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校争抢面试高分考生视频有什么好处

【调查】争抢高分考生凸显大学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高校应如何吸引学生
山东省潍坊市潍北学校老师李洪嵩说,&我们这儿比较偏远,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比较少,我周围还没有遇到过争抢考生的现象。&他的孩子就快上高二了,看到高校争抢高分考生的新闻,他告诉孩子,以目前的情况看&考高分还是最保险的,农村学生还是以成绩为敲门砖。将来填高考志愿时,还是得报名校,因为整个社会风气对名校比较注重,这是名校的现实效应决定的&。
人们怎么看高校争抢高分学生?64.4%的人认为会&加重唯分数论,破坏素质教育&;59.5%的人认为&高校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57.8%的人认为会&加剧名校崇拜症&;42.2%的人认为会&妨碍高校间正常的竞争&;也有22.8%的人认为&无可厚非&。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认为,争抢高分考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强化唯分数是重和名校崇拜等观念,过分强调分数会引导片面教育和应试教育,从而给素质教育带来阻碍与干扰。再者,高校采取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来竞争生源,会毁坏高校的声誉,对学生的教育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郑若玲指出,一些高校存在认识偏颇,认为高分考生综合素质就一定高,殊不知有些考生靠题海战术等获得高分,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养成,到了大学可能会因为资质与潜力的限制而变得十分平庸,与其高考高分状态形成很大的反差。高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需要标准多样化与综合化的优质生源,而不仅仅需要会考试的高分考生。
高校应如何吸引学生?调查中,75.5%的人认为是&培养出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65.5%的人认为高校应&培养出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物&;64.8%的人认为高校要&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
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一流的师资(57.8%);良好的学习生活设施(50.5%);贴心的学生服务(50.4%);重视科研(50.1%)等。
郑若玲认为,高校除了完成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外,还有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与使命。这一切的基石是培养优秀人才。现在一些高校基于&高分考生=优秀人才&的误识拼命争抢高分考生,很少思考抢到高分考生后应该如何培养他们。这种只重收获不重培育的短视行为,必然会阻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
她认为,要吸引学生,高校必须针对自身问题&练好内功&。一是提升质量,以可靠的教育质量与服务保障吸引学生;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在各方面尤其是学业上的个性化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三是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来赢得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信任。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高考地方站&&自命题:
&&&&&&&统一命题:
试题搜索:
分数线搜索:
高校专业搜索:
作文搜索:
院校搜索:
高考信息查询:
82.5%的人认为争抢高分考生凸显大学教育悖论
日08:04&&来源:
E-mail推荐:&&
  82.5%的人认为争抢高分考生凸显大学教育悖论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买方市场”  今年,各高校争抢高考高分生源的“掐尖大战”愈演愈烈,上海两所名校还因争生源引发互相指责的“口水仗”。有人提出,高校争抢高分学生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的悖论,高校本应公平公正地录取学生,现在却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潭;大学实力靠的不是新生中高考“状元”的多寡,而是培养出优秀人才贡献社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5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人关注高校抢高分学生的新闻。受访者中,82.3%的人参加过高考。  漫画:石语  &高校为什么争抢高分学生  “为什么我国许多大学一直以能招到高分的考生为荣?”河南南阳唐河县谢岗小学老师马长军发现,一些大学甚至不惜开出高额奖学金吸引高分考生,要是招到“状元”更是自豪得不得了,因为新生基础好就容易培养成才,当然就会给大学带去可供炫耀的“资本”。但是,一所大学的声誉应该来自优质的教育水平和服务,而不应该“踩着学生的肩膀捞取成绩和政绩”。  马长军说,目前这种抢“状元”争高分考生的做法在中小学就很流行,“状元”情结、高分意识渗透了整个教育体系。大学这样做无异于鼓励应试教育,误导学生们拼分数上名校。“如果大学不能自省,不能以学生为本重视人才培养,我们的教育还奢谈什么‘素质’和‘创新’呢?”