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因和我国地理结构分析,我国为什么夏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 新人教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2017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25张ppt)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xiongqingming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2.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呈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课件,地理,高考,一轮复习,高三,全国,2016
审核人:地理林王源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我的图书馆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font color="#FF-2016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
一、单选题:共50题
美国时间4月15日,西半球夜空出现暗红色的月亮,称为“血月”奇观。据此完成问题。1.此次天文奇观中涉及的天体系统不包括
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
2.出现“血月”奇观的原因是
A.大气对红光有较强的散射作用&B.红光透过地球大气到达月球表面
C.月球表面对红光的吸收能力很强&D.月球大气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
1.图中地球和月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构成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总星系,所以此次天文奇观中,没有涉及到河外星系,故选D。
2.“红色”的月亮其实是大气在“作怪”,这是因为浓厚的地球大气层把紫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光吸收了,而红光则透射出来,这样就看见了“红色”的月亮,故选B。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问题。
3.“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3.根据题意可知,从冬至日开始数八十一天就是“九尽桃花开”,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八十一天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并接近赤道,之后继续向北移动,故选C。
4.“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我国北方昼短夜长,昼长逐渐变长,日出逐渐提前,A、B错误,D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错误。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完成问题。
5.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0°E、50°N&B.110°E、40°N&C.125°E、40°N&D.130°E、50°N
6.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B.7:50、17:10&C.8:20、17:00&D.8:10、17:10
5.二分日,地方时6点日出,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是6:40,经计算可知,该地位于110°E。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是50°,假设该地纬度为a,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所求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可知,50°=90°-︱a-0°︱,所以该地位于40°N
6.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为昼长,夜长=24-昼长,所以夏至日时的夜长是9小时。夏至日时的夜长等于冬至日时的昼长,根据日出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时该地7:30日出,此时北京时间是8:10,地方时16:30日出,北京时间为17:10,故选D。&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
图 某河段示意图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8.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简图。完成问题。
9.图中岩石按形成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石灰岩—砾岩—砂岩&B.花岗岩—砂页岩—石灰岩
C.砂岩—砾岩—花岗岩&D.砂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B.从地质构造看乙处为地垒构造
C.丙处的岩石可能是石英岩&D.图中各类岩石都可能含有化石
9.沉积岩层越往下的岩层形成越早。读图可知,图中砂岩位于最下面,依次为砾岩、石灰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应晚于其所切入的岩层之后形成,所以岩层最新,故选C。
10.读图可知,甲处沉积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部位,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A错误;从地质构造看,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为背斜部位,B错误;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所以丙处的岩石可能是石英岩,C正确;只有沉积岩中才有化石,D错误。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
1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
11.读图可知,P处地貌呈扇形分布,等高线图中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上游等高线密集,下游稀疏,应是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地貌,故选B。
12.根据纬度和大陆西岸的洋流流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7月,该地为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搬运作用强,在河流出山口的P处沉积作用也最显著,故选C。
&&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问题。
13.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
14.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低、阴雨&B.气压低、晴朗&C.气压高、阴雨&D.气压高、晴朗
13.本题主要考查风的形成原理。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结合图可知F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四周向中心流动,所以中心气压为气压中心;根据图中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故本题选择B选项。
14.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和气压与气候的关系。高空中的气压状况往往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由上题解析可知,此地高空中出现低压中心,则近地面必为高压区,高压区控制下的地区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故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5.与图中甲、乙之间锋面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A.沙尘暴&B.我国北方夏季暴雨&C.对流雨&D.寒潮
16.甲、丙、丁、戊四地中
A.甲地温度最高&B.丙地位于南半球&C.丁地在冷锋后&D.戊地气压最低
15.根据图示降水区域大小可判断,甲为冷锋,乙为暖锋。冷锋会出现寒潮、沙尘暴、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对流雨是因为温度高,气流急剧上升形成,故选C。
16.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可判断甲地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A错误;因图示冷气团在北侧,是北半球,B错误;因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丁地在暖锋锋前,C错误;根据等压线可读出,戊地气压最低,D正确。故选D。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17.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A.春季较多&B.夏季较多&C.秋季较多&D.冬季较多
18.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夏季风&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
17.图示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可知,①地夏季降水量累积较多,②地冬季降水量累积较多,故选D。
18.①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侧或西侧地区,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该地位于大陆东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该地主要受夏季风控制,故选A。
