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炼成为三身佛:法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佛、及应化身佛?怎么修炼到成为宇宙当中的最高的神佛呢?

西方三圣、东方三圣等各种佛身全套名录(收藏)
无尽感恩诸佛菩萨。祈愿见者皆吉祥,闻者皆安乐。
【三世佛】
佛、全称佛陀,乃是成就正等正觉之大圣者。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按空间分的横三世佛和按时间分的竖三世佛。
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现实世界)的教主,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佛诞。
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农历九月三十日佛诞。
过去佛——燃灯古佛。
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未来佛——弥勒佛。
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东方不动佛(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
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
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即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即指西方极乐世界之三位圣者: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又称“药师三尊”、“琉璃三尊”。指东方琉璃世界之三位圣者。
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诸菩萨——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者。
大势至菩萨
又称大精进菩萨。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农历七月十三日诞辰。
又作日光遍照菩萨、日曜菩萨。是药师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诞辰。
又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农历八月十五诞辰。
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被称为大慈菩萨,创瑜伽学派,是未来佛。农历正月初一诞辰。
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被称为大愿菩萨。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农历七月三十日诞辰。
又称准提佛母。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准提菩萨的图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以十八臂三目者居多。农历四月十一诞辰。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
金刚手菩萨
又名“秘密主”。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为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司大能力,亦称"大力尊",代表诸佛神通大能。金刚手为统摄财宝天王(毗沙门)与财神护法等夜叉部之主尊,亦为象头王、龙王、阿修罗之部尊。与观音、文殊三尊合为“三族姓尊”。
金刚拳菩萨
金刚界曼陀罗三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之一。持结合之德,成就一切之印契,标以拳之三摩耶形。
除盖障菩萨
又名除一切盖障菩萨、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弃诸阴盖菩萨。以消除一切盖障而著称,盖障即形形色色的烦恼,主要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怀疑五盖。
无尽意菩萨
又称无尽慧菩萨、无量意菩萨、罗度无尽尊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所八大菩萨之一。此菩萨因观一切事象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故称无尽意菩萨。
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
与药王菩萨本为兄弟,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
——观世音三十三化身——
根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载,观音有三十三个化身。
喜欢本文,交流请加阮小五微信:nanho369(长按复制),
每日分享更多新鲜资讯,为您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紫砂壶,已经深入生活,喝茶论道,真正的紫砂壶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真紫砂?
原矿真紫砂,原矿紫砂在哪,宜兴原矿紫砂壶,紫砂杯何为三身佛? - 王朝网络 -
