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会在差南理工这个学校很差吗被埋没吗?

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埋没在语音学校的艺术家Jonathan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埋没在语音学校的艺术家Jonathan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北京教委否认了五所高校迁河北,剩下北影啥意思?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北京教委否认了五所高校迁河北,剩下北影啥意思?
北京教委否认了五所高校迁河北,剩下北影啥意思?
  “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邮电大学要搬到北戴河了!”
  1月24日,一则关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将迁往北戴河的消息在网上传播。消息一出,网络上议论纷纷。
  1月25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发微博称“北京市教委通报:我市从未研究过北邮、科大、中医药、化大、协和迁至河北,特此澄清”。
  新浪《新闻极客》发现,在这则通报中,并未提及北京电影学院。
  而北京电影学院宣传部的负责人则对《新闻极客》表示,“不太想表态”。
北邮发布的市教委通报中,未提及北京电影学院。
通报未提北影 北影称“不太想表态”
  1月24日下午,河北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微信上发布消息,称“北影、北邮等多所高校将迁往河北北戴河”。
  报道称,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近日表示,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北京将和河北建立密切对接,不是简单地把人挤出去,疏解出去,“将来北京的名校、知名医院也要配置过去。”
  文章提到,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将陆续搬离北京,迁往河北北戴河新区。
  该报道随即引起媒体与网友的关注,多家媒体转载。与此同时,也有网友表示质疑,“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市副市长不可能表态的”。
  随后,河北日报删除了相关新闻的微博、微信。
  1月25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北京市教委通报:我市从未研究过北邮、科大、中医药、化大、协和迁至河北,特此澄清”。
  《新闻极客》注意到,在这则通报中,并未提及北京电影学院。
  《新闻极客》联系北京电影学院,该校宣传部表示,对此事“不太想表态”。微信公号“教育大缸”则称,北京电影学院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不属实”。
  在提到的六所高校中,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电影学院则是北京市属高校。
  《新闻极客》查询发现,2015年通州区教委主任张绍武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北京电影学院将整体转移到通州永顺镇的一块500亩左右的土地上,“原本北影只规划在通州建设新校区,但后来还是决定整体转移了”。
  此外,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65周年校庆时,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了关于联合办学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影学院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将陆续迁址到位于河北香河的中信国安第一城。
  而北京化工大学也在2014年就确定将在北戴河新区建立分校。据媒体报道,2014年9月,北京化工大学与北戴河新区签约,在新区设立秦皇岛校区,预计2017年开始招生。
《河北日报》曾发文,称六所高校将搬出北京。
北邮、北科大均否认外迁
  新闻中提到的另外两所学校——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都表示,该消息不属实。
  北京邮电大学宣传部对《新闻极客》表示,北邮目前有沙河校区,这是教育部决定,是首都规划委的规划,符合当前首都发展建设的布局,“其他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微信公号“教育大缸”也表示,北邮的一位副校长称,北邮是部属高校,不是北京市政府所能决定的。学校先有西土城路校区、沙河校区、宏福校区和延庆世纪学院校区,“沙河校区、宏福校区都在进一步建设中,发展良好,没有要搬迁的计划。”
  而北京科技大学也告诉《新闻极客》,学院路30号是北科大永远的家,肯定不会搬迁,“这个消息不属实”。
  北科大还透露,学校目前也在京津冀地区筹划建设新校区,但是“绝对不会整体外迁”。高校外迁首选京郊地区
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已经投入使用。
高校外迁首选京郊地区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关北京高校外迁的传闻了。事实上,这和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关。
  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包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
  2015年1月,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学术带头人李俊清曾表示,首都核心功能中没有教育,因此需要疏解,但以什么方式疏解还说不好。
  当时,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也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首都高校外迁的总体规划正在研究,相应的规划会配合北京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
  此外,2015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目前还未有确定的高校搬迁河北、天津项目,“因为还需要三地之间的协调,有条件才行,三地之间要进行密切合作和洽商。”
  《新闻极客》梳理发现,首都高校外迁都将目标选在了北京的郊区,如昌平区的沙河、房山区的良乡,集中了多所高校的新校区。
  北京理工大学在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设立分校,距天安门广场约30公里,占地面积3000余亩,在校生达3万多人。
  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均在良乡大学城建立了新校区。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均在北京市昌平区的沙河高教园区建设了新校区。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在昌平区均有分校。
  中国人民大学的东校区,则选择在了通州新城,占地总面积128公顷,近期规划招生2万人,远期最大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中央民族大学的新校区选在丰台王佐镇。
房山区的良乡大学城也集中了多所高校新校区。
专家:高校整体外迁不太可能
  实际上,北京学校并非没有外迁河北的先例。1999年10月,位于河北廊坊经济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开始奠基。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10万学子,20万人口,牛津模式的职教新城”的宏伟愿景并没有达成,如今的东方大学城基本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主,校舍使用也基本接近饱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告诉《新闻极客》,首都高校整体外迁,是不太可能的,基本都是部分外迁。而高校的外迁,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对于首都高校选择京郊地区发展,马庆斌认为,这也是因为京郊地区也需要发展。
  此外,马庆斌认为,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各方都把高校当成“唐僧肉”来抢,“都是想分存量,而没有在增量上想办法”。
  马庆斌表示,未来随着京津冀交通的发展,河北、天津可以考虑跟首都高校合作办学。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高校与产业园区、科研平台相结合,将教育、科研、产业化打通。
  “如果只是把学校搬过去,老师给学生上课,没有把科研、产业化相结合。即便是搬过去了,那也只是要了个面子”。
(新闻极客& 梁超& )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曾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意是指一次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B.近几天天气闷热,走到哪儿都觉得烦燥不安,在学校的我更是觉得度日如年。C.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牵怒于养护的人。D.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和剖析,鞭辟入理,发人深思。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曾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意是指一次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B.近几天天气闷热,走到哪儿都觉得烦燥不安,在学校的我更是觉得度日如年。C.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牵怒于养护的人。D.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和剖析,鞭辟入理,发人深思。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曾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意是指一次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B.近几天天气闷热,走到哪儿都觉得烦燥不安,在学校的我更是觉得度日如年。C.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牵怒于养护的人。D.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和剖析,鞭辟入理,发人深思。科目:最佳答案A解析&#13;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11 / 14 页
查看: 17826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16 15:18
四十、她的眼神
耳畔忽然传来一些声音,很遥远,却又清晰,好像是有人在对凯文说着什么。侧耳细听,竟是一个女人,拉长了声音在问他:“你——还当过——班——长?”没等凯文回答,那声音化作一阵刺耳的狂笑,笑声中又传来几个清脆的童音,一个快嘴的小姑娘说:“就他那成绩还当班长?”另一个迟疑的男声说:“班长,不是要成绩好的来当吗?”又有一个男孩粗声粗气地说:“乡巴佬,还想当班长,滚回你的农村去吧!”
