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学初三,小学英语培优补差措施很差,假期想补一下,问问是从初一补还是从初二补,一个月小学英语培优补差措施能及格吗?求大神指教!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初三英语只考了480分,怎么提分阿?我小学一直补英语,初一总考90多初二就考70,80来分。到了初三英语就最差劲了,一落千丈,几乎不及格了。怎么办能提分阿。我不怕累打错了,是40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①现在积累的话有点晚了,所以建议多做题,单选题练习语感,完型题练习语法与做题技巧,阅读题练习单词积累和语句理解,填词也要多做,可以锻炼词语运用能力,至于作文则一定要练,这是练习综合能力的重点,尽量运用学过的语法和词组写作。②多读多听,每天可以自言自语地说英语,想到什么说什么,至于忘记怎么表达的话,恭喜你,找到不足之处了,这时自己查字典或问老师。要多练习听力,每天听听有关英语的东西...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案分为三部分,提纲先列出来:&br&1、用Quora能否提高英语水平?&br&2、什么样的英语水平,能达到通过Quora学到其他地方很难学到的英语知识?&br&3、如何达到这样的英语水平?&br&&br&&ul&&li&&b&第一部分:上Quora能否提高英语水平?&/b&&/li&&/ul&当然能,而且用Quora提高的部分,通过其他方式很难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br&学外语,什么最难?理解其文化最难。我们看英文,理解其到英语笑话里的包袱最不容易。Quora上有很多机智的答案,能让我们感受英语的文化,Quora的这种氛围除了专门出国去念书,否则其他的方法都不如Quora。&br&&br&我有专门上知乎学习健身知识的经验,用在利用Quora学习英语上了。其实很简单,&b&不要关注大牛,零关注最好了。topic就关注一个#English Grammar#,平常碰见喜欢的好问题顺手关注下,尽量都是跟英语学习相关的,保持自己时间线上的更新都是此类问题。&/b&同理心,想想如果我们为了学习而上知乎,我们会关注什么?&br&&br&我们每天看Quora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光顾着去看鸡汤、情感故事、大V的experiences in life,就违背了利用Quora学英语的目地了。我当初用知乎学英语跟健身,知乎账号零关注,只关注了#增肌#、#零基础自学英语#等几个话题,上知乎我的时间线都是英语学习的问题跟答案,如果我按推荐的大v关注一波,那我上知乎就只能娱乐了,无法学习。&br&&br&举两个例子,直接从我Quora的时间线摘的问题跟答案,今天的。 &br&&b&翻译仅供参考,个人水平有限,尽量靠近知乎的语气翻译,方便大家阅读。&/b&&br&&br&&br&&b&例 1.&/b&&br&&blockquote&Quora的问题:&br&&b&What are the most frustrating grammar errors you see online?&/b&&br&你在网上见过的最令人窝火的语法错误是什么?&br&&br&答主 / Alexander Lee&br&&br&#1、i.e. and e.g.&br&1、i.e. 跟 e.g.&br&&br&&b&No, they do not mean the same thing!&/b&&br&他们表达的含义不一样。&br&&br&&b&i.e. is a Latin abbreviation—id est—which means “that is” or “in other words”.&/b&&br&i.e. 是一个拉丁词缩写,写全是“id est”,它的意思“即”或者“换句话说”的意思。&br&&b&I created a Quora account in 2015, i.e., two years ago.&/b&&br&我的知乎账号创建于2015年,换句话说,是两年前。&br&&br&&b&e.g. is also a Latin abbreviation—exempli gratia—which means “for example”.&/b&&br&e.g. 也是一个拉丁词缩写,“exempli gratia”意思就是“举个例子、例如”。&br&&b&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topics on Quora, e.g., physics, religion, experiences in life, and electronics.&/b&&br&知乎有非常多的“话题”,例如有物理学,宗教,生活经历和电子技术。&br&&br&&b&#2、 What the fuck is “anyways&?&/b&&br&2、“anyways&到底他妈的是个啥?&br&&br&&b&There is no such word as “anyways”, with an “s”.&/b&&br&根本不存在一个单词像“anyways”这样末尾有“s”的单词。&br&&br&&b&It's not in the dictionary, and it's not English. But people still use it anyways. (See how annoying that is?!)&/b&&br&字典里没有,它根本就不是英语。但人们仍然用&anyways'”。有多烦人啊这是,逼死处女座的节奏啊。&/blockquote&Quora上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讨论,这样的答案,可比知乎上外国人答那些随手翻下词典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要有用得多,而且过目不忘。原答案好像是直接用markdown写的,排版很清晰,我插翻译加引用,显得有点乱,但大致内容不影响我这个答案想表达的意思。&br&&blockquote&例 2.&br&&b&Is it possible to construct a sentenc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at begins with &I is&, rather than only “I am”?&/b&&br&用英语造句,能不能用“I is”开头,而不止是“I am”?&br&&br&答主 / Keith Stone&br&&br&&b&Teacher: “Washington, make a sentence beginning with ‘I’.”&/b&&br&老师:小白,你用“I”打头造个句子&br&&b&Washington: “I is …”&/b&&br&小白:“I is”&br&&b&Teacher: “No, no, no, Washington. You can’t say ‘I is’. You must begin your sentence with ‘I am’.”&/b&&br&老师:不,不对,小白,你不能说“I is”,你必须用“I am”开始才行。&br&&b&Washington: “Yes, Miss. I am the ninth letter of the alphabet”&/b&&br&小白:好的,老师,“I”是字母表里的第九个字母。&/blockquote&Quora上的段子手不比知乎少,这样的抖机灵也照样轻易拿到数千赞,大家都服气,太机智了,得点赞。然后评论区,立即有正义之士过来评论了: &br&&blockquote&If I’m not mistaken, this is quite an old post. If you were the original writer, I must appreciate the answer, else do you mind stating the source in your answer, giving credits to the original writer. Thanks .&br&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一个很老的段子了。如果你是原作者,我必然感谢你的回答。可如果这个答案是微博抄来的,请备注微博名,掌声也应该送给微博的段子手。 谢谢。&/blockquote&也经常开撕,语法讨论的评论区,经常争执,双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很有意思。念过大学的美国人,都极为重视语法,还有一些法语词过来的发音。&br&Quora的整体氛围跟知乎几乎没区别,关注的话题、用户,决定你的时间线。而一些关于宗教、恐同的人,撕起来分分钟恨不得掏家伙的。如果每天看一看这样的答案,不仅能理解英语的文化点,那些外国人老师整理的语法点,最提升自己水平了。我今年开始这样按话题看Quora的答案,收获极大。&br&能持续每天看一些像这样的内容,英语自然进步很快。&br&&br&&ul&&li&&b&第二部分:什么样的英语水平,能达到通过Quora学到其他地方很难学到的英语知识?&br&&/b&&/li&&/ul&因为个人纯属兴趣学习的关系,不喜欢用考试来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但能通过Quora实现我上面说的学习效果,基础很简单,牛津《书虫》系列1-6能全部阅读一遍,碰到的生词不影响阅读,就足以实现了。&br&书虫1-6是按级别改写的,从英语入门到慢慢进阶,一百多本,大概200万-300万字(不精确,56级最近才读 的,所以估算的字数一直在变),读起来轻松愉快。但要告诫自己的浮躁,时刻提醒自己,作者厉害的地方就是用简单的基础词写出了不简单的故事,这是天赋异禀,而不是像有的人嫌弃《书虫》那样有眼无珠,拿词汇量来考核这套书的可读性,太狭隘了。&br&&br&我在知乎推荐的所有教材或者app,都是我自己学过或者正在学觉得效果好才会推荐,书虫从1-5已经读完,按照阅读的顺序整理单本封面,慢慢更新,只差8本就把整套更新完了,供参考。&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英文原版阅读有哪些入门书籍推荐? - 英语学习 - 知乎&/a&
书虫1-6的目录,我按封面在这个答案下快整理完了。(吐槽下知乎上传图片,100张图片,还好我是断断续续读几本更新几本的,要不然上传失败打乱顺序,会想死)&br&&br&&ul&&li&&b&第三部分:如何做到能无障碍阅读书虫1-6,实现看Quora能学英语的目标?&/b&&/li&&/ul&&p&不同的基础计划不一样,我索性列了个零基础开始的,有基础的自己增减。&/p&&img src=&/v2-4d579ee0ca1bc998db15b697c0a1bf3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4d579ee0ca1bc998db15b697c0a1bf31_r.jpg&&&p&推荐的书,附上封面,方便购买识别。我是三年前购买的,所以版本可能有更替,注意书名即可,内容无大变动。&/p&&ul&&li&&strong&一、课程介绍&/strong&&br&&/li&&/ul&关于英语自学,最常被人推荐的教材包括:&br&&strong&1、赖世雄美语从头学系列&/strong&&br&&strong&2、新概念系列;&/strong&&br&&strong&3、谢孟媛文法系列;&/strong&&br&&strong&4、张满胜语法新思维系列&/strong&&br&&ul&&li&我过去的学习经历,刚好以上的课程我都学过:&/li&&/ul&&p&&strong&1、赖世雄的美语从头学系列,是我的入门书籍,我从《音标》学至《中级美语》下册;&/strong&&br&&strong&2、新概念系列,以前看过1-2,最近又根据视频课重学了第二册,并且背诵新概念2的课文;&/strong&&br&&strong&3、谢孟媛的语法初级60+120全部看了一遍;&/strong&&br&&strong&4、张满胜的新思维系列,中级那本我跳着翻了一些内容,对这本书大致了解。&/strong&&/p&&br&&p&这些课程,都很好。只是很多人面对大家的推荐,有点方,&strong&是赖世雄美语从头学好呢&strong&还是新概念,是学谢孟媛文法呢还是张满胜,不知道该怎么选。