分享&&&&&当前位置: &&&&&&&&何为三身佛?&&&  &“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按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说法,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即应身佛。“毗卢遮那”与“卢舍那”梵语同字,都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但二佛是有所区别的。“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故而密宗又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大乘义章》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佛法)。“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表示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济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据《华严经》称,释迦投身的净土是莲华藏世界,而卢舍那则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他与密宗所供奉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梵语虽同字,但所指并不相同。又据《梵网经》称,卢舍那佛已修行过百阿僧祇劫,成佛以后住在莲花台藏世界。莲华台周围有一千叶,每一叶是一个世界,千叶总共为一千世界。每一叶世界,又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即南赡部洲),而有十百亿无量数释迦正在说法。这无量数释迦的本原,就是卢舍那佛。而华严宗是把毗卢遮那与卢舍那认可为一体的。  
佛殿中三身佛的配置情况如下: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和报身佛卢舍那佛也有单独供奉的,虽然远没有释迦佛那么普遍。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主尊即毗卢遮那佛,左为司智慧的文殊菩萨,右为司理德的普贤菩萨,此三尊俗称“华严三圣”,这是借用了《华严经》的说法而把他认可为法身佛。佛像为木胎贴金罩漆,妙相庄严,雕刻精美,为明代造像中的上乘之作。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华严三圣巨像,脚踏窟基,头齐岩沿,身向前倾,高达七米。三圣造型气势庄严,面目慈祥,所披袈裟褶皱,用大块面手法凿成。袍袖下垂至脚,有效地支撑了手臂。而且普贤手中所托一米八高的石塔,重约千斤,历千年而不坠,工艺之高,堪称一绝。  
而最负盛名的卢舍那佛像,要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石窟造像。奉先寺位于西山最高处,其中的主佛即卢舍那佛,佛高五丈有余,面部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衣纹简洁流畅,两侧侍立的弟子,一为迦叶,老成持重;一为阿难,温顺虔诚;又有天王手持宝塔,力士左手叉腰,右手举拳,怒目相视,纷纷随侍左右。此卢舍那佛像是唐代的武则天下令雕凿的,为造此奉先寺,据说武则天资助脂粉钱两万贯,亲率朝臣参加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传说佛像是按“武则天”的御颜雕刻的,因而庄严又透出几分女性风韵。  何为三身  临济祖师说:“一念清净心光即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  三身佛是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法身佛名“毗卢遮那”,在中间;报身佛名“卢舍那”,在左边;化身佛名“释迦牟尼”,在右边  1.三身佛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迎牟尼之生身。&&&&&今日推荐
&&&&&日版宠物情人2017的插曲,很带节奏感,日语的,女生唱的。
最后听见是在第8集的时候女主手割伤了,然后男主用嘴帮她吸了一下,插曲就出来了。
歌手:Def...老钟家的两个儿子很特别,就是跟其他的人不太一样,魔一般的执着。兄弟俩都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了,不管自家老爹怎么磨破嘴皮子,兄弟俩说不娶就不娶,老父母为兄弟两操碎了心...把牛仔裤磨出有线的破洞
1、具体工具就是磨脚石,下面垫一个硬物,然后用磨脚石一直磨一直磨,到把那块磨薄了,用手撕开就好了。出来的洞啊很自然的。需要猫须的话调几...先来看下敬业福和爱国福
今年春节,支付宝再次推出了“五福红包”活动,表示要“把欠大家的敬业福都还给大家”。
今天该活动正式启动,和去年一样,需要收集“五福”...有时候我们打开冰箱就会闻到一股异味,冰箱里的这种异味是因为一些物质发出的气味的混合体,闻起来让人恶心。 产生这些异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很多人有这种习...简介
《极品家丁》讲述了现代白领林晚荣无意回到古代金陵,并追随萧二小姐化名“林三”进入萧府,不料却阴差阳错上演了一出低级家丁拼搏上位的“林三升职记”。...你就是我最爱的宝宝 - 李溪芮
(电视剧《极品家丁》片尾曲)
作词:常馨内
作曲:常馨内
你的眉 又鬼马的挑
你的嘴 又坏坏的笑
上一秒吵闹 下...乌梅,又称春梅,中医认为,乌梅味酸,性温,无毒,具有安心、除热、下气、祛痰、止渴调中、杀虫的功效,治肢体痛、肺痨病。乌梅泡水喝能治伤寒烦热、止吐泻,与干姜一起制...什么是脂肪粒
在我们的脸上总会长一个个像脂肪的小颗粒,弄也弄不掉,而且颜色还是白白的。它既不是粉刺也不是其他的任何痘痘,它就是脂肪粒。
脂肪粒虽然也是由油脂...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的攻击方法不断涌现,黑客几乎永远占据网络攻击的上风,我们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杜绝网络攻击。国家安全保障的主要方向是打击犯罪,而不是处置和惩罚...夫妻网络直播“造人”爆红
  1月9日,温岭城北派出所接到南京警方的协查通告,他们近期打掉了一个涉黄直播APP平台。而根据掌握的线索,其中有一对涉案的夫妻主播...如何防止墙纸老化?
(1)选择透气性好的墙纸
市场上墙纸的材质分无纺布的、木纤维的、PVC的、玻璃纤维基材的、布面的等,相对而言,PVC材质的墙纸最不透气...观点一:破日本销售量的“鲜肌之谜” 非日本生产
近一段时间,淘宝上架了一款名为“鲜肌之谜的” 鲑鱼卵巢美容液,号称是最近日本的一款推出的全新护肤品,产品本身所...系腰裙(北宋词人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关于女人的经典语句1、【做一个独立的女人】
