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什么扶贫领域曝光一批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创新基因的优秀企业

||||||||||
最新播报:
广州开发区五区合一 成广东孵化器创新发展先行区
[提要]猴年春节前,随着孵化器“地库”关闭转手的消息传出,人们不禁对近两年来各地蜂拥而起的众创空间(或孵化器)的生存状况产生忧虑。据分析,国内孵化器不同程度地出现同质化、服务不专业、缺“生源”、缺资金等问题,正危及生存,甚至网上有人放言:2016年将会是孵化器集中倒闭的一年。
图为广州开发区企业孵化器载体之一——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外景。 本报记者 庞彩霞摄
猴年春节前,随着孵化器“地库”关闭转手的消息传出,人们不禁对近两年来各地蜂拥而起的众创空间(或孵化器)的生存状况产生忧虑。据分析,国内孵化器不同程度地出现同质化、服务不专业、缺“生源”、缺资金等问题,正危及生存,甚至网上有人放言:2016年将会是孵化器集中倒闭的一年。
2月16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广州火炬中心)以“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项目摘得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唯 一的特等奖。17年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各路资本,建成了50家孵化载体,拥有366万平方米孵化面积,共“孵”育出2182家企业,成为华南最 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
一边是不少众创空间难以为继,一边是广州开发区孵化器密集发展,红红火火。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广州科学城一探究竟。
因为“专业” 所以蓬勃
广州开发区实施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五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自1984年建区以来,该区就一直是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的重镇,其地区生产总值、财税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长期稳居国家 级开发区前列,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337亿元。
始建于新世纪初的广州科学城是广州开发区的核心区,也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密集之地,20.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遍布着366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穿行于科学城,不时就能看到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广州火炬中心、广东软件科学园、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州科技企业加速器、广州瑞粤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这一栋栋根系广州科学城的产业大厦正吸纳着一批批海内外年轻才俊在此为梦想拼搏。
从1998年启用的“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算起,广州开发区孵化器建设已历经18年的探索发展,成绩斐然:走出了12家上市公司;聚集了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50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16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建起了20多个国家 级创新平台、70多个省级创新平台、500多家研发机构……广州开发区已然成为广东省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域。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广州市1/4,在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情况的综合排名中,广州高新区居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是每一个创业“初哥”梦想实现的升级通道。然而,梦想不只于“科技园”,一些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毕业企业在购地自建科技园的同时,还投资建起了专业孵化器,围绕自身产业上下、左右地做文章,并逐步形成了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协同孵化三大模式。
广州瑞粤科技企业孵化器(简称“瑞粤”)就是其中之一。其母公司广州科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当时就几个人,没有工作场地,对相关政策也不了解,所以选择在广州火炬中心进行孵化。”瑞粤总经理孙长哲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奋斗,科密汽电终于长大了,成为国内首屈一 指的从事汽车ABS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民营企业,2015年销售额达2.5亿元,并成功在新三板挂牌。2011年,公司建起了自己的产业园。2013年3月,科密汽电公司和自然人共同投资组建了广州首 个以汽车电子技术孵化及产业化为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广州瑞粤汽车电子创新园,面积达2.3万平方米。
“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孙长哲回答记者:“我们要寻求创新的突破点。由于汽车电子产业链还不成熟,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需要团结相关企业特别是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互相带动。”
依托科密汽电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瑞粤很快就集聚了数十家汽车电子技术相关企业,引入了会计、律师、咨询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了专业性试验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跟随着孙长哲的脚步,记者走进了位于大厦4楼的广州祺智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敞亮的办公区内安坐着二三十名年轻人,他们有的在盯着电脑,有的在敲着键盘,四周标着“广东北斗”招牌。在产品展示区,公司董事、总经理焦明辉拿着最 新研发的“北斗盒子”兴奋地介绍着:“这是国内首款面向民用市场、有正式牌照的个人手持北斗短报文通讯终端产品。它可以让使用者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能随时与亲友同伴保持联络并告知位置”。
“园区给我们帮助很大!”焦明辉说,入园后,孵化器多次为其提供政策信息,落实补贴优惠政策。特别是在今年年初,帮助公司拿到了100万元的贷款。“数目不大,但真的很及时。因为产品从设计出来到外包生产再到上市销售,回笼资金往往需要3到6个月,这笔款子可帮公司顶一阵子运转费用。”一路看下来,记者觉得2016将是祺智的幸运年:“北斗盒子”前段在京东获得了100多万元众筹支持;公司年初已拿到了1000万元的风险投资;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比去年翻一倍多……
瑞粤目前已引进50家企业,在孵企业38家,已有4家毕业,有3家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015年,入驻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我们的孵化面积一直能达到八成以上的使用率,去年还获得了国家 级孵化器培育单位的认定。”孙长哲说。
现在,金发科技、视源电子、冠昊生物、达安基因、科密汽车……30多家有代表性的产业孵化机构正续演着广州开发区新的产业传奇。据广州火炬中心主任汤恩介绍,目前全区孵化器中已有超过八成是民营,其中又有八成多是专业型,其孵化面积和企业数均占全区总量的一半左右,它们大多是从孵化器毕业后发展壮大的科技企业自建的孵化器。
谁在“孵化”孵化器
各类孵化器为何能在广州开发区大地上生生不息?又是谁在合纵连横,“孵化”着这些孵化器,让它们从一棵棵“树木”变成了一大片有机的创新创业“森林”?“政府之手”和“企业之手”不可或缺。