&/strong&&/strong&作为一个过来人,谈不上指导,但确实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就如要出去旅行的时候,如果有去目的地旅行回来的人给大家详细写个旅行攻略,衣食住行怎么安排最好,对于正要计划去该目的地的旅行者来说,自然是乐事。而且这也是很多英语基础差的朋友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非逼着自己做选择题,选择一套课程就放弃另外一套课程,不应该这样,各有各的优点,应该搭配着选,合适的搭配就能把几套课程的优点都兼顾。&/p&&ol&&li&&p&&strong&赖世雄的《美语从头学》系列,最适合入门。&/strong&推荐赖世雄的教材,大都只提他的书随附Mp3的播讲且他的播讲风趣幽默,但他最大的优点是照顾零基础的学生,我听赖世雄的课程前前后后大概一年时间,几乎每一课时,他都做到了但凡课本内容未出现的单词,无论难还是易,他都会专门播音拼读给大家,避免有基础差的朋友因为生词影响听课效果;但这套课太基础了,而且有点啰嗦,入门之后继续听他的课会浪费时间,同样的时间成本可以更高效一些。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系统性的语法,Mp3播讲只针对课文讲解,把课文讲通而已,所以有完完整整把这套课学完的人,听力、词汇、阅读都提升很大,但基础的表达都成问题,看得懂听得懂但无法表达。&br&&br&&strong&2、新概念系列,这是改变我个人英语学习的一套教材,但学这套课必须要有视频播讲。&/strong&这套教材是经典,所以各个网校都有视频课卖,内容都差不多的,挑最便宜的最喜欢的买即可,&strong&不愿意花钱的直接优酷搜「裕兴新概念」&/strong&——&strong&免费的视频播讲视频课。&/strong&个人更建议大家花钱买视频课,这个免费的视频课内容有点老,讲解很枯燥,很难坚持看完(我看了30课实在受不了,就买了新东方的课)。我以前自学过一遍,到阅读课文无生词的地步,但其实没什么大收获。可这次我跟着视频课学一遍,再以互译的形式背诵其课文,简直如有神助,效果翻天地覆。怎么静下心背新概念英语课文? - 姜小白的回答
「关于背新概念2,之前写的这个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下」&br&&br&&strong&3、&/strong&我学赖世雄的《美语中级上册》&strong&,&/strong&就察觉到自己语法的欠缺,找到了&strong&谢孟媛的文法&/strong&,简直如饥似渴,初级60+中级120,每天一小时,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过了一遍。谢老师的讲解很详细,但枯燥,满堂灌,像高中的英语课,却正是英语基础差所欠缺的。什么是名词(可数不可数),什么是副词,动词的形式,5大句型,八大词类,都很解惑。但后期真的靠毅力,咬牙切齿的撑着才能啃完,其实没必要,挑选着看即可。如何评价谢孟媛老师的kk音标和文法? - 姜小白的回答&br&&br&&strong&4、语法新思维&/strong&,我是利用上班的碎片时间断断续续看的,自己没投入太多精力,所以收获不大,有朋友用这套课解惑得厉害。&/p&&/li&&/ol&&blockquote&&strong&以上,这些课程各有各的长处,如果能搭配好的话,我花3年时间掌握的东西,其实只需要1年,我浪费了2年时间,可没办法,摸索就是这样,但希望以后的学习者,能少走弯路,所以有如下分享。&br&&/strong&&/blockquote&&br&&ul&&li&&p&&strong&二、学习计划推荐&/strong&&/p&&/li&&/ul&&blockquote&英语好的人学习经历都挺相似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该背单词的时候背单词,该学语法学语法,到了练听力口语的时候就练听力口语。英语差的人真是差的千差万别,大都是最该学的时间没把握住,然后要么索性放弃了变成一头黑,要么总是忙着缝缝补补永远瓶颈期不得法白费一腔努力,要总结英语差的原因,各有各的缘由,难以归纳。过去英语差但想重新学的人,是值得鼓励且应该支持的,且未来无限可能。抛砖引玉分享一点看法,当做支持。&/blockquote&&p&&br&不清楚自己英语水平盲目乱学的效果肯定差些,所以想学英语第一步就是搞清楚自己处在什么英语学习的什么位置,不同的基础选择学习材料、方法皆不一样。我给身边几个朋友做学习计划的经验,发现这一点尤其重要。怎么检测自己的水平呢,移动时代了么,自然是利用英语学习APP检测。&br&&/p&&blockquote&&strong&Duolingo——这个手机APP,如果不能顺利关卡通关一遍的,就只是零基础。&/strong&&/blockquote&&p&Duolingo通关的截图,可以作为自己英语入门的证书。&/p&&img src=&/v2-96ae347abfc6f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6ae347abfc6fd_r.jpg&&&br&&p&我建议的课程安排:&br&&/p&&blockquote&&ol&&li&&p&第一阶段是英语入门:「《赖世雄美语音标》+《赖世雄美语入门》、《赖世雄初级美语》上册(注意,只要上册)+《谢孟媛初级美语60》。「3个月----半年间可学完」&/p&&/li&&li&&p&第二阶段英语四级:《新概念英语2》+《谢孟媛中级文法120》(动名词、副词、被动语态、五大句型、副词、介词、助动词)挑着看、《赖世雄中级美语》上册+Essential Grammar in Use&/p&&/li&&li&&p&第三阶段: 《新概念英语3》+《语法俱乐部》&/p&&/li&&/ol&&/blockquote&&p&第一阶段对应的人是真正英语零基础的人,词汇量不够100,连名词可数、不可数都不懂。如果稍有基础,就可以直接从新概念开始学,赖世雄老师的课程好,基础,适合零基础,但稍有基础,就会浪费时间,他讲课略唠叨。稍有基础的人,下载Duolingo,并且通关,就可以直接学新概念2了,第二阶段起。&/p&&br&这些推荐都是针对本身没学习计划的人,如果本身有自己的学习计划,直接执行即可。一开始积累词汇词汇,培养语法框架,实现能读书虫系列,然后通读,书虫1-6读完就能实现看Quora的目标了。&br&&br&&br&&blockquote&开通了个人公众号——sparetime2017 / 姜大白,在哪里我把关于自学英语的内容系统的整理了,现已开门迎客,欢迎大家去看一看,有朋自远方来。&p&&a href=&///?target=http%3A///r/szrexuPEML5Prael92_h&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szrexuP&/span&&span class=&invisible&&EML5Prael92_h&/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lockquote&
答案分为三部分,提纲先列出来: 1、用Quora能否提高英语水平? 2、什么样的英语水平,能达到通过Quora学到其他地方很难学到的英语知识? 3、如何达到这样的英语水平? 第一部分:上Quora能否提高英语水平?当然能,而且用Quora提高的部分,通过其他方式很难达…
&p&&b&会翻墙&/b&+ &b&Google&/b& + &b&英文搜索&/b& + &b&像阅读中文一样顺畅阅读任何英文书籍、网站&/b&,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足够获得比绝大多数英文不好或偷懒或没能力翻墙的中国人多得多的信息了。&br&&br&不过吧,真正要学会比别人多的知识,还是靠深度学习,比如专门读几本大块头的系统性的书籍。&br&&b&当然,还是推荐看英文的书,人类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英文写的&/b&,英文创造的。中文世界里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二手货,数量远逊于原版,质量也经常会稍差。由于各种原因,太多的英语知识即使可能对我们极其有用,但是永远不会被翻译。&br&&br&-----------------------------以下才是重点------------------------------------------&br&&b&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b&&br&&b&“恶魔奶爸”提供了很多英文书清单,我就不补充了,我来分享一下如何找到这些高质量的英文知识来源的经验吧。我在此给大家举几个实际的例子,说明如何利用英文搜索+Google,学习到比中文世界质量更高的有用的知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b&&br&&b&或许这些例子都很微不足道,但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思想和方法的精髓&/b&,并加以实践,平时多多思考,必将能够大大发挥英语和Google作为信息工具的威力,always learn from the best, 实实在在提高你的信息获取能力、知识水平乃至生活质量,让全人类的知识为你服务。&br&&br&&b&&u&1.蚊香的危害到底有多大?&/u&&/b&去年夏天某天,舍友在宿舍点蚊香。我突然想起看到过说蚊香有害的文章,其实并不在意,但还是想研究一下。于是上网搜索,中文世界里能搜到一些,但大多都是很简单的描述,明显不够科学。于是用英文搜索蚊香,然后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找到一个文档,&a href=&///?target=http%3A//t.cn/zHKgxx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KgxxW&/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是WHO在儿童健康与室内空气健康方面的培训材料,第39页关于蚊香说,“Mosquito coils may represent a serious potential threat to children’s health. Prolonged us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asthma and persistent wheezing in children“。&b&WHO建议不要在有儿童的房间里使用蚊香,因为蚊香产生的微毒,足够影响儿童的呼吸器官发育,会增大儿童患哮喘和持续喘息&/b&&b&的几率。&/b&WHO引用了一篇马来西亚大学和美国某大学联合做的一篇论文,用实验证明蚊香的伤害。我找到论文英文原文,浏览summary和大概全文。至此,我对蚊香的具体危害有了详尽的掌握,我以后有孩子的话,是不会给TA用蚊香的。&br&&br&&b&&u&2.近视手术到底是不是有害?&/u&&/b&最近有朋友跟我说,考虑要不要做近视激光手术。我提醒她,好像听说这种手术挺危险的,但是具体什么危险我却说不上,中文网络里该话题的讨论也很混乱,因为很多医院都在做,利益相关,他们的医生出来说的话不一定可信。于是我建议她用英文搜索,看看美国FDA对该手术是何态度,美国的医院是否也在普遍做。Google搜索&laser eye surgery fda&,就能找到FDA官网关于激光眼睛手术的页面&a href=&///?target=http%3A//www.fda.gov/MedicalDevices/ProductsandMedicalProcedures/SurgeryandLifeSupport/LASI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ASIK&i class=&icon-external&&&/i&&/a&,上面有视频介绍了大概的风险,以及全面介绍的小册子,帮你判断是否适合该手术。该网站上还列出了经FDA批准的眼睛激光手术设备列表。有了这些信息,在考虑是否做手术时,就能清楚判断手术风险对于自己的意义。在确定哪一家医院时,就可选择拥有FDA批准设备的医院,而排除掉使用可能不合格国产激光设备的医院。&br&&br&&b&&u&3. 在中国教育一个双语宝宝是否可行?&/u&&/b&正是由于我感受到了掌握英文的威力,所以这些年在考虑,如果以后有了孩子,应该要搞双语教育,让英语和中文同时成为孩子的母语。在中文世界里搜索双语教育,就会发现,相关的知识很少,而且各种声音观点繁杂,根本不知谁对谁错,大家都不够专业。在google英文搜索bilingual education,发现国外关于从小培养双语孩子的专业研究特别多。&b&国内网络上经常有人会说,从小学两种语言,小孩会弄混的,甚至导致两种都学不好,而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b&所有小孩都可以学习两种母语,学习模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参见麦吉尔大学语言学家的研究(A Short Guide to Raising Children
