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为什么要学习

姜华老师:我们为什么学习香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习香道是因为我们“想要留住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怀与使命感也是因为香“可安神开窍亦可化病疗疾”的实用性。,
课程导读:本周姜华老师和大家主要互动了两个话题:&为什么要学习香道&以及&学习香道有哪些好处&在课程中老师也给出了我们答案,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也可飘渺于庙宇神坛,学习香道是因为我们&想要留住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怀与使命感也是因为香&可安神开窍亦可化病疗疾&的实用性。那么学习香道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当我们在追寻香道之道的过程中找到与自己心性一致的那味香时,我们也找到了自己精神的依托,这种人与香真正结合的过程中,香才可以在歆悦之中调动人心智的灵性。甚至在有形和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接下来就共同回顾精彩的的课程吧~每逢周三都可以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是一件很期待的事情,同时也非常感谢凤凰江苏佛教频道能够组织这样的课程。实际上大家在社会当中都扮演了很多角色。每一个人在角色当中都显得比较繁忙。也都来去匆匆,所以每个星期三的晚上。我是如约而至,不知道在群里的各位朋友是否也如约而来呢?大家彼此在群中有些是好朋友手牵手一起进入这个群中,有些是素未谋面因为对香的喜爱而相聚,希望大家大家互动起来,知道彼此的呼吸和彼此的声音都在,我们才能更好的配合今天的课程。我和上次课程一样,沐浴净手,沏一杯茶,焚一支香,早早的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包括对课程内容的准备以及与凤凰网这边的沟通等等,都是要感谢这个团队的付出,上一次工作人员总结的课件,几乎是一字不差的向大家还原了整个课程的内容,能够有这样的人来认真的做这样的事情,来做这样的公益事业也都是大家的发心。做一个老师,最期待的就是上课的这个瞬间。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香&也讲了&什么是香道&,今天我就跟大家继续来分享&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的香道文化&以及&学习香道文化有什么好处&。当你提到一个香道老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是不是学佛的?是不是寺庙的是不是哪一位师父或者是不是一位老者?一提到&香&这一个字就会把他推到宗教文化上,甚至推到佛教文化当中。其实不然,如果在日本和台湾你提到&香道&一词都会跟茶道、花道、书道等等联系在一起。而在现当代的中国了近几年已经稍好,前些年一提到香道和香的时候都会跟宗教佛教联系在一起。这其中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仅仅只是佛教用香。其实香道非常的博大精深,他绝对不仅仅只是佛前供香。从香道的历史来看,明清时香就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炉瓶、书斋、甚至香案、香几都已经成为了文房的典型的陈设。只不过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才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我们几乎在每天的生活当中都没有离开过香。只不过每天人们在使用香,甚至芳香的一些原料,甚至还有我们现在生活当中运用的香精,也是特别的多。那这种香的载体能称之为香道吗?不是的,这个只是用香。在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日用品,诸如洗发水、护发素、身体乳等等这些里面都有化学香精的使用。但是这个&香精&跟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香&是相差甚远的。在生活中大家的书房里有些也都会布置的有文房四宝,大家在写字是用的笔墨当中的&墨&就有着独特的墨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香门第&中的书香。因为古人在墨汁当中添加有麝香,所以在习字的过程中,写出来的字里边都有一些淡淡的香气,就是因为墨汁中天然的麝香成分。那我们的为什么要来了解香道文化呢。实际上,在生活当中我们不乏使用这些香的物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尊重一定的仪式感。刚才主持人在我开篇讲课之前就有一张图片给大家,大家来看一下。在这种人与香真正结合的过程当中。香才可以在歆悦之中调动人心智的灵性。甚至在有形和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所以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也可飘渺于庙宇神坛。既能在寂室默观默照,也能于席间怡情助兴。它既能安神开窍又可化病疗疾。所以它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他的出身本无固定职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这张有锦鲤的照片,就是我在&老门东&这个地方的一个茶馆里,在这样的闲暇的时间焚上一炉香约三五好友坐在水边品茗焚香。泡上一杯好茶,做一炉好香,细细的去感受生活当中与慢生活有关的香文化和茶道文化。所以真正的&人香合一&才称之为香道。