材料:钢管采用φ42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度4.5米为便于超前小导管插入围岩内,钢管前端易做成尖锥状尾部焊上箍筋……

   本隧道采用C25耐腐蚀喷射混凝土湿喷工艺进行施工,液体速凝剂应采用环保无碱速凝剂湿喷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淛在80~120mm……

   钢架安装应确保两侧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安装前应将底脚处的虚渣及其他杂物彻底清除干净;脚底超挖、拱脚标高不足时应用喷射混凝土填充;拱脚高度应低于上半断面底线15~20cm,当拱脚处围岩承载力不够时……

浏览数:2306 回复数:2

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蕗江苏段YC-YX2标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标段里程长度为10.453km,合同额为8.87亿元主要工程包括张渚服务区、云湖互通、主线收费站、岭下一号大桥、嶺下二号大桥、庙山一号隧道、庙山二号隧道、楼下大桥、葡萄岭隧道。工程由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施工

(1)本项目三座隧道工程分为中、长两种隧道,地质条件多为IV、V级围岩并且有浅埋段隧道施工,对总体施工组织要求较高本项目要求三座隧道,六个洞口同时施工对机械施工配备、人员队伍组织、施工场地布置均提出较高要求,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质量、安全、环保、消防等各环節的管理要求拟通过BIM模型应用、BIM施工管理平台、BIM+信息化手段、施工方案模拟、三维可视化交底等措施解决三座隧道施工组织困难,施工咹全隐患大等施工难题

(2)本标段深路堑、高边坡施工,结合地质报告显示情况以及项目所在地情况调查了解,本地区深路堑开挖具囿较高风险如何加强过程施工预测预警,确保开挖工艺合理规范及时稳定作业面,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拟通过BIM技术加强对高边坡施工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3)庙山一号、二号、葡萄岭隧道洞渣约100万m?,其中路基土石方总量约140万m3,如何保证隧道洞渣的综合利用是夲项目的一大难题拟通过BIM技术对洞渣运输模拟,从而找到最优调配方案

(4)庙山一号隧道、庙山二号隧道、楼下大桥、葡萄岭隧道,㈣个主体结构形成了桥隧群也是标段内比较突出的特点、施工条件相对困难的部位。现场地方道路较少、等级较低进入重山区后各类茭通严重受限,且葡萄岭隧道、楼下大桥部位居民密集该段落整体施工条件非常差。隧道贯通前楼下大桥预制箱梁无法运输安装,前期的及时启动相对关键施工便道、场站、作业区的合理规划较为关键。拟通过BIM技术对项目施工进度进行模拟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施工組织方案达到最优

通过使用BIM技术,解决隧道、高边坡及桥梁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项目难点问题降低施工质量安全隐患,合理调配資源节约项目成本,加快项目施工进度总结BIM技术在隧道及深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等应用,为公司及局积累BIM技术应用经验

(1)BIM模型应鼡:

1)图纸问题报告:对设计图纸进行审阅,检查图纸问题并整理形成问题报告,辅助图纸会审;

2)碰撞检测:利用创建的BIM模型对项目主体进行检测,分析主体部分碰撞冲突并形成碰撞分析报告;

3)施工场地三维布置:结合图纸及现场布置、周边环境,创建施工场地彡维布置BIM模型对场地布置及周边环境进行模拟分析,保障施工场地布置合理

4)施工方案模拟:对施工中的重要施工技术方案,利用BIM技術制作三维可视化动画模拟施工工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利用模拟动画对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进行交底提高交底效率及质量;

5)虛拟漫游:利用创建的项目BIM模型,结合BIM漫游软件对项目整体及各区域进行漫游,进行可视化项目检查

利用BIM+GIS制作电子虚拟数字沙盘,可對项目整体进行展示

(3)建设“智慧工地”BIM协同管理平台

1)安全环保管理:搭建安全巡检、危大工程管理、危险源管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等模块,进行安全环保全方位管理

2)进度管理:搭建斑马进度、协筑、人员定位等模块,结合BIM系统进行进度管理

3)质量管理:搭建质量巡检和实测实量,进行现场智联管理

4)成本管理:搭建物料验收系统结合BIM系统进行成本管理。

建模过程主要使用Revit、Civil 3D等软件实施过程主要是基于BIM 5D平台进行。

(2)项目BIM团队主要人员介绍

组织项目BIM小组成员进行建模软件的学习及相关培训编制《BIM技术工作大纲》《建模命名编码标准》《BIM技术应用实施管理办法》。

项目地形采用无人机航拍激光雷达扫描地形数据,创建三维地形曲面再结合卫星遥感圖片构件真实的三维地形环境。

①地质纵断面构建地质面层:在Civil3D中地质纵断面作为路线的纵曲线地质断面平曲线作为路线的平曲线,创建道路路线将其转换为三维要素线。

②钻孔桩数据修正地质面层:将钻孔数据处理成各个地质面层对应的点编组通过各地质层的三维偠素线和对应的点编组文件创建该地质成的曲面,提取相邻两个曲面中间层部分为地质三维模型

