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就是程序?不能苟同和猫击掌的表情包。这样解读“道”不能说一点也不靠谱,但把“道”看得层次太低了。

关于我对于《无间道1》的 解析_无间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360贴子:
关于我对于《无间道1》的 解析收藏
以前看过20多遍 《无间道1》 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今年再看的时候 发现我经过很多思考 有了许多合理的解释 这些都是个人看法 不过还是想说出来分享一下,算是我的分析
首先,电影的开始场景, 韩琛在培养去警局卧底的年轻人,他出场第一句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
说自己被**查了 死了很多兄弟,所以要培养一些年轻人,将来去**局做内鬼。 当时其实有10几个人,所以,肯定还更多,但是,最后真正混到高层的其实应该也有10个以内。我觉得 虽然电影没写那么详细
然后是陈永仁年轻时候的训练,黄警官选他去黑帮卧底也是有原因的,应该是为了抓毒品的事情。然后陈永仁的观察力好,觉得可以培养。这个时候,已经教他摩斯密码了。然后,就是在警校开除他。其实还有几个人也是一样
然后是年轻的刘建明很能干,开始在**队伍做的出色了。抓流氓啊,等等,说明他的能力突出啊。比其他一起的10几个人都干得出色。 接着几年后就通过学习。混进了技术含量高的情报科。当然是成了黄警官的下属,这是韩琛的安排。
而陈永仁在和他一起去卧底的几个人中也是在黑帮混的最好的。打架什么的很猛,老是打人,老婆都离开他了。所以韩琛开始信任他,后来还教了他品尝可卡因,每次去交易的时候都带他一起,就是觉得他忠诚。
然后就是和泰国人的交易了。老实说这个情节真好看。我都看了几十遍了。
首先是陈永仁告诉黄警官交易的地点。但是他不知道货在哪里。然后是韩带着他的手下去见泰国人。注意,这个时候黄警官开会的时候,刘建明打了电话,说老爸回家吃饭的事。这个是告诉韩老大,**知道了地方。可是韩老大不怕,因为取货地点他没告诉陈永仁他们。所以他只是和泰国人改变了见面地点,这个时候陈永仁还是提前告诉了改变的地点。**也监视到了地方。但是没有用。不知道交货地点,而且除了韩和泰国人都不知道地点。这个时候就有意思了。刘建明通过频道发信息给韩,但是韩根本不怕,他知道交货地点最重要。所以就要迪路和傻强开车去带他们兜风。呵呵这个时候局面是,虽然正在交易,但是却查不到货,黄警官故意说收队。
这个时候韩打电话要迪路去冷水滩取货。本来**也没办法了。但是韩的手下那个胖子却听得懂泰国话,还当做笑话说给了程永仁听。说他们怪冷水滩太冷了。这个时候程永仁马上告诉了黄警官,黄警官马上下令抓人。这个时候刘建明也知道了地方,马上用自己带的类似U盘的东西插进电脑,发消息给了韩,韩这次却知道事情严重了。因为交货的事情开始了,马上下令摧毁可卡因。其实交易的数量很大,大多数都运到仓库去了。傻强这里只有一袋了。但是**来了,所以迪路要傻强去扔掉,傻强马上扔了。不过看镜头袋里还有一点点的。这个其实是因为数量上判不了重罪,所以**没做完重点。
但是我这里想说傻强其实是卧底。后面我还会再说一点。傻强扔掉是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证据太少了。所以干脆放韩一次。装作坏人扔掉了。
然后就是回到**局,韩琛 和黄警官开始对话了。两个人都很生气。韩也发誓要找到卧底。
然后刘建明接到电话要她去查黑帮里的程永仁他们,他们其实是不止一个人。这里韩说他的货没了。其实是假话,因为都看到了,傻强只丢了一包到海里,其余的呢,我觉得是**来晚了,韩已经转移到了秘密仓库。这个地方傻强不知道。所以没办法。韩这个时候对傻强还是不相信。
接着是刘建明调换到内务部。这个是上面故意安排的。我觉得就是上面知道了刘建明是内鬼。因为刘建明上次发那个信息,还有各方面的举动,已经让黄警官和高层怀疑了
刘建明那个电话也不好瞒过去,给他老爸的电话,只,要去查下通话记录就知道了是打给了什么号码。就算不差的话,只要找人问下他老爸也知道了。可是上面为什么要调走他呢。后来我看了情节,是这样的,韩已经不要傻强,陈永仁插手毒品的事,那么,上面肯定也知道了,那么,这样下去导致所有的卧底都没用了。那怎么办法呢。其实,只有一个办法,我觉得是黄警官想出来的。就是故意让刘建明去查卧底。这样查出来的是傻强,因为傻强有资料,其实也是故意给刘建明查到的。但是别人查不到。
然后陈永仁其实是受韩看好的,所以陈永仁只要答应杀掉傻强,就能取得信任。所以,傻强自己也是甘愿牺牲的。没错,可能上面故意牺牲傻强,这样是不是太残忍了,但是韩已经疯了,如果刘建明不能给出一个名单,韩一定会杀了傻强和陈还有一些他不信的人,这个上面很聪明的意识到了。
然后就是楼梯的一幕了。这个事情我觉得是这样。刘建明安排跟着黄警官。是和自己一样的内鬼人员。这个事情上面不知道。所以没人保护的黄警官和陈见面的事情被刘发现告诉了韩。韩接着就要迪路他们一起去抓人。迪路他们把人抓到了。
然后陈逃跑了,接着看到黄警官牺牲了。心里难受。这时林国平带着手下来了。他们就和傻强他们开战了。傻强这个时候保护着陈。然后林朝着傻强就开枪。 傻强受伤还说把陈带到了野外。
然后傻强晕了。接着陈开枪杀死了傻强。。。呵呵。。。回去跟韩汇报。
电视里放了黄警官牺牲的消息。全部都悲痛。有人说刘建民害死了黄警官。张警司故意装作帮刘说话。刘还不知道这是计谋。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刘,也知道自己还干下去,迟早会。。所以刘电话给陈,准备合谋杀掉韩深。
韩在家里高兴死了。认为黄警官死了。傻强也死了。卧底也没了。电视上还在报道傻强的牺牲。其实傻强真的是卧底。电视上说的是真的。那么傻强怎么死的?
之前行动开始,韩就打了电话给陈,要他杀了傻强。然后陈回到家。 没看到韩第一句话就说了么, “事情完成么?”这里说的很明白,事情就是要啊杀掉傻强。当然陈也照做了。回去领命。这个时候陈按计谋说傻强知道仓库密码,会不会告诉警官了。韩真的信了。马上带陈回去改密码,陈也就知道了仓库位置。
然后就是要有一场交易了。这个时候陈当然是和韩深一起去的。路上被刘建民知道。然后就这样韩被杀了。
再看20遍吧
*** 没叫你进来瞎扯
阿仁检查毒品的本领不是韩琛教的。
楼主洋洋洒洒的说这么多可见对无间道是真爱可是,很多观点,我真是不敢苟同。黄sir,脑袋让驴给踢拉?明知道小刘是内鬼还能让他给祸害死?
不知道楼主看20多遍的意义何在?看到第19遍的时候 还有什么没看懂的问题在第20遍看懂了?呵呵没敢看完你的叙述再把2和3看一遍即可
haha 哈哈笑死了
楼主在编故事
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明显没看过23
楼主这帖子太犀利啊。。视角很独特~~~-_,-
楼主是小孩子吧?