凯文猛一激灵,发现自己喘着粗气,浑身大汗地站在KTV的走廊上。
原来,只是回忆。
班长这个职务,袁凯文并不陌生。小学的前五年,他都是班长。品学兼优,文武双全,善解人意,见识不凡,老师喜欢,同学拥戴……这些词汇叠加起来,就是那时候的凯文。
六年级的时候他转学到城里,教材不一样,老师的讲法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同学的基础也不一样。所以刚到新班级,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突出。班主任胡老师是教语文的,好像不太喜欢他这个插班生,嫌他拖后腿。
开始的时候,胡老师一提问,袁凯文就会举手。凯文最喜欢语文课了,要不然他也不会看那么多书。要知道在原来的班上,数他发言最积极,只要老师提的问题他会,他都会举手,不举手他就浑身不自在。他等着老师听完他的发言,再像往常一样表扬他。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很重要。
可是,他手都举酸了,胡老师总是叫别人。
大概是胡老师没看到我吧?凯文想。
终于有一次,胡老师问的问题只有他知道,他赶紧把手举得高高的。
胡老师的视线移过来了,凯文心里一阵激动。
他看着胡老师的眼睛,他知道胡老师明明也在看他。然而,胡老师的眼神就是那么无动于衷,那视线又从他身上无声无息地移走了。
袁凯文放下手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他再也不在胡老师课上举手了,在其他课上他也不想举手了。而且,他这个活动积极分子,除了打篮球,在新学校也不参加活动了。
他很努力,几个月后成绩就好些了。有一次胡老师问他,在原来班上有没有当过什么班干部,他支支吾吾地犹豫要不要说。胡老师又问:“是班长吗?”袁凯文来了个默认。胡老师笑着说:“哎哟!不错哟!”
袁凯文还记得那笑声。他估计那会是他一辈子最讨厌的笑声。那笑声里包含着轻视和嘲讽。胡老师可能从来没想过袁凯文可以当班长,或者就算当班长也只能在他原来那个区县小学。
这些事情改变了他的发言习惯,所以升入初中后汤老师评价他不轻易发言。直到班级举办了多次朗诵和演讲比赛之后,才有一点好转。
袁凯文很想胡老师听到汤老师对他的任命,他还想告诉胡老师,在我出乎你意料地保送进入求是中学以后,我又要当班长了。
他想看看她的眼神还会不会像原来一样无动于衷。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18 21:41
四十一、胖虎的歌声
汤老师回到房间里,唱歌的换成了万芮,安安静静地唱着《隐形的翅膀》。
万芮说以后要考音乐学院,这样她的音乐天赋才不会被埋没。汤老师听着她的歌声连连点头,暗笑刘唯彬这粗胚和万芮怎么般配,继而理所应当地认为,两人的交往最后无疾而终是因为彼此不合适,怪不得老汤。
想到这里,汤老师看了刘唯彬一眼,却发现刘唯彬正盯着他看。两人目光一接触,都装作漫不经心地移开。汤老师借机打量房间里的学生——这可是观察学生的好机会。
忽然,他注意到在角落里,有双眼睛眨了一下,定神一看,是坐在黑暗里的曾育强。
曾育强唱歌出了名的难听,嘶哑的破锣嗓,没有节奏还带跑调,效果类似于哆啦A梦里的胖虎。而且由于人缘不好,这种缺陷还被夸大,成为同学作文里或口头上的笑料。
正是歌舞升平的时刻,看他可怜巴巴变地蜷缩在角落里,汤老师同情之心大起。他想,曾育强一定是兴致勃勃地前来,却又害怕一开口被众人无视甚至是嘲笑。
但曾育强也分摊了唱歌的钱。谭欣雅她们唱了七首歌,他却一句也没唱到。
汤老师等万芮唱完,忽然抓起麦克风:“我提议,麦霸们先休息一下,所有还没唱过歌的人举手,每人先唱一首。”
曾育强马上把手举得高高地。
汤老师把话题塞到他手里:“你唱什么,我帮你点。”
曾育强终于拿到话筒了。
终于可以一展歌喉,他激动得心跳都加快了。
但是,一开口,他的好心情就没有了。
好几个同学厌恶地转过头去,有的借口上厕所,有的低头玩手机。
曾育强很尴尬,但他还要硬着头皮把歌唱完。
汤老师拿起了另一个话筒:“我可以和你一起合唱吗?”