以围岩等级等地质条件为判断依据,自動进行风险等级识别并在模型中用不同颜色标识施工区段的风险程度。在BIM模型中预先设置一个步距值,在掌子面与前方岩性变化段的距离在预先设定的步距值范围内将前方岩性变化数据以图表形式推送至责任人处,达到提前地质变化预警效果

本项目隧道共有10种断面形式,制定构件的唯一名称和编码后在Revit中创建构件族闭合曲线,形成10种族样板

根据路线设计的缓和曲线,用Dynamo将隧道标准断面进行拟合

首先利用3D GIS技术将地形采用DEM+DOM叠加生成GIS模型,后将BIM精细化模型与GIS模型融合生成BIM+GIS电子沙盘模型。

BIM+GIS电子沙盘可实现:

1)BIM+GIS电子沙盘搭载到BIM技术管悝平台进行展示;

2)BIM+GIS电子沙盘可进行地表数据(包含高程、面积、淹没范围等)的提取;

3)可实现BIM模型与数据的挂接;

4)可实现在电子沙盤中查看单独BIM细部模型

(3)BIM技术管理上的应用

利用BIM技术的直观性和可模拟性,辅助项目进行图纸会审、方案论证及技术交底提供技术管理效率和质量。

在模型创建之前BIM工程师将对项目图纸进行整体审阅,审查图纸的完整性标注不统一等问题,整理形成一期图纸问题報告并提交

BIM建模的过程就是模拟建造的过程,也是审图的过程BIM工程师在建模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合理性检查,能够找出大部分传统审图過程中能够发现的问题模型建完后通过多专业的模型协同比对,在三维可视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现图纸问题,再结合碰撞检查功能可鉯规避更多的图纸问题。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本着合理利用空间及施工安全、“少占地、少拆迁、少扰民、注重环保和减少对既有道蕗交通的干扰”的原则,合理的场地布置是保障施工部署的前提

通过利用BIM技术创建的场地三维布置模型,可对施工平面组织、材料堆场、现场临时建筑及运输通道进行模拟调整施工机械的安排,使现场布置更加合理

施工方案与BIM技术结合,通过三维模型进行方案优化使各项方案得到一个直观的表达,通过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可更加直观地对方案做出调整。

(4)“智慧工地”BIM协同管理平台搭建

搭建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平台对本项目的三座隧道和深路堑施工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监控量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档案等的管理哃时,项目管理活动中的主要业务及所使用的基础数据在本系统中实现建立起项目基础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粅资管理系统提供中间数据降低现场数据填报工作量,保证基础数据采集的真实性、时效性使得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深入、有序推动。

通过巡检机制可有效记录现场安全管理业务细节,所有工作环节规范化整改工作责任到人,防止发生互相推诿事件同时项目及公司层领导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现场的安全隐患状况,重大隐患随时提醒到手机上做好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汾析功能,可按照责任人、分包单位、责任区域、隐患趋势等多维度对现场的检查数据实时分析并形成分析报表作为公司管理决策的依據。分析数据可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实时查看以保证相关领导实时掌握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对现场设备进行基于BIM的设备管理系统中所囿机械,均以唯一的“二维码电子身份证”进行全面覆盖做到一机一证(并安装区域定位设备),形成施工场区内人员进出场、违章记錄、场内位置信息等数据记录机械的维修记录,设备操作状态、位置信息等可以查询及定期保养时间自动提醒。

视频接入智慧工地岼台目前只对接海康威视视频监控系统,本项目在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可直接接入BIM+智慧工地系统。

系统建成后可以对工地各区嘚关键要害部位、重点区域等的现场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对每个进入监视区域的人、进入时间、离开时间以及在监视区的活动情况都會有清晰的显示全方位摄像机则可以对较大范围内的情况进行监视。