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提出,高校应该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为己任,抢高分考生是本末倒置,这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的悖论。调查中,82.5%的人赞同此观点。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这几年高校抢学生一年比一年抢得厉害,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优质生源有限,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时期,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买方市场”。  顾骏指出,国外高校录取了不少优质生源也是国内高校抢学生的一个原因。现在有许多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通过其他考试去了哈佛、剑桥、牛津等国外名校。  “国外的名校哪有扩招的?好大学都不是‘大’大学。”顾骏说,现在中国名校的优质资源通货膨胀了。名校也在扩招,这意味着每一个生源名额获得优质资源的含金量下降了。这几年高考学生的人数在下降,大学录取率却在不断上升。生源也随之扩大了选择的范围。招生扩大以后,优质学生和优质资源的实际质量都在下降,所以高校才要去抢优质生源。  高校为什么争抢高分考生?80.5%的人认为是因为高校“试图通过高分生源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47.1%的人认为是因为“国际和香港名校录取了部分优秀学生”;35.8%的人认为是因为“学校重视生源质量”;25.3%的人认为是因为“高考报考人数减少”。  高校应如何吸引学生  山东省潍坊市潍北学校老师李洪嵩说,“我们这儿比较偏远,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比较少,我周围还没有遇到过争抢考生的现象。”他的孩子就快上高二了,看到高校争抢高分考生的新闻,他告诉孩子,以目前的情况看“考高分还是最保险的,农村学生还是以成绩为敲门砖。将来填高考志愿时,还是得报名校,因为整个社会风气对名校比较注重,这是名校的现实效应决定的”。  人们怎么看高校争抢高分学生?64.4%的人认为会“加重唯分数论,破坏素质教育”;59.5%的人认为“高校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57.8%的人认为会“加剧名校崇拜症”;42.2%的人认为会“妨碍高校间正常的竞争”;也有22.8%的人认为“无可厚非”。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认为,争抢高分考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强化唯分数是重和名校崇拜等观念,过分强调分数会引导片面教育和应试教育,从而给素质教育带来阻碍与干扰。再者,高校采取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来竞争生源,会毁坏高校的声誉,对学生的教育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郑若玲指出,一些高校存在认识偏颇,认为高分考生综合素质就一定高,殊不知有些考生靠题海战术等获得高分,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养成,到了大学可能会因为资质与潜力的限制而变得十分平庸,与其高考高分状态形成很大的反差。高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需要标准多样化与综合化的优质生源,而不仅仅需要会考试的高分考生。  高校应如何吸引学生?调查中,75.5%的人认为是“培养出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65.5%的人认为高校应“培养出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物”;64.8%的人认为高校要“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  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一流的师资(57.8%);良好的学习生活设施(50.5%);贴心的学生服务(50.4%);重视科研(50.1%)等。  郑若玲认为,高校除了完成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外,还有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与使命。这一切的基石是培养优秀人才。现在一些高校基于“高分考生=优秀人才”的误识拼命争抢高分考生,很少思考抢到高分考生后应该如何培养他们。这种只重收获不重培育的短视行为,必然会阻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  她认为,要吸引学生,高校必须针对自身问题“练好内功”。一是提升质量,以可靠的教育质量与服务保障吸引学生;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在各方面尤其是学业上的个性化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三是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来赢得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信任。(记者&韩妹)
(责任编辑:任t(实习))
12345678910
广东高考:一本院校开始征集志愿
考生及家长代表参观贵州省高考录取现场
[陕西]高考一本投档信息今起可查询
浙江高考第二批控制分数线公布 文科431分
[重庆]一本录取今天进行二次志愿征集
高校名单&&、&
实用信息&&&&
