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集中制是 相结合与分散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是哪个国家科技服务业特点

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2016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2016年)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日期: 16:46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有效期:自发布之日起5年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甘政办发〔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日
&&&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甘发〔2012〕16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目标,以激发各类科技主体活动,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统筹科技资源,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支撑,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重要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能力较强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实现全省科技服务业从业人数和专业人才素质显著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重点任务
  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统筹科技资源,推进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开放共享,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工程,重点建设&一个市场、六大平台&(建设兰州科技大市场及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科技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创业孵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加强研究开发及其服务。加大对开展多种形式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机制,重点加强专业化研发咨询服务、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产品研发设计服务等领域科技服务工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咨询服务;支持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鼓励产业联盟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服务;支持发展产品研发设计服务,促进研发设计服务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设计服务能力。统筹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科技资源,建设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科技服务平台。加强科研设施开放服务,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探索实施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统筹开放与绩效评价制度,引导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向企业和各类研发组织开放服务。进一步加强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做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管理工作,开展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和管理,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申报国家级中心。(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和单位配合)
  (二)发展多层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以兰州科技大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技术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推动全省技术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动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技术)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促进技术转移转化。依法保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技术转移机构等相关方的收入或股权比例。(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省人社厅等部门和单位配合)
  (三)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支持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加快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与并购重组,统筹检验检测资源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运营,培育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培育和壮大与我省重点产业关联紧密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企业。结合我省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建设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加快我省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服务。鼓励企业检验检测机构面向市场对外开展检验检测服务。支持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发展,构建技术标准全程服务体系。(省质监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单位配合)
  (四)加强创业孵化服务。统筹创新创业科技资源,建设创业孵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孵化服务链条,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支持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等组成的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在绩效评估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创业孵化服务的资助力度。加强创业教育培训,营造创业文化,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发挥各类服务机构在大学生、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就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载体作用。充分利用省级财政资金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五)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并依托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和线上线下互动互补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积极吸引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我省开展工作。建立省级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校充分利用国家免费开放的专利基础信息资源,支持相关科技服务机构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建立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专利信息分析服务。(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六)加强科技咨询服务。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统筹科技咨询服务资源,调整优化科研院所布局,促进承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管理任务。开展项目管理、项目咨询、科技评估等科技咨询服务,积极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个性化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支持科技服务机构以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系统化、集成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决策咨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技术预测、评估评价与统计监测、产业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发展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七)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商业银行设立从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培育和发展科技保险市场,推动保险机构开发创新型科技保险产品。推动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增值服务,探索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利用互联网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金融试点。(省政府金融办、省工信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监局、甘肃保监局、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和单位配合)
  (八)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服务。强化科普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开展公益性科普服务。推动建立覆盖广、类型全、活力强的科普教育平台体系。立足公众科普需求,创新科普公共服务理念和科普服务方式,强化科普互联网服务建设,实现科普宣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导科普服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科普产品研发,拓展传播渠道,开展增值服务,带动模型、教具、展品等相关衍生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科普开放日活动,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或投资建设科普设施。支持各类出版机构、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全民科普阅读活动,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加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中小学生科普工作,推动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省科协、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九)发展综合科技服务。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鼓励科技服务机构跨领域融合、跨区域合作,以市场化方式统筹整合现有科技服务资源,培育形成一批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推进科技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发展。建设完善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优质服务资源进行有效集成,提供便捷式服务。加快推进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网络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率,着力拓展服务工作的覆盖面。鼓励科技服务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化的综合科技服务;面向军民科技融合开展综合服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四、政策措施
