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老师推荐信都喜欢推荐金瓶梅

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你见过的有趣的、印象深刻的高中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市面上卖的《金瓶梅》都是不全的,只有一些大学图书馆里才有完整版的。你们不努力,考不上大学,连读完整版的《金瓶梅》的机会都没有。」
&&高中语文老师
怎么看待「我今天吃药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这个小测试?
知乎用户,less is more
「你有病啊?」
你生活中见到的脑残行为有哪些?
知乎用户,less is more
有一次,去厕所洗手,水太猛,溅到裤子上几滴,位置比较尴尬,恰好在拉链附近,看起来很像尿的。
我怕别人误会,就急中生智,舀了一把水,撒到裤子上,想把水滴弄的更均匀,暗示这是水龙头溅的。
结果撒多了,水滴不见了,变成了一整块水渍,还以拉链为中心蔓延。现在倒不像是没拿稳,而是没来及拿,全尿裤子里了。
我犹豫了几次,没敢出门,在厕所里跳着用干手机吹。
长街千雪,You cannot turn a&no& to &yes& without a &maybe& in between.
我有个朋友,在外面玩脚脱臼了,他是学医的,特别淡定,一边嘱咐身边的人搬凳子,一边准备给自己做复位和固定,许是因为太淡定了吧&
他自己把自己的脚踝从脱臼掰成了骨折。
扫描二维码下载读读日报
发现更多新奇领域在读读日报,还有上万个主编与日报。  《金瓶梅》是一本奇书,绝非浪得虚名,却一度被封为“禁书”之列,着实让人匪思所夷。
    就像很多家长在孩子未生长到发育成熟之前,绝口不提“性”之类的话题一样,我的老师也对《金瓶梅》只字未提。只是到了高中时代,在讲《水浒传》的时候,提到了《金瓶梅》,只是一提,这一提也只是说了一遍,之后再也没有将金、瓶、梅三个字连起来说过。像电影制作的时候,剪辑漏掉一样,被我们捕捉到了。
    高中时代是半封闭式管理,只有周日有请假出去购置生活所需的机会。就在这样的机会,我们几个情投义合的同窗,兵分几路,全城搜购《金瓶梅》。听说这书市面上卖的很少,所以我们找得很辛苦,当时高中时期哪里有手机啊,于时决定无论谁找到,就当即买下。就是因为此书之“奇”,也大大满足了我们“猎奇”心理。
    如获至宝啊,在一个租书的地摊上找到了一本终极盗版书。只是牛皮纸封皮上歪歪邪邪地手写着:“金瓶梅”三个字。可以看出,这三个字,绝非读书人所写,一点都不敬业。果真是奇啊,这本书像地下党的名册一样,也像武功秘笈一样,在我们的圈子里传阅着。
    真的是受益匪浅。看了之后让我们奇怪得有两点:一、如此好的书,为什么列为奇书呢;二、兰陵笑笑生是谁?
    至今我仍未得到有谁研究和考查出作者为谁,只知道是一本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然而让我大为感慰的时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为了众家可读,人人皆可论的读物。我感觉是中国文学史及至文化史的一个补充,不然,我觉得中国的文方面,又开了一面天窗。
    而在中国《金瓶梅》曾经一度被列为禁书,在古代好像也是如此。这又为何呢?无论是何种原因,也只是一种说辞了,最重要是现在这本书已被更多的人读到了。是不是现在很多人在读《金瓶梅》还是躲躲藏藏呢,自己的藏书架上,不敢放上这本书呢?