思想独立:有主见、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上进心,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做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拥有快乐和成就...你想体验机器人性爱吗?你想和性爱机器人结婚吗?如果你想,机器人有拒绝你的权利吗?
近日,第二届“国际人类-机器人性爱研讨会”大会在伦敦金史密斯大学落下帷幕。而...10.土耳其地下洞穴城市
变态指数:★★☆☆☆
这是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一个著名景点,传说是当年基督教徒们为了躲避战争而在此修建。里面曾住着20000人,......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一位科学家兼理论家Robert Lanza博士宣称,世界上并不存在人类死亡,死亡的只是身体。他认为我们的意识借助我们体内的能量生存,而且...《我爱狐狸精》 - 刘馨棋
  (电视剧《屏里狐》主题曲)
  作词:金十三&李旦
  作曲:刘嘉
  狐狸精 狐狸仙
  千年修...·&·&·&&&&&&&“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按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说法,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即应身佛。“毗卢遮那”与“卢舍那”梵语同字,都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但二佛是有所区别的。“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故而密宗又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大乘义章》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佛法)。“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表示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济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据《华严经》称,释迦投身的净土是莲华藏世界,而卢舍那则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他与密宗所供奉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梵语虽同字,但所指并不相同。又据《梵网经》称,卢舍那佛已修行过百阿僧祇劫,成佛以后住在莲花台藏世界。莲华台周围有一千叶,每一叶是一个世界,千叶总共为一千世界。每一叶世界,又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即南赡部洲),而有十百亿无量数释迦正在说法。这无量数释迦的本原,就是卢舍那佛。而华严宗是把毗卢遮那与卢舍那认可为一体的。
佛殿中三身佛的配置情况如下: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和报身佛卢舍那佛也有单独供奉的,虽然远没有释迦佛那么普遍。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主尊即毗卢遮那佛,左为司智慧的文殊菩萨,右为司理德的普贤菩萨,此三尊俗称“华严三圣”,这是借用了《华严经》的说法而把他认可为法身佛。佛像为木胎贴金罩漆,妙相庄严,雕刻精美,为明代造像中的上乘之作。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华严三圣巨像,脚踏窟基,头齐岩沿,身向前倾,高达七米。三圣造型气势庄严,面目慈祥,所披袈裟褶皱,用大块面手法凿成。袍袖下垂至脚,有效地支撑了手臂。而且普贤手中所托一米八高的石塔,重约千斤,历千年而不坠,工艺之高,堪称一绝。
而最负盛名的卢舍那佛像,要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石窟造像。奉先寺位于西山最高处,其中的主佛即卢舍那佛,佛高五丈有余,面部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衣纹简洁流畅,两侧侍立的弟子,一为迦叶,老成持重;一为阿难,温顺虔诚;又有天王手持宝塔,力士左手叉腰,右手举拳,怒目相视,纷纷随侍左右。此卢舍那佛像是唐代的武则天下令雕凿的,为造此奉先寺,据说武则天资助脂粉钱两万贯,亲率朝臣参加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传说佛像是按“武则天”的御颜雕刻的,因而庄严又透出几分女性风韵。
临济祖师说:“一念清净心光即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
三身佛是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法身佛名“毗卢遮那”,在中间;报身佛名“卢舍那”,在左边;化身佛名“释迦牟尼”,在右边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迎牟尼之生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王朝网络无关。王朝网络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为你推荐&&&&&&转载本文&UBB代码&HTML代码复制到剪贴板...&更多内容··········&&&&&&&&&频道精选&&&王朝女性&&|&&|&&|&&|&&|&&|&&|&&|&&|&&|&&|&&|&王朝分栏&&|&&|&&|&&|&&|&&|&&|&&|&&|&&|&王朝编程&&|&&|&&|&&|&&|&&|&&|&&|&&|&&|&王朝导购&&|&&|&&|&&|&&|&&|&&|&&|&&|&&|&王朝其他&&|&&|&&|&&|&&|&&|&&&&2005-&&版权所有&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发布时间: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振煌讲述/陈淑蓉整理人关注&&&&&&