曾育强点点头。
有了汤老师的加入,终于听起来像在唱歌了。一曲唱完,也有了一些掌声。曾育强循声望去,刚刚进来的袁凯文,掌声最热烈。
汤老师摸摸他的头,赞道:“唱得不错!”
曾育强在这方面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老师你就别安慰我了。”
汤老师一脸的诚恳:“我觉得这歌适合你发挥。”
有的老师有这样的本事,就是学生可能本来做得不怎么样,但老师却能发自肺腑地把学生夸出花来。这种善意的谎言似乎有着神奇的鼓励作用,能让学生信心大增。
汤老师自认没这样的本事,虽然明知效果不好,他还是硬着头皮表扬了曾育强两句,他不愿意在班级里出现边缘人,想抓住机会让其他同学看到他对曾育强的支持。
回家的路上,曾育强又一次想到汤老师。汤老师总能让他感受到一些和父亲不一样的东西。
学校教育大家,过斑马线要等行人灯亮才可以。有一天,曾育强和爸爸走出学校,爸爸看见马路上没车,也不管灯没亮,抬腿就走了过去。过了马路他回头看见曾育强还在等行人灯,跳着脚对他一通臭骂,什么“傻瓜”“白痴”,层出不穷。而当时,曾育强身后还有班上的同学。
曾育强有时候很苦恼,自己怎么有这样一个爸爸。
还好还有汤老师。
上次曾育强忍无可忍和他爸爸展开全面对抗,他爸爸不准他上学,他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准家人进去。汤老师来家里帮他说话,给爸爸说孩子有自己的主张,不要太专制;劝妈妈别总说曾育强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还说家和万事兴……放假的时候汤老师不愿意爸爸揍他,明知他考得不好,还向爸爸表扬他,说他写作有进步,人际关系和自我要求也在慢慢改善……
有时候,对于曾育强而言,作出改进跟理想无关,也谈不上为了自己,仅仅是为了对得起老师。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20 21:35
四十二、分享
寒假总是特别短暂,感觉春节没过几天,大家就又回学校了。
见了面少不得互相寒暄,聊一聊各自的假期安排,结果发现,假期班上掀起的是英语热,大多数人都去报了英语班。
这还要从上期末的家长会说起。
汤老师拽来了一个叫马涛的高三男生,让他给班上的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又把马涛的家长也请来,在家长会上作分享。
汤老师说马涛是他以前的学生,因为参加全国物理夏令营名列前茅,提前半年保送清华大学。趁他在家有空,汤老师把他拉到班上来和大家做交流。
身材高大的马涛坦率中带着几分羞涩,立刻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尤其是女生。
家长会开始前一个小时,马涛哥哥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作了交流。大家围坐在他周围,提了很多问题,现场气氛很热烈。
最让大家受到震动的是马涛哥哥对接下来半年的安排。很多人想,哇,半年不用上学,太爽了,该怎么过呢?
马涛说爸爸给他提了四条建议,第一是要看点好书,理由是进了大学学业繁忙,工作之后事务缠身,未来很多年的时间里,可能很难找到这么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看自己喜欢的书;第二是学点英语,因为马涛想以后到国外开公司;第三是报一个无线电维修班,理由是马涛即将要学的电子专业理论的东西多,爸爸建议他提前接触一些实作的东西,对学习理论有帮助;第四是和爸爸长途旅游一次,既是放松,又开眼界。
“真是太高大上了!”这番分享让班上一些本想着假期怎么多玩会儿的小孩自惭形秽,不由得暗自盘算起假期的安排。
之所以让马涛来,汤老师有他的考虑。
这个孩子谦和有礼,不至于让人讨厌。同时自己的班级已经带了一年半,作了不少理想和学习目的的教育,估计马涛的分享会收到良好的反响,所以才让他过来。
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令人满意的。不少同学希望能够与这个顶着高材生光环的大哥哥建立联系,马涛的发言也必然会改变一部分人的寒假规划。
在汤老师看来,请个偶像来的精神意义要大于实际指导意义,马涛的学习方法未必能指导到每个孩子的行为,但他们会知道,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对他们的自我反思与设计,极有好处。
知其然当然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同学交流会完了就是家长会,马涛的爸爸应邀在家长会上向(2)班的家长介绍了自己的育儿经。从知识素养的保障到家庭氛围的营造,从孩子兴趣的培养到思想抛锚时的调整方式,一一道来。
马涛的爸爸戴副眼镜,是个带有儒雅气质的商人。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引得下面的家长掌声阵阵。汤老师认识他已久,暗自在心里赞叹,这种具备扎实文科知识的工科男就是厉害!不服不行!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22 22:18
四十三、意外的待遇
其实几乎所有的成功家长都有那么一些相似的东西。比如说高标准严要求,而且是多方面的要求;再比如说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再比如说,正确甚至超前的教育观念,这涉及到指引方向的问题;良好的示范表率,这涉及到言传身教的问题……
其实相当多的家长也不能从这种分享中得到实质性的帮助,这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决定的。这类家长巴不得可以有个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似乎这样可以省下在家庭教育上动脑筋的力气,却不知道这恰好是他们与成功家长之间最大的差距。