在当下的快节奏生活当中,一幅幅这样的美好的照片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才是我们想追求的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种与真实的自我相处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家有看到照片里边所有陈列的这些东西,我们把布置成这样的一个地方统一称为&香席&。香席上不单纯要有香,还要有香器,还要有主香人和香客,还要有香的礼仪形式。甚至今天我要跟谁在一起品香我准备的香也是不同的。我会提前依据品香人的个性来选择两道三款香来供香客品鉴。那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香道,也就是想留住中国这一传统文化,必先从学习古人的生活方式做起。香道,不仅在于鼻息的嗅觉之间,他是在调动心智的灵性,在有形和无形之间。他可以通鼻可以开窍,可以调和身心妙用无穷。它既可以在书房使用,也可以在庙宇神坛当中,所以他的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的香道文化。那接下来呢就是我们学习香道到底有什么好处。那今天也可以跟大家提前分享一下,我目前正在写另一本教材,也是我报给国家人社部的另外的一个职业资格的教育叫做&芳香保健师&。今天我已经把框架性的内容上报到国家人社部来审批。我是想把中国的香草和香药有关这样的芳香物质,从种植到使用到能传承做出一系列的这个教育培训。所以来学习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处。实际上我觉得大家关心这样事情的时候并不多。但是能看到我的朋友圈的人都会看到我上面写了一行字:&一百年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把香道文化做好&。那么接下来我可能会把这个香道文化扩展的更宽的领域,就是要把自然界当中所有的这些芳香物质,能对人类起到贡献的这些东西都要把它开发出来。都要以教学和体验的形式分享给中国人以及外国人。那这个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香道。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这么多年没学,我也生活得蛮不错的,也没有觉得我的生活当中没有来运用这些东西会有什么不舒服,也没觉得我不用这些东西好像缺了什么东西一样。&但是大家记得啊我们是一个中国人。全世界的芳香原料与芳香植物。有一部分香草后来也被记录到《药典》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当下的环境中,由于空气的污染、由于水质的污染、由于食物的污染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会让你不得不去思考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天,燃上一柱香。大家都知道沉香本身就是名贵的中药材,它可以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那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空气污染。所以每天燃上一些纯天然的香,对于江南梅雨天气会起到一定防霉的作用。发霉不仅是只是梅雨天外界的空气的原因。实际上在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一切的物质也都在发霉的过程当中。所以古人的房子啊!不是像我们的这种钢筋水泥的都是木质结构的。&以香利于人,以香可行道,以香去秽气&在这种天气里古人都会大量的焚烧香料。以驱除梅雨天的霉味。而我在每天进入到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中,我就会点上一柱香。所以在我的鼻息和嗅觉之间,每天都萦绕着一缕香气,刚才我发的这张图,就是微博上认识的一个朋友,她看到我分享这些芳香的物质,就找到我想要帮她调配一些芳香的精油。当我不断地打开这些收藏了多年的芳香精油的时候。轻轻的涂抹在皮肤上任意的位置,然后随着你身体的温度和外界温度的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温度、不同的环境当中,味道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因为我把这些精油拿出来开始给她调配的过程当中。选择了几个人在我的身边。我就把这些纯精油和稀释过的精油涂抹在身旁朋友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个精油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每一个人身上擦的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味道却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这也就是纯天然芳香原料的魅力所在。纯天然的是你摸不到、看不到的,他真的是在有形和无形之间发生着变化,没有固定的成分。虽然说香水也有这种性质,但是香水的留香并不持久,甚至刚喷出来的时候都是有酒精的味道。学习香道到底有什么好处,刚才我也有跟大家分享过。我的职业是非常美好的职业,每天在我的鼻尖包括在我的身上都有飘出淡淡的香气。那么在国外也有一个这个职业叫做空气设计师。就是你去到的一些包括LV、包括爱马仕、包括等等这样的带有世界标准的这样的地方,你会感觉他任意一家店的味道都是统一的。这个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设计的。所以芳香的嗅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会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如果我们所闻到的那个味道比较眷恋的话,那这个记忆将久久不会散去。当你一直在寻找那种味道,当闻到和自己的心性相符和的这个味道的时候,那你一定会感到很幸福。