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获得唐诗写作背景的第一手资料

【首发试读】王芳老师新书&《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节选
第一训练营快速关注我们
王芳老师新书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节选
知名媒体人,教育人,兴趣培养师。
《第一训练营》创始人,擅长启蒙教育课程,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开启学习的大门,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爱上国学,历史,地理,语言。曾创下国内微课千群89万妈妈同时在线听课记录。
出版图书《最好的方法给孩子》已经突破四十万销量,被家长们称为“妈妈必备手册”。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第二本书《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
润物细无声
作者:王芳
文章选自王芳畅销书《最好的方法读唐诗》
在上一本书《最好的方法给孩子》签售的时候,我最喜欢给大家签的就是这五个字:
润物细无声,这也是我认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五个字。
什么是“润物细无声”,就是说雨水滋润万物是悄悄地来,慢慢地走,在人们酣睡的夜晚就把万物润泽了。同学们,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的,一切都是在悄悄地进行,你今天多看了一个字,多背了一首诗,多读了一篇英文,今晚看不出变化,但是日积月累,你就会发现,学习很简单了。因为知识“滋润”你这棵小苗是无声无息的,慢慢地你茁壮成长了。
其实这篇文章我特别希望同学们推荐给爸爸妈妈读,因为很多父母都比较着急,恨不得让孩子一天之内学会所有的东西,永远在看别人家的孩子,而忘记了自己错过了很多“润物细无声”的机会。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女儿的学习经历。
我女儿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习非常吃力,语文考过不及格。我当时看着那三个字,真的要崩溃了。我从小学习优秀,以为这个东西会遗传,哈哈,结果女儿给我来了个意想不到。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重视她的学习,我觉得满分并不重要,但是考太差代表她并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我给女儿制定了一个战略,学习语文的战略。我的战略就是搞定古诗词和作文,语文就 OK 了,当时八岁的婉儿看着我很迷惑,好像在问我:“这行吗?”
我们开始大量接触古诗词和古文,第一首是《陋室铭》,女儿用一顿饭的时间就背会了。我发现背诵确实可以提高人的自信,自从背会《陋室铭》以后,以前不爱展示的女儿在大家聚会的时候,喜欢展示了,得到的肯定多了,就更加喜欢背诵。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背诵了将近100 首作品,其中不乏《琵琶行》这样的长篇。每次背诵之前我都是拿出一段时间给她讲解各种社会背景,诗人当时的心情,一句一句地分析,然后再开始背诵。同学们一定要记得,背诵的前提是理解,不理解上来就干背,这样的背诵记忆不长久,而且事倍功半。就是你费了很大的劲,收获很小,这个也算是学唐诗的窍门吧。背诵的好处太多了,比如阅读理解提高一大截,注意力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还有自信会大大提升。
第二步,我们开始攻克作文,这个我真的快吐血了,因为不抓不知道,一抓才发现她的基础太差。写一篇 100 多字的小日记,差不多有 80 个字不会写,几乎是写一个字问一个字,我的小心脏啊,太受不了了。我一直提醒自己耐心、耐心,有的时候真的快搂不住火了,昨天刚教的,今天忘得干干净净。那个时候我们用了很多窍门,婉儿的语言表达不错,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就让她先说,然后给她录下来,再听,熟练,心中有数再下笔。半年过去了,她的作文还是那样,基本没什么变化,不断地查字典,不断地问,生字太多。
我当时都开始怀疑自己了,难道是我的方法出了问题?
