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标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率超过百分之多少时,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导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B.药品监督管理局C.执业地点D.医院,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8、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9、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
)。 C.日
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
),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C.三个月至六个月
3、医师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 )报告。
A.政府办公室
B.上级医师
C.卫生行政部门
4、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以上均不是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
A.三查七对
B.三查十对
C.四查七对
D.四查十对
6、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
)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局
C.执业地点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8、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9、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10、肝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
A.去甲万古霉素
B.头孢他啶
D.头孢曲松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12、乳妇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
A. 四环素类
B.青霉素类与头孢
D. 磺胺类
13、不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是(
A.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B.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
C.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磺胺类 。
14、以下有关ICU的肺部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院内感染性肺炎
B.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D.肺部真菌感染较少见
)。 C.突出的病原学特点为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
15、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 )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
D.两性霉素B A.氨基糖苷类
B.头孢唑林
17、治疗产ESBLs菌感染首选(
A.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C.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B.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
D.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霉素类
)。 18、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
A.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慎重经验用药
D.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可( )。
A.维持24-48小时
B.维持24-72小时
C.维持72-96小时
D.立即停药
2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少选1个扣1分,选错任何一个均不得分,共10题30分)
1、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什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B.技术操作规范
C.工作纪律
D.以上都是 A.卫生行政规章制度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B.临床药师
C.行政人员
C.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E.疗程不合理 D.护士 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D.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
)。 4、以下不同类别抗菌药物可以联用的是(
Ⅰ.繁殖期杀菌剂;Ⅱ.静止期杀菌剂;Ⅲ.速效抑菌剂; Ⅳ.慢效抑菌剂
D.Ⅲ+Ⅳ 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预防呼吸道感染
D.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E.预防消化道感染
6、抗菌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D.随意使用
E.经验使用
)。 7、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
A.选用品种
C.给药次数
D.给药途径、疗程
E.联合用药
8、以下抗菌药中,属浓度依赖性的有(
A.β-内酰胺类
B.大环内酯类
C.四环素类
D.氨基糖苷类
E.氟喹诺酮类
9、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
A.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肠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D.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D.头孢曲松 )。 10、脑膜炎是,脑脊液中浓度≥MIC的药物有( A.美罗培南
B.克林霉素
C.万古霉素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题20分)
1、处方书写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要在修改处签医师
2、用药错误是指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
3、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药品应当由部门统一采购供应。
4、为门/急诊一般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日常用量。
5、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 当
6、《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
7、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不得退换。
8、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
9、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
10、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用量。
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的原则。
12、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13、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
14、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注射给药。
15、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能会对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简答题(共3题30分)
1、国家制定执业医师法的目的是什么? (6分)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6分)
3、纳入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具有什么特点?(8分)
4、您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有何意见和建议(10分)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文档下载、外语学习、行业论文、教学研究、党团工作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导读: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告,(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
一、 临床科室
(一)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
患者:(如1、长期住院患者;2、在ICU内;3、高龄、营养不良及慢性疾病病人;4、机体免疫低下;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8、使用呼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小时内填《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
(二) 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
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
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
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
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
(三) 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例以上名称相同、耐
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
(四) 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
(五) 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
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 检验科
(一) 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
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本》并及时通知
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二) 一旦发现特殊耐药表型或短时间内某一病区有3例及以
上某耐药表型相同病原菌,应立即通知感控科及相关临床
(三) 每季度对全院及重点部门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及趋势
分析,提交感控科进行审核及发布。
三、 医院感染管理科
(一) 定期通过检验科提供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单查看多重耐药菌
检出情况,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病例及时通知并指导相关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工作。
(二) 院感专职人员在接到临床或检验科报告或在日常的监测中
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时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同时通知值班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协助调查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
(三) 每季度统计常见多重药菌的科室分布、标本分布及医院感
染发生情况并反馈科室,特别是重点部门。
(四) 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提供的全院及重点部门细菌耐药
统计、分析结果,每半年公布一次全院细菌耐药药信息,并下发到各有关科室及医务部与药剂科,以便临床及时掌握信息,更好地指导抗菌使用。
按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要求:
1、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
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 对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
3、 对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实
验结果选用。
4、 对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
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四、 药剂科
药剂科根据检验科与感控科提供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相关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措施,并监督。
附件1:《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表》详见医院共享-感控科-常用表格
附件2 《广州现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卡》详见医院共
享-感控科-常用表格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专业文献、办公文档、教程攻略、资格考试、应用文书、考试资料、word文档、旅游景点、党团工作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金山镇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金山镇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金山镇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金山镇中心卫生院
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医院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二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而且根据卫生部要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0%,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逐步达到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值的目标。
三 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 %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按规定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医院按规定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促销活动的监管,对违规促销的企业和抗菌药物,应当及时采取警告、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岳西县医院临床用药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为提高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及 时予以干预,建立实施药物自费类药品和抗菌药物用量动态 监测及超常预警...的行为及时予以干 预,建立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具体如下: 1、药械科应根据《宝鸡市口腔医院抗菌药物目录》和临床需要, 合理采购抗菌药物,确保...武隆县中医院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武隆县中医院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一、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全院 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 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建立药品用量动 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宁蒗县医院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为落实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工作, 特制定本制度: 一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按...茌平县人民医院 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生效日期:2014 年 9 月 25 日 制定日期:2014 年 8 月 1 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临床应用监测,提高医疗质量,遏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修订) 为加强医院的药品使用管理,规范临床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水平,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结合...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临床应用监测,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 高医疗质量...医院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临床应用监测, 提高医疗质量, 遏制医疗服务过 程中乱开药、开高档药、开大处方等不正之风,遏制药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为提高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及时予以干 预,根据《处方点评规范》要求,建立临床用药及抗菌药物用量动态 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学分:国家I类 5.0
项目负责人:宋建新
负责人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耐药监测报告对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细菌耐药越来越具有意义,耐药监测报告为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指导。
1239次点击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资源免费打赏随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将建
据中国医药报北京讯&卫生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外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管理,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通知明确,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分为以下几级: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临床应用,并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并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通知同时明确,一些抗菌药物将作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耐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