    也许这本书是一本敢于向文字狱挑战的第一辆战车。无论在文学成就上,还是在文化意义上,无非是不可估量的。《红楼梦》曾经被人指为政治藏头史,被人删剪得遍体鳞伤、面目已非,着实让人心痛;而《金瓶梅》的传阅至今,有无增删呢,已不得而知,可据今阅读之感,颇为感慨啊。
    “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到头来同归于尽,着甚要紧!虽是如此说,只这酒色财气四件中,惟有“财色”二者更为利害。怎见得他的利害?假如一个人到了那穷苦的田地,受尽无限凄凉,耐尽无端懊恼,晚来摸一摸米瓮,苦无隔宿之炊,早起看一看厨前,愧无半星烟火,妻子饥寒,一身冻馁,就是那粥饭尚且艰难,那讨馀钱沽酒!更有一种可恨处,亲朋白眼,面目寒酸,便是凌云志气,分外消磨,怎能够与人争气!”也许这段话,到了今天,也极为受用。的确是一种现实的写照,很多时候,人们会感慨现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可是古往今来,民生之事,生死之存,又有谁会拿诗词歌赋的美丽,来谱写壮丽山河,而忘记生之根本迹象呢。大家们写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出了当时的阶级关心的阴暗,可是又有几人涉及到人性的关注,写出了人世间,人情人性的微妙呢。
    《红楼梦》写了太多,被人喻称包罗万象,应云尽曰,只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但是《红楼梦》的经典所在,不容湮灭的!写人,当是写得了男男女女,上上下下,但也只是冰山一角于千年人间。《金瓶梅》也算是一角吧。有一些东西,是无法禁锢的。为什么说《金瓶梅》被禁锢是一种文化被禁锢呢?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文化,这需要问一下还活着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了,他有着很精道的说法,这也许会牵扯到哲学的范畴了,就不在此囫囵而论子。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松成的集体人格。”当然这里的人格指得是文化的一种时期的结果。而《金瓶梅》所蕴含是的文化就是人类不可独立生存的集体化生活中所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毫不留情的直视和披露。家丑不外扬,我在这些外扬了;苍蝇狗狗的事情,你不敢说,我说了;狼狈为奸的事,你只会茶余饭后的窃窃私语,而我大张旗鼓地说了;你们都在感天恩浩荡,我却说了上天无情的一面……不仅在以事实说话,而且也反应了做为文人的一种赤诚。
    想想中国近代的文学,除了清朝、民国时代走着文艺复兴的上赴路,可是到了建国初期。出现的文学库文,都是那些文艺青年对下乡“深造”的感悟,虽然非常深刻,但是不免也存着某种力量下而扭曲的现象。而眼前的文学,是什么情况,也许有目共睹的。一种语言,哪里有什么百家争呜呢?那种对人类不可独立生存的集体化生活中所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毫无留情的直视和披露,还有吗?为之甚少,商业操纵下,太多的鸿篇巨著,都成了长篇累牍的废品。但是也不泛经典,只是被“类《金瓶梅》禁锢”力量作用下,就不可能出现发挥着文艺创作根本作用的文章了。既便是有,也只是被少数人读到,如果会更多的人读到,也就宣布着被封杀。
    现在所谓的文人不敢再原创了,原创也不敢再公示了。不甘寂寞的才子佳人的秉性,让很多本可以成为真正的文人,却在后来只披了件文人的黄马褂,走上了指批自己同行的路子。而且以此为谋生,所以在文坛这种多重江湖中出现了叫敌骂阵,刀光剑影!这就是百家争鸣吗,非也,非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该书具有天然的先进性!
  万般形形色色事,一众蝇营狗苟人
57毛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文化部、中宣部同出版部门按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正文二十册,二百插图一册),重新影印两千部。发省委书记、副书记及正副部长。陈云批:“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衣冠禽兽”。
  在那个时代,兰陵笑笑生敢写出如此大尺度作品,确实需要一定胆量。
  看是看过 ,但不是很懂。
  楼上的回答比较搞笑。ML都说不是很懂,笑死个银:)
  ML是什么?求一笑,哈哈
  郁闷!我发过这个帖子吗?不记得了!