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一点点地影响她,我坚信“润物细无声” 。
到了婉儿四年级,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她写的作文,吃了一惊,比我想象得好太多了。我很惊诧地问她:“这是你写的?”她骄傲地点点头,说在学校写的。这篇作文得了优加三星,婉儿也很激动,之后她的作文一直在班上比较突出。天哪,我太兴奋了,因为坚持了两年,总算看到收获了。婉儿的阅读理解中英文都不错,“润物细无声”有作用了。
所以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和同学们说,哪个科目不够强大,真的不要放弃,坚持每天学一点,量变到质变,你会发现自己强大了。没有一个本领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
“润物细无声”这么好的语言是谁说的啊,哈哈,是著名的杜甫。
在我的《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的第二册中会大篇幅地讲杜甫,因为他和李白一样,也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被称作是“诗圣”。杜甫比李白小 11 岁,别小看这 11 岁,时代背景就变化很大了,因为李白大部分时间是在盛唐,安史之乱开始的时候,李白已经 50 多岁,大部分人生过去了,而杜甫却赶上了更多的兵荒马乱的年代,所以杜甫更加深沉。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首杜甫的诗《春夜喜雨》,杜甫的诗我很喜欢,大部分诗比较凝重、伤感,不过这首诗不一样,看得出来,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心情不错,下笔轻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春雨。
乃:马上,即,就。
发生:催发植物的生长,使植物萌发生长。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尔雅&释
天》:“春为发生。”
潜:悄悄地、暗暗地。
润物:滋润植物,使植物得到雨水的滋润。
俱:都,全。
江船:江上的渔船。
独:只有,独自。
这首诗大概写于杜甫 50 岁那一年,当时因为安史之乱再加上陕西旱灾,他辗转到四川定居。开始了他这一辈子难得的一段安静、祥和的生活,这段时间将近四年,杜甫和当地农民一起劳作,一起生活。后来人们把杜甫生活过的这个地方称作杜甫草堂,直到今天依旧是成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这首诗的名字已经说明了时间:春天的夜里,来了一场及时雨,很让人开心。
首联是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就是知道、明白的意思,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当成了人一样看待。意思是说好雨啊,你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天。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两句也是千古名句,注意“潜”的读音是二声。这两句话说明这场雨是那种和风细雨的感觉,一定不是狂风暴雨,和夏天的雷阵雨不一样。正因为是和风细雨所以作者在这首诗的名字上就用了“喜”字,代表了大家的心情,很欢迎这场雨。这两句也是拟人手法,意思是雨伴着风悄悄在夜里来了,细细密密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是指田野间的小路。这两句话是在写春雨背景之下看到的景色。意思是:浓浓的乌云,笼罩着田间小路;点点的灯火,在江中的渔船上闪烁。可以想象当时杜甫四下看看,江面看不到了,地面是黑黑的,小路也辨不清,只有远处渔船上的灯火是明亮的。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就是指拂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就是指被雨水滋润之后的花丛。“花重”,这个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就是指成都,成都为什么叫“锦官城”呢?这是因为在三国蜀汉时期,成都是中国的织锦中心,美丽的蜀锦畅销全国。朝廷也很重视,专门在成都设置了锦官管理,驻地称锦官城,后来就渐渐地成为了成都的别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明天早晨看这些带着露水的鲜花,相信成都满城都是繁花似锦。
好了同学们,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下《春夜喜雨》,大家一定要背下来,因为这也是杜甫的代表作。
本文摘选自:《最好的方法读唐诗》
王芳老师新书《最好的方法读唐诗》正在火爆预售中,如果您想让孩子爱上古诗、爱上历史的话,这本书绝对是您不二的选择,购书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关注“第一训练营”订阅号。
详情咨询训练营老师
【咨询热线】
400-898-0908
微信号:lovelanlan1993
微信号:dyxlylc
微信号:mail-ly&
微信号:sy
第一训练营
想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分享教育理念,快来关注我们的订阅号吧
行为叛逆、容易成瘾、厌学逃学、早恋、自闭、冷漠、经常性打架……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但走近这些“
文 | Ms 大表哥上周出去浪的时候,谈到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男人回家都会喊累,然后什么事都不想干?会聊到这
妈妈带孩子vs爸爸带孩子 对比确实扎心了! (共9张动图,在“育儿漫画班招募7.16”文件夹里)
父母必读 父母必读 看育儿日历,明明白白育儿
父母必团,为您搜罗育儿好物。商家求团qq:必团君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夏天必备神器——超
?妻子离婚前,才发现丈夫的秘密!