  郑教授修习佛法四十年,经常到各地大学佛学社、民间各佛学团体弘扬佛法,同时也担任中华慧炬佛学会讲师。教授目前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英文佛学书籍,其中一本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藏生死书》。我们的图书馆也收藏著郑教授所翻译的许多佛学书籍,欢迎大家到居士林图书馆借阅。教授目前是慧炬出版社社长,慧炬杂志社发行人,中华慧炬佛学会常务理事,若干佛教基金会及佛教团体担任要职。有这么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来与我们一起分享佛学,我们应该以更热烈的掌声恭请教授为我们开示。谢谢!(古晋佛教居士林,中文弘法团蔡团长介绍)  蔡林长,林长夫人及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碧玉师姐告诉我在忙碌的七月中,贵林一般都不安排佛学讲座,因为七月要诵一整个月的《地藏经》。居士林的活动非常多,我们居然在诸位莲友最忙的时刻来到古晋,还请各位见谅。来自台湾的十五位朋友,在此受到最热烈的款待,真是感恩不尽。  今天晚上的讲题是“居士佛教”,最有资格讲这个题目的人,应该是林长,他领导居士林,一直在推动居士菩萨道,而且写了一本有关“居士佛教”的书。所以,我个人在这方面应该向林长及在座菩萨来请教。  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呢?一方面是受到林长的启发,另外一方面个人是一个在家的学生,而在家学生最亲切的应该是在家朋友。  印顺导师(已于二○○五年六月四日圆寂)是位出家众,深入经藏,被认为是自唐朝一千多年来的第一位佛教学者。不久前台湾才为印顺导师庆祝百岁生日,今年已经高龄百岁的高僧,在二、三十年前就写过文章,说明中国佛教如果要有前途,尤其是佛教的发展,系于三方面:第一是知识界的佛教,第二是在家的佛教,第三是青年的佛教,这是他在检讨整个佛教后,特别提倡的的三点。  知识界的佛教  佛教是讲求智慧的,佛教固然是要解脱,达到涅槃、成佛,但是没有知识是办不到的。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陀提倡理性、知识、智慧,而不是盲目的信仰,要众生降服于一个不可知的对象。如果对一个信仰对象,不了解而去相信他,那是不可能得到究竟解脱的。所以,佛陀一再教导众生不可对他盲目的信仰。佛陀甚至说:“你不要轻易相信我所说的话,不要轻易相信大多数人所说的话。一定要透过思维、实验、检验,证明我所说的话是对的,而且这些话是饶益大众的,你才能够相信。”佛法一直提倡智慧、知识,智慧是来自知识,如果对人生的道理,对佛所说的道理不了解的话,不算学佛。知识的佛教是与信仰的佛教相对的,信仰的佛教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佛教。信仰的佛教应该以知识为基础,如果没有以知识为基础的信仰就是迷信。  居士佛教  诸位朋友!顺印导师这位著作等身,有创见的高僧,居然将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认为关键在于居士,而非出家众,可见他内心是多么肯定居士的地位。在座的在家居士们!我们在此讲居士佛教的重要,并没有意思要否定出家法师的专职。考察整个世界佛教的历史,深深感觉到佛教的命脉是系于居士佛教,出家僧当然重要,但是要发扬居士佛教,才能让佛教真正维持下去。  大家一定非常讶异,佛教发源于印度,但为什么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佛教会从印度消失呢?原因是佛教在印度的发展,是以出家众为中心的。因此,伊斯兰教要消灭佛教是轻而易举的。而印度教为什么却没有被消灭呢?与印度教比较,佛教在教理及修行法门上,都比印度教略胜一筹,但会被灭亡,主要是因为印度教,以在家人为主,而印度的佛教是以出家人为主。尤其是当时的出家众,大都集中在寺庙中接受国王、贵族的供养,服装也和一般人不同,而且他们是剃除须发,光著头的,很容易辨认。所以,伊斯兰教徒要毁灭佛教,只要派兵包围寺庙,杀了出家僧即成。  因为印度佛教只存在于出家众,没有普及一般在家众,故老百姓不会想到佛教。比如要结婚祝福时,不会去找出家人。因为结婚必有感情因素存在,也有两性关系的欲望。而出家的解脱道,认为感情、结婚、淫欲是导致轮回的因素之一。从前出家师父是不能证婚的,所以人们会去找婆罗门祭司来证婚,而不会去找出家法师。因此佛教脱离了芸芸众生,逐渐变成只限于出家人的解脱道,并未普及至民间。印度教的祭司是婆罗门,而婆罗门是在家人。婆罗门教与一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从孩子出生、长大、结婚、生子到成家立业,人们可以随时得到婆罗门教的祝福。所以,要消灭印度教是不容易的。  我们再来谈谈西藏佛教的历史,西藏佛教史可以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出现了朗达玛王的消灭佛教行动。但是为什么西藏佛教没有消灭呢?因为西藏前弘期的教派是属于红教(宁玛派),红派的上师除了出家众之外,也有在家众。出家的上师很容易被杀害,但是他们就没有办法杀害在家的上师,因为在家上师的穿著与一般人无异,过著普通人的生活。不同的是他们有深入的修行,也扮演著导师的角色,所以西藏佛教的命脉就保存在在家的上师身上。有些人也许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仁波切、上师是在家人?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在家上师,西藏佛教也早就灭亡了。  我们再来看中国佛教,三武之祸,不仅烧毁寺庙,还杀害出家众,所以如果佛教没有普及于民间,佛教就会衰微。近代,中国大陆经过十年红卫兵的破坏,佛教元气大伤。因此才要如此费力,开放政策,要经过漫长时间,中国佛教才逐渐复兴起来。  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是杨仁山先生,他奉父母之命成婚,可是邻居却住著一位才华绝顶的美少女,他的感情生活有了挫折,没有办法疏导,因此他到城隍庙去散心。偶然在庙里看到一本《大乘起信论》,他非常讶异,佛法竟然如此博大精深,于是发愿开始研究。等他到了英国去当买办,有机会接触日本的留学生,他委托这位同学将许多中国一千多年来,因为战乱而消失的经典从日本陆续请回来,成立印经会和佛学社。中国近代的大师,可以说大都是杨仁山的学生。  印度现代佛教运动是谁推出的呢?