Bilingually) &a href=&///?target=http%3A//t.cn/zRcGLi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RcGLi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篇专业文献不仅会告诉你双语宝宝是可行的,还会告诉你有哪些常见模式,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等等。他们甚至有专门的一本杂志 Multilingual Living Magazine,各种权威的有关双语教育的文章和讨论。中文世界里的相关知识,要么专业晦涩,要么太业余,很多都是家长试验性的在自己搞,然后分享一些经验。毕竟中国人搞双语教育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事物,相关知识积累难免较少。&br&&br&&u&&b&4.爱国主义在别的国家是如何定义的?&/b&&/u& 曾经有段时间,央视关于“爱国”的讨论非常火热,各种声音也是众说纷纭,有人爱国又爱dang,有人民族主义情绪强烈。我当时突然在想,或许跳出中国这个框框,参考一下他山之石,或许会有新的启发。于是我找到了一份美国教育部在一份给家长的小册子里关于爱国主义的非正式定义,“爱国主义是指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它包括维护奠定国家基础的民zhu理念,并期望民xuan官员同样做到这一点;尊敬和遵守国家的法律,维护国家的旗帜和其他象征。爱国主义还包括承担合格的公民应有的义务,比如努力了解国家事务、投piao、志愿服务,以及在战zeng时期为国家服务等。”在此,并不是说美国对爱国主义的定义就一定对,或者比我们好,而是,有很多事情,放眼全球能够更好地帮助你看清脚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要了解我们的国家,跳出一点距离再去审视,才能更清楚看清现状。&br&&br&&b&&u&5.中国的英语教育到底是用力太多还是用力不足?&/u&&/b&前段时间北京高考改革把英语降分至低于语文,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外语占比不能高于母语,有人觉得英语教育其实还不够。这个时候,继续局限在国内的环境里去争论,很难得出有建设性的结论。&b&我认为,讨论英语是否应当继续在高考中占大比分,必须放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去思考,参考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的做法,综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予以考虑。&/b&于是我搜索了一些关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的资料(虽然英语资料不多,但是还是远多于中文),看看日本的高考英语占比多少。结果发现,&b&在日本全国大学入学考试中,英语所占分值为250分,高于日语所占的200分。&/b&另外我还在日本的英文媒体上搜索到新闻,日本执政党自民党2013年4月向首相递交教育改革议案,要求日本大学将托福(TOEFL)考试作为大学入学和毕业的门槛,提升学生英文水平,该议案甚至还提议,要求&u&所有日本公务员都必须达到托福的一定级别&/u&,否则就不予雇佣。参见&a href=&///?target=http%3A///category/politics/view/ldp-panel-presents-proposal-on-toefl-prerequisite-for-universiti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DP panel presents proposal on TOEFL prerequisite for universities&i class=&icon-external&&&/i&&/a&。在韩国,外语教育更是很受重视,高中生不仅要学习韩语、英语,还要选修二外如中文、德语、西班牙语或法语等。环视全球,日本、韩国、台湾及欧洲,在英文教育的重视上都呈现加强态势,理由多是为了培养全球化的人才。相比之下,中国的做法,更像是在倒退。&b&以上这些资讯,中文世界里是几乎没有的,因为日本、韩国教育改革之类的事情看起来跟中国也没啥关系,没有媒体关心的。当&/b&你在看国内英语高考改革新闻的时候,在所有媒体都局限在中国范围内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想到参考国外,并利用英语和Google有效搜寻信息,你就能够获得不一样的视角。&br&&br&&b&6.各种育儿知识。&/b&我现在虽然还没结婚生孩子,但是一直对教育很有兴趣,所以也会关注教育方面的知识。在科学育儿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国内还有很多不科学的育儿方法流传,一般人、甚至是一些医生、心理专家,也会陷入其中。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参考外国人是怎么做的。比如睡眠训练是否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等等,很多现代教育理念都源自于西方,有些家长希望拥抱这些理念,却找不到足够多科学的材料学习,只能在网上找一些支离破碎、经过各种加工、筛选甚至扭曲的知识看,难免会掺杂一些不合理的东西。&br&&br&&b&7.各种医疗卫生知识。&/b&就像香港卫生署禁止VC银翘片的新闻一样,如果香港媒体没有报道这条新闻,如果新闻没有传到国内,如果萱萱禁止了该新闻,你可能还会在不知道风险的情况下,给孩子服用VC银翘片。推而广之,很多国内的药品、医疗技术,真假参半,普通人、甚至很多医学院的学生都没法判断是否安全可靠。这个时候,如果你英文搜索水平高,去外国网站上查查,没准就能找到关于某个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判断国内一些医院宣称的“先进技术、先进药物”是真是假,甚至是否已经在实验中被证明有害、无效,甚至是否已被明令禁止。&br&&b&其实推广开来,国内很多行业或生活中的不科学做法、骗人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对比能力进行甄别,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b&。(说来可悲,这些工作本该让更专业的人士来做,可由于国内监管不完善等原因,很多时候只能消费者自己去做庞大的鉴别工作。)&br&更新:最近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引起很多人关注,我本来不想写这个,但有朋友建议我必须写上该例子。&/p&&p&&br&&b&&u&8.专业领域的深度学习&/u&(这是最后一条,不能再列举了。。。)&/b&&br&专业领域的学习,自然是要靠系统性的深度学习才行。不过,由于很多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中文的教材等经常会落后于产业或前沿,或者一些经典英文教材由于版权等原因没有中文版。大学生在学习到一定深度以后,不妨去国外顶尖大学的同专业的主页,看一看他们本科或研究生的课程安排,这样做会有助于抓住专业体系中的重点或者前沿。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方法,是&b&一边在中国的课堂上学习,一边在Coursera、Udacity等公开课平台上看对应的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b&&br&学习专业领域知识,不仅要埋头苦学,而且要聪明地学,有方向地学。适当参考国外最新专业体系设计和教材,应该是每个中国大学和大学生都应做到的。可现实是,&b&中国的一些大学,明明有全世界认可的高质量教材不用,非要用自己老师的粗制滥造的教材。&/b&作为学生,改变不了这样的现状,但不能因此被限制,而是要去利用互联网,跨越障碍,追求最好的教学资源,&b&&u&要学就学最好的!&/u&&/b&有些经典教材没有中文版,就上Google搜教材名+pdf,在iPad上或者自己打印出来看。&/p&&p&最近几年,Coursera和Udacity等平台的课程数量、种类和质量进步极快(Check it out now!),相比5年前已完全不在同一级别。网易公开课等中文平台,能够翻译的,只是这些课程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其实很多Coursera课程都已有英文字幕,难度并不太大。现在的中国大学生,触手可及的潜在资源,比10年前甚至5年前的学长们,都已经好太多。如果你仍局限在自己的大学和中文世界里,不去利用这些质量极高的材料,实在太可惜。&br&-------------------------------------------------&br&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在中文世界里几乎没有的知识,或中文的相关知识质量低下、没有权威靠谱的信息来源,或者像中医那样备受争议、毫无头绪。&b&如果能运用英语和Google,在英语世界里遨游一下,或许就能发现更高质量的知识内容,更权威的专业研究,或许就能帮你理清思路,获得不一样的视角。&/b&&/p&&p&&b&在遇到生活、工作和学习问题时,&/b&如果在百度上百搜不得其解,不妨试下用英语在Google搜索,适当参考英语世界的知识积累,让全人类的优秀知识、权威研究,甚至是外国网友的人生经验都能为我所用,为生活服务。比如我有段时间突然对性格分类感兴趣,INTJ、ENFP什么的,用英语搜索外国网友的讨论,就比中文的讨论要多。&br&&b&在思考复杂的社会问题时,&/b&别人都在说“这就是国情,没办法”的时候,在看起来几乎无解的时候,不妨把社会问题放到全球化的视野中去思考和比照,参考发达国家是怎么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考他山之石,可否攻玉?&br&&b&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不一定非要出国。&/b&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人类知识的宝库,多利用Google,增强搜索技能,既看中文,也参考英文的信息,经常思考比照,完全可以做到不出国胜似出国。&br&&br&由于中国的发展阶段问题,&b&很多国内的社会问题,都曾发生在几十年前的发达国家,&/b&别人已经吃到了苦头、总结教训并制定了应对的法律或制度,这时我们应该参考、借鉴。不一定非要照搬,但如果明摆着的经验教训你却偏偏拒绝学习,那就是自找苦吃了。&b&还是那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习英语不会让你谄媚外国,而是让你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获得全人类的知识宝库,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甚至为国家服务。&/b&&/p&作者微信公众号“授渔英语学习”欢迎关注。另附&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wNDAxNDAzMQ%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53b24a1e2edcc4360eebf1%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最详尽的英语原版书+有声书入门学习教程&i class=&icon-external&&&/i&&/a&