内容分享:1、点击微信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账号】可关注我们呦!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
为什么要换斜拉索?市政设施管理处工程管理部部长田海龙说,临江门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
关注我们查看更多视频
她有内涵,有主张她有灵性,而且&智勇双全&她可以无视岁月对容貌的侵蚀但绝不束手就擒她可以与魔鬼身材轻盈体态相
父母必读育儿传媒官方订阅号,集众多机构、专家智慧,第一手育儿科学权威解读,引领千万父母共同将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有良好道德品行与价值观的孩子带入成人社会。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唐诗与宋诗的写作背景比较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关于唐诗繁盛的原因,从古至今,众说纷纭. 总和起来, 就是唐朝的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这四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的发展,
从而使得其在唐朝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峰.
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
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唐诗不可或却的兴盛条件之一. 在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说. 其一, 唐朝上至宫廷秘闻, 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
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 格律更加成熟完整,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丰富的文化背景,
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当中的另一点, 就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
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妓女,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
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 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文化氛为之下,
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唐诗之前虽有诗经楚歌,陈宫梁体, 但并无任何需要仰视的高峰. 能白纸为画,
从心所欲, 自然挥洒自如毫无顾忌. 以此使得后世之人犹如泰山在望, 遮阴蔽日, 目光所及均不离隙, 时有心生戚戚之感.
鲁迅先生曾说“唐后无诗”, 也意由此.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出现的又一座艺术高峰,它和唐诗共同形成了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种艺术典范。唐宋诗的不同之处,钱钟书先生曾经精辟地阐述为“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就是诗歌诗性趣味与哲理的交融统一,理融于趣,趣中有理。一诗歌是时代的产物,宋诗在宋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成长,因而宋诗理趣化特质的形成,也就离不开宋代社会具体的文化环境。宋代是一个具有思辨色彩的理性化时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以安史之乱为分界,封建制度开始由盛转衰。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晚唐五代的分裂局面,但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步入衰落的趋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古诗文教学-共享资料网
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教学陆行中学 周东涵 就教育教学而言的诗歌 诗 歌 鉴 赏?读 ?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 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 “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 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 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 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 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悟 ? “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 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 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 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 “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 键词(诗眼或词眼)。 ? 1.悟意象 ? 在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 歌中具有哪些作用。 ? 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 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 萧瑟、落寞的氛围) ? 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 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 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 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 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 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 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 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 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 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 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 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 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 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 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 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 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 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 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 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 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 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 (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等等) ? 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 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 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 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 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 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 “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 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 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 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 江碧鸟逾白》则 是用喜景衬悲情)。 ? 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 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 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 2.悟关键词 ? 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 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 叫做诗眼或词眼。它通过强烈的节奏为 “读”所感知。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的 “又”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 “空”二字,均是关键词。 ? 悟词,一般从词的本义入手,去悟其在诗 境中的深层含义。如“又”是“再一次” 之意,它表明春风是一季又一季地吹上小 楼,同时也是一季又一季地吹在小楼中人 的心上。“故国”难在,且时间越来越久 远,不能不给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增加了一 层又一层的愁意,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 步 , 其 中 有 悔 恨 、 叹 息 等 等 , ―― 一 个 “又”字所聚集的情感竟难以尽表。 ?联 ? 在“悟”的过程中,我们已较为具体地把 握了诗歌鉴赏的各方面内容,但这还只是 对诗歌价值的相对单一取向,并不全面。 因为有的诗歌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所以 在鉴赏时,还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 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 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体、全面、 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这也从一个侧面 告诉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了 解相当一部分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 况。 鉴赏 类 别鉴赏要目举例品质、性格、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 节操等 有香如故”人形象 思想情感形 象 物形象 景(或 环境) 物之特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托物言志诗中的物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特点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或情 景交融或移情于景) 托物言志(或象征) 反衬(或对比或烘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托物言志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 互文、隐语双关等) 山色镜中看” 表达技 巧 虚实关系 苏轼《江城子》 动静关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用典多角度(远近、上下;听 觉、视觉、触觉等)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 清新、自然、朴素 豪放俊逸 沉郁顿挫 峻伟奔腾,雄浑豪迈 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山水田园诗 李白诗 杜甫诗 边塞诗 用典诗、咏史怀古诗语 言通俗、直白白居易诗 ? 巧用修辞 ? 1.比喻 ?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 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 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 2.隐语(谐音)、双关 ?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 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 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 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 (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 念情怀。 ? 表现手法 ? (一)象征 ?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 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 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 象征富丽;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 (二)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 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 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 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 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 (三)注重写景 ?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 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 1.侧面烘托 ?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 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 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 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 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 2.以景衬情(景) ?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 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 [双调]清江引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 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 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 “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 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 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 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 3.