还是在家人,从1893年开始有第一波的现代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由达摩波罗博士(Dr.Dhammapala)发起,他是一位居士典范,因为看到阿诺爵士(SirEdwinArnold)在伦敦泰晤士报所发表的《亚洲之光》(TheLightofAsia),感叹佛教消灭而发愿予以复兴,创立摩诃菩提学会(MahaBodhiSociety),该会存在至今。1956年又有另一在家人安贝卡博士(Dr.Amedkar)发起的佛教复兴运动。换言之,佛教的命脉不只系于出家众,其内涵更离不开在家众。所以印顺导师提到佛教的前途系于居士佛教,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  青年的佛教  青年并不限于年龄在三十岁以下,而是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开放性、开阔的心胸。如果有的话,就会进步快、革新快,这就是佛教的青年。我们看佛教的发展,有所谓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为什么会有部派佛教的产生呢?那是因为上座部年老比丘在结集经典时,把青年比丘抵制在外,不让青年比丘参与结集。如此结集出来的经典就是北传佛教的《阿含经》,或是南传佛教尼柯耶(Nikaya)。而年轻的比丘在会场外自行开会,所结集出来的经典,发展成为大众部,大众部再发展为大乘佛教,传到中国后成立八个宗派,后来就成为所谓的大乘佛教。  印度佛教,如果没有青年佛教的话,就无法延续到十三世纪后才消失,应该早在公元前后就消失了。因为有这些青年的比丘结集大乘经典,才能发扬大乘思想,而上座部的思想是保守、传统、有限的。正因为青年的佛教,才有大乘佛教的发展,以及后来中国佛教以及西藏佛教的出现。所以青年的佛教,代表的是开放性、革新的表征。我亲近林长和诸位朋友已有多年,我深深感觉到有一股责任就是青年的佛教。林长曾说佛教的发展难道是要寺庙才是道场吗?所以我们居士林看起来不像一座寺庙。佛教的发展一定要穿海青诵经才算是吗?我们前几天看到青年团的歌唱比赛是那样的活泼,可以弹吉他、可以利用现代歌词、曲调来唱,这就是开放性的。青年的佛教是开放的,青年的思想是开阔的,是无边无际的,把原本有限的原始佛教扩展开来。  原始佛教所注重的是个人的生死解脱,时间只限于这一世的结束,不受后有,可是大乘的教法却从个人扩充出去,还包含一切有情众生;不仅是娑婆世界的解脱,还包含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的解脱;不只修行四念处、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的解脱,甚至包括无数无边无量的法门。如果没有青年的佛教,佛教就不可能在中国存留下去,因为中国固有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儒家强调现世、社会秩序,以及世界大同的理想实现。如果没有青年的佛教,以上座部比丘的佛教,是无法在中国兴盛的。  以上座部比丘为主的佛教,重视个人解脱,在中国早已有了,那就是道家的修行。道家的修行是重视个人的解脱,所以它不像佛法那样能达到究竟解脱。但是,如果没有青年的佛教,佛教是不可能被中国人接受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一直在发展它的特质,一种活泼、入世、不二、服务众生的理念,所以中国佛教能够一直保留到今天。  印顺导师说佛教的发展系于知识的佛教、居士的佛教、青年的佛教,在座的大德们可以说具足了这三部分,你们肩上的责任是很重的,你们正扛著佛教未来的发展。  在家居士的修行--信、解、行、证  在家居士该如何修行呢?大家总有个感觉,在家居士的修行好像使不上力,好像没有什么境界可言,修持上都不如出家师父。不错!我们的确不像出家法师们那样专业,但并不表示在家朋友们的修行境界一定不如出家师父。我们必须再次提醒各位,我们这样说并无意要与出家师父相抗衡,而是在鼓励在家朋友。我们这一世没有福报可以出家,但是我们有更大的福报可以当在家居士。  修行的过程离不开信、解、行、证。为什么很多朋友会感慨说自己要成佛是不可能的,好像自己一点证悟都没有,其实并非如此。不久之前,我和几位朋友到南投去参访净土道场,其中就有一位出家法师对我们开示:“你们在家人学习佛法,成立居士林,修行就好。根据我的观察,修净土法门在家人有成就的比例高于出家人。”当时我们听了非常窝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感慨,认为我们没有办法成佛、证悟呢?诸位大德!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想要成为阿罗汉,你一定要出家,因为阿罗汉一定要断欲的,没有断欲是不可能证悟阿罗汉的。但如果想要成佛,诸位都是学习大乘佛法的,想要成佛,只要修菩萨道就可以成佛。  修菩萨道的径路  修菩萨道有两个径路:(一)直入菩萨道。我现在是人,以人的身分来修菩萨道就会成佛,不必经过阿罗汉解脱道。(二)回入菩萨道。首先修解脱道出离道,证阿罗汉果,再由此果回小(心)向大(心),发心修菩萨道,再经一段时间的修行而成佛。  诸位菩萨!你们不可能证阿罗汉果,因为诸位是在家人。诸位必须上班赚钱,诸位尚有夫妻之情、父母子女亲子之情、兄弟姊妹手足之情、朋友间的友情、莲友间的道情。我们是不可能完全绝情的,因此不可能证得阿罗汉。除非有一天你真的完全舍弃世间之情,有人愿意护持你、供养你,你发心修解脱道,才能证得。诸位虽然不能成阿罗汉,但是你们是可能成佛的,你想想看!是成佛的证量高,还是阿罗汉证量高呢?当然是成佛的证量高。  诸位!不要泄气!不要认为没有证悟,其实是一直在证悟,只不过不是证阿罗汉果而已。在菩萨道的五十二阶位里,诸位是一个阶位、一个阶位的进步。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一直在进步中。只是诸位没有证阿罗汉果而已,所以诸位才觉得自己学佛,尤其是学大乘佛法的,似乎没有境界可言。  很多学习大乘佛法的,尤其诸位大部分是学习中国佛法的,心里可能有点紧张,看到英文弘法团都是修四念处、修禅定。修禅定可以证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好像大乘没有这种修行方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国佛教已经把三十七道品或四念处的修行方法讲得很清楚,而且不只讲止、观而已,天台大师的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还多了“还”和“净”呢!怎能说没有止呢?这不过是因为大乘佛教法门无量无边,所以各种根基都可以在大乘佛教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都可以找到成佛之道。  