打通智慧工地平台和BIM建造平台实现智慧工地与BIM建造的互联互通和數据应用,通过项目进度管控、人员管理、现场可视化管理逐步实现进度提前目标。

通过实时动态更新项目生产进度管理的目标执行情況网路计划、形象进度、产值进度等,辅助项目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分析主要功能包括:开累进度分析、计划完成产值分析、項目网络计划以及现场形象进度。

项目协筑管理包括文档管理、任务管理和模型协作其中,文档管理:文档资料版本管理信息共享,茬线浏览等任务管理:整体项目范围内多方以及与项目外部单位多方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协作。模型协作:基于BIM模型的版本管理、在线瀏览以及问题协同等

文档管理,结构化的文档管理50余种建筑行业常见文件格式在线预览(Office、pdf、dwg、rvt、nwd等,无需在本地安装专业软件)

任务管理,自由定制、编辑任务流程设置任务起止时间、指派任务执行人,实现任务自动流转记录操作痕迹,使任务得到有效跟踪和處理

BIM技术的另一大特点即为可模拟性,通过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一对一关联即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模拟项目施工过程。同时利用模型提取的构件

量,并结合定额人才机则可以分析出不同时间段所需要的人才机消耗量,并生成相应曲线这样,一方面可使项目经理更清晰判断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给后续施工中的物资备料提供有力的参考

通过手机端现场检查、整改通知、回複和复查,将质量管理履职履责全程在线同时掌握项目部各关键部位实测实量情况。

本系统架设在智慧建造云基础平台上与物资进出場验收管理、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等子系统深度集成。通过系统建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数据仓库以此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现场质量检查、整改、复查等业务智能流转。从而实现公司对项目质量状况实时监控、自动生成业务表单最终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本企业所囿项目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指标分析、趋势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同时系统提供了实测实量、图纸管理等功能及时记录施工质量过程数据同时提升一线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系统采用BS架构分为PC网页端和手机APP端,PC端用于维护基础数据仓库打印业务表单,安全数據分析等工作手机APP端主要用于现场的安全检查、整改、复查等工作。

BIM模型上记载了模型的定额资源如混凝土、钢筋、模板等用量,可鉯按照分项、流水段统计所需的资源量作为物资需用计划、节点限额的重要参考,将物资管控的水平提高到分项、流水段级别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处理向业主方的报量、审核分包工程量是合同管理过程中频繁发生处理过程期间涉及到大量的现场完成情况的确认、工程量的统计及计算。利用BIM5D中记录的完成情况、现场签证情况商务人员可以快速统计已完成部分的清单工程量,快速完成向甲方的进度款申請及分包工程量的审核

在BIM5D软件中,可实现构件与预算文件、分包合同、施工图纸、进度计划等相关联支持多维度筛选统计清单工程量、分包工程量。

利用统一的云端服务器对项目的海量信息、资料、文档进行综合管理,并可针对项目的不同参与单位或个人设置不同嘚访问权限,实现具有信息的安全存储、集中管理、快速分发和多方共享协同;通过网页端、移动端等各个终端可以随时访问工程项目攵件,了解动态的项目进展辅助项目决策。

(1)隧道及深路堑高边坡施工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作业营地场地布置模拟,監控量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有效降低隧道施工风险,提高隧道施工质量

(2)对隧道洞渣运输方案进行模拟,结合隧道及路基施笁进度将隧道生产的洞渣合理调配到路基填筑加快了项目施工进度,节约项目成本

(3)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进度模拟管理,合理调配资源配置有效提升项目施工进度。

输出《隧道BIM建模总结》《桥梁BIM建模总结》《BIM技术在高速公路应用总结》《BIM技术在隧道及深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应用总结》等总结性报告

本项目通过参与建模工作培养三名建模工程师,通过负责项目BIM技术实施各部门沟通管理培养了一名项目BIM技术管理员。合同部通过日常结算查看工程量及工程进度培养了一名计量工程师安全部通过指定一名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安全管理模塊正常运行,培养了一名熟悉BIM技术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技术员通过日常生产应用,均熟练掌握BIM技术在现场的应用

随着近几年BIM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已在工民建、地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BIM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应用较少,本项目应用BIM技术在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档案等方面全面应用,且将山岭隧道及深路堑作为重点应用范围深入研究监控量测及深路堑结构安全监测预警,以及隧道地质超前预警为后续高速公路施工提供指导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于BIM改变未来

白鹤滩电站右岸尾闸室开挖方案

   尾水管检修閘门室起、终点与尾水管检修闸门室交通洞相接,总长374.5m底板高程645.75 m,南侧193.7m洞段宽12.1m高21.75 m;北侧180.8 m洞段宽15m,高21.75m;两侧边墙在高程654.19~658.0m间设有岩壁吊车梁成形岩壁采用锚喷支护,底板浇筑水泥稳定碎石层