所以回到学习香道到底有什么好处。大家通过聆听我的声音,甚至这里边有见过我认识我的人都会能感觉到。我的每一天都会很快乐,很自在也很自由。所以说香道之道之道在于修身养性、人与环境的自然统一。可以让人安静让人放松,这不仅是一种很精致的享受。也是一个文化对人们心灵的洗礼。在香烟袅袅释放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各种各样的香气。他同时也代表了植物界和动物界合而为一的,香料的种种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和自己心性一致的那个香。这个香它代表着一种个性。我们把这个个性的香当做自己精神的依托。所以经常我们闻到和自己统一的那个香气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那样的放松和踏实。诸葛亮很早就说过&宁静以致远&,当一个人真正能静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真的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难。只要你真诚坦荡的去做一个非常真实的人。我相信他一切都会为你去改变的。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香道可以为你找到一块净土。在这里时间都会变得很慢。当我们在香气中慢慢入梦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像小时候一样无忧无虑。&课程互动环节问:请问老师,您说的这种仪式感和现当代忙碌的生活节奏是否会冲突呢?答:实际上仪式感跟每一天的生活并不矛盾。比如说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在我的生活习惯当中,我都会先净手焚香,然后再开始我一天的生活。在我生活的每一个时刻都会有一枝香在陪伴,当我走在路上的时候也会有泥土的芬芳、花草的芬芳甚至也会有烟草淡淡的味道。来到工作的地方之后也会准备一个香盒,哪怕是点上一支短香,随着一缕缕淡淡的香气的飘出,你整个人都会安定下来,接下来你可以做任何的工作。我觉得这种仪式感,并不会让我觉得麻烦,而且身边的人也会自然而然的对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并且愿意与你亲近。我个人觉得这种仪式感可以为你招来很好的人缘,另外在生活中也会更多了一些乐趣。所以传统文化也真的就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真的是可以帮你减缓很多的压力。当你动起手来的时候,心就还慢的静下来了。学员:老师,这是我昨天燃的香,和大家进行分享!点评:很好啊~这是你燃的一个塔香啊也是一个倒流香很漂亮啊!当你燃起她的时候,我相信你自己的心情都会有很大的变化。相信在这儿听课的所有的好朋友看到这个图的时候也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情产生。学员:老师,您刚刚提到香来源于从植物、动物界那佛弟子是不是在对香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呢?回答:我相信如果他真的是如法的佛弟子的话,他都应该很清楚。芳香原料确实是有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也有从动物体内提取的,比如说。麝香啊、狸猫香、龙涎香等等,这些都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一般寺庙里面用的檀香的香棒比较多。在浴佛节的时候都是要将这样的香棒煮成水,然后用来浴佛。在礼佛的过程当中,大家都有看到在寺院当中、在大堂前都会放几个香炉,来寺庙礼佛诵经之前都会上一柱香。经书当中也有记载释加牟尼佛诞生的时候,整个浩瀚的宇宙都是一个香水海的世界。在印度、菩提迦耶等等地方大家也都大量的使用这些芳香的物质用来礼佛、供佛。学员:我个人觉得印度人身上的香味太浓了我自己不太能接受得了。老师:只是你觉得他身上的香味太浓了!他们自己本国的人都不会觉得。我相信也有很多伊斯兰教的人闻到我们汉族人的身上也会有味道的。所以很多的民族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习惯不一样的时候,可能彼此都不太能闻的惯彼此身上的味道。小时候我的邻居是回族人。到他们家做客的时候闻到那种味道也是没有办法的,但当你不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可能会闻起来觉得有些特殊,我相信我这个回族的邻居到我们家的做客的时候应该也是很不习惯我们家的味道的。学员: 老师,日本的香道也非常出名,和我们中国的传统香道,有怎样的区别呢?回答:日本的香道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刚才也有大家问到说这种仪式感会不会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方便。在日本茶道和香道文化的传承的过程当中都有一个重要的人物的出现。随着日本的香文化的发展目前在日本的香道有一百多个流派,而在中国你有听到过吗?甚至日本的礼仪的文化和韩国的这种礼仪的文化,据史料记载都是缘起于我们中国,但是反而我们会觉得他们的这种礼仪太繁琐了!实际上,近几年我们的生活也逐渐的慢下来之后,你也会发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科技发达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好像都缺少了那种真诚与礼貌。我从零九年开始做专业的香道的教育与培训。我是一步步见证着这个文化慢慢复兴的过程。前几年我真的都不太愿意介绍我自己是一个香道的老师。因为人们都会用非常异样的眼神看着我&这个人是不是个大神儿呢?&所以当别人一问到我的时候我的回答就是啊我跟茶道差不多。呵呵,因为大家对茶道看到的比较多,而香道见到的就比较少一些,这个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相信随着文化的不断复兴,香道文化也将会更多的为人所知道。