若您恭敬诵经、忏悔、思维大乘的境行果,这就是在修菩萨道,净化自己的心,在发菩提心。若您喜欢打坐,就可透过禅宗参话头,参禅的修行好像搭电梯,是直达而上的。您如果担心自己心力不够,担心这辈子不可能修好四念处,而证到阿罗汉果,您可以修净土法门,修密宗。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发了大愿,想要创造一个适合众生修行的环境而成立的净土,但是重要的是唯心净土。您可以透过佛号、祈祷,祈求佛菩萨加被,而得到解救。您如果是喜欢研究学问的,可以研究天台哲学、华严哲学;天台讲的是性具哲学,华严讲的是性起哲学,是一种法界观,是顿教、圆教、圆顿的修行法门,您可以直接从人乘趋入菩萨道而成佛。您如果对研究内心、心理的作用有兴趣,您可以修唯识观,透过唯识观去了解人的心理作用;人从过去世到现在世、到未来世,是怎么轮回的?要怎么解脱呢?您也可以透过唯识的观照而成佛。当然如果您想急于当世成就,您可以修密宗;密宗所观照的不只是个人的身心五蕴,更藉著观想、持咒的力量,强有力的将心安住、集中、清净下来,转化而成就。换言之,大乘佛法就像百货公司一样,应有尽有。就如蔡林长所说,古晋佛教居士林就像百货公司,您需要学什么法门都有,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为什么会觉得证悟、证量不够呢?我们现在是在修菩萨道,迈向成佛之路。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已经上路了,只不过尚未成佛而已。但是,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证量不够呢?那是因为行得不够远;为什么行得不够多呢?那是因为解得不够多;那么为什么会解的不够多呢?那是因为信得不够深入。修行就是信、解、行、证。  信  三皈依--信佛、信法、信僧  信佛  在家人行菩萨道,首先从信开始,信的基础就是信三宝,不只信释迦牟尼佛而已,作功课时要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我们皈依佛,是自己(众生之一)要先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然后希望其他众生也能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什么是体解大道?这包括体证和了解大道。什么是大道呢?大道就是佛道。大乘是大道,因为在时间上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空间是指十方法界;发的愿是无边无际;做的事情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大道无二,是不可思议境界,不管出家、在家皆可修行,皆可成佛,这才是大道。修禅宗可成佛,念佛亦可成佛,才是大道;修四无量心可以成佛,修六波罗密也可以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可以成佛,要当生亦可成佛;在娑婆世界可以成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或东方药师佛净琉璃世,也可以成佛,这才是大道。把心量打开到无边无际,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是佛法,这才是体解大道。大道不只在佛堂里,或坐在蒲团上打坐时才有,因为我们在佛堂的时间很有限。我们任何时刻皆可体解大道,不管是在家里、在工作场合中、睡觉中、走路时,吃、喝、拉、撒、睡时,任何时刻皆可以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是指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不只是小小的觉悟而已。小小觉悟是体悟身心五蕴是苦,所以要解脱,要修出离道,离开尘世、红尘;而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是指再也没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差异,当下只要心胸开放、豁达,把心安住佛性就是发无上心。所以信首要相信自己的佛性,我们的佛性现在虽然被烦恼障、所知障所遮盖,但是这些都是假的,虚幻的,是可以改变且转化的。只要“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当下成佛。  信法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经藏不只是有限的经典,甚至五蕴解脱的道理也是经藏,还包括宇宙的道理、众生的道理、所有一切法门的道理。佛法是非常深广的。诸位菩萨能够接触到中国大乘佛法是非常有福报的。世间学问比不上大乘佛法的深广、智慧如海。智慧不只是相对的智慧,还要有超越、绝对、不二的智慧。相对的智慧是说我现在很烦恼痛苦,我要求解脱,一旦解脱就清净了。绝对、超越、无上、不二的智慧是《维摩诘所说经》所提出的:“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对于最高不二的胜义谛,即一切皆不二的最高真理,非常清楚,安住不动,但在世间法上拣择善恶,不随波逐流。  自己要有智慧才知道如何修行,不要认为只有自己修的法门才是唯一的,才是对的,别人修的都不如自己的法门。只要把握大乘的原则,就是修大乘道。大乘的原则以佛性为中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有大乘菩萨道修行法门都是在显发佛性,何谓佛性?佛性就是佛的性。佛的性是什么?佛性就是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的性。  (1)法身佛的性就是没有形相、没有分别,是绝对的真理、无形无相、一切皆无二、平等广大清净,叫作法身佛。所以佛性的第一个定义就是法身佛的性,没有任何形式、分别、范围、一切皆是、当下平等不二,此即法身佛的佛性。  (2)报身佛的性就是清净、庄严。要如何安住在报身佛的佛性上?即要清净、庄严。清净就是心不要烦恼、失望、悲观,沮丧;心要开放、光明、清净,没有任何分别、妄想。庄严就是让众生看到就心生欢喜,不要愁眉苦脸、老是发脾气,众生不会喜欢的。庄严以现代语言即非常漂亮、英俊,但非世俗的英俊漂亮,而是让众生看了非常欢喜,此即庄严,身语意都要非常庄严。大乘佛教的佛像非常庄严,是显示报身,要广度众生。阿罗汉像则不同,阿罗汉是自在的,有些人不见得喜欢。但大乘的佛像是安祥宁静,令众生喜悦,此即报身佛的性。  (3)化身佛的性是随缘度众。众生有需要,我就去帮助。《维摩诘所说经》云:“要做众生不请之友。”不必等到别人来请求,才去帮助他、关怀他。只要看到有人痛苦,就要主动去帮助关怀。即使看到一只猫,一只狗受伤也要去帮助它。什么地方需要我们,就主动去帮助,此即化身佛。  成佛需要无上的智慧,整个大乘佛法所谈的就是佛性的智慧。佛性的智慧就是法身佛,没有形式、分别、对立;报身佛清净庄严,令众生喜悦;化身佛应众生所需而立刻出现。修大乘佛法就是安住在佛性上,也就是说心时时刻刻要想到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的性。  换言之,就是《大智度论》所说的“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一切智智,也就是一切道种智,佛的圆满智慧象征著法身佛的性质。大悲为上首,就是报身佛的性质,大悲愿众生离苦得乐,因此我们要清净庄严,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也就是度众方法不拘泥于一法,不拘于诵经、念佛、打坐,不离法、报、化三身,都是帮助众生的方法,此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自皈依法,不只皈依三藏十二部经典的道理,而且要去了解法、报、化三身佛的智慧,如此才能智慧如海。  信僧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僧有出家僧和在家僧二种。僧是梵文Sangha的音译,也就是大众的意思。即一群人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理念、规矩及修行。狭义的说是出家僧,广义的说是指出家僧和在家僧。因此居士林就是一个僧团,是一个在家僧团;如果是寺庙的出家法师则是出家僧团。修行为什么一定要皈依僧呢?一个人修行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有时候走错路,或者是走火入魔都不知道。诸位!你一个人在家诵经跟在佛堂诵经力量是不一样的。外面的莲友正在诵《地藏经》,那种力量,那种磁场是很大的。一个人在家里很容易放逸,打妄想。大众的力量是很大的,即使在道场不想修,也可以受到薰陶。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做个实验试试看!回家将脸盆装水,用手旋转之后,再拿一张纸或一艘船放下去,它自然就会在漩涡中旋转。也就是说诸位一定要皈依三宝,参加一个共修的团体。当然是要正法的团体,才不会走错路。来到道场就已经在修行了,即使只是坐下来,都会受到别人力量的影响,像漩涡一样,你想停下来都不行呢!想想看,像那张纸、那艘船自然就转,自然就旋,一点力气都不用发,别人会带动你,所以一定要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是皈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自性就是指佛性。皈依僧就是皈依自性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可能吗?也许大家会想林长只有一位,我是林友,怎么会统理大众呢?其实每一个人都会统领大众。大众不只是在座的林友,在座的人员是大众,大众就是众生,自己的妄想就是众生。每起一个妄念,就是一个众生。想想看!坐在这里的短暂时间,有多少众生出现呢?统理大众不仅是在事相上的统理大众,如当林长要带领大家如何推动佛法的工作,那是非常粗浅的,只是事相上、表面上的统理大众。  真正统理大众是在自己的内心、从自己做起,自己的思想、念头统理好了,一切无碍。自己的念头一起都很清楚,都是慈悲喜舍,都是安住于佛性,都是法报化三身佛的性,此即统理大众。我的念头不是烦恼的,不是充满贪嗔痴慢疑的,不是分别、妄想的,不是没有智慧的,此为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自己的大众统理好,自己的心统理好,安住于心,安住于自性,才是真正皈依三宝。然后在自性上,我们的家庭、工作场所、团体、社会、国家、世间,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事相上的粗浅统理大众,以大众的心性为基础,只要每一个人的心念都不离佛性,即法报化三身佛的性,都是慈悲喜舍,都是智慧、慈悲具足圆满的。任何一个念头、任何一句话、任何的行为出来,都安住在佛性上自性上,就可以统理大众,可以慢慢的影响。  因为这世间、万法是唯心所造。世界是人的共业所造,而共业是以自己的心为基准的。换言之,第三个信即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先从自己开始,把自己的念头、思想统理好。扩而大之,在事相上去统理大众。大乘佛法的信,就是信自己的佛性,因为自己有佛性,所以众生皆可成佛。不要小看自己,我们现在都是在成佛的路上前进!  解──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有深入、坚固不移的“信”,才可能“解”。如果信不够或不是真正的信,当然解不来。法门无量,经典无数,每一个师父所阐述的也不尽相同,你如何去听闻呢?诸位!如果是大乘佛法,则所谈的只有佛性、毕竟空性、无上正等正觉;所有的理论都是导归于佛性,不管是中土的八大宗派或是西藏佛教的密宗,都是以佛性为理论基础,记住这个原则。诸位可以知道:大乘佛法的经典有的是从人天法讲起,有的是从解脱道讲起,有的从大乘菩萨道讲起,有的从自力解脱或是智慧空性谈起,有的从他力讲起,但都不离佛性,整个大乘佛法都不离佛性。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归元无二路指的是佛性;方便有多门,就是说你可以从人道成佛,可以从阿罗汉成佛,也可以从菩萨成佛。你可以自力成佛,也可以靠他力成佛。可以三大阿僧祇劫漫长的时间来成佛,也可以即身成佛,当下成佛。法门无量,端看自己的信仰够正确否?够了解否?听了师父的开示、善知识的开示,就要去思维这些开示都是导归于佛性,佛性是法、报、化三身佛的性,也就是离不开“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简言之,即智慧、慈悲、方便,令自己成佛,也愿一切众生成佛,方便就非常多门。  如此“解”后就了解大乘佛法的深、广,心胸就开放,就不会狭隘的坚持自己所修的法门为最好。即使是在商场上努力的赚钱也可以成佛,作为一个在家居士,要赚钱而且赚得越多越好;要勤奋的工作,安分守己的工作,以八正道,戒、定、慧为基础来工作。正语(说话)、正业(行为)、正命(工作),起心动念,内心清净、庄严,安住于佛性上。