大哥你大概只是看了20遍一但是没看过2。3。。。。
楼主有些地方说的确实很好,虽然不全部认同观点,但某些地方确实值得深究,楼上喷狗太多太多了。。
大家这么说一定会让lz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的
楼主,村头张寡妇让我转告你晚上十点半老地方见,
楼主,村头张寡妇让我转告你晚上十点半老地方见,
lz,过分解读了…
个人认为刘和陈说的合作就是指说傻强是卧底从而使韩去货仓 ps 还是个人认为,傻强是受伤没有治疗死的
lz 思维很不健全啊。
拜读完了,有几点我想更正一下,当然了也是我的个人观点。一、刘不是黄的手下,二、这次行动是警察全程跟踪的,不可能说已经大部分毒品运到仓库了,然后就逮捕这一袋,再说韩琛收毒品也不会这么磨叽吧。三、黄信任刘,为什么要查给老爸挂的电话。四、傻强不是卧底,只是阿仁的好兄弟。
虽然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根本不符合实情发展定律和人的固有思维第一点“但是我这里想说傻强其实是卧底。后面我还会再说一点。傻强扔掉是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证据太少了。所以干脆放韩一次。装作坏人扔掉了”关于这个观点我认为怎么看都行不通,视频上面有一袋可卡因被丢海里了,你要知道别说一袋,就算10千克就够把韩枪毙十遍的了,所以傻强如果是卧底根本没必要这样做!还有一点你也说了是那个胖子不小心告诉陈永仁说“泰国人在冷水滩怕冷”然后陈永仁在把地点告诉黄警官的。但是如果傻强是卧底还有必要要陈永仁来传达这个信息么?他自己都早就把交货地点告诉警察了!第二点:你说是韩叫陈永仁去杀的傻强,这个观点更行不通上面已经交代了“傻强”不可能是卧底!你也许会问或许是韩判断错误!其实我告诉你从始至终韩一直没有怀疑过傻强,反而不断的在怀疑陈永仁!看过第二部的都知道韩其实知道陈永仁是倪老大的弟弟,而为什么韩还要留下这样的人在身边?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韩需要陈永仁,为什么?因为第一部在天台上面陈永仁跟黄警官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话陈说“在混几年我都成尖沙咀老大了”这话我认为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本来第二部里面就陈永仁跟着倪老大势力就满大的,那么年轻就开始接手家族的生意,你敢保证倪死后那些旧部下就不会投靠到陈永仁这一方?第三点:你说黄警官知道刘建明是卧底,我敢肯定不知道但怀疑肯定是有的!如果黄警官知道他没必要在抓韩的时候把刘建明叫过来,完全可以隔离他(没有那个法律规定抓人的时候必须所有警官参与指挥)而他知道了刘建明打电话还没有隔离他,证明了在黄的心中刘建明一直是形象良好的!四点:陈永仁奉命干掉傻强,也不太现实,这个懒得解释了!再就是电视上面说傻强是卧底那只不过是保护陈永仁的一种方法而已,这个都看不懂那你还是去看动画片比较好,毕竟这种电影比较费脑!
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我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欢迎楼主!
还看了20遍,擦!
你想得太多了,不过有些剧情看得还是很细心的
傻强不是卧底的,,只有陈一个,看他和黄警官的剧情就知道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网-当前为电脑版【】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在《史记》中,司马迁把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还附有庄子、申不害),即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同样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一些学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号称玄学。随后佛学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道”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道”,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总之,“道”是唯物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解读] “道”的革命性和权威性
“道”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
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道”,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极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
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说,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说的人类天生的追求快乐的原则,也正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的谐合关系上。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潮流,不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释了古代学家们对宇宙自然竭力尽智地探索的原因吗?由此我们也可理解老子哲学里尊崇自然,否决知识,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生活,以及对“道”纯朴本性和神秘的原始动力的渲染的历史原因所在了。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上移,陪里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有的“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从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备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革命性和合理。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查阅以下相关章节快速进入)
友情链接:  道德经的惊天秘密!  老子是我国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生前是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年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一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一是2500年来人们不断地在研究它,更为神奇的是,我听一位老者说,2012年后我们将会读到一本更为神奇的道德经。我曾经向这位老者请教,2012年后会是怎么个神奇法?老者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老者给我说了几句,令我当时是五雷轰顶,那叫一个震惊呀!这是三年前的事了,因为当时老者在向我透露时一再交代我时机不到,不可让外人知道。所以三年来这个秘密一直压在我的心底,很少向外人透露。现在想想再有两年就是2012年的12月*日了,我再三恳请老者,老者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今将老者三年前告诉我的一部分话,告知天下,坐等2012年验证。希望能引起2012吧高人们的指点,说白了我对老者的话只是震惊,还真不完全理解。  记得三年前老者对我说,“小伙子,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说读过。他就问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说的道生万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说 “这还用问吗?道德经里不是写的很明白吗?天下人都知道的呀。”于是我不屑一顾的对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完我还想等着老者夸我几句呢,没想到老者连连摇头,说:“小伙子,不可尽信书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这句话,就知道老子当年是怎么说的了。”我看老者很认真的态度,想必这个老者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于是就再三恳请老者,说“这还有错吗?如果有什么不对,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还望老人家指教。”接下来老者说的话差点没把我气晕。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时我听了这个话,就差一个骂老头是疯子了,可是我张张嘴,一时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论。三年了,这句话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时不时会在我的耳边响起,有时又觉得老者的话可能也是有点道理的,有时再一想老头说的还是疯话。这个吧里高人多,人气旺,我把这个难题交给大家,人多智慧广,帮我出出点子怎么去和老头理论。  几天以后,我去见老者,本想和他理论的,我已经准备了一大堆说辞,为了维护我的传统观点,我是胸有成竹的。可是见了老者以后,他什么也没问就说:“你这次来就不要和我理论了。我再问你个问题,你回答我。看你也是蛮喜欢老子的,你知道老子说的道的内容是什么吗?”这令我很尴尬。我想这老头真是古怪。道德经里不是明明写着“道可道,非常道” 嘛,地球人都定论了的“道可以说,但道是说不清楚的”,这个还要叫我回答。我为了想嘲笑他,就反问他:“老子道德经第一句话不就说了嘛,'道可道,非常道’,怎么这还会有错?”不料老者笑笑说:“是呀,这个当然又错了。年轻人,不要不服气,第一次我就告诉你,不要尽信书,你却总是不喜欢自己思考。人云亦云这不是智慧。”。顿了顿,老者继续说“其实老子的道的内容很明白的写在他的书里,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只是你没读明白。”天呀,这还了得,他不但否定了"道可道,非常道",还自己编排出这么一句道德经里根本没有的假话来糊弄我。你说我冤不冤,我也不说了,还是各位看官平平理吧,反正我是懒得再理他。  我记得道德经里根本没有这句话,只记得老子说过一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老者竟然断章取义,说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还把这说成是道的内容,简直是疯了。岂有此理!  趁今天早上还清醒,我把老者当年告诉我的他的这句话的古怪思想一次抛出,令大家琢磨。记得他是这样告诉我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文只是一个探讨贴,欢迎大家发表看法,多提问题。在道面前,我们都还是个孩子,我和大家一样的迷茫,但我们要鼓起勇气敢于探讨。