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肝脏细胞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不是说成熟的细胞不可分裂吗

> 【答案带解析】减数分裂中发生的染色体交叉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
减数分裂中发生的染色体交叉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B.若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
C.若上面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D.若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较大
考点分析:
考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考点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考点3:受精作用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甲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秸秆的再利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____分解,产生的____、____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A.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____。
(10分)紫茎泽兰又叫破坏草,原产于中美洲,是目前对我国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其数量与海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⑴调查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法。据图分析,最适于紫茎泽兰生活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____m,影响紫茎泽兰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
⑵紫茎泽兰在一定海拔区域内密集成片,以惊人繁殖能力排斥某些植物的生长,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
⑶研究控制紫茎泽兰的方法时发现:利用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此方法利用了生物之间的____关系。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一个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表现出的功能特征是(&& )
A.物种成分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平衡
C.呈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
&&
D.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抵抗力
下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
B.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小
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
D.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86次
资料类型:班会课件
文档大小:3.9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趁热打铁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解析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IJ段)也含染色单体,A不正确;着丝点分裂可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及减Ⅱ后(IJ段),B不正确;GH段染色体数为2N,OP段染色体数为4N,故C不正确。 答案 D 2.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解析 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存在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图甲与图丙的任何阶段都不对应;图乙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而图丙中HJ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4,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二者不可能对应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 C 3.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所示为某动物体内三个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情况 。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三图所代表的细胞发生的过程是:甲过程为    、乙过程为    、丙过程为    。 (2)甲图D~E段和乙图D~E段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的不同点在于:甲中    ,乙中    。 (3)就丙图而言,B~C段的变化是由于       ;H~I段的变化是由于        。 (4)甲图中的B~C段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乙图中的C~E段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5)与甲图中的C~D段相比,乙图中的C~D段细胞分裂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中细胞分裂前后核DNA含量不变,故甲过程为有丝分裂,乙图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后核DNA含量减半,故乙过程为减数分裂,丙图中DNA复制一次,含量先减半后又恢复至原来数目,故丙过程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甲图中D~E段核DNA含量减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乙图中D~E段核DNA含量减半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3)丙图中B~C段核DNA含量加倍是由于DNA的复制,H~I段核DNA含量恢复至原来数目是由于受精作用,即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使核DNA含量恢复至原先数目。(4)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在间期完成,乙图C~E段指减数第一次分裂。(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出现联会并形成四分体。 答案 (1)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3)DNA复制 受精作用 (4)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5)分裂过程中有联会行为并出现四分体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解析 卵细胞核DNA数是其他体细胞核DNA数的一半,A项错误;除卵细胞外,其他体细胞携带的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B项错误;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C项正确;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有的为主动运输,有的为协助扩散,D项错误。 答案 C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解析 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不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其所含基因组相同,C错误;两者DNA分子都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D错误。 答案 B 2.(2014·全国课标Ⅱ,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本考点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很小,但却是各地高考卷每年均热衷的切入点之一,备考此考点需全面准确牢固记忆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特征及机制。 1.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常考点 (1)细胞分化
(会,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其机制在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已分化的细胞都含有保持该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
,因而都具有全能性。 (2)细胞全能性大小排队 ①受精卵>
细胞>体细胞 ②能够增殖的细胞>停止增殖的细胞 ③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3)细胞分化三大特点:持久性(但胚胎期达高峰)、稳定性、不可逆转。 不会 全套遗传物质 生殖 > 2.细胞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相同,
和蛋白质一般不同进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尤其是细胞器)及功能不同。 3.细胞的衰老、凋亡及癌变必记的关键点 (1)细胞衰老的特征: 核大,色素多,体积小,酶活性低,物质交换效率低,膜通透性改变,代谢缓慢。 mRNA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常考点: ①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的主动编程性死亡,有利。 ②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的被动死亡,有害。 (3)高考常考的有关细胞癌变的3个方面: ①特征:a.无限增殖;b.细胞形态、结构改变;c.膜表面
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 ②机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 ③原癌基因——调节正常细胞周期,抑癌基因——防止细胞周期异常,两类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均存在。 糖蛋白 (1)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包括①~④(2015·重庆卷,1)(  ) ①线粒体的功能 ②发育的全能性 ③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④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2)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2014·浙江卷,3B)(  ) (3)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其内的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2011·江苏,5D和2011·山东,3D)(  ) 错混诊断 (4)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素(2011·山东,3B)(  ) 答案 (1)× (2)√ (3)× (4)× 提示 (1)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相同;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而胰腺腺泡细胞不具有;胚胎干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的功能不同,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也不同。(3)癌细胞代谢非常旺盛。(4)二者均属“化学致癌因子”。 题组1 考查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 1.