会翻墙+ Google + 英文搜索 + 像阅读中文一样顺畅阅读任何英文书籍、网站,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足够获得比绝大多数英文不好或偷懒或没能力翻墙的中国人多得多的信息了。 不过吧,真正要学会比别人多的知识,还是靠深度学习,比如专门读几本大块头的系统性…
&p&&b&先上图&/b&&/p&&img src=&/6a0d4d5e262119aab52c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2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6a0d4d5e262119aab52c_r.jpg&&&br&&p&&b&我2013年8月之前是北京新东方的托福口语老师,现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电子计算机工程的硕士毕业,托福口语满分,考试之前从未出过中国,我觉得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还算有资格。我把自己经历写到了下面文章里,有点戏剧化,厚脸皮分享了。&/b&&/p&&p&&b&----------------分割线---------------------&/b&&/p&&p&&strong&一个土鳖的口语满分之旅&/strong&&br&&/p&&br&&p&&strong&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一个不浮躁的角落,跟我的朋友们一起进步。&/strong&&/p&&br&&p&&strong&故事的开始:&/strong&&/p&&br&&p& 从没有出过天朝的土鳖一只,第一次考托口语22,无外教培训,无VIP培训,无女朋友&/p&&br&&p&&strong&故事的现在:&/strong&&/p&&br&&p&
第二次考试口语满分,总分113,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计算机系硕士,来美国前任北京新东方托福口语老师,现在一边写代码,一边致力于用一切技术和非技术手段改善学习体验。深感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留学生英文交流能力极度匮乏,限制了生活、学习、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p&&br&&p&&strong&故事的过程:&/strong&&/p&&br&&p&一、中国学生口语必须要好,不是应该,是必须。&/p&&p&
again,不是应该,是必须。&/p&&p&我负责任的说,大多数学生考试之前好好准备过的口语段子不超过5个,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口语平均18分,因为有毅力坚持下来的少,我知道这是废话,但是如果这点毅力和勇气都没有,我只能说即使你到了美国,才是灾难的开始。&/p&&br&&p&
刚来美国的时候大家跟我说,口语好的中国人才能找到工作,我说怎么可能,大家不都是拼实力么?&/p&&br&&p&
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中国学生交流真的是狂弱,而且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都不愿意张开嘴去跟别人交流,跟国内一模一样,而且现在大多数的美国好大学都有巨大的华人圈子,我们更加没有动力去突破comfort zone 了,大家以前以为的出了国你的口语听力自然就上来了真的是天方夜谭。&/p&&br&&br&&p&
跟大家说一个数字吧,每年在美国拿到H1B也就是工作签证的印度人超过5万人,你们猜猜中国人多少,9000。5倍以上的差距,我遇到的大多数印度人技术远远不如中国人,懒人多,不愿意像中国人一样起早贪黑的学习,但是他们从小受教育试用的就是英语,所以他们交流上障碍很少。身边的中国人多少都有研究成果或者工作被同组的印度人抢走了的经历,而且他们说得天花乱坠,导师不得不相信是他们做的,因为你,sadly, 什么都说不出来,虽然工作全是你做的,你甚至都无法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愤怒!&/p&&br&&br&&p&
为什么你找不到工作? 很简单,你不会聊天,在这里我也用我自己的经历提醒一些口语自己觉得不错的同学吧。 能聊天跟会聊天是不一样的。中国同学的英文水平大多只停留在能让别人懂你的意思上,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能让别人喜欢你。反观印度人,我去学校各种办公室办事儿的时候看到印度人跟工作人员聊天,大多是谈笑风生,气氛非常愉悦。但是中国人一去,立刻就只能是公事儿公办了。&/p&&br&&p&
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留学生给外国人的印象是 有钱聪明 但是没礼貌,大家就开始批评中国的素质教育。其实我想说一个不同的观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留学生都很有礼貌,只不过你表达不行,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让别人误会了。比如你找人办事,上来第一句就是,hi, I want to check for my application status . 米国人就会觉得,这人好粗鲁,因为他们的习惯是,hi,how are you today? Can I check for my application status。。。 道理虽然粗浅,但是这些你的英语老师都没有教过你,u r gonna learn after u suffer。&/p&&br&&br&&p&
所以在国内的时候,口语多好都不过分,再好也觉得自己怎么样,如果英语不好,那请你张开嘴,抛开面子,抛开羞涩,开始说口语。&/p&&br&&br&&p&二 、 语音 VS. 内容&/p&&p& 有人说语音好没有用,好多语音特别牛还是22分。确实是,我第一次考试之前就这个 状态,考完之后觉得ETS是个不靠谱,不懂得欣赏。后来才慢慢明白,内容更重要,光有语音就好像你有一个音色特别好的钢琴,但是你技术不行,弹不出流畅优美的乐曲,浪费了好钢琴不说,某种程度上也辜负了听众对你的期待,不能说会给你打分更低,but you get the point。&/p&&br&&p&
所以我先从内容开始说起,楼主后来对口语内容的追求可谓是孜孜不倦,我从来不看市面上浮躁的快餐材料,我每遇到的每一个自己没说过的话题,都回到网上去google这个话题相关的文章,然后把文章里地道的句子和表达攒成一个100字左右的答案,比如我喜欢林书豪,就去搜体育记者写的关于lin的文章,把精华的部分背下来,不在于用词有多难,而在于地道。 有这样十几个段子之后,再遇到题目就都能扯回去了,感觉段子之间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每次有人跟我说他考过什么题,我基本都可以立刻说出我曾经准备过的答案。&/p&&br&&br&&p&
我给大家个我准备过的例子作为参考吧,看看是不是市面上那些毫无营养的口语段子,&/p&&br&&p&这个是人物&/p&&p&People call it a Lin-derella story, because the humble Chinese American Harvard Graduate has created a global sensation: Linsanity, both on and off the basketball court.&/p&&p&Lin has taken an unconventional path to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He was not a McDonald’s All-American, then a player at Kentucky, and then a first round draft pick,When people make it on an unconventional path, it gives people hope, they can apply it to their own lives.&/p&&p&Lin also seems to have attracted followers because so far the point guard appears almost to be a throwback to an earlier era when basketball was less star-oriented.&/p&&p&he shoots when he is supposed to shoot, he passes when he is supposed to pass. He is very team-centered.&/p&&p&Even though Lin is far from perfect, he inspires me to dream.&/p&&br&&p&这个资料我整理了14个话题大概30多篇文章,起名字叫《Thirsty for Thirty》我微博里有分享,名字叫叫刘功勋在充电,链接也给大家吧,&a href=&///?target=http%3A//mp./mp/homepage%3F__biz%3DMzA4NjI5MzUwOQ%3D%3D%26hid%3D2%26sn%3Daeb377d945fbca703ff82d89ddc47b04%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口语满分素材列表&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br&&p&三、 机经&/p&&br&&p&楼主不是大牛,有人私信问我机经的问题,我就聊聊机经,机经虽好,但不是应急之物,正确的对待机经的态度应该是把机经当成题库。我不是想说大家急功近利,而是你们考完一两次托福就不会再回来了,而不像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连续的观察和研究一个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他的规律。&/p&&br&&p&楼主考完托福后,去东方做了一段儿托福口语老师,从兼职到全职将近三年时间吧,在北京高中的学生群里中也算小有名气。大多数的培训机构注重预测这,预测那的,我个人的想法与之格格不入,这三年间楼主最想干的一件事儿,就是做一个口语题库,把所有遇到的口语题目都写下答案,到我留学之前,写了2万多字,起名机经小册子,主要给北京学校的学生用。&/p&&br&&p&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太多题目都是可以重复了,真的需要准备的题目不超过50道,换句话说,有毅力的人坐下来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准备50个段子,即使你没有那么久的准备时间,你也可以离满分更近一些,这样想还多么。&/p&&br&&p&也分享给大家了