我只是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不要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为老者的话震惊,也许正如老者所言,2012年老子的话真的会发生大变化,那就让我们做个先知先行者吧;虽然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老者的话不屑一顾,以为是疯言疯语,可是随着他一点点的告诉我的话越多,我开始转变我对他的看法我把老子和老者以及传统的这段话放在一起大家比较:老子原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者的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传统的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三次我去老者家里,是主动去提出我的困惑的。我见了老者就问他.我说:“老师傅,你这种奇怪的读道德经的方法,我发现你为什么总是把一些分开的字放在一起读呀?这有什么作用吗?” 这次老者很慈祥的告诉我说“老子的思想被人为地分割几千年了,是有人故意把他分开,故意迷惑人,现在时代变了,我又把他接起来,这是天意,我告诉你了,五年后你自然会明白的。”我又问他,“你一句什么判断是人为的对老子的话分割了?”他说“是老子告诉我的。”这我当然不相信了。他看我一脸迷茫的样子,就随口说出一段老子的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者说“在这里老子告诉了我万物的变化全在一个【复】字。年轻人,记着,只有反反复复的思考,一切自然会明白。”听到一个复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顿感如醍醐灌顶,这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转变对老者的看法。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细心的人会发现老者这句话其实和我看到的传统的读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同样很令我吃惊。  传统的读法是这样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诉我上边那句话,还告诉了我一句具有颠覆性的话,就是【有无不可相生】。他说“有无是不可相生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有生于无。人要是把有说成无,或者把无说成有,那就是明明在撒谎,正是因为这样,人类道德才沦丧。”我说“可是,道德经明明写着有无相生的呀!”他愤怒的说 “这是个弥天大谎。老子的话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我就问他“那么老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开口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呜呼!这又一次颠覆了我的传统观,我经常读的道德经都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可叫我何以是从?还是交给大家评判好了。  又过些时日,我第四次去找老者,是想和他随便聊聊的。没想到这次我们话谈到投缘时,他帮我解开了一个读道德经最大的困惑。那天他问我,“老子心目中的圣人应该怎么处事?”吃了前几次的亏,这次我不再顺口出言了,我说“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处无为之事什么意思,是叫人做呢还是不要人做?你给我解释解释好吗?”他说“现在给你解释也没有用,还是你没放下那本经书。我还是老样子,先告诉你一句话,你回家自己琢磨更好。”接下来老者就说他的观点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是这句话又让我迷糊了几十天。但后来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到我醒悟了以后,我还把这句话用我的企业的管理上,我的收效明显改观了不少,有时真的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者告诉我这么多话,就这句话我感觉我是理解了。也是不枉我这几年的迷迷醒醒吧。在此,我代表读到这个故事的所有的朋友向这位“疯癫”的老者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者的话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读到的传统经书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的话同样大家自己比较看到这么多人关注,而且对老者之言持赞叹的还不少,看来这世道真的是疯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真的是比我聪明一万倍。说实在的,我这人一向顽固,打骨子里一开始我是很看不起老者的,可以说是很长时间我都是不能接受他的观点,我很想从我已有的知识里去寻找辩驳老者的突破口,可是我挖空心思的想,也没有做到,一直为此纠结了三年。今讲这个故事,原打算希望集结大家的智慧,合力辩驳老者,没想到大家倒是对老者赞叹一片。看来天不由人呀。正应了老者的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都是天意吧。是不是也如老者说的,2012年老子的话真的要发生大改变了吗?  第五次我们相见,是在我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这次我记忆最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记得那是我们第一次谈话后的第二年的冬天,天下着大雪,我独自一人坐在我的办公室,当时公司正在上一个项目,我正为资金紧张而发愁,远远地就看见雪地上一个满身白雪的人正从院子里朝我办公室走来,近了一看是老者,我诧异万分,赶紧推门去迎接。“我来看看你。”一见面他就说。  待坐定,老者看看我,我当时真的是诧异的不知如何开口。因为老者自我们相识以来从没到过我厂。简单聊几句后,老者直入正题,说:“我今天正好路过这里,顺路看看你。你什么也不要说了,知道你现在正在扩大规模,我想再送给你一段话,会对你有用的。”我知道老者的脾气,什么也不要问他,每次只管听就是了,反正他不会害我。下面是他那天说的话,当时真可以说是五雷轰顶。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 乎天门开阖能,为雌! 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天呀,又是我闻所未闻的一段话。闲聊了一会,老者走了。这段话原文我当时没记住,他走后我赶紧拿出道德经,查找原文一看,那叫一个震惊呀!晕了N次...原文是这样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后来我自己横横心,管他“乎”是虚词还是通假字,我是硬着头皮以“呼吸什么什么能量,就能怎么怎么样”的意思勉强自己去理解老者的话。不过还真的管用。后来不到半年,我把自己当时又上马的那个项目给砍了,因为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严重拖累了我的专项业务,使我企业脱离了良好的经营轨道。这正应验了老者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上第二个项目本想盈利更多,结果拖累了主业,看来还是我这个当家人心太贪所致。自认倒霉吧。事实证明,好在我及时砍掉了第二个项目,一门心思的经营我的专项,企业很快又步入了正规。现在想想都害怕,玄哪!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做事必须专心,因为心虽然大,但每一件事都在心里占据一个相应的位置,事与心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事情。以前我只知道外国的科学家都很了不起,个个都是专家,自从那次以后我才从老者的话语里体会到,原来2500年前的老子就向我们提出专业之重要的呼唤,可惜没人能懂!呜呼哀哉!  接下来这一次我与老者的见面和交谈,有点意思,说白了简直是太可笑了。这是一次在市面上的一次偶然巧遇。那天,太阳特别好,我开车走在大街上,偶然发现一个身影,仔细一看却是老者,我赶紧给他打喇叭,让他上了我的车。上车时只见他把一个东西先放在我的车上,我仔细一看,是太上老君像。后来在车上他告诉我,那天是专门出门请老君像的。还告诉我说他刚刚从道德经里一句话,是说明“万事万物都是像的化身,就是像掌控一切。”我一听又有新词了,赶紧问“说来听听,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他就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一句下面的话:“不治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听了以后我差一点没有笑出来,我以为这次是什么好东东呢,原来他把“象帝之先”的“先”字给扔掉了。他说,你还先不要笑,这可是他刚刚体会到的,还说这一点上就连他自己也迷了几十年。我晕,这次令我吃惊的倒不是他告诉我这句话,而是第一次听说他也会为一个问题迷惑几十年,这次对我来说很搞笑。  这一次我们的谈话就像是他在和我探讨问题。他先问我“我想听听你对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理解。”我就把老子关于天之道和人之道的那一章背出来然后先谈了我的看法。“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是道德经的原文。  我是这样解释的。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这样做,反而越是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道的创造总是利于万物,而不是去伤害它们。开悟的道者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去与人相争。  老者听了以后好久没有说话,脸色有点铁青,么非他不满意我的解释吗?良久,老者长叹一声,说“看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真的是太固执了。还得三年呀。”看样子老者是真的不满意我的说辞。我们这个打着替天行道的说辞他还不满意,我也郁闷了。我说:“老人家,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还是说说你的看法吧。接下来他说的这番话令我陷入了沉思中。   老者说“小伙子,你说的大部分都对,就是在天之道和人之道这一点上,你还没有领会到位。”顿了顿,他接着说“我的理解是老子的用意并非是这样,而是告诉人们,天之道是钢强之道,天是容不得一切多余的事物,天会毫不留情的去损毁有余,同时天也包容一切不足的事物,天会给一切不足的事物保留发展的空间;而人之道则是柔弱之道,人需要不断的减损自身的不足,把不足转化为有余奉献给大家,而能够创造有余来奉献大家的是那些亲近道并去探索道的人。天和人是道的两股力量,人在消耗不足而天在补给不足,同时人又在制造有余而天又在销毁有余,天和人两股角色各行其道,四股力量相互协和,以维护一个共同的道的永恒。人如果一味的褒扬天之道,那是意识进入了误区,人如果不断的诋毁人之道更是进入了误区的意识。人类提倡替天行道是千古错误的认识,人类本该大行人之道,人天各行其道才是正道,才能真正达到“天·道·人”三者的合一。”我已是哑口无言。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透漏给大家一些比较好理解的谈话。