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 相互映衬 ?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 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 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 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 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 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 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 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 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 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 景。 ?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 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 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 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 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 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 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 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 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 ②喜景衬哀情 ?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 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 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 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 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 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 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 5.虚实结合 ?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 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 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 或事件。 ?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 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 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 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 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 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 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 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 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 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 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 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 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 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 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 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 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 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 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 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 ? 在意境的塑造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 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 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 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四)卒章显志 ?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 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 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 三、结构 ? (一)层层渲染、铺垫,如: ? 江上看山 ?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 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 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 “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 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 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 ? (二)首尾照应 ?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 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 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析: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 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 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 恨的苍凉心情。 ? (三)结构对比 ?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 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 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 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 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 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 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类 别 表 达 方 式概念说明例句赏析记叙记 叙 人 物 的 经 历 或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 得纪念的往事。 事情的发生、发 马秋风大散关” 展、变化过程。 (陆游《书愤》) 用 生 动 形 象 的 语 言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 对人物、事件、 灯照夜欲三更。 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 环境所作的具体 沙头宿鹭联拳静, 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 描绘和刻画。 船尾跳鱼拨剌鸣” 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 夜宁静的美景。 (杜甫《漫成一 首》) 对 人 和 事 物 的 好 坏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 是非、价值、特 花开尽更无花” 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 (元稹《菊花》) 格的赞美。 点、作用等所表 示的意见。描写议论抒情表 达 作 者 强 烈 的 爱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 憎、好恶、喜怒、 故乡。鸡声茅店 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 爱乐等主观感情。 月,人迹板桥霜。 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 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有直接抒情,也 槲叶落山路,枳 有间接抒情。 花明驿墙。因思 杜陵梦,凫雁满 回塘。”(温庭 筠《商山早行》) 修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 “遥望洞庭山水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 辞 情景来比作 色,白银盘里 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 手 另一种事物 一青螺”(刘 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 法 雅,山水浑然一体。 或情景。可 禹锡《望洞 庭》) 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 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 象化的作用。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 “知否,知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 物来代替所 应是绿肥红瘦” 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要表达的事 (李清照《如 梦令》) 物。借代可 用部分代表 全体,具体 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 人。借代的 运用使语言 简练、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 “白发三千丈,缘 特征、作用、 愁似个长” 程度等作扩大 (李白《秋浦 或缩小的描述。 歌》) 有更突出、更 鲜明地表达事 物的作用。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 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 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用结构相同、字 “无边落木萧萧下,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 数相同的一对 不尽长江滚滚 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 句子或短语来 来”(杜甫 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 《登高》) 表达两个相对 痕。“无边落木”对“不 或相近的意思。 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 从形式看,语 广阔深远,“萧萧”的落 言简练,整齐 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 对称;从内容 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 看,意义集中 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 含蓄。 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 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 “霜禽欲下先偷眼,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写叫拟人,或 粉蝶如知合断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 把人当作物来 魂”(林逋 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 《山园小梅》) 描写叫拟物。 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 比拟有促使读 几眼;“合断魂”一词写 者产生联想, 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 使描写的人、 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 到极点。 物、事表现的 更形象、生动 的作用。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 “枯藤老树昏鸦,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 境。 结构相同或相 小桥流水人家, 似、语气一致 古道西风瘦马” 的几个句子或 (马致远《天 净沙? 秋思》) 短语接连说出 来。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 “问人间谁是英雄?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 着自己把看法 有酾酒临江, 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 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说出。问题引 横槊曹公。” 入,带动全篇, (元曲小令, 阿鲁威作) 中间设问,承 上启下,结尾 设问,深化主 题,令人回味。 用疑问的形式表 “江东弟子今虽在,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达确定的意思。 肯为君王卷土 用来加强语气, 来?”(王安 表达强烈感情。 石《叠题乌江 亭》)反问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 “锦瑟无端五十弦,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 引起所咏之辞。 一弦一柱思华 此而思及“华年”。 年”( 李商隐 的《锦瑟》) 虚 是指现实的 寒蝉凄切,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 实 景、事与 对长亭晚, 烟波,暮霭沉沉楚 想象的景、 骤雨初歇。 天阔”外,写的都 结 事互相映 都门帐饮 是眼前实景实事实 合 衬,交织 无绪,留 情,写词人和心爱 一起表达 恋处兰舟 的人不忍分别又不 同一样的 催发。执 得不别的心情,是 情感。 手相看泪 实写;下片写对别 眼,竟无 后生活的设想,是 语凝 虚写,着意描绘词 咽。……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柳永 虚实结合,淋漓尽 《雨霖 致写出了离别的依 铃》) 依不舍。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 表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 “想当年,金戈 现 引用前人诗 铁马,气吞万 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 手 句两种。用 里如虎”(辛 用事。“想当年,金戈 法 事是借用历 弃疾《永遇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乐? 