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已填报平行志愿还能填征求志愿第一组志愿的大学吗?降几分补录有可能录取。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关于平行志愿,我什么情况下才能被我填的第一志愿的第二或第三个录取? 如题,关于平行志愿,我什么情况下才能被我填的第一志愿的第二或第三个录取? 假如不是平行自愿的话高校会优先入取第一自愿考生,假如某考生考了580,但他的第一自愿学校投档线585,就导致他第一自愿考不上;但他第二自愿学校投档线是560,可是这所学校的第一自愿考生已经够了,虽然他分数超出但还是进不了第二自愿学校。平行自愿就是防止这个问题的,你只要分数到该校的分数线就会被入取。假如你的分数在各个平行自愿学校分数线以上,那么投档线高的那所学校优先入取你。 实行平行志愿后,每批考生可同时选择A、B、C3个或A、B、C、D、E5个学校,录取投档时,“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第一步: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比如最高分是700分,则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以此类推。第二步:每个考生投档时,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这样就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3个或5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对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使考生拥有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从理论上讲,实行平行志愿后,几所好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了,但考生和家长必须注意顺序。因为平行志愿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报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相对于自己的分数均较高,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无法出档。
如何把握好“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请家长和考生记住参考“口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即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 平行志愿就是,你的第一志愿没被录取上的话,不会影响到你的第二志愿的录取,以此类推 实行平行志愿后,每批考生可同时选择A、B、C3个或A、B、C、D、E5个学校,录取投档时,“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第一步: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比如最高分是700分,则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以此类推。第二步:每个考生投档时,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这样就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3个或5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对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使考生拥有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平行志愿就是,你的第一志愿没被录取上的话,不会影响到你的第二志愿的录取,以此类推 从理论上讲,实行平行志愿后,几所好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了,但考生和家长必须注意顺序。因为平行志愿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报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相对于自己的分数均较高,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无法出档。
如何把握好“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请家长和考生记住参考“口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即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 假如不是平行自愿的话高校会优先入取第一自愿考生,假如某考生考了580,但他的第一自愿学校投档线585,就导致他第一自愿考不上;但他第二自愿学校投档线是560,可是这所学校的第一自愿考生已经够了,虽然他分数超出但还是进不了第二自愿学校。平行自愿就是防止这个问题的,你只要分数到该校的分数线就会被入取。假如你的分数在各个平行自愿学校分数线以上,那么投档线高的那所学校优先入取你。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您当前的位置:&>&   高考平行志愿  投档录取模式  从2010年开始至2014年,广东省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本科阶段)已连续五年实行“知分填报学校专业-平行志愿下的投档录取模式”(简称“平行志愿模式”)。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两组分别3个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高校志愿,省招生办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情况和高校志愿顺序进行投档,只要投出档案,那怕是在志愿组中被第三所高校录取,也视为被第一志愿高校录取。  今年广东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批次,第一平行志愿组的院校志愿数从3个调整为5个,第二组院校志愿数量不变。也就是说,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均设置第一、第二两个院校志愿组。第一院校组志愿设A、B、C、D、E五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选项。第二院校组志愿设A、B、C三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选项。  此外,“地方专项计划”院校志愿设定为1组5个;“3+证书”的院校志愿数从2个调整为3个。  特点一:第一志愿录取率高  考生的第一志愿组出档率,即考生第一志愿组所填报的3所高校,在开始投档之时能否投中其一,是衡量平行志愿模式有效性的指标。  据年高考录取期间,广东省一本高校第一志愿组考生出档率,2010年已达92%,2011年91%,2012年超过92%;2013年理科类达93%,文科类达94%,2014年文理科均达到95%以上。比起往年传统的“梯度志愿投档模式”,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一次性被自己所填的3所高校中任何一所录取。  关于考生成绩总分排位问题,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做了规定,首先是按统考科目成绩总分(不含政策性照顾加分,下同)从高到低排位;其次,总分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位。