这次不记得是第几次见面的谈话了,老者向我透露了他关于老子对美丑善恶的看法的话,同样极大地震撼了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这里令我吃惊的是老者把道德经第一章里最后一句话“众妙之门”放在了这段话的首句,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句话同样雷人吧。但这段话的意思那天老者并没有吝啬,给我解释了一点点,这里我也说给大家好了。   老者说,这句话里要领会两个关键的字“矣”和“已”,他解释说,“矣”是“了”的意思,表示完成时态;“已”是后来,过了一些时间的意思,已故就是后来明白以后。总之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奥妙之门是天下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家的行为是美还是恶,行动结束了大家立刻就会知道,而大家的行为是善还是不善,是要等到行为结束后后来大家醒悟了才知道的。简单地说,就是说明一个“美丑易辨,善恶难识”的道理吧。虽然我对他的这个断句还持保留态度,但是这一段话我很听得进去,真是说到我的心窝子里了。不管那么多这一点上我是佩服他老人家的。  下面这次谈话的内容,更雷人,可以说是颠覆我对于传统观点看法的一次谈话,这里提醒大家做好被雷的准备然后再往下看。不过我当时的感觉是,虽然很雷人,可是很令人兴奋。这句话仿佛解开了套在我头脑里的一把无形的枷锁。那天老者问我,你还记得老子的三宝吗?这个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我也是按照太上老君的三宝做事的,还能忘了。我顺口就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说“我给你纠正一下,你自己比较吧,哪个好用用哪个。”一听要纠正,我立马来了精神,心想他这次不会再来个雷人的话出来吧。果不其然,看来每次老者都是不雷人的话他不说。诸君听好了,下面就是他的雷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还告诉我说,老子这三宝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第三宝。看来雷人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有心人慢慢体会吧。  还有一次的谈话,我要感谢老者,他的信息对我重新认识老子的一句名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最喜欢的老子的一句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前只是喜欢的不得了,但领会的并不深刻。这次在老者的指点下我醒悟了,感谢老者下面的话: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各位会问我,这你为何要感谢老者呀,这是老子的原话嘛。可能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句话和我们传统的话有个地方发生了变化。请看传统的话: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者变化的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传统的说教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次我没有惊奇的原因是,老者的话使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句外国名言;“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论。”以及“过犹不及”的道理。“正正”的意思说明了“正虽然是好的,但正之再正就未必是好事。” 这也正好揭示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论断。我不说了,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琢磨吧。  在这里我向大家先透露一点老者教我如何体会他的话的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免得大家抱怨老者只指点我,不指点你们,显得我小家子气,在此声明,本人并不吝啬,只是过于愚钝,很多地方搞不明白,还指望和大家共同学习呢,呵呵。下面这是一次老者教我如何理解他这些火星话的一个例子,大家请看。老者说“小伙子,对于'圣人处无'这四个字,你可能不理解吧,那么你试着和老子说过的另外一句没有争议的话放在一起来体会,也许你就会明白些什么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这句话没有什么争议,这里老子说的是'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那么未有和未乱是不是都是尚未发生呢?这是不是就是'无’呢?”慢慢的我就逐渐领会一些了。虽然到现在还不是全明白。但我不着急,这不离2012年12月*日还有两年来吗,会明白的。呵呵。  上边随便聊了聊,我说过这次上网会告诉大家一些非常震惊的话,我现在就开始兑现我的诺言,要不憋在心里边那叫一个慌呀,真闹心。不过我真诚的奉劝大家要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下面开始吧。这也是在我和老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者才告诉我的。那一次我又去了老者家,正好遇见他端坐在太上老君神像前,两目微闭,默默无言,神色非常肃穆。这时我已经称他为师傅了。我看到师傅这个表情,预感到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就悄无声息的坐在他身边。不出所料。良久,师傅向我透露了一个惊天的大秘。他告诉我老子道德经里有一章话必须得告诉我,让我记住。我什么也没问,就说“你说吧师傅。”他说”我把下面这一章念给你听。”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我细心的注意到,师傅在念这一章时,有个地方明显与常规读法不一样,就是“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这一句里,【无】这个字他老人家发的是四声,音调非常重,而且还和狎·厌这两个字中间有个明显的停顿,通常我自己念这个字发的是二声。无狎·无厌是连读的。  我心里打个登,这里明显能听出不同的意思。念完后,师傅就开始解释,待他解释完,果然令我吓得是一身冷汗。My gad!我终于知了·道!!!!他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人不畏惧于天道的威力,那么天道就会把更大的威慑降临人间。让人间万物皆无,像人戏弄狗一样毁灭人类赖以居住的场所,让人间众生皆无,像厌恶了人类一样毁灭众生的生命。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人不要去遭到天道的厌恶,这样天道才不会去厌恶人类。因此圣人自己知晓如何去和天道和睦相处的道理,而不忍见到人类自身被天道灭亡的恶果。自己知道爱惜人间的人类而不会去把人道凌驾于天道的显贵之上。所以人要有所取有所舍。”  家晚上好,我看了大家的回复,对大家的回复不胜感激,不管你持什么态度,我现在暂不回复,因为我前边说过,我要把这个故事讲完,才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大家看完整个故事以后,你心中的疑问自然会揭开。好了,开始吧。  因为从第五次就是老者和我在我公司见面之后的一些故事,我已经打乱了次序提前透露了一些,这些可能会干扰了你分享这个故事的快乐心情。现在我还回到以前见面的次序上来。请你也把思绪调整回去。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现在应该是第六次的见面了。这一次的谈话老者为我揭开了是'道生一’还是'道,生一一’的困惑。想必大家也会从中醒悟。老者说“道生一”的思维是一种束缚人类思想的一种思维,很容易使人陷入“唯我独尊的王者思想”,是一种独裁式的思维,好像天下就生这单个“一”,很容易使人钻入牛角尖,陷进死胡同;是一种片面的,偏执的思想。而“道,生一一”的思维是一种宽容性的开拓试思维,给人的直观感觉是道生了一个又一个无数的“一”,而这每一个一又是不同的,万物中的每一物对应一个一。还举出了下面这段话给我解释。“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璐璐如玉,珞珞如石。”老者解释说“这里天地神谷万物侯王各得一道,分别是一天道,一地道。一神道,一谷道,一物道,一王道。这从现在的角度讲就是老子的民主的思想”我不知道老者这些话对不对,但是很有新意。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几年前的贴,写这贴的贴主我与他论过道德经,终究是经验成就道德经,道德经成就观念  
  可以说此文章用的是阴阳论道德  
22:51:00  几年前的贴,写这贴的贴主我与他论过道德经,终究是经验成就道德经,道德经成就观念  -----------------------------  请问,老者是不是写这贴的贴主假托的?其实就是贴主自己的思考?
  古书古文很多都没有明确的句读断句,所谓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很多都是后人自己的研究心得,是否真与原始作者相应,天知道。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切都不过是参考,我们自己的智慧觉证才是关键的。
  回复第3楼(作者:@zhxulin 于
23:19)   @a楼
22:51:00   几年前的贴,写这贴的贴…… ==========不是假托的,但大部分都是贴主的思维!  
  可以说继承了老者一部分思维,但老者是老者是老者,贴主是贴主!  
  看来“道”会越来越玄。
  请问,如果道教的根本经典道德经的断句问题没有定论,那么依赖此经而建立的道教修证体系可靠吗???  请问现在的道德经版本那个比较可靠???
  乱七八糟的帖子,骗我进来
  道德经精华在前几句,后来的是围绕着前几句做进一步说明。个人关点供参考
  回复第9楼(作者:@不滞不离 于
20:58)   请问,如果道教的根本经典道德经的断句问题没有定论,那么依赖此经而建立的道教修证体系可靠吗??? …… ==========可靠不可靠我想都在于我们怎么读,存在必有其价值,我们何不按自己适合那版就读那版,等读出自己想要的再换个读,继续吸取自己所需的这不好吗?  
  @不滞不离 道,生一一,对。
  先马克,初读了一下,挺有感觉,但还没有领悟。
  期待楼主继续更新!谢谢楼主的倾力奉献!
  刘明!一背后插!
  期待继续
  老者解释的是对的,以前一直对有无相生这句话存有疑惑,有变成了无这不是灭了么?不符合物质不灭定律,也不符合佛法说的不生不灭。有无的确是不应该相生的。
  佯跳慰惦尉蚁输美v332顶楼主。减肥不要错过。  
  回复第22楼(作者:@找不到用处 于
16:55)   老者解释的是对的,以前一直对有无相生这句话存有疑惑,有变成了无这不是灭了么?不符合物质不灭定律,…… ==========这得分情况看吧,有无相生前题得有反面,也就是反者道之动,从相生方面确实不可能是无生有,只能是大有,生有无,然后有无相生!有与无老子讲同出而异名!“同出”说明有无是同出的,我们不确定谁生谁,只能说明在有与无之前还有一个包含有与无的东西,道教叫它太极!太极是存在的所以可以说是有!反之可为无!原归正转,无生有,可以说是正确的,从反者道之动来看,打个比方空间我叫无,物质我叫有,没有空间物质也就不存在,没有物质空间也不可能存在!(这只是比方,因为空间是存在的,但物质也存在!)当然还可以引伸出去,我就不举了!只要明白老子的反道之动你就明白有无相生!  