  (一)健全市场机制。有序放开科技服务市场准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各类科技服务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围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推动科技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科技服务企业改制,促进股权多元化改造。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企业。推进具备条件的科技服务事业单位转制,开展市场化经营。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科技特派员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信委、省人社厅、兰州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
  (二)强化基础支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以标准化厂房、孵化器、创业园等为主要形式的创业基地,建立健全政府评价与奖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利用闲置厂房和场地等设施创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和服务平台,引入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开业辅导和管理咨询,提高企业创业成功率和成活率。研究制定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土地、价格等政策,逐步实现科技服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重点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快建设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快建立我省科技报告制度,加大信息开放和共享力度。(省科技厅、兰州市政府、白银市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建立健全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相配套,符合我省实际的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加强分类指导,促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省质监局、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充分利用并整合各部门科技服务业的统计数据,定期发布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省统计局、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三)加强财税支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对省级超级计算中心、科研院所、高校等开放共享的公共科研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支持。(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贯彻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按照国家规定的科技服务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落实相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科技服务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消除重复征税。落实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自用以及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四)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拓展科技服务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省政府金融办牵头,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监局、甘肃证监局、甘肃保监局等部门和单位配合)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省级科技创新专项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等渠道加大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现有财政性支持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科技服务业。试行科技创新券,创新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催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重点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项目、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
  (五)加强人才培养。立足科技服务业发展需求,完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对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鼓励和引导省内高等院校围绕科技服务业调整专业设置,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省教育厅、省人社厅)
  积极利用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央部委各类科技人才计划、甘肃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服务高端人才。加强科技服务业创新团队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创业型科技服务业人才。完善科技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制定适合科技服务业人才特点的职业资格认定或职称评定办法,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人才在科技服务领域创业创新的积极性。(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
  (六)深化开放合作。紧紧围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进一步加快我省对外开放步伐,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推动科技服务机构牵头组建以技术、专利、标准为纽带、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服务联盟,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科技服务合作。(省商务厅、省政府外事办、省科技厅、省质监局、省知识产权局)
  (七)推动示范应用。开展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示范,努力培育扶持一批基础较好、能力强、业绩显著、信誉优良的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单位和机构。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示范,推动兰州、白银高新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深入推动重点行业的科技服务应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创新需求,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鼓励开展面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人口健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科技惠民服务。(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
  (八)确保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强化协调联动,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业改革发展。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努力为科技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省科技厅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要及时报省政府。
  文件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第十条。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10-10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10-10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10-10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10-10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10-10我国科技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7版:理论·实践
&& 往期回顾 & && &
我国科技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周 红
《光明日报》( 日&07版)
品牌性科技园区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服务聚集资源能力。北京中关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手段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也是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当前,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对以提供知识型服务和高附加值服务为特征的科技服务业需求增大。与之相伴的是,国家和社会对科技服务企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也逐渐提高,特别是国家对创新型科技园区以及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产业基地的大力建设与支持,使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拥有更充足的推动力。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政策对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已有一定规模。2012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额为217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7.8%;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2012年全国共有R&D人员约40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3万人,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企业规模也从中小型逐步向综合型集团企业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家与政府的重视。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特点
&&&&科技服务手段多样,服务平台日趋完善。我国各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内现普遍拥有科技产业园区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综合性创新支持与服务机构,以及各种专业性和专门性的科技服务机构,这些都有利于较快地发展并顺利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近年来,政府更加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增加相关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而且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制定了全面的实施计划。同时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开展金融创新、设立“科技小巨人”“天使资金”等鼓励举措。鼓励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和银行贷款等多项金融措施跟进支持,特别是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集聚效应不够突出,产业链有待完善。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中心城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规模较小,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往往会形成个别企业或以某项技术带头,但不能形成相互扶持的产业链,影响科学技术的传播。此外中心城区周边的产业园区在规划和企业入驻时又出现行业布局不集中,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等。这些都将导致科技服务业关联带动能力差,服务效率不高,产业集群发展受限等问题。