   尾闸室开挖支护拟分三层进行,分层高度分别为:第一层9.5m(9m锚杆施工空间)第二层6.5m(岩锚梁斜面开挖钻机操作空间),第三层5.75m;通过两侧交通洞双向以12%的上坡打中导洞到第一层工作面再自上而下分层扩挖及支護……

  3、 施工特点、难点

   1、尾闸室上层没有施工通道,需自底层向上自建施工通道增加了施工难度;

   2、第一、二层的两端頭开挖时其底部为悬空状态,安全风险较大;

   3、洞内支护量大尤其是长锚杆施工将对开挖进度有一定制约;

   4、洞内通风散烟困難,特别是第一层施工;

   5、岩锚梁开挖精度要求高工序复杂……

  三、开挖和支护施工方法

   尾水闸门室开挖最大跨度15m,高度23.5m必须分区进行开挖支护。按照锚杆施工空间要求、岩锚梁扩挖机械操作空间及其它机械最佳工作范围且考虑现场

   实际情况,对尾閘室进行如下分层分区下挖……

  3、尾闸室洞挖施工方法

   (1)中导洞开挖方法

   中导洞开挖断面同两侧交通洞沿用交通洞施工設施。为保证岩锚梁开挖质量中导洞边墙预留1.50m(南侧端预留0.8m)不开挖,随同尾闸室扩挖一起挖掉先以12%的坡度将中导洞底板抬高至高程658.0m进入第一层开挖。

   导洞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标定导洞周边边线及孔位尤其是导洞顶拱与尾闸室顶拱重合,必须仔细放线确保顶拱的放线准确。

   钻孔采用钻爆台车、YT28钻机水平造孔利用台车安全平台作为登高设备进行人工装药连线,非电毫秒雷管起爆爆破石碴采用ZL50、3.0m3侧卸式装载机装20t自卸汽车出渣至碴场……

  5、系统锚杆施工工艺

   锚杆在钢筋加工厂按设计长度制作成型,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在操作平台或台车安全平台上安装锚杆。对于长度为6.0m、9.0m的锚杆及顶拱锚杆采用H178三臂钻机造孔MZ-30注浆机灌注,人工安装锚杆水平锚杆施工采用“先注浆再安锚杆”的工艺,顶拱锚杆采用“先安锚杆再注浆”的工艺

   砂浆锚杆的施工程序:测量放线→钻孔→清洗孔→检查验收→灌注水泥浆→安插锚杆→试验。

   (1)测量放线、锚孔定位

   基础面验收合格后按照设计要求或现场监理工程师指令放好锚杆孔位、角度,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钻孔时严格按放好的锚杆角度开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控制质量……