  《金瓶梅》只不过把社会和人生写的太真实太深刻,才会被冠以无须有的罪名被列禁书行列。其实西门庆里面的做法、周旋完全可以是摸爬滚打在现代社会的一部圣经。。。哈哈 可悲可笑,如此一部奇书
  奇书。
  不管是什么样的书,都是作者一种对生活对社会的一些人性的看法。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道听途说继而转达给别人,误导别人。  不管看什么样的书,心态的位置是首要的。不正,书也就不好,反之。
  陈云看了没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七旬高中教师教55年语文被收录入基尼斯之最
&&&&来源:&&&&
原标题:七旬高中教师教55年语文被收录入基尼斯之最
  55岁,已经是大多数老师接近退休的年龄,而兴化中学的任祖镛,整整教了55年高中语文,成为连续执教时间最长的高中老师,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近日,他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
  任祖镛今年76岁,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至今仍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从1959年8月起,任祖镛到中学任教,先后在兴化县昭阳中学(今兴化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兴化中学等校任高中语文教师,他是江苏省首批24位中学名教师之一。
  任老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申请基尼斯纪录的想法来自一则新闻报道。2012年,任祖镛看到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李庾南年过七旬,却依然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成为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被写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春华秋实,我到了最后要结果实的时候。”任祖镛笑称,自己才70几岁,血压血糖血脂都不高,心态比较好,大脑反应快,在电脑上一天三四千字不是问题。(记者 尹有文)
(责编:林露、熊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高中生质疑北大学者:孩子真不适合读四大名著吗?_凤凰资讯
高中生质疑北大学者:孩子真不适合读四大名著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读了秦春华老师关于孩子阅读“四大名著”是否合适的见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十岁的我趴在沙发上读《西游记》,读到描写猪八戒的文字时,笑出了口水滴在书页上;另一个是我十三岁时,妈妈翻看着《红楼梦》问爸爸:“这么风花雪月的文字,让咱儿子看好吗?”
原标题:我们不适合阅读&四大名著&吗(作者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 高泽林)读了秦春华老师关于孩子阅读&四大名著&是否合适的见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十岁的我趴在沙发上读《西游记》,读到描写猪八戒的文字时,笑出了口水滴在书页上;另一个是我十三岁时,妈妈翻看着《红楼梦》问爸爸:&这么风花雪月的文字,让咱儿子看好吗?&一方面,孩子读一些书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另一方面,家长老师斟酌损益忧心忡忡,生怕孩子读到不合适的内容。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已经长大的孩子,我想对此发表一些看法。我以为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标准有四:一为内容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二为文字本身造成阅读障碍的大小;三为对孩子的吸引力;四为正面影响的大小。秦春华老师的观点认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经典都存在负面内容,同时文字本身较为晦涩,所以不能说其合适。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先说内容。不能否认三国中有阴谋诡计,水浒中有血腥暴力,红楼中有男女情爱,西游中有佛教禅宗,但这些内容分别是每一部书的主旨与核心吗?显然不是。而秦老师在探讨名著内容时已带有挑剔的眼光,所以将一些并不显著的不足放大。诚然,家长们永远希望带给孩子最健康向上的作品,给予孩子最纯净无害的环境,此乃人之常情,秦老师显然也是更多站在&秦爸爸&这一立场上做出的思考。而问题是,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的残酷性不会因为家长的隔离而有任何改变,而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温室独自面对这一切,难道应该让孩子始终沉浸在王子公主的美好童话中吗?不应该让孩子从书中对真实的社会有所认识吗?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大于书籍。当今媒体无孔不入,&厚黑学&&谋略之术&大行其道,含有色情意味的广告、节目并不鲜见,暴力游戏闪烁荧屏&&相比之下,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况且,孩子是能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他们没有那么莽撞,不会一味效仿,就像极少在游戏中打打杀杀的孩子会在现实中杀人一样。孩子在阅读中关注更多的是那些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的内容,其余的则常会忽略,因而名著中的成人化内容不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太多痕迹。再说文字本身。根据小学时代我对同学的观察和了解,绝大多数四年级的孩子认识《三国演义》原著中95%的汉字,虽说不能把握细节文意,但理解情节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四大名著中的不少故事都耳熟能详,这也降低了理解领会的难度。小学课本对《武松打虎》等篇目的收录也可以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不大。再者,我认为略高于当前认知水平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永远停留在漫画、绘本、童话的程度难以让孩子的心智有所提升。读名著的过程是一个下意识学习的过程,让孩子能够接受潜移默化的文言熏陶,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名著中的不少文言表达精辟而有味道,每每越读越觉精妙隽永。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是成年人不曾想象的,以我之见,应当鼓励孩子去接触这些汉语言经典,纵使最初阅读有困难,之后也会愈加顺畅。四大名著的吸引力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为其文学地位,二为其内容。