  看错了!你说的是有生无啊!这也简单,从有就必有无,现在有电脑古代没有,有衬托出无,为有,有的存在,我们是不能知道无的,就像一杯水,当我们喝完水时,会知道水喝完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知道杯子里有水,最后就通过比较发现杯子里没水了!是从反者道之动看的,如果超出人的认识,就没法或得经验,就没法研究,别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我们先从变象入手,道德经本身太抽象了,它也是从表象到抽象的!如果你是天才你可以去挑战自己思想极限吧!  
22:13:00  看错了!你说的是有生无啊!这也简单,从有就必有无,现在有电脑古代没有,有衬托出无,为有,有的存在,我们是不能知道无的,就像一杯水,当我们喝完水时,会知道水喝完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知道杯子里有水,最后就通过比较发现杯子里没水了!是从反者道之动看的,如果超出人的认识,就没法或得经验,就没法研究,别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我们先从变象入手,道德经本身太抽象了,它也是从表象到抽象的!如果你是天才你可以去......  -----------------------------  有无不相生是从根本上说的,电脑以前没有现在有,不能说明无生有,组成电脑的物质在无数年前就存在。就算是宇宙都是已经存在的物质组合而成的。
  回复第29楼(作者:@找不到用处 于
15:04)   @a楼
22:13:00   看错了!你说的是有生…… ==========头疼的问题!我们就说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吧!我是以双向双思维思考的,双向就是两个方面双思维也就是两种看法,简单说就是一个问题两方面看,一个方面有两种看法,双思维就是四种看法,以一反一正为一面。双思维建立在两方面的基础角度上,两方面原基础是以有与无为基础的也就是阴阳观,在阴阳观基础上建立“同出而异名”观也就是太极观!在太极观之上建立双思维观,也就是有无必有,有!从这摆脱了双向单思维!单思维观建立在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论点!双思维观的动力也是以反者道之动论述的!双向论述亦然!弱者道之用也是我的双向双思维观的基础论点!同出而异名,与太极,阴阳的关系是,太极包含阴阳,同包含有无,因为谁也说不出谁生谁!从太极“出”就是阴阳,从同“出”就是有与无!异名阴与阳,无与有!用那老者话说,双线生,一一,二二,三三,阴阳,阴阳,阴阳!太极生两仪!其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没错的,一就是太极,二也是太极,三亦是太极!看你生不生两仪了!恩!请你也说下你思维方式!  
20:38:00  回复第29楼(作者:
@找不到用处
22:13:00   看错了!你说的是有生…… ==========头疼的问题!我们就说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吧!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面看好像有理,从深一点层次看又是无理。  万物皆有道在其中,如果三生万物,那万物岂不都有三了。  而阴阳变化只是使物质的外相改变。怎么会生三出来呢?阴阳根本不可能生出什么东西出来。  二也非一所生,一中本来就有二。怎么可能是生二的呢?  如果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究竟是什么,有说是三才,天地人,人只是万物之一,怎么可能生万物,排除人的可能,那么三是什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明白了。事实也应该是如此。
20:38:00  回复第29楼(作者:
@找不到用处
22:13:00   看错了!你说的是有生…… ==========头疼的问题!我们就说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吧!  我没有你这样的思维方式,只是学习和观察中尽量不带偏见,不带主观意想。随时抛除任何固定的思维模式。
  道可=对=事物是相对的  道非=对=事物不是绝对的  常道=对=以上两话都是绝对的  道=对  非道=错=事物是绝对的/事物不是相对的  事物本身无"对""错"  事物的对错必须建立在一定条件(标准)之上  一个没有标准的人群,根本就不是一个社会.社会必须有标准的.  标准就是法则.最高成文标准即系宪法.不成文标准就是道德.  没有宪法的社会根本就不是社会.  根椐成文宪法的内容就是可确认社会的性质.  社会的分类可以是一个人独裁的社会,可以是一个组织裁定的社会,可以是二个组织裁定的社会,可以是三个组织裁定的社会  可以是多个组织裁定的社会.  
  回复第32楼(作者:@找不到用处 于
21:29)   @a楼
20:38:00   回复第29楼(作者:…… ==========按你的说法不如直接道生万物不更好?何必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从这看出这都是道生的,二不是三的母亲!二的母亲是道!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繁衍的,两种看法,弟一个是直接生,第二是生出来一个然后让它们自生!我不否认老者的看法但老者中缺了自生的繁衍能力,生三三,生两仪而不演四象!  
12:27:00  回复第32楼(作者:
@找不到用处
20:38:00   回复第29楼(作者:…… ==========按你的说法不如直接道生万物不更好?何必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从这看出这都是道生的,二不是三的母亲!二的母亲是道!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繁衍的,两种看法,弟一个是直接生,第二是生出来一个然后让它们自生!我不否认老者的看法但老者中缺了自生的繁衍能力,生三......  -----------------------------  没有什么自生,所谓自生出来的事物,都是需要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一直就存在。自生只是物质精神的变化组合罢了。
  回复第37楼(作者:@找不到用处 于
15:59)   @a楼
12:27:00   回复第32楼(作者:…… ==========哦,你坚持的是有为第一性原则吧,本来就有是永恒存在的,那我想问永恒存在的是怎么来的?被创的?还是自己存在的?那自己又何来?不想说下去了,如果世界是上帝创的,那上帝又怎么来的!这样就得了个结果创造与被创造,创造是有,被创造是无,谁能说清呢,在这层面上我是创造者,往深层面想我亦是被创者!从这老子谈到了同出而异名!从本质上讲无生不了有,有生不了无!只有“有”“无”一体才能谈生!至于有生无,不过是说明有亦是无的另一面!  
  啊贴真难回!留下你Q我两扯扯!  
  我在网上也遇到过有人给我讲一般对道德经的读法有问题,他对道德经的读法和这位老人一样,难道我遇到大神了?  
17:56:00  回复第37楼(作者:
@找不到用处
12:27:00   回复第32楼(作者:…… ==========哦,你坚持的是有为第一性原则吧,  -----------------------------  没有所谓的永恒存在,道无始无终,非有非无,时间只是人的观念,世界也不是上帝所造,比方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世界,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已身体的上帝,但这个身不是我们造的,也不是父母造的,组成身体的物质一直就存在,精神也存在。父母繁殖的作用就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组合的工具,组合起来就成了人。物质组合总是会对应精神组合,强大的精神组合如上帝,必然就会产生强大的物质组合,如我们的生存的世界,就是说我们生存的世界有一个强大的精神组合,但世界不是并不是这个精神所造。无论怎样组合必然会符合道的原则,在道的规范内运行。我们人是道所生,一粒尘土也是道所生,强大的上帝和我们生存的世界也是道所生。
17:59:00  啊贴真难回!留下你Q我两扯扯!  -----------------------------  我不聊QQ的。
  回复第41楼(作者:@找不到用处 于
11:53)  @a楼
17:56:00  回复第37楼(作者:……  ==========道所生?那你知道道是怎么生的吗?众妙之没门你知道说的是什么吗?道的生化是从众妙之门而来的,众妙之门就是老子说言的,恒五,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玄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在于同出而异名!既然有生那么也会有无生!无生何以有生?既然有生何以无生?是以道之所生为”众妙”!  
  补充下贴主曾发过的东西!
