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电子动态地图是什么式样

您所在的位置:
& 内地电视剧 & 正文
以渡江战役为背景 《江阴要塞》登陆央视八套
日14:40  
腾讯娱乐讯:23集连续剧《江阴要塞》将于9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段播出,该剧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山西作家影视艺术制作有限公司、北京新世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摩捷天运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八一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江阴要塞》以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为背景,再现了当年渡江战役前,我党华中工委远见卓识,联合江阴要塞地下党,与我军29军同志密切配合,在敌人心脏里忍辱负重、艰苦卓绝,与敌人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危险、干扰和阻力作斗争,从而瓦解了要塞的军事攻势,促使要塞的国民党军队起义,为渡江战役在江阴得以突破、减少我军的重大伤亡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有力地保障了渡江战役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everlee]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渡江老战士昨献“宝”,渡江文物征集热线继续开通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渡江老战士昨献“宝”,渡江文物征集热线继续开通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毛庆) “别小看这张地图,它可为整个渡江战役的胜利出了不少力。”昨天,在鸡鸣山庄60号431室渡江老战士苏建中家中,老人从包裹着的层层报纸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幅地图。据称,当年,他所在的新四军华中军区司令部陆地测量队在两年时间内绘制了数百幅地图,拼接起来就是渡江战役的战场。而他所珍藏的就是其中的一幅。
  记者看到,这幅地图,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高淳县”、“溧水城”、“芜湖县”、“和县城”是较大的红色字迹,地图上密布着道路和村庄名称。地图的左边写着一行小字:新四军华中军区司令部陆地测量队,右下角写着:苏建中绘。由于年代久远,地图已呈淡黄色。
  苏老告诉记者,当年他在测量队任组长,1946年9月,测量队接到绘制军事地图的任务,大家按面积分,每人绘制一部分,然后拼接起来,送给工人刻板,然后批量印刷。测量队专门托地下党从城里买来国外进口的“95”钢笔和吃水纸,这种纸笔墨迹不容易摊开,绘制出的地图看起来特别清晰。由于纸笔非常珍贵,测量成员都十分珍惜,大家先在普通纸张上绘制,然后誊写在吃水纸上。绘制任务繁重,平均每人每天要绘图15小时以上,因为长时间伏在桌上,好多人都落下了颈椎病。
  “这张手绘地图到我手中也是偶然。”苏老笑着说,按照军事规定,地图是非常绝密的文件,绘制完成后全部上交军队保管室,每次使用前凭盖章的司令部文件去保管室领取,用完归还。渡江战役前一位姓丁的战友借出这幅地图,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没有归还。2004年,这位战友移居常州搬家时收拾东西,偶然翻出这幅地图,上面还写有苏老的名字,他立即给苏老打来电话,将地图转给苏老收藏。
  23日看到本报征集渡江战役文物的消息,苏老和记者联系表示将这张地图捐出来,他同时还捐献了一个黄色马袋和一个肩挎黄包。这些都是苏老1949年在江阴参加渡江战役时使用过的物品。
  “因为亲历过,我们或多或少都保存着一些当年渡江战役的物品。”苏老说,1944年,他参加过新四军苏中公学(当年抗日军政大学的九所分校之一),有4000多名学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南京人,而在2004年7月编制的公学校友联络名单上,尚在人世的只有1200多人,这几年又先后离世了100多人。“由于年事已高,尚存人世的渡江老战士不多了。南京日报开办的文物征集栏目非常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找到一批当年的渡江老战士,还可以将他们手中的文物珍藏下来,这对后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昨天记者将苏老捐献文物的信息转告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馆长杨波。听完记者的描述,杨波表示,这三件文物十分珍贵,尤其是地图和马袋,他也只是从史料上看过记载,没有见过实物。近日,他将来本报接受这批文物。
  本报渡江文物征集热线和今日继续开通。(编辑凤才)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渡江战役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
陷入绝境的蒋介石,并非真心死守国都南京
   面对人民解放军咄咄逼人的气势,虽然下野、但仍手握实权的蒋介石,幻想着凭借&不可逾越的天堑长江&,做起了南北分治的美梦。&梦想,总归是梦想。&78岁的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少将,当年是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的秘书。
   这位长期从事战史研究、著作等身的研究员说,蒋介石也意识到,兵力上的捉襟见肘,难以做到全线防守长江。
   &蒋介石防御的真正重点,是沪杭,而非南京。&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说。一次争吵,便能完全看出蒋介石的真正用心。
   当年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生前在回忆录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这次国防部会议上的争吵经过。
   1949年3月初,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
   李宗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蔡文治等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正在召开作战会议。