&&&&科技服务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当前由于缺乏统一的资质认证,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所以应重视科技服务业的高智力、高技术的特殊性,力争早日实现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规范认证的同时,对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为高层科技人才提供广阔自由的研发空间。
提升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建议与策略
&&&&打造品牌性科技园区,提升科技服务聚集资源能力。从总体角度来看,应该重点打造“十二五”现代科技服务业布局规划中的重点建设区域,以此来提升科技服务业的竞争力,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例如北京的中关村、天津的滨海新区、上海的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利用其地区产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品牌科技服务园区,吸引一批国家级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入住,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高技术企业集群,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基础。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科技服务业人才素质。科技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将科研机构与高校作为培训的重要依托,引入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依照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例如,可以以某个名牌大学下属的研究院为依托,加强其与企业相契合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同时加强双向沟通与合作,大力倡导“点对点、点对面”的科技助推型关系,提高高科技产品成果的转化率,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多类型人才,以此类方法提高科技研发型企业落户率。
&&&&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实现行业自律和专利保护。行业协会肩负着其行业内部的协调沟通、统计监督等重大事宜的解决,它对行业内各企业起到表率与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国科技服务业要想得到快速且健康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建设各行业协会,促使行业统计体系的整体构造的改善,从而增加榜样企业的构建,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规范的行业协会能对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可以帮助企业之间进行可靠的信息双向沟通,这有助于提高行业运行的合法性和维护企业之间的竞争公平性。行业协会的统计监督、资格认证等相关职责还可以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业的信息网络,提高政府相关决策效率,促进科技服务业研究有序进行。
&&&&加大财政鼓励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运作模式。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财务类政策支持包括三方面:首先,政府在财政上鼓励新兴科技服务企业的发展,可以扩大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的扶持对象范围,在税收上适当减轻新兴科技服务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负担。其次,政府应尝试建立起一种多元的科技服务业投资运作模式,引导健康的民间金融资金参与到科技服务业的运作需要当中去,减小资金链缺乏而导致研究活动失败的风险。最后,由于中小型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还应该就中小型科技服务业企业提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完善相关信息化平台。(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当前位置:&>&成都市武侯区经济和科技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武侯区“十三五”时期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成都市武侯区经济和科技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武侯区“十三五”时期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区级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楼宇办、人南推进办、红牌楼推进办、武侯新城管委会:《武侯区“十三五”时期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实施,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附件:《武侯区“十三五”时期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规划》&&&成都市武侯区经济和科技信息化局&&&&&&&&&&2016年10月25日附件武侯区“十三五”时期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规划成都市武侯区经济与科技信息化局二〇一六年十月目录(六)制定年度工程40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年),是武侯区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新经济背景下,需要深刻认识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准确研判当前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措施,不断促进创新支撑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4〕90号)精神,根据《武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制定本规划。面临形势基础近年来,武侯区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部署,大力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创新环境显著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位于成都市区县第一方阵,为“十三五”时期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武侯区大力推动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研发服务业各环节发展,积极构建科技研发服务业的“1+4”产业体系,奋力打造全国知名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区域总部聚集区,围绕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节能环保4大领域,聚焦优势领域,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断构建切合武侯实际的科技研发服务业产业链,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服务支撑体系。2015年,117.5亿,占GDP14.8%,不仅发展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在全市也占据了重要地位。2015年,全区专利申请总量12840件,发明专利申请总量4192件,专利申请量、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五城区第一。图1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区域分布&&&&&&&&2.创新资源高度聚集武侯区创新资源极其丰富,创新要素高度聚集,拥有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中蓝晨光设计院、民航二所等各类各级高校和科研院所50多家;拥有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6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8家、认证双软企业136家,占五城区双软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各类以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为主的民办科研机构200多家。近年来,武侯区创新资源呈现出加速聚集的新常态,在全市创新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具备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创新型城市向更高级阶段迈进的基础和条件。图2&2015年全市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区域分布&&&&&&&&&3.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武侯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创新型企业超过200家,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武侯区高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92.18亿元,增速达到了11.82%,位居全市前列。2015年武侯区技术交易额达81.35亿元,处于全市前列,呈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成果产业化应用优势。武侯区高技术服务业主要分为以信息传输、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以及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两大类,其中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增长最快。4.创业孵化服务不断优化2015年武侯区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3家,位列全市第二,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到29.45万平方米,其中孵化面积达19.1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0家。拥有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川大科技园等国家级孵化器2家,成都创客坊、8号平台·成都青年创业沙龙等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以及具有满足高端研发生产服务的西部智谷等现代研发载体,初步构建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科技产业化基地”的梯级创业孵化载体,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孵化服务体系,形成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表1&2015年全市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区域分布&圈层区(市)县载体数量(家)载体面积(万平米)在孵企业(家)一圈层高新区28129.841981武侯区1329.45500锦江区617.12205金牛区514.40371青羊区511.08314成华区416.62376直管区2148二圈层双流县610.89311温江区523.82401龙泉驿区322.58305郫县2366青白江区12.5730新都区12.578三圈层都江堰市21.243崇州市21.0426大邑县12.1623新津县1125邛崃市10.12(二)主要问题1.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近年来武侯区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多数产业的规模能级及聚集态势尚未完全形成,技术链和产业链还不完整,且多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条的中低端环节,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育不充分,产业对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产业发展特别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不足,导致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大量技术成果向沿海地区转移。.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武侯区科技资源十分丰富,但存在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导致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结合松散,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受到影响。