就拿高标准严要求来说,很多家长就是给孩子定一个自以为合理的目标,孩子都不见得认可,却盼着孩子自动实现期待。家长不在如何实现目标上作文章,却热衷于反复向孩子唠叨要达到这个标准,似乎把这个目标重复千百遍就能让孩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这也许比没有目标期待的家长强,却也好不了多少。
对于马涛爸爸来说,不仅要有期待,还要考虑用什么方式让孩子接受,还要考虑用什么方式执行,用什么方式评价检测,最关键的是还能一直坚持落实,绝不半途而废。
而且这种没有工资的工作涵盖面很广,从成绩到身体,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时时刻刻都在持续存在着。
一句话,马涛之所以比某某小孩强,是因为马涛爸爸比那小孩的家长厉害得多。
不过就算不少家长学不来,让他们来听听也是没有坏处的。起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好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或者至少意识到,重视家庭教育是有必要的。
这就够了。
汤老师坐在教室一角,目光从一个个家长脸上移过,看到谭欣雅的爸爸注视着台上,不时提起笔记录下要点。
这个家庭会把收获化为行动,汤老师对他们不担心。
曾育强的家长请假没有来,曾育强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听完了家长的分享,很难说清他的表情是羡慕还是失落。
汤老师在家长中找了一阵,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个看上去有些疲惫的中年男人,衣服有点偏旧,式样也显老气。他正一手扶着头,眯缝着眼睛。
汤老师知道他在听,而且会认真地听。
因为他是陈佳的爸爸。
只要与提高孩子成绩有关的内容,他都会关心。
他是汤老师这次家长会的重点工作对象。
汤老师来到陈佳爸爸身边,小声告诉他希望在所有家长离开后与他单独交流。陈爸爸明显有点意外,因为陈佳一向成绩好,从小到大的历次家长会,他没体验过这种待遇。
他不由得想,莫非陈佳最近出了点什么问题?难道……是早恋了?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24 20:46
四十四、陈爸爸的微笑
“期末考试的成绩满意吗?”汤老师一坐下来就问道。
“可以接受,”陈佳爸爸保持微笑,“老是停在第三名上不去,要是能更进一步就好了。”
“那,对马涛家长的发言满意吗?”汤老师又问。
“讲得很好呀!”陈爸爸正色说,“我听得很认真哩!”
“他的主张你最赞成的是什么?”
陈爸爸略一沉吟,答道:“高标准严要求。”
“那,他强调的对马涛全面的教育,你怎么看呢?”汤老师刨根问底。
陈爸爸笑道:“汤老师你知道的,我们对陈佳全面发展也很重视的。家里经济不宽裕,可还是琴棋书画各类培训班,都尽量给陈佳创造条件参加。当然,家庭情况不同,投入也会不一样。像他说给孩子请外教,出国旅游之类的,那是我们做不到的。”
汤老师从不怀疑这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就像陈佳说过,为了保证她的学习环境,家里平时连电视都不看。只要是能对陈佳的发展有好处,家长是义无反顾的。
汤老师笑道:“量力而行嘛,就陶冶性情来说,出国和郊游起到的作用也差不多。不过我觉得马涛爸爸强调的不是教育条件的全面,而是教育要求的全面。老实讲,我觉得你们就对陈佳的学习成绩就过于强调了。”
“没办法,家长能力有限,幸福生活得靠她自己创造。没有成绩,找不到好工作,哪来的幸福生活?”陈爸爸一笑了之。
汤老师想到陈佳家里的格局——他去家访过一次。两室一厅的廉租房,家具陈设偏旧,只有陈佳小屋里的物件新一些。那小屋与其说是一间闺房,倒不如说是一间书房。书柜和写字台占据了主要的空间,剩下的地方只够挤下小床和小小的衣柜。床头上方的墙壁被她小学得的奖状占得满满当当,奖状的两边,是陈佳手书的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陈佳爸爸的话听起来好像没错,可是成绩好了就一定有幸福生活吗?成绩好也许意味着好大学,可好大学就意味着好工作吗?再说就算有了好工作,那能代表幸福生活吗?
汤老师也不反对陈佳找个好工作,也许这确实是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汤老师觉得家长把这个作为唯一目标,已经影响了陈佳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说,影响了她发现快乐。
在有些人的生活中,快乐是日用品,每天都在消费;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快乐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必须要万事俱备才能享有。于是前一种人越来越习惯发现和制造快乐,而后一种人却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很难看到陈佳处于快乐的状态中,她总是愁眉紧锁压力山大,这种压力很大一部分是家庭赋予的。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26 19:48
四十五、“乖孩子”的问题
陈爸爸陈妈妈都是摩托车厂的工人,爸爸的文化程度稍微高一点,所以主要是他负责陈佳的教育。
从“穷人的女儿早当家”到“自己的路自己走”,陈爸爸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女儿,要想改变经济地位,只能靠她自己。陈爸爸常给女儿灌输“知识改变命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观念,让孩子把成绩与命运联系起来。
从小就有意识地让她背负生活的重负,她能快乐起来吗?