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冲动直接催生了专业型孵化器。像科密汽电公司一样,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在汤恩看来,企业最 好的资源就是其销售渠道、研发平台、管理经验、投融资能力、行业人脉等产业资源。那么,利用企业自身产业资源进行转型升级当属良策,而企业建设孵化器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鼓励内部创业、参股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引进项目进行产业化培育等多种方式,把这些项目纳入到孵化器中去,然后注入其产业资源,从而可以不断发现和培育具有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最终实现转型升级。
事实上,不但达安基因、视源电子这些“大佬”级毕业生这样做,就连现在仍身处“加速器”、即将腾飞的“小巨人”也有这样的谋划。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周振博士创立的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经过在广州科学城8年的“孵化”和“加速”,目前已成为我国唯 一具备高性能质谱仪器正向开发及批量生产的企业,即将在新三板挂牌,现在已在广州科学城买下17亩“旺地”,将建成3万平方米的产业园,2017年将要打造中国 第一个科学仪器产业孵化器。在采访中,周振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一方面,科学仪器专业人才在国内还是非常少,而我们企业在科学仪器领域是国内领 先的企业,就想将上下游企业都聚拢起来培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虽然不少大学里的团队都开发了相关技术,但是成果转化没有成熟的渠道,相关的投资人对科学仪器技术也不是很懂,不愿意投资,那么我们就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
“政府之手”又是怎样推动的呢?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本身就是孵化器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投资建设的一批孵化器和加速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除了1998年投资建设的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之外,2000年到2009年,广州开发区累计投资40亿元,在科学城核心区建成了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创意大厦、创新大厦等。截至2015年11月,省市区政府共建设孵化器9家,孵化面积达173万平方米,占总规模的47%,在园企业1188家,占企业总数量54%。最关键的是,它先后孵育出后来建成的各行业孵化器的“种子”——包括人才和产业等要素。
作为引 领者,当然是要制定政策,营造创新环境。目前广州开发区已构建起“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专项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孵化服务生态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分阶段为在园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科技研发、投融资、创业辅导等专业化服务。例如,2014年12月挂牌成立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是全国首批设立的三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之一;先后设立了10亿元的引导基金、3亿元的担保基金和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支持创业企业开展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推进创业孵化事业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时,先后组建基因检测、信息服务等九大产业创新联盟,搭建了“广州开发区仪器设备资源库”“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站”等资源共享平台,为实现全区创新资源共享,孵化企业抱团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提供了强力支撑。
“火炬中心可以说是‘孵化器的孵化器’!”汤恩说,除了日常的区级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工作,火炬中心还致力于破解企业建设孵化器、构建区域大孵化器体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痛点”。例如,构建企业建设孵化器的培育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协同解决共性问题、推动成立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等。为培育新建孵化器的管理人员,中心连续组织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班,先后组织到北京中关村、上海、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孵化器建设。为鼓励和扶持孵化器和在园企业发展,中心还积极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奖励了一批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 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助了一批优质的科技创业团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对于大孵化器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身为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的陈志英再明白不过了,他说:“近年来,正是通过不断打造孵化器升级版,广州开发区得以从一个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外向型工业园区,转向创新与制造相结合的科技工业园,目前正向知识经济社区迈进。”
[责任编辑:【南方日报】校企联姻激活产业创新基因 - 中山大学新闻网
|||||||||||
|||||||||||
【南方日报】校企联姻激活产业创新基因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宣传部 | 编辑: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 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政府、高校和企业的思路、经验和建议在这里碰撞、闪光。我们采撷其中精彩的观点和案例,来看政府如何搭桥铺路,企业如何借脑求才,高校如何推广成果和参与产业化。只有达成共识,让三方都“识做”,产学研结合才能达到目标。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政府、高校和企业的思路、经验和建议在这里碰撞、闪光。我们采撷其中精彩的观点和案例,来看政府如何搭桥铺路,企业如何借脑求才,高校如何推广成果和参与产业化。只有达成共识,让三方都“识做”,产学研结合才能达到目标。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深圳清华研究院带动产值逾150亿