京口北固 史故事来表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 亭怀古》) 达作者的思 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 想感情,包 “过春风十里, 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 括对现实生 尽荠麦青青” 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 活中某些问 (姜夔《扬州 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 慢》) 题的立场和 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 决心。 态度、个人 的意绪和愿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 望等等,属 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 于借古抒怀。 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 引用或化用前 写;“尽荠麦青青”, 人诗句目的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 是加深诗词 情形,是实写。这两幅 中的意境, 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 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促使人联想 而寻意于言 外。 由一事物联系 “碧玉妆成一树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想 到与之有关 高,万条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 的另一事物, 下绿丝绦。 的丝带,运用巧妙的 或把事物中 不知细叶谁 比喻,塑造出一个别 类似的特点 裁出,二月 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 联系起来造 春风似剪 象,一改杨柳抒离情 成一个典型。 刀。”(贺 的象征义。 知章《咏 柳》) 想 人们在已有材 “湖光秋月两相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 象 料和观念基 和,潭面无 的角度,通过极富想 础上,经过 风镜未磨。 象力的描写,将洞庭 联想、推断、 遥望洞庭山 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 地再现于纸上。 分析、综合, 水色,白银 创造出新的 盘里一青 观念的思维 螺。”(刘 过程。 禹锡的《望 联 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 “大江东去,浪淘尽、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或 使甲的特点或 千古风流人物。 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 烘托 特质更加突出。 故垒西边,人道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 有正衬和反衬 是、三国周郎赤 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 两种。 壁。”(苏轼 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 《念奴娇 ? 赤壁 心中的主要地位。 怀古》)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 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今夜~州月,闺 中只独看。遥怜 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香雾云鬟 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 方面的描写形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 (杜甫《登高》) 的特点。 容,以突出形 象,加强艺术 效果。 象通过特定的、 “青山似欲留人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 征 容易引起联 住,百匝千 层峦叠嶂,自己所处 想的具体形 遭绕郡城” 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 象,表现与 (李德裕 重重阻隔之中。象征 之相似或相 《登崖州城 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 作》) 近特点的概 景况,书写思归不得 的忧伤。 念、思想和 感情。把两种不同的 “越王勾践破吴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 比 事物或情形 归,战士还 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 作对照,互 家尽锦衣。 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 相比较。 对 宫女如花满 比,使读者感受特别 照 春殿,只今 深切,其中蕴含着诗 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惟有鹧鸪 飞。”(李 白《越中览 古》) 对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方面和要肯定 春日凝妆上高 先写少妇“不知愁”,后 的方面同时说 楼。忽见陌头 面才说她“悔”,通过对 出来,只突出 杨柳色,悔教 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强调其中一个 夫婿觅封侯。” 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 方面以达到抑 (王昌龄《闺 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怨》) 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此扬彼或抑彼 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 先抑后扬之分。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 楚江微雨里,建 写的作必要的 业暮钟时。漠 回答。恰当运 漠帆来重,冥 用这种方法使 冥鸟去迟。 结构显得紧凑、 (韦应物《赋 严谨。 得暮雨送李 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 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 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 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 “送”字。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 沙头宿鸟联拳静,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 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动态、静态的 船尾跳鱼拨剌 鸣。 (杜甫 描写,两者相 《漫成一首》) 互映衬,构成 一种情趣。 对描写对象进行 “一树春风千万枝,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 正面的直接的 嫩于黄金软于 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 树的娇美形态。 描写是正面描 丝。永丰西角 写;描写对象 荒园里,尽日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 周围的事物, 无人属阿谁?” 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 使对象更鲜明、 (白居易《杨 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 柳枝词》 突出的是侧面 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描写。 “大漠风尘日色昏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 出来。 ,红旗半卷出 辕门。前军夜 战洮河北,已 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 《从军行》)正侧 直抒 胸臆即景抒怀,表达 “白日依山尽,黄 诗人面对自然 河入海流。欲 景象所产生的 穷千里目,更 富有哲理性的 上一层楼。” 思想。 (王之涣《登 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 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 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 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 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 融合在一起。借景 抒情 融情 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 想感情正面不 唯见长江天际 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 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着一字,全然 流”(李白 寓于眼前的自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 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景物抒 发感情。托物 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 “一树春风千万枝,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 其妙的基础上 嫩于黄金软于 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 没的感慨。 融入作者的感 丝。永丰西角 情,寄托作者 荒园里,尽日 的心志。 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 柳枝词》) 应对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常识分类古体诗(古诗)古 典 诗 歌形 式近体诗(格律诗)叙事诗 抒情诗内 容 古 典 诗 歌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 等名称) 七律(如杜甫的《登高》) 五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七绝(如高适的《别董大》)近体诗 律诗绝句五绝(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古代诗歌常识―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格律八 四律诗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sen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yin句 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jin xin偶句押韵 中间两联分 别对仗 古代诗歌常识格律四绝句白日依山尽, 1 liu 2 黄河入海流。3 欲穷千里目,句偶句押韵4 更上一层楼。lou 古代诗歌常识――鉴赏古 诗 鉴 赏理解: 字义、词义、句义了解诗人 (生平、风格等)鉴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把握意境 (景 、 事、情)诗言志诗言志诗言志 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提供 资源巧妙 鉴赏诗人含情 创作诗歌凝结 寓意读者意义 鉴赏其形象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 “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 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例①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 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 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 乡的事实的?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 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 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 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 垫。 例②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 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 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 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例③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周 瑜小乔初嫁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 物 形 象雄姿英发诗 人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如梦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项目 年龄 生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周瑜 34 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感奋 苏轼 47 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鉴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 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圆月―思念 大海―开阔 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 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然后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 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 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 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H熬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 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高考古诗鉴赏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 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意象之情感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 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 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 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 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 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 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 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 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 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 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 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 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 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 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 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 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 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 要内容写的是什么?