追求成绩,就只是为了自己生活更好,这其实是一个很低的目标,有人管这种追求叫猪的理想。汤老师跟希望孩子们说过,希望他们做优秀的人啦,做快乐的人啦,做受人尊敬的人啦,做能照顾别人的人啦,就没说过希望他们做收入高工作轻松的人。因为眼光狭隘、见识短浅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
过分追求成绩的结果,恰好是对全面发展的忽视。
陈佳得快棋比赛冠军那天,回家向爸爸报告了这事。陈爸爸的原话是:“祝贺你佳佳。但也要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班级下了第一也不能骄傲。还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上得第一可比下棋得第一强多了。”
在这种本来应该大力表扬的时候,家长也不忘记强调成绩的重要。陈爸爸以为让陈佳学过些琴棋书画,就意味着全面发展。却不知道观念的错误导致他评价的走样。
在忽视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被牺牲掉的就是那些非智力因素。陈爸爸一定忘记了还有个名词叫“第十名现象”,为什么十来名的学生表现不凡,恰好说明了成绩不是万能。
陈爸爸教育出来的这个陈佳,循规蹈矩,但是不快乐不轻松不自信——而且,实话讲,有些愚昧。
就拿最近的一件事情来说,经过上次的教育,陈佳终于能够来办公室找数学老师问问题。见到数学老师不在,陈佳转身想走,被汤老师叫住了。汤老师说,不是还有其他班的数学老师在吗?我看袁凯文来问题的时候,本班老师不在,其他老师他也一样问。
陈佳羞得满脸通红,说不行,我没他那么大方。然后就转身逃回教室了。
她没想到汤老师又托同学把她叫到办公室,当着她的面联系了隔壁班的数学老师,然后对她说,现在你可以问了。
在汤老师看来,不重视心智的培养正在使陈佳走向愚昧,陈佳辛苦地投入学习,却没勇气突破自己。她不知道她的埋头苦干充满了重复无用的低效率劳动,对达到她的目标不是什么好办法,而解决问题最高效的办法——请教老师——却被她认为是可以回避的,她做不到的,没那么关键的。
汤老师管这种学习状态叫勤快的懒人,他希望能帮助陈佳开了这个窍。
此外,对个性心理培养的忽视在陈佳身上也比较明显。老百姓的传统是女儿要宠着养,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长期缺乏鼓励又严格要求,使得陈佳总是担心会让别人不满意。自省本是好事,但到了陈佳这个程度,对她未来的职场与家庭生活都有隐患。
再说,这些重要的因素都缺失,成绩就一定能上去吗?从陈佳不愿请教老师看来,她并不是学习意愿足够强烈的学生。总是担心让别人不满意,使她其实是为了别人在学而不是为了自己学。
总为别人打工,怎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汤老师忽然意识到,自己想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会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所谓的乖孩子还没有合格呢!
所以,这天傍晚,他和陈爸爸在教室里聊了又聊,等到聊完出来一看,又是满天星斗了。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28 08:58
四十六、变化
假期里谭欣雅和高雨涵在英语班遇到陈佳的时候,有一些惊讶。因为这个班不是补习课内知识,而是找外教练口语,对分数没直接帮助。
谭欣雅当然是受了马涛的影响,家长会后她和妈妈爸爸讨论了很久,把整个假期排得满满的。除了她报了口语班以外,妈妈还时常陪她一起看网易公开课。她喜欢大学的那种上课氛围,觉得汤老师给大家作讲座的时候,就有点那种味道。
高雨涵是谭欣雅的跟屁虫,自然也被拉到英语班来。在她们的印象中,陈佳不会对这种与分数无关的事情感兴趣——不过她们也不会拒绝听课的时候多一个班上的同学。
感觉陈佳好像气质上也有点变化,没有以前那么小心翼翼了……
其实假期里想来报这个班的同学很多,本来张苇也说要来,后来因为她妈妈出远门,她被送到爸爸那边去了,只好作罢。
就连英语考试长期不及格的曾育强都在附近家报了个课内英语补习班。
只有郭一航特别一些,他报的是韩语班。
高雨涵笑他英语都学不好还学韩语,郭一航正色说,学好了韩语以后高雨涵去韩国的时候他可以当翻译。
开学以后,据谭欣雅观察,陈佳的变化越发明显。
年级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朱老师说陈佳音色好,发音正,而且英语底子也不错,推荐她参加——陈佳这次居然没拒绝。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她一直进入到决赛。虽然在和(1)班高富帅PK的时候紧张得腿肚子直哆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评委们认为看得出她的口语和朗诵经过了训练,都优于高富帅,评她为第一名。篮球队的人还请她喝了一次冷饮,说她在另一个赛场上灭了高富帅,也算是报了仇。
而且,陈佳也没那么怕别人开玩笑了。
举个例子说,上学期陈佳和袁凯文经过争取做回了同桌,郭一航开他们玩笑,说他们破镜重圆。陈佳就一改每天放学和朋友们同路走的习惯,只因为那里面有袁凯文,她怕被说闲话。当时汤老师还送她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可现在,陈佳好像没了那么多顾虑,放学又加入到队伍中了。
这种变化从朋友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好事,可想想凯文……
谭欣雅就只好叹口气了。