&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4NjI5MzUwOQ%3D%3D%26mid%3Didx%3D1%26sn%3D2cd5c4ddb9ed6f864a5ba%26scene%3D18%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FT&机经小册子&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p&四、 教学和留学的一点感受&/p&&br&&p&还是这句话,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一个不浮躁的角落,跟我的朋友们一起进步。&/p&&br&&p&我在东方教了3年口语,大家多少对教育培训行业稍微有点了解的都知道,这个行业里教半年以上的就叫老老师了,我教了3年,说起来还蛮有意思的,我学生的学生都有当老师的了,呵呵。&/p&&br&&p&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没有捷径,以前我的老师cq说过,吃苦是守恒的。每当托福或者SAT出分的时候,我就会跟我的学生再说这句话,吃苦是守恒的,不吃努力学习的苦,那就去吃悔恨的苦。想去名校上学,那就请把自己当一个准名校的学生一样要求。不说好50个口语段子,不可能到26,不精心准备10个SAT作文例子,作文不会12分,学霸如此,学渣如此,一切皆是如此。&/p&&br&&br&&p&有些同学说,靠,你说的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下个月就考试了,没有那么多时间了!?&/p&&br&&br&&p&我在卡耐基梅隆上过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prof.Kosbie的课,他的python课以rewarding 和challenging著称,当他跟自己的学生说一定要读完参考资料再去做lab的时候也遇到的一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 I have so much homework due at the same time, I don't have time to read all the references. 他说,if you don't have time to do that, you don't have time not to do that. 因为你不去做你应该做的,那么你会花更多的时间不断的原地踏步。 这也是我想说的,如果你没有时间做这些事儿,那请你记住,你也没有时间不做这些事儿了。&/p&&br&&br&&p&五、 也许你能够帮自己&/p&&p&今年冬天回去看我的学生,他们还在用我写的小册子,来美国之后就想更新小册子,结果看了新的机经一共7、8套题,没有一道题我需要自己重新,全部在原有的题目里面能找到答案。我重新整理了一下,在上面也给大家分享了吧,我和我的朋友建立了一个公众号给大家分享一些口语素材和学习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cmu_doers(看起来像是一群在cmu的doers,其实是干cmu的一群人~)。&/p&&br&&p&如果你想拿提高口语的愿望足够强烈,就一定可以做到,the only way to do it is to practice all of the time~ &/p&&br&&p&&strong&加油!&/strong&&/p&&br&&p&&strong&刘功勋&/strong&&/p&&p&于卡耐基梅隆大学 Doherty Hall&/p&&p&匹兹堡&/p&&br&&br&&p&————补充—————&br&&/p&&p&评论中有童鞋问怎么准备综合题,一并补充在这吧&br&&/p&&br&&p&综合题目的准备方式其实和独立题目一样,独立题目没有输入材料,所以要自己去找相关的材料,然后把他们攒成自己的段子。而综合题目已经有了输入材料,就是题目中的阅读和听力材料嘛。&/p&&br&&p&所以我推荐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准备综合题目。&/p&&br&&ol&&li&每遇到一个综合题,先严格按照考试时间的要求,自己说一遍,同时一定要给自己录音。PS:不少同学说我每听懂,或者没记全,如果不是啥也没听懂的话,就不能降低这一步的要求,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三十秒或者二十秒准备,一分钟作答。要是真是啥也没听懂或者没看懂,只能说明听力和阅读也成大问题,没有办法,只能多听多读几遍,直到最起码把材料弄明白吧。&/li&&li&然后你就准备听自己刚说过的,这个过程异常残忍也异常重要,残忍是因为大多数考生第一次听自己录音的时候都恨不得当场自宫,但是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一直活在幻觉里,觉得自己的口语没什么问题。&/li&&li&听过自己说的之后,你需要重新阅读和听材料,找到原文中相应的表述方式,按照题目的逻辑框架重新修改自己的答案,并录音。&/li&&/ol&&br&我的公众号cmu_doers,分享语言习得和技术动态, 感谢~&p&&a href=&///?target=http%3A///r/00zG3i-EJnJZrWu99xn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00zG3i-&/span&&span class=&invisible&&EJnJZrWu99xnB&/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先上图 我2013年8月之前是北京新东方的托福口语老师,现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电子计算机工程的硕士毕业,托福口语满分,考试之前从未出过中国,我觉得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还算有资格。我把自己经历写到了下面文章里,有点戏剧化,厚脸皮分享了。----------------…
&p&完整版&/p&&p&听说读写4科终于集齐~可以召唤神龙啦~&/p&&br&&br&&p&--------------------------------------------------------------------------------------------------------------&/p&&p&另外,如果觉得这个答案看起来太长太抓狂,可以从下面这些链接看,会清爽很多:&/p&&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75a88f6b0102vau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托福上百如何DIY——(1)单词篇_SindyMay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75a88f6b0102vauo.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托福上百如何DIY——(2)听力篇_SindyMay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75a88f6b0102vav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托福上百如何DIY——(3)阅读篇_SindyMay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75a88f6b0102vav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托福上百如何DIY——(4)口语篇--独立口语_SindyMay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75a88f6b0102vb1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托福上百如何DIY——(5)口语篇--综合口语_SindyMay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托福写作怎么提高? - Sindy May 的回答&/a&&br&&/p&&br&&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75a88f6b0102vvi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托福上百如何DIY——(7)写作篇&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p&&p&原答案:&/p&&p&首先,如果楼主现在保持在六级520的水平,从现在开始努力三个月,也就是90天,假设每天有效学习TOEFL的时间是4个小时,那90天下来总共360个小时。按照这个进度,3个月以后达到100+希望还是灰常大的。&/p&&br&&p&接下来看学习方法:&/p&&p&学习方法可以分为5个模块:(1)单词 ,(2)听力,(3)阅读,(4)口语,(5)写作&/p&&br&&p&咱们一一来看:&/p&&p&&b&(1)单词&/b&&/p&&p&学习资料:一是《托福IBT 词以类记》,二我等下贴出来吧,省的楼主再找了。&/p&&p&使用方法:单词书,一本足矣。词以类记这本书共有9章。(网上可以下到电子版的)&/p&&br&&p&1. 学术学科 书本的P3-119
&/p&&p&2. 品质
书本的P132-144
&/p&&p&3. 事物
书本的P148-170
&/p&&p&4. 现实
书本的P173-204
&/p&&p&5. 心理
书本的P205-221
&/p&&p&6. 行为
书本的P226-265
&/p&&p&7. 语言
书本的P270-282
&/p&&p&8. 属性
书本的P286-312
&/p&&p&9. 状态
书本的P313-335
&/p&&br&&p&从页数上就可以看出来,第一章是一个巨无霸,从第3页一直到第119页,里面包含了从地质学,动物学,化学,农业,天文,音乐,经济,军事等等的各个学科词汇。这些不同领域的学术词汇对托福听力的lecture、阅读文章、综合写作、和口语Q4Q6都很有帮助,但是由于覆盖面太广,专业词汇太多,所以,背起来会比较吐血。不建议一上来就这么自虐,最好先记忆一个科目就找到听力中相应的练习做一做缓一缓,(新地会在后面的听力部分写清楚哪些听力的段子是和神马学科一一对应的。)&/p&&br&&p&而从第二张开始,每一个章节的长度瞬间就短了好多,而且生活中的实用性也提升了。如果第一章背吐了可以拿第二章的词汇漱漱口。&/p&&br&&p&上面说的是重点解决学术词汇,那么听力的conversation部分和口语中的词汇怎么搞定捏?网上找找其实有一大堆,但是,重点绝对不是量,而是真的遇见能识别能理解的能力。新地这厢直接贴出来的这个版本其实够用了。另外,速度的话,上面咱们计算过,一天背一页的单词,第二天背新的一页的时候记得复习前一天的量,复习3天以后move on。&/p&&br&&br&&p&&b&(2)听力,&/b&&/p&&br&&p&学习资料:OG, TPO1-30&/p&&p&使用方法:&/p&&p&OG,也就是托福的官方指南,网上能下到电子版的。见图 &/p&&br&&img src=&/ea065f26ecccce2dee4c_b.jpg& data-rawwidth=&1121& data-rawheight=&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1& data-original=&/ea065f26ecccce2dee4c_r.jpg&&&br&&br&&p&先把听力的那个章节看完,考试形式和题型就都明白啦。&/p&&br&&p&再去下载一个 “TPO1-36模考软件V4.2.1” &/p&&p&安装完成以后,按照下面截图的路径打开文件:&/p&&p&于是,你就拥有了TPO1-36的听力音频,顺带还有综合口语音频和综合写作音频。&/p&&br&&img src=&/727e6a1e5c97f05aa037c32fb6da307c_b.jpg& data-rawwidth=&835&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5& data-original=&/727e6a1e5c97f05aa037c32fb6da307c_r.jpg&&&br&&br&&p&好了,我们现在来讲有了这些资料怎么自学:&/p&&br&&p&首先,起点。直接来一次裸考自测还是有必要的,不是用来打击自己,而是用来给360小时以后的你一种赤果果的成就感。