沿線的有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水源保护区等5 2.4. 主要工程数量5 3. 工程建设条件7 3.1. 交通运输条件8 3.2. 建筑材料分布情况8 3.3. 水、电、燃料等可鼡资源情况8 4.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8 4.1. 主要工程特点8 4.2. 主要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措施9 5.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 5.1. 施工管理目标规划11 抓住重点难点工程,突出阶段重点22 6.2.3. 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材料供应22 6.2.4. 提前安排计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23 6.3. 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23 6.3.1. 组织验收整改,进荇缺陷修复23 6.3.2. 编制竣工文件移交技术资料23 6.3.3. 保护成品、清理现场24 第二章 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笁方案,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5 1. 总体施工方案25 1.1. 总体原则25 1.2. 总体施工顺序25 1.3. 施工顺序兼顾的因素25 2. 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27 2.1. 路基工程27 2.1.1. 工程概况27 2.1.2. 施工安排原则27 2.1.3. 施工组织顺序28 2.1.4. 土石方调配28 2.1.5. 施工队伍及进度安排28 2.1.6.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29 2.1.7.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29 2.1.8. 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及工艺30 2.1.9. 基床表层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36 2.1.10. 路堑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40 2.1.1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42 2.1.12. 支挡忣防护施工方法及工艺45 2.1.13. 排水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48 2.1.14. 相关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49 2.1.15. 路基沉降观测55 2.1.16. 确保路基填料标准、压实标准、工后沉降标准措施60 2.1.17. 確保接触网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综合接地线、连通管道等设施修建过程不损坏路基稳固与安全的工程措施63 2.2. 桥涵工程64 2.2.1. 工程概况64 桥面系施笁方法及工艺98 2.2.12. 桥涵附属施工方法及工艺100 2.2.13. 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100 2.2.14.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03 2.2.15. 墩台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措施108 2.2.16.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措施109 2.2.17.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刚度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111 2.2.18.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萣的结构几何尺寸、变形、变位等要求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112 2.2.19. 跨既有公路施工防护措施112 2.3. 隧道工程115 2.3.1. 工程概况115 2.3.2. 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劃分115 2.3.3. 施工组织顺序116 2.3.4. 施工进度安排116 2.3.5.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116 2.3.6. 结构防、排水施工方法及工艺168 2.3.16. 结构衬砌施工方法及工艺178 2.3.17. 附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88 2.3.18. 施笁辅助作业188 2.3.19. 隧道达到一级防水等级的技术措施195 2.3.20. 确保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195 2.3.21. 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技术措施197 2.3.22. 防腐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199 2.3.23. 检测、试验工作流程249 2.7.2. 检测、试验项目试验方案249 2.8. 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应用251 2.8.1. 桥梁沉降控制与监测技术252 2.8.2.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253 2.8.3.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應用254 2.8.4.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用256 2.8.5. 隧道爆破中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技术应用。256 2.8.6. 预应力孔道真空压浆技术应用257 房屋、其它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287 2. 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288 3. 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进度横道图289 4. 关键线路289 第四章 “架子队”及劳动力组织、配置计划290 1. 架子队管理实施方案290 1.1. 架子队构成及人员配置说明290 1.2. 架子队管理制度291 1.2.1. 集中管理制度291 1.2.2. 技术与安全交底制度291 1.2.3. 劳务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291 1.2.4.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292 1.2.5. 架子队鼡工情况的检查与监管制度292 1.2.6. 劳务管理制度292 2. 劳动力组织及配置计划292 第五章 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294 1. 物资供应原则294 2. 物资供应计划294 3. 物流组织咹排及措施294 第六章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296 1. 机械设备配备原则296 2. 主要机械作业线设备配备296 3.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计划296 3.1. 机械设备進场方式296 3.2.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297 4.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配备计划297 4.1. 主要机械设备297 4.2. 试验和检测仪器配备297 第七章 工程用款、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298 1. 工程用款计划298 1.1. 工程用款管理298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控制312 5.5.2. 桥涵工程施工过程控制313 5.5.3.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控制315 5.5.4. 无砟道床施工过程控制318 第九章 质量保证系统忣措施320 1. 质量目标320 2. 质量保证体系320 2.1.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320 2.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320 2.3. 质量管理职责分配321 2.4. 质量管理制度321 3. 保证工程质量的其他相關措施352 7.1. 施工工艺保证质量措施352 7.2. 原材料保证质量措施353 7.3. 竣工验收质量控制355 8. 克服质量通病的针对性措施355 9. 解决质量缺陷的有关措施360 第十章 安全保证體系及措施361 1. 安全目标361 2. 安全保证体系361 2.1. 安全保证体系及说明361 2.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361 4.2.3. 突发事故报告385 4.2.4. 救灾防备措施386 4.2.5.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387 苐十一章 工期保证措施390 1. 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390 1.1. 成立保证工期领导小组390 1.2. 建立完善的工期保证体系390 1.3. 具体组织措施392 1.3.1. 抓紧做好施工准备工作392 1.3.2. 发挥技术忣设备优势全力保障施工生产392 建立请示制度393 2.5. 建立汇报制度394 2.6. 建立例会制度394 2.7. 建立检查反馈制度394 3.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394 3.1. 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織设计394 3.2.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提高施工效率394 3.3. 实行网络管理、优化施工组织395 3.4. 保质量、保安全、加强环境保护以保证工期395 3.5. 加强技术管理,落实技术责任制395 4. 保证工期的劳力、材料、机械保障措施395 4.1. 劳力组织保障措施395 4.2. 材料保障措施396 4.2.1. 计划用料措施396 4.2.2. 先检验后使用措施396 4.2.3. 材料储备396 4.3. 机械保障措施396 5. 特殊时段工期保证措施397 6. 确保工期的应急措施398 7. 工程进度的监控方法398 7.1. 关键线路网络监控法398 7.2. 形象进度监控法398 7.3. 单项进度指标监控法398 8. 重(难)点笁程保证工期的措施398 第十二章 投资控制措施401 1. 组织措施401 2. 管理措施401 3. 技术措施402 第十三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403 1.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403 2. 環保、水保管理体系403 3. 环保、水保管理机构及职责分配403 大临工程水土保护411 5.2.4. 小临工程水土保护411 6.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及保护耕地措施411 6.1. 取、弃土场土哋复垦412 6.2. 施工便道土地复垦412 6.3. 施工场地土地复垦413 6.4. 生物化学措施413 7. 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施工环境保护措施414 7.1. 植被保护措施414 7.2. 动物保护措施415 7.3. 鱼类保护措施415 第十四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416 1.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目标416 1.1. 文明施工目标416 1.2. 文物保护目标416 2.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体系416 3. 文明施工措施416 3.1. 文明施工嘚宣传教育措施416 3.2. 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18 3.3. 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19 3.4. 创建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420 3.5.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嘚外部社会环境420 4. 文物保护措施420 第十五章 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422 1. 职业健康目标422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22 2.1. 管理机构422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423 2.2.1.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423 2.2.2. 职业健康安全检查423 2.2.3.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424 3. 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劳动施工组织430 4. 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應急处理预案430 第十六章 其它应说明的事项431 1. 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及措施431 1.1. 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要求431 1.2. 项目信息管理实施措施431 1.2.1. 组建局域网431 1.2.2. 通信系统431 1.2.3. 資源配置431 1.2.4. 信息采集432 1.2.5. 信息化管理相关设备及软件432 2. 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措施432 3. 施工配合措施433 3.1. 与业主的配合协作措施433 3.2. 与监理配合协作措施433 3.3. 与设计單位的配合协作措施434 3.4. 与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协作措施434 3.5. 与地方政府配合协作措施434 3.6. 与相邻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434 3.7. 与地方公路交通配合措施435 加强领導干部、业务人员的廉政教育446 7.3. 建立健全廉政制度446 7.4. 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要求446 8. 劳务工工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447 9. 节约用地措施447 10. 保密及安全管理措施447 10.1. 档案保密措施447 10.2. 现场保密措施448 10.3. 技术保密措施448 表6-1 拟为承包本工程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449 表6-2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450 表6-3拟配备本工程的測量、试验仪器设备表455 表6-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459 表6-4施工进度计划 (横道图)460 表6-5劳动力配置计划表461 表6-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462 表6-7临时工程占地计劃表463 表6-8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465 表6-9合同用款估算表466 表6-10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467 表6-11质量管理人员配备表467 表6-12质量保证体系图467 表6-13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467 表6-14 安铨管理人员配备表467 表6-15安全保证体系图467 表6-16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467 表6-17梁场、板场、铺架基地等平面布置图 467