吃完饭,看了一会操场上的人打球,袁凯文回到班上,和陈佳一起做作业。
他忽然感到好像背后有谁在盯着自己。回头一看,李皓冬站在后面门口,一直向这边望着。
袁凯文暗暗好笑,他当然知道李皓冬的心思。
李皓冬不是在看袁凯文,而是在看他的同桌。
他向李皓冬招招手,示意他过来,但李皓冬微笑着摇了摇头,还是在原地。
虽然郭一航说袁凯文对陈佳有意思,可袁凯文觉得完全没那回事。他只是把陈佳当成一个可以互相帮助的好同桌罢了。毕竟以他的成绩,还能和陈佳这样成绩拔尖的人坐一起,太值得珍惜了。
倒是李皓冬,常常没事就望着陈佳的背影出神,那才是真的叫有意思。
这和以前的李皓冬比起来,也是不小的变化哩!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1-30 11:44
四十七、班干部会
老师想了不少法子让李皓冬活泼些,除了带他踢球,汤老师了解到他喜欢做机器人模型,就让他把自己的机器人模型都拿到班上来,搞了个小型展览会。
展览那天,李皓冬站在展台旁,看全班同学都来参观,高兴得一直搓手。
而且,自从在班会课上主动发言以后,他开始在课堂上接受其他老师的提问——虽然他不主动举手,但再也不会站起来一言不发了。
袁凯文觉得李皓冬和陈佳都是内向型性格,最近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所以李皓冬追他的同桌也没什么不妥。他甚至想李皓冬这种深情守望特别有杀伤力,幸好自己不是女孩子,要不一定被他打动。
但是陈佳却好像并没有留意这个默默的守望者,继续做作业。
袁凯文挠挠头,也开始做作业。他想到班干部会上汤老师给他们讲的《孙子兵法》,高明的将帅不会总是靠主观努力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创造形势,让自己希望的情况顺势发生。就像平地上滚不动的石头,把它放到斜坡上却滚得很快。
看样子,李皓冬还没找到好的办法。
自从袁凯文这学期当了班长,参加了几次班干部会,顿时有种开了这次盼下次的感觉。
班干部畅所欲言的氛围固然好,但他更喜欢听老师对一些事情的评点。
生活委员郭一航常常是被评点的对象。他刚上任的时候,遇到搬东西总是向同学指手画脚,自己不动,有同学对此不满。汤老师说:“使别人的嘴不如使自己的腿,你要么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其他人做,要么学会使了嘴但别人没有意见。”
郭一航第一次做值日干部的时候,下面闹哄哄的,他坐在讲台上只顾赶自己的作业。汤老师后来说:“一航,别人也许会因为你做好了自己的事情而承认你,但别人会因为你做好了大家的事情而佩服你。”
生活委员的职责包含了班级各种公物的报修。有一次,郭一航答应了帮一个同学解决坏椅子的问题,可带着椅子去了几次修理房,门都锁着。郭一航有点嫌麻烦,就不大管这事了。结果汤老师在班干部会上知道了这件事,说:“我们的方言里有一句很俗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是坨屎都要吃了……”
班干部们先是一愣,然后一通大笑。他们都没听过这话,觉得真是太绝了。
虽然经常念叨郭一航,但汤老师也说,郭一航在这样的敲打下,进步特别快。
班干部会上还会有关于管理的小讲座,常常让袁凯文觉得收获很大。像汤老师给大家讲如何缓和工作中与同学的矛盾,教他们多用商量的口吻,平时如何保持与同学良好的关系。还给他们讲周恩来和德川家康如何用为人处事来打动身边的人。有的班干部处理事务容易异想天开,汤老师又专门讲依靠制度开展管理的重要性。
袁凯文觉得,老师是真的把他们当成大人在教。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 20:04
四十八、地狱
在初二下半期,因为希望让更多的同学都能在班干部岗位上得到锻炼,(2)班调整了多数的班干部。张苇如愿以偿当上了劳动委员,汤老师说张苇做事认真负责,肯定能胜任。但班干部会上的张苇显得并不开心,总是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谭欣雅担心地看了张苇一眼,从这个假期回来,张苇的情况就很不好。她不和朋友们交谈,经常一个人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叫她出来走走她也不答应。
还有她那个看不见的朋友,出现越来越频繁。
假期她和爸爸一起住,说来你可能不信,长到14岁,这是张苇第一次单独和爸爸一起住。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小时候她和外婆相依为命,后来寄住在姨妈家里,上了初中她住学校,周末和假期跟妈妈一起住,就是没有和爸爸住过。
爸爸是修车厂的,没文化脾气也不好,常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心惊胆战的张苇觉得好像又找到了姨妈家里的感觉——由于不知道姨妈什么时候会不高兴,张苇总是提心吊胆。在学校要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羞辱,放了学还要看姨妈脸色,张苇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和灰姑娘差不多。
后来上了中学以后,看哈利波特的电影,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她却一个人默默地流泪。为什么姨父的楼梯间那么小,波特还愿意躲在里面不出来呢,那种感觉可能只有她最理解吧。
可是妈妈还要常常向姨妈对她的收养表示感谢,并且劝张苇不要表现得太敏感。究竟是姨妈对她太苛刻,还是张苇把严格要求当成了虐待,其实张苇也很迷惑。反正也没人就这个区别教过她,叫她怎么辨别呢?