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四大名著是毋庸置疑的经典作品,孩子对四大名著心存憧憬与向往,这足以吸引他们捧起厚厚的书本,翻开第一页。而能够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的,是内容。我观察的结果是:如果一个孩子读三页、五页名著后注意力转移,他很可能不会再继续下去,甚至之后的很多年都不会去读。而读十页以上,常常就能真正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越读越有兴致,直至欲罢不能。现代中外儿童书能令孩子一口气读完的有不少,但能让孩子有兴趣读第二遍、第三遍的却不多,因为它们缺少更深层次的价值和吸引力,难以在孩子心中留下太多印记。而四大名著恰恰相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常读常新。从读故事到读情节,从读语言运用到读结构布局,从读人物形象到读思想情感,四大名著始终有其强大的魅力。难怪有人说,真正的好书适合九至九十岁的人阅读。各有所喜,各有所取,各有所悟,可以让人一生与之相伴。最后谈正面影响。以自身为例,最直接的好处是,当年的我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学会了不少成语,受到了语文老师的几次表扬,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一次,我与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交谈,他说:&你一开口,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想,他如此评价,是我与他谈了不少四大名著、孔孟老庄的缘故吧。陪伴我长大的不只有米老鼠、海绵宝宝,不只有哈克贝恩、哈利&波特、哆啦A梦,还有顶天立地的孙悟空,还有刘关张,还有宝玉、黛玉,还有一百零八位喝酒吃肉的水浒兄弟。四大名著与外国名著最根本的不同是,它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人历史文化的传承,让我可以自豪地向外国朋友说:&这些都是数百年前的中华先辈们留下的故事,你们有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阅读四大名著,就是为心灵的土壤加一点养料,让我们在面对纷繁的外来文化时能够自信而坦然。综上所述,我认为孩子是适合读四大名著的。然而,问题并没有结束。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善良的人想给非洲孩子送些鞋子,他思来想去什么样的鞋子最合适,最后选定一款。当鞋子送到非洲时,那里的孩子却说,我们不喜欢穿鞋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总是好的,而我想说,请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决定读什么样的书,而不是所谓合适的就是必读书,所谓不合适的就是禁书。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读书,愿意读书,因为如果孩子不读,即使有再多合适的书也毫无意义。在娱乐方式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的阅读,更需要来自身边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领略到阅读独有的乐趣。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孩子会去读三国而不仅是玩三国游戏、打&三国杀&;我希望听到,一个孩子在被问及为什么读四大名著时不会说:&这是老师推荐的。&而是会说:&因为我喜欢。&延伸阅读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原标题:&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作者: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暑假带女儿去旅行。一路上,女儿缠着我不停地讲故事。肚子里的存货早就被她掏空了,不得已开始讲三国。翻来拣去,竟然发现三国里能够适合小姑娘听的故事实在不多。绞尽脑汁勉强搜刮了一个&蒋干中计&,女儿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等她睡着之后,妻子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你别再给孩子讲蒋干中计这类故事了。一来情节太复杂;再说这种骗来骗去的故事孩子听多了不好。&一语惊醒梦中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计谋计谋,说白了不就是骗人吗?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内容。妻子说完就完,我的职业病却发作了。自从痴迷于教育以来,任何事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教育问题。倘若&蒋干中计&不适合孩子听,那么三国里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里想,书店里形形色色各种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满目,家长一摞一摞搬回家让孩子读,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是,&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吗?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先来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几个故事。小时候,每天中午忙不迭地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袁阔成播讲的评书《三国演义》。然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老读三国是为贼&,深谙世故的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按理说,《西游记》应该最适合孩子阅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然而,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最后来看《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其思想之深刻,文字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几乎无出其右者。上至王侯将相、学者大师,下至贩夫走卒、野夫村妇,无不为之痴迷。然而,从教育的角度看,这部书也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首先,尽管一千个人对《红楼梦》有一千种解读,但&色&&空&&幻&&灭&的主题世所公认。