留学工具栏&&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省外名校争抢浙高分学子 这些名校性价比也很高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随着高考成绩和排名的揭晓,从昨天起,越来越多省外名校进入浙江争抢高分考生。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今年将扩大招生名次,复旦、国科大、武大等以各自特色吸引高分考生。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6月24日讯(浙江之声记者沈泽南报道)随着高考成绩和排名的揭晓,从昨天起,越来越多省外名校进入浙江争抢高分考生。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今年将扩大招生名次,复旦、国科大、武大等以各自特色吸引高分考生:受到三位一体的影响,我们今年的排名会略有下降,文科会在200多一些,理科600或者更后面一些。昨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招生组教师姚海放在杭州学军中学首先释放出利好消息,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将在浙江招收文理科考生各50位,相比于去年文科203名,理科556名的最低录取排名,今年将放宽不少。而对于没有发挥好的考生,姚海放也重点推荐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分数线将比北京校区降低30分左右专业相对来讲都是人大最突出的,包括有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和法语,一、二、四年在中国国内学习,第三年是到法国进行一年的学习,修完相应的学分,考试合格,可以拿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士文凭,同时还能拿到法国大学的学士文凭。位于渤海之滨的南开大学今年也有好消息,随着新校区津南校区的投入使用,南开大学今年在浙招生人数从去年的75人跃增至86人,南开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张利民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增了10%的比例,南开大学非常重视浙江的考生,我们给浙江加了15%的比例,文科是31人,理科是55人。不管是在新校区还是老校区,南开大学与另一所知名985高校天津大学都一墙之隔,张利民说,这样的地缘优势可以让两校学生共享最优质的资源我们有两个专业是两个学校合办的,一个是光电子科学专业,一个是分子工程专业,两年在南开,两年在天津大学,我们还各向对方的学生开放选修课,南开大学的选择可以选修天津大学最知名的管理学专业。而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也以各自特色抢占生源。复旦大学今年进一步扩大大类招生的范围,以给同学更多考虑时间的方式吸引高分考生。复旦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胡波在理科里面,经济学、经管、数学、自然科学类和技术科学类,文科就是新闻、社科、中文、法学和经济类,这个里面,我们第一年学习完成以后,在这些大类里面,根据他的学习情况,同学对专业的了解以后,根据他的志愿进行专业分流。今年第三年招收本科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则对理科考生主打资源牌,国科大浙江招生组成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世萱说,国科大将保证每位学生的科研需求我们的培养理念是前三年在国内国科大学习,第四年我会让他到国外顶尖的一流的大学交流学习,培养他的一些创新能力,在这之后他可以选择继续在国外深造,也可以回到国内,回到中国科学院在各个所选择读研究生。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的武汉大学则重点强调了性价比,武汉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赵江南你将来升学、出国的时候,人家会更加关注你本科院校的实力和名气度。武汉大学不管大家从哪个渠道去看他的排名,全国前十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正常情况下应该在6、7位的样子,但是我们在浙江省的录取排名远远达不到第六第七名,会在18、19名的样子。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安排,考生将6月26号8:30至6月27号17:30 填报第一批及第一批提前录取院校、地方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志愿,还没想到填报学校、专业的考生还须抓紧时间考虑。
来源:浙江之声编辑:张茜北大清华争高分考生的原因--丁启阵:谈古论今--凤凰网博客
用文字记录思索与情感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北大清华争高分考生的原因
北大清华争高分考生的原因丁启阵&在人们众口一词指责北大清华为了争夺高分考生从现实争抢闹到微博对骂的时候,我却要站出来,挺两校一下:两所大学争夺高分考生,不但无可厚非,甚至应该得到大家的点赞。直接参与争抢、对骂的两校招生人员,完全不是公事公办的嘴脸,超然物外的态度,而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私事,热情洋溢,热血贲张,动口又动手。这是多么伟大的公而忘私精神,这是多么高尚的求贤若渴精神,这是多么纯粹的大学兴亡匹夫有责精神!两所学校,为了争取自己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独占鳌头,为了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了得到政府更多的财政拨款,放下身段,抛开面子,忘掉身份,唇枪舌战,短兵相接。这种勇猛精进的工作作风,多么令人敬佩!