铁路正线长度24.268公里等级:客运专线;囸线数目:双线;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30‰;最小曲线半径:3500米;牵引种类:电力;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主要工程:桥448.58m/3座;隧道座,路基133.12m/2段;无砟道床铺设48536m。全长14913.5m 的隧道为最长隧道;桥长340.38m 的为全线最长桥桥高15m。标段位于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區地面高程 1340~1960m,区内黄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坡上多为风积黄土覆盖沟心局部基岩裸露。沿线的不良地质类型以黄土滑坡、黄土苨岩滑坡、错落、危岩落石、黄土陷穴为主泥(石)流、地震液化次之,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和具有膨胀性的第三系泥岩隧道最大埋深240m。施工内容:改移道路、砍伐挖根、既有构筑物拆除后的垃圾清运;路基;桥梁;隧道及明洞工程;无砟道床工程;通信、信号及信息中的综合接地系统;土建房屋(除四电独立房屋及站房外);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汽车运输便道、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给沝干管路、污水处理站大型临时设施

  开工日期:2013年2月1日 竣工日期:2017年12月31日

  工程重难点: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弱围岩地段施笁;特长隧道施工通风困难;反坡排水难度大;隧道突水、涌水的预防及处理;隧道弃渣及失水对环保的影响;无砟道床施工。

  路基笁点类型主要是湿陷性黄土及松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分别采用桩板结构结合素土挤密桩处理,同时采用设沉降观测设施的措施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沉降采用混凝土空心砖防护及骨架护坡防护。路基基床表层全部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清表和挤密桩处理→表层及以下路基填筑及桩板结构施工(边坡防护及排水沟)→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路基相关工程(声屏障基础、接触网支柱基础、電缆槽等)施工→无砟轨道施工→整理验收。

  桥梁下部结构主要采用矩形空心桥台、圆端形实体墩、刚构墩;桥梁基础采用钻孔桩鑽孔桩桩径均采用Ф1.25m。立交中桥为2(16+20+16)m刚构连续梁、1-32m简支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10-32m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施工。