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观念要么不理解,要么理解了就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教育应该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鼓励他们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提醒他们现实有多么残酷。其次,按照曹雪芹的原意,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和家族一步步从繁华走向崩溃,最终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此悲情,悲到了极致,冷到了骨髓,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最后,书中关于性描写的段落也不宜让孩子过早接触。我当然不是迂腐的卫道士,生理卫生课也早已在学校里开设。然而,科学地了解人体构造及性并无不妥,但恰恰是文学读物中那些欲说还休、似实又虚的性描写最易对少年男女产生诱惑,&淫书黄书&之所以害人不浅的关键就在于这一点。实际上,脱胎于《金瓶梅》的《石头记》在最初传抄之际的确是被列为&淫书&而遭禁的,而孔子早就因为&少之时,血气未定&而将&色&列为君子三戒之首。在孩子的性教育上,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明不等于放任,引导更要注意方法和途径。今天,青少年对性的无知、不负责任以及与之伴生的校园强奸案泛滥,是世界性的重大难题,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在内的世界顶尖大学都对此十分头疼。虽然社会各界和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却至今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上面分析的是内容,单就文字而言,我认为也不一定适合孩子&&特别是小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国演义》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现在的白话文其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小孩子读起来困难很大。即使勉强读下来也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地看完故事了事。至于小说结构布局之宏大精巧,人物性格之生动鲜明,语言运用之神妙隽永,这些美学上的价值更非低龄儿童所能理解和领悟。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经典也很有限实际上,所谓&四大名著&的说法流传时间并不长。《水浒传》和《红楼梦》之所以影响巨大,一方面和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有着直接关系。胡适等新文化巨擘推崇这两部书,固然基于其本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官逼民反&和对封建大家族的批判主题客观上契合了当时革命和反封建的政治诉求。另一方面,虽然陈独秀、胡适等人扛起&文学革命&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然而,除了《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少数精品,几乎找不出其他堪称经典的白话文作品。因此,至少在1949年以前,并没有所谓&四大名著&之说。明清之际的&四大奇书&&四大才子书&和后来的&四大名著&并不完全吻合。这一说法的大规模流行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业大繁荣之后才出现的文化现象。当然,名著自有其思想、文学和艺术上的价值与地位,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以及作家个人命运的际遇,即便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也不可避免地杂糅了不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糟粕,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苛求作家在写作时会顾及到孩子的阅读和教育。他们并没有这个义务。但是,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却不能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批判性地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无论这些作品是经典还是非经典。我们有这个责任。再扩大一点儿范围,除了&四大名著&,在我们的文学经典中,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似乎也非常有限。《诗经》《楚辞》《史记》太过艰深,唐诗宋词也不好懂,《聊斋志异》里全是鬼故事,孩子听了可能会做噩梦。至于《说唐》《说岳全传》《七侠五义》之类则更是等而下之了。没错,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只不过它们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也不一定适合让孩子过早接触。比如&田忌赛马&。田忌之所以能够战胜齐威王,是因为他暗中篡改了比赛规则,没有按照&上驷对上驷,中驷对中驷,下驷对下驷&的要求提供符合比赛要求的赛马。实际上这就是作弊。这类故事听多了,孩子难免不会认为,只要能够取得比赛胜利,是否诚实和遵守比赛规则是不重要的。再比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十六计&,不少计谋是描述如何骗过对手,赢得最终胜利。&三十六计&在冷兵器时代固然具有军事上的价值,但在现代社会,如果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则会严重损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社会和谐。有些计策,如&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笑里藏刀&&上屋抽梯&&反间计&等,先不论其具体内容如何,仅从字面上看就令人毛骨悚然。倘若孩子过早接触这些阴谋诡计,对他们的心灵成长而言,将是多么可怕的一幅图景!让更多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摆在孩子的书架上那么,到底哪些文学经典适合孩子阅读呢?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看到的结果大多数是四大名著再加上一些世界文学经典,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等等。不是说不应该让孩子去读国外文学经典,而是翻译作品总归和原作隔了一层。即使译者的水平再高,也很难让孩子从中体会汉语文学作品的魅力,更不用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了。当我给女儿读&弗吉尼亚的兔子&时,我完全不知道&弗吉尼亚&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倒宁愿给她讲讲&宁夏的兔子&,起码她知道那是爷爷奶奶住的地方。我们的白话文经典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在推荐给孩子阅读的文学经典中,纯粹由现当代作家所写的白话文学作品那么少呢?