  层,层;  清清,静静;  黑是黑,白是白;  天地万物,各表一性。  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  一道一名一字,万物千样百形;  千变万化皆一道,奈何一物常无穷;  混混沌沌朦朦胧胧,分分和和死死生生;  物物归其层浑然天成,事事守其宗欲看分明。  浑然天成杂物难辨清,欲看分明多事心不宁;  糊糊涂涂当清则清,马马虎虎欲醒不能;  物杂权当一物用,事多守一来权衡;  物可物非物恒,事是事非事明;  末未本一木,欲穷不如中;  人鬼神仙,皆自成形;  善亦善,恶亦恶;  分分,明明;  卷,卷;  终
  家好,这个故事终于讲完了,我保证这是大家第一次听到的故事,为了不使大家的情绪失控,我在后边的叙述中有意使他简单化,因为我不得不善意的去隐瞒一些细节了,特此声明,望大家见谅。正是所谓的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言不忠。现在还不是透露一些关键问题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不要迷恋老者,老者只是未来的传说;不要指责我,我只是个传话者。   如果因为这个故事感动了你,希望你常来做客;如果因为这个故事启发了你,希望你常去思索;如果因为这个故事打扰了你,希望你一笑而过!   世人原本就是这样,正如老子所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告诉大家,老者所用的分析方法正是易经的理论,这是他亲口告诉我的,还曾经给我展示了他的易经图。但绝对不是我们所谓的周易。虽然周易是易经,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大易经,分别是连三易(也称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老者展示给我看的易经图,他称之为天书,还自称就是早已迷失的最早的易经-----连三易。至于是不是他说的就是连三易,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刚开始一点看不明白,经他那么一说,我感觉他说的还有点道理,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这个天书给我的感觉是,说复杂是复杂的不得了,说简单又简单的不得了,可以说是大到含天,小到包点。其实他说的天书,那可真正是称得起天书,上边一个字也没有,全是点点圈圈和横横线线,咋一看,密密麻麻,经指点,规律顿显。老者还告诉我,他领会的老子道德经正是他的天书的说明书。这一点,我是不相信的。不过还是看出了点门道。
  告诉大家,你是没有看到他所谓的天书(我称之为天图),假如你看到了,你也会慢慢的领会到他的断句的原理之明了。因为从他的天书里,一眼就能看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规律”,而且那张天图整个一个“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感觉。很明显的,三岁孩子都看得到,不用费死的劲从周易中总结半天,最后还要怀疑自己的结果是不是这样。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我绝对不欺骗大家这张图的存在的真实性,我是亲眼见到了的。同时声明,请大家原谅我的吝啬,我是轻易不会把这张图拿给你看的。 但我想人可知天道,所以能调节自身长短以行人道。这话说得很有分量。人是应该依道而随时调节自身的长短。这话开拓了想就是同时要调整自身所处状况的难易,高下,长短,音声,前后,恒。而调节的方法,不外乎是把有无得比例加以调整。正如老者的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圣人处无。这个心态要建立在一个人所处外界的难易,高下,长短,音声,前后,这些对立面自身都是恒定的,自身不可能相互转化外,是靠外力去推动它的转化,而这一点,只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理论成立才能理解其玄妙。 依据老子【道者反之动】的原理,拜物者得到他应得的反面欲望-----就是欲望的不满足,思想混乱,糊糊涂涂,混混噩噩;拜欲者得到它的反面物质-----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精神的无比空虚;拜道者的到他的反面还是道------就是从欲道到物道,再从物道到欲道,看物不是物是心灵欲望的满足,看欲不是欲是创造物质的享受。谨以此拙见混淆视听。探讨有风险,切勿上当。这几天本是小恙在脚,脚上长一鸡眼,略治,已快好了,可能好了以后就不能这样悠闲的上网了。我脚上有点痛苦不怕,可怕的是我心里一直痛苦,要不要把下面的故事告诉大家。我犹豫的很,愚昧呀!告诉大家吧,有违老者的再三叮咛,不告诉大家吧,折磨的我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这叫一个闹心呀。因为这个故事老者反复交代过,这关乎到国家命运,民族安危,本应该是说给那些治国的人听的,不关乎我们P民的事。他透漏给我,说不到万不得已,不可道破。这可叫我怎么办呢?是说还是不说?为了不再折磨我,请你现在就向我保证,你永远不做危害国家安危和有损民族大义的事,我就说了。你保证你在心里已经发过誓言了,那你就接着往下看吧。这一次老者深沉的对我说“小伙子,你敢保证不把我说的话告诉别人吗?”我说“我可以保证。”老者说,“那你把下面这段话记到你的心里去,照此话做事,可永保你太平。”我肃然起敬。下面是老者的话;国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于其食,美于其服;安于其居,乐于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诸君读到这里可能会迷惑,是我开悟了吗?不是。是我吃错药了吗?也不是。那我为什么要誓死永记,谨以此心报答老者呢?我说说我的感受。我不懂很多的大道理,但我知道知恩图报,我要感谢老者,是他让我第一次看到这么一段我从没看到的话。我经常看到的都是这样一段话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怎么会是他说的呢?  国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于其食,美于其服;安于其居,乐于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里老者把“小国寡民”的小弄丢了,这还了的,他把小放到哪里了?下面我将为你揭晓一个天大的秘密。过了几天,我问老者这个问题,我说“老人家,小国寡民,可以不要小,那么你把小弄丢了?”他笑笑说,“没有呀。”现在我再给你揭开一个天大的秘密,说是天大,这里指的是它真的是指的天的大秘密。”接着老者又说“记着这么一句话吧,会对你永远都有帮助的。”下边这句这就是老者说的永远可以帮助我的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小。”
  我的天呀,他居然把“小国寡民”的“小”放到这里了,还用来指责天道。这不是反了天吗?我吓得是胆战心惊。我的娘呀!这可不敢和别人说,这说了是要遭天谴的吧。就这样战战兢兢了几天,我什么事也做不成,也不愿做。我把这个老东西告诉我的话反反复复的想。我是想来想去,想去想来,有一天我是灵感一到,立马知晓。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呀。这不答案就在眼前吗,苍天真是不近人情,每一个小小的事情,苍天都要把它藏得密密实实,有意不让人知道。可是人就是奇怪,天越不要人知道,人偏偏想去知道。可是世间万事万物又不是那么好得到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头来知道的只是小小的一点。这不是天有意和人对着干嘛。恍然之间,我想起了老者以前问我的那段“天之道和人之道”的话。我赶紧去找我的笔记本,看到我当时的记录是这样的;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同时看到的还有老者的解释的话,前面我已经透露给了大家,自己可以找到)  看到这一段,我真的是有点欣喜若狂了,老者呀老者,我算服了你。你是怎么知道的?更让我喜极而泣的是,我这一章笔记里还同时记者这么一段话: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wu四声)狎其所居,无(wu四声)厌其所生。夫唯不厌, 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 自 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下边还记着老者的怪异解释,这段话我前边也透露过,大家可以查)我真的吓傻了,苦思良久,终于明白了,天不可欺呀,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看来人与天和睦相处是多么的迫在眉睫吧。 故事的大概前边也透露完了,这次该告诉的也基本上说完了,为了对得起老者,也为了对得起我的良心,我敢保证,我和老者的谈话,我我能想起的都交代了,绝无保留,就在我战战兢兢讲完上边这个故事以后,我是一点也没有隐瞒。我知道,我们党的政策一向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我这个P民胆小怕事,八辈祖宗都向来做事谨慎,为人唯唯诺诺,我可是谁也没有招惹,谁也没有得罪,请大家不要骂我,更不要骂我祖宗八辈。我代表我八辈祖宗感谢你,感谢大家,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国家,感谢,感谢.....我!好!最后我还有一句话:我代表看到这个故事的所有的好人感谢这位老者!感谢!感谢!这才是发自我内心的一句话。完了,这下是真的完了。还有,我这里又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同时又想起了老者的一句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个故事虽然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不过我在讲述的时候有所瑞色。其实这里我们感谢老者的同时,真正应该感谢的是那位2500年前的老子。我在这里只是他们的传话者,大家就不用感谢了吧。特声明知识产权属于老者和老子,大家注意保护。谢谢大家,同时欢迎转载。 国、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于其食,美于其服;安于其居,乐于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国、寡、民”作为这段话的开始,我想是把国家,国主,国民三者作为这段话的总体的述说对象,相当于一个句子的主语,下边总体论述。大家看看就知道了。“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指的是国家,一个国家要有先进的御敌的武器,保卫自己的国家,但不要轻易使用,以免劳民伤财。“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指的是国主,一个真正为民的国主要懂得体恤民情,不要穷兵黩武。要让自己的国民充分团结,给自己的国民定下做事的准绳,给以充分的自由,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甘于其食,美于其服;安于其居,乐于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里说的是国民,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安居乐业,知道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局,要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努力做好属于自己本职工作的那一份事情,努力创造快乐的财富,一辈子不发愁吃和穿。以达到国富民强。这个可以探讨。