(2015·海南卷,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分化产生的红细胞表达的酶与造血干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A正确;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不可逆,B错误;人体的骨髓中有许多造血干细胞,它们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补充到血液中去,C正确;红细胞的寿命为120 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 d,D正确。 答案 B 2.(2015·山东日照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因此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也不相同 B.血小板和红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DNA→DNA→RNA→蛋白质 C.图示细胞中,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 D.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干细胞与白细胞基因相同,A错误;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没有DNA,B错误;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C正确;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答案 C 3.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已知①②③④ 4种基因分别是晶状体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呼吸酶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a、c和基因d最可能分别是(  ) A.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晶状体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分别在晶状体细胞、胰岛B细胞和红细胞中表达;呼吸酶基因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表达。 答案 B
细胞分化机制图解如下:
(注:有些基因如RNA聚合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均表达,有些基因如胰岛素基因则只能在特定细胞中表达,在其他细胞中则“关闭”。) 题组2 考查细胞癌变及致癌因子 1.(2015·山东威海第二次统考)科研人员研究外源PLCE1基因在裸小鼠(无胸腺的小鼠)结肠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将导入PLCE1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 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 对照组
癌细胞大量繁殖,形成的肿瘤较大 A.裸小鼠缺乏细胞免疫能力,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低下 B.实验表明PLCEI基因具有原癌基因的功能 C.对照组的裸小鼠应注入不含PLCE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 D.实验组的裸小鼠大量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影响 解析 裸小鼠是无胸腺的小鼠,由于缺乏细胞免疫能力,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低下,A正确;据表分析,PLCE1基因与抑癌基因相似,都可以将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LCE1基因的有无,所以对照组的裸小鼠应注入不含PLCE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C正确;实验组PLCE1基因可以将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D正确。 答案 B A.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B.癌症的多发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防卫功能 D.癌变前后,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解析 癌变的细胞属于人体自身不正常的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其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抗原才具防卫功能,C错误。 答案 C 2.(2015·山东烟台检测)全国肿瘤等级中心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的一生中患癌症的概率为2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单独一个基因突变尚不足以引发细胞癌变——只有当5~6个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能赋予细胞癌变特征。 (2)癌细胞膜上发生的改变不但有糖蛋白减少还有癌胚抗原等其他膜蛋白的改变。 3.(2015·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Ⅳ 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Ⅰ~Ⅳ过程中,只有Ⅲ细胞癌变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改变,成体干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肝细胞等,并非发育成“完整个体”,故并未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死亡应属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 答案 C 题组3 细胞各项生命历程综合 1.(2015·山东卷,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解析 胚胎细胞来自受精卵,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当然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表达,细胞才不癌变,若二者基因突变,则导致细胞癌变,B错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变化,D错误。 A 2.(2015·四川成都诊断)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示,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A过程 B.有C和D过程发生时说明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C.在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D过程完成的 D.A、B、C、D过程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解析 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是指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相互转化,在A、B、C、D中发生在A细胞增殖过程,A正确;有C和D过程发生时不能说明动物个体已经衰老,因为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个体衰老和凋亡是不同步的,B错误;在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即免疫系统的作用,是通过D过程完成的,C正确;A、B、C、D过程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D正确。 答案 B 3.(2015·考试大纲调研卷)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过程尽管不受基因调控,但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B.⑤⑥过程都要经过DNA的复制,但⑥过程只发生在特定的组织细胞中,而⑤过程可以发生在动物的所有细胞中 C.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②③过程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D.①过程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细胞能无限增殖,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DNA量始终保持不变 解析 ④过程是细胞凋亡过程,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调控,选项A错误。⑤⑥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这两个过程都要经过DNA的复制,⑥过程只发生在动物的卵巢中,⑤过程只发生在部分组织细胞中,选项B错误。②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选项C正确。①过程表示细胞癌变,随着癌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整个癌组织的DNA量是不断增大的,选项D错误。 答案 C
(1)“三看法”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2)细胞所有生命历程中 ①只有“癌变”时涉及遗传信息改变。 ②只有“癌变”与“坏死”是不利的,其余历程(含衰老、凋亡)均是有“积极意义的”。 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或结构数目变化规律大整合 1.引发相关物质或结构变化的四大原因 研判规律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或结构变化规律及成因归纳 3.“三看”法区分细胞分裂方式 解析 (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为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质)着色。(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 (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与图像曲线辨析及相关“数据”变化,而近年高考还常就观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予以考查,备考时务必进行针对性强化。 (1)高度分化的细胞(如效应T细胞、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和成熟的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一般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2)只有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如分生组织细胞)才能看到染色体,否则不能用作染色体观察,如成熟植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均不可用作染色体观察。 (3)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1.关注3个易错点 2.“三看法”鉴别细胞分裂图像的基本程序