张苇一直最盼望的,就是离开这个她感受不到温暖的家庭,回爸爸妈妈身边去。所以她试着跑了一次,又被找回来罚跪了两个小时。跪在地上的时候她就双手握在胸前祈祷,就像《悲惨世界》里的珂赛特祈祷着芳汀来救她。姨妈问她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张苇没吭声,因为她听到一旁的毛伶说,姨妈才有问题,姨妈全家都有问题。
张苇称姨妈家为“地狱”,整个小学她的最大愿望就是逃离“地狱”。终于小学毕了业,爸爸妈妈接她到城市里上学,她以为自己这下是进了天堂,可到了新家她才知道,爸爸妈妈已经离婚,她想象中一家三口同住的画面不会出现,要么和妈妈住,要么和爸爸住。
妈妈有文化,能和张苇交流,可妈妈又老不回来住。
这次张苇住到爸爸那里以后,还听到妈妈和爸爸在电话里吵。妈妈说班主任给她打了电话,介绍了一些情况。她认为张苇的情况很严重,要爸爸拿钱出来带张苇去看心理医生,爸爸却完全无法理解需要看什么心理医生,他觉得张苇一定是自己不乖,才做出这些模样来骗家长。
他知道张苇不愿意和他住在一起。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告诉张苇,不要对妈妈抱有希望,妈妈最终不会要她的,就像妈妈不要爸爸一样。
这种被抛弃的预言吓得张苇瑟瑟发抖,不知道流了多少次眼泪。她管爸爸的家叫“地狱二号”。为什么自己才离开一个地狱,又要进入一个新的地狱呢?也许,自己注定了要永远生活在地狱里?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4 10:38
四十九、终结痛苦的方式
在学校,她待人时而热情时而冷漠,让人捉摸不透。淡定的时候,就算全世界孤立她,她也能保持免疫;可更多的时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让她哭个不停。
周末的时候,张苇宁愿住在学校,也不愿回爸爸家。可这并不能减轻她内心的恐慌,她总是站在顶楼天台的边缘胡思乱想——
妈妈说她出远门了,但为什么一直不联系?开学已经很久了,她为什么还不回来?爸爸说的会不会是真的?妈妈会不会不要我?如果妈妈也不要我,我再也没有机会去法国留学了。如果是那样,我还不如死了好!
老师劝她眼光要放长远,明天不一定会重复今天的遭遇。可是为什么过了这么多个明天,地狱也还是没变成天堂?楼顶的风呼啸着刮到张苇脸上,扯乱了她的头发,张苇觉得自己好累,在地狱里撑了这么多年,她想休息一下了……
她忽然吃吃地笑起来,因为她心里在想,要是我忽然不在了,你们才知道珍惜我吧?
为了纪念自己这个绝妙的念头,在联系本最后一页,张苇写了这样一句话:“到了那一天,除非奇迹出现——我会选择面对死亡。”
汤老师不知怎么翻到了这句话,在下面问她:“哪一天?”
她不回答,只在心里默念:3月29日。
这是她的生日。
这件事她只和毛伶商量过,在生日这一天回归,是终结痛苦的最佳方式。
汤老师劝了她两次,她不答话,只在心里讲,我已经看不到希望。
3月29日那天是个阴天。
一切都没有好转的迹象,包括天气。
其实,张苇要的奇迹究竟是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但显而易见的是,她的糟糕境遇一点都没有改变,爸爸没有变得通情达理,而妈妈也没有更关心她。
难道这就是我的最后一天了吗?
早上起床,张苇破天荒地对着镜子打扮了半个小时,梳好头发,别上新买的粉红色发卡。一直以来她觉得像她这样的灰姑娘不该用粉红色,今天决定破个例。
她很想心情轻松地去教室,但走进教室,心情却止不住地沉重起来。人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交作业、看书、聊天……就连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天,也没有人理会我,张苇想。
忽然,一只硕大的狗落到她面前,把张苇吓得低低地惊呼一声。定睛一看,才看出是个萌蠢的玩具狗,谭欣雅在狗的后面露出个笑脸:“生日快乐!”
张苇惊魂未定地点点头,除了挤出一个难看的微笑,她作不出其他反应。
但是谭欣雅根本没留意到她的异样,已经自顾自地念叨开来,你看我多有良心嘛,就我记得你的生日,你看这狗狗好可爱,我看中它好几天了,以后你可以和狗狗说话了……
老实说,在那一刻,张苇有那么一点点动摇,毕竟还有人记得她,她才13岁,她还想去法国念书。
但是谭欣雅再好,也不能解决她的所有问题,不能给她换个爸爸,也不能替她找回幸福的童年。
她想要一了百了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昨天晚上,她又偷偷地摸上天台伫立许久,只是因为时候没到,她才止住了纵身一跃的念头。
终结痛苦,太有诱惑力了。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6 12:17
五十、订购的奇迹
高雨涵来了,居然也给她带了礼物,也许是谭欣雅授意的吧?究竟还要不要死呢?张苇看看窗外,希望毛伶给个意见。
可是从早上开始,毛伶就一直背对着她,不肯转过身来。张苇叹口气,只好自己拿主意。
除非出现奇迹——收到生日礼物算奇迹吗?
不算。谭欣雅送生日礼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算不得奇迹。
早上出门以前,张苇在自己寝室的床上,留了一封信。
在信里,她感谢这个班老师同学对她的照顾,申明自己的离去是因为心理问题,与班级无关。她希望自己的离开能唤醒爸爸妈妈,重新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要关心他们的孩子,让他开开心心。
遗书都写好了,怎么能说了话不算呢?