单科成绩的排位顺序是:文科为语文、文科综合、文科数学、外语;理科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排位靠前的考生优先投档;若考生最后排位及志愿完全相同时,则一起投档,由高校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特点二:大部分高校录取格局  日趋定型  五年的录取结果显示,由于“分数优先”,结果使考生分数绝对化,分数把考生、高校分出了“等级”,使各高校在广东省招生录取位置日趋定型。突出表现是考生扎堆,传统名校论资排辈,持续火爆。而相当部分地处中、西、东北部地区及二、三线城市的高校,特别是涉农林、地质、石油、矿业等高校遇冷,有的高校甚至出现文理科双零投档的尴尬局面。其结果是,高校录取的学生成绩集中在同一分数段。除少数高校之外,一般高校难以录取到高分考生。  据了解,年在广东招生的一本高校逐步增加,一次性投档满额率维持在70%-75%之间,其中文科2014年首次达到81.8%。2014年,在广东招生的一本高校文科投档分数线为579分,计划招生数为10882人。在广东招收文科生的一本高校有110所,其中90所高校招生计划一次投档就已完成,余下20所高校需二次投档或降分补录。高校一次性投档满额率为81.8%。经征集志愿补录和调整招生计划,一本高校文科完成招生计划。  精选填报策略  作为一名考生,无论是先定专业、后选学校,还是先选学校、后定专业,最终归一,即到某一学校就读某一专业,因为接受高等教育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的。高等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及其内涵的丰富性,使高考志愿填报学问更加复杂。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有些考生都会以好学校即高水平大学为追求目标。好学校的重要标志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强专业。而高水平的强专业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科水平上。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既要关注学校,更要关注专业及其学科水平,尽可能了解所填报学校和专业的更多信息,以提高报读学校的满意度。  关于学科和专业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做了简要解释:学科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专业指“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学科是专业构成的基础,专业体现相近或不同学科的组合及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科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重要基础,是教育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办学和事业发展的支柱和基石。  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分类,也是授予学位的类别。  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一级学科原则上按学科属性进行设置。  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是若干种既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学科。  三级学科是二级学科的分支。  1、学校有好次,专业有强弱  精英教育阶段,学校少,招生少,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低,而且同一层次学校的办学水平接近,考生选择余地不多。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高教大众化阶段(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除以18-22岁5个年龄段人口得出的百分比叫毛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新办学校雨后春笋。从1998年到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从1022所增加到2825所,约一周新办2所。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办学水平总是与其创办的时间长短和积累多少有关,于是形成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别。  学校办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上,专业的强弱与否,主要体现在学科水平上。  2、看大学类型,知办学底细  这里所说的大学类型,是指广义的范畴。涉及隶属关系,是部属、省属还是市属;涉及层次类别,是本科还是专科,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还是应用型、职业型;涉及战略定位,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省属重点高校、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涉及办学性质,是公办还是民办。  考生要通过对大学类别的认识,包括学校的“出生”,谁创办的。创办者很重要,因为创办者要求不同,办学起点就不同;学校的成长,在什么条件下“哺育”的,大学精神和办学条件不同,所形成的能力就不同;学校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校会承担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和建设项目,所体现的水平或特点就不同,从而初步掌握学校的“家底”:专业及其学科发展水平和师资水平。  3、看专业强弱,知育才能力  专业的强弱不同,专业教育水平就不同,人才培养能力就不同。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某一专业所依托的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或省部级重点学科,则这一专业水平就处在国内或省内同类专业的前列,这是名符其实的强专业。依次下推是能够培养博士或硕士的专业,国家或省级特色专业,也都是较强的专业。  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且每五年考核(申请)一次。就是说,一个学科要成为国际重点学科,必须经过约30年的努力建设。可见,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专业才是国内同类专业中的佼佼者。  从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来看,它们比较集中在老学校老专业之中。就是说,原文理科为主的大学拥有较多的文史哲、法经管和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国家重点学科,原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则拥有较多的工学和理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等)方面的国家重点学科,原专门学院则拥有其传统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如原师范院校主要拥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国家重点学科,农业院校主要拥有农林方面的国家重点学科。 本文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填报平行志愿还能填征求志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