&&美国一家天气预报网站拿奥巴马当招牌,用户只要输入城市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奥巴马”就会向其预报天气并给出着装建议(如图所示为12月某日的信息,数字表示当日最高气温,单位为℃)。回答问题。
19.“奥巴马”的不同着装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联系性&C.有序性&D.差异性
20.当日昼夜温差最小(仅考虑天气状况)和日均温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A.新加坡& 北京&B.上海&
北京&C.新加坡&
上海&D.北京& 上海
21.某网友在该日后连续多日查阅发现,北京的“奥巴马”手中都没有雨伞,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北京
A.纬度高,光照和紫外线强&B.受冬季风影响,多晴冷天气
C.受高压控制,多雨雪天气&D.受锋面系统控制,多晴朗天气
19.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城市气温和着装不同,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正确。
20.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昼夜温差。昼夜温差仅从天气状况考虑的话,阴天昼夜温差小,晴天昼夜温差大,新加坡是阴天,昼夜温差最小。当时是12月,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均温越低,新加坡、上海、北京纬度逐渐升高,所以北京日均温最低,选A。
21.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气候特征。该季节是冬季,而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是寒冷干燥的,B正确,A、C、D错误。
【备注】纬度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如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试题。
22.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23.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2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意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伏尔加河流域的纬度较高,总体上蒸发较弱,排除①;伏尔加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地处西风带,虽然距离大西洋较远,但西部并无特别高大的山地阻挡,西风仍然能给该流域带来降水;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为内陆咸水湖,因此伏尔加河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故伏尔加河使流经地区总体趋于平坦,排除④;注入里海的河水来自较高纬度地区,水温较低,有利于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3.本题考查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和开发,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水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量的根本来源均为太阳辐射能,故选项A错误;石油和天然气大多是由缺氧环境下迅速被掩埋的死亡微生物生成的,而不是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故选项B错误;伏尔加河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油气开发,比如将河水注入油井和气井,可降低油气的开采成本;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输往西欧主要依靠管道,或通过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往其沿海港口,再通过海运输往西欧,故排除选项D。
【规律总结】外流河和外流湖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内流河和内陆湖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问题。
24.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
25.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
24.本题考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七月份,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海域的石油污染将随季风洋流向东漂向印度西海岸。
25.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岛上植物具有“多刺、硬叶”等耐旱植物的特点,故可以推断该岛气候干燥,再结合该岛所处纬度可知,该岛气温较高。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城市1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26.仅从城郊间热力环流考虑,郊区甲点1月份的风向大致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点的月均温至少相差2℃&B.甲点1月份的风力很可能小于乙点
C.西郊的热岛强度小于南郊&D.该城市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26.根据城市1月均温分布图可知,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即图示区域以市区为中心形成高压中心,甲位于高压中心南部,根据风向判断方法可知,该地盛行西南风,故选D。
27.读图可知,甲地气温是6.5—7℃,乙地气温是5—5.5℃,两地温差是1—2℃,A错误;甲地等温线比乙地稀疏,气压梯度应该小于乙,风力应小于乙,B正确;西郊与市区的温差大于南郊与市区的温差,所以西郊热岛强度大于南郊,C错误;图中显示该地1月均温在0℃以上,应属于亚热带地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1月均温在0℃以下,D错误。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问题。
28.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石油、煤炭、天然气&B.天然气、石油、煤炭
C.煤炭、天然气、石油&D.石油、天然气、煤炭
29.M省可能是
A.山东&B.贵州&C.新疆&D.河北
28.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常规能源生产中以煤炭比重最大,所以①表示煤炭;四川盆地是我国川气东输的气源地,所以重庆常规能源生产中以天然气比重最大,所以②表示天然气;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常规能源生产中以石油比重最大,所以③是石油,故选C。
29.读图可知,M省(自治区)常规能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相当,以天然气比重最大,其次是石油,所以该省(自治区)是新疆,故选C。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07年的19.4%,15至64岁人口比重从61.5%上升到72.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4.9%上升到8.1%。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远低于少儿抚养下降速度,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0.下图中能反映2007年我国人口比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1.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
B.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说明我国人口总量减少
C.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非常有利
D.人口年龄结构处于黄金时期
32.根据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推断,今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0.2007年,我国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是19.4%、72.5%、8.1%。图中甲点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分别是19%、23%、58%,乙点分别是24%、18%、58%,丙点分别是70%、21%、9%,丁点分别是19%、73%、8%,能反映2007年我国人口比重的是丁点,故D正确。
31.读材料可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15-64岁的劳动力占72.5%,劳动力丰富,A正确;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说明我国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减慢,B错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少儿和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小,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社会负担较轻,利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C正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正处在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D正确,故说法不正确的应选B。