突出表现为科技资源与产业结构契合度不够高。武侯区在生物医药、高分子、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其与重点发展产业契合度较低,科技创新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科技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高新技术单位和企业之间技术设备信息不对外、不开放,科技设备“贫富不均”现象较为普遍,少量大型国有企业占有大部分科技资源,而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优质的科技资源。3.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创新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突出表现在企业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基点,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交易的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多数企业未设有研发机构,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12%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中心城区处于中下游水平。二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低,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为19%,在五城区中排名末尾。4.资源瓶颈制约严重,竞争与博弈日趋激烈随着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高潮的消退,以及土地、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重,加之受航空限高以及购地建房量大的影响,武侯区可利用的空间资源十分缺乏,原有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当前创新研发、创新人才等为代表的科技资源正逐步超越、取代资金、土地等传统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价值的核心驱动要素。武侯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转型期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既面临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与高新区、天府新区等新兴区域争夺创新战略资源的现实挑战。(三)面临形势1.全球产业发展格局面临重大调整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主要产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不仅加速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同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当前,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竞争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武侯区面临着高端突破与低端升级的双重压力,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紧跟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国际再分工体系,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2.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渐成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构建面向未来、链接世界、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体系已成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支撑。当前,国家已部署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以“互联网+”跨界融合为突破,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当前武侯主要产业发展不仅经受着世界经济持续走低、外需大幅萎缩和国家宏观调控加紧等因素的严峻考验,更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武侯区必须深刻认识互联网对提升生产力水平和要素规模比较优势的重要战略意义,以互联网思维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不断依靠市场机制和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找准在新一轮战略布局中的定位,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和创造力。3.武侯区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任务紧迫责任重大当前,四川省、成都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核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省市创新发展路径。武侯区科技研发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传统产业基础扎实、新兴产业蓄势待发,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已具备了建设创新创业高地的基础和条件。武侯区需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等重大叠加机遇,站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历史起点上,瞄准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业低端提升、中端崛起、高端突破,全面提升竞争力,担负更大更多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首位城市”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紧扣区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加强技术创新,着力激发创业活力,着力做强优势领域,着力培育新型业态,着力拓展市场空间,积极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业向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重要保障。(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立足当前,前瞻布局。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按照战略需求,立足基础优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针对制约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科技研发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创新驱动,技术突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国家需求和市场导向,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作用,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发展。——面向全球,集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扩大开放,努力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打造一流水准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强化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科技研发服务资源潜力充分释放,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特色突出、支撑有力、创新引领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研发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研发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涌现一批新型科技研发服务业态,建设形成中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科技研发服务业聚集区,成为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典范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2.具体目标“十三五”期末,科技研发服务业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现代城市服务功能相匹配的经济格局。——产业规模实现翻一番。力争实现科技研发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达到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对全区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效应显著提升,吸纳高端人才就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20家,争取形成1个千亿元级收入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科技研发服务业综合体和特色楼宇。——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原创技术、原创产业发展的环境,造就和聚集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培育和吸引一批天使投资人,建立一批高水平公共技术平台和孵化器,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达到25家,孵化载体面积超过80万平米;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与全球创新集聚区的链接更加紧密。——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到2020年R&D强度达到4%,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25%。表2&武侯区科技研发服务业“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年创新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比例()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万平方米)创新产出科技研发服务业增加值(亿元)科技研发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三、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场需求,坚持“服务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导向,着力将我区创新资源相对富集、产业链条相对健全等发展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动力,按照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支撑、拓展新兴产业三方面,聚力发展总部经济,聚焦具有高成长性、持续创新能力强、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的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其成为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一)加快完善科技研发服务产业链条1.研究开发及其服务充分发挥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西南物理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引导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研究所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机化学研究所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服务。——鼓励川大智胜、中蓝晨光设计院等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支持产业联盟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加强与国际研发机构合作,积极引入国际知名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机构。2.技术转移服务以四川大学新型产业研究院建设为契机,推广“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研究院模式,引导各类服务机构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发挥武侯科技成果资源优势,加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加快与“科创通”平台对接,支持技术交易机构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做大做强。