  本报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对于部省合作充满信心。他说,清华大学与广东省的合作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已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合作成果也不断涌现。  陈希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小组成立以来,清华非常积极推进在广东的产学研合作。去年清华与广东省企业合作的“数字电视”、“脉冲超宽带芯片”、“嵌入式语音识别专用芯片”等13个项目,得到了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的支持。今年,清华又与广东企业27个项目联合申请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  据他透露,2006年清华大学(包括下属机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广东省的横向科技合作经费超过9000万元。而扎根广东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孵化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总产值超过150亿元,研究院的实验室也因此聚集了一批长期合作的企业群体。  对于部省合作,陈希认为非常有意义,清华经过十余年与广东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学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撑,每年还为企业培训了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形成了大批的专利技术。  对于未来,陈希希望更加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广东省的企业与清华大学的教师共同申请863计划等国家项目。同时,能够继续推动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到广东挂职锻练等。  &&&&&&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只有作出贡献才不辜负广东人民
  在昨日的大会上,广东两所高校中大、华工分别在会上发言。占地利之便的本土一流高校,在一年多的部省合作的大潮中是何作为?有何感想?会后,中大校长黄达人教授接受了本报专访。  中大一直高举“农业”“海洋”大旗  记者:部省合作一年多,中大的产学研有何新亮点?  黄达人:自去年广东省与教育部联合签署协议,共同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以来,中山大学在产学研结合探索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新的亮点。在关键技术领域,我校结合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联合29家院校、企业,制定了广东省数字家庭“十一五”规划,初步建立2万多平方米的数字家庭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并在南海、番禺等地建立了数字家庭试点。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高举“农业大旗”和“海洋大旗”,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生科院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就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共建研究平台等内容开展全面合作,利用中大的优势学科力量为广东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您一直强调中大是广东的中大,这是不是推动学校服务地方的动力所在。  黄达人:作为一所省部共建的大学,长期以来,我们得到了国家尤其是广东省的重要支持,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广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经常说,中山大学地处广东,就是中大的优势,中大人是喝珠江水长大的,只有作出贡献,才不辜负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东人民对中山大学的期望和厚爱。
  为地方作出贡献是大学最大利益  记者: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高校最痛苦的可能就是实验室的技术转化不出去,您在国内率先提出“零转让”概念,有效果吗?  黄达人:当然有效果,这几年我们一直默默地在这样做。学校的“零转让”,就是要致力于开创一条用科技帮助民众致富、扶植产业发展的路子。我们认为,如果大学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能够使企业发展起来,带动相关产业,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大学最大的利益。  记者:在产学研结合当中,您认为哪一个环节是难点?  黄达人: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与其他兄弟高校一样,逐渐认识到在产学研结合的体系中容易脱节的一个环节就是从“关键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阶段,由此,我们提出,产学研结合必须背靠行业,大学应该主动建立为地方支柱行业发展服务的平台。学校已与深圳、东莞、佛山、肇庆、湛江、潮州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全面合作关系,目前正在分别筹建的有面向行业的“佛山研究院”、“广州花都研究院”等。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5D空间工作室设计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大型电视纪录片《创新的基因》摄制组走进北伽
日 北伽市场部
&&&3月3日下午,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电视新闻中心大型电视纪录片《创新的基因》摄制组一行走进北伽公司开机拍摄,北伽公司王永平总裁接受了摄制组的专访。
&&&据介绍,纪录片《创新的基因》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电视新闻中心制作,旨在记录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果,以及涌现出的一批具有"创新基因"的优秀企业代表。
&&&北斗导航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重大战略项目,近年来,上海聚力打造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突破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瓶颈,在推动上海北斗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了众多突破。其中,北伽自主研制的国内首颗40纳米射频基带一体化北斗多模导航芯片—"航芯一号"作为北斗领域的创新典范,广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次"创新的基因"摄制组专程走进北伽,特别采访了王永平总裁,倾听这位资深"北斗人"如何带领北伽走向"创芯引领,融合发展"之路。
& 2016 上海北伽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沪ICP备号蓬勃发展的广东科技服务业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蓬勃发展的广东科技服务业
广东软件科学园实景图
依托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的中山市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产品展示中心
  “十二五”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积极改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业规模,丰富科技服务内容,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动广东科技服务业以年产值增长20%的速度蓬勃发展,并初步形成工业设计、创意设计、研发外包、生命健康服务、科技投融资等新兴业态。截至2012年底,广东共有各类科技服务从业单位约3.5万家,服务企业超过50万家,全年实现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4%;全省科技服务业研发(R&D)经费达到150多亿元,占全省R&D经费的比重达到12.5%,推动全省R&D经费占GDP比重突破2%,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优化发展环境