还有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自己有以下哪几种问题(1)真的啥都听不清,感觉自己和聋了一样 (2)听清了,就是没听懂,不知道什么意思,尤其是句子长的时候 (3)貌似听懂了每一句话,但是脑子转速跟不上 (4)听懂了不止句子,而是一大段,但是笔记不下来,脑记也记不全 。 &/p&&br&&p&接下来,启程。听力其实就是磨耳朵的过程没错,但是大部分的老师和学霸都只会说“多听呀”,然后就闭上嘴了,那么他们都不是真的爱你。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如果你是上面的(1)(2)(3)问题,你需要练习的是一边背单词,一边学文本,一边听音频,这里不是说时间上完全同时发生,而是说,最好是一天之内,先背诵词以类记中一个学科的单词,比如说地质学,然后去找听力中地质学的段子来听,听不下来就看着文本不停按pause地学。哦,学科段子怎么找是吧?新地自己整理了一个文档,和大家分享,见下图:&/p&&br&&img src=&/d0c533f979ba1283c68baf94cc0ed3b7_b.jpg& data-rawwidth=&1314&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4& data-original=&/d0c533f979ba1283c68baf94cc0ed3b7_r.jpg&&&img src=&/bb27073cdf849de648ff29_b.jpg& data-rawwidth=&1262&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2& data-original=&/bb27073cdf849de648ff29_r.jpg&&&img src=&/41ce65e76f95f22d7492a4_b.jpg& data-rawwidth=&1323&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3& data-original=&/41ce65e76f95f22d7492a4_r.jpg&&&p&听力的文本和题目都可以在网上搜到。只要挑着自己薄弱的学科练lecture就好。&/p&&p&另外,如果是上述问题中(3)(4)现象的话,那在这个练习的基础上,还得加一个,把听力文本拿来做切割的练习,这个练习可不像水果忍者切西瓜那么随意那么任性,而是找到文中的起承转合来给lecture做划分。就像下图这样,一开始的时候,看着文本做切割,标明lecturer讲的哪一段话是废话,哪一点引出了话题的核心,哪一段讲了一个例子,哪部分又说了谁谁提出了什么异议,谁谁过来砸场子云云的。 &/p&&br&&img src=&/76d7c230c1ac35902b2cefc22a36c44d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76d7c230c1ac35902b2cefc22a36c44d_r.jpg&&&br&&br&&br&&p&慢慢学会了这种切割lecture的方式,你就可以让耳朵有选择地去抓住lecture脉络。争取在不看文本光听的时候也能做到划分。在笔记中用 “/“
这个符号来分割笔记就好。新地这里献丑一个自己的笔记上来给大家做个示范。&/p&&br&&img src=&/c290c96fb2e92ed7f6ba5aab715cb0b3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c290c96fb2e92ed7f6ba5aab715cb0b3_r.jpg&&&br&&br&&br&&p&对,就这么练,然后捏,就是做题啦。除了看网上能下载到的听力解析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有效的听力做题能力提升的方法,其实细心的话,大家能看到,上面这图里面,新地标出了题号,没错,这些标上题号的就是出题点。毫无例外地,这些出题点都在逻辑衔接的地方出现。如果楼主也这么做笔记标题号,三套lecture下来,感觉就出来了,预见出题点神马的绝对不是特异功能,你也可以哦。&/p&&br&&p&另外,关于听力,成天抱着TPO也会有省美疲劳的,当然,还有很多从来就没觉得它美过那就更加不用说了。&/p&&p&休息的时候,除了看美剧(大陆的孩纸们说目前被屏蔽了,那就温习一下以前屯起来的片子吧,或者花钱买个自由门神马的)其实还有一个不错的方式是听radio。咳咳,我知道大家会觉得新地比较老土,但是不得不推荐一个很棒的app,叫做英语酷跑听,还有一个是练口语的,也一起推荐了吧,叫做魔方英语(我真的没有拿他们的广告费,纯良心推荐。因为新地自己也是听着这个当闹钟的)&/p&&br&&img src=&/7d66d936f0f4be12a934_b.jpg& data-rawwidth=&102& data-rawheight=&1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2&&&br&&img src=&/fc88dcc822191_b.jpg&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br&&br&&p&今天一个激动,写多了。我先去休息一会儿,下次接着写阅读,写作,口语的部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p&————————————————————————————————————————————&br&回来啦,接着聊:&br&&p&先对上一次回答做一下补充,如果手机上图看不清就上电脑端,新地自己试过,倍儿清楚。&/p&&p&(1)关于单词书的选择,其实如果考生们手头已经有了自己背得得心应手的词汇书,那就继续用,也不见得非要改用《词以类记》。毕竟单词书一本足矣,重点在于运用。开心就好。&/p&&p&(2)关于下片子。大陆的同学们都为了下图桑心抹泪,貌似昔日的美剧英剧都已经成为曾经。 &/p&&br&&img src=&/66f471d2e6e4af7647f8acd592ce6212_b.jpg& data-rawwidth=&1177& data-rawheight=&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7& data-original=&/66f471d2e6e4af7647f8acd592ce6212_r.jpg&&&br&&p&不要怕,昨天远程经过一位少年郎的指点,新地才知道原来一切都还在,见图:注意域名 &/p&&br&&img src=&/bc56dfbf11_b.jp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bc56dfbf11_r.jpg&&&br&&p&在这里,大家都还在。真是普大喜奔呀。&/p&&br&&p&好啦,我们接着讲干货&/p&&br&&br&&p&&b&(3)阅读,&/b&&/p&&br&&p&学习资料:OG, TPO1-30&/p&&p&使用方法:&/p&&p&还是先把OG的这一章看完。见图: &/p&&img src=&/7292df4bdd6e63ab9e38f4cdedaab5ad_b.jpg& data-rawwidth=&1427&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7& data-original=&/7292df4bdd6e63ab9e38f4cdedaab5ad_r.jpg&&&br&&br&&p&网上有些帖子说看OG没用,但是仔细想想,毕竟这是官方给出的唯一对考试的说明,里面满满透露了考官们的动机,和出题官虐人的手法。如果用自己独立的思维捋出要点,那定是比网上流言蜚语以讹传讹要好上N倍的。&/p&&br&&p&言归正传,然后捏?&/p&&p&直接上TPO,拿3个reading passages出来看看裸泳的自己是什么水平。这里要看出来的是自己存在的能力点上的problem,而不是superficial的:时间不够,错一大堆,看不懂,好烦,想扔掉。。。。你应该挖掘的是自己有没有下面这几种障碍:(1)单词不认识,数量在平均每个passage有30个以上的非专业名词的不认识(2)单词都认识,句子看不懂,每个篇章有5个以上的长句子看不懂的 (3)句子几乎都看懂,但是句间关系理不清楚的,只能靠毛估的 (4)段落间关系只能靠毛估的 (5)词句没问题,但是整个文章看完觉得作者吃饱了撑着写得很凌乱。&/p&&br&&p&我们一个一个来看。&/p&&p&克服障碍(1)单词不认识,数量在平均每个passage有30个以上的非专业名词的不认识。&/p&&br&&p&这绝对是一个比较低段位的障碍,但是总归得过呀。首先,怎么统计自己非专业名词不认识的个数?先来看什么是专业名词,举个栗子,就像timberline这种,在TPO1的reading passage 03中出现,意思是“树带界线”,绝对感觉中文都不像是我们能秒懂的词汇,当然,一般这种词汇,文章会给出解释,比如“The transition from forest to treeless tundra on a mountain slope is often a dramatic one. Within a vertical distance of just a few tens of meters, trees disappear as a life-form and are replaced by low shrubs, herbs, and grasses. This rapid zone of transition is called the upper timberline or tree line.” 于是就感觉终于说人话了,“timberline”就是山上从树多地带到短毛草地之间的过渡区域。&/p&&p&那么非专业名词,就是指除了这些专业名词的词,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抽象名词,具象名词,总之是人话,就拿上面这句举些栗子:disappear,replace,dramatic,transition,shrub等等。如果平均每个passage有30个以上的非专业名词的不认识,那么,抓!紧!背!单!词! 不光是抱着单词书背,还得把passage里面的生词挑出来先背了再去看文章。速度很慢,但是很有效,往往看五个reading
passage下来就可以找出一些高频词出现的规律了。当然,听力的词汇pool和阅读的词汇很多是共同的,一石二鸟的感觉很爽吧。另外,提醒一句,别太把词汇书里或者字典里的单词的中文解释太当回事儿,有时候在地道的原版文章中得用法会让我伙呆得很彻底。比如:He harbours a wish to be a world championship.这句话中的harbour如果按照“港口”来理解,那么这句话就废了。但是,智商正常的考生们都能猜出来harbour这里是一个动词的地位吧,通顺点的话至少得有一个“has”的意思吧。对,就是这样的,这种情况下,单词的意思跟着句子赋予它的意思走,如果背单词的时候真的只记得“港口”,那么至少,让自己对它的理解放在“可以翻译成港口,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别的”,至少别把自己的mind限制在唯独那一个中文解释上。这里提请注意,新地在悉尼研究了一些认知理论,说真的,其实背单词一次最好只记住一个意思,尽管很多词在不同语境有多个解释,而且会一起在英汉字典里写在那个词条边上手牵手一排出现,但是人脑真的记不住,overload,反而培养厌恶情绪。所以呀,一次一个,开心就好。&/p&&br&&br&&p&克服障碍(2)单词都认识,句子看不懂,每个篇章有5个以上的长句子看不懂。&/p&&p&别纠结为什么我说5个以上,此题的目标是100+,现在留学大军的战斗力各个V5,没有100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好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具体一点,怎么看不懂了?哪一部分看不懂?什么样的句子经常看不懂?一般来说,短句子都没有问题,像I love you这个级别的,还有,那些只说了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也没有问题,比如,还是举TPO1 passage 03的栗子,这句 It ranges from sea level in the Polar Regions to 4,500 meters in the dry subtropics and 3,500-4,500 meters in the moist tropics.