——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3.创业孵化服务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构建以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四川川大科技园国家级孵化器为核心,成都创客坊、8号平台·成都创业沙龙等国家级众创空间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支持西部智谷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武侯区川大科技园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加强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文化,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载体作用。——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支持大科星孵化园、康特科技园等民营孵化器或科技专业楼宇,促进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4.知识产权服务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持成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开发高端检索分析工具。推动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免费或低成本向社会开放,基本检索工具免费供社会公众使用。——支持相关科技研发服务机构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创新服务能力。5.科技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建立融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增值服务,探索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二)持续强化科技研发服务业支撑主导产业发展1.聚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武侯区以工业总部、现代商务总部为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规模优势,加大特色总部经济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引进和发展具有研发、投资、结算功能的总部企业,重点吸引科技研发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设立总部,打造全国知名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区域总部聚集区。——依托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众多科研院所和电子信息产业良好基础,建设集科技、商务、信息与服务于一体的科技研发服务业总部聚集区。——以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为载体,立足磨子桥的区位优势、产品优势与人气优势,建成集创业孵化、创业交流、产品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平台,吸引创业服务企业总部实现聚集。——以武侯新城为载体,实现传统产业向科技研发、集团管理、销售结算平台等总部经济模式转型,同时依托西部智谷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设计、虚拟现实、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软件外包、数字娱乐、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新兴信息技术及研发设计服务集聚区。2.新一代信息技术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以科技楼宇、工业楼宇为核心载体,充分发挥“中国西部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商务区”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品服务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支持康特电子、天创微波、德芯数字等企业围绕通信设备、网络设备、工业软件等相关领域聚集研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行业电子领域龙头企业,以行业应用产品创新为主线,推动“产品设计与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产业链协同发展。——发挥武侯区IT市场优势,加快做优做强现有软件企业,顺应软件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趋势,依托佳发安泰、空间信息、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等企业与相关机构,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应用需求,重点推进工业软件、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等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新媒体、移动娱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规模应用,3.研发设计围绕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定位于高端产品的设计,充分推进工业设计、建筑规划、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有效结合,重点进行智能楼宇、工业项目、时尚用品、家具等产品设计。——充分发挥中国成达、中蓝晨光设计院、四川电力设计咨询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工业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建设等业务,实现由传统工程设计向咨询、规划、建设、项目管理、总承包一体化转变,将工程设计做精,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做大做强。大力拓展国际业务,打造一批以设计为龙头,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项目管理为依托的综合性国际型工程公司。——利用武侯鞋都的区域知名度,吸引国内外相关时尚高端鞋业设计企业聚集,支持百丽鞋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展览展示和网络营销等高端环节,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女鞋研发设计中心,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托红牌楼家具商业聚集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新兴元素,大力引进家具品牌设计工作室、创意设计公司、家居文化体验中心,推动区域商业业态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家居新型主题体验商业业态,构建西部领先的家居设计体验中心。.装备制造进一步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研发设计、供应协作、营销服务等制造研发全产业链、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应用,推动传统工业基础设施向都市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演进升级,促进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依托日机密封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成套设备领域的基础,重点发展高精密轴承、关键密封件、高端焊割设备等其他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依托利君实业、唐源电气等重点企业,优先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以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加强行业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研发,提升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支持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应用和制造业知识库的积累,提升工业云应用水平,鼓励企业建设云制造服务平台。——支持发展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为支撑,支持工业产品与互联网服务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按需设计,众包众创、分布式协同设计。5.节能环保发挥武侯区在工业及建筑节能、水处理等节能环保领域的研发优势,利用在咨询、设计、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均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积极支持环能德美等行业领军企业,立足产业技术前沿,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技术研发与生产水平为中心,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知识和技术的产能转移扩散,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不断推进科技研发服务业新兴领域发展开展跨界融合创新,加快互联网与科技研发服务业融合创新,促进金融业、虚拟现实、医疗健康业、商贸业、文化创意业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1.“互联网+科技研发服务+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开展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创新,加速资金融通、在线支付和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发展,促进金融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企业设立网络小额贷款、众筹、第三方支付、金融产品搜索、金融大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等互联网金融相关机构,为创业企业和早期科技成果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拓展服务渠道和对象,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供创新和精准金融产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建设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积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机制。专栏武侯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与重点招商对象u发展基础:武侯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创新型企业超过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需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近年来武侯区大力引入世界500强企业,聚集了如澳洲联邦银行、万通人寿等金融企业。金融供需两方的需求不断增加,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重大潜力。u重点招商对象类型细分类型公司名称合作形式天使投资天使投资联盟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服务对接天使投资俱乐部天使投资俱乐部服务对接&合投平台天使汇引入青年天使会引入Preangel引入&众筹平台京东众筹引入点名时间引入众筹网引入早期项目孵化中心天创之星引入海银同创引入第三方支付综合类蚂蚁金服服务对接&企业类快钱引入拉卡拉引入汇付天下引入&2.&“互联网+科技研发服务+VR”——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瞄准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交互式体验发展趋势,利用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拥有较强的研发基础和学科优势,发挥川大智胜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将智能可穿戴设备、游戏和动漫内容制作作为虚拟现实应用推广的突破口,加快虚拟现实技术研发,打造产业链上下游融合的虚拟现实技术生态圈。——支持虚拟现实终端设备研发。促进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研发,促进智能终端、可穿戴和新型物联网设备应用,强化人机交互、跨网互联、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标准创新。——围绕生活娱乐等领域开展应用软件、内容、服务研发。鼓励应用程序开发者研发虚拟现实应用软件,强化影视、游戏、在线体验等多种内容支撑,不断扩大虚拟现实产品应用领域,丰富应用场景。逐步推广虚拟现实应用领域,进一步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生活、公共安全、工业设计、医学、规划、交通行业及领域中的应用。