注:同源染色体特殊行为指联会(同源染色体配对)、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开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 (1)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2014·山东,2A)(  ) (2)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及染色体组数加倍的过程(2010·重庆,3B和2013·江苏,3AB)(  ) (3)动物细胞分裂时,纺锤体、染色单体均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2013·江苏,3C)(  ) (4)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010·海南,3D和2013·海南,5C)(  ) 错混诊断 答案 (1)× (2)× (3)× (4)× 提示 (3)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纺锤体消失于末期。(4)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复制发生于间期,不发生联会现象。 题组1 单独考查有丝分裂 1.(2015·浙江卷,2)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解析 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一般是不同的,它们的细胞周期长短一般也不相同,A错误;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周期长短不同,G1、S、G2和M期的长短也不相同,比如干细胞分裂速度快,细胞周期要短些,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是有联会现象,同时形成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D错误。 答案 C 2.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解析 图甲中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则下一时期(末期)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会形成细胞壁,使细胞一分为二,赤道板不是实际存在的结构,A项错误;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根据各物质的比值关系,可知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项错误;雄果蝇精巢内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根据分裂过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a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及配子阶段,b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的前、中期,c组为有丝分裂后期,联会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项错误。 答案 B
1.涉及细胞分裂的3个误区 (1)误认为只要细胞分裂就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性原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 (2)误认为着丝点分裂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 着丝点先分裂,之后纺锤丝牵拉。(实验证据:低温或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时,着丝点可照常分裂,从而导致染色体加倍。) (3)误认为赤道板是细胞的结构 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而赤道板仅为“方位”描述并非真实结构。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两大区别
题组2 考查减数分裂及其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1.如甲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图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丙图表示某细胞(且为乙图所示细胞中的一个)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甲图所示的细胞只能在该动物的卵巢中观察到 B.甲图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A、B、D、F图 C.乙图①中发生A、a的分离,②中发生b、b的分离 D.丙图对应乙图中的②,Ⅳ的基因组成为aB 解析 甲图中的F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等位基因。 答案 B 2.下图中的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图所示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丁图所示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甲、乙两图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C.甲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丙图的BC段和丁图的c时期 D.乙图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丙图DE段和丁图的b时期 解析 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组数也相同,均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甲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对应丙图的BC段和丁图的b时期,C错误。乙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对应丙图的DE段和丁图的c时期,D错误。 答案 B
(1)针对含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 ①若述及“1个精原或卵原细胞”,则可分别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或1种类型的卵细胞。 ②若述及“该动物”或“多个精原(或卵原)细胞”,则均可产生2n种配子。
(2)如果遇到着丝点在端部的染色体时,要参看细胞中着丝点在中间的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根据相关的规律来判断分裂时期,如甲图中3、4应为同源染色体分开,而不是着丝点分开,这是依据1、2染色体行为确认的。
(3)根据分 裂图像判断细胞名称时,如果给出一个正在进行均等分裂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则这个细胞有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如图乙所示。(若有信息表明该动物性别,则可直接认定次级精母细胞或认定第一极体)。 题组3 结合可遗传变异考查配子类型多样化 1.(2015·福建卷,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解析 X探针能与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故X探针必定与X染色体DNA上杂交单链的互补链有一段相同碱基序列,A正确;据图可知妻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但X染色体数目异常未必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B错误;对体细胞进行检测呈现染色体异常,其产生未必源于父母,故妻子父母未必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C错误;遗传时染色体数目异常并不与性别相联系,故选择性别并不能降低发病率,该夫妇生女儿也可能患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错误。 答案 A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解析 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只有X,没有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发生了分离;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有A和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没有分离而进入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个A基因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分别是AAaXb和aXb的精子;含YY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形成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 A 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应为(  ) 3.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D.②与④ 解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同一个着丝点上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绝大部分相同,少数部分不相同,因此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有②与③、①与④。 答案 B 4.(2015·郑州一模)下图为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图形,则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  ) A.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B.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解析 由于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左图中前两个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A和a,而右图中相应基因也为A、a,所以是由于交叉互换导致的,右图中能明显看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 A
1.剖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2.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1)一定源自基因突变
(2)一定源自交叉互换
(3)无任何提示,则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3.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成因:
(2)XYY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4.据基因型或染色体“互补性”判断配子来源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注:
应视作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1.(2015·江苏卷,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考点二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典例引领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7.细胞的分化(Ⅱ)。8.细胞的全能性(Ⅱ)。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DNA 分裂期 纺锤体 漂洗 染色 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 均等 变形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稳定 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离体后形成新个体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无限增殖 降低 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1.(2015·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 考点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及相关坐标曲线辨析 典例引领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低温可使二倍体草鱼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无法正常进行,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仍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A错误;当细胞继续分裂时,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正确;通过该过程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该三倍体的草鱼应含有三个染色体组,6条染色体,而D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6条染色体,D错误。 答案 B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全国课标Ⅰ,29)回答下列问题。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葱表皮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