这一天她不说话,东西也不想吃。但是她负责的清洁检查和值日生管理,她特别认真。汤老师教过他们不要落荒而逃,就算注定要败退,也要把善后的工作做好。
因为一天没吃东西,到晚自习的时候,张苇已经有点头昏眼花,有时甚至幻想出一些画面,自己站在埃菲尔铁塔下面,戴着博士帽。
因为(2)班就她一个住读生,晚自习在(11)班上。才上了一半,忽然有个人在门口向她招手:“张苇同学吗,我找你一下。”
张苇走到教室门口,打量了一下那人,是个二十多岁长相清秀的小伙子。
张苇并不认识他。
见张苇有点迟疑,那年轻人说:“有人打电话说你想订一个奇迹,我们把货送到了你们班教室,需要你去签收。”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可能也只有张苇这样的人才会无条件地相信。她在原地呆立了一阵,忽然大叫一声,猛地向班上跑去。
连续的几间教室都黑漆漆的,只有(2)班隐隐透出一点光。
张苇跑到教室门口。门虚掩着,但是门上的小窗已经被遮住了。
张苇轻轻推开教室的门。
教室里所有的桌椅已经被拉到边上,露出好大一块空地。空地上凭空地多了一个长长的西式餐台,覆着餐布。杯碟刀叉都已经摆放停当。一个戴着厨师帽的中年男人正在讲台后面忙碌,从一个又一个的储物箱里变魔术似地端出一道又一道的菜来。
张苇张大了嘴巴,站在教室门口。那年轻人侧身从她旁边进门,脱下外套,穿上小马夹,戴上领结。
这时,后门开了,汤老师走了进来。
汤老师走向餐台的一头,拉开椅子,向张苇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
说张苇的下巴快掉到地上了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她赶紧揉揉眼睛——
不是幻觉。
张苇怯生生地走到汤老师身边,汤老师对她说:“生日快乐。”
张苇茫然地坐下,看汤老师坐到另一头。然后他听到汤老师说:“可以熄灯点蜡烛了。”
年轻的服务员点亮了桌上的烛台,熄灭了教室的灯。
整个教室笼罩在了柔和的烛光里。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6 12:18
五十一、生日晚宴
张苇环顾教室,注意到门窗都已经紧闭,并且拉上了窗帘。
汤老师吐吐舌头说:“这是我们的小秘密,不能被别人发现了。”
张苇吃吃地笑起来。
汤老师眨眨眼睛:“这家公司负责出售奇迹,我打电话给你订了一个。他们说根据你的情况,奇迹应该是去法国留学。但是你现在还没到留学的年龄,所以改为请你吃一顿法式大餐。”
张苇第一次听说,奇迹也是可以订的。
服务员在汤老师身边小声道:“所有的菜都是从我们厨房里做好带过来,没超过半个小时。因为汤不好带,所以只带了开胃酒。按你的要求,给小朋友的是饮料。”
汤老师点头,示意可以上菜了。
前菜是鹅肝酱配烤面包,还有香草焗蜗牛。
两个人都不说话。汤老师一边吃,一边偶尔抬头观察张苇的表情。
一天没吃东西了,张苇有些狼吞虎咽。但是,从她闭上眼用力咀嚼的神情中,还是看得出,她是全身心地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
隔着高脚杯,烛火在微微地摇曳闪烁,不知怎么的,张苇联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她的最后一夜,不是也有类似的梦境?
服务员送上主菜,红酒迷迭香烤小羊腿。迷迭香的芬芳和烤得酥脆的羊腿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很是诱人。
汤老师看了一阵张苇,忽然感慨说:“如果我有机会,像你一样以后去法国留学,我一定要把正宗的法国美味尝个够。”
张苇继续吃,不说话。
“可惜呀,我过了年龄啦!以后,我只有听你讲述在法国留学是什么样子了。”
他举起酒杯:“学会享受生活,张苇。生日快乐!”
张苇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举杯回应:“谢谢老师。”
用完了主菜和奶酪拼盘,该上甜点了。
服务员捧上来的是点满蜡烛的生日蛋糕,十四根五颜六色的小蜡烛,张苇喜欢的风格。
汤老师看着她:“许个愿吧。”
待张苇吹完蜡烛,汤老师一拍脑门:“啊,差点忘了!”
他打开了教室的投影仪和音箱。
这是一段张苇妈妈录的视频,妈妈在屏幕上说,没有忘记张苇的生日,祝贺她又长大一岁。妈妈在其他城市开了个新的事务所,所以没顾上家里。不过她要张苇放心,妈妈会把她留学的钱挣够的。
看完视频,张苇又流着眼泪吃了一大堆意面和沙拉,直吃到肚子咕噜咕噜地叫起来才停止。这是小学养成的习惯,在饭桌上遇到想哭又不能哭的时候,就低头不停地吃东西,一直吃到姨妈停止念叨,惊异地问:“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吃?”
汤老师不作声,默默地看着张苇。
也许在这个时刻,不说话是最好的选择。
用户等级:研究生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553 小时
金币:42988
<em id="authorposton16-2-6 16:28
好文章!感谢分享!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8 17:34
拜年拜年,祝各位读者家庭幸福和睦,万事如意!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 小时
元宝:2777
金币:4745
<em id="authorposton16-2-8 17:52
11 / 14 页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义埋没的三国牛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