  助推产业发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发展,把它作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等重要政策法规及配套文件中,均提出要把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来抓。2012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东省科技厅先后出台了《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广东省“十二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规划纲要》。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广东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培育规范广东科技服务市场,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新兴业态,促进广东科技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确保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政令畅通,2009年,广东省科技厅在全国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率先设立专门管理科技服务业工作的职能处室(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服务与管理处),并组织实施了“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计划”,重点扶持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法规环境建设和科技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该专项自2010年实施以来,已安排科技项目经费累计超过一亿元。为推进技术市场发展,广东省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十二五”时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批复》精神,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技术合同认定审核权限下放到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此举大大方便了企业,提高了办事效率。2013年,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0268项,合同成交总金额535.68亿元,同比增长44.9%,其中技术交易额514.51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1.5%。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及技术交易额均居全国前列。
  培育示范机构
  打造服务品牌
  实施科技服务百强机构培育工程。广东省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科技服务机构,突出骨干科技服务机构示范效应,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有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111家,机构总资产近400亿元,服务企业累计390多万次,表现出强大的服务能力。
  加快技术转移平台及其载体建设。通过推进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加速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广东“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为契机,建立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在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技术转移中心;同时,通过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建成广州中新知识城、中以水处理环保创新产业园、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等一批国际科技转移转化基地。截至2013年底,广东共有19家技术转移机构被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这批示范机构秉持“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在各自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全省11家示范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从业人数共计2518人,促成技术转移总量1436项,获知识产权数量1153项,收入总计4.9亿元。
  完善生产力促进体系
  实现全流程服务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队伍快速壮大,人员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稳步提升,生产力中心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基本覆盖21个地市及部分专业镇区,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合作的生产力促进服务网络,服务领域遍及电子信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家用电器、轻工食品等主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发展成为全省科技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成为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省市县及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3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7家,省级示范中心16家,4家中心入选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1家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达292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599人,占88.8%,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资产总额超过26亿元。
  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引导和大力推动下,生产力中心积极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工业设计、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培训等全流程的科技服务。截至2013年底,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服务企业46340家,实现总收入12.4亿元,为企业增加销售额约152.4亿元,增加利税18.5亿元,为社会和企业培训人员达85778人次,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咨询、协助企业申报科技计划以及其他咨询等合计14128项次。
  为创新服务机制,生产力促进中心还主动发起和牵头成立了“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和“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并积极参与组建区域产业支援联盟及科技服务联盟,形成了省市联动、行业互动的良好发展局面。此外,基层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迅速,成为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中山市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敢于创新、模式灵活、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科技服务机构,为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省区县、乡镇等基层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有94家,占总数的72.3%,其中,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经验《专业镇中小微企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得201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强化创新创业载体
  完善科技服务功能