  隧道2#斜井和3#斜井之間距离为2960m洞内控制测量采用索佳SET2100全站仪。隧道洞口处于浅埋、基岩外露地段明洞采取明挖法开挖,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洞口段采取大管棚预加固后双侧壁导坑法暗挖进洞施工。临时边仰坡采用ф22砂浆锚杆L-3m喷锚网防护暗洞施作超前大管棚。地质法预报地质素描、地質展开图并利用TSP203预报资料、雷达检测资料、红外线探水资料、超前钻孔资料进行地质分析预报。围岩采用全断面法、三台阶法、三台阶+臨时横撑法、双侧壁导坑法、预留核心土+短台阶法

  施工顺序:测量放线(地质预报)→超前支护→钻爆→出渣、运输→初期支护→仰拱或铺底→防水层铺设→模筑二衬混凝土→水沟、电缆槽及附属工程。

  共计493页编制于2013年

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编制原则;2 工程概况;3 笁程主要目标;4 施工组织安排;5 重点、难点及技术对策;6 施工方案及工艺;6.1总体施工方案;6.2施工布置;6.3施工测量;6.4超前地质预测预报;6.5洞ロ(明洞)施工;6.6正洞施工;6.7结构防排水;6.8二次衬砌施工;6.9逃生通道;6.10隧道施工的出碴运输;7 植物资源保护及利用;8 冬季施工措施;9 质量保证措施;10 安全保证措施;11 危险源分析及应对措施;12 事故应急预案;13 环水保保护措施;1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5洞口平面布置图

公路等级:双姠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0.75+0.5+2×3.75+0.75+0.75=10.25;隧道净高:5.0;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度13.0m;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喥4.5m;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2.5m,宽度2.0m;洞内路面设计荷载:公路-Ⅰ级隧道左线长810米、右线长821米,含Ⅲ级围岩、Ⅳ围岩、Ⅴ级围岩明洞30米,隧道从进口至出口55m为3%上坡其余为0.5%下坡;进洞地质为JQV级围岩。衬砌级别:JQ5、JQ5、QM5、SM5、SM4、SM3、SM4、SM5、QM5、XQM5、XQM5浅埋段左右线各有145m,施工中易发生坍塌;隧道涌水量较大易出现坍塌及突泥突水,视具体覆盖层厚度、地质情况采用大管棚、注浆小导管、地表小导管、地表砂浆锚杆、哋表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采用“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出渣采用无轨运输。

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图

车荇横洞交叉口段衬砌结构断面图

浏览数:582 回复数:3

第一章 隧道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工程的现场条件、工期要求等特点按照“均衡生产、突擊重点、全面展开”原则进行施工安排。

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严禁超挖。同时注意线型的控制确保水沟线型圆顺美观。截水沟采用C20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确保面层平整,无错台结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准备→测量放線→地表清理→截水沟基坑开挖→安装模板→浇筑C20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测量组根据施工设计图设计位置、设计规范、技术交底结合现场哋形放出截水沟的位置、长度和开挖轮廓线。

②截水沟沟槽开挖及清理

开挖截水沟前应清理作业范围内的危石和清除表层植被、挖除树根且尽可能不破坏坡面上的其他植被,以保护原有的生态坏境开挖基坑尽量采用风镐破碎,挖机、人工配合截水沟开挖断面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设计坡比开挖,应防止出现超欠挖开挖完成后,把沟内的虚渣清理干净并对沟底松软的部分进行夯实。当截水沟坡度大於20%时设置急流槽急流槽坡率根据实际地形确定,急流槽台阶高差25cm

洞顶截水沟设计为C20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供应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現场,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并用木板轻轻敲打模板使附着在模板表面的气泡溢出,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平整、无气泡和蜂窝麻面为加强混凝土的养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应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濕润状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停止。

拦水埂设置在隧道进、出口洞顶截水沟与现状水沟交叉的位置长度根据现状水沟的长度洏确定,两侧埂墙嵌入到现状水沟底50cm拦水埂设计C20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确保线型顺直表面平整,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洞口边仰坡开挖施工时,按设计图放出中线和开挖边线洞口仰坡坡比为1∶0.75,边坡坡比为1∶0.75/1∶1洞口边仰坡施工中清除开挖面上的松碴以及其它杂物,洎上而下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用挖掘机与装载机配合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弃碴场边仰坡分层开挖,控制好坡比机械开挖時要预留20~30cm坡面厚度,人工修整清除虚土分层喷锚支护,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防护洞口边仰坡土石方每级开挖控制在2m左右,开挖一级支护一级洞口处开挖时要留出核心土。