更重要的是,两所名校(其实并不限于两所)敢于这么做,充分体现了一种曾经被反复强调、当今已然有些缺失的精神,那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不顾脸面,不惜本钱,公然、悍然争抢高分考生。这至少等于承认,它们名校之名的证据,除了有宏伟的大楼,园林般的校园,池塘花木,还有就是高分学生。以高考“状元”(其实都是“解元”以下)数量的多少比高下,论牛熊;等于承认,它们对于凭借自己宽松自由的环境,通过自己合理有效的教育,培养出真正优秀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一个世俗的衡量标准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数量,迄今为止,两校均为零分),是并不自信的。承认这些事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哲学家说,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准此,人类是因互掐而存在的。政治家互掐,不妨动用各自社会资源,利用媒体,兴师动众,僻静处攥拳努劲,各祭暗器,热闹处谈笑风生,装模作样,把你死我活的较量做成一场有声有色的真人秀。有水平的文人墨客对骂,既不揎拳捋袖,也不唾沫横飞,而是冷嘲热讽,皮里阳秋,嬉笑怒骂,不着脏字,尽得风流。总而言之,把流芳与遗臭的三岔路口,变成了讽刺文学的展示舞台。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任何身外之物可以一较短长高下的男女,一旦发生龃龉,便只有拳脚招呼,只有唾沫溅洒了。泼妇骂街,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够雅观的。但是,假如正人君子们肯设身处地想一想,她们要想克敌制胜,也只有唾沫四溅地咒骂这一种利器了。大家对于北大清华在争抢高分考生时的表现,之所以感到不满,表示愤懑。我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对两校互掐技艺感到失望,并非互掐本身。换言之,两校掐得不够水准,缺少观赏价值。国内顶尖的两所大学,进行抢人PK,走廊楼道动用肢体,拦住女生,微博微信上使用毫无艺术性的语句相互指责,揭发。王老虎抢亲,花样也比两校招生人员多;泼妇骂街,词汇也比两校招生人员丰富。总之,太令人失望了。众所周知,名牌大学之间互掐,乃是当今国际普遍现象。各国国内的若干所名牌大学之间,全世界若干所名牌大学之间,无时无刻不在互掐,不在争先恐后。不是争第一,就是争第二(韩国、日本的大学,第一是公认的,可供争夺的,只有第二把交椅)。据我所知,国际惯例,互掐的大学,一般会约定通过某些体育项目,象征性地一决高下。篮球,足球,橄榄球,赛艇,不一而足。定期举行,乐此不疲。据说,清华北大也有类似的比赛,但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影响。看样子,国人对这种来自西洋、形式化、明显带有娱乐色彩的互掐,不太感兴趣,更喜欢看实质性的、你死我活的搏杀。欧美国家名牌大学之间的互掐之所以能够较为轻松愉快,较为绅士优雅,并非人家善于伪装,这跟那里大学资源较为丰富、上大学对于人生的影响相对小些、人们对于名牌大学的牌子不像国人这般迷信等等,有直接关系。欧美国家,普遍没有高考这一关。高中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直接向自己钟爱的大学申请,大学一般根据申请者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有些专业需要面试,决定录取与否。一般而言,进名牌大学,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据说,欧美国家学生并非一根筋地要上名列前茅的大学,比起大学的牌子,他们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专业院系以及相关教授的知名度,其次还会考虑离家远近、费用高低等因素。欧美人普遍认为,他们国家各大学之间,实力、资源相差不大,都挺好。不像我国,一本、二本、三本,985、211,界线分明,升一档如上天堂,降一档如下地狱。一位加拿大学生告诉我:加拿大人不像中国人这么热衷于给大学排名次,而且中国人排列出的加国大学名次,基本上是跟加拿大人的普遍看法相左的。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人太喜欢扎堆了。据说,有些欧美国家,包括南美洲的国家,名牌大学也不怎么看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很容易进去。但是,有一点,它们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制度,有一定淘汰率。相对而言,要从名牌大学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难度比较大。如此而已。欧美国家中,美国名牌大学之间的争夺学生现象相对突出。但是,人家不会像清华北大这样,争夺高分学生。人家对书呆子、应试高手没有太大兴趣,人家争夺的是神童,是有文体专长的学生。一言以蔽之,人家争夺的是明星学生。还是带有娱乐性,比我们轻松。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国也会出现人人有大学可上,各大学之间的资源实力差距会大大缩小,名牌大学都有若干毕业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到那时,回首往事,人们一定会发现,今天北大清华争夺高分考生的行为,是何等的幼稚可笑,匪夷所思。如今,我们的名牌大学,虽然也有勉强进了全球大学排行榜前几十名的。但是,论风度,论气质,还只相当于丑小鸭,跟白天鹅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遥远的。&&&&&&&&&&&&&&&&&&&&&&&&&&&&&&&&&&&&&&&&&&&&&&&&&&&&&&&&&&&&&&&&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音韵学、古代文学研究者,出版过语言学、诗词、历史研究著作十余种,散文随笔集两种。一个混迹高校讲坛的人;一个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一个经常写些带文学色彩文字的人。[联系方式 qizhen@]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媒体称高校争抢优质生源 高分学生手机被打爆