如此“解”,掌握大乘佛法要领之后,听任何师父开示,您就会知道他可能讲的是法身佛的法,报身佛的法或是化身佛的法。可能是在开示从人道成佛,从阿罗汉成佛,从菩萨成佛。可能是开示三大阿僧祇劫渐修渐悟的法,也可能是在开示当生成就、即身成佛、圆顿的法门,一切回入于心,此即“解”。大乘佛法既深且广,可能穷一辈子之力,穷几辈子之力都无法学完。但是只要记住以上的原则,就掌握大乘佛法的修行要领。有了对于佛性的了解、对大乘思想重心的了解,就可以“行”了。  行──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行  行就是将自己对于大乘佛法的信心、思想重心、佛性的了解,付诸行动。如何行?就是行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  (1)行法身佛的行,就是不拘任何形式,一切平等看待。缘起的现象千差万别,但究竟的体性、佛性是平等不二的。现象的差别是因为因缘不同,但是现象是不断变迁的,而其体性就是佛性、空性。故行时,就要行法身佛。即不管是穷人、富人,有地位、没地位,有学问、没有学问平等对待。现象有差别,因为每一个人的背景不同,因缘不同。可是体性是平等的,佛性都是相同的,要平等看待、尊重一切众生,不轻任何一位众生。纵然他当下不如你,但这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他是有佛性的。  (2)行报身佛的行,报身佛是清净庄严,任何身、语、意都要清净庄严。清净就是平等不二,庄严就能令人欢喜。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所有行为、语言、思考都要为一切众生来著想,众生包括内心的众生及外在的众生。  (3)行化身佛的行,化身佛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要当众生的不请之友。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智慧、财富、善念给众生;慈悲喜舍、六波罗密的修行。  故行一定要行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的行。诵经、念佛、拜忏都是行,这些法门的修行,都是要让我们体会佛性,让我们的心安住在佛性上,让我们开智慧去了解佛性,让我们了解如何不离佛性。不论是打坐、诵经、持咒、念佛、拜佛或拜忏,以大乘佛法来说都不离佛性,不离法、报、化三身。如果诵经、念佛、拜忏,不能体会佛性,则毫无功德可言;打坐而不能体会佛性,一点进步都没有,仍在五蕴身心的轻安上用功,还是在轮回之中。您要体会的是佛性,是法报化三身的佛性。师父教我们的都是要体会佛性,比如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在体会一心不乱;执持名号在体会阿弥陀佛的悲愿,体会其智慧神通广大,能够化现极乐世界让我们修行,没有离开法报化三身的佛。  因此在佛堂里、经典上所说的大乘修行法门都是导归于佛性。佛性是法、报、化三身的性,是毕竟空性,是平等不二、广大、清净、庄严的佛性。我们跟随师父修行就要有此体验,离开了佛堂,回到自己的家、自己的工作场所就要行,行法、报、化三身。修行,“修”很容易,但是“行”不容易。修是指诵经、念佛、打坐等等形式。行,就是将师父所提示的导归佛性、回入佛性,应用出来。在每一个当下、每一念头,都体会法、报、化三身佛的性。如此的“行”,必然有“证”。  证──自己行法报化三身之证量  证就是体会,怎么知道自己距离成佛目标多近呢?你可以为自己打分数。可以将法、报、化三身各一百分来评量,总共三百分来计算。在法身佛分数,评评看自己是否有广大平等不二?我对穷人如何看待?我是否看不起没有学问、没有地位、没有修行的人?我对于畜生、地狱的众生是否瞧不起?我是否尊敬每一位众生?我是在何种情况下尊敬他多少?平等看待多少?自己很容易打分数。  在报身佛的分数方面,评评看自己是否内心清净?自己的表现是否够庄严?众生是否愿意接近我?自己的人缘好吗?很容易打报身佛的分数。  化身佛的分数,评量自己是否像童子军日行一善、十善甚至百善呢?有像化身佛一样当众生的不请之友吗?是否愿意往困难的地方去?是否愿意去打扫脏的地方?能主动服务众生吗?能无私乐意的奉献吗?  过去没有修行时,也许只得到十分。但是听闻大乘佛法之后,自己客观的评评看是否进步了?分数是否越来越高?分数越来越高就表示自己的证量越来越高,表示自己的体会越来越多,那么距离成佛就越来越近了。  正因为在家众要面临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繁忙的工作,所以有很多行法、报、化三身佛的机会。在座的都是在家居士,诸位证悟的一定是非常高。证法身佛的机会多,是因我们有太多的人际关系,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要面对的众生太多了,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检验自己有没有平等不二的心?如果是修解脱道,单独躲起来修,可以不管别人。但是我们要工作,就要出现清净庄严之报身佛的相,因此我们行报身佛的机会就越多,证量也会越高。又因为我们要面对家人、亲友、同事等众生,当不请之友,行化身佛机会就越多。总之,在家学佛修菩萨道是可以成佛的。  结语  诸位只要掌握“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归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解”:了解大乘佛法皆导归于佛性,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最终成佛。“行”:行法、报、化三身佛。“证”:自己客观评量,有没有一天天进步,直到契入法、报、化三身的境界就成佛了。释迦牟尼佛示现王子身,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佛,出家时没有老师指导。诸位朋友!你们有多少师父在教导,怎么可能不成佛呢?佛陀花了六年,自己体悟成佛。诸位学佛超过六年经历的人有很多,想要行法报化三身佛的机会一定比悉达多太子还多,诸位的证量应该可以不下悉达多太子。如果发现自己证量不够,那就是行不够,行不够就是解不够,解不够就是信不够,信不够就是三皈依不够。  以上我将大乘菩萨道,尤其是居士菩萨道,修行最简要的方法与大家分享。我相信各位一定能成佛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身佛心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