  大家要用心体会老子的每一句话,字字如珠玑呀!老子名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谨以此让我们共勉!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这是道德经里相连的三章,这里提到了几个【不】,不重,不害,不厌,不争,不肖,不武,不怒,不与等等。这些都是【不】的具体的内涵的拓宽,也是老子提倡的有道者首先应该重视的内容,并要求有道者先于别人去身体力行的好行为。而这个与老子提倡的【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则自相矛盾。试想一下“不重,不害,不厌,不争,不肖,不武,不怒,不与等等”,如果有道者不去先行,那么天下什么时候才能有道呢?我的理解是【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并非老子提倡的第三宝。那么第三宝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不】。就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前两个宝都是很简练的一个字,唯独第三个宝是很长的一句话,而且放在这三段里又很矛盾,可见第三个宝不应该是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是【不】。不这个字是老子道德经里一个反复被诉说的关键字,大家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只有这个【不】字才有可能作为老子的第三个宝贝。这样悟道之人,才可以做到使良好的道德【不舍不弃】,使卑鄙的道德【不恃不有】,和老子一样持有慈,俭,不,这三个宝贝,敢为天下先,畅行天地间。有道之人敢为天下先,才能引领迷人奔向大道,唯如此,大道才能重现人间。
  《老子》79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小。  【释义】用大道调和大怨往往还会遗留剰馀的小怨,把剩余的小怨报之以德,相互安然了就可以得到善果。所以圣人手执公认的契约,但不会有意去责难於人。有道德的人遵照契约做事,无道德的人彻毁契约妄为。天道是不讲亲情的,常常给予善人的结果是很微小的。(人在天面前实在是天渺小了,人不努力追求道 实在是不行呀。)  老子72章说的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人民如果不敬畏天道的威严,就会招致天道严历的惩罚。天道就会用最可怕的后果“无”来狎弄大道给天下人创生的家园,用最可怕的后果“无”来厌弃大道自己创生的生灵。(人的生命和人类居住的家园都是大道创生,人以人道来享用,天以天道来毁灭。)这里的【无】等同于“毁灭一切”“使万物回到天地之始荒芜的状态。”看一看“512”大地震,想一想饥荒年代,再想一想老子这几句警告世人的话,是多么的现实吧。基督教信奉一个上帝,大家顺乎上帝的意志做事,中国的大道,却没有得到国人的信奉,以至于人以自己的小聪明在玩弄大道,而大道派遣天道反过来也像人玩狗一样在【狎弄】人类,我们还用一个可笑的谎言来欺骗自己【天道从来不会狎弄人,不会厌恶人】,多么可怕呀。这里人们是掩盖了老子的真正用意【则大威至】,不畏惧大道的威严,那么天道更大的威胁就要降临祸头了,2500年前老子的警告,没有人读得懂,不是老子的悲哀,是后人的天大的不幸。《老子》 79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小。  【释义】用大道调和大怨往往还会遗留剰馀的小怨,把剩余的小怨报之以德,相互安然了就可以得到善果。所以圣人手执公认的契约,但不会有意去责难於人。有道德的人遵照契约做事,无道德的人彻毁契约妄为。天道是不讲亲情的,常常给与善人的结果是很微小的。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释义】人民如果不敬畏天道的威令,就会招致天道威严的惩罚。天道就会用最可怕的后果“消灭一切”来狎弄大道创生的地球,天道就会用最可怕的后果“消灭一切”来厌弃大道创生的生灵。只是大道不忍心轻易就厌弃她所创造的生灵,给人类赋予人道,所以人类才得以没有遭到天道的报应。因此圣人知道自己不是天道而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天,爱护自己的同时不视自己贵为天;故圣人处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全是依着大道而做事。  《老子》 73章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释义】  勇於敢做敢为则消灭万物,勇於不敢做不敢为才会给万物留下存活的空间。这两者哪一种有利于人哪一种有害于人?老天爷最厌恶什么谁能明白天的道理?所以圣人在这一点上也难以判断呀。老天爷的道是这样的不争执但老天爷永远是常胜将军,不争辩但老天爷永远会一一应验,不打招呼但老天爷永远会悄悄降临,老天爷看似天天舒舒服服的但他早已把他的任务计划好了。老天爷算计的大网是密密麻麻,哪一件事情他也不会疏忽。  (仅供参考)
  后,我将用老子的话与大家共勉;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国人普遍有仇非心理,即对于非的事物的不容忍到仇视,造成了人类恶果丛生而自食其果。人类要净化,应该从仇非心态向容非观念的转变。人类终究会明白任何可以的事物都是从非转变而来。人类应该学会宽容的对待非,善待非,应该给非以转化的空间和时间,人类只要认识到这个道理,非才可以转变为可。这个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是从吃屎的孩子长成大人,五谷都是从禾苗结出果实。这个道理其实老子道德经说的很明白,只是你们不懂。你们错误的把老子的话读成了【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你们错了,老子的话实际是【道可道非,恒道】,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可与非都是永恒的大道所生,人应该宽容的对待可和非,而不要喜可而厌非,相反人类更应该看淡可而重视非,小孩需要大人的呵护才能成长,错误需要人类的宽容才能改正。人们只有重视非的事物,才能控制自己少犯错误,每个人只有自觉的改正自己非,人类才能有更多的可,但可与非都是大道所生,人类不应该只查查于可,而忌讳非的存在。大道生非是在考验万物,大道通过可而生成万物,通过非而灭绝万物。反过来说,万物只有重视非和改正非才能不被大道所灭,重视和改正了非才能留下可,万物才可以生。愿普天下更多的人懂得这个道理。者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  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一章正好对应于道德经里的这一章老子的话:  《老子》 73章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释义】  勇於敢做敢为则消灭万物,勇於不敢做不敢为才会给万物留下存活的空间。这两者哪一种有利于人哪一种有害于人?老天爷最厌恶什么谁能明白天的道理?所以圣人在这一点上也难以判断呀。老天爷的道是这样的不争执但老天爷永远是常胜将军,不争辩但老天爷永远会一一应验,不打招呼但老天爷永远会悄悄降临,老天爷看似天天舒舒服服的但他早已把他的任务计划好了。老天爷算计的大网是密密麻麻,哪一件事情他也不会疏忽。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的。
  老者说:  老子是两个脑子思考,我们是一个脑子想问题.  老子追求的是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  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理解的道是【道可道非,恒道】。  打个比方,道就像我们的地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实实在在能感受到地球的存在,当我们站在地球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脚下的这一面地球的存在,同时却无法看到地球的另一面的样子,但地球的另一面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的,而且也和我们自己脚下的这一面大同小异。  这个比方说明,道同地球一样,我们虽然永远无法同时看清他的全部,但我们可以看清他的一部分,当我们看到他的一面的同时我们无法看到他的另一面,我们看不到他的另一面,不代表另一面不存在。把道可道非看做恒道的两个有机构成,我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国,寡,民;  使有什伯,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释义】  国家,国王,国民,本是自有其道,当分而论之。  要使国家有足以打击敌人的强兵利器,方可自保,  强兵利器是用来打击敌人的,只可器重不可乱用,  要使国民看重死亡的利害,而不可轻易背道离德;  虽然国王可有华丽的舟车,不要动不动就去乘坐,  虽然国王手中有甲有兵,不要值不值就陈兵对武;  要使国民重新上下团结,国家当立准绳以备民用,  民自有其道,会使老百姓自己的日子吃的越来越甜,  穿的越来越美,住的越来越安然,习俗越来越美好。  比邻的国家相互遥望,一国之内鸡犬相闻一片祥和,  老百姓活到老了死了,也相安无事不发生矛盾纠纷。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句话是错误的。  老者的观点是【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道需要团结,道需要共识!”  这是国人呼声,正是老子道德经里【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现代白话呀,可惜世世代代人们把老子的话只当作耳边风,并错误的理解老子的心愿是叫人们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这样一个蠢不可及的原始状态,可悲可叹。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意思是老子呼吁“使人民重新团结起来,全社会要立下准绳使大家依绳做事”这里的绳就是“共识”,复结就是“团结”。不是老子的道德经不好,是传统的解读有太多错误的地方。国家要兴旺,就必须重新解读道德经。欢迎大家就此问题探讨。道德经里有一句话“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不知大家怎么理解。我的理解是,一个人能够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才是最好的;一个人不能够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那么这个人思想上就有毛病了。一个人只有打心眼里厌恶自身的毛病,这个人才能够痛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毛病,他才不会再犯这个毛病。呵呵,说的不好,还是大家自己体会吧。下面这个是老者展示给我的一个图表,这个并不是前面我提到他说的连三易,我不知道是什么,还是公开了把权力交给诸位,大家来说说吧。  (0) 【道】
