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烧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办法比较准确地测出45分钟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现有一内径为2cm的圆环和一支直径为0.6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比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度均匀纸带的厚度?方法:______;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由分析知,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而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2cm-0.6cm)=0.7cm.然后用n圈的厚度,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纸带的厚度,具体方法如下:(1)把纸带紧密绕在圆柱形的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为止;(2)取下圆环,记下纸带的圈数n;(3)算出n圈的总厚度为S=0.7cm.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
为您推荐:
由于受刻度尺分度值的影响,均匀纸带的厚度很难直接测量,可用利用圆环和铅笔直径的差值计算出多层纸带的厚度,然后再计算一层纸带的平均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误差.
本题考点:
长度的测量.
考点点评:
本题的主要目的开阔视野,考查学生对于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
扫描下载二维码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掌握调整三心一线的方法,将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在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物距处于和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物距相同,得到的像距不同,原因可能是:光屏的位置并不是最清晰像的位置;凸透镜的焦距不同.
解:由图甲知,凸透镜的焦距;在调整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时,最好的方法是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正确,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处,物距处于和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观察数据发现,在物距相同时,他们所测的像距却各不相同,原因可能是有的同学没等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就测量了像距,即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还可能是凸透镜的焦距不同造成的.故答案为:;;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或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或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幻灯机(或投影仪);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或凸透镜的焦距不同).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注意理解应用.
2963@@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196@@Physics@@Junior@@$196@@2@@@@透镜及其应用@@@@@@37@@Physics@@Junior@@$37@@1@@@@运动和相互作用@@@@@@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cm.(2)实验前,某同学想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你认为下面几种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3)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后,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4)实验中,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下表是三位同学按图乙情景实验时,测出的像距:学生小明小红小兰像距v/cm33.135.236.9观察数据发现,在物距相同时,他们所测的像距却各不相同,你认为原因是___.两根蜡烛,每根单独燃烧一个小时燃尽。如何通过两根蜡烛的燃烧判断45 分钟?
两根蜡烛,每根单独燃烧一个小时燃尽。如何通过两根蜡烛的燃烧判断45 分钟?
09-03-11 &
呵呵 假设有A,B两根蜡烛,先把A蜡烛横放,同时点燃A蜡烛的两头和B蜡烛的顶部,等到A蜡烛燃尽时正好过去了30分钟,B蜡烛燃烧了一半,再把B蜡烛横放并点燃底部,当B蜡烛燃尽的时候,时间正好过去45分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将一根蜡烛两头点燃,另一根点燃一头,一同燃烧,待一根烧完后,时间过了30分钟,将另一根的另一头也点燃,当另一根也烧完时,就是45(=30+30/2)分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支蜡烛一支点2头,1支点一头,当点2头的蜡烛烧完就是30分钟,剩下的蜡烛就是还剩一半,就是30分钟,在将他的另一头点燃,烧完就是15分钟,加起来刚好45分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将一根蜡烛两头点燃,另一根点燃一头,一同燃烧,待一根烧完后,时间过了30分钟,将另一根的另一头也点燃,当另一根也烧完时,就是45(=30+30/2)分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只能是大概45分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将一根蜡烛两头点燃,另一根点燃一头,一同燃烧,待一根烧完后,时间过了30分钟,将另一根的另一头也点燃,当另一根也烧完时,就是45(=30+30/2)分钟。”我晕,你试一试把蜡烛两头点燃,也许一分钟就烧完了。还要注意别引起火灾,有点脑子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答案带解析】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
考点分析:
考点1:蜡烛燃烧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蜡烛燃烧实验是为了探究蜡烛(主要成分石蜡)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进行的探究性燃烧实验.它包含三步实验,其具体的探究过程如下: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再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此实验的现象、结论或推论是: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体,质软,微臭,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燃烧时:观察并探究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如何设计实验比较三部分温度的高低?猜想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用实验进行探究?此实验的现象、结论或推论是:点燃棉线灯芯,可以看到灯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热的液态石蜡被吸上烛芯,继续受热而化为气态石蜡,气态石蜡燃烧形成黄白色的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为“、内焰、外焰”三层,外层火焰最明亮,焰心处最暗;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会看到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其外焰温度最高;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会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水(进而推出其中含有氢元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进而推出其中含有碳元素). 3.熄灭时: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此实验的现象、结论或推论是:熄灭时有一股白烟生成,用火柴去点燃它,蜡烛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石蜡气化后的石蜡蒸气被点燃,熄灭时的白烟就是石蜡蒸气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形成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有时还会以如图所示的图示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和分析后,来回答该实验的现象、结论,或者是补全其中的部分空白.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凭借着学生最熟悉不过的蜡烛燃烧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学生对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推断和归纳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蜡烛燃烧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蜡烛燃烧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另外,对石蜡的元素组成的推断可以从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会比较容易些.
考点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相关试题推荐
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64D.9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Fe+3O22Fe2O3B.CH4+2O2CO2+2H2OC.Zn+HCl=ZnCl2+H2↑D.H2SO4+NaOH=NaSO4+2H2O
关于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⑤
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假设一只蜡烛的燃烧时间是1小时那么怎样用2只蜡烛来表示45分钟? - 假设蜡烛燃烧时间为1小时,那么如何使用两个蜡烛代表45分钟?
| 假设一只蜡烛的燃烧时间是1小时那么怎样用2只蜡烛来表示45分钟?
假设蜡烛燃烧时间为1小时,那么如何使用两个蜡烛代表45分钟?
用户:pwbly
假设一只蜡烛的燃烧时间是1小时那么怎样用2只蜡烛来表示45分钟?假设蜡烛燃烧时间为1小时,那么如何使用两个蜡烛代表45分钟?
最佳答案用户:Green20双点其他点一两减弱了30分钟,而另一端的点只有一个点亮超过45分钟其它答案用户:想问一下哈两个在同一时间点亮,使一个点,当第一根燃烧,点燃第二根的另一端其它答案用户:xifujian1双点一个点????的另一端点燃的???45分钟完成其它答案用户:o_o123321双点其他点一两减弱了30分钟,而另一端的点只有一个点亮超过45分钟
& 2012 -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蜜蜡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