32.据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推断,目前我国少儿比重虽然较小且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大,所以我国应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故B正确。
&&读年不同年代我国南方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33.我国南方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我国南方降水不断增加
B.受国家政策影响,水稻播种面积增加
C.水稻单产高,水稻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不断扩大
D.全球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4.西南地区水稻北界变化幅度较华东地区小,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气候&D.河流
33.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双季稻种植区的北界不断北移,水稻的种植范围扩大是热量条件改善的结果,这主要是由全球变暖导致的。
3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全球变暖导致等温线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产生明显的变化,而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小。&&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问题。
35.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B.泥石流频发&C.河流含沙量增大&D.土地沙漠化
36.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5.根据经纬度判断可知,图示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河流含沙量增大,C正确;水土流失加剧主要在上游山区,A错误;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B错误;该地降水丰富,没有土地沙漠化问题,D错误。
36.图示地区为南美洲,10°S附近西部山脉西侧沿海是热带沙漠气候,山脉东侧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在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根据图例判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①图,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37.该地价变化的可能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以前下降&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D.城市规模缩小
3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B.矿区
C.商品粮基地&D.奶牛养殖场
37.读图可知,地价总体上升,所以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故选B。
38.读图可知,甲地租高于附近的原因应该从交通考虑,因此交通便捷应作为高新区选址的主导因素。故选A。&&读图,回答问题。
39.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B.b&C.c&D.d
40.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
A.土地生产力大小&B.水资源的多少&C.基础设施的建设&D.经济规模的设想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39.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最容易形成城镇,由图例可知a、b、c、d四个位置,
b处地形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又有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周边绿洲面积大,位置居中,其区位优势条件最为突出,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b处,故选择B。
40.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由于此处有绿洲、沙漠,说明这个地区比较干旱,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水资源的多少问题,故选择B。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个地区的农业基本情况。读图完成问题。
41.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乳畜业&B.混合农业&C.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42.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墨累—达令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刚果盆地
43.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合理开垦当地土地&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41.读图可知,甲地以种植业为主,粮食商品率低,应是季风水田农业,故选C。
42.读图可知,乙地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几乎各占一半,且商品率较高,应是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分布区,故选A。
43.丙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是大牧场放牧业。提高其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故选D。&&自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和限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8种增加到85种,对我国玩具产业造成较大冲击。读下图完成问题。
44.欧盟进口的玩具80%来自我国,主要是由于我国玩具产业
A.科技水平高&B.产品价格低&C.企业规模大&D.产品质量高
45.针对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正式实施,我国玩具企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资金投入,压缩生产规模&B.增加管理人员,增大玩具出口量
C.退出欧盟市场,开拓新市场&D.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
44.玩具加工属于劳动力导向型,我国劳动力丰富廉价,与欧盟国家先比玩具生产成本较低;企业生产规模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玩具生产的科技水平和质量上都不占优势,故选B。
45.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明确禁止和限制了一大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玩具,主要从玩具材料上强调安全性。因此我国的玩具应该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减少资金投入,压缩生产规模,退出欧盟市场,开拓新市场都不利于我国玩具产业的继续发展;增加管理人员对玩具质量的改善作用不大,且若质量不提高,很难再增大玩具出口量,故选D。
&&下图为“我国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46.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47.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46.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河流的下游和环城公路附近,且人口密度呈增长状态,综合判断该区为工业区,所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工业用地。
47.读图可知,该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在变化,但总体来说城市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图中③商业区不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以它的商业服务等级不是最高的,服务种类也不是最多的;①位于中心商务区,人口密集,不适宜建高新技术产业区;K滨河带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可以修建开放式公园。
【备注】&城市居民的市内出行往往选择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下图是某城市居民市内出行不同距离所选择的交通方式(公共汽车、、步行、私家车)百分比,读图完成问题。
48.丙出行方式可能是
A.公共汽车&B.自行车&C.私家车&D.步行
49.据图推断,该城市大型生活超市的服务半径约为
A.1km&B.2km&C.3km&D.4km
4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行适合短距离出行,自行车比步行出行距离稍大,公共汽车和私家车适合远距离出行。读图可知,2千米以内以甲方式为主,所以甲是步行;2至3千米以乙方式为主,所以乙是自行车;远距离出行中,丙比丁的比重稍大,所以丙是私家车,丁是公共汽车,故选C。
49.城市内大型生活超市主要提供给人们生活用品,超市应距离居住区较近,人们去超市购物适宜采用步行或自行车两种方式,结合上题分析可知,3千米以内最适宜选择步行或自行车,所以大型生活超市的服务半径大约是3千米,故选C。