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 见解。 [参考答案]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 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 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② 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 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 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 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 特写镜头。 “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 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 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 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 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 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其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 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 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 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 实结合、动静相映等;此外还有修辞方 法的运用。 表达技巧(I)记叙、议论、说明表 达 方 式直接抒情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描写描写间接描写 直 接 抒 情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 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 “原上草”的 顽强抗争,尽 情发出对自然 规律不可抗拒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 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乐(哀)景哀(乐)情《谢亭送别》唐代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M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托 物 言 志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表达技巧(II)虚实结合写 作 技 巧比喻、象征、夸张等烘托 用典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 虚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比喻、象征、夸张等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比喻、象征、夸张等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 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 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 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 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比喻、象征、夸张等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 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 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 情操。 比喻、象征、夸张等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烘 托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 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如“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 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再如《琵 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 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 悲伤的心情。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 《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 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 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 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 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 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 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 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O西”“我歌月徘徊,我 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 神来之笔。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练习巩固 一、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艺术手法。(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 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破” 使人触目惊心,“深”使人满目凄然。作者寄 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并且 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 结合起来,以 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 纯洁的深情。妙在“不及”,好用比喻的手法, 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自然而情真。 二、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答 问题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 山的喜爱。“两”、 “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 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三、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答:以“寸草心”比喻游子对母亲感恩,以“三春晖”(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 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四、读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回答问题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 五、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 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答问题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 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 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六、阅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 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 春。”回答问题 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 爱之情。 七、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 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 牵牛织女家。”回答问题 问: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 黄河?答: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 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八、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问题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 ”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 同”让读者去想像。 九、阅读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回答问题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思想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一 ) 忧 国 伤 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 二 ) 建 功 报 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 ( 二 ) 建 功 报 国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 三 ) 思 乡 怀 人1、羁旅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 四 ) 生 活 杂 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四 ) 生 活 杂 感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五 ) 长 亭 送 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 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 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 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 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 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风格豪放悲慨。 ?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 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 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 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 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 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 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 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 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 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 “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 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 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 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 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 不能忽视。 ?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 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 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 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 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 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 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 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课堂巩固练习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 “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 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闺中怀人之愁 ? 2、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 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 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昔胜今衰之愁 ? 3、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 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 断,愁坐正书空。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4、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A、“渺茫 ” 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 作者怎样的心情?)A、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 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 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渔家傲边关思乡(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乌衣巷(刘禹锡)昔胜今 衰的感 慨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5、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病 牛 (宋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写人,以牛自况。表现了诗人 的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 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6、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 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 “胡尘”。