  广东科技部门以促进高新区企业孵化为抓手,通过组织实施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狠抓以创业孵化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全省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50多家,拥有600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6千家在孵企业、6万人创业大军,实现了80%的孵化成活率、1000亿元的毕业企业年产值,涌现出一批新型创业孵化加速载体,逐步形成依靠市场机制促进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的新模式。
  以专业镇“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在专业镇引导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服务机构,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专业镇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全省97%以上的专业镇建立了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拥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315个,其中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196个;创新平台成果转化项目产值达665591万元,创新平台年培训人员达195097人次;创新平台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数达1139项,同比增长24.2%,平台对外服务企业达43576家,培训人员达21万人次,为专业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决定》(粤发[2012]1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粤府[2012]98号),省财政一次性新增安排5亿元,设立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业设计服务平台、质量检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等九大类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到2015年底,各专业镇将建成5个以上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通过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大量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产业服务,满足企业各种创新需求,专业镇逐步成为全省创新网络交互中心的分节点和触角。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框架,以及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成为引进包括科技服务业人才在内的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采取柔性流动方式引进、培养一批科技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来粤创新创业。
  借助引进海内外创新科研团队、千人计划等招才引智大平台,通过“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方式汇聚一批科技服务业人才。大力培育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机构,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区域间的交流互动,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引擎。同时,依托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打造人才引进及培训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为企业及社会培训各类科技服务业人才。
  坚持广东特色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近年来,广东在发展科技服务业过程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冲破体制机制束缚,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业典型发展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这些模式包括:园区科技服务、集聚科技服务、连锁专业科技服务、生产力促进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贯彻落实南山区政府“大孵化器”战略、构建区域科技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通过服务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了服务机构准入制、服务对象开放制、连锁服务网络化、专业服务系列化、特色服务品牌化的“两制三化”模式。中山市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科技服务体系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政府在平台建设前期适当介入,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支持,然后将平台的建设权和管理权下放,在政府的监管下将平台推向市场,同时实行绩效评价体系衡量平台运作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榄模式”,其经验和做法受到了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的高度评价,成为引领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典范。在一系列既有广东特色、又引领中国科技服务发展潮流的众多模式的带动下,广东的科技服务业正快速向深层次发展。
  ■典型服务机构
  广东软件科学园――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广东软件科学园坐落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园区――广州科学城内,于2000年8月开始筹建,2009年完成全部规划建设,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软件产业公共技术资源服务机构、软件企业孵化创新服务机构。
  经过10年发展,广东软件科学园已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的公共技术资源支撑体系和完善的一站式公共事务服务体系的园林式高科技园区。园区聚集了以嵌入式软件企业、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移动商务应用、软件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科技服务机构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群,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质科技型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示范基地。截至2013年9月底,园区共有企业262家,总就业人数约6000人。2006年至2012年,园区企业产值累计约384亿元,上缴税金累计约29.7亿元。2012年,创造产值50亿元,上缴税金4.1亿元。
  公共技术支持服务是广东软件科学园的最具特色的服务之一。软件园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由省政府投资4000万元启动建设并于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10年来,广东软件科学园以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整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资源,汇集国家“863”相关技术及成果,构建了软件运行与研发平台、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平台、管理与综合服务平台及资源库,并建设了广东省软件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软件评测中心、广东软件科学园数据中心等技术资源服务机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使广东软件科学园以技术创新支持模块的形式,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创新支撑体系,使企业在软件研发与运行、质量保障与测试、管理与综合服务、资源共享与运用等能力方面实现跃升。经过近10年的完善和积累,软件园技术资源服务已覆盖广州、深圳、惠州、中山、佛山、东莞、汕头、潮州、梅州、肇庆、江门、阳江等地市,累计为珠三角地区2000多家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服务,有效支持了一批中小软件企业的成长。