   李宗仁说:&军事上发展到今天这步田地,需要守江,把我们的命运寄托在长江天险之上,虽已属下策,但是我们毕竟还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这些是我们的长处,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共军未必可以飞渡长江。&
   参谋总长看看作战厅厅长蔡文治说:&先说说你们作战厅的计划。&
   蔡文治说:&我军江防主力应当自南京向上下游延伸,因为这一段长江江面较窄,北岸支流甚多,共军所征集预备渡江的民船,多藏于这些河湾之内。至于江阴以下长江江面极宽,江北又无支河,共军不易偷渡。&
   就在蔡文治走到江防作战地图前,还要继续讲解时,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断然打断他的话:&这一方案根本行不通,它违背了总裁的意图。&
   汤恩伯说:&我认为,应把主力集中于江阴以下,以上海为据点。至于南京上下游,只留少数部队应付应付就可以了。&此言一出,四座哗然。
   顾祝同说:&守上海,而不守长江,此乃下策。&
   李宗仁说:&汤司令可否重新考虑?&
   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汤恩伯手握上自江西湖口,下至上海的45万大军。蒋介石给他制定的京沪地区的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方针,最后坚守淞沪,以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这个作战方针,李宗仁等人并不知道。
   汤恩伯想都没想,拒绝李宗仁说:&这是总裁的方案,我必须执行!&
   蔡文治实在忍无可忍,对汤恩伯说:&就战略、战术来看,我想不论中外军事家都不会认为放弃长江而守上海是正确的。现在代总统、顾参谋总长都同意我们作战厅的方案,为什么你独持异议?&
   汤恩伯还是把蒋介石抬了出来:&我不管别人,总裁吩咐怎么做就怎么做!&
   蔡文治顶了汤恩伯一句:&总裁已经下野了,你还拿大帽子来压人,违抗参谋总长的作战计划,如果敌人过江,你能守得住上海吗?&
   汤恩伯根本不把蔡文治放在眼里,把桌子一拍,大声嘶吼道:&你蔡文治是什么东西?!什么守江不守江,我枪毙你再说,我枪毙你再说&&&说完,汤恩伯把文件一推,便冲出会场,扬长而去。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英雄女儿回忆父亲:渡江战役中第一艘过江船[组图]--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英雄女儿回忆父亲:渡江战役中第一艘过江船[组图]
来源:东方网 作者:蒋泽 选稿:屠瑜
 &&&&&&&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东方网记者蒋泽8月15日报道:“扬子江第一船”,渡江战役中,船老大秦长贵的渡船在解放后被冠以了这样的称呼。据江苏省常州市乡村里的老人介绍,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最后一个画面里的三帆渡船就是秦老的。今天下午,王龙祥和东方网记者在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乡村里找到了秦老的女儿秦荣芳和外甥戴鸿善、徐兴,听他们讲述自己父亲的故事。    1910年11月,秦长贵同志出生于泰兴七圩港。青年时期他就在长江义渡局武进沿江地段的义渡船上,迎风破浪从事艰险的航运劳动,解放后转入武进县航运公司奔牛站工作。    1942年,中共澄西县县长俞i章经常往来于苏南苏北,都是从圩塘渡口由秦长贵负责运送。地下党工作人员姚焕文也常得到他的机智掩护。1943年形势紧张,中共扬中县委派四区区委书记于胜茂到他的船上当船工一年多,改名何友贵。期间秦长贵曾与敌人多次周旋,掩护于胜茂化险为安。1945年8月,武进地下党领导蒋建乔对秦长贵说:“你的船就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站,如有来信,你送到圩塘邮局就行了。”按照这种方式,秦长贵多次完成送信任务。    日,秦长贵的船被国民党反动派封在泰兴天星桥。当时七圩地区是新四军地盘,秦长贵为了把船开到解放区,支援解放军渡江,他机警地与敌人周旋,冲破敌军舰的追击,终于连船带人安全地开到解放区。同年12月20日,是秦长贵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长江工委派姚焕文同志前来找他,宣布党组织同意他火线入党。    渡江战役功绩显著抢救28军遇险乘船    1949年2月,一大批一大批解放军从四面八方云集大江之滨,待命渡江。中共华中一地委长江工委书记俞i章,通知秦长贵到七圩港师部去,要他向解放军介绍江南情况。秦长贵面对地图,对江南的地形、风向、水流,等等,作了详细介绍,师部首长听了非常满意。    日晚七点半,兵团部下达了渡江的命令。顷刻间,数千条渡船向长江南岸驶去。不一会儿,23军就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接着第28军也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时任小队长的秦长贵在渡江战斗中,带领四条木船,共22人,解放军一个排干部曹应朋,任护卫队。当天夜里,秦长贵往返渡江六次,每次载一个连的战士;22日晚,又往返载了七次;23日白天,秦长贵往返一次载人,九次载战马;其船队共运送三千多指战员过江。在航行中,他看到一只50吨左右的大船,船桅倒在江面,当时东南风6级左右,风大浪高,大船上有70多名解放军,情况十分危急,很多人呼喊求救。当时有一百多条船载人往返于界河与乌泥河之间,因风势太大,难以救援。此刻秦长贵对曹应朋说,此船我一定要救。随即秦长贵与大风大浪英勇搏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把这只大船及全船战士安全拖到苏北。    胜利后被评特等功解放后受毛主席接见    据《武进交通志》记载:日至29日渡江战役过程中,秦长贵的一号船日夜兼渡解放军过南下,计渡指战员2500人,支前民兵、行政干部近1000人,战马180匹,成绩显著,尤以4月23日在七墟港南界河口的江面,抢救二十八军炮兵连遇险的乘船,救出指战员约60人,及其它军用物资,立有特殊功绩。    渡江战役胜利之后,庆功大会上,秦长贵被评为特等功,三野二十八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一号船“扬子江上英雄船”的光荣称号。1951年9月,秦长贵与张太雷的遗孀陆金华等四人作为常州专区的代表出席了“全国英模大会”。9月30日下午,在北京怀会堂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后他一直在长江江面上继续做自己船老大的生意。2006年,秦老去世,骨灰被安葬在常州市烈士陵园之内,他的事迹也被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常州革命史博物馆内。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9式样动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