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荣枯 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此诗表现了诗人对 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简介诗词常见风格雄浑、豪放、沉郁、悲慨、 俊爽、冲淡、旷达 (一) 雄浑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 《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 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 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 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 《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 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 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 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二)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 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 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 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 感情融入词中,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 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大 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 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 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 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 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 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 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秋蒲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三) 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 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 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 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悲慨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 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 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 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 横绝太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 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 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 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 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 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六) 冲淡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 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 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 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 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 自然的有机体了。 (七) 旷达 代表作家是苏轼。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 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方法指导(Ⅰ)理解:词义、句义古 诗 鉴 赏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鉴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境(景 、 事、情)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方法指导(Ⅱ)1、整体感知主旨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3、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4、抓住诗眼体会主旨5、多角度领会 (一)整体感知主旨例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析:忌先扣某些字眼,如“苦”“愁”“寂寞” 等字眼,以免扰乱全局理解,以为是概叹梅之 不幸,生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用先 抑后扬手法,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美好品质意境。 (二)组合意象,探究内涵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 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 龙》)。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例: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 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 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 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 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 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 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 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三)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1、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 (动词、形容词、虚词等) 例:明月别枝惊鹊 惊:使……鹊惊日出江花红胜火山寺月中寻桂子胜:超过寻:找体会意境:明月别枝惊鹊(依恋美好情)“寻”、“看”(清闲、幽静) 2、领会意境创作的方法 ①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②表达技巧:虚实结合、烘托、比喻、夸张、 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四)抓住诗眼体会主旨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眼为“心远”。因为“心远”所以, “无车马喧”、“地自偏”、不必辨言。“真 意”虽比“心远”深一层,但也是从“心远” 中生出来的。将“心远”与各组合的意象印证, 本诗主旨“退隐后对尘世超脱的心境”就非常 明确了。 (五)多角度领会①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②体察背景:同是烽火战争-唐朝安边创立功业,南宋 收复失地悲壮。 ③注意题目观书有感二首朱熹其一其二半亩言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释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⑤注意比较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简析两首诗 中采莲少女 形象的异同 之点。两首诗中的采 莲少女都热爱 劳动,辛勤劳 作。王诗中少 女美丽,欢快, 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 涩,纯真,情 感真挚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s风:在风中摇摆。 ②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课堂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题)春夜洛阳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指出,“折柳”二字是全 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考查诗 歌形象)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 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考查诗歌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题)闻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 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 想内容)(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 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 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 己的浓浓乡愁(考查形象) 三、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月 夜 (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 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 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 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思考:(1)“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是谁 在“独看”呢?儿女在旁,又为什么说是“独 看”呢? (2)此诗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1)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2)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 念自己的角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 面虚写(化实为虚)。 四、思考:(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 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词表现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 查 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 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 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 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 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 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 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 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 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 得很充分。(得分点)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如梦令 (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 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 在武陵微醉。思考:(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 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 由此可 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它有什么 形象寓意? (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 (或世外桃源)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 渊明的《桃花源记》。 (2)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这首 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 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 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 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来表达自己身陷风尘(桃源:宋词中指代妓 女住处)而心自高洁的情怀,赞美了红白桃 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六、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 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延伸研究练习题)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鉴赏指导: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 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 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 “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 如霜”这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 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要求:采用文学短评形式写一段不 少于100字的意境。