这句也很容易理解,讲的是“它有海平面那么高,在极地的话;它有4,500米那么高,在干燥的亚热带的话;它有3,500-4,500 米,在湿润的热带的话。”
这句话就讲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在不同地区它的高度各有不同” 这么看来,真正看不懂的是那些逻辑不止一层意思的句子,人们亲(tao)切(yan)地将它们称作“复杂句”,或者“长难句”。这就好办了,你以为我会说再去学语法吗?不是哦,该学的语法知识早在大家初高中都教了,尽管该忘的也忘了,但是这么多年了,是该时候换一种新方式了。新地推荐是:把长句子分尸。这么说太阴森恐怖,我们这么想吧,就像庖丁解牛,分解托福句子。 下面这个逻辑很好理解,既然你能看懂短句子,那么练成把所有长句子都分解成短句子的能力,你就所向无敌啦。怎么分解呢?现场解剖一个: Wind velocity also increases with altitude and may cause serious stress for trees, as is made evident by the deformed shapes at high altitudes.这个句子典型就是highlight会出现的那种长句。我们解剖句子的时候,下刀子的地方怎么判断出来,判断的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也就是说明白了“Somebody does sth”, 下面新地用“/” 这个符号来表示,句子可以被切割为:&/p&&p& Wind velocity also increases with altitude
and may cause serious stress for trees,
as is made evident by the deformed shapes at high altitudes.&/p&&p&这下割成了三段,每一段来看看。&/p&&p&Wind velocity also increases with altitude 风速随着海波的升高而增加&/p&&p&and may cause serious stress for trees, 这个问题会造成对树木的压力&/p&&p&as is made evident by the deformed shapes at high altitudes. 高海拔的树变形了,足够说明这个问题了。&/p&&br&&p&是不是感觉好了很多?就这么练,新地最近在写一本书叫做“How to think when you read”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哦。咳咳,我还是不装B了,就是一本教怎么看懂阅读文章的教案,以后会放上专栏的,等我先搞清楚知乎怎么操作先。。。。言归正传,这个句子切割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DIY练习,TPO文章的全文翻译网上下载就好,自己阅读的时候找highlight题的句子玩解剖,或者其他文中的长句子也可以,回头再拿网上的翻译核对一下。长句阅读成功的评判标准就是:不用做到翻译信达雅,又不是当翻译员的,能理解,能用大白话说话来,人类能听得懂就好。&/p&&br&&br&&br&&p&克服障碍(3)句子几乎都看懂,但是句间关系理不清楚的,只能靠毛估的 &/p&&p&对于这个问题,需要给自己安装一个小插件,在阅读完一句话的时候,需要问自己一句“作者为什么写这句话”。也就是,这句话的作用。能有幸刊登在TOEFL考卷上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改写过来的精华之作,字字珠玑,一般来讲没什么废话,那么每一句话必有自己的作用。栗子:&/p&&p&The most strik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nts of the alpine zone is their low growth form. This enables them to avoid the worst rigors of high winds and permits them to make use of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ground surface. In an area where low temperatures are limiting to life, the importance of the additional heat near the surface is crucial. The low growth form can also permit the plant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sulation provided by a winter snow cover. In the equatorial mountains the low growth form is less prevalent.&/p&&p&(高山植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低矮的生长形态。这种特点使他们能够避开大风最强势的势头,并且有助于他们利用紧邻地面相对较高的温度。在这样一个低温限制生命的地区,地表提供的额外温度是至关重要的。低矮的生长形态也可以帮助植物充分利用冬季积雪所提供的保温环境。在赤道区的山脉上低矮的生长形态并不常见。)&/p&&br&&p&这段话,加上对每个句子作用的判断,就变成了下面这个版本:&/p&&p&The most strik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nts of the alpine zone is their low growth form. (第一句讲的是一个现象:A地区的植物矮)This enables them to avoid the worst rigors of high winds and permits them to make use of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ground surface.(第二句讲的是现象的理由:矮是因为可以避风和取暖) In an area where low temperatures are limiting to life, the importance of the additional heat near the surface is crucial.(第三局讲的是理由的解释:取暖很重要) The low growth form can also permit the plant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sulation provided by a winter snow cover.(第四句随便插嘴了一句矮的又一理由:雪天保暖) In the equatorial mountains the low growth form is less prevalent.(第五句话讲的是对比:赤道上的植物可不矮。)&/p&&br&&p&理清了这些关系,瞬间就明白了,这一段话讲的就是:“A地区的植物矮,矮的有理由。”是不是超级清楚。当然,有几篇文章的一些段子是比这复杂的,但是用这种去识别句子作用的方法,绝对可以化繁为简。如果直接上英文还是头晕,可以先拿上一个障碍克服中的翻译部分练练手,找找感觉。&/p&&br&&br&&p&克服障碍(4)段落间关系只能靠毛估的。 和(5)词句没问题,但是整个文章看完觉得作者吃饱了撑着写得很凌乱。&/p&&p&这两个障碍放在一起扫除。其实按章上述的那个练习方式,已经可以把每一段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说出了。接下来,就是根据文章的主题,拼装起来。画一个文章内容的树状图,新地把它叫做Mind map. 还是拿TPO1-Passage 03的栗子:每一段的大意总结可以归纳成一条色彩不同的词条,全部链接起来,就是一个mind map。&/p&&br&&img src=&/adbf2b2e76f937916adecfd_b.jpg& data-rawwidth=&468&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8& data-original=&/adbf2b2e76f937916adecfd_r.jpg&&&br&&br&&p&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把阅读到的信息整合起来。这些能力都是百加托福必备的,平时要做好准备,有了这些装备以后,实战其实还是需要魔法加成的。那就是,技巧。&/p&&br&&p&首先,在实战TOEFL考试当中,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我们来计算一下: 每篇passage大约700 words,还得做题,每篇passage后面的题目和选项的字数加起来大约600 words。60分钟3篇passage,也就是说60分钟的时间需要阅读的信息量是3900 words. 那么,一分钟需要阅读65个words. 除非速度够快,否则根本来不及一个词一个词地看。于是问题就来了,怎么处理信息才够快?还记得刚才我们练习的“判断作用”这个能力吗?这个能力的用武之地就在于,当你看了一个句子的时候,判断 是细细读它,还是 先粗粗读它记住它的作用等会题目问到了再回来细细读它。就比如刚才我们看过的那个句子:“It ranges from sea level in the Polar Regions to 4,500 meters in the dry subtropics and 3,500-4,500 meters in the moist tropics.
”这句话看完只需要2秒,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管里面的海拔多少米,我们只管记住这句话的作用是说明了“不同地区的不同高度”这个作用就好。如果题目后来问到了在dry subtropics的高度是神马,我们再回来这里瞄一眼数字就好了。于是乎,我们的阅读变得潇洒了很多。而且TOEFL iBT机考用的界面非常友好,左右屏幕对应题目和文章,不用像雅思烤鸭们那样翻着纸页找,定位就方便多了。&/p&&br&&br&&p&对了,刚才说的我最近在写的那个阅读指南,内容大致是这个流畅走得,大家给点反馈,有神马需要补充的可以留言说哦,这样写起来也有动力。见下图:&/p&&br&&img src=&/c15ae4a371_b.jpg&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c15ae4a371_r.jpg&&&img src=&/e1ba12cdd6f3bd6bac4ed338e6b03558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e1ba12cdd6f3bd6bac4ed338e6b03558_r.jpg&&&img src=&/328ef307a3d7f9a575d2721ade201edf_b.jpg& data-rawwidth=&654&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4& data-original=&/328ef307a3d7f9a575d2721ade201edf_r.jpg&&&img src=&/faf0a773737_b.jp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faf0a773737_r.jpg&&文本太长了,就不一一贴出来了。给个参考就好。&br&&br&&p&哦对了,还有口语和写作的备考计划,今天写不动了,明天继续。&/p&------------------------------------------------------------------------------------------------------------------------------------------------------------------------------------------------------------------------------&br&&br&&br&&p&今天接着聊DIY托福备考。终于到了Sindy最最最喜欢讲的口语啦,想想自己经常讲起来High了拉都拉不住,这里废话较多,请海涵,括弧笑。&/p&&br&&p&&b&(4)口语,&/b&&/p&&br&&p&学习资料:还是OG, TPO1-15,还有下面贴出的备考资料。&/p&&p&使用方法:&/p&&p&OG,还是网上下载到的那个电子版的。看完下面这个章节,你就妥妥地了解了TOEFL的speaking section的长相和武功招式了。 &/p&&br&&img src=&/431eee2c9de1ba8d9692d64_b.jpg& data-rawwidth=&1112& data-rawheight=&7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2& data-original=&/431eee2c9de1ba8d9692d64_r.jpg&&&br&&br&&p&总结一下,一共有六道questions,而且没有加试,真是一个靠谱的section对吧。Q1Q2是独立口语题,Q3Q4Q5Q6是综合口语题。这两部分题目的备考虽然看起来都是练嘴皮子,但是考察能力不仅如此,而且大相近庭的,所以,要分开用不同的法子备考。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p&&br&&br&&p&独立口语Q1Q2的颜值还是可以的,举些栗子:&/p&&p&说说你看过的一本书(TPO1-Q1Talk about a book you have read that was important to you for some reason. Explain why the book was important to you. Give specific details and examples to explain your answer.),&/p&&p&描述一个你经常去的地方(TPO2-Q1 Choose a place you go to often that is important to you and explain why it is important.),&/p&&p&你觉得钱多应该任性还是应该干实事儿(TPO16-Q2 Some people who unexpectedly receive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spend it on practical things, while others spend it for pleasure only. 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and why?).&/p&&br&&p&总之,就是给出一个问题,让考生娓娓道来,由于出题方ETS只给了45秒,而且不少同学还克制不住自己眼睁睁看屏幕上一秒一秒地倒计时的恐惧,基本只能紧张得匆匆道来,更甚者吓得语无伦次。好吧,怎么办捏。第一步,接受现实,“…就是开不了口让他知道….”(杰伦某首歌的调调),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还有第二步么。第二步,要想得开,毕竟这种现象是肤浅的纸老虎,它的下面暗藏的是什么本质问题呢。