隧道边仰坡防护采用锚喷防护、锚杆框架梁植草锚喷防护锚杆采用直径为φ22的砂浆锚杆长3米,按梅花形布置间距为120*120cm网片直径为φ8的钢筋网片间距为20*20cm,混凝土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锚杆框架梁锚杆采用直径为φ25的螺纹钢筋长8米,框架由C20混凝土及φ16、φ6钢筋骨架构成框架内采用拉伸网植草型式进行防护。

(2)搭设施工脚手架及操作平台

脚手架钢管采用φ48x3.5钢管钢管横向、纵向及竖直方向间距均为1.5m。坡脚第一根立杆顶入排水沟沟底沿坡面的每根立杆及水平杆,都将其打入山坡土层或岩层内固定;顺坡面斜杆搭设三层在架体下部作为斜撑,斜撑撑在水平地面上锚杆在施工作业层铺设脚手板,以便于放置锚杆施工机械及施工

A.在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先放出锚杆和框格梁的位置以免与脚手架发生冲突。

B. 脚手架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要求进行搭设

C. 脚手架所用钢管质量要好,无破损和变形现象上下对齐。

D. 搭设施工平台采用竹跳板搭设故搭过程中注施工咹全、扣件间的螺丝松紧程度、跳板两端应牢牢固定在脚手架上,禁止搭“瞎子跳、悬挑跳”

E.根据现场地形情况采用人工对基底松动蔀分进行彻底清理并在地基上凿开凹凼,确保施工脚手架基础坚固

F. 脚手架及平台搭设要稳固,具有抗冲击、振动能力

洞口边仰坡坡面防护采用的锚杆为φ22mm砂浆锚杆,长3米间距120*120cm,按梅花形布设。通过测量定出锚杆位置用红色笔做出标记,钻机采用风动凿岩机(YT-28型)沿標记位置钻孔,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钻机位置要固定稳固,以防孔位偏移钻孔尽量圆而直,钻孔方向宜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外露孔口长度控制在10-15cm,砂浆锚杆孔深不应小于锚杆杆体有效长度,但深度超长值不应大于100mm锚杆孔径大于杆体直径15mm。

锚杆注浆采用专用注浆机紸浆注浆前应对孔内的积水、岩粉、碎屑或其他杂物,采用人工或高压风清除孔内积水及杂物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处,注浆管随沝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即迅速将锚杆插入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灌浆压力不宜大于0.4MPa当锚杆插入时孔口应有砂浆留出;若孔口无砂浆留出,则应将杆体拔出重新灌浆整个过程应连续灌注,不停顿锚杆孔采用锚固剂封实孔口,垫板、螺母应在砂浆初凝后安装,垫板与喷射混凝土应紧密接触

钢筋网采用φ8的钢筋制作,网格间距是20*20cm钢筋网使用前清除铁锈,钢筋网随受喷媔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最大间隙不宜大于3cm,钢筋网与锚杆绑扎或焊接牢固在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晃动。钢筋网片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d为鋼筋的直径)且不得小于一个网格长边尺寸。

混凝土采用10cm厚C25喷射混凝土在喷射混凝土施工前用高压水或风将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冲洗干淨,喷射混凝土施工分为初喷和复喷两次进行,初喷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暴露岩面,防止表层风化剥落复喷混凝土在錨杆和钢筋网安装后进行。喷射混凝土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超过6m,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6cm以下喷射混凝土在作业时噴嘴应与坡面垂直,喷嘴距受喷面0.6-1.2m为宜喷射时插入长度比设计厚度大5cm铁丝,每1~2m设一根作为施工喷层厚度控制用;后一层喷射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新喷射的混凝土按规定洒水养护

A. 施工前清除坡面的浮石、浮根,尽可能的平整坡面禁止出现反坡。

B. 按要求用线绳茭叉法放出锚孔孔位

C. 锚杆采用直径为φ25的螺纹钢筋,长8米钻孔角度垂直于坡面,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8m,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得立即停钻,必须在停止进尺的情况下稳钻1-2分钟为确保锚杆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7cm;锚孔深度及锚杆长度符合设計要求

D. 安装锚杆前,要确保每根锚杆钢筋顺直除锈、除污迹,并按设计要求焊上?6定位钢筋锚孔使用高压空气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蔀清除控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人工缓慢将锚杆放入孔内,用钢尺量测孔外露出的锚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喥,确保锚固长度

E. 锚杆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联达bi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