(专题短论) 外貌描写 少 女 行动 描写危冠(高帽子) 南方 广袖(宽袖子) 贵族 楚宫装(窄腰裙)女装 独步 逐 自敲 清歌 孤寂 清纯 清 高 典 雅意境清雅 幽静形象闲庭 环 境 夜凉 砌竹 月如霜凉爽的闲庭 寂静的夜空 如霜的秋月 清幽 寂静 答案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得分点)暗蓝 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 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得分点)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得分点) 高考诗歌解题步骤――看人、问人、受问――与人交往法第一步:看人――读懂内容――四看定内容 1、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 作者定诗风 2、看意象炼字:意象表情感 炼字现妙处 3、看语句表达:颠 倒 词 序 4、看诗后注释:想 象 背 景 省略成分 联系现实 第二步:问人――划定类型――揪住“黑五类1、诗歌5类手法5类 :a、不借助于外物―直 抒胸臆 b、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 c、写景 抒情诗―情景交融 d、即事感怀诗―叙议( 抒情)结合 e、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2、情 感 5 类: 忧国伤时,人生志向,人生 感受,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3、形 象 5 类:a、豪放洒脱 b、忧国忧民 c、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d、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e、爱恨情长 第三步:受问―审题干,答题目――所问即所答1、理解内容类――意象与关键词句2、语言特色类――语言风格(格调、色彩、境界、情味)3、评价主旨类――情感5类,形象5类 4、分析手法类――手法5类及其他(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以题解法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 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含义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3)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 两句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 小试听流人水调子牛王昌龄刀阅读下面 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 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 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4分) 文言文阅读对策(一) 熟悉基本写法 读清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 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 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 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 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 7. 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 关。 ?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 意以下内容: ?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 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 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 乾元初;②.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 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 年号+ 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 支那些词儿。 ?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 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 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 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 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 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 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 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 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 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 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 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 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 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 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 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 开层次。 ?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 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 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 与皇帝 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 物之间的关系;③.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 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 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 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 5. 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 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 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 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 以 下 内 容 : 1. 作 者 的 直 接 评 价 。 如 : 史 迁 曰:……;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 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 从辞 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 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 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 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 性格、作风。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 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一、思想内容: ? 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 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 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 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 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 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 容。 ? (一).人物。 ? 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 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 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 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 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 人公。 ? (二).事情。 ? 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 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 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 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 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 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 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 (三).景物。 ? 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 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 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 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 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 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 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 (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 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 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 如:宋濂《猿说》: ?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 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 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 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 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 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 况人也耶? ? 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 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 动而道理显豁。 ? (五).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 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 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 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 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 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 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 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 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 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 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 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 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 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 (六).义理。 ? 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 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 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 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 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 花源记》。 ? 二、表达技巧: ?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 1、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 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 称、第三人称)。 ? 2、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 工笔(细描)、白描、虚实。 ? 3、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 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 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 判断和区分。题材是写景状物的,就应该考虑它 是否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 方式是抒情议论的,就应该是直抒胸臆。 ? 4、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 (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 方面去判断。构成虚实。非现实性材料可以是过 去的、未来的,也可以是远方的,如《前赤壁赋》 三段中写到曹孟德、周郎,就是联想,是虚写, 而一、二、四、五段则写的是眼前的景物人事, 是实写。 ? 5、与材料结构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 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映衬、象征、拟 人化、移情、移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 衬动、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 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 喻己、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 少胜多等。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据此,对以上 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 关系入手。阅读文章时,大家要确立一种观念, 即从材料入手去解读文章,不要从语言入手去解 读文章。 ?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 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 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 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表现方法)、过 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 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 (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 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 层次(层层深入、及各种表现方法)、照 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总结全 文)。 ? 除以上内容外,以下两点也值得注意: ? 一、艺术风格。指在选材、表达、语言等 方面长期形成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唐诗选集中获得秘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