请对号入座:(1)这种题目我中文都不会答,(2)我早该背几篇万能模板的,但是我懒,T_T(3)模板我真背了,但真想不起来了 (4)天哪我想说的词儿怎么都不会说….第三步,接受治疗。&/p&&br&&p&那我们就从对号入座那里开始。(Sindy暂时就只想到了这4种考生大脑down机时候的状态,有遇到更多状态的欢迎以后留言补充。)我们先来看看这四种怎么治:&/p&&br&&p&(1)对于中文都不会回答的考生,只能说,这和英语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请回炉重造。也就是,先用母语至少把思想回路构建起来。要不然真的没得玩了。这里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能够表达自己最直觉的意思,尽管大多数时候会很土但是自己往往发现不了土在哪里。第二层相对高级一点,是能够用老美的思维方式想出你要说的内容。举个栗子:如果口语题问的是“描述你认识的一个人”,第一层次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我要讲的这个人是我同班一男生,他团结同学,热于助人,品学兼优。” 而第二层的回答是这样的:”我要讲的这个人是我同班一男生。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在我念高中的时候。他是个高个儿,那时候就有差不多180cm了。整个一典型亚洲美少年。我还记得当时常见到他和别班的帅哥打球。说真的,他挺帅的,尤其是打球的时候。我还挺喜欢他和我说嗨时候的感觉的。”&/p&&br&&p&请问第一层次到底哪里不妥了?很明显,不容易转成英语呀。这么说很顺口很爽没错,但是这酸爽的感觉会让你在想要说英文口语的时候不停地内心问“团结同学好难讲,品学兼优怎么翻译呀,太难了吧,逆天了啊。” 没错,美剧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些词啊。再看第二层次,是不是感觉清新了很多,瞬间流川枫了呀。而且超级好翻译,里面没有任何一个词是过了六级的你不会讲的吧?句句秒回的感觉就是那么自信,awesome!那么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了达到第二层的口语内容,我们需要怎么练习:&/p&&br&&p&首先,我们可以看一点翻译过来的美国电视剧,知道Sindy在暗示什么了吗?没错,翻译腔。如果真的对于老美说话的方式没有感觉,听听翻译腔还是会给你一点思路的。当你听到“哦,我的上帝呀,看这漂亮的沙滩,阳光还有你的香肠。这真的是一个棒极了的下午,我真的开心得不能再开心了。真希望每天都能像今天一样。” ,是不是有感觉了?如果下次你在想这问题该怎么回答的时候,可以在心里养成这样构思的习惯。其实上面那段是Sindy和朋友去Coogee沙滩时候一Aussie哥们有感而发的。句句简单,但是句句地道,脑补了以后,翻译腔浑然天成。应该不难想到当时说的是Oh my God. Look at the beautiful beach, the sunshine, and your sausages! It’s such a fantastic afternoon. I couldn’t be better. Just wish my everyday could be like this. 好吧,那天出门的时候的确带了几根烤肠。不要在意这些,重点是,考生如果这样思考,回答起来就不难了。就用这个方法构思内容。&/p&&br&&p&另外,其实大家也发现了,要想英语有话讲,语言内容构思上最好具体点,再具体点。总之,就是一个字:具象。(Sindy数死早,请海涵)。就像上面说的那个同班男生,别光说人家身上的抽象的品德,至少说说人家的身高,长相,于是乎,活灵活现的一个流川枫就出来了。当然,也不用从头发,额头,睫毛,眼睛,鼻子,人中,嘴巴,下巴,双下巴统统说一遍,尽管Sindy见过课上讲完了人物的形容词就开始从头到脚扫描地讲的,以考官的智商,一定听得出这不是人话。所以,点到几个细节就好。其实,中西的语言差异中最大的特点源自文化差异,天朝文化讲究的是意境,西方文化讲究的是实物。中国菜有一道叫做蚂蚁上树,听着就有韵味,英文菜单上写的却是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说的都是大实话,中国大厨当场就不爽了 。好了,不扯远的,回来继续说。&/p&&br&&p&(2)&(3)&/p&&p&这下解决了大脑中内容构思的问题,回到刚讲对号入座的第二点和第三点都是讲模板的,这两点一起讲吧。&/p&&p&请问,模板要背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去找一个模板来看看先,独立口语题目的模板基本长相就是这个样子。&/p&&img src=&/cb821bcf9d9dd72d912e0c7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1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cb821bcf9d9dd72d912e0c7_r.jpg&&&br&&br&&p&如果你连personally,reason,这些词都造不成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那么模板还是有用的,至少从蹦单词状态到了有话讲的状态了。但是楼主都过了CET6了,这个模板就发挥不出效用了。毕竟,模板的划线填空区域和写了字给背诵的区域,非常多考生是把握不好衔接和流畅性一致的。那么怎么办办捏?说实话,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模板?我还真问过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回答:因为模板写得好。那么,又请问,“好”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模板是一个完整的事儿呀,讲得清清楚楚的。OK,原来这就是大多数考生拥抱模板的理由。但是,大哥呀,你知不知道其实OG里面考官写得很清楚了评分标准呀!下图是最高分数段位的标准。 &/p&&img src=&/24e55084fdbfb650aef7aa2_b.jpg&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24e55084fdbfb650aef7aa2_r.jpg&&&br&&br&&p&如果仔细去看,你就会发现,即使题目问的是“Choose a place you go to often that is important to you and explain why it is important” 考官的真正的目的也不是挖掘你真常去的什么破地儿,他又不是狗仔队,才不关心你的隐私,他甚至也不关心你回答得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他只关心:你是不是关于这题说人话了,你说了什么话,用了哪些个词儿,他能不能听懂。OG里面,就是上面截图给大家的那个托福指南第三版,在第七章就是一套TPO2模考,问的就是place这个题目,而且后面带有配套光碟里面高分学生的回答,听上去是一个俄罗斯姑娘的录音。(不知道知乎可不可以上传录音,如果可以记得教我,我下次传上来。)解析的部分有rater’s comment,也就是评分官对考生为什么拿高分的理由分析。大家可以去听听那个姑娘回答得如何,内容是这样的:I would like to go, …hmm, I often go to France because I met a friend of mine..ah..two years ago, and she invited me already several times. They’ve been there already for several times. And I always have been fascinated by French history and started to read in French, ah, books, although in the Russian, but not in French, ah, since I was 12. Ah… and I’ve been already in the south so right now I’m going to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 And I would like to try their famous yogurt, cheese, wine, and just to see the/ 她最后几句话没来得及说完,时间到了,录音停止。这段录音我会操作以后上传,记得提醒我,如果着急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去网上找找OG Track30。当然,语音语调也是一部分。关于语音语调另外找时间再讲吧。one thing at a time.&/p&&p&下面是针对这个俄罗斯姑娘的回答,考官给出的评论:&/p&&p&&b&Track 30&/b&&/p&&p&Rater’s comments&/p&&p&The speaker continues speaking throughout the entire 45 seconds. She speaks clearly using a variety of vocabulary and a wide range of grammar. Her reasons are well-developed. She uses specific details about why France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her. Instead of just saying “I’m interested in French culture 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 she elaborates by talking about her friend, her interest in French history and culture from a young age, and the food. There is a logical progression of ideas that makes the response easy to understand.&/p&&br&&p&看吧,考官关心的是是否流利说了45秒,不要在意最后一秒有没有说完。考官关心的是你用了哪些表达,说白了就是拓展你的话题,不必局限于模板。考生真的没有必要和题目中“explain why it is important”这几个字死磕,人家考官根本就不关心,俄罗斯小姑娘也没赤裸裸说important,倒是说了一堆具象的东西,和你谈法国的酸奶,奶酪,葡萄酒。听起来就是那么带感。你也可以的。&/p&&br&&p&所以,你的目标就是:拓(che)展(dan),而且要围绕着题目扯淡。不会扯淡是吗?我们来练习扯一个:&/p&&p&TPO1-Q1&/p&&p&Talk about a book you have read that was important to you for some reason. Explain why the book was important to you. Give specific details and examples to explain your answer.&/p&&p&话题是book,足矣。&/p&&p&有看过的书吗?纯中文的最好别说了,更别说中国古代的,除非你真的特别在行,免得大脑转译速度跟不上,考官也听不懂,要是讲三国演义那真的够呛,满口somebody killed somebody,一股浓重的三国杀味儿,还讲不清楚。拜托,人家只让你讲45秒,注意单位是秒,这一分钟都不到的时间能讲几句话?一句话如果讲7秒,那么45秒充其量能讲六句半。别给自己添堵了,成吗?挑个简单的,就哈利波特吧,不会拼写?没关系,口语考官才不管你会不会拼写呢,那是写作section的事儿。选哈利波特的原因很简单,就算没看过书至少看过电影吧,如果电影也没看过,至少听说过吧。好的,开始说话,第一句:I want to talk about Harry Potter, the book. 然后开始扯,想法子和自己拉关系,比如你几年级的时候开始知道这本书的。I first got to know the book when I was in my high school. 或者你大胆说我就是没看过,不过我有些朋友看过,而且哈利波特不止一本,它是一个系列的7本奇幻小说。Well, actually I’ve never read the book myself. But some of my friends have. The Harry Potter is not just a book, technically, Harry Potter is a series of seven fantasy novels . 还可以讲,我知道有这书关于哈利和他的小伙伴在魔法世界冒险的。在全球超级火。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也超级火。The books are about Harry’s adventures, with his friends, in the magic world. And the books are super popular around the globe, and have been made into film series by now, which are also super popular.如果知道得再多一点就加一个这书的作者是J.K. Rowling.人家靠这书赚了好多钱。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are written by J.K. Rowling, and she earned a lot of money from the books. 还能扯吗?不能的话,加上自己对这书的看法:我很喜欢这故事,超级精彩。I’m really into the magic story. It’s fantastic. 搞定。以后养成习惯以后脑速会快很多。这么舒爽的内容一秒变口语。&/p&&br&&p&这里Sindy没有用任何有难度的词,用意是为了让大家相信,你的口语完全可以有自信。当然,做一些词汇,短语,词组等地道表达方式的积累和学习是好事儿,但是这不意味着你靠自己原有的水平就一定开不了口,说不成段子。有好多考生总觉得要说出高难度的词汇才有面子,其实不然,真正好的英文表达的判定标准是“表述精准,用词应景”,接地气才是王道。关于话题拓展,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多方面没话找话,时间,地点,感觉,长相,起因,天气,关系,你的所见所闻等等的多个方面。比如找时间上自己第一次什么时候接触,或者平时一般怎么接触,地理位置上套近乎,说说和自己的关系,讲讲自己的感受,多用具象的描述。用这个方式练,关键是真的每天都练。&/p&&br&&br&&p&(4)口语想说的词儿不会说。&/p&&p&在治疗了上述3个症状以后,其实有些词儿还是需要有平时的积累的。但是重点还是要能够以句子为单位地说出。&/p&&br&&br&&p&当然,考生们可以自己整理其他不同的话题:下面也贴出了不同的话题可以去哪里找到资源。&/p&&p&——地点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