专栏武侯区虚拟现实发展基础与重点招商对象u发展基础: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已被纳入国家十三五中的新兴前沿创新产业。虚拟现实技术涉及学科较多,技术较为繁杂,我区的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拥有较强的研发基础和学科优势,川大智胜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拥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拥有成熟的消费市场基础,未来在展示、体验、技术发布等方面将会形成巨大的优势。u重点招商对象类型细分类型公司名称合作形式硬件设备VR终端3Glasses引入暴风魔镜引入乐蜗科技引入乐相科技引入内容研发&&VR虚拟内容制作指挥家引入HOTCAST引入时光虚拟现实引入赞那度引入动作捕捉拍摄模拟Insta360引入完美幻境引入疯景科技引入平台门户综合性顺网科技引入一点网络引入&3.“互联网+科技研发服务+医养”——医养结合领域发挥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优势、华西医院病员病种信息数据优势以及科伦药业、川大华西药业企业优势,大力支持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健康服务融合发展,推动企业与医疗机构创新合作,加快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健康云、生物研发外包、基因诊疗等新兴业态发展,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积极利用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优势,围绕生物医用材料、医用植入体、先进医用材料制造等开展医用材料研究,积极拓展生物材料3D打印应用技术,吸引国内外知名医用材料企业聚集武侯。——支持企业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云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包含生理和医学参数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面向家庭和社区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监测,利用智能终端提供医疗预防、健康咨询和数据服务,建设居民健康数据库。——支持在医疗信息化基础上建设智慧医院,推动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数字化手术室、诊疗全流程电子病历。便携式数字化健康设备与信息平台应用,加快推动网上挂号、一卡就诊、移动就诊、在线医患交流等健康服务,推动医疗大数据和医政决策信息平台建设。专栏武侯区智慧医疗发展基础与重点招商对象u发展基础: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著名医学研究机构,聚集有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勒浆药业集团四川华美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合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区域优势企业,在以现代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技术方面,具有极强的发展基础。u重点招商对象细分类型公司名称合作形式医疗互联网综合类东软集团服务对接&医疗信息系统万达信息引入银江股份引入金仕达卫宁软件引入医疗数字化华海信息服务对接和佳股份引入医疗服务机构诊断类迪安诊断引入治疗类通策医疗引入爱尔眼科引入现代医疗器械云平台理邦仪器引入鱼跃医疗引入移动医疗华润万东引入&4.“互联网+科技研发服务+商务”——电子商务领域发挥京东商城电商龙头作用,加大力度培育八益家居网、中国软件超市网、中国铁合金在线、神州商桥等B2B、B2C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传统产业电商化发展,利用互联网高效组合信息、数据和商业关系,打通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全服务渠道。——大力发展垂直领域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整合全产业链提供统一的平台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动工厂直达消费者、跨境产品定制、产能合作、对外投资项目等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鼓励科技研发服务业机构建设科技研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专业服务,支持开展线上合同研发、研发众包、知识管理和运营、服务外包等合作,创新科技研发服务新模式。专栏武侯区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与重点招商对象u发展基础:形成京东商城、八益家居网、中国软件超市网、中国铁合金在线、神州商桥、伊藤网上商城、米米乐等一批较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与其他区域相比,武侯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最多、类型最全、行业分布最广、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强,在业内逐步形成了比较强的带动和影响,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u重点招商对象类型细分类型公司名称合作形式&电商&综合类苏宁易购引入聚美优品引入凡客引入互联网媒体综合类虎嗅网引入&专业类类36氪服务对接钛媒体服务对接快鲤鱼服务对接商务服务人才招聘前程无忧引入酒店旅游服务携程引入艺龙引入&5.&“互联网+科技研发服务+文化”——文化创意领域推动互联网与文化、教育、传媒业深度融合,加速构建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拓展内容创新应用,促进文化信息消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互联网与文化、教育、传媒业深度融合,加速构建文化教育和内容产业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加快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建设阅读、游戏、视听和应用分发基地,发展特色数字文化产品。——支持企业开展三维渲染、影视剧后期制作、视频制播、演艺视效技术和解决方案应用,推动原创网络游戏研发、运营和海外服务,支持健康游戏内容创意、游戏与文学影视互动、游戏周边、三维网络教育游戏等业态发展创新。——支持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传统文化产品、文化作品、文化活动与现代生活结合的线上推广平台,提升文化消费的精品化水平。创新文化商业模式,支持文艺生产和演出活动众筹定制方式,支持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消费、智慧会展等互联网应用和活动。专栏武侯区文化创意发展基础与重点招商对象u发展基础:在工程设计方面已聚集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通用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优势企业,在文化传播领域拥有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南民大等高校院所。u重点招商对象类型细分类型公司名称合作形式工业设计综合类&洛可可服务对接木马工业产品设计引入浪尖设计引入嘉兰图设计引入怡美工业设计引入浩瀚设计引入游戏文化&&网络游戏畅游引入盛大引入完美世界引入欢聚时光引入掌趣科技引入动漫文化广东奥飞动漫引入美盛文化引入江通动画引入&(一)打造科技研发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两核共振、四区联动、多点发展”创新创业格局为引导,着眼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建设一批专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特色街区、主题楼宇等功能性服务业载体,充分发挥高端产业功能区产业集聚、人才集中、资源集约和功能集成的优势,培育千亿元级收入的高端产业功能区,扩大功能区国内国际品牌影响力。1.打造科技研发服务业核心集聚区以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为重要载体,在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周边,利用校内和邻街存量土地和楼宇联合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逐步形成环高校创业带,布局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打造先导性知识经济圈,建设以高端软件及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为主体的专业化发展区域,打造新兴产业带,实现创新服务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有效利用。2.打造科技研发服务业重点集聚区以西部智谷为载体,围绕大数据、科技研发、创意设计、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主导产业,重点吸引科技研发服务、电子商务、物联网、金融服务类总部型企业,打造科技研发服务集聚区,组建高水平科技研发服务团队,构建集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和科技咨询于一体的科技综合服务体系,科学配置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入园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为创新创业提供从初创到落地再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多元化、全方位的“链条式”服务载体。3.打造科技研发服务业特色功能区以人南商务区为载体,坚持“总部核心区”的发展定位,以构建科技商务总部基地为目标,建设科技研发服务业特色功能区,重点发展知名企业总部办公区,国际化、高端化、新型化的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和精品商务,配套财会、法律、中介、资产运营等专业服务平台,强化与商贸、地产等产业衔接,充分发挥功能区独特优势,增强相关服务资源的聚集能力,推动科技研发服务资源良性互动,探索差别化服务模式,实现各功能区错位发展,壮大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规模。(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完善研发设计服务产业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放科研资源,面向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1.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依托行业重点企业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创新服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支持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的研发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设备租赁、原料采购、小批量生产等研发辅助服务。鼓励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研发服务业态发展。2.壮大一批科技研发服务机构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加快扶持一批科技研发服务骨干机构和知名品牌,提供研发服务外包、科研设计、共性技术加工、检验检测、生产力促进、科技创业孵化、科技信息、创业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等科技研发服务,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组建一批行业性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形成规模优势,对全区乃至全市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起引导作用。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建设以科技领军型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立责权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4.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技术标准支持企业独立或联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以及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鼓励企业参与或独立创制国际、国家、行业、联盟等各类技术标准,促进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三)加大技术转移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动机制,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服务,鼓励建立具有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做大做强,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1.