0  (1) 【一一】 0,1  (2) 【二二】 00,01,10,11  (3) 【三三】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4) 【四四】 10,01,,  10,01,  (5) 【五五】 ,,,,  ,,,  ,,,,  ,,,  (6) 【六六】 001,011,101,111,  001,011,101,111  001,011,101,111,  001,011,101,111  001,011,101,111,  001,011,101,111  001,011,101,111,  001,011,101,111  (万) 【万物万物】。。。。。。。。。。。。。。。。。
  倒着看,反着想"这个是读懂老子思想的要领。也是老子道德经的中心思想。  老者说,老子“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话,是教人永远记着自己和大道比是多么的愚蠢,实际上是教人日日夜夜亲近大道,探索它,体会它,大道自然会把智慧给他。其实老子的本意是不反对智慧的,相反是希望大家都有智慧,都得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再例如,老子叫大家“软弱”,实际上是希望大家从弱小做起学会坚强。  老者版的《老子》有一段很精彩,可以说明这个要害:  “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很能说明问题。仅此而已。  可以仔细体会。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做"一阴一阳谓之道".在易经里,一阴用两虚横表示,一阳用一实横表示。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怎么运行?按照自己本来的方式去运行、去自我实现,这就是道。老子在道德经里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看到的版本里都标注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接下来的道怎么生一,一怎么生二,二又怎么生的三,三怎么生的万物,老子并没有阐述一个文字,既然老子只字未提,可见后人理解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有勃于易经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观点并非老子的原意,我听老者说是后人断句时的人为错误,有人故意隐瞒了什么,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德经的原句我们可以不改动一个字就断出易经的观点来,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个原则性的常识问题,历代多少年了何以没有一个人来思考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重读道德经,如果不竭力的去探讨老子的原意,任凭一些有勃当初老子原意的思想再传下去,不但害了我们自己,更是害了后代子孙呀,欢迎朋友们就此观点加以探讨。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原意,也是道德经的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有一次和老者交谈,我说“你怎么会把道德经读成这个样子?”老者告诉我,“读书要学会比较,不要单读一本书。”接着他告诉我一个秘密。他说“我是从《黄帝经》里读到的。”并把《黄帝经》拿给我看。天呀,经他一指点,令我大吃一惊。我从来没有读过什么《黄帝经》。我把黄帝经的其中一章说说吧。  《黄帝经》  第二节 道之行象
  一度不变,能适蛲。  鸟得而飞,鱼得而游,兽得而走。  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
  人皆以之,莫知其名,  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  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
  结合这一章黄帝对道的描述【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结合老者的话,对我理解道德经很有帮助。  【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用白话来说就是【‘一’是为道的名号,‘虚’是为道的宿舍,‘无’是为道的元素,‘和’是为道的作用。】,把‘一’‘虚’‘无’‘和’看做道的‘四要素’解释道德经,再结合老者的话,则会读出老者读道德经的新意来。如老者说的道德经第二章:  众妙之门,天下皆知。  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有无,  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  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  而不辞生,而不有为;  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里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等等,“处无”是圣人做事的总原则,这里是抓住了道中“无”这个关键的要素。  老者道德经的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  争不贵,难得之。  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  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  人之治,虚。  其心实,其腹弱;  其志强,其骨常。  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  为也为无,为则无。  这里【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其中“人之治,虚。”是抓住了道中“虚”这个关键要素。  老者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  乎涤除玄览能,无疵!  乎爱国治民能,无为!  乎天门开阖能,为雌!  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这里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是抓住了道中“一”这个关键要素。更有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更是把“一”这个要素讲述的淋漓尽致。  老者道德经中最为关键的一章:  道;  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  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这一章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更是抓住了道中“和”这个关键要素。  抓住这四个关键要素,仔细品味老者解读道德经,诸君会品读出道德经的新意。会启迪心志。  上边有误,改正如下:  道;  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  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这一章中“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更是抓住了道中“和”这个关键要素。  抓住这四个关键要素,仔细品味老者解读道德经,诸君会品读出道德经的新意。会启迪心志。  老者还指点我,要是三生万物,怎么会有“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呢?看来生成万物的只有是“有物混成”的“道”了。我不是太理解,还在思索中。诸君可能会比我理解的透彻吧。我已经很是佩服老者了。
  按照老者告诉我的理论,其实道很简单,是简单的再不能简单了。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再参照“道可道非,恒道。”  就是说,道,生一一,道存在两种状况,一种“可”一种“非”。道永远让可者生,让非者亡。就是说道永远遵循“让可者生成,让非者灭亡”这两个大原则。  再往下就是道生二二,道存在四种状况,“可者生,非者亡;可者不亡,非者不生”四种状况。就是说“可者生成了,非者灭亡了;可者不会被灭亡,非者不会被产生。”这四个原则。  再往下就是“可者生而又生,可者生而不生;非者亡而又亡,非者亡而不亡;可者不亡而亡,可者不亡而生;非者不生而生,非者不生而亡。”知以上道理者,可生成万物万物。不懂以上道理者,非生得万物万物。 就是说  “可以者本该生成而结果生成了,  可以者本该产生而结果没有生成;  非者本该灭亡而结果是灭亡了,  非者本该灭亡而结果是产生了;  可者不应该被灭亡但是被灭亡了从而无法生存下来,  可者不应该被灭亡结果没有被灭亡从而生存下来了;  非者不应该被生成结果没有被灭亡而产生了,  非者不应该被生成结果就是没有生成而被灭亡了。”  万物都逃不出这八类道理。  知以上道理者,方能够生成万物万物。不懂以上道理者,则不能生得万物万物。  大家仔细领会领会。永远遵循两个原则:“让可者生,让非者亡”。  道永远把握两个方向:“让可者生,让非者亡;保护可者不亡,保护非者不生。”  道永远只有两种结果:  主张“让可者生成而结果生成了;让非者灭亡而结果灭亡了;保护可者不应该被灭亡结果没有被灭亡从而生存下来了;坚持非者不应该被生成结果就是没有被生成而被灭亡了;”  反对“可以者本该产生而结果没有生成;非者本该灭亡而结果是产生了;可者不应该被灭亡但是被灭亡了从而无法生存下来;非者不应该被生成结果没有被灭亡而产生了。”  细心人慢慢体会。老者说:  中西方思想的差别在于:  中国人从大道理里去寻找万物;大大咧咧  西方人从万物中去寻找大道理;兢兢业业  结果就成了现在的世道.告诉大家,老者所用的分析方法正是易经的理论,这是他亲口告诉我的,还曾经给我展示了他的易经图。但绝对不是我们所谓的周易。虽然周易是易经,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大易经,分别是连三易(也称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老者展示给我看的易经图,他称之为天书,还自称就是早已迷失的最早的易经-----连三易。至于是不是他说的就是连三易,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刚开始一点看不明白,经他那么一说,我感觉他说的还有点道理,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这个天书给我的感觉是,说复杂是复杂的不得了,说简单又简单的不得了,可以说是大到含天,小到包点。其实他说的天书,那可真正是称得起天书,上边一个字也没有,全是点点圈圈和横横线线,咋一看,密密麻麻,经指点,规律顿显。老者还告诉我,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敢苟同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