  广东软件科学园不仅注重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越的基础办公环境、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还根据企业需求逐步形成专业的企业服务团队,由最初的初级物业管理服务,逐步发展为提供专业的公共事务服务。同时,通过不断的挖掘企业需求,深化服务,依托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服务平台的优势,创新了“园区+专业服务机构”的模式,建设了面向园区的一站式公共事务服务体系,包括:政府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培训服务平台、科技交流平台、后勤保障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法律、财务、企业工商税务登记、融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项目推荐申报以及科技交流、产品展示、国际合作、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服务。各类服务分别制订了规范的服务管理流程,项目完善,管理规范。可有效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也促进了区域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截至2013年9月,园区累计向企业提供各项公共事务服务2100多项,服务企业620多家。其中包括各类咨询服务1870多项;协助企业成功申请省、市、区级科研项目42个(预计可争取配套资助约2380万元);辅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双软认定、软件产品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服务18项、成功申请场地补贴10项(获得补贴资金224万元)、成功申请CMM-2级等认证配套资助10项(获得资助资金232万元);组织开展培训等活动25次,培训人员499人次。
  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典范 中山市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于1999年筹建,2000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是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区域经济而组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坚持自身发展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整合科技资源,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从生产制造、关键技术、工艺改造到经营方式、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一条龙专业化、系统化服务,形成了技术创新、信息网络、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企业融资、科技创业六大服务功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成为服务中小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铸造区域品牌的“助推器”。小榄生产力中心目前拥有600多人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其中中高级职称工作人员300多人,建立服务实体43个,拥有研发创新场所3万多平方米,具备各类先进设备500多套。2013年,服务企业4783家,完成服务合同6774份,开展各类讲座及培训班452个,培训学员32308人次。
  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十分注重企业调研,通过电话访问、座谈会、走访等多种形式,与企业深入交流,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为中小企业设立相关的服务内容,不断完善企业科技服务体系,解决企业的共性难题,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技术创新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为解决产业发展需求,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先后组建了汉信现代设计制造技术服务中心、热处理技术服务平台、中山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粤港产业创新设计中心、小榄节能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模具快速成型、表面处理、产品检测、产品创新设计、节能降耗等一站式的技术创新服务,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信息网络服务,提高品牌创造力
  为打破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推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中心”,形成“政府推动+行业机构专业运作+专家智库+工业产业联盟+技术应用平台+行业信息化服务”的完整工作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为区域品牌做整体宣传推广,小榄智造网、生产力促进网、五金基地网等区域网站的建设、《小榄名优产品展示》和《新光源基地特刊》的制作、联合区域内企业投放“小榄智造”集群广告,都打破品牌宣传的传统方式,利用区域品牌效应,协助区内企业以成熟、优质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感染力。
  3.人才辅导服务,促进企业“双优”
  为应对企业人才缺乏的需求,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小榄镇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成立省内首家“生产力培训学院”,引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及台湾生产力促进中心优质师资,通过开展企业诊断、精益生产、人才培养、品牌建设辅导等服务,一方面为中小企业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方式,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与人才“双优化”的目标。
  4.科技金融服务,营造成长环境
  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整合社会金融资源,联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资金担保有限公司”“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中山市菊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推广“用户+企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模式,运用一系列的贷款优惠政策,拓宽企业创新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完善金融服务,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后盾。
  经过多年的发展,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先后被授予“优秀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火炬计划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广东省优秀管理咨询机构”“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成员”“广东省新光源高新技术应用基地”“市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等称号。
(责编:教育实习生、马丽)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