建设新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结合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把握成都市在四川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契机,引导国内外高校院所在武侯设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国内外高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对促成高校持有的科技成果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给予奖励。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健全完善市场定价机制。2.强化网上技术市场服务功能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服务。构建与“科创通”平台联动机制,完善网上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创新网上技术市场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技术交易信息整理发布,鼓励技术咨询、技术评估、统计分析、融资担保、法务顾问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联网入市,推动武侯网上技术市场服务综合化、高端化。3.加强与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合作支持集团整合武侯区技术创新要素资源,构建涵盖技术转移“发现、筛选、撮合、投入”全链条、跨领域、跨区域的专业化运行机制,以技术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中试孵化、转移扩散为突破,以联合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培育等为抓手,推动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武侯的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水平。(四)强化创业孵化服务,营造企业成长良好生态依托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力量,整合创新创业资源,鼓励建设创新型孵化器、专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为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物理空间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1.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鼓励骨干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等主体投资建设各种类型的孵化机构,完善孵化服务网络,重点发展以孵化投资为核心的创业孵化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支持社会机构建设众创空间,举办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训练营,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围绕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各阶段的不同需求,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服务链条。2.强化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打造“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创业社区,积极引进知名孵化机构,鼓励高校院所、科技馆、社区、商业综合体等搭建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创业思想的创业服务平台。3.优化专业孵化器建设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支持建设专业领域创投基金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专业孵化器形成投资收益、增值服务收入和物业收入三者并重的盈利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创业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发展。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在武侯区设立专业孵化器。(五)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提升企业研发保障力围绕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构建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域科技信用体系,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聚集科技投融资要素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1.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扶持武侯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鼓励科技研发服务企业强强联合,对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研发服务企业或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形成多方使力的效应,集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放大财政的支持效果。2.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创投机构多方合作,选择有科技含量、有潜力、已开展科技研发服务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企业给予贷款扶持,采取无偿资助、贴息、贷款担保、知识产权抵押等多种科技金融方式,加快投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创新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允许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纳入担保物,开展新型的科技担保融资,鼓励和帮扶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来筹措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和创新投入资金,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3.引入风险投资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加大风险投资扶持力度,切实发挥风险投资事业在促进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支持互联网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信用评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有序发展。建立科技项目风险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帮助和推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六)强化知识产权服务,确保企业研发竞争力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构建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全方位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机制,拓展服务模式,促进企业专利、商标、版权、标准创造运用。1.深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重点行业专利分析,引导面向国际产业价值链开展专利布局;加快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构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专利信息支撑平台;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针对企业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效率。2.深化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加强专利人才培养,壮大专利代理人规模,提升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园区、企业,开展“零距离、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帮助企业挖掘专利资源,提升专利申请代理率。3.深化知识产权培训服务针对企业高层、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和中介服务机构人员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实务、专利信息开发利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主题培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实务操作和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七)加大科技研发需求支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立足武侯产业优势,以不断满足国内外科技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为目标,着力扩大产业服务半径与市场规模,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1.培育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兴服务市场培育科技研发服务业内部融合产生的新兴服务市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与推广应用,创新行业服务模式,扩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服务领域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服务需求释放,拓展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与转型升级需求,推动制造业信息系统、研发设计、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扩大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等服务需求市场。2.拓展政府示范带动的潜在服务市场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释放政府服务需求市场。释放政府服务需求对服务市场的拉动效应,探索推进信息安全、云计算、物联网、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的政府采购工作。鼓励服务企业围绕城市应急、人口管理、交通、垃圾处理、医疗卫生等重点示范应用领域,加强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拓展以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新兴服务市场。3.参与服务半径延伸的区域服务市场支持服务企业跨区域经营,探索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和标准输出等途径,支持龙头服务企业通过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实现品牌输出和市场拓展。鼓励企业以联盟形式拓展市场,支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龙头企业以技术标准为纽带,通过产业联盟或技术联盟在成都、四川乃至中西部范围内拓展成员等方式,拓展国内服务市场。4.开拓“走出去”的国际服务市场加大国际知名服务机构“引进来”力度,加强科技研发服务业全球范围内招商力度,吸引国际性行业协会、国际性组织、国际知名服务集团入驻,注重引进先进的运作方式、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提升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园建设,突出信息技术等优势外包领域,大力发展外包交付和再发包中心,推动服务外包向高端、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五、保障措施(一)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国家、省、市支持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社会组织联合开展科技研发服务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优先用于研发中心、孵化机构等科技研发服务机构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以“后补助”方式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研发服务。(二)营造市场环境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各类科技研发服务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探索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创新公共科技研发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优先支持在大气污染防治、垃圾污水处理、智能交通管理、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救援、住宅产业化、文化惠民、健康养老、居民消费等领域探索开展政府采购科技研发服务试点。