这个问题可能要由专门治文学史的学者来回答。我猜想,一个原因也许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中,绝大部分文学作品是以文言文和传统诗词歌赋的形式流传至今的。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真正的白话文学作品的历史尚不过百年。时间短则积累的作品就少,经典名著就更少,能够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自然就会少之又少。就好比西方的拉丁文,文言文距离今天的现实生活已经十分遥远。学生很难在它们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现在很少有机会需要人们去做一篇高水平的文言文或律诗。实际上,学生并不能通过学习文言文而掌握白话文的写作与表达。为什么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恐惧源于不熟悉,不熟悉源于缺乏运用。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说学生不应该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恰恰相反,现在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几乎丧失殆尽,必须得到加强。这是我们的文脉。我的意思是说,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这是更为紧迫的任务。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很少从孩子的教育和阅读心理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倒不一定是儿童文学作品&&当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更为罕见&&而是说,要从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出发,向他们提供那些容易引起阅读兴趣,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作品。这些作品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文字要尽可能地简单。简单的含义是字的笔画少,容易记,意义单一。最初级的读本可以只有几个字,以后拾级而上,逐步加深难度。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认字,在认字的过程中培养起阅读的习惯;二是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能够勾起孩子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三是价值观要积极正向。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得到引导和保护。要尽可能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爱与良善、正直、诚实、负责任、独立、勇敢以及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等等;尽可能少让孩子去接触虚伪、阴险、狡诈、欺骗等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哪怕它们真实反映了社会的残酷现实。生活自会教会孩子如何看清社会,却很难再有机会让他们重拾美好。这些工作并不容易,但必须要做,而且要由专业人士有意识地去做。我认为,为了有效提高孩子的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重点需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大学里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应该更积极地行动起来,接续&新文化运动&先贤巨擘的薪火,引导社会更加关注孩子的白话文学的阅读生活和体验,推荐并形成一批新的白话文学经典,从而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据我所知,北大中文系曹文轩先生的作品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惜这样有情怀高水平的作家实在是太少了。更多的优秀学者应该加入曹先生的行列,不仅要向家长和孩子推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作,甚至有必要亲力亲为,创作一批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作品。就像100年前的胡适先生一样,为传播白话文学而作《尝试集》。第二,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以及文学创作者应该携手合作,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为社会推介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作家具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但往往缺乏儿童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的作品富于想象力和艺术性,但未必符合科学。儿童心理学家可以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帮助进行&纠偏&,为孩子提供质量更高,教育效果更好的作品。第三,出版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承担起自己的文化使命,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和教育责任,更不能盲目迎合社会热点而错误地推波助澜。当前,打着&国学经典&旗号塞给家长和孩子的出版物汗牛充栋,其中的谬误和粗制滥造触目惊心。家长往往对此缺乏辨识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孩子读书是好事,但如果读书的方向错了,还不如不读。我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如果在孩子们的书架上,能够摆放更多优秀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甚至比国外经典名著还要多,那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欣慰地说:我们尽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至少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
[责任编辑:雒效文 PN066]
责任编辑:雒效文 PN06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58
播放数:439960
播放数:1386671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老师英文推荐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