学员:感觉我们汉族人很少会在身上涂抹东西,那他们闻到我们身上的味道是来自哪里呢因为吃荤么?回答:一定是这样啊!我从小不吃肉啊我也真的是很难进到菜市场。路过那些卖肉的地方那种味道真的是一下子就把我撞击出来了?我相信很多素食者都会跟我有同感,所以只有那些刺激你的嗅觉神经令你喜悦的我们才称之为香味儿啊!学员:那想要全面系统的学习香道的话,老师有没有什么书籍与器具的推荐呢?回答:器具都不重要,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打开你的嗅觉系统。从识别天然的芳香原料入手,因为我们身边被太多化学香精所围绕,所以打开自己的嗅觉才是习香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器具其实大家并不用这么着急的。学员:一些藏族人的身上的味道也会让我们汉人受不了,但他们互相安之若素。回答:对呀没错呀对我们内地人来讲,那个藏香的味道、包括他们吃的那些酥油茶、羊奶等等的这些味道,我们都会觉得有些太重了。其实这些都跟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但是他们彼此都是乐在其中的。所以这些都是我们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而已。但是你会发现很多的少数民族啊!包括伊斯兰那那个包括啊!然后他这些地方真的是都一直在延续着使用香料的传统。然而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却渐行渐远,在近几年才开始慢慢的恢复。学员:老师分享的这些图片就是沉香么?回答:这些图片上的都是纯天然的植物原料,我们也叫树脂香料。他是由于这个植物受伤之后。分泌出来的油脂的和木质的固态凝聚物。然而这些东西本身的味道特别的淡雅。但是他一旦稍微的削下来一部分,放到有温度的炉子上之后,那种香味就会非常的浓郁。学员:做菜的时候放的花椒大料也是属于一种香味物质了吧?回答:食材里边都有很多纯天然的香料。我们去逛超市的时候可以去逛一逛卖香料的地方,十三香、丁香、陈皮、藿香、肉桂等等都是香料。你可以去这些地方仔细的闻一下来训练自己的嗅觉,在其中可以感受到这些纯天然的东西。我相信大家家里都会有些豆蔻、陈皮、花椒啊等等。还有养殖的一些花花草草、以及蜂蜜等等,慢慢的你都可以用这些东西来锻炼你的嗅觉,吃之前都先深深的闻一下,你会闻到其中不同的神奇味道,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生活常识来锻炼自己。学员:不同地区的人对香的挑选,使用,喜好等等不同,那我们所追求的这个香道还相同吗?是的,用香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地域的不同。所产的香料也不同。海拔的不同阳光照射不同,纬度不一样的时候。实际上大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本土所产的芳香原料都会有所不同。在唐以前大多数的芳香原料也都由西域运过来。逐渐的才开始在中原地带盛行。甚至早期的时候也不在中原地带而是在两广和云南。因为内地的自然环境不利于很多芳香原料植物的生长。&下一期我们的课程主题是&香文化的发展&。实际上香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了五千多年在这个历史的长河的过程当中。一直没有断掉香文化。只是到了近现代的时候。由于战争多发。甚至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啊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才把香文化断档了。下周三我们共同来回顾香文化的发展历程1。
[责任编辑:曹蔚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692563
播放数:665426
播放数:682532
播放数:672596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为什么要学习阅读和写作
上传: 夏松爱 &&&&更新时间: 21:23:46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和写作?这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悬而未决但是迟早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封建社会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倒是很明确的,只不过是一个明确而错误的答案:读书的目的就是学会做文章,学会做文章的目的就是金榜题名,蟾宫折桂,成为&人上人&。如若仍然按照这样的目的去训练青少年的阅读和写作,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走进一个狭小的死胡同。&通文达理的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一辈子不能从读书达到通文达理&。叶至善先生在《文心》的《重印后记》中也指出:&有人认为阅读的目的就只为练习写作,因而专在模仿技巧和积蓄词汇方面下功夫;有人认为练习写作的目的是提高文学创作,只要学会了技巧,积蓄了词汇就可以当作家。&他认为这样理解阅读和写作的目的是完全不对的。《文心》多次强调,阅读和写作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技能。&会考到底不是什么紧要的事,只要应付得过去,能够及格,这就好了。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   《文心》指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这一点必须认识得清楚;否则将陷于错误,认为为有国文科目而学习国文,为有算学科目而学习算学。这样,学习各科岂不等于无益费精神的傻举动吗?