(三)加大资金支持整合现有政策,统筹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发挥科技研发服务业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提升关键环节的服务能力,优化科技服务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采取贷款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支持科技研发服务新型业态发展。(四)注重人才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类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研发服务高端人才。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学术咨询机构、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科技研发服务人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推动科技研发服务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大与国际知名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五)狠抓工作落实建立由分管区领导牵头,区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全区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重要政策制定、重点项目推进的统筹指导。要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政策措施,科学组织推进,完善科技研发服务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科技研发服务业的统计和监测,并着力抓好对本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六)制定年度工程年度计划重点工程主要内容2016年主题:加快建设科技研发服务载体1、科技研发服务核心集聚区建设工程以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为重要载体,在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周边,利用校内和邻街存量土地和楼宇联合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环川大、川音”创新创业带。2、科技研发服务重点集聚区建设工程以西部智谷为载体,重点吸引科技研发服务、电子商务、物联网、金融服务类总部型企业,打造为创新创业提供从初创到落地再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多元化、全方位的“链条式”服务载体。3、科技研发服务业色功能区建设工程以人南商务区为载体,坚持“总部核心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知名企业总部办公区,国际化、高端化、新型化的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和精品商务,配套财会、法律、中介、资产运营等专业服务平台,强化与商贸、地产等产业衔接。2017年主题: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程结合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把握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契机,引导国内外高校院所在武侯设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国内外高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5、技术市场服务拓展工程构建与“科创通”平台联动机制,完善网上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创新网上技术市场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技术交易信息整理发布。6、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搭建工程进一步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支持成都创客坊、8号平台·成都创业沙龙等国家级众创空间发展,进一步利用各类楼宇加快众创空间建设,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2018年主题:加快培育企业研发服务7、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工程依托行业重点企业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创新服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服务。8、科技研发服务机构聚集工程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扶持一批科技研发服务骨干机构和知名品牌,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组建一批行业性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形成规模优势,对全区乃至全市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起引导作用。2019年主题:加快聚集科技研发服务要素9、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工程加大风险投资扶持力度,支持互联网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信用评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有序发展。建立科技项目风险评价机制,帮助和推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10、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工程继续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系统构建创新人才引育、激励、使用机制,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引进人才,按照市场规律配置和激励人才,建设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2020年主题:加快拓展科技服务市场11、新兴服务市场培育工程培育科技研发服务业内部融合产生的新兴服务市场,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释放政府服务需求对服务市场的拉动效应,探索推进信息安全、云计算、物联网、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的政府采购工作。12、国际服务市场拓展工程提升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园建设,突出信息技术等优势外包领域,大力发展外包交付和再发包中心,推动服务外包向高端、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附录1重要指标和名词解释&全社会研发(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研发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指全社会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在报告年度内地区每万人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该指标既反映了地区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也体现了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科技研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一定时期内科技研发服务业增加值与GDP的比例,是衡量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的重要指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选择一批创新基础条件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对周边带动作用大的城市进行试点,在体制机制和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其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示范和引导更多城市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有效整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骨干企业等优势单位资源,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体系。创新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科技金融: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科创通: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O2O模式,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围绕“集聚、服务、撮合、孵化”四大核心功能,整合政府、市场各类要素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服务机构资源的“两个聚集”,实现创新创业服务的精准对接,打通创新创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5月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汇聚870余个创业团队、7500余家创业企业、400余家服务机构、1600余个服务产品。虚拟现实: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构建交互式的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附录2发展目标设置说明此次规划总体目标是,到年,科技研发服务资源潜力充分释放,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特色突出、支撑有力、创新引领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研发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研发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涌现一批新型科技研发服务业态,建设形成中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科技研发服务业聚集区,成为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典范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本规划发展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具体指标的确立采取纵向结合和横向对比的方法,以《武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成都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成都创新型城市2025规划》为基础框架,围绕科技研发服务业构成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从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三个部分进行体系构建和目标选择,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表&3&武侯区“十三五”科技研发服务业主要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基础数据上位规划2020年发展目标武侯区十三五科技研发服务业目标2015年实际情况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成都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创新型城市2025规划2020年预期创新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4.0—4.0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比例(%)19———25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158—20002000220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个)13—808025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万平方米)19.17—2000200080创新产出科技研发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17.5———200科技研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8———2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57.52525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中采购 分散采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