&50.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但是雨林中土壤贫瘠,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被分解,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吸收,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气候,淋溶作用较强,所以雨林中土壤贫瘠,①②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共5题
51.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1)甲地位于戊地的__________(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3)该日,甲、丙、己、庚四地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最短的是__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
(5)此时,甲、己、庚三地中,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__。
(6)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乙飞往丁地,其飞行方向为先向__________再向__________。
【答案】(1)东南(2)15°S,60°E&
(3)庚;丙&& (4)16
(5)己;庚& (6)东北;东南
【解析】(1)读图可知,甲位于30°W,戊位于180°,所以甲位于戊的东方;甲位于0°,戊位于60°N,所以甲位于戊的南方,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戊地的东南方向。
(2)图中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15°S;60°E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是12点,即太阳直射60°E,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15°S,60°E)。
(3)太阳直射15°S,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读图可知,甲、丙、己、庚四地自南向北依次是庚、己、甲、丙,所以四地该日昼长最长的是庚,最短的是丙。
(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60°E地方时是12点,此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是16点。
(5)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15°S,60°E),即图中的庚地;甲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己位于昼半球且不是直射点,太阳高度大于0小于90°,所以三地中庚的太阳高度最大,甲的太阳高度最小。
(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图中乙、丁位于晨昏线上,乙丙丁所在的弧为劣弧,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乙飞往丁地,即沿弧线乙丙丁飞行,所以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5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处地貌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处地貌是___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称作______________循环;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____
(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以下选择项中的________(单选)方式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节约用水 D.植树造林
【答案】(1)向斜背斜断层
(2)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3)(山麓)冲积扇(洪积扇)&
流水沉积&&&&
(4)海陆间④&&&
【解析】(1)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丙处岩层断裂,出现明显错动,地质构造是断层。
(2)乙处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3)读图可知,丁位于河流出山口,是流水沉积下形成的(山麓)冲积扇(洪积扇)。
(4)图中海陆间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地表径流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
53.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
(高或低)。此时B地天气&&&&&
(2)据图推断,该季节C地的气候特征是&&&&&
(3)C地的自然带是&&&&&
,从C地到A地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
地带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D处于板块的&&&&&&&&
边界,据此推测地中海将&&&&&&
(扩大或缩小)。
(5)该区域大部分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答案】⑴低&&&&
⑵温和多雨
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纬度&&& 热量
⑷消亡&& 缩小
⑸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人口老龄化
【解析】(1)读图可知,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低,此时B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2)图中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间是冬季,C地是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3)C地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从C地到A地,由于热量的差异导致植被发生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4)D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据此推测出地中海面积将缩小。
(5)图示区域是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类型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由于人口增长速度慢,甚至有的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
54.图1和图2是甲、乙两个不同时期建设的钢铁基地,图3是每冶炼一吨钢所消耗煤、铁矿石数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钢铁基地都是符合当时工业布局原则的。据图推测:    (甲、乙)钢铁基地建设得较早,判断的理由是 &&&&&
(2)钢铁工业这种布局的变化得益于    和    的发展。
(3)图2中建材厂邻近钢铁基地布局的优点是    。造船厂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答案】(1)甲 早期炼钢需要的煤炭多,甲钢铁厂靠近煤炭产地 (2)科学技术(冶炼技术) 交通便利(便利的海运) (3)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接近原材料产地,降低运费,靠近港口
【解析】(1)根据图3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钢铁工业对煤的需求量最大,其区位选择宜靠近燃料产地;后来需煤量和需铁量都大幅度下降,因此钢铁工业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区位选择向交通便利的港口地区靠近,形成了“临海型”的钢铁工业布局。(2)钢铁工业从甲到乙这种布局模式转变的原因是生产工艺改进→需煤、铁矿石的数量大幅度下降→对原料的依赖性减弱;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运输成本下降。(3)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钢铁基地最大的优势是对工业三废的循环再利用;造船厂利用当地的钢材,减少了运费,靠近港口,接近消费市场。
55.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填表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
【答案】(1)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 水源缺乏。
(2)饲料丰富 靠近消费市场。
【解析】(1)西北地区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是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但该地水源缺乏是其限制性因素。
(2)东北农业发达,草场丰富是其成为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京津沪市场广阔是其成为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
(3)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机械化程度高,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长江流域劳动力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备注】掌握区域的不同解题的关键,本题较简单。
馆藏&959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的形成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