&关于国文科的教学目的,叶圣陶同志在写《文心》的同时,又写了好几篇文章多次进行强调。如他于日写的《国文科之目的》中说,国文科的目的就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养。&换一句话说,就是&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两项。而阅读和写作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技能。为此,青少年学生必须在中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为走上社会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然而,这看似普通浅显的道理,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广大施教的教师和受教的学生的高度重视。不少教师还满足于只向学生灌输一些死板的知识,喜欢按照现成的教学参考书给学生讲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等,至于讲完之后是否真能使学生受益,是否事倍功半乃至无效劳动,则从来也不自问一下,这怎么行呢?不少学生学语文,阅读也好,写作也好,就是为了升学考试。高考试卷中没有文学常识题时,连司马迁和司马光都分不清;一旦试卷中出现了几个文学常识题,就一下子去收集数百成千的该类题目进行死记硬背。写作训练也是这样,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纵然学会文从句顺了,练就起承转合了,但常常满篇写的都是假人假事,假情假意。明明没有帮人推车,没有入水救人,却写得煞有介事;更有甚者,为了得高分,在写《战胜脆弱》的高考作文时,还编造自己仍然健在并倾心关爱着他的父母等人相继去世的故事,这是多么不可取的态度呵!有人或许对此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只要作文得高分,进高校,值得庆贺嘛!&其实,如若不搞清作文的目的,把作文当作文字游戏,长此以往,不但达不到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体素质水平的发展。谁说进了高校或读了研究生就一定是合格的人才了呢? 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各门功课都得打好基础,重理轻文是不对的,反之,重文轻理也不对。有的中学生学语文不注重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总热心于发表文章,出版著作,这似乎操之过急了。近几年冒出了几位少年作家,对此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偌大一个中国,出几位能写书的中学生纯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但这决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正如叶老所说的那样:&文学的写作,少数中学生或许能够写来很像个样子,但是决不该期望于每一个中学生。这就是说,中学生不必写文学是原则,能够写文学却是例外。&我们必需明确,阅读、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们是为着搞好工作和改进生活而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至于有的中学生想当作家、诗人、评论家,这当然无可非议,不过也得先打好扎实的基础,至少能够读懂和写出文从句顺的普通文章才行。   学习语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走上社会之后仍然要虚心刻苦地学习语文,因为阅读和写作的水平永无止境。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广大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还有不少地区较为贫困,只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说,还有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将不能继续升学了。怎么办呢?对此,《文心》中有很好的阐述:&进学校固然可以求得知识,但是离开了学校并不就无从学习。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学校内,学校外,只是场所不同罢了。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假如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最适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折的效果。所以,退学不就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 才是真正的&失学&。& 书中的周乐华由于家境困难之故,初中只念了一年半就停学到铁工厂做工去了,但他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既读有文字的书,也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从未中断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所以,语文水平提高得相当快。乐华的父亲周枚叔说得好:&据我的经验,一个大学毕业生未必就胜过了没有一张中学文凭的人。&& 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已被大量的事实所反复证明。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