随着高考放榜,高校争抢优质生源大战也迅速打响。学生刚查到分数,就有国内顶尖高校招生组老师找上门;多所内地和香港地区名校的招生老师广撒网、“打爆”高分考生的手机;不少名校承诺,只要学生愿意报考,专业、奖学金、出国交流机会等都“好商量”……白热化的生源争夺战能否“掐”出一流大学?为了吸引高分学子报考,不少高校设置了入学奖学金。记者了解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省排名前200名的学生,如果报考航空航天大学的吴大观班,入学即一次性奖励12.5万元。“虽然清华、北大有巨大吸引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分考生都能选到一个好专业,所以希望争取这部分的考生来报考我们学校的顶尖专业。”北京某大学招生组的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让高分考生选取专业吃上“定心丸”,他们还推出盖了学校印章的“录取推荐表”,承诺只要高分考生报考,“所选专业优先录取”。北京某“985”大学还推出了“志愿摸底”服务大打“人情牌”。“来我们这咨询的考生都会留下联系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就会从高分到低分逐一打电话确定他们会否报考我们学校,报考哪个专业。协调考生报考的秩序,避免很多高分考生不约而同都挤到一个专业,最后录取不上的情况。”“可调剂专业”政策也是很多高校吸引考生的好办法。“如果没录取到满意的专业,入校一年后成绩排名在前10%,可以换专业。”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政策可有效防止学校非热门专业受冷遇,从而拉低“录取分数线”。愈演愈烈的“掐尖大战”25日下午两点是湖南高考分数放榜的时间。长沙市某中学的刘同学刚查到分数,就接到了来自北京大学招生组的电话:“你考的分数报考北大很有希望,一定要报哦。”刘同学告诉记者,“班上考取高分的同学基本上都收到了这样的电话。”据媒体报道,今年首次在江苏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出动了副校长、院士的豪华招生团队,在江苏省多市率先将20多名有望就读清华北大的高分考生收归麾下。“哪个大学都想录取优质的生源,这对学校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湖南某“985”高校招生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分析专业就业前景、量身定制双学位专业……有招生组老师表示,与考生“谈判”的过程几乎是给每个人做了一场“人生规划”。“战场”前移从高二开始实际上,不仅是考后“掐尖”,在高考前的自主招生阶段,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抢就已经“白热化”。记者在湖南一所省重点中学了解到,“比如,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的自主招生是两个互不干涉的系统,学生只能从中选一,因此他们都希望学校将最优秀的学生给推荐过去。”有老师向记者透露,“自主招生是学生自愿选择报考,但如果出现尖子生大多选择了某所学校,那么另外一个学校就会有意见。中学方面的老师就需要出面做学生的工作,尽量协调一下,均衡一点。哪所高校都不能得罪,不然可能会影响到来年对我们学校自主招生名额的限制。”“虽然自主招生名额有限,但对象范围基本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因此在报名的层面上,对考生就已经有了‘前期’影响。”这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正因如此,竞争关系明显的清华、北大还将与优质学生对接的“触角”前移至高二。在湖南某重点中学,每年高二暑假,学校就会推荐考试排名靠前的学生参加暑期夏令营,参加后可以零门槛参加该校的自主招生。不仅成绩优异的学生炙手可热,顶尖特长生,更是各高校争相抢夺的重点。“奥赛取得好成绩、全国体育赛事拿第一的学生,是高校日后参加相应竞赛取得‘政绩’的‘杀手锏’。这部分学生早就以‘保送’的形式被录取了。”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他山之石国外可领多所大学通知书事实上招生“暗战”之下,一些“违规招生”行为也在悄然发生。讲竞争对手学校的坏话、搜罗对方的负面帖公开发布、用欺骗语言影响考生的志愿选择。2011年7月,复旦大学曾在其招生网上发布声明,上海西南一理工科高校招办老师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此前与复旦所签预录取协议取消,导致部分考生受骗修改志愿。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在其本科招生网上针锋相对地发布一则兼具回应、澄清和谴责性质的声明,直指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影射了交大。高校之间的“掐尖战”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高考志愿填报学生的选择有限,所以高校招生的‘排他性’很强。因此考生、学校的双向选择